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如煙看魯善工吃的津津有味,滿意道:“過去沿江一帶大戶人家的女眷,都有一手烹製鰣魚的技藝。而女孩出閣到婆家,多是要接受烹製鰣魚的考查。”
“據說,當年江南有名的絲綢商王顧熙的獨生女遠嫁鎮江,婆家祖上曾爲制臺,講究頗多。過門次日,阿婆即讓人送上一條鰣魚,要試試新婦手藝。”
“可廚房裡既不見刀具,也找不着作料。王女卻不驚慌,拔下頭上銀釵剖開魚肚收拾乾淨,又打嫁奩中覓出一匣,倒出專意配製的作料,不肆張揚竟也把一條魚整弄出來。”
“待端上桌,婆母和小姑等一幫人要看笑話,原來魚鱗未刮!豈料新婦款款一笑,每人遞上一把小銀匙請先嚐口湯。果然那純白如乳的湯當即就讓衆人大氣也不得出,這未刮鱗的魚湯鮮美之極。”
說完小鼻子一皺,有些得意道:“自此以後,鎮江人也像蕪湖人一樣吃鰣魚不刮鱗。不過也有人將刮下的鱗用線串起來,入鍋同燴,食時撈起線頭,鱗去味留。
“好,好,不愧是我的女兒,好手藝!”
紀文峰一挑大拇指道:“天下頂尖美食和天下絕色女兒一樣,鰣魚這種尤物,自明代就被列爲御膳貢品。在金陵設有專門冰窖,每三十里立一站,白天懸旗,晚上掛燈,驛馬飛馳。”
“打鰣魚,供上用;船頭密網猶未下,官長已經備馬送。櫻桃入市筍味好,當今鰣魚偏不早。觀者倏然顏色歡,玉鱗躍出江中泛;天邊舉匕久相遲,冰鎮箬護付飛騎。君不見金臺鐵甕路三千,欲限時辰二十二……”
“漁網還未入水,地方領導已命人將快馬備好,一旦銀鱗出水,立即敷上冰塊再裹上香箬葉,快馬加鞭,連番傳送入京。就連皇帝都等着盼着嘗着一口鮮!”
衆人哈哈大笑,很快就把魚消滅完,紀如煙站起身,笑道:“開胃菜已經品嚐完,下面纔是我爲大家精心準備的香食!”
說完從僕人手裡接過第一道菜,放在桌上,介紹道:“玫瑰蒸糕,藤蘿作餅!”
大家看着眼前精緻的糕點,紀如煙解釋道:“暮春四月,花盛之時,將剛剛盛開而未凋零的藤蘿花與玫瑰花剪下,將花瓣洗淨,加白糖、脂油丁拌勻,蒸成千層糕。如果入爐烙熟,那就是外焦裡嫩、熱香可口的玫瑰餅、藤蘿餅,玫瑰餅濃豔腴膩,藤蘿餅芬芳清冽。”
“古代美人多不太喜愛吃東西,常常是小半碗米飯就着半壺茶,配上幾縷小鹹菜,愛的正是那幾口稻米的清香和茶的芬芳。”
“特別是身處尊貴地位的官宦之家的女兒,對於香料香花入饌飲自然就特別鍾情,而也正是如此,閨中最欣賞含芳擷英之味,也最善於把種種香品,化成道道珍饈,讓襲人花氣縈繞在脣齒之間。”
魯善工拿起一塊玫瑰餅,清香四溢,咬下口齒留香,彷彿置身花叢中,令人流連忘返。
紀如煙看見魯善工滿意,心中暗喜,指着下一盤繼續道:“桂花伴鮓,椒蕊佐魚。”
“古代閨閣中,即使食葷,也要香花來增添清味。比如西門慶家裡,由擅長烹飪的孫雪娥統管的內廚房,做出的木樨銀魚鮓,用桂花來薰銀魚調味。”
“清代王府中的特色菜,煎串黃花魚,一定要拌以鮮花椒蕊,這樣的魚餚備受福晉格格們的青睞。”
三人夾起來小黃魚,口感跟前面的完全不同,花香伴隨着魚鮮,彷彿眼前出現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魚兒歡快遊弋其中,不時有桂花瓣落下,被魚兒追逐嬉戲。
“荼蘼入粥,荷葉爲羹。”
紀如煙親手給三人各自端上一碗粥,解釋道:“做粥時用鮮牡丹花瓣散入粥中,做成牡丹花粥;加入荼蘼花,就是香美的荼蘼粥。在剛煮好的白米飯上覆蓋一種大荷葉,讓荷葉的清氣與碧色融入粥中。”
“當年紅樓夢裡靈慧的玉釧爲寶玉親口嘗過的荷葉羹,也是讓新荷花葉的清香滲入湯中的花形面片而成。那道精緻無比的湯羹,寶玉卻不過嘗兩口,然後把湯碗碰翻,因爲他的心神早已飛馳到一位其實不曾見面的瓊閨秀玉那裡。”
“可碰翻湯碗,卻又使得這多情公子的心思又轉回到玉釧的身上,擔心她被燙痛。珍奇的美味,倒在不經意間被冷落和遺忘,往往正是這生活的絲絲細微處,閃爍出一派意遠情長。”
魯善工品嚐完粥,暖胃暖心,不愧是大家閨秀,做起飯也要引經據典,真沒想到手藝還真不錯。
“炸玉蘭,煎玉簪!”
