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漢室興

只不過童子說,他的主人在睡覺,暫不見客,如果想等便等,不願等便自己離去吧……堂堂劉備,硬是被一介小童噎得說不出話來,只能立在舍外等候。

劉備內心在掙扎,都已經第三次了,他是禮賢下士的,但禮賢下士就意味着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接受旁人的無禮嗎?但最終劉備還是想着,既然來了,總是要見上一面,否則先前的拜訪都做無用功,豈不太虧?

舍內的諸葛亮沒有睡覺,他只是躺着望向竹牆窗外的天空,內心同樣掙扎。有時人的一個選擇就能決定自己的命運,而現在對諸葛亮而言,顯然就是這個時候了。這個問題的根本,是他想要成就什麼?

天下諸侯何其多,天下英雄何其多,劉備僅僅是其中一個,況且還是其中最爲弱小的那個。

出身官宦又飽讀書策,保持與荊州士人交往的諸葛亮對天下局勢始終有清晰的認識,現在改變天下局勢的關鍵就在於東郡之戰,一旦曹操敗退,燕氏將真正天下無敵。

他又該出仕那一邊呢?或者說,他又能出仕那一邊呢?

投身燕氏並不現實,司隸校尉沮公與在許多年前爲燕北獻出亭中略,奠定燕氏統治北方的基礎。投身燕氏無非錦上添花,這並非諸葛亮的志向。他所要選擇的,無非是孫氏、劉表寥寥數人而言……顯然,劉備並不是他想要的選擇。

可現在劉備找上門來了,而且言辭之恭敬、會見之誠心,聞所未聞。

諸葛亮便不能不見他。若劉備二來便走,諸葛亮便可順勢不見,即便將來投身旁人,也能說是劉備不夠誠心而錯過臥龍,可現在呢?

他不禁細細思索,若託付劉備,這個人到中年仍舊身無立錐之地的左將軍,又能做出什麼成就。

投身燕北,將來能做九卿;投身曹袁,將來估計會死;投身孫氏,將來偏安一隅;那麼投身劉備呢?諸葛亮似乎已經能夠看見將來的顛沛流離。

“客人,主人已醒來了,請您進去。”

童子不復倨傲,拱手笑晏晏地請劉備進入小院,張飛哼出一聲發牢騷道‘算他識相!’,關羽仍舊一言不發只是眯着眼睛,劉備短促地出了口氣,探手笑着對童子道:“請!”

劉備還未走進屋舍,便見身長八尺氣宇軒昂的諸葛亮已經大步走出,作揖迎道:“玄德將軍勿怪,亮不知將軍到訪,故而多睡片刻,快請進來!”

待劉備坐下,關張二人仍舊於身後侍立,童子奉上蜀地溫茶,諸葛亮才問道:“聽聞將軍近日將出荊徵豫,前來寒舍所爲何事,亮能幫襯一二?”

“實不相瞞,備聽聞龐德公言先生大才,故來相見,是想請先生指點今後當何去何從。”劉備極爲認真地拱手拜道:“萬望先生不要推辭。”

“將軍南征北戰,是天下英才,指點不敢當。”諸葛亮很年輕,比劉備年輕多了。未見面時的倨傲是心術,見面後再倨傲就是無禮,諸葛亮笑着問道:“請問將軍有什麼志向呢?”

“備曾發宏願,願匡正天下,解救萬民之苦。荊人多言備南征北戰,不過是客套謬讚。說來面上無光,在下可謂常敗將軍,即便小有勝戰,終難得勝。故常自嘲是劉某命窘,實際在下心中清楚,是後繼無力之因。”劉備說出肺腑之言,又何嘗不是試探的前奏,問道:“不知先生以爲,汝南如何?”

“汝南四戰之地,屬曹氏時旁人攝於威勢不敢覬覦,若爲將軍攻下,必爲四戰之地,北曹南孫,西劉東袁,可暫居不可長守。”諸葛亮這麼說着,便讓劉備因即將出徵而振奮的心涼了一大截,連面上的笑容都有些僵硬,問道:“先生以爲,汝南非長久之計?”

劉備覺得諸葛亮說的有道理啊!前些時候因得到攻打汝南的能力而沾沾自喜,能夠再度得到一塊屬於自己的土地,可是現在算來,就算燕北、張繡在北方擊敗曹操,就算退回來的潰軍,劉備抵擋得住嗎?就算擋得住曹操,擋得住袁紹、孫策嗎?到頭來只怕又是重複命窘的笑話罷了!

