第542章 大唐備戰

“好了,今天的課就講到這裡,下堂!”李治將講臺上的書本與粉筆收拾乾淨,然後笑呵呵的對下面的學生說道。而學生這時立刻起身,向李治躬身一禮道:“先生慢走!”

李治對着學生們點了點頭,然後挾着書本離開了教室,而直到這時,教室裡肅立的學生纔開始放鬆下來,有些調皮的學生打打鬧鬧的笑個不停,有些則結伴去廁所解決個人問題。

現在李治已經將橫波造船廠的搬運工作給辭了,因爲他在工廠學堂裡做了一段時間的老師,而每當旬日,都會有外界的老師到工廠學堂裡教學,一來二去的,李治就認識了不少學校的老師,而他的學問又很紮實,所以不少老師在知道李治的情況後,都紛紛推薦他去應聘老師。

對於這個建議,李治考慮了一下後,立刻決定聽從別人的建議,將工廠裡的活給辭了,然後應聘做了一位老師,這倒不是他嫌工廠裡的活太苦,而是因爲他在工廠裡已經呆了一月有餘,身邊的環境已經引不起李治的興趣,所以他纔想換個環境。

對於李治的這種做法,當時正忙於應付馬六甲局勢的李愔,也並沒有反對,甚至他還感覺很高興,因爲按照他的計劃,本來就沒打算讓李治一直做工人,而是會安排人給他換另外一些工作,現在李治能靠自己的能力,主動找到工作,這不但讓李愔節省了氣力,而且也證明李治自己的主動性也變得越來越強。

李治應聘上正式老師後,被教育院頒發了一份正式教師證書,然後又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訓後,李治就被分配到基隆城南三十里外的一座小鎮上擔任教師。這座小鎮周圍全都是甘蔗園,而且這些甘蔗園也是臺灣第一批開發完成的甘蔗園,所以這座小鎮也被命名爲甘蔗鎮,鎮上有一所小學,同樣也被命名爲甘蔗小學,李治就是在這所小學裡擔任語文老師。

本來以李愔在後世的經歷,是想將小學也定爲六年,中學是初中加高中,算起來也是六年。然後再加上四年的大學,一共是十六年的學習時間,不過他的這種想法遭到了教育院上下的一致反對,因爲他們拿不出那麼多的東西給學生們學習,所以小學只定了四個年級。中學則只有三年,大學同樣也是三年,加在一起剛好十年,倒是應了十年寒窗這句話。

李治現在教的是三年級的語文,本來小學中的老師都是隨着班級走的,比如一個學生從一年級到四年級,教他的老師是不變的。不過甘蔗小學以前的那個三年級老師因爲工作出色,被調到另外一所新建的小學擔任校長了,所以才由李治這個新老師頂上。

“李老師好!李老師好……”

李治順着走廊向自己的辦公室走時,不時有認識他的學生向他打招呼。而李治也一一點頭微笑。他來到這所學校也有將近一個月了,學校中十幾個老師中,除了他以外,全都是四五十歲的中年大步。所以他這個才十七八歲的年輕老師自然很惹人注目,再加上他的性子隨和。和學生們也能玩到一起,不像其它老師那麼呆板,因此在學校中頗受歡迎。

整個甘蔗小學一共分爲四個班級,其中一、二年級都是一個班,三年級則是分成兩個班,四年級暫時空缺,因爲這所小學一共才成立了三年,而三年級之所以要分成兩個班,主要是因爲第一年招收學生,好多年紀大一些的學生也都來報名,比如李治教的那個班,就有幾個都已經十五六歲了,幾乎和李治差不多大,而這也是李治受學生歡迎的原因之一,因爲在學生們的眼中,這位老師和身邊同學的年齡差不多,對他自然沒有什麼畏懼。

李治順着樓梯下到一樓,然後回到自己的辦公室,他們的辦公室都不大,一般是兩人共用一間,比如李治這間辦公室除了他之外,就是同樣教授三年級語文的餘老師,這位餘老師年紀在五十歲左右,以前就是私塾裡的先生,長的有些黑瘦,性子也很死板,對學生更是十分嚴厲,動不動就打學生戒尺,學生在背後都叫他餘閻王。

李治拿着教材推開門時,剛好看到板着一張臉的餘老師要出去,下一節有他的課,因此李治笑着順口說道:“餘老師,您要上課了。”

餘老師聽後瞥了李愔一眼,鼻子裡發出“嗯”的一聲,算是和李治打了招呼,然後抱着教材出了辦公室。對於餘老師這種冷淡的態度,李治也不禁苦笑一聲。

說起來他和餘老師同處於一個辦公室,關係應該不錯纔是,但是他太過年輕,性子自然帶着年輕人特有的跳脫,平時和學生們打成一片,有時還會帶着學生外出遊玩。但是餘老師卻是個極其古板的人,對他這種教育方法根本看不上,認爲李治這是在誤人子弟,結果道不同不相爲謀,他對李治的態度也慢慢變得不怎麼友好。

