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三家抗袁

.,最快更新縱兵奪鼎最新章節!

虎牢失守,兗州震動。

這事太奇怪了,一直以來曹氏在西面都是沒有敵手的,何況陳留郡以西半個河南尹一直都是張邈治下,這是自從討董時燕北首下滎陽起就定下的格局。而現在,張邈離開兗州,本以爲能順利接管陳留及滎陽一帶的曹操突然發現,他們叛變了,滎陽以西,全部都失去了控制。

興平二年,天下所有人的目光都被迫轉移至過去被忽略久已的關中大地……朝廷,要回來了。

曹操迫切地需要讓滎陽以西恢復控制,哪怕不受控制,最差的結果也不能是像現在這樣,兩眼像被蒙上一層薄布,什麼都看不清。這對曹操來說不是好消息,不過他的確也不夠重視那些白波賊寇,只是發校尉于禁領兵向西征討。

這個時間,前後發生的事情,讓曹操不能不把張邈離開陳留與河南尹爲賊寇所佔聯繫到一處。在他看來,這支佔據關中的賊寇,多半是北方白波與張邈舊部聯合,不過是些許小賊,連自己的輜重與城池都沒有,河南尹之地荒廢久已,無法供給大軍,至多幾個月便會被盡數攻破。

他想錯了,這些兵馬已不是過去的白波亂軍,他們是前將軍部下白波將軍楊奉與校尉徐晃的部下,食燕氏俸祿,有幽冀給輜重,是天下首屈一指的正規軍,與尋常亂軍不可同日而語。

倘若他們是亂軍,天底下便沒有正規軍了!

曹操的目光並不在關中,儘管他盡力收集着關中遷都的消息,但真正籌謀的主要地方還是在豫州與徐州。經歷前些年的袁術大敗後,曹操近乎得到大半個豫州,除了陳國與汝南之外已盡爲曹操所得。不過因去歲呂布亂兗,使得州郡人心浮動,今年正是亂後的大治之時。

何況豫州同樣面臨着來自南方袁術的威脅,在這一點上兗州曹操與徐州劉備有相同的憂患,因而促成議和。曹操與劉備本無仇恨,爲老父復仇也已隨着陶謙的死去而煙消雲散,曹操迫切地需要與劉備結盟,共抗袁術;而劉備也並不希望同時與二袁、曹操開戰,故而雙方一拍即合,於年初在沛國祭拜三牲、殺白馬起誓,共討袁術。

而關東之地,地位最尷尬的莫過於只有半壁青州的袁紹,早年受公孫瓚欺壓,公孫瓚死後又有燕北,徹底將袁紹從冀州趕出去不說,還關押着顏良文丑兩名心腹大將,損失更大的是故友淳于瓊因邪毒入體死在南皮城下,倚重的荀諶在幽州一去不回、足智多謀的郭圖被害於鄴城之內,守南皮半年的審配亦於城破時被擒,一時間竟落得無人可用的地步。

若是失去這麼多,盡得青州之地也就算了,東萊在田豫的控制下截斷南下的路,在數百條巨大戰船的環伺下讓袁紹時刻提心吊膽,另一方面卻又有龐大的管氏海寇作爲部下,根本不是一戰就能克定的。

而在青州的西面,又是曹操這個故友,儘管袁紹對過去的小兄弟在數次中原大戰後成爲關東諸侯名正言順的領頭人仍舊感到不快,卻奈何形勢比人強,只能被迫參與進曹劉的雙方結盟中。明面上向北方鄴城遣使獻禮彌合關係,暗地裡韜光養晦,謀求將田豫趕出青州的機會。

曹劉聯盟令袁紹看到了機會,這個機會就在於他們的兵勢已經將東萊郡包裹在其中,一旦有可趁之機……便能將田豫趕出青州,佔據東萊。

在袁紹看來,奪取東萊僅僅是第一步,一個通往佔據東方的跳板而已。欲取徐州,必先取東萊,而欲取東萊,便要聯劉備!

就在三家緊鑼密鼓地欲對南方張牙舞爪的袁術組織討伐時,他們通往關中的道路卻都被阻斷,一羣尋常賊寇般的白波賊與匈奴人?