“南宋的憲聖吳太后,這位太后對牡丹花情有獨鍾,將牡丹花瓣裹上稀稀的麪糊,入油炸酥。這一妙法,也是閨中花饌的千古絕唱。”
“遙想無數個春天裡,都有繽紛的玉蘭花,梔子花、玉簪花,被纖纖素手從枝頭摘下,分成單瓣,裹上調了甘草水或糖的麪糊,入油微炸,化身成酥脆的美點。大自然的無限春光,竟變做盤中的奇珍,足以讓人神清意遠,一滌俗腸。”
“湯浮暗香,茶烹寒雪。”
魯善工突然想起曾經看過的古書記載,笑道:“古人制作花香飲料的門道,令人不得不讚嘆其絕妙。比如把半開的梅花蕾摘下,伴以炒鹽,封存在瓷瓶裡,到夏天,在茶碗中放一點蜜,再放進去三四朵梅花蕾,用滾水一衝,花蕾立刻開放,如怒放在枝頭的花葩一樣新鮮。”
“以之來帶茶,心神爲之一清。此飲有一極詩意的名字:暗香湯,顯然是從詠梅的名句“暗香浮動月黃昏”中而來。”
紀華誠放下筷子,接話道:“嗯,不錯,還有一道茉莉湯,做法更奇巧。在一隻茶碗的茶底中心厚厚塗一層蜜,然後把茉莉花盛在另一隻茶碗中,再將塗蜜的碗倒扣在這盛花的碗上,讓茉莉花香薰潤碗底之蜜。半天之後,把蜜碗摘下,直接衝入熱水,就會得到一碗香冽的甜飲。”
看着孫女道:“好久沒有吃過你的香道宴,不錯,手藝大有進步!”
“多謝誇獎!”紀如煙看三人滿意的表情,嫣然一笑道:“最後一道,釀花成飴,蜜意成憶。”
“古代閨秀鍾情於香飲花饌,更傾情於親手製作這樣的飲饌,比如董小宛便精心製作各種各樣的奇巧甜品,做法真是有着道不盡的魅力。”
“先製作半稠的飴糖,在其中和上鹽醃梅滷汁,然後把色豔香怡的這種鮮花朵,投放在這飴糖中浸漬。即使浸上一年,糖中的花朵也依然香色不變,彷彿初離枝頭一般。”
“而花瓣中所含的汁液則漸漸融入糖飴之中,這樣得來的釀花飴糖堪稱奇香異豔,入口噴鼻乃是難以想象的美食境界。”
“她把秋海棠、梅花、野薔薇、玫瑰、桂花、甘菊花,乃至黃的橙、紅的橘、佛手、香櫞的肉或皮,一一製作成香糖,在冒襄飲酒之後,一下端出幾十只小白瓷碗,各色嬌豔的香花香果浮動在白瓷映襯的飴糖凝露中,其美妙動人,宛如天堂中的珍饈。”
看着眼前別具匠心的美食,魯善工突然想起一句話:紅袖添香夜讀書!
好一幅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