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王莽之首

如果手中這柄貴氣逼人的長劍爲名傳天下的高皇帝斬蛇劍,那石室中其他東西的名字也就呼之欲出了。

“高皇帝,斬蛇劍。”

“斬,斬蛇劍?”一貫面目清冷的趙雲看着自己雙手發愣,此時聽燕北說出那柄劍的名字,“在下方纔所持,爲高皇帝斬蛇劍?”

燕北反握斬蛇劍,擡指向太史慈手中頭顱緩緩道:“新朝皇帝,王莽首。”

“王莽首級?”太史慈原本隨手端着的首級頓時以兩手捧住,生怕不慎將頭顱跌落。天下地下,死掉的皇帝有很多,但被斬首的皇帝就這一個。而這顆首級雖然被封存武庫,卻並非是將之當作國寶,而是爲了懲戾思永。

⊙тt kǎn ⊙C〇

梟首之憲,有國通典,懲戾思永,去惡宜深。

彰顯武功,並驚醒後人。

又探指向地上姜晉隨手丟出的一雙巨大鞋子道:“褒尊侯,孔子履。”

燕北說着將斬蛇劍放在地上,又接着取過王莽頭、孔子履,端端正正地放在輿地圖鼎前,讓姜晉爬出來,這纔看着這幾樣天下至寶,又對姜晉說道:“阿晉,把你懷裡那東西拿出來。”

姜晉楞了一下,一再用眼神確定,最後纔不情願地將傳國玉璽放在地上。燕北神神叨叨地在石室裡對着這些天下至寶轉了好幾圈,最後才十分沒有禮儀地萁坐在地,怔怔地問道:“怎麼辦?”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他本以爲只有個傳國玉璽,這東西小,無論是藏起來還是獻給別人都是後話,至少玉璽的事只有姜晉知道,就算是現在也只有他們四人知曉,是可以藏住的。

可是現在,這些寶物太多了。高皇帝斬蛇劍、傳國玉璽、王莽首級、孔子履、輿圖大鼎……這些東西是他能藏住的嗎?

一旦消息走漏,後面的事情可就大了去!

姜晉沒說話,只是抽出刀立在最後石室的門口,不準任何人進入這間石室。

“將軍,那個……是傳國玉璽?”

燕北沉沉點頭,這麼多寶物在他眼前,並未給他增加更多的快樂,反倒令他感到失去全部的安全感——這些寶物已經超過了他內心裡所能夠承受,能夠保護的極限。

這間屋子裡每一個寶物,都能給人進攻他的口實。或許王莽首級與孔子履沒有這麼大的影響,但其他三樣呢?傳國玉璽,足夠引起羣雄覬覦;高祖斬蛇劍,更是漢室平定天下的象徵;至於輿圖大鼎更不必說,刻繪着天下地形圖,其間山川、城鎮、河流、四方地物應有盡有,是整個漢王朝數代的地輿結晶……在這個紛亂的年代,某種意義上甚至勝過傳國玉璽的作用。

有這份輿圖在,大可揮兵鞭撻九州而知地理地利。

可偏偏最重要的大鼎,其重何止千斤……燕北怎麼把這東西拿走帶走?就算僅僅是擡出這間石室都是問題!

他們四個人雖然在常人中都屬力大之輩,太史慈趙雲甚至有數百斤之巨力,但要想將這大鼎擡出石室仍舊困難無比。

現在關鍵是,怎麼辦!

“阿晉在城南得到傳國玉璽,我本打借石室隱蔽,與你二人商議傳國玉璽的去留。卻不想,不想這地下石室經有數件漢室傳國至寶。”除了這個石室,密道之下各個石室搜尋的寶物真的是走過一間藏寶室讓燕北的心猛地跳一次,那些翻車渴烏、那些兵器繪圖,確實令燕北喜不自勝,得到這些東西他在遼東至多需要兩三年,軍力便可穩居北方之冠,可最後這間石室……“先說傳國玉璽吧,是將其獻給朝廷,還是帶回幽州獻於劉公再做打算?”

