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原料的時尚

書法和繪畫的主要材料是紙和絹,而紙絹的使用又與其製作工藝的發展和書畫家的個人愛好有關,這就使其不可避免地帶有一定的時代特徵和個性特徵,因此辨紙絹也是書畫辨僞下.可忽視的一個方面。

紙的情況比較複雜。就其質料而言,隋、唐、五代大都用麻紙,北宋以後漸少使用,元以後,用者更絕無僅有了。以樹皮所制的紙,約出現於隋、唐時,自北宋始,書法作品中大量使用,此後日益盛行。以竹料製紙約始於北宋,宋以後也頗流行。紙的尺寸,晉時多直高25釐米左右,唐、五代漸高至29釐米左右,至宋代更有高至30釐米至45釐米之間的,同時還顯著加長,如宋徽宗草書《千字文》卷,一紙競長達lo米多。

漢、晉之紙多呈織紋而無簾紋,改用竹簾紙模後始出現簾紋,簾紋有竹條紋和絲線紋兩種,竹條紋的粗細各代有別,大抵唐以前較粗,宋代則較細。

明代以來又常見一種“羅紋紙”。紙初製成時爲“生紙”,加工後成爲“熟紙”。東晉、隋、唐、宋、元書畫用紙大都是經過捶、漿的半熟紙,也有隻捶不漿,或捶後填粉的。明清以來,又有刷以雲母、礬水的極熟箋紙。生紙始用於元明問,明正德、嘉靖以後,因潑墨大寫意畫興起,遂逐漸流行起來。

至清末,書畫家已無不競用生紙了。書畫家個人也有不同的愛好和習慣,如北宋米芾喜用一種黃色的紙,明代沈周、文徵明常用一種白棉紙,清代劉塘、樑同書等多用蠟箋紙。

絹的質料和織造方式歷代變化不大,唯門幅的變化較明顯,如宋初至宣和間大都不超過60釐米,宣和以後漸寬,有至80釐米以上的,至南宋中期更有一米以上的。明末已有經研光的絹,清咸豐、同治以來,人們常用以書畫。

此外,綾也曾被用作書畫材料。如唐、宋的誥敕有用花書寫的。北宋黃庭堅的《華嚴疏》和元虞集的《誅蚊賦》也用花綾書寫。素綾在明代中期被用於書畫卷軸中,明末更廣泛流行,清康熙中期以後漸少見,晚清又一度流行。

從紙、絹、綾的應用情況來看,歷代書法作品用紙多於用絹、綾;繪畫作品,元代以前大都用絹,也偶用熟和半熟的紙,元代開始,用紙逐漸多於用絹。

依據紙絹新舊來辨別書畫真僞的方法過去運用得頗爲廣泛,但實際上有很大侷限性,因爲古代紙絹有留存至後世的,作僞者可以利用它來製造假書畫,所以僅憑紙絹下判斷是要上當的。

儘管如此,明瞭紙絹的發展過程還是很重要的,後人雖能用前代紙絹,但前人卻絕不可能用後世的紙絹,這樣至少可以辨別出那些用後代紙絹僞造的前人書畫。而且利用古紙絹作僞也有破綻可尋,一般來說,舊紙絹較難吃墨,新作墨跡常浮而不沉,而真舊作的墨和色,則多滲透得很深。

當然,作僞者即使使用新紙絹也多將其做舊,因此辨僞者必須會分辨做舊和原舊。習用的做舊方法主要有,以髒水或赭石、藤黃等顏料染,以油煙薰等。據趙汝珍《古玩指南》記載,舊時多做成鼠灰、麥黃二色,前者是用舊糊牆紙加鹼水與僞作同煮,然後曬乾,後者是用紅糖水調藤黃染成,然後抹以香灰。

染舊者有時能見水漬的痕跡,即使染得勻淨,也因無自然老化形成的“包漿”而顯得暗而無光。薰舊者更顯其煙氣焦黃之色,與有光亮“包漿”的原舊者迥別。可見從氣色上可看出做舊與原舊的差別。應注意的是,有些真的舊書畫,因重裱時沖洗太過,失去了舊包漿,顯得氣色如新,故辨別時必須仔細察看纔不會出錯。

書畫的幅式主要有卷、軸、屏條、冊頁、團扇、摺扇、對聯等。“卷”起源甚早,是一種橫長的,放在桌上邊卷邊看的樣式,故也稱“橫看”或“行看子”。其本幅可長可短,也可以許多短幅聯成一卷。五代、北宋的畫卷常高至45釐米至50釐米,南宋時矮卷漸多於高卷,其高度大多不到30釐米。

