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要求當提則提
晉升的機會來的時候通常伴着各種小道消息在單位蔓延。在面臨這樣的機會時,很多員工都非常犯難,自己到底是要裝着置身事外等着領導通知呢,還是要主動向領導表明自己想要嘗試這個職位?如果自己不去要求,很可能就會失去機會;而如果去要求,又擔心領導會認爲自己過於自私,爭名奪利,究竟該如何辦呢?
其實在平等的機會面前,我們每個人都有權利去獲得自己應該得到的東西。實事求是地向領導反映情況,提出自己的渴望和要求,是十分正當的。而且,作爲領導來說,由於其時間和精力的有限性,不可能完全瞭解每個人的情況,有時也可能會被一些表面現象所矇蔽而有失公允。既然如此,我們自己爲什麼不可以主動地幫助領導瞭解情況,以便他做出更爲公允和明智的決定呢?相反,如果你不去反映情況,則只能是自己對不起自己了。
然而,在這裡,也應該注意一個問題。衆所周知,每一次的晉級名額常常是非常有限的,僧多粥少,不可能人人有份。在這種情況下,你如果要向領導主動提出要求,最好事先做一番調查,看看這次指標數究竟是多少,並就部門的各個人選做一番排隊分析。
前面也提到,領導每天的工作都非常忙碌,公司每天都會發生許多事情,領導不可能掌握下屬職員的每件事,更何況那些潛藏在內心的話。也就是說,領導不可能去關注一個從未提出任何要求的職員,也不會去關心要求提拔自己的職員目前面臨怎樣的問題。所以,那些一直默默無聞、盲目地認真工作的人,往往會因爲得不到領導的認可或者提拔而感到遺憾或者憤憤不平,可這是毫無意義的。
在現實生活中,女性與男性相比一直處於劣勢,無論是業務能力還是晉升速度方面。仔細想想,這可能與女性被灌輸“女人應怎樣怎樣”的傳統思維影響有關,她們尚未擺脫“只要認真工作,無須在領導面前展示,同樣可以得到認可”的傳統思維模式。女性有着傑出的解讀他人表情和肢體語言的能力,而常常誤認爲對方也會像自己瞭解他人一樣,能夠把自己看透,但是很遺憾,男性並不具備女性所期望的這種能力。
楊嵐在一家擁有100多名員工的企業內從事市場工作,她在市場部工作已長達六年,目前任市場專員一職,但是和她一起進入公司的其他兩名男同事,早就從市場專員晉升爲資深市場專員了,現在已經準備好向市場經理邁進。實際上楊嵐的工作能力很強,她的任勞任怨也得到了大家的認可,但是總是離升職差那麼一點距離。
楊嵐是個工作狂,爲了節省時間,她每次午餐都會選在就近餐廳,爭取在三十分鐘之內解決,爲了檢查工作,把工作做好,平時加班更是成了習慣,相反,另外兩名男同事,午餐大部分會在公司外,與其他人一起吃,經常到了工作時間才姍姍來遲。加班更是少之又少,偶爾不得已需要加班時,便會大肆炫耀,還要求領導請消夜。不僅如此,工作過程中,還經常到會議室打電話,而且常常擅自離開工作崗位,大談特談前一天觀看的足球比賽或者政治論壇。
但是就是這樣的男同事,竟然也得到了升職,而自己勤勤勉勉地工作了那麼久,卻依然在當初的位置上。楊嵐百思不得其解。
事實上,楊嵐輸就輸在中午那頓飯的時間,她非常認真、勤勉,但很遺憾,結果並沒有給領導留下深刻的印象。她從來沒有和領導一起吃過飯,也沒有和領導聊過工作以外的話題在領導的眼中,她不過是一個“工作認真,但缺乏變通性的人”。而同部門的這兩名
男同事經常利用與領導共進午餐或喝酒的機會,透露出個人的發展志向或者對職業目標的看法,這使得領導對他們的情況比較瞭解,比較關注。
職場不同於家庭和學校,它不是當你無條件地依賴就會給你提供幫助的集體,而是根據是否符合個人利益來決定去留的利益團體,自己的飯碗,如果自己都沒有能力守護,是很難在激烈的競爭中實現自己的理想的。在學校裡在家庭裡的這種默默無聞的努力是很難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的。
職場是一個立下小功也需要大肆宣傳才能勉強給予認可的地方。當然,你可能會遇上少數對於默默工作的下屬予以認可的領導,但不要妄想所有領導都能如此。
因此爲自己發聲是必要的,但是爲自己發聲更加強調技巧,因爲發聲不當,很容易讓別人認爲你做了小小的事情就開始邀功,是個好大喜功的人,這樣的人,大家都怕他把功勞搶過去。女性爲自己發聲,就決不能模仿男性的行爲舉止,這樣將受到排斥和非議。最好的實踐就是,在保留女性特徵的基礎上,通過巧妙表達來使領導認可自己的業績。
終於楊嵐抓住了成功提出推廣方案而使公司獲得巨大利益的機會。領導對楊嵐提出了適時的表揚:“辛苦你了,爲公司做了件大好事。”過去楊嵐對於這樣的表揚總是謙虛地說,“沒什麼,應該的。”領導自覺無趣,再意思意思兩句就走了,這次楊嵐不這麼做了。她說:“能爲公司做這種大好事,我也感到很榮幸。通過實施這一方案,相信公司在這一年的市場上應該會大放異彩,這次的推廣計劃能夠讓公司的形象和產品深入消費者的心。”
