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好爲人師

姜晉不尊重高覽,這很正常。當年高覽受縛便是姜晉帶人動的手,十幾人七手八腳地才把高覽擒住,但不管怎麼說,姜晉在軍中資歷可比高覽高的多。

不過想來便引得燕北發笑,姜晉也是翅膀兒硬了,敢據守薊縣與公孫瓚死戰一場,這就不費燕北的囑託。

當時派姜晉前往薊縣的便是燕北,他的命令就一條,不管劉虞死後薊縣怎麼變,姜晉都要把關防把持在自己手裡。所以這事是不分對錯的,高覽想要姜晉撤回遼西,是對,因爲撤到遼西他們便有六千兵馬與狹長的遼西郡據守,誰也攻不破姜晉不撤,自然也有他的道理,這是遵守燕北的命令。

說起來燕北心裡也有幾分高興,至少當年他首次面對公孫瓚時,心裡就沒有姜晉這麼決然。那時候可是狠狠地思前想後了一番纔敢在陽樂和公孫瓚交手。

至少現在的姜晉,在膽氣上比那時的他要強啦!

燕北御下在衆多諸侯中不算嚴苛卻也不放縱,雖然有軍正官夏侯蘭制定的軍法,但說到底有些夏侯蘭拿不準的事情還是依靠燕北一言而決。比方說姜晉,這個就是所有人都治不住的,貪墨軍餉、倒賣軍糧,這是姜晉從前做校尉時就做過的事情,至於旁的自不必多說。

但有一點,姜晉雖有些貪心,對燕北的命令卻是絕不違反。對旁人來說姜晉是個分不清輕重的人,軍糧軍餉乃至軍械,沒有他不敢伸手的,可對姜晉自己來看,他知道什麼是輕,什麼是重。

燕北的命令,就是重,至於旁人,姜晉是看不上的。

其實姜晉的性格與麴義有些像,都是除了燕北誰也不服,但姜晉沒有麴義那麼大的本事,另一方面姜晉也絕對不會和燕北頂嘴。

那顆寄存於劉虞牧府來不及交給朝廷的傳國玉璽,便是姜晉忠誠的證明。

公孫瓚攻打薊縣,燕北也並非不擔心,只是他覺得,自己的兄弟既然願意試試去守備薊縣,那便儘管教他放手一搏。

燕北寫了三封信,命人分別交由汶縣田豫、遼西高覽、薊縣姜晉。

命田豫率水卒前往漁陽,經雍奴至薊縣高覽將兵向西至右北平駐守防線,若姜晉等人不敵,則給他鋪好一條退路,甚至要高覽準備好一支敢死之士,若薊縣不可守便衝過去把姜晉救出來。

而給姜晉的書信,則不是命令。燕北只是告訴他薊縣可守可不守,命他先派人取走傳國玉璽送回襄平,再與鮮于銀、鮮于輔等州府舊將商議如何禦敵。

路都安排好了,姜晉如果要打,不妨拉上一切力量與公孫瓚打一場大的說到底,燕北還真不信被袁紹扯着後腿的公孫瓚還有打回幽州的本事。

經過與郭嘉的議事,燕北愈發覺得在這個時候讓姜晉領銜於公孫瓚打上一場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能守住薊縣最好,奠定燕氏的威信即便不能守,拉着鮮于銀等人退至漁陽甚至右北平,也不是壞事,至少在州府中姜晉便有了與鮮于銀鮮于輔等人平起平坐的地位這樣一來,燕北今後打敗公孫瓚,接收幽州便名正言順。

當然了,就算沒有這樣的經歷,至少在威信與威望上,整個幽州沒誰有這樣的實力。

“世子殿下,國中的情況便是如此,你有何打算?”

燕北召見拔奇,向其說明高句麗國中如今混亂的局勢,不過讓燕北有些意外的是拔奇始終興致不高,唯唯諾諾不同以往。細細想來這也正常,任誰看着國家紛亂,父親吐血命不久矣而百姓生靈塗炭,怕是都會崩潰。

“將軍何不現在便將我處死在城頭,就像殺死紇升骨城數萬百姓一般,何必。”拔奇的面上終於浮現出些許神色,帶着仇恨的眼神望向燕北,擡起的手指顫顫巍巍,顯然情緒複雜至極,“閣下何必如此惺惺作態,國內的混亂,都是因爲你,漢度遼將軍,燕仲卿!”

