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跳上去

馬超見到曹字大旗的心態是先驚後喜,可到曹操這兒,便只剩下驚嚇了。

他沒有馬超那樣守着天下最強大勢力燕氏的情報能力,對佔據大半個天下的燕氏大多部署都無從瞭解,更不會從哪裡知道跑到沛國的是馬超,但他也有更多的優勢,比方說他的部下會說漢話。

只用隻言片語,便能讓他知道出現在符離的燕軍是一支部下從未見過的涼州軍。涼州軍,這個曾經無比熟悉的詞現今對曹操而言已經非常陌生。自燕氏起於北方囊括幽冀之土兼合燕代之衆,涼州人似乎已經從天下淡出,當年那些攪弄風雲統治朝廷的涼州將領也一一死於燕北之手,剩下爲數不多的涼州兵則盡數歸入燕氏麾下。

但這些涼州人的體貌特徵,與那些涼州軍全然不同。

歸附燕氏的涼州軍無非青徐麴義麾下的華雄部、過去姜晉部下的南陽張繡部,他們都兵力不多、人馬不衆,就算兩支偏師合在一處也不過才堪堪萬餘來人,更別說張繡在荊州打得如火如荼,前些時候聽說爲了攻下蔡陽部下涼州騎都快被荊州軍殺光了,又怎麼從他們的東面出現?

沒這個可能。

可從歷經符離一戰逃回來的軍卒口中,哪怕曹操一再慎重地親自問詢,得到的答案也與他想象中的華雄軍不太一樣。

涼州軍過去是天下最兇悍軍隊的代名詞,他們大多是蠻勇的武士與驍躍的戰將,強則強亦,但涼州終究苦窮,進入中原的涼州軍隊除了董卓在世時盡收朝廷精銳與武庫之巨給他們配備良好兵甲,到李傕郭汜掌政時這支兵馬便弱了不止一籌。原因無他,兵甲、輜重都跟不上。

而在燕氏軍中張繡部的情況來看,燕北是給他們配備統一兵甲的,甚至就連服色都大多相同……曹操十分羨慕,當今還存在天下的諸侯中,只有荊州的劉表能夠媲美燕北,也只有他們兩個人能給軍隊配備統一的兵甲與統一的服色,更別說燕北部還有統一的章紋。

過去曹操也能,自從失去兗州再失去陳國樑國,曹氏軍隊的輜重便一日不如一日,那些齊備的兵甲自然也成了幻夢,軍士都有什麼用什麼,哪裡還有講究那麼多的資格。

或許要不了多久,躲進益州的劉備便也有這樣的能力。說實話這讓曹操既羨慕又嫉妒,還憤慨!

太氣人了!

不過,這支涼州酒好像完全沒有得到燕氏富庶的優良傳統。

自戰場上逃回來的敗卒口中,短暫的交兵、激烈的廝殺、混亂如夢囈的隻言片語裡,勾勒出一支完全不同於燕氏涼州兵的軍隊,每個逃回來的軍卒所說的都是片面的詞彙,諸如長毛野馬、毛皮大襖、鏽跡斑斑的環刀與命中即死的恐怖投矛!

這是一支怎樣的軍隊?

這些描述像極了許多年前飛揚跋扈的董卓帶着麾下涼州軍肆無忌憚闖進洛陽的模樣,可那支令人生畏的軍隊早就沒了!

曹操看着案几上擺着部下獻上的斷矛,久久不語。

矛頭烏黑而光滑反射着室中燭火的光影,輕巧而尖銳甚至帶着一股子韌性。矛杆平淡無奇,但問題就出在這根黑亮的矛頭上……這不是鐵器,石頭又沒有韌性。

這是一根骨矛,犛牛角製成的矛。

曹操着實不信燕北的軍隊中還會有這樣的軍備,這根本就不是一個幽州諸侯能拿出來的兵器,除非他徵募了一支來自西涼雪山上的軍隊,再把那隻軍隊捨近求遠地派到徐州,然後向沛國包抄而來……可這可能嗎?

燕北倘若知道曹操的想法,必然捧腹大笑後堅定地告訴曹操:可能!

