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雨季來臨,尾聲開始之二:史可法的定計

與尼堪等料想的不錯,史可法的大本營就是在澮河匯入淮河的五河縣城。

同樣的煙雨朦朧,同樣的愁容滿面。

不出瀚海軍所料,劉良佐、劉澤涵父子帶着約莫一千騎、牟文綬的五千騎、李成棟收容的高傑部約莫兩千騎都跑到了五河縣。

原本在史可法面前都跋扈不堪的幾人,眼下卻老實得多,特別是那“花馬劉”劉良佐,眼下他在龍亢集大敗,精銳盡失,手下大將秦大鵬又投降了蠻賊,不用說壽州城、鳳陽城已經落到了蠻賊手裡(鳳陽城是秦大鵬的駐地)。

胡守金的潁州目前倒是安然無虞,不過那地方緊鄰河南,不用說也是險象環生了,劉良佐如今只能跑到原本由曹虎鎮守的泗州再做打算了,於是他讓劉澤涵拿着自己的兵符、令牌、令旗去接手泗州,自己卻在五河縣留了下來。

自己的偌大的鳳陽府丟了,朝廷總得給自己一個說法吧。

牟文綬的想法卻不同,龍亢集大敗之後,自己的精銳步軍丟了,雖然五千騎兵成功帶了出來,不過隨着這場戰役的失敗,淮河以北之地就剩下自己這一支孤軍,肯定不是蠻賊的對手,朝廷也得趕緊定下方略才行。

而李成棟帶着高傑的殘兵敗將卻打着另外的主意,高傑戰死了,他的兒子高元爵只是一個十歲的孩童,這興平候的爵位自然可以落到他的頭上,不過揚州總兵的大位朝廷就得掂量掂量了,若是胡茂楨、李本深沒有戰死,這揚州總兵的位子自然輪不到他李成棟,不過如今這兩人卻都戰死了,這樣一來他李成棟就有機會了。

這裡要說明的是,李成棟眼下是高傑部下的“左協總兵”,並不是鎮守一方的總兵。

所有的壓力都到了當今的江北四鎮總督、掛兵部尚書、右都御史銜的史可法身上。

五河縣城縣衙後院,原本意氣風發,在皇帝那裡拍下胸脯的史可法陡然老了許多。

原本烏黑油亮的長鬚竟然夾雜了不少雪花。

說實在的,論起忠君愛國,牟文綬他們幾個加起來也沒有史可法強,但論起大的軍略,史可法並不比牟文綬他們強多少。

不過他也是有謀士的。

閻爾梅,一位來自徐州的舉人,復社鉅子,僅比史可法小一歲,白麪長鬚,史可法最爲倚重的人物。

宿遷猛將單長庚,他義子孫德威,這便是他江北總督身邊的親信。

前院,牟文綬、劉良佐、李成棟正在焦急地等待史可法的訊息,不過史可法自己卻還沒有定計。

若是放到正常的歷史上,作爲江北總督,江北職位上最高的官員,在龍亢集大敗之後,繼續以徐州、淮安府爲中心,利用衆多的城池,與蠻賊糾纏,自然是史可法不二的選擇。

不過牟文綬的說法也不錯,“放棄江北,收縮兵力於江南”,若是繼續在江北與蠻賊大戰,恐怕四鎮的精銳會全部喪失,到時候江南之地就只有左夢庚、方國安兩支精銳了,緊靠這兩支人馬,莫說對抗蠻賊大軍了,能不能抵得過闖賊大軍就是一個問題。

不過就這麼放棄江北之地,不用說會面臨朝堂上下千夫所指了,作爲東林巨擘,這一點,史可法不會不清楚。

到底是殺身成仁,還是忍讓爲上?

史可法異常糾結。

與歷史上不同,多鐸大軍南下時,高傑已死,徐州不戰而下,劉良佐、劉澤清也望風而降,揚州的史可法兵微將寡,死守揚州倒是也能起到激勵士氣的作用——雖然那時的史可法舉措失當,種種行爲實爲可嘆、可笑。

“可若是退到江南,將如何安置劉良佐、李成棟?”