“軸”約於北宋時開始流行,爲一種直幅的用以懸掛的樣式。宋、元、明初以畫軸居多,明中葉以後書軸才逐漸增多。“屏條”出現於明末清初,乾隆以後尤盛,爲一種成組的狹長直幅,每組或四幅、或六幅、或八幅,甚至有十幅以上的,也偶有二幅的。小幅書畫一般稱爲“頁”,裱成對摺硬片,加上封面,稱爲“冊”或“冊頁”。

據記載,唐、五代時已有這種樣式。明清時的成本冊頁多是先裝裱後作書畫。“團扇”有圓形和橢圓形兩種,北宋末至元有此類作品,南宋時尤多。明代至清道光問幾乎絕跡,而咸豐至光緒間又曾一度流行。

“摺扇”宋時已有,明清時頗流行。“對聯”出現於明末,清乾隆以後開始流行,皆爲書法,但清代也有少數“畫對”出現。瞭解幅式的發展和變化對辨僞很有用處,如果一副對聯上署有宋元人的名款,那麼不用看也能斷定爲僞作。

裝潢有時也可作爲辨僞的有力佐證。用於裝裱的綾、錦,各代花紋、色澤多不相同,而裝裱的式樣也多有出入,如果出現明顯的反常情況,就應提出疑問。

在鑑別書畫的過程中,有關書畫家和書畫作品的文獻記載也有很高的參考價值,有時甚至是一種很重要的依據。與書畫關係最密切的歷代文獻大體有書畫著錄書、書畫家傳記、書畫家本人及其好友的詩文集、記述書畫的筆記和雜錄等。

書畫著錄可分三類。一類爲內府收藏著錄,如宋《宣和書譜》、《宣和畫譜》、清《石渠寶笈》等。一類爲私家收藏著錄,如安岐的《墨緣匯觀》、龐元濟的《虛齋名畫錄》等。一類爲經手或過目的著錄,如鬱逢慶的《書畫題跋記》、吳其貞的《書畫記》、顧復的《平生壯觀》等。

書中的記錄涉及書畫作品的題材、內容、名稱、表現形式、質地、尺寸、裝潢、作者及其款印、後人的各類題識和鑑藏印,以及流傳經過和拆改、變動的情況等,有些還有評論和鑑定意見。這些記載對我們辨別真僞是十分有用的,因而在鑑定某一件書畫作品前,應該先通過這些著錄,儘可能弄清楚與該件作品有關的一切情況,以此與實物作對比,常能幫助我們作出比較正確的判斷。

從另一方面說,由於古代名家,尤其是大名家的作品大都經過前人鑑藏和著錄,如果突然出現一件號稱漢晉唐宋名家的作品(出土文物除外),而各類著錄中又全未記載,那十之八九是僞作。

書畫家傳記及詩文集、筆記等往往保留了許多有關書畫家生卒年月、生平事蹟、藝術成就、親友交往、作品創作和流傳等的珍貴資料,而這正是我們考證的重要根據。如傳世的北宋王冼《夢遊瀛山圖》卷(安岐藏本),款識自稱作於“宣和甲辰”(1124年),而查閱王冼的有關傳記,考出王卒於1124年以前,從而可斷定圖中的款識是他人所添的僞款。而明代沈德符的《野獲編》更記載了朱實曾僞作王維《江山霽雪圖》的事實。此外,對一些罕有作品流傳的書畫家,我們難以通過比較來鑑別,也只能利用記載來驗證其藝術風格和筆墨特徵。

要了解歷代書畫著作及其大致內容和重要版本,可查閱餘紹宋的《書畫書錄解題》,此書雖仍有一些遺漏,但較重要的著作都已收錄在內了。當然,文獻記載因各種原因而有不少錯訛,這是我們在運用時應該加以注意的。

