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夾岸布營壘

逸靜的三天很快過去,徐皓月開始留心英若蘭的一些習慣,希望能找到更多英若蘭和柳靜如的相似之處來,早日解開心頭的心結,便更多的和英若蘭、劉小惠、童銀姑這些女子呆在一起,倒是享受了三天的天倫之樂,徐子茗這小子已經開始牙牙學語,居然嗲聲嗲氣的喊了一聲爹爹,這倒讓徐皓月驚喜萬分,雖然徐子茗是養子,但徐皓月和英若蘭都視如己出般的疼愛。這小子還有童銀姑和劉小惠兩女照料,總之是疼愛的人很多。徐皓月也考慮過,他可不想徐子茗在女人堆中長大,將來變成像賈寶玉那般的人物,更不想徐子茗將來像劉崇諫那樣的廢物,他打算徐子茗再長大些便要帶着他在軍營裡生活,從小開始培養他。

徐皓月越留心英若蘭就越發現兩人很多的相似之處,甚至都一樣的不愛吃苦瓜,讓徐皓月心頭興奮了好久,但如何證實一個人是另一個人的轉世投胎,徐皓月也沒有更好的主意,難道真要想電視上那樣什麼問米、什麼請鬼麼?一時間徐皓月沒有更好的辦法,只想等着有空的時候再好好琢磨。

孫庭運的溫泉療法很有效,這老道不愧是研究養生之法的,徐皓月的病不但治好了,幾次溫泉泡下來,只覺得身上的疲累之感都消失得無影無蹤,看來白甲軍上下經過休整,高強度練兵帶來的疲乏能大大得到緩解,接下來的出兵會很順利。

回到英山城後,兵器房的李慶來見徐皓月,獻上他經歷數十次失敗後研究出來的神臂弩。徐皓月大喜,當下帶着人到校場演示,果然此弩能射到二百四十步以外,可透皮甲,兩百步之內可透鐵甲,一百五十步內可透重甲,威力驚人。而且單兵操作也不復雜,神臂弩的前端加了兩個鐵環,兵卒可以雙腳踩住鐵環,雙手套上扳指拉動弩弦來上好弓弩,神臂弩的箭矢箭羽有數寸之長,是以能射得更遠更準。只是這神臂弩做工繁複,李慶已經算是較爲熟練的匠人了,他一個人每月也只能做五、六支弓弩,想要大量生產這種弓弩,需要大量擴招匠人。

徐皓月重賞了李慶,並讓要他對這弓弩的製作技法保密,但李慶覺得此弩做法繁複,要想擴大產量,就必須多找匠人,難保不會外泄製作技法。徐皓月給他出了個主意,將弓弩的部件分開來由不同的匠人完成,每個部件按照一般的尺寸模具去做,最後由另一批匠人組裝,這樣匠人們就只知道自己完成部件的做法而不知道其他部件的做法,更不知道如何組裝,而組裝的匠人卻不知道部件做法,可以最大限度的做到保密,而且這樣流水線的操作技法也能提高效率。雖然徐皓月知道假如日後上了戰場,難保神臂弩不會遺失,也難保不會到了能手巧匠手中被仿製出來,但只能是儘量做到保密而已。

回到英山城,孫庭運也給徐皓月看了他火藥的成果,這老道士按着徐皓月給的一磺二硝三木炭的配方倒是製出了一些火藥,但威力遠遠不夠,只能說是用來做煙花爆竹。不過讓徐皓月驚喜的是,孫庭運這老道不墨守成規,又琢磨着改變三種材料的比例,經老道數十次試驗後,他研究出的最好配比是一斤硝石配二兩硫磺加三兩木炭,徐皓月換算了一下比例,是76:10:15,而口訣也變成一硝二磺三木炭,徐皓月這纔想起來,好像這火藥的口訣真的是一硝二磺三木炭,之前自己記錯了,而且按照自己的理解應該是一兩硝石、二兩硫磺、三兩木炭,想不到真正威力巨大的配方比例居然是要一斤硝石。其實徐皓月和孫庭運都不知道,孫庭運研製出來的這個配方已經很接近黑火藥最佳的配方比例75:10:15了。