“二郎你想清楚,這可是傳國玉璽!”姜晉一聽燕北這話就毛了,連忙壓着聲音攥緊了拳頭使得額頭上青筋暴起,急說道:“你可以拿回遼東,當皇帝!”

姜晉此言一出,太史慈臉上僵住,趙雲更是皺眉勸阻道:“將軍不可!將軍如今有扶漢興兵之名望,斷然不可……”

趙雲還沒說完,燕北便已擺手打斷道:“子龍不需多說,燕某對皇位絕無非分之想,不過是想做將軍保境安民於這亂世罷了。”

“你不做皇帝,我這輩子估計也當不成大王了,唉!”姜晉聽着燕北的話自是垂首頓足,但眼底卻兜轉着想到燕北見到這方玉璽時神情中的貪婪之色,擡眼看了太史慈趙雲一眼,心中暗道:莫非,是二郎對此二人並無那麼多的信任?

太史慈聽了姜晉說其想做大王的話,眼中明顯帶着厭惡神色……不過仗着燕北親待的小人罷了,還想做大王?幸虧燕北還算清醒若此時聽了姜晉慫恿盤算着回幽州稱帝,別的不說,他太史慈第一個另投他處。

說到底太史慈也是有英雄氣概的男兒,他可以允許自己跟着先反叛後歸附的度遼將軍在戰場上拋頭灑血去平定天下,但絕不會追隨違背皇室的亂臣賊子去賣命。

“哼,阿晉還想着做大王呢?”燕北笑了,他心知姜晉說什麼做大王就是說笑,自己也沒往心裡去,也隨口說道:“比起自己篡位謀逆,我更樂意將玉璽送給公孫伯圭……我說了,這玉璽讓皇帝拿着沒事,可若叫我拿?”

燕北笑笑沒有說話,他翻過傳國玉璽,那既壽永昌分明寫就的是死於非命。

“君不見王君首級在此,殷鑑不遠啊!”沒有人知道燕北看到這方玉璽時頭腦裡第一個想到的想法是什麼,也不會知曉他的野心有多大,燕北攤手說道:“把玉璽給朝廷,其實就是送到了董卓手裡,陛下看得見摸不着,我起兵討董,爲的也不是討好董某人來尋取官職,諸君且稍作試想,將玉璽帶回幽州獻於劉公,到時再做考慮如何?”

燕北其實最想做的就是把這塊玉璽送給公孫瓚,只是他覺得說出這個想法可能會傷害到趙雲太史慈對自己的忠誠,只能作罷。

何況那樣也,太惡毒了些。

他並不覺得若是公孫瓚拿到玉璽後會交給旁人,依照公孫瓚如今私設刺史的做法,顯露出的野心遠超自己,甚至連袁紹袁術都比不上他。如果燕北能送公孫瓚一顆傳國玉璽,再私下裡說些欽佩伯圭的話……估計公孫瓚就離膨脹到發狂不遠了。

這個惡毒的想法是目前對燕北最有利的。

他很清楚,在不久的將來,天下所有人都會變成他的敵人,這些各路諸侯,都會爲自己的野心而互相攻伐,他也一樣。而他的目標,就是要實現前年對劉虞提出的那一戰略主張——拱衛薊縣劉氏的威名,以幽冀二州爲根基,威懾八方平定天下!

在韓馥統治冀州的時間裡,公孫瓚、袁紹這兩個人,便是燕北南下路上的絆腳石,放眼天下的目中釘!

只需丟出一顆石頭,便能引得二者相鬥,何其樂哉?

這纔是燕北對玉璽貪婪的根源。

因爲有董卓在前,親自證明了掌控天下需要的並不是這一顆石頭,而是無與倫比的兵力與聲望。而他的背後有名滿天下的幽州牧劉虞的影子,這顆石頭能帶來的聲望……顯然不是那麼的重要。

說來好笑,爲了討伐董卓而南下離鄉作戰,帶給燕北最大的收穫並非是金銀財寶或是豐富戰利,甚至不是戎馬倥傯年餘帶來的戰陣經驗……而是在與關東諸侯勾心鬥角時領悟的政治。

這很有趣。

顯然,面對燕北僅僅拋出獻給劉虞這一個選項,太史慈與趙雲相視無言。這兩個性格迥然不同的蓋世武將在對玉璽的處理問題上,難得達成共識。

無論燕北打算把玉璽交給誰,只要不是自己留着頭腦發昏去稱帝,怎樣都好。

“那……剩下的幾樣至寶,將軍打算怎麼做?”