眼下,牟文綬雖然損失了一萬步軍,但主力尚在,黃得功部依舊在壽州城下與蠻賊對峙,依舊沒有失敗,何況雨季來臨之後,蠻賊雖然佔優,不過想要一舉戰勝黃得功部也不是易事,於是,黃得功、牟文綬無論退到江南何處,必定有專門的地方供彼等棲身,但劉良佐、李成棟就不行了。

按照史可法的想法,將劉良佐安置到黃得功身邊,將李成棟劃到牟文綬麾下,將四鎮變爲兩鎮,減少朝廷的負擔纔是上策。

“憲公!”

閻爾梅忍不住了,他再一次大聲提醒史可法要儘快下定決心,這也不能怪他,若不能儘早下定決心的話,若是黃得功大軍不保,就算能與蠻賊達成和議,將江北之地讓給彼等,全軍退到江南也沒有意義了,閻爾梅明白,在高傑戰敗之後,明軍全部的希望都在黃得功身上。

黃得功不能有任何的閃失!

史可法字“憲之”,他的幕僚尋常都稱呼他爲憲公。

史可法的脾氣倒是好得很,聽到閻爾梅的大聲呼叫也沒有着惱,反而笑了笑,“用卿,茲事體大,非我一人能夠決定,若是忤了朝廷的意思,我身死族滅事小,壞了朝廷的大事事情就大了”

“憲公!您是江北總督,自可一言而決!”

史可法搖搖頭,“還是將牟文綬他們都叫進來吧,先前本督只聽過牟文綬的建議,並沒有聆聽劉良佐、李成棟的意見,還是聽一聽吧,集思廣益”

閻爾梅心想,“幾個大頭兵有什麼真知灼見,您是東林翹楚,大可一言而決”

不過面上卻說:“憲公,讓他們進來分說自然可以,不過若是彼等的意見相左之時您可得儘快下定決心”

不多時,牟文綬、劉良佐、李成棟三人都進來了。

經過龍亢集之戰後,這三人面上都很凝重,那李成棟身材瘦高,原本是高傑麾下僅次於胡茂楨、李本深的勇將,高傑、李本深、胡茂楨先後戰死後,他倒成了興平候麾下首屈一指的大將,眼下他的神色是沉悶中帶着一絲希望。

最落魄的便是劉良佐了。

這也難怪,這壽州一丟,這幾年自己費盡心思搜刮的錢糧全沒了,這還不算,自己的精銳人馬幾乎全部丟失,劉澤涵雖然控制了泗州,那裡還有曹虎的一萬步軍,不過與以前自己手下有十萬大軍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

他也清楚,在自己逃走後,步軍統領曹虎、沈豹肯定會投降,那樣的話,霍邱就會落到蠻賊手裡,霍邱一丟,北邊潁州的胡守金獨木難支,多半也會投降。

剛纔史可法讓他們進來時,劉良佐還在這樣安慰自己,“十年前自己與黃闖子在大別山與流賊大戰時還是牟文綬手下的一個副將,身邊只有五千精銳,如今雖然落魄了,可依舊有萬餘人馬,以自己的能耐,依舊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故此,當史可法向他們詢問戰守之計時,牟文綬早就向史可法建議過,在他再一次陳述徹底撤到江南的意見後,不出意外,被劉良佐大聲否決了,在他心目中,如今雨季來了,牟文綬、高傑、黃得功麾下還有衆多人馬,只要在壽州附近與蠻賊大戰一場,勝敗尚未可知,如何能輕言退卻?

實際上他打的主意是,在壽州大戰之時,自己還能將鳳陽府各處的兵馬召集一些,屆時就算戰敗了,自己還能帶着更多的兵馬南下。

於是他大聲說道:“閣部!我等作爲大明軍將,皆有守土之責,黃得功尚有萬餘精騎在壽州城下就輕言退卻,朝廷、民間得知了,會如何看待我等?屆時,我等自然是敗軍之將,閣部也會成爲千夫所指!”

接着生怕史可法不聽他的,他慷慨激昂道:“末將麾下雖然只有一萬步軍,千餘精騎,不過願意直驅壽州,與蠻賊決一死戰!”