劇孫庭運說,那天製藥的小童弄錯了斤兩,硝石被加了很多進去,孫庭運這才偶然發現了這個配方。雖然配方被孫庭運瞎貓碰死耗子研究出來,但隨之而來的新問題又出現了,硝石的產量不多,現在配方中要提高硝石的用量,要生產大量的火藥就顯得有些侷促了。徐皓月讓孫庭運在百姓之中懸賞提取硝石的方法,倒是得到了很多土辦法,比如用豬圈、牛圈或是茅廁的積土中提取,或是用舊磚敲碎,研細和煙或灰中,入缸內以水淘之,然後並熬成硝等等,但這些方法都很費時費力,不過在沒有更好的方法之前,也算改善了一些大量制硝的窘迫。

徐皓月也不客氣,把孫庭運弄成的百餘斤成品火藥都要走,準備待在軍中隨軍出征之用,又重賞了孫庭運和一干人等,並讓孫庭運加緊招募人手生產,同樣的徐皓月也讓孫庭運對這個配方一定要保密。而百餘斤火藥徐皓月命人用油紙分開裝成小包,又用大翁裝滿土,把火藥包存於土內,覆土保存,如此來運送火藥,以保證火藥運送過程中不出意外。

數日之內,英山城和天堂寨開始了戰爭準備,徐皓月讓方刃、童虎頭帶着偵騎先到湄水水寨和淮字營會合之後,淮字營的船隻先行出兵北上,打探周軍動向。

這天劉逸軒來到英山城催促出兵之事,徐皓月回覆他淮字營水軍早就出兵,前鋒可能都到了正陽,劉逸軒這才明白徐皓月所說的分批出兵原來是這個意思,他只派了小股偵察部隊北上,大軍還在英山城和天堂寨準備,根本沒動。

這天東路唐軍傳來消息,揚、泰二州的周軍果然北撤,齊王李景達兵不血刃的收復二州,已經派濠州的鎮海軍節度使林仁肇逆淮水而上,逼近下蔡,而齊王李景達率領應援使大將邊稿、應援監軍使陳覺等率領近四萬精銳沿水路開始北上。齊王李景達給許文稹和徐皓月同時下了將令,讓兩人帶兵北上,按照定好的方略出兵。

見東路軍已經動了,徐皓月當即率領準備好的十一營白甲軍來到英山城,因爲曹雲和高超傷勢未愈,這次徐皓月留下曹雲和高超的兩個營兩千兵馬守衛英山。這次擴張之後,每個營的兵馬都達到千餘人,只有月字營還是五百騎兵。到了英山城整軍之後,徐皓月讓英若蘭統帥高字營一同出征。

南唐保大十四年五月初三,是個好天氣,徐皓月率領近九千白甲軍兵出英山,和盛唐縣的南唐西面行營應援使許文稹、都監高弼的八千唐軍會師後,徐皓月領軍到湄水水寨上船,沿水路先行,許文稹和高弼領唐軍走陸路北上。徐皓月不打算和唐軍一起走,攻打正陽還是走水路更快些,但船隻不夠,只能勉強裝下白甲軍,而且徐皓月也擔心自己的盟友在關鍵時候掉鏈子,他一開始就沒打算靠盟友,更何況有時候愚蠢的盟友比兇猛的敵人還更加可怕。

船隊到了王家灣,方刃和童虎頭的偵騎乘船回來會合,探聽到的消息是正陽以及正陽浮橋由南唐大將淮南節度使、沿江招討使向訓率領兩萬大軍鎮守,向訓在正陽浮橋南北兩側各駐紮了六千兵馬,南北各建營壘十餘座,夾浮橋兩岸布營,延綿數裡之遠,兩岸營壘之中,周軍有投石車、火箭、強弩佈置,只要南唐水軍靠近,沿河兩岸營壘之內必定是失石如雨而下,如此看來想要毀浮橋,走水路強攻是行不通了,要毀浮橋必要先破岸上營壘,而南岸營壘和正陽城八千周軍互成犄角之勢,又有向訓親自在城內坐鎮,守衛極爲森嚴,南岸營壘被攻打,正陽守軍一定會出援。