第二百四十七章 用兵第二百五十六章 響鼻第二十二章 向死而生第八十六章 人心思變第一百一十二章 焦觸進京第三百一十九章 龍虯第四十三章 句麗變局第一百零九章 張頜的野望第二百四十章 汝南之戰 八第一百零七章 莫要後悔第二百九十章 煙塵第一百八十五章 關變第六十四章 絕戶鮮卑第六十章 中平略記第一百一十七章 烏合之衆第六十四章 絕戶鮮卑第四十一章 初平二年第二十三章 屯田之法第二十四章 改變天下第六十七章 鮮卑素利第四十七章 摧枯拉朽第五十四章 趨利避害第五章 馬騰出隴關第二十章 多事之秋第三百零三章 四面混戰第七十一章 聲東擊西第五十四章 趨利避害第二百三十九章 汝南之戰 七第七十二章 陽鄉接戰第一百二十三章 向大王賀喜第十四章 孟起無禮第二百八十二章 南奔第一百九十五章 去蔡陽第一百八十七章 入益州第八十五章 雨季到來第十二章 燕三不知第三十章 皮肉之苦第三百章 大快人心第七十九章 將士聚飲第一百六十四章 趙子龍第九十七章 西州泯滅第六十四章 拉開序幕第一百零六章 陰差陽錯第七十九章 將士聚飲第二十三章 應做之事第九十一章 躍馬魯地第六十九章 烏桓司馬第四十八章 用兵一時第二百零二章 船隊第二十一章 鄴都修太學第二十六章 董卓進京第八十二章 聽天由命第三十二章 丸都山城第二章 巧取豪奪第一百七十一章 他要害朕第三十八章 以助聲勢第七章 拜見大司馬第二百八十五章 刀俎第一百零八章 烏桓退走第六十二章 幹他孃的第八十三章 酒癡徐邈第五十章 傷敵無數第三十六章 定計庚渠第八十五章 北守南攻第五十八章 說沒就沒第三百二十章 開市第一百零二章 羊入虎口第四十二章 縱情聲色第九十章 蟄伏於野第一百二十一章 血光之災第一百一十二章 定計西攻第三十四章 子義遷居第七章 一馬當先第一百零三章 牆頭架弩第一百一十一章 興和元年第三百三十五章 感同身受第一百二十九章 附亂應死第一百一十章 一月四遷第一百九十五章 去蔡陽第六十二章 嬀水之戰第八十二章 威風艦隊第一百一四章 不是伯圭第二百五十九章 慰藉第二百七十一章 睚眥必報第八十五章 黑山黑山第三百二十七章 麴將軍第七十五章 舊部陳佐第五十二章 心有餘悸第十三章 馬超出手法第一百九十八章 須臾可破第一百零一章 中平四年第一章 初平三年第八十八章 溫婉美人第二百章 幹到底第三十七章 劍指黑山第八十一章 徐庶石韜第八十六章 三利三害第一百三十五章 優柔寡斷第九十二章 乃翁有氣第一百七十三章 位及至尊
第二百四十七章 用兵第二百五十六章 響鼻第二十二章 向死而生第八十六章 人心思變第一百一十二章 焦觸進京第三百一十九章 龍虯第四十三章 句麗變局第一百零九章 張頜的野望第二百四十章 汝南之戰 八第一百零七章 莫要後悔第二百九十章 煙塵第一百八十五章 關變第六十四章 絕戶鮮卑第六十章 中平略記第一百一十七章 烏合之衆第六十四章 絕戶鮮卑第四十一章 初平二年第二十三章 屯田之法第二十四章 改變天下第六十七章 鮮卑素利第四十七章 摧枯拉朽第五十四章 趨利避害第五章 馬騰出隴關第二十章 多事之秋第三百零三章 四面混戰第七十一章 聲東擊西第五十四章 趨利避害第二百三十九章 汝南之戰 七第七十二章 陽鄉接戰第一百二十三章 向大王賀喜第十四章 孟起無禮第二百八十二章 南奔第一百九十五章 去蔡陽第一百八十七章 入益州第八十五章 雨季到來第十二章 燕三不知第三十章 皮肉之苦第三百章 大快人心第七十九章 將士聚飲第一百六十四章 趙子龍第九十七章 西州泯滅第六十四章 拉開序幕第一百零六章 陰差陽錯第七十九章 將士聚飲第二十三章 應做之事第九十一章 躍馬魯地第六十九章 烏桓司馬第四十八章 用兵一時第二百零二章 船隊第二十一章 鄴都修太學第二十六章 董卓進京第八十二章 聽天由命第三十二章 丸都山城第二章 巧取豪奪第一百七十一章 他要害朕第三十八章 以助聲勢第七章 拜見大司馬第二百八十五章 刀俎第一百零八章 烏桓退走第六十二章 幹他孃的第八十三章 酒癡徐邈第五十章 傷敵無數第三十六章 定計庚渠第八十五章 北守南攻第五十八章 說沒就沒第三百二十章 開市第一百零二章 羊入虎口第四十二章 縱情聲色第九十章 蟄伏於野第一百二十一章 血光之災第一百一十二章 定計西攻第三十四章 子義遷居第七章 一馬當先第一百零三章 牆頭架弩第一百一十一章 興和元年第三百三十五章 感同身受第一百二十九章 附亂應死第一百一十章 一月四遷第一百九十五章 去蔡陽第六十二章 嬀水之戰第八十二章 威風艦隊第一百一四章 不是伯圭第二百五十九章 慰藉第二百七十一章 睚眥必報第八十五章 黑山黑山第三百二十七章 麴將軍第七十五章 舊部陳佐第五十二章 心有餘悸第十三章 馬超出手法第一百九十八章 須臾可破第一百零一章 中平四年第一章 初平三年第八十八章 溫婉美人第二百章 幹到底第三十七章 劍指黑山第八十一章 徐庶石韜第八十六章 三利三害第一百三十五章 優柔寡斷第九十二章 乃翁有氣第一百七十三章 位及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