曹操部下的謀士不是沒有懷疑到北方雄主燕仲卿的頭上,可他們的間使從河北傳回的消息,是燕北征發北方徭役,自冰河解封后便綿延不絕地向鄴城輸送木石糧草,浩浩蕩蕩地在鄴城起宮室修城郭,沒有一點兒要大舉用兵的意思。

不怪他們誤判,長久以來,燕北軍雖勢大,但其一旦有軍事行動,往往是有跡可循的。除了去歲北上抗擊鮮卑之外,每一次對中原用兵最先有所動作的一定是麴義與高覽兩位將軍。可今年根本沒有一絲一毫髮兵的跡象,麴義還老老實實呆在渤海、高覽也仍舊固守在魏郡練兵,至於糧草輜重上更是看不出什麼。

去年冀州沒有用兵,幽州向冀州輸送了百萬石糧草,全都拿去救濟災民打了水漂。今年雖然仍舊在運糧,可比起去歲的百萬石,這纔算得了什麼?別說還有要進貢給朝廷的五十萬石糧草,就是算上這些,也就才和去年救濟災民的花費相等,這能是要大舉用兵麼?

兗州潛伏在冀州的間使說不準,曹操帳下的幕僚也說不準。幽冀二州往來活動的糧草耗費一向過巨,何況到處救災,就是真要用兵,旁人也是看不出來的。

就在這疑惑當中,西去進討亂軍的校尉于禁在滎陽以西擊破虢亭亂軍後繼續西進,於成皋以東於敵軍萬衆對敵,敵軍進退有序而久攻不下,故而於禁敗退,雖然受到追擊卻因爲能夠在混亂中約束部下且戰且退而守住陣勢,令敵軍不敢追擊太深,成功後退至滎陽。

敗退而還的于禁除了敵軍實力不亞兗州軍之外,還帶回非常重要的消息……有斥候親眼看見,虎牢關上高懸燕字大旗與張牙舞爪的宗彝章紋!

同時,來自冀州的間使傳信,前將軍燕仲卿起本部大軍,自鄴城向西,一路上依仗鼓吹樂舞喧囂,經河內往洛陽,迎東遷的皇帝去了!

一時間,天下震動。

曹操將一切都聯繫上了,爲什麼冀州要向朝廷進貢五十萬石糧草,爲的是引誘李郭向東還都洛陽;爲什麼燕北要在北方大徵徭役,對鄴城大興土木,他要讓鄴城成爲鄴都;爲什麼白波賊在這個時候擾亂關中,是在爲燕北斷絕關東諸侯向西的路!