不過李治對此倒不怎麼在意,平時該有禮數還是要做,而且他也從餘老師身爲體會到一件事,那就是在這個世界上,並不是所有人都會喜歡自己,只不過以前他身爲太子,別人對他只有敬畏,哪怕是真的不喜歡自己的人,他們也不敢表露出來罷了。

看着餘老師離開後,李愔把辦公室的門關上,然後拿起茶壺給自己倒了杯茶,一口氣喝了下去,以前他在長安時,身邊圍着一羣的老師,他看着對方給自己講課時,每個人都是神采飛揚,一講起來就是幾個時辰,而且從頭到尾都是聲音高亢,好像一點都不累似的。

但是現在輪到李治給別人講課時才發現,原來當老師也不是個輕鬆的話,每天爲學生的學習要操碎了心,講課更是像軍訓一樣,一站就是半個時辰,而且聲音小了後面就聽不到,光是嗓子就受不了,特別還有遇到一些調皮的學生時,他還要費心費力的去管,這一堂課下來,整個人都感覺快散架了,嗓子更是乾的想要冒青煙。

一連喝了幾杯茶水,李治才感覺嗓子好受了些,然後他坐下來,將今天學生交上來的作業批改完畢,今天上午他只有第一節有課,剩下的時間很充足,當他把作業批改完畢時,發現離吃飯還有大半個時辰,想了想也沒什麼事要出去,所以李治乾脆拿起旁邊的報紙,一邊看新聞一邊等着食堂開飯。

《大唐備戰:劍指西突厥!》

李治剛一打開報紙,就看到這份臺灣發行量最大,消息最齊全的臺灣日報的頭版頭條出現這麼一個爆炸性消息,這段時間他根本沒有與李愔聯繫過,所以消息也比較閉塞,平時只能從報紙上獲取一些信息,不過他沒想到今天報紙竟然會爆出這麼一個消息,按說他離開大唐的時間也不是很長,西突厥雖然內亂,但卻也是一個強勁的對手,若是大唐真的想對西突厥動手的話,最少在一年前就應該做準備了,可是他卻根本沒聽說過這件事?

帶着心中的疑惑,李漢立刻將這篇報道看了一遍,結果發現臺灣日報的消息傳遞還是十分迅捷的,而且可信度也很高,因爲他們在文章中引用了十天前大唐日報的一些報道,而大唐日報則有着半官方的性質,屬於朝廷的喉舌,他們的報道絕對不會在這種事上作假。

李治從報紙上透露的消息分析得出,自己那位父皇可能真的要對西突厥動手了,而且這次的戰略目標也不是隻打敗西突厥就可以了,而是準備一戰平定西突厥,徹底的將突厥這個威脅中原上百年的強橫對手給抹掉。

說起這次戰爭爆發的原因,其實並不是大唐與西突厥爆發了直接衝突,而是因爲一個小小的龜茲引發的。

西突厥的勢力範圍主要是在西域,甚至最強盛時,他們的勢力範圍一直延伸到後世的山西地界,同時西域各國全都要聽從西突厥的調遣。

不過西突厥的這種強盛早已經過去了,自從貞觀初年,統葉護可汗被殺後,西突厥就一直處於內亂之中,國內無一日之寧,不過經過近二十年的戰亂後,再加上大唐的暗中插手,使得西突厥的局勢日漸明朗。

現在西突厥主要分成南庭與北庭兩個勢力,其中南庭的乙毗沙鉢羅葉護可汗建牙於睢合水北,背後有着大唐的支持。而乙毗咄陸可汗欲谷設建牙鏃曷山西,稱北庭,實力日漸強大,正在逐漸蠶食南庭的地盤。

因爲北庭的日漸強大,原來屬於南庭的一些勢力紛紛倒向北庭,不過因爲南庭的背後還有一個強大無比的大唐,所以這些勢力雖然暗中與北庭勾結,但明面上卻還與大唐保持着友好,甚至有些還向大唐朝貢。

不過背北庭的乙毗咄陸可汗卻是一個野心勃勃之輩,他早就想將西突厥統一,但是懾於大唐的兵威,使得他一直不敢對大唐支持的南庭動手,但是這種忍耐也是有限度的,隨着北庭實力的一再增長,乙毗咄陸可汗終於忍不住了,於是他做出一個決定,可是沒想到也正是這個決定,爲他和西突厥引來了滅頂之災。