通常受到領導表揚時,多數人會以“這也沒什麼”表示謙虛,但這樣是行不通的,應該要突出自己的功績,並經常與領導一起用餐或者喝茶,通過巧妙的提醒,讓領導記住自己爲公司提出的成功方案、自己的業績,以及在公司裡的目標等情況。
平時與領導進行個別談話時,要突出自己的優點,讓領導瞭解自己的期望是什麼。但是必須注意,過分誇張地、露骨地耀功或者模糊地耀功,將適得其反。
盲目地埋頭苦幹是愚蠢的行爲,應該突出自己爲公司創造的利益,縮小所犯的過失,而且需要隨時向領導傳達自己的期望與目標,從而使領導更加了解自己的需求。畢竟你不能奢望領導有讀心術,能夠時刻了解你的需要。如果你不說,而又奢求別人理解你,埋怨別人不關心你,這不過是自己與自己的較真。
向領導提要求也要講求本領,一樣平常要細緻以下幾點:
不要太過忍讓
《聖經》中有如許一則故事:有位老師仙逝後欲進入天國去享用繁華,於是就去排隊支付進入天國的通行證。由於他不擅長競爭,背面的人來了直接插在他後面,他卻保持緘默沉靜,絲毫沒有任何抵抗或不滿,就如許等了多少年,他仍站在隊的末端,一直未進入到天國。
這個故事對我們深有啓發。人間到處滿盈着競爭,就社會來講,有經濟、教育、科技的競爭,有失業、升學,乃至養老的競爭。就提拔來講也不破例,在通向金字塔頂的門路上,每一步都是競爭的腳印。對一個職位的覬覦者不止你一個。因此當你意識到某一職位或更高職位呈現空缺而本身完全有本領勝任這一職位時,保持緘默沉靜決非善策,而是要學會奪取,主動反擊,把本身的想法或懇求報告上級,這樣才能使你如願以償。
作爲下級,向領導提出懇求時應講求方法,不要簡略化。宜明則明,宜暗則暗,宜迂則迂,這要根據你領導的性情、你與領
導以及同事的關係、他人對你的評價等因向來定。
在提出提拔要求之前先對自我舉行評價。
你肯定要對本身有何提拔機遇有個十分清楚的瞭解。比如誰的職位你可以接替(假定他們脫離了),或者哪些崗位你可以勝任。不論是哪種環境,你都必須評價本身做那些事情的本領。
因此你要觀察如今在位的人,看看他們做的事情有多少你可以輕鬆地接上去。記着,不但要思量可用數目確定的技能,並且要思量不容易測定的技能,比如:
他們經常要做出龐大的決議計劃嗎要是是這樣,他們是怎樣做決議計劃的?
他們依賴你不具有的經歷嗎你也能像他們一樣頻繁(或比他們更頻繁)做出精確的決議計劃嗎?
他們要擅好處理職工事件嗎做這些事情必要哪些技藝堅定外交手腕?
他們在客戶身上耗費工夫嗎你能像他們那樣很好地處置客戶的投訴嗎?
你能把全部事情都做得比他們更好嗎此外,要是他們十分擅長他們的事情,你可以將本身的本領與他們間接做比對。
預先提醒上級。在正式提出問題和上級討論之前,做出一兩個暗示,表明你正在考慮這件事,這樣就不會在你和他正式談及此事的時候發現他毫無準備了。不要認爲這隻會給領導時間蒐羅理由拒絕你的要求,我們的目的並不在於要去贏得一場辯論,而是要使領導確認給予你提升是出於對大局利益的考慮。假如領導有所保留的話,我們應該瞭解其中原因,在瞭解以後,你也許會發現,自己可以在哪些方面更上一層樓,又或者是,你選擇了錯誤的職業,甚至於是這家公司並不適合你。
選擇得當機遇
選擇適當時機。人總是希望能夠避免麻煩,需要自己額外付出勞動的事情,人們常常會想逃避,因此,對領導提要求的時候,一定要在上級情緒好的時候這樣做。如果能夠在你做出了好的業績,得到他的嘉獎之後這樣做,那就更好了。想象領導一進辦公室看到的第一份報告是你的要求,他會覺得唉,我的下屬又來找我要資源提要求了,他往往很難馬上想起你過去的成績,要求自然很難奏效。
當然更好的時機是當出現了職位空缺就和領導談晉升。這樣做可以讓你的領導知道大多數時候你都在關注着晉升問題。這樣即使這次沒有選上,他也會牢記你關注晉升問題,等到下次機會來臨的時候,他自然會想起你。如果你不這樣做,領導可能會從外面任命某人擔任此職位而根本不考慮你。因爲他們沒有意識到你對這個職位感興趣。
當你和領導溝通以後,領導可以比其他人更好地告訴你需要什麼技能纔有希望獲取這個職位,而且他們可以幫助你獲取這些技能。他們可以送你去進修,可以爲你提供更多的體驗,可以增加你的責任。
從領導的觀點來看,內部提升總是更簡單、成本更低,而且引起的分裂較少。下一次出現適當的職位時,如果可以,他們會願意從內部提升。所以,他們希望瞭解,當職位出現時,本部門有某個人可以接替這項工作。這樣一是降低團隊成員的流失率,二是尋找外部人去填補空缺需要花費很高的成本。
和領導談的時候不妨討論你的未來時你認爲自己能做的事情。“我希望下次機會出現時我能被提到一個更高的位置。要成爲一個合格的晉升候選人,我需要具備哪些技能和經驗?”記下領導講的每一條建議,然後請他們幫忙獲取那些靠你自己無法得到的技能。這些實際行動證明你努力在爲新職位做準備,這最終會引起他們的注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