第36章 核心機密第295章 閒情逸趣第203章 寶藏聚集地第214章 打包也是技術活第274章 時代氣息第263章 土財主第106章 什麼叫底蘊第163章 打蛇七寸第60章 督陶官後人第157章 人肉印鈔機第266章 瞞天過海第300章 講究第67章 被包養?第175章 不能忘本第289章 原始美第221章 糠糠屁第37章 青花之謎第208章 死不了的可憐人第328章 風雲際會第126章 千里送人頭(舵主kennyqi加更)第169章 松風竹爐 提壺相呼第206章 洛陽紙貴第298章 一木值千金第253章 內閣秘寶第44章 燃燒吧,少年!第67章 被包養?第329章 巔峰對決第51章 上臺第209章 青樓第一人第172章 鎖定目標第51章 上臺第176章 這就是人性第144章 金手指的秘密第91章 刀行似流雲第308章 紋路是國運第254章 六大絕技第299章 火眼金睛第86章 明知山有虎第258章 打眼第189章 手藝的真諦第72章 十二美人第46章 善工堂專場第124章 第二道難關(舵主想不起來了怎麼辦加更)第126章 千里送人頭(舵主kennyqi加更)第159章 防小三的最高境界第252章 撂跤貨第58章 烏煙瘴氣第105章 首席大掌櫃第106章 什麼叫底蘊第91章 刀行似流雲第13章 鑲口第209章 青樓第一人第206章 洛陽紙貴第115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207章 空白的藝術第213章 文物大搬家第155章 大功告成第65章 半刀泥第319章 牛刀小試第226章 故宮也有醫院?第94章 神之手指第167章 咫尺千里第155章 大功告成第133章 史上最強造假團隊第264章 八寶泥第231章 黃金萬兩腳下踩第253章 內閣秘寶第145章 移山填海第79章 秘色之謎第53章 臉面之爭第123章 刀鋒戰士第52章 好多個零第217章 敢跟皇帝叫板的大神第70章 吊油第92章 花成月滿樓第216章 豬隊友第290章 天朝之美第148章 史上最乾淨的人第182章 寶藏筆記第49章 拉拉隊第150章 港姐壓路機第175章 不能忘本第304章 天目變第266章 瞞天過海第79章 秘色之謎第122章 莫欺少年窮第146章 漂洋過海來看你第176章 這就是人性第258章 打眼第148章 史上最乾淨的人第180章 炒泥?第216章 豬隊友第96章 這就是命!第143章 尋寶新方式第167章 咫尺千里第3章 燥起來第299章 火眼金睛第157章 人肉印鈔機第98章 劉二寡婦第318章 投資窪地
第36章 核心機密第295章 閒情逸趣第203章 寶藏聚集地第214章 打包也是技術活第274章 時代氣息第263章 土財主第106章 什麼叫底蘊第163章 打蛇七寸第60章 督陶官後人第157章 人肉印鈔機第266章 瞞天過海第300章 講究第67章 被包養?第175章 不能忘本第289章 原始美第221章 糠糠屁第37章 青花之謎第208章 死不了的可憐人第328章 風雲際會第126章 千里送人頭(舵主kennyqi加更)第169章 松風竹爐 提壺相呼第206章 洛陽紙貴第298章 一木值千金第253章 內閣秘寶第44章 燃燒吧,少年!第67章 被包養?第329章 巔峰對決第51章 上臺第209章 青樓第一人第172章 鎖定目標第51章 上臺第176章 這就是人性第144章 金手指的秘密第91章 刀行似流雲第308章 紋路是國運第254章 六大絕技第299章 火眼金睛第86章 明知山有虎第258章 打眼第189章 手藝的真諦第72章 十二美人第46章 善工堂專場第124章 第二道難關(舵主想不起來了怎麼辦加更)第126章 千里送人頭(舵主kennyqi加更)第159章 防小三的最高境界第252章 撂跤貨第58章 烏煙瘴氣第105章 首席大掌櫃第106章 什麼叫底蘊第91章 刀行似流雲第13章 鑲口第209章 青樓第一人第206章 洛陽紙貴第115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207章 空白的藝術第213章 文物大搬家第155章 大功告成第65章 半刀泥第319章 牛刀小試第226章 故宮也有醫院?第94章 神之手指第167章 咫尺千里第155章 大功告成第133章 史上最強造假團隊第264章 八寶泥第231章 黃金萬兩腳下踩第253章 內閣秘寶第145章 移山填海第79章 秘色之謎第53章 臉面之爭第123章 刀鋒戰士第52章 好多個零第217章 敢跟皇帝叫板的大神第70章 吊油第92章 花成月滿樓第216章 豬隊友第290章 天朝之美第148章 史上最乾淨的人第182章 寶藏筆記第49章 拉拉隊第150章 港姐壓路機第175章 不能忘本第304章 天目變第266章 瞞天過海第79章 秘色之謎第122章 莫欺少年窮第146章 漂洋過海來看你第176章 這就是人性第258章 打眼第148章 史上最乾淨的人第180章 炒泥?第216章 豬隊友第96章 這就是命!第143章 尋寶新方式第167章 咫尺千里第3章 燥起來第299章 火眼金睛第157章 人肉印鈔機第98章 劉二寡婦第318章 投資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