第359章 李佑的反叛鬧劇第56章 斥候小隊(上)第354章 建立自己的鋼鐵基地第724章 公主駕到第566章 海貿中心第120章 邪惡的開端第314章 戰爭的影響第78章 開拓市場的排頭產品第81章 兩支殘槊第209章 六哥好志氣!第112章 我們都是守法之人第479章 一邊倒的戰爭第57章 開家冷飲店第47章 淵氏之謀第15章 “神棍”西來第492章 出租火器部隊第427章 黃金飾品帶來的金礦第288章 風癱第614章 動物園第274章 李愔起名字的水平第362章 坐等上門第43章 火爆的招商第485章 情定第28章 楊妃的當頭棒喝第607章 大唐與大食的碰撞第346章 倭國的手雷第352章 李愔與文心第57章 斥候小隊(下)第37章 修路的深層原因第79章 楊妃與蕭皇后第550章 好姐妹第8章 雉奴與兕子第47章 太原王公子第313章 你爲何要救我?第231章 李愔給李恪的重禮!第175章 崔夢雪的經歷第111章 王兄,好久不見第52章 朕將皇位傳給他如何?第40章 金光閃閃的商路第647章 他鄉遇故人第251章 懂外語的壞處第310章 皮蛋與眼珠子第568章 偏離航線第134章 與李治的交談第632章 李恪啓航第392章 原來如此第438章 林邑內亂(上)第191章 引盧氏上賊船第491章 滅薛延陀之戰(下)第196章 吐蕃羅馬人第216章 東市之行第186章 玩陰的!我喜歡!第55章 雉奴,吃東西一定要小心第422章 海島捕獵第99章 父皇~把我的三國還給我!第496章 母女相見第220章 搭棚子的李愔第30章 一句話引發的羣毆第187章 先過我大唐皇子這一關!第295章 李世民要滅吐蕃第382章 又要起名第458章 建州逃民第645章 黑海海峽第420章 迎娶夢雪第449章 銀幣太少了第380章 倭國滅亡第298章 向軍校索要報酬第10章 經典船型第185章 打仗親兄弟第245章 完美的佈局第587章 北天竺劇變第619章 莫力城第665章 兄弟之間的交談第542章 大唐備戰第10章 三字經第318章 飢餓的金城(上)第39章 忽悠皇帝老爹第164章 范陽盧氏又如何第420章 迎娶夢雪第283章 更加鬼大的李治第122章 “事實”就在眼前第634章 砂拉越河上的航行第75章 到處都是隱秘第664章 宙斯權杖第600章 爪哇局勢第482章 李貞的野心第421章 香料羣島第333章 對百濟與新羅和治理第235章 蠶桑業與新城第137章 國子監學子第424章 呂大神棍第700章 基督之爭第89章 人渣李愔第367章 崑崙奴破陣營第717章 李愔出場第464章 寒災第302章 逃民第181章 精簡版大唐冬運會
第359章 李佑的反叛鬧劇第56章 斥候小隊(上)第354章 建立自己的鋼鐵基地第724章 公主駕到第566章 海貿中心第120章 邪惡的開端第314章 戰爭的影響第78章 開拓市場的排頭產品第81章 兩支殘槊第209章 六哥好志氣!第112章 我們都是守法之人第479章 一邊倒的戰爭第57章 開家冷飲店第47章 淵氏之謀第15章 “神棍”西來第492章 出租火器部隊第427章 黃金飾品帶來的金礦第288章 風癱第614章 動物園第274章 李愔起名字的水平第362章 坐等上門第43章 火爆的招商第485章 情定第28章 楊妃的當頭棒喝第607章 大唐與大食的碰撞第346章 倭國的手雷第352章 李愔與文心第57章 斥候小隊(下)第37章 修路的深層原因第79章 楊妃與蕭皇后第550章 好姐妹第8章 雉奴與兕子第47章 太原王公子第313章 你爲何要救我?第231章 李愔給李恪的重禮!第175章 崔夢雪的經歷第111章 王兄,好久不見第52章 朕將皇位傳給他如何?第40章 金光閃閃的商路第647章 他鄉遇故人第251章 懂外語的壞處第310章 皮蛋與眼珠子第568章 偏離航線第134章 與李治的交談第632章 李恪啓航第392章 原來如此第438章 林邑內亂(上)第191章 引盧氏上賊船第491章 滅薛延陀之戰(下)第196章 吐蕃羅馬人第216章 東市之行第186章 玩陰的!我喜歡!第55章 雉奴,吃東西一定要小心第422章 海島捕獵第99章 父皇~把我的三國還給我!第496章 母女相見第220章 搭棚子的李愔第30章 一句話引發的羣毆第187章 先過我大唐皇子這一關!第295章 李世民要滅吐蕃第382章 又要起名第458章 建州逃民第645章 黑海海峽第420章 迎娶夢雪第449章 銀幣太少了第380章 倭國滅亡第298章 向軍校索要報酬第10章 經典船型第185章 打仗親兄弟第245章 完美的佈局第587章 北天竺劇變第619章 莫力城第665章 兄弟之間的交談第542章 大唐備戰第10章 三字經第318章 飢餓的金城(上)第39章 忽悠皇帝老爹第164章 范陽盧氏又如何第420章 迎娶夢雪第283章 更加鬼大的李治第122章 “事實”就在眼前第634章 砂拉越河上的航行第75章 到處都是隱秘第664章 宙斯權杖第600章 爪哇局勢第482章 李貞的野心第421章 香料羣島第333章 對百濟與新羅和治理第235章 蠶桑業與新城第137章 國子監學子第424章 呂大神棍第700章 基督之爭第89章 人渣李愔第367章 崑崙奴破陣營第717章 李愔出場第464章 寒災第302章 逃民第181章 精簡版大唐冬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