沒錯啊,燕北征募了馬超,馬超帶着西涼雪山上定居的燒當羌、白馬羌、參狼羌走到中原,然後被燕北捨近求遠地派到徐州,又被憤憤不平的馬超從下邳驅趕着來到沛國陰差陽錯地與張遼等人對曹操完成了預料之外的合圍之勢。

一點兒錯都沒有。

不論如何,對曹操來說當下重中之重是派出斥候探明符離駐紮着那支涼州軍的情況,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現在他看着斷矛縱然有萬般才能也連個屁都看不出來。

情報,他需要更多情報。

這算不算不謀而合?

涼州兵斥候與曹氏斥候在夜晚的二縣交界再度碰撞在一起,沒有大軍對戰,兩支互不清楚的斥候在田壟上、麥地裡、樹林間、官道旁展開一場血腥廝殺。

誰都無法探明對方的虛實,他們在還未能清楚知曉對方情報時便與對方攜帶相同使命的斥候碰上,有些人能活着回到城池,有些人則永遠倒在路旁,沒有人知道何時才能解脫。

這種情況在次日送上佔據蘄縣曹操的案頭,令他眉頭緊皺,一夜裡斥候硬是衝不破這些涼州兵的防備,根本不能深入符離來探明虛實,何況這種情報刺探對他部下士氣衰敗的軍卒而言也太過困難。

就斥候所見,敵軍大多爲涼州羌氐,面容與中原人士便有所不同,生活習性更是天差地別,哪怕有能力混入其間也根本無法探到絲毫情報,更別說……昨夜的戰場上他們根本聽不懂那些敵軍在說些什麼。

恐怕就算摸進敵軍營地,局面也是一樣,言語不通,比什麼都困難,就連賄賂的基礎都沒有!

相同消息在起牀習劍的馬超聽來,卻面上猛地露出驚喜。猿臂舒張而下,攥起拳頭笑道:“如此一來,還畏畏縮縮做什麼,傳令下去大軍拔營,不要管蘄縣了,傳信後面的徐將軍讓他做好輜重守備糧道,馬某帶你們去圍了蘄縣!”

一知道曹操也發出斥候,馬超就樂了。

他發斥候是想知道曹氏在蘄縣的部署,諸如多少兵馬布防營盤之類的事情,可曹操派出斥候的緣由跟他肯定不一樣……曹操啊,多半是想知道他是誰,知道他的一切情況。

換句話說,曹操對他一無所知。

這難道不是戰爭中最好的局面嗎?到這時候根本不必想着互相試探,跳上去揍他個滿地找牙!