“孔子履對我而言沒有用,派人送去朝廷吧。斬蛇劍和玉璽一起拿回幽州,劉氏先祖的珍寶,就交給劉公處置。”說着,燕北拿起那顆王莽的首級,注目端詳幽深空洞的眼窩,嘆出口氣眨眨眼間道:“王君的首級在地宮藏了二百年,也該出去見見陽光……這是燕某的戰利品,誰都不給。”

姜晉皺了眉頭,卻什麼都沒說。他不太明白幾樣東西各個都是至寶,爲何燕北偏偏留下那麼一顆沒用的首級。見燕北決定把玉璽獻給劉虞,姜晉不甘地撇嘴……早知道是這樣,他還費盡心機地把井底下那傻小子殺了做什麼呀!

“至於輿圖鼎……帶回幽州,先把東西收拾好,然後派人把這大鼎擡出去。”燕北說着便定下了所有寶物的去留,指着外面還在盤算的各個石室寶物道:“外面那些東西也都先全拿出去,把值錢的、東夷西胡進獻的,總之就是那些沒用的東西分做幾份,給孫文臺、公孫伯圭、曹孟德、韓文節、袁本初、袁公路他們都留着。”

“軍械、農車圖,天下各郡情況記載、但凡有點實用的石壁鐵印,最遲明天早上全部清點完畢,派人拉到邙山北面埋好,等遼東的船隊一到就全部拉回去!”

燕北說着就提着劍向外走去,走出幾步想起什麼突然轉頭說道:“對了,軍侯以上將官,可每人在屬國進獻之物中挑選一樣,記得叫人給我挑出一顆最亮的明珠,我要拿回家送人。”