“將軍不必如此,汝南之於將軍雖非福地,卻總要好過遼東郡吧?”諸葛亮笑了,似乎劉備這樣一頭只出現在耳朵裡的猛虎卻在自己面前露出悲涼極爲不忍,道:“燕仲卿以遼東八萬戶爲本,縱橫幽冀兼併司並,定下北方大業。難道將軍就不能以汝南爲基,成就一番事業了嗎?”

“該當如何?”劉備猛地擡起頭,起身一揖到底道:“請先生教我!”

這年頭誰聽到燕北成就霸業的故事不會心潮澎湃?一介奴隸幾百叛軍便統領天下,強挫諸侯,劉備也不例外。

“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重點在於後面的跨州連郡,比起各路諸侯,劉備根本沒有據土一方的意識,平原說不要就不要了,青州說不要就不要了,徐州說不要就不要了,所以總落於人後。只有擁有自己的地盤纔是實現政治理想的基礎,諸葛亮說道:“北方燕氏竊命稱王,雖挾天子而難令諸侯,故幷州不穩涼州混戰兗青連攻,但其帶甲百萬,誠非將軍可以爭鋒。”

燕北事多人猛,不要惹他,劉備點頭。

“袁氏青州難以自顧,徐州雖曾爲將軍所領,亦難南顧;孫氏奮二世之烈統帥揚州,將軍可與其聯盟而難以進攻。”

跨大江,手難伸,劉備再次點頭,他知道,諸葛亮就快說到正題了。

“曹氏若東郡爲燕氏所敗,潁川亦爲張繡所攻,可爲將軍屏障,佔據汝南以強兵糧,但那不是久居之地。”諸葛亮指指腳下,“荊州地大民富四通八達,是真正的用武之地啊!但他的主人很難守住這裡,這是上天送給將軍的福地,難道將軍就沒有想過嗎?益州是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您的祖先正依靠那裡奠定帝業,現在益州主弱藩強,百姓驚懼,明智之士沒有誰不思念明主的。”

這說的便是劉表因歷史遺留難以進取,蜀地甘寧等人的叛亂。

“將軍以信義聞名天下,又是劉氏宗親,英雄豪傑沒有誰不希望依附的。若能憑藉汝南奪取荊益,憑藉關隘,西面和羌氐聯合,南面安撫諸蠻,外交孫氏內修政事。”這便是劉備自己的優勢與憑藉關隘打造獨立王國,“待天下有變,以荊州之軍進攻宛、洛阻斷北方交通;將軍親領益州大軍佔據關中!”

諸葛亮說得自己都信了,滿面都是自信的笑容,輕搖羽扇道:“如此,霸業成,漢室興!”

