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莫提吾名

燕氏戰旗紮在薊縣城頭,紮在廣陽郡的每一座城頭,三千來自遼東的驍銳軍士在校尉潘棱,司馬典韋、張頜的率領下入駐薊縣大營,兩千七百精銳的弓騎營武士追隨太史慈在城外佔據各處要地,孫輕所轄領的斥候營則進入戰時常備狀態,遊曳在最危險的戰線之上,巡查公孫瓚兵馬所露出的些許蛛絲馬跡。

近萬兵馬以薊縣爲中心涌入廣陽郡,每一條寬廣的官道上行走的百姓皆能見到遼東武士驍勇的風采。

燕北麾下兵馬的軍紀在天下諸侯中算是較好的那一種,但絕非最好……他們只能做到勉強不擾民,但搶些吃食、購置零碎賒賬這種事情總是難以避免。但即便如此,廣陽郡的百姓見到這些雄壯的遼東軍士仍舊感到安心。

人不怕壞,只怕比較,僅僅喜好賒賬的燕北軍與殺人越貨的公孫瓚軍比起來,簡直要好到天上去!

其實說來諷刺,作爲漢度遼將軍的燕北,麾下兵馬的軍紀比做叛軍那時壞了不止一成……至少叛將燕北的軍卒對各地百姓稱得上絕對的秋毫無犯。

想到此處,坐在州府大堂上的燕北不由莞爾,從前他最多隻有一萬兵馬,直屬於自己的本部的不過兩三千人,說一句話用不了半柱香時間便能傳遍全軍,何況當年除了怕死什麼都不怕,代兵受過那種苦肉計都使得出來,麾下兵卒哪裡敢不聽命。

可到現在,烏泱泱自遼東拉出八千兵馬,算上姜晉的部下便有一萬餘,可這纔不過是度遼部兵馬的三分之一而已。橫跨千里之遙,麾下各個戰將皆立下戰功,當年名不見經傳的小卒都成了軍侯曲將,能仍舊將軍卒約束到不傷害百姓已是難得可貴。

這種時候再指望自己親力親爲地約束士卒已經不行了,燕北此次進入廣陽郡,迫切地感受到必須挑出時間對各部將領申明軍法,要靠他們去約束才行。

這是燕北第一次以主人的身份坐在幽州牧府當中,不過堂下從事卻久久無法湊齊。

如今堂下自有姜晉、潘棱、張頜等一干武夫與郭嘉、陳羣兩名文士及荀悅這個打着燕北烙印的別駕,至於州府從事亦有鮮于銀、鮮于輔、程續等人,不過卻始終空着個位置。

燕北頷首問道:“那是誰的位置?”

“回將軍,府君,是齊從事。”姜晉眼中閃着兇光抱拳說道:“興許是聽到將軍前來,逃去別處了吧!”

燕北在相互傳送的書信中自然知曉姜晉方至州府便一刀削去齊周的髮髻,將事情鬧得很不愉快,這自然是在他的授意之下……齊周就是把蠢笨的刀子,燕北想殺公孫紀很久了,卻不想被他一把火燒了。儘管是無意中幫他做了事情,不過若齊周還在這裡,燕北第一件事便要將其拿下治罪,眼下他跑去別處是再好不過了。

不過眼光掃過鮮于銀、鮮于輔時卻發現二人面色有異,於是問道:“鮮于從事,有話要說?”

鮮于銀長吁短嘆,抱拳說道:“燕將軍,齊周今日早間自西門出城,奔冀州去了。”

奔冀州去了……鮮于銀此言一出衆人皆是瞪大眼睛,姜晉怒而拍案道:“定是投了袁紹!恨當日未能宰了此賊!”

齊周殺死與公孫瓚相近的公孫紀,定然不會前往冀州投奔公孫瓚,想來除了袁紹哪裡是沒有別的去處了。不過燕北卻並不在意此事,只是擺擺手示意姜晉稍安勿躁。

還是老而持重的程續輕咳一聲,拱手說道:“燕將軍如今既然已至薊縣,那便接任州牧吧,我等州府從事自當爲將軍傳信朝廷……”

“繼任州牧一切從簡即可,如今當務之急有兩件事。”燕北擺手,看上去並不在意繼任州牧這件事。實際上也確實是這樣,無關他在意不在意,能擊退公孫瓚就算別人不舉他也做定幽州牧,無法擊退公孫瓚就算繼任州牧也只能退守漁陽,沒有太大意義,燕北說道:“當務之急,劉公停靈州府,儘管以冰封牆亦非我等幕臣處世之道,夏日已至,應速讓劉公入土爲安……諸位請議,是將劉公暫安薊縣,還是待擊退公孫瓚後再還鄉東海?”