“不然!”,此時李成棟說話了,原本他是沒有資格與劉良佐這樣的封侯大將說話的,不過他眼下卻有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而這個機會卻要着落在史可法身上,他必須緊緊抓住。

那就是,若還是在江北,還在揚州府,他李成棟就算是高傑碩果僅存的大將,不過想要其他將領擁戴他卻並不容易,因爲在揚州府三年後,高傑麾下的將領多半在當地成家立業了,揚州富庶,這些軍將也撈了不少,人家自然對高傑感恩戴德,高傑一死,自然會擁戴他唯一的兒子高元爵上位,而不是他李成棟!

不過若是遷到江南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人生地不熟的,一切都要重新開始,屆時,李成棟就可以上下其手,好好運作一番了,若是能讓朝廷封一個爵位,哪怕是伯爵,也會大大鎮住那些驕兵悍將。

故此,他一定是要勸說史可法放棄江北南下的。

二比一,史可法終於下定了決心。

“好了,本督決定了”

衆人都站了起來。

“長庚,你作爲本督的使者,帶上我的書信,儘快去懷遠,去見那賊酋,表明議和之意,德威,你去黃得功那裡,讓他稍安勿躁”

“用卿,你辛苦一趟,趕緊坐船去南京,向朝廷稟明此事”

“閣部!”

劉良佐大叫起來,其頜下的鬍鬚根根直豎,頗有些“怒髮衝冠”的意思,史可法趕緊勸慰道:“廣昌候,在閻先生帶着的書信裡,本督自然會爲你說話,我的初步意思是”

幾人趕緊將目光都投向他。

“我的建議是,南下過江後,黃得功鎮守蕪湖-池州一帶,東平侯鎮守常州、蘇州一帶,李總鎮,你帶着興平候餘部退入松江府”

“廣昌候,你去寧國府吧”

劉良佐還想說什麼,一旁的李成棟說道:“咳咳,聽說寧國府是徽州商人的老巢之一”