第八章 應有之義第二百九十七章 羊骨頭第八章 不懼一戰第十七章 重操舊業第二十五章 短兵相接第七十五章 舊部陳佐第七十章 洛陽郎官第八十一章 兄弟鬩牆第三百二十七章 麴將軍第一百零一章 中平四年第一百一十一章 冬夜寂寒第八十八章 早去早回第一百四十五章 滔天巨浪第一百五十九章 虎豹騎營第九十七章 西州泯滅第四十三章 句麗變局第一百五十七章 父死子繼第五十六章 閻柔閻志奪鹿侯的野望第七十章 都不好受第一百九十六章 更多第九十章 釜底抽薪第七十七章 策應友軍第五十五章 麴義來襲第四十一章 投鼠忌器第十章 黃天在上第三十一章 大河水戰第九十五章 前俯後仰第六十三章 陽謀取勝第三十二章 樑縣之戰第七十八章 三家抗袁第四十四章 霜雨已至第八十四章 弔詭神奇第八十二章 皇帝詔命第七十九章 出類拔萃第二百零八章 陌路第一百二十六章 兗豫大亂第二百一十三章 石閣第五十八章 說沒就沒第六十八章 不必再見二十三章 仲卿養驢第二百一十章 再要一個第四十八章 七成把握第三百章 大快人心第九十四章 烏桓被搶第一百三十八章 譙縣之戰 一第三百三十七章 下座城第八十九章 故漢官儀第二百零三章 浪戰奪鹿侯的野望第一百零八章 陳留首戰第二百九十五章 漢鬼第八十八章 平定天下第一百一十二章 滄海桑田第五十章 幽州有變第四十七章 興平元年第二十六章 邊境得勝第二百二十九章 最後一個第三十二章 樑縣之戰第一百零五章 世子拔奇第十五章 生而有命第一百一十章 棄關而走第七十一章 旌書吾名第二十九章 西兵渡河第二百六十章 脊樑骨第一百零三章 枯草復青第六十四章 拉開序幕第二十四章 改變天下第一百五十四章 歸途第六十二章 強渡恆水『求訂閱』第十九章 應當應份第十章 再度寇邊第七章 一馬當先第六十三章 獵人獵物第八十三章 亦有權謀第一百零四章 遺禍兒孫第七十八章 禹水難渡第二十七章 種卿多慮了第八十六章 以命換命第二百五十一章 跳上去第四十五章 祖宗的血第三十七章 爭雄天下第八十六章 以命換命第三十九章 州府議事第一百六十五章 電光火石第三十章 汝水之戰第六十三章 重建宗廟第三十四章 子義遷居第十五章 分軍渡河第二百三十九章 汝南之戰 七第七十五章 呂氏有女第一百七十章 命不久矣第七十六章 君欲何爲第九十五章 抄掠各地第七十三章 利害相同第四十五章 各懷鬼胎第一百六十五章 電光火石第四十章 雲中疫病第五十八章 兵進皇宮第二十六章 天造地設
第八章 應有之義第二百九十七章 羊骨頭第八章 不懼一戰第十七章 重操舊業第二十五章 短兵相接第七十五章 舊部陳佐第七十章 洛陽郎官第八十一章 兄弟鬩牆第三百二十七章 麴將軍第一百零一章 中平四年第一百一十一章 冬夜寂寒第八十八章 早去早回第一百四十五章 滔天巨浪第一百五十九章 虎豹騎營第九十七章 西州泯滅第四十三章 句麗變局第一百五十七章 父死子繼第五十六章 閻柔閻志奪鹿侯的野望第七十章 都不好受第一百九十六章 更多第九十章 釜底抽薪第七十七章 策應友軍第五十五章 麴義來襲第四十一章 投鼠忌器第十章 黃天在上第三十一章 大河水戰第九十五章 前俯後仰第六十三章 陽謀取勝第三十二章 樑縣之戰第七十八章 三家抗袁第四十四章 霜雨已至第八十四章 弔詭神奇第八十二章 皇帝詔命第七十九章 出類拔萃第二百零八章 陌路第一百二十六章 兗豫大亂第二百一十三章 石閣第五十八章 說沒就沒第六十八章 不必再見二十三章 仲卿養驢第二百一十章 再要一個第四十八章 七成把握第三百章 大快人心第九十四章 烏桓被搶第一百三十八章 譙縣之戰 一第三百三十七章 下座城第八十九章 故漢官儀第二百零三章 浪戰奪鹿侯的野望第一百零八章 陳留首戰第二百九十五章 漢鬼第八十八章 平定天下第一百一十二章 滄海桑田第五十章 幽州有變第四十七章 興平元年第二十六章 邊境得勝第二百二十九章 最後一個第三十二章 樑縣之戰第一百零五章 世子拔奇第十五章 生而有命第一百一十章 棄關而走第七十一章 旌書吾名第二十九章 西兵渡河第二百六十章 脊樑骨第一百零三章 枯草復青第六十四章 拉開序幕第二十四章 改變天下第一百五十四章 歸途第六十二章 強渡恆水『求訂閱』第十九章 應當應份第十章 再度寇邊第七章 一馬當先第六十三章 獵人獵物第八十三章 亦有權謀第一百零四章 遺禍兒孫第七十八章 禹水難渡第二十七章 種卿多慮了第八十六章 以命換命第二百五十一章 跳上去第四十五章 祖宗的血第三十七章 爭雄天下第八十六章 以命換命第三十九章 州府議事第一百六十五章 電光火石第三十章 汝水之戰第六十三章 重建宗廟第三十四章 子義遷居第十五章 分軍渡河第二百三十九章 汝南之戰 七第七十五章 呂氏有女第一百七十章 命不久矣第七十六章 君欲何爲第九十五章 抄掠各地第七十三章 利害相同第四十五章 各懷鬼胎第一百六十五章 電光火石第四十章 雲中疫病第五十八章 兵進皇宮第二十六章 天造地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