第七十六章 劉備借兵第六章 真正威脅第五十六章 言盡於此第二百一十九章 好世道第四十九章 萬分危急第六十四章 唯死而已第二十章 多事之秋第六十四章 拉開序幕第八十三章 亦有權謀第一百二十三章 以武立命第九十六章 虎與蜼第三十四章 燕潘決鬥第二百章 幹到底第四十四章 沮授求援第二十八章 一番大業第三十五章 洛陽大火第一百三十三章 興和三年第二百一十三章 石閣第一百七十六章 真過癮第一百九十三章 踹營第九十五章 馳北道第五十三章 舍北求南第一百零九章 始終未變第四十一章 虛僞與真第四十七章 徒增氣勢第六十四章 兵災疫病第二十八章 利慾薰心第二百四十六章 交州刺史第六章 鎮關中第十八章 慷慨解囊第八十九章 青石橋之戰 二第六十章 中平略記第二百五十一章 跳上去第五十八章 身不由己第二十一章 反敗爲勝第四十五章 兗州之變第二百八十一章 衝撞第二百九十九章 漠南紛爭第九十二章 進退之道第二百二十七章 火第五十七章 渡河爲戰第三百一十二章 興和五年第五十四章 趨利避害第十二章 郭嘉請命第六十九章 拜見閣下第四十章 雲中疫病第二百九十四章 早打完了第一百二十五章 孤軍力戰第一百一十章 諸王聯軍第四十九章 關呂交手第一百零二章 羊入虎口第六十九章 一劍光寒第六十一章 倒行逆施第一百零六章 陰差陽錯第三百三十二章 瀛洲第四十二章 千萬生民二十三章 仲卿養驢第八十章 冀州大亂第五十九章 等候多時第四十一章 漢騎赤海第五十二章 左右爲難第七十六章 涿縣廢墟第九十一章 扶漢覆漢第一百零九章 張頜的野望第九十四章 青石橋之戰 完第二十九章 聞聲見人第五章 馬騰出隴關第六十五章 謀刺燕東第一百一十章 諸王聯軍第九十章 蟄伏於野第三十章 汝水之戰第二十四章 以金鋪路第一百三十章 夜長夢多第三百二十四章 喜憂參半第六十三章 萬餘甲兵第八十六章 三利三害第二十一章 所謂謠言第一百八十六章 CD圍第十一章 孫堅北上第二十章 多事之秋第六十六章 帶什麼兵第八十五章 北守南攻第六十三章 重建宗廟第三十七章 劍指黑山第九十五章 宗室器物第一百五十六章 何不速降第二百五十一章 跳上去第二百八十一章 衝撞第八十一章 顏良文丑第六十九章 初臨封地第二十九章 指日可待第十九章 久候多時第八十二章 皇帝詔命第六十三章 萬餘甲兵第七十二章 陽鄉接戰第九十四章 成爲漢人第八十二章 鳩佔遼東第一百零七章 莫要後悔第四十八章 用兵一時第三十三章 幽兵出塞
第七十六章 劉備借兵第六章 真正威脅第五十六章 言盡於此第二百一十九章 好世道第四十九章 萬分危急第六十四章 唯死而已第二十章 多事之秋第六十四章 拉開序幕第八十三章 亦有權謀第一百二十三章 以武立命第九十六章 虎與蜼第三十四章 燕潘決鬥第二百章 幹到底第四十四章 沮授求援第二十八章 一番大業第三十五章 洛陽大火第一百三十三章 興和三年第二百一十三章 石閣第一百七十六章 真過癮第一百九十三章 踹營第九十五章 馳北道第五十三章 舍北求南第一百零九章 始終未變第四十一章 虛僞與真第四十七章 徒增氣勢第六十四章 兵災疫病第二十八章 利慾薰心第二百四十六章 交州刺史第六章 鎮關中第十八章 慷慨解囊第八十九章 青石橋之戰 二第六十章 中平略記第二百五十一章 跳上去第五十八章 身不由己第二十一章 反敗爲勝第四十五章 兗州之變第二百八十一章 衝撞第二百九十九章 漠南紛爭第九十二章 進退之道第二百二十七章 火第五十七章 渡河爲戰第三百一十二章 興和五年第五十四章 趨利避害第十二章 郭嘉請命第六十九章 拜見閣下第四十章 雲中疫病第二百九十四章 早打完了第一百二十五章 孤軍力戰第一百一十章 諸王聯軍第四十九章 關呂交手第一百零二章 羊入虎口第六十九章 一劍光寒第六十一章 倒行逆施第一百零六章 陰差陽錯第三百三十二章 瀛洲第四十二章 千萬生民二十三章 仲卿養驢第八十章 冀州大亂第五十九章 等候多時第四十一章 漢騎赤海第五十二章 左右爲難第七十六章 涿縣廢墟第九十一章 扶漢覆漢第一百零九章 張頜的野望第九十四章 青石橋之戰 完第二十九章 聞聲見人第五章 馬騰出隴關第六十五章 謀刺燕東第一百一十章 諸王聯軍第九十章 蟄伏於野第三十章 汝水之戰第二十四章 以金鋪路第一百三十章 夜長夢多第三百二十四章 喜憂參半第六十三章 萬餘甲兵第八十六章 三利三害第二十一章 所謂謠言第一百八十六章 CD圍第十一章 孫堅北上第二十章 多事之秋第六十六章 帶什麼兵第八十五章 北守南攻第六十三章 重建宗廟第三十七章 劍指黑山第九十五章 宗室器物第一百五十六章 何不速降第二百五十一章 跳上去第二百八十一章 衝撞第八十一章 顏良文丑第六十九章 初臨封地第二十九章 指日可待第十九章 久候多時第八十二章 皇帝詔命第六十三章 萬餘甲兵第七十二章 陽鄉接戰第九十四章 成爲漢人第八十二章 鳩佔遼東第一百零七章 莫要後悔第四十八章 用兵一時第三十三章 幽兵出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