第十章 換了人間之二:降官們(2)明、清衰亡之辯(上)第六十章 暴風驟雨Ⅱ之一:理想國(下)第三章 林中拓跋與黃頭韃靼第三十一章 中東歐紀行之四:奇葩國度(1)第二十六章 加勒比之二:移民的歷程(3)新時代來臨①第五十三章 收官(3):海州第四章 私議第六十章 明斯克大公國(2)第六十三章 巴巴里之三:休達之戰(3)第二十二章 中東歐紀行之一:將行第一章 葵未年,秋意濃(上)第十六章 斗轉星移(下)第三十一章 暴風驟雨之二:工業革命(下)之花第十章 阿斯蘭汗(上)第五章 西行漫記(四)哲布尊丹巴與克烈後裔第八十八章 巴巴里之五:摩洛哥(10)第十八章 聖戰(上)第七十章 風光舊曾諳(4)孤舟蓑笠翁①第三章 邊荒傳說Ⅱ之三:西海王子第三十五章 怛邏斯第一章 格根塔娜的決斷第四十八章 北京,北京(4)詔對(中)第七十四章 火星地球第三十章 皮薩切克之二:小分隊(上)第十二章 霜狼騎兵(8)第四章 土爾扈特(4)第四十三章 山海關之九:新一片石之戰(4)第十九章 兩個景教部落第十章 美洲公司之三:人間勝境,各懷心思第三十六章 中東歐紀行之五:波德拉謝之戰(2)第三十二章 少年天皇之二:四島省(下)第五十四章 春之祭(八)尾聲:夏初,絢爛開始第二十七章 兩京皇宮(上)第二十七章 尼布楚大會(上)第一章 北緯六十六度,東經六十六度(上)第十四章 大漠雄心之五:敕勒川之戰(上)第九章 山南熟,瀚海足第四十二章 山海關之八:新一片石之戰(3)第二十七章 暴風驟雨之一:土地啊土地(5)第二十七章 中東歐紀行之三:克里姆林宮Ⅱ(2)第三章 總攻前夕(二)藩國雲集第四章 秋之行(4)風浪起(中)第七十五章 巴巴里之四:阿爾及爾寶藏(9)第十五章 加勒比之二:移民的歷程(1)追尋陛下的腳步第十五章 返程航線:暖流與西北風第十五章 大漠雄心之五:敕勒川之戰(下)第八十章 世紀謀劃之八:最終幻想(1)珍珠港鏈(下)第一章 東曉元年的三院會議(上)第三十一章 代號“加里波利”之二:伊斯坦布爾(下)第二十八章 木.野狐.禪之六:死亡阿拉善(上)第十三章 大漠雄心之四:呼延寨之戰第十三章 東歐大草原風雲之一:克里米亞的百姓們(3)第三十章 暴風驟雨之二:工業革命(上)基地第二十五章 暴風驟雨之一:土地啊土地(3)第三章 林中拓跋與黃頭韃靼第二章 索倫羣像之夏:葉雷與巴爾虎第八章 紫禁城第六章 阿拉套之戰(2)第二章 荒傳說Ⅱ之二:灰衣少年第九十章 巴巴里之五:摩洛哥(尾聲)(下)第三十三章 大對決(四)板甲騎兵驚現遠東第五十五章 北京,北京(6)委員會(中)第七十八章 世紀謀劃之八:穿梭在熱帶雨林中的大夏小分隊(下)第四十四章 玄武青龍決之七:囂張的死神(3)第三十三章 日落紫禁城之七:女人(下)第十章 換了人間之二:降官們(2)明、清衰亡之辯(上)第四十七章 小玉茲風雲(3)雨打哲德烏第二十五章 依林卡營第六章 韃靼海峽第三十章 中東歐紀行之三:克里姆林宮Ⅱ(5)第四十六章 山海關之十二:新一片石之戰(7)第二章 林中近況第六十四章 風光舊曾諳(3)魚與蚌②第五十六章 川藏風雲(4)當雄八旗(下)第十章 阿斯蘭汗(上)第五十三章 皮薩切克之六:德克薩斯小分隊(5)墨西哥起義軍殘部第十四章 東歐大草原風雲之一:克里米亞的百姓們(4)第五十三章 皮薩切克之六:德克薩斯小分隊(5)墨西哥起義軍殘部第三十三章 白山黑水(四)迷霧第十八章 聖戰(上)第一章 博格拉汗第三十一章 皮薩切克之二:小分隊(中)第五十一章 川藏風雲(3)蕭牆(上)第二十七章 立陶宛省(2)大公堡的神秘來客第二十七章 孤星傳之六:怛邏斯之戰(5)第五十四章 新瀛洲的老農民第十一章 玉龍傑赤(下)第二十五章 朝鮮的全州第五十六章 半島之殤(8)東西方騎兵大戰Ⅴ第四十六章 玄武青龍決之九:大對決(1)第九章 秋之行(9)達契亞與阿爾根第五十五章 皮薩切克之六:德克薩斯小分隊(7)新阿帕奇第二十七章 濟州風雲(中)濟州海峽之戰之一第六章 西伯利亞的臨潢府之六:米阿斯與薩日德格第十二章 奧拉號上的人們(二)瑪莎蘭第三章 撥雲見日(上)第六章 旅順口殘唱之二:時空錯亂第十一章 皮島陸戰(上)第二十一章 狂飆(4)插曲第七十九章 落基山(1)庫斯基亞城