北岸的布營和潁上城的五千守軍又遙相呼應,幾處兵馬布陣好像連環扣一般的難解,看得出周軍正陽大將向訓是一員能征慣戰之將,防衛得密不透風,如何才能破正陽毀浮橋呢?徐皓月在聽完消息之後,按照老規矩召集衆將,讓他們自己先想辦法,而他自己則是坐在一旁沉思起來。

第九十章 飛雪漫白幡第三百一十五章 守土皆如故第一百二十六章 正陽浮橋散第二百二十七章 十萬精銳騎第二百七十三章 彌留僅傳位第二百九十七章 盡復燕雲地第十八章 雌威震官軍第二百五十五章 昔日信諾言第三百零二章 可曾婚配否第三百一十七章 喜隱軍南下第一百五十二章 不屈之孤城第二百八十二章 御花園定策第二百八十七章 大周軍典制第四十一章 以命換搏命第三百二十五章 竟與虎謀皮第二百八十三章 回府乍聞驚第一百零九章 相煎何太急第二百八十一章 玉清說永德第一百四十九章 英主謂己錯第二章 驛路靜如來第七十八章 知交今送別第二百三十五章 新喪諸國祭第三百三十二章 稚氣未脫時第三百三十二章 稚氣未脫時第二百七十九章 重賞奪權計第一百四十三章 秋風寒人心第八十四章 暗夜奮廝殺第一百一十六章 名將之血路第二百一十八章 黃土山解圍第二百四十九章 清明荷葉蓮第二百三十二章 陳橋柳葉飛第五十七章 言行當如一第一百七十八章 刮目另相看第一百二十八章 都監下軍令第二百四十二章 兩小無猜時第一百二十九章 致人致於人第八章 官軍若強盜第八十六章 白甲蕩離殤第四十四章 兩心尚不知第一百六十四章 願以民爲命第二百九十一章 祖州天成軍第三百一十八章 是敵是友焉第一百三十五章 永寧李芳儀第七十八章 知交今送別第二百二十七章 十萬精銳騎第三百一十五章 守土皆如故第一百零六章 青堂羌李慶第一百二十四章 夾岸布營壘第二百八十六章 佳人釋兵權第四十五章 義社十兄弟第一百二十章 溫泉艾炙燃第三百二十九章 失信於人前第二百一十二章 遼主至沙河第二百二十一章 燕雲招討使第二百一十四章 御帳親騎兵第十四章 潭水洗凝脂第二百四十六章 新州籌謀事第一百一十六章 名將之血路第三十章 月下傳太極第六十七章 六營初草創第三百一十章 冷風吹涼心第一百四十章 清淮突營戰第三百一十五章 守土皆如故第一百二十七章 魚鱗對鶴翼第七十六章 民心能守城第八十五章 極哀可成軍第二百二十九章 伴讀青竹馬第二百八十四章 歷史的命運第九十三章 山徑落雪石第十一章 搏殺催獸性第二百九十七章 盡復燕雲地第八章 官軍若強盜第三百零三章 陣前忙換將第五十七章 言行當如一第四十二章 綠水紫金釵第二十五章 出招無跡尋第一百五十三章 血淚化白蓮第二百一十三章 南河岸血戰第一百七十四章 舊識領兵來第六十四章 荷塘話夜雨第十三章 十里桃花溪第一百四十三章 秋風寒人心第八十六章 白甲蕩離殤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亂初定時第一百七十九章 白巖會三皇第一百六十七章 人止三關險第一百零九章 相煎何太急第三百零九章 相國寺銅像第三百二十六章 是對是錯焉第一百一十八章 盡忠必死節第一百零二章 磺硝應有道第三百零七章 以退欲爲進第五十七章 言行當如一第三百三十六章 鳥盡良弓藏第六十三章 南歸意若何第二百四十五章 急下新武州第一百七十二章 環滁皆山也第五十八章 浮光夢泡影第一百九十一章 元稹均田圖第二十二章 怒斥紈絝子