說實話這些州府從事讓燕北挺失望的,劉虞遇害數月,棺槨仍舊停靈州府不能入土爲安。即便如今道路受阻也該先爲劉虞在薊縣尋處墓地纔是正理。

衆從事面面相覷,遂將目光望向荀悅,荀悅拱手說道:“將軍,並非是我等不爲劉公擇選墓地,而是公孫瓚性殘忍,劉公在世時二人便早有間隙,若葬於薊縣而不能守……恐陵墓爲公孫瓚所害,不知將軍之意?”

荀悅說着,衆從事便紛紛嘆息,他們也知曉讓劉虞停靈大爲不妥,可這實在是沒辦法的事。東漢流行厚葬之風,自董卓以中郎將呂布發掘漢陵起,各地諸侯部將發掘陵墓盛行,而流轉各地的公孫瓚亦不例外,在冀州攻城略地之餘挖掘陵墓,若其攻至薊縣而州府不能御,則劉虞陵墓恐爲其害。劉虞在世時衆人受其恩德頗多,如今又哪裡願意讓劉虞死後屍身冒險?

燕北聞言也愣住了,他確實沒考慮到這樣的問題,倒不是公孫瓚缺德,他的部下不要說姜晉王義,就連他自己早年間也幹過掘墳盜墓的事情,更何況眼下正逢亂世人心不古,的確是沒有辦法的事。

不過想來這幫從事也夠有意思的,他們打算怎麼做,難道公孫瓚打到薊縣了他們便搬着劉虞的棺槨往東逃麼?

沒了冷冰封存走不出百里棺槨裡的屍身便腐壞了!

“派遣船隊,自漁陽走水陸,運送劉公棺槨至東海吧,早日讓劉公入土爲安纔是。”說這話的時候,燕北心裡頭隱隱帶着些許不自信,徐州眼下是與他有殺身之仇的陶謙的地盤,扎着燕字旗號的船隊行至徐州,能安然無恙麼?想着燕北便接着說道:“讓船隊插幽州的旗號,紮上白幡……荀別駕修書一封派遣騎手傳送陶謙,務必使其行以便利。”