第三百一十四章 大月氏貴霜帝國第二十八章 引軍北指第一百六十六章 百里軍陣一日泄第六十七章 戰火將燃第三十章 如坐鍼氈第十八章 浮沉風雨第三百二十六章 氣死第三百三十三章 笑出聲第一章 內外皆難第十四章 活在路上第四章 孤陋寡聞第十六章 強渡樑水第七十七章 潁川郭嘉第九十五章 抄掠各地第一百六十六章 百里軍陣一日泄第五十三章 舍北求南第九十二章 進退之道第一百一十九章 谷中舞第三十六章 勝負已分第三百一十八章 蟹島第九十章 釜底抽薪第二百四十四章 撕破臉面第一百八十章 毫無益處第七十一章 南下受阻第四十六章 兵者權謀第一百九十五章 去蔡陽第四十八章 紅花綠葉第八十二章 聽天由命第七十四章 守其必攻第十九章 應當應份第九十九章 母子平安第三十三章 幽兵出塞第三十三章 平皋之戰第七十三章 奢靡之人第七章 拜見大司馬第四十八章 護衛北上第二百六十七章 江夏水戰第一百零一章 武鋼強弩第六十六章 田豫北走第一百二十九章 附亂應死第五章 明珠蒙塵第五十三章 遼西紕漏第二十章 並立於世第十六章 好生之德第九章 招兵買馬第七十四章 大破五鹿第二十二章 燕北贈驢第二十五章 聞風色變第二十八章 引軍北指第三十章 如坐鍼氈第十四章 特來相助第四十一章 調兵遣責第三百一十一章 何去何從第五十二章 開疆闢土第三十四章 旋門之戰第九十章 兩部精騎第二十四章 子夜亂戰第十六章 徐榮華雄第四十章 不世之功第十七章 平難中郎將第三百零六章 母女平安第三十五章 王芬廢立第五十二章 敗軍斬將第二十三章 應做之事第三十六章 勝負已分第五十二章 恨念求謝第三十二章 樑縣之戰第一百九十六章 更多第四十八章 紅花綠葉第九十三章 衝擊第九十二章 進退之道第三百三十二章 瀛洲第二十章 並立於世第三十九章 州府議事第二百三十四章 汝南之戰第七十一章 天下紛亂第一百一十七章 烏合之衆第八十七章 曹操相邀第三十六章 天塌地陷第九十八章 還師遼東第三百三十三章 笑出聲第七十九章 將士聚飲第四章 多面準備第十七章 人世難安第四十五章 薊縣之戰第四十章 雲中疫病第七十章 都不好受第三十四章 旋門之戰第二百一十九章 好世道第一百一十四章 二克王侯第十六章 留你一命第六十三章 重建宗廟第四十四章 伯圭北上第一百零四章 議定遷都第三十二章 丸都山城第一百八十八章 荊州亂第一百一十六章 事真事假第八十四章 人口銳減第三百三十三章 笑出聲
第三百一十四章 大月氏貴霜帝國第二十八章 引軍北指第一百六十六章 百里軍陣一日泄第六十七章 戰火將燃第三十章 如坐鍼氈第十八章 浮沉風雨第三百二十六章 氣死第三百三十三章 笑出聲第一章 內外皆難第十四章 活在路上第四章 孤陋寡聞第十六章 強渡樑水第七十七章 潁川郭嘉第九十五章 抄掠各地第一百六十六章 百里軍陣一日泄第五十三章 舍北求南第九十二章 進退之道第一百一十九章 谷中舞第三十六章 勝負已分第三百一十八章 蟹島第九十章 釜底抽薪第二百四十四章 撕破臉面第一百八十章 毫無益處第七十一章 南下受阻第四十六章 兵者權謀第一百九十五章 去蔡陽第四十八章 紅花綠葉第八十二章 聽天由命第七十四章 守其必攻第十九章 應當應份第九十九章 母子平安第三十三章 幽兵出塞第三十三章 平皋之戰第七十三章 奢靡之人第七章 拜見大司馬第四十八章 護衛北上第二百六十七章 江夏水戰第一百零一章 武鋼強弩第六十六章 田豫北走第一百二十九章 附亂應死第五章 明珠蒙塵第五十三章 遼西紕漏第二十章 並立於世第十六章 好生之德第九章 招兵買馬第七十四章 大破五鹿第二十二章 燕北贈驢第二十五章 聞風色變第二十八章 引軍北指第三十章 如坐鍼氈第十四章 特來相助第四十一章 調兵遣責第三百一十一章 何去何從第五十二章 開疆闢土第三十四章 旋門之戰第九十章 兩部精騎第二十四章 子夜亂戰第十六章 徐榮華雄第四十章 不世之功第十七章 平難中郎將第三百零六章 母女平安第三十五章 王芬廢立第五十二章 敗軍斬將第二十三章 應做之事第三十六章 勝負已分第五十二章 恨念求謝第三十二章 樑縣之戰第一百九十六章 更多第四十八章 紅花綠葉第九十三章 衝擊第九十二章 進退之道第三百三十二章 瀛洲第二十章 並立於世第三十九章 州府議事第二百三十四章 汝南之戰第七十一章 天下紛亂第一百一十七章 烏合之衆第八十七章 曹操相邀第三十六章 天塌地陷第九十八章 還師遼東第三百三十三章 笑出聲第七十九章 將士聚飲第四章 多面準備第十七章 人世難安第四十五章 薊縣之戰第四十章 雲中疫病第七十章 都不好受第三十四章 旋門之戰第二百一十九章 好世道第一百一十四章 二克王侯第十六章 留你一命第六十三章 重建宗廟第四十四章 伯圭北上第一百零四章 議定遷都第三十二章 丸都山城第一百八十八章 荊州亂第一百一十六章 事真事假第八十四章 人口銳減第三百三十三章 笑出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