第九十章 飛雪漫白幡第三百一十五章 守土皆如故第一百二十六章 正陽浮橋散第二百二十七章 十萬精銳騎第二百七十三章 彌留僅傳位第二百九十七章 盡復燕雲地第十八章 雌威震官軍第二百五十五章 昔日信諾言第三百零二章 可曾婚配否第三百一十七章 喜隱軍南下第一百五十二章 不屈之孤城第二百八十二章 御花園定策第二百八十七章 大周軍典制第四十一章 以命換搏命第三百二十五章 竟與虎謀皮第二百八十三章 回府乍聞驚第一百零九章 相煎何太急第二百八十一章 玉清說永德第一百四十九章 英主謂己錯第二章 驛路靜如來第七十八章 知交今送別第二百三十五章 新喪諸國祭第三百三十二章 稚氣未脫時第三百三十二章 稚氣未脫時第二百七十九章 重賞奪權計第一百四十三章 秋風寒人心第八十四章 暗夜奮廝殺第一百一十六章 名將之血路第二百一十八章 黃土山解圍第二百四十九章 清明荷葉蓮第二百三十二章 陳橋柳葉飛第五十七章 言行當如一第一百七十八章 刮目另相看第一百二十八章 都監下軍令第二百四十二章 兩小無猜時第一百二十九章 致人致於人第八章 官軍若強盜第八十六章 白甲蕩離殤第四十四章 兩心尚不知第一百六十四章 願以民爲命第二百九十一章 祖州天成軍第三百一十八章 是敵是友焉第一百三十五章 永寧李芳儀第七十八章 知交今送別第二百二十七章 十萬精銳騎第三百一十五章 守土皆如故第一百零六章 青堂羌李慶第一百二十四章 夾岸布營壘第二百八十六章 佳人釋兵權第四十五章 義社十兄弟第一百二十章 溫泉艾炙燃第三百二十九章 失信於人前第二百一十二章 遼主至沙河第二百二十一章 燕雲招討使第二百一十四章 御帳親騎兵第十四章 潭水洗凝脂第二百四十六章 新州籌謀事第一百一十六章 名將之血路第三十章 月下傳太極第六十七章 六營初草創第三百一十章 冷風吹涼心第一百四十章 清淮突營戰第三百一十五章 守土皆如故第一百二十七章 魚鱗對鶴翼第七十六章 民心能守城第八十五章 極哀可成軍第二百二十九章 伴讀青竹馬第二百八十四章 歷史的命運第九十三章 山徑落雪石第十一章 搏殺催獸性第二百九十七章 盡復燕雲地第八章 官軍若強盜第三百零三章 陣前忙換將第五十七章 言行當如一第四十二章 綠水紫金釵第二十五章 出招無跡尋第一百五十三章 血淚化白蓮第二百一十三章 南河岸血戰第一百七十四章 舊識領兵來第六十四章 荷塘話夜雨第十三章 十里桃花溪第一百四十三章 秋風寒人心第八十六章 白甲蕩離殤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亂初定時第一百七十九章 白巖會三皇第一百六十七章 人止三關險第一百零九章 相煎何太急第三百零九章 相國寺銅像第三百二十六章 是對是錯焉第一百一十八章 盡忠必死節第一百零二章 磺硝應有道第三百零七章 以退欲爲進第五十七章 言行當如一第三百三十六章 鳥盡良弓藏第六十三章 南歸意若何第二百四十五章 急下新武州第一百七十二章 環滁皆山也第五十八章 浮光夢泡影第一百九十一章 元稹均田圖第二十二章 怒斥紈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