燕北對着荀悅說罷,在心裡暗自加上一句。

不要提到燕某的名字。

第一百二十三章 向大王賀喜第二十四章 以金鋪路第三十八章 驕陽正烈第一百一十五章 心思飛轉第一百零六章 陰差陽錯第九十四章 黑雲壓城第四十章 野性難馴第一百一十八章 夜襲營寨第三十一章 山雨欲來第五章 價高者得第十二章 燕三不知第八十四章 人口銳減第二百八十三章 追逃第一百零二章 夜宿青澤第六十二章 幹他孃的第一百二十五章 孤軍力戰第一百零九章 請君入甕第一百零五章 世子拔奇第八十二章 袁氏董氏第三百零七章 兩封信第四十二章 私信王芬第一百三十六章 三月破敵第三十九章 州府議事第一百一十七章 烏合之衆第三十一章 中平五年第一百一十一章 冬夜寂寒第二百五十二章 雪山旅行團第五十五章 後路未知第九十四章 烏桓被搶第九十一章 幽州震動第三十九章 將軍出征第一百一十七章 公孫陽樂第六十三章 借道鮮卑第一百零八章 滅頂之災第四十六章 兵者權謀第一百三十六章 三月破敵第八十章 冀州大亂第一百七十一章 他要害朕第九十章 蟄伏於野第二十一章 所謂謠言第七十五章 輕兵亡命第一百一十四章 亮明心跡第七十二章 同而不和第一百零九章 張頜的野望第三十六章 天塌地陷第二十八章 利慾薰心第四章 孤陋寡聞第四十二章 以胡制胡第三十六章 勝負已分第六十三章 重建宗廟第二百二十八章 廣陵太守第二十一章 反敗爲勝第八十五章 雨季到來第二百八十六章 奪第五十七章 幽東四郡第三十四章 一片天第一百一十二章 滄海桑田第三十章 如坐鍼氈第四十一章 南方戰雲第十二章 漢軍武備第二百八十四章 跳第一百九十六章 更多第一百九十三章 踹營第三章 鞭撻四海第二十四章 改變天下第一百一十章 棄關而走第四十七章 攻其不備第四十八章 來將通名第二章 義正言辭第二百六十六章 入長沙第一百四十九章 常山火第二十章 懾人心魄第八十八章 溫婉美人第三百一十章 足矣第一百八十八章 荊州亂第五十五章 論功行賞第九十章 會盟封爵第六章 鎮關中第六十八章 覆滅王氏第八十章 邊郡學風第三十四章 旋門之戰第二百八十九章 輜重線第九十一章 燕君救我第六十三章 恆水滔滔『求訂閱』第一百二十一章 馴馬口哨第五十六章 閻柔閻志第八十九章 打個商量第二百八十三章 追逃第九十二章 進退之道第七十二章 何以解憂第三十章 度遼戰敗第二百三十七章 汝南之戰 五第四十四章 伯圭北上第十八章 勝軍祝酒第三百二十六章 氣死第一百一十八章 軍中校尉第六十二章 徐州兵至第二百二十二章 戰船第八十八章 李氏家兵第六十三章 重建宗廟
第一百二十三章 向大王賀喜第二十四章 以金鋪路第三十八章 驕陽正烈第一百一十五章 心思飛轉第一百零六章 陰差陽錯第九十四章 黑雲壓城第四十章 野性難馴第一百一十八章 夜襲營寨第三十一章 山雨欲來第五章 價高者得第十二章 燕三不知第八十四章 人口銳減第二百八十三章 追逃第一百零二章 夜宿青澤第六十二章 幹他孃的第一百二十五章 孤軍力戰第一百零九章 請君入甕第一百零五章 世子拔奇第八十二章 袁氏董氏第三百零七章 兩封信第四十二章 私信王芬第一百三十六章 三月破敵第三十九章 州府議事第一百一十七章 烏合之衆第三十一章 中平五年第一百一十一章 冬夜寂寒第二百五十二章 雪山旅行團第五十五章 後路未知第九十四章 烏桓被搶第九十一章 幽州震動第三十九章 將軍出征第一百一十七章 公孫陽樂第六十三章 借道鮮卑第一百零八章 滅頂之災第四十六章 兵者權謀第一百三十六章 三月破敵第八十章 冀州大亂第一百七十一章 他要害朕第九十章 蟄伏於野第二十一章 所謂謠言第七十五章 輕兵亡命第一百一十四章 亮明心跡第七十二章 同而不和第一百零九章 張頜的野望第三十六章 天塌地陷第二十八章 利慾薰心第四章 孤陋寡聞第四十二章 以胡制胡第三十六章 勝負已分第六十三章 重建宗廟第二百二十八章 廣陵太守第二十一章 反敗爲勝第八十五章 雨季到來第二百八十六章 奪第五十七章 幽東四郡第三十四章 一片天第一百一十二章 滄海桑田第三十章 如坐鍼氈第四十一章 南方戰雲第十二章 漢軍武備第二百八十四章 跳第一百九十六章 更多第一百九十三章 踹營第三章 鞭撻四海第二十四章 改變天下第一百一十章 棄關而走第四十七章 攻其不備第四十八章 來將通名第二章 義正言辭第二百六十六章 入長沙第一百四十九章 常山火第二十章 懾人心魄第八十八章 溫婉美人第三百一十章 足矣第一百八十八章 荊州亂第五十五章 論功行賞第九十章 會盟封爵第六章 鎮關中第六十八章 覆滅王氏第八十章 邊郡學風第三十四章 旋門之戰第二百八十九章 輜重線第九十一章 燕君救我第六十三章 恆水滔滔『求訂閱』第一百二十一章 馴馬口哨第五十六章 閻柔閻志第八十九章 打個商量第二百八十三章 追逃第九十二章 進退之道第七十二章 何以解憂第三十章 度遼戰敗第二百三十七章 汝南之戰 五第四十四章 伯圭北上第十八章 勝軍祝酒第三百二十六章 氣死第一百一十八章 軍中校尉第六十二章 徐州兵至第二百二十二章 戰船第八十八章 李氏家兵第六十三章 重建宗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