第十章 換了人間之二:降官們(2)明、清衰亡之辯(上)第六十章 暴風驟雨Ⅱ之一:理想國(下)第三章 林中拓跋與黃頭韃靼第三十一章 中東歐紀行之四:奇葩國度(1)第二十六章 加勒比之二:移民的歷程(3)新時代來臨①第五十三章 收官(3):海州第四章 私議第六十章 明斯克大公國(2)第六十三章 巴巴里之三:休達之戰(3)第二十二章 中東歐紀行之一:將行第一章 葵未年,秋意濃(上)第十六章 斗轉星移(下)第三十一章 暴風驟雨之二:工業革命(下)之花第十章 阿斯蘭汗(上)第五章 西行漫記(四)哲布尊丹巴與克烈後裔第八十八章 巴巴里之五:摩洛哥(10)第十八章 聖戰(上)第七十章 風光舊曾諳(4)孤舟蓑笠翁①第三章 邊荒傳說Ⅱ之三:西海王子第三十五章 怛邏斯第一章 格根塔娜的決斷第四十八章 北京,北京(4)詔對(中)第七十四章 火星地球第三十章 皮薩切克之二:小分隊(上)第十二章 霜狼騎兵(8)第四章 土爾扈特(4)第四十三章 山海關之九:新一片石之戰(4)第十九章 兩個景教部落第十章 美洲公司之三:人間勝境,各懷心思第三十六章 中東歐紀行之五:波德拉謝之戰(2)第三十二章 少年天皇之二:四島省(下)第五十四章 春之祭(八)尾聲:夏初,絢爛開始第二十七章 兩京皇宮(上)第二十七章 尼布楚大會(上)第一章 北緯六十六度,東經六十六度(上)第十四章 大漠雄心之五:敕勒川之戰(上)第九章 山南熟,瀚海足第四十二章 山海關之八:新一片石之戰(3)第二十七章 暴風驟雨之一:土地啊土地(5)第二十七章 中東歐紀行之三:克里姆林宮Ⅱ(2)第三章 總攻前夕(二)藩國雲集第四章 秋之行(4)風浪起(中)第七十五章 巴巴里之四:阿爾及爾寶藏(9)第十五章 加勒比之二:移民的歷程(1)追尋陛下的腳步第十五章 返程航線:暖流與西北風第十五章 大漠雄心之五:敕勒川之戰(下)第八十章 世紀謀劃之八:最終幻想(1)珍珠港鏈(下)第一章 東曉元年的三院會議(上)第三十一章 代號“加里波利”之二:伊斯坦布爾(下)第二十八章 木.野狐.禪之六:死亡阿拉善(上)第十三章 大漠雄心之四:呼延寨之戰第十三章 東歐大草原風雲之一:克里米亞的百姓們(3)第三十章 暴風驟雨之二:工業革命(上)基地第二十五章 暴風驟雨之一:土地啊土地(3)第三章 林中拓跋與黃頭韃靼第二章 索倫羣像之夏:葉雷與巴爾虎第八章 紫禁城第六章 阿拉套之戰(2)第二章 荒傳說Ⅱ之二:灰衣少年第九十章 巴巴里之五:摩洛哥(尾聲)(下)第三十三章 大對決(四)板甲騎兵驚現遠東第五十五章 北京,北京(6)委員會(中)第七十八章 世紀謀劃之八:穿梭在熱帶雨林中的大夏小分隊(下)第四十四章 玄武青龍決之七:囂張的死神(3)第三十三章 日落紫禁城之七:女人(下)第十章 換了人間之二:降官們(2)明、清衰亡之辯(上)第四十七章 小玉茲風雲(3)雨打哲德烏第二十五章 依林卡營第六章 韃靼海峽第三十章 中東歐紀行之三:克里姆林宮Ⅱ(5)第四十六章 山海關之十二:新一片石之戰(7)第二章 林中近況第六十四章 風光舊曾諳(3)魚與蚌②第五十六章 川藏風雲(4)當雄八旗(下)第十章 阿斯蘭汗(上)第五十三章 皮薩切克之六:德克薩斯小分隊(5)墨西哥起義軍殘部第十四章 東歐大草原風雲之一:克里米亞的百姓們(4)第五十三章 皮薩切克之六:德克薩斯小分隊(5)墨西哥起義軍殘部第三十三章 白山黑水(四)迷霧第十八章 聖戰(上)第一章 博格拉汗第三十一章 皮薩切克之二:小分隊(中)第五十一章 川藏風雲(3)蕭牆(上)第二十七章 立陶宛省(2)大公堡的神秘來客第二十七章 孤星傳之六:怛邏斯之戰(5)第五十四章 新瀛洲的老農民第十一章 玉龍傑赤(下)第二十五章 朝鮮的全州第五十六章 半島之殤(8)東西方騎兵大戰Ⅴ第四十六章 玄武青龍決之九:大對決(1)第九章 秋之行(9)達契亞與阿爾根第五十五章 皮薩切克之六:德克薩斯小分隊(7)新阿帕奇第二十七章 濟州風雲(中)濟州海峽之戰之一第六章 西伯利亞的臨潢府之六:米阿斯與薩日德格第十二章 奧拉號上的人們(二)瑪莎蘭第三章 撥雲見日(上)第六章 旅順口殘唱之二:時空錯亂第十一章 皮島陸戰(上)第二十一章 狂飆(4)插曲第七十九章 落基山(1)庫斯基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