第一百一十三章 漁陽田豫第七十三章 利害相同第二十章 懾人心魄第五十九章 俱爲浮萍第二章 義正言辭第一章 內外皆難第三百二十八章 士農工商第三百零六章 母女平安第三十八章 獻於將軍第四十一章 調兵遣責第三十三章 止戈爲武第二百四十二章 傷寒第一章 走馬入薊第三十五章 王芬廢立第九十四章 成爲漢人第三百三十二章 瀛洲第八十三章 二虎相鬥第四十一章 初平二年第九十八章 一鍋爛粥第一百零八章 整軍修路第一百零六章 漢室興第一百五十三章 寨門廝殺第八十九章 青石橋之戰 二第四十八章 七成把握第二百九十章 煙塵第六十二章 徐州兵至第五十章 幽州有變第二十六章 邊境得勝第一百二十四章 逃逸第四十八章 紅花綠葉第一百七十七章 伏波將軍第二百六十五章 三路兵馬第三百二十二章 萬戶侯第七十四章 大破五鹿第二十八章 天運有常第三百二十四章 喜憂參半第八十四章 弔詭神奇第一百零七章 殺人刈麥第七章 馬首是瞻第二百一十八章 八萬第一百二十四章 逃逸第二十三章 屯田之法第八十四章 弔詭神奇第二十三章 坐地還錢第二章 做些大事第一百一十六章 事真事假第一百一十八章 軍中校尉第一百三十三章 興和三年第二百一十二章 昌豨第六十九章 拜見閣下第十九章 長安難保第十章 剷除異己第二十章 並立於世第九十章 兩部精騎第一百九十一章 夜亂第四十七章 徒增氣勢第三十二章 何以爲士第八十八章 滎陽演武第二百七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一百三十三章 興和三年第六十四章 拉開序幕第一百零三章 汶縣大敗第七十七章 潁川郭嘉第一百四十一章 譙縣之戰 四第七十五章 呂氏有女第三章 受人恩惠第六十二章 莫提吾名第二百四十章 汝南之戰 八第六十九章 初臨封地第六十五章 連成一片 七夕快樂第九十章 會盟封爵第六十九章 初臨封地第七十五章 塞翁失馬一百三十七章 時運在我第一百一十一章 忠君之事第二百一十九章 好世道第十章 鼓瑟齊鳴第四十九章 燕公之名第二百七十章 過不去的第三十一章 大河水戰第十八章 掌控一切第三百零三章 四面混戰第二十五章 聞風色變第二百六十六章 入長沙第十八章 浮沉風雨第二百九十四章 早打完了第二百七十七章 心眼第五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十三章 收刀下馬第六十六章 袁紹出奔第一百九十七章 攻城第二十三章 爭奪滎陽第八十四章 誰敢阻我第七十四章 守其必攻第五十三章 將帥成長第二十四章 東征句麗第一百零六章 戰則必勝第十七章 汴水之難第一百零五章 世子拔奇第二百六十章 脊樑骨
第一百一十三章 漁陽田豫第七十三章 利害相同第二十章 懾人心魄第五十九章 俱爲浮萍第二章 義正言辭第一章 內外皆難第三百二十八章 士農工商第三百零六章 母女平安第三十八章 獻於將軍第四十一章 調兵遣責第三十三章 止戈爲武第二百四十二章 傷寒第一章 走馬入薊第三十五章 王芬廢立第九十四章 成爲漢人第三百三十二章 瀛洲第八十三章 二虎相鬥第四十一章 初平二年第九十八章 一鍋爛粥第一百零八章 整軍修路第一百零六章 漢室興第一百五十三章 寨門廝殺第八十九章 青石橋之戰 二第四十八章 七成把握第二百九十章 煙塵第六十二章 徐州兵至第五十章 幽州有變第二十六章 邊境得勝第一百二十四章 逃逸第四十八章 紅花綠葉第一百七十七章 伏波將軍第二百六十五章 三路兵馬第三百二十二章 萬戶侯第七十四章 大破五鹿第二十八章 天運有常第三百二十四章 喜憂參半第八十四章 弔詭神奇第一百零七章 殺人刈麥第七章 馬首是瞻第二百一十八章 八萬第一百二十四章 逃逸第二十三章 屯田之法第八十四章 弔詭神奇第二十三章 坐地還錢第二章 做些大事第一百一十六章 事真事假第一百一十八章 軍中校尉第一百三十三章 興和三年第二百一十二章 昌豨第六十九章 拜見閣下第十九章 長安難保第十章 剷除異己第二十章 並立於世第九十章 兩部精騎第一百九十一章 夜亂第四十七章 徒增氣勢第三十二章 何以爲士第八十八章 滎陽演武第二百七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一百三十三章 興和三年第六十四章 拉開序幕第一百零三章 汶縣大敗第七十七章 潁川郭嘉第一百四十一章 譙縣之戰 四第七十五章 呂氏有女第三章 受人恩惠第六十二章 莫提吾名第二百四十章 汝南之戰 八第六十九章 初臨封地第六十五章 連成一片 七夕快樂第九十章 會盟封爵第六十九章 初臨封地第七十五章 塞翁失馬一百三十七章 時運在我第一百一十一章 忠君之事第二百一十九章 好世道第十章 鼓瑟齊鳴第四十九章 燕公之名第二百七十章 過不去的第三十一章 大河水戰第十八章 掌控一切第三百零三章 四面混戰第二十五章 聞風色變第二百六十六章 入長沙第十八章 浮沉風雨第二百九十四章 早打完了第二百七十七章 心眼第五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十三章 收刀下馬第六十六章 袁紹出奔第一百九十七章 攻城第二十三章 爭奪滎陽第八十四章 誰敢阻我第七十四章 守其必攻第五十三章 將帥成長第二十四章 東征句麗第一百零六章 戰則必勝第十七章 汴水之難第一百零五章 世子拔奇第二百六十章 脊樑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