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 林虎子之策

後周武定元年六月,南唐中主李璟於南昌(洪州)去世,太子李煜(原名李從嘉)在金陵繼位,文武百官扶靈自南昌還金陵。李煜上表大周朝廷,懇請大周恢復李璟帝號,以爲追贈。

唐使翰林學士承旨、門下侍郎兼樞密使陳喬到了汴梁城後,徐皓月親自接見了他。陳喬奉上表章之後,訴說了南唐的請求。南唐已經向大周稱臣,不敢擅自加封帝號,因此上表求請。

徐皓月看了表章後,也聽了陳喬的說辭,都是些毫無營養的官面話,倒是陳喬帶了些絲帛、玉器、瓷器、茶葉等等物品前來進貢。看了進貢物品的禮單後,徐皓月微微皺了皺眉頭,按照規矩,大周也要還禮,而且南唐國主新喪,名義上又是大周屬國,更應該還禮,這就叫禮尚往來。

當下徐皓月也不表態,只說還是要上奏朝廷定奪此事,跟着就問起南唐和李煜的近況,徐皓月雖然有不少細作在江南,但既然陳喬來了,便問起來也好做個印證。徐皓月放着正事不說,反而問起別的事來,陳喬略略有些不悅,但徐皓月乃是大周第一實權人物,也不敢流露出不滿之色來,徐皓月問到什麼便一一作答。

南唐自從失去了淮南之地後,國力大損,已經不復昔日盛況。李璟遷都洪州改名南昌,但南昌遠遠沒有金陵繁茂,加上太子李弘冀毒殺自己叔父李景遂之事,一直鬱鬱不樂,後來李弘冀也病死,李璟就一直有病在身,終於一病不起,在六月間病逝。李璟病逝後,百官扶靈回金陵,李煜在金陵繼位,又復都金陵,一來一去的折騰後,南唐更加的貧弱起來。

李煜倒是身體康泰,只是因父親去世,甚爲悲傷,徐皓月便囑託陳喬帶話,讓李煜保重身體。跟着徐皓月又問起林仁肇、皇甫繼勳等人。此時林仁肇任南都留守、南昌府尹,而皇甫繼勳則依舊是神衛軍都指揮使,其父皇甫暉已經在去年病逝,姚鳳、陸孟俊已然賦閒在家。

說了好一會兒,徐皓月都是問一些舊識故交,陳喬起初答得還算流利,後來心中總是想着李煜交待的大事,徐皓月態度不明,陳喬心中有事不免隨口敷衍起來。

徐皓月也看出陳喬有些意散,笑了笑也不點破,忽然問起周憲來。陳喬微微一鄂,想不到徐皓月爲問起周憲來,心中雖然有些疑慮,但還是答了徐皓月。

本來徐皓月乃是想問問周憲的境況,回去告訴英若蘭的,但卻沒想他問的甚是仔細,陳喬也對後宮之事不甚瞭解,回答也是語焉不詳,徐皓月只得作罷,但此事陳喬卻是記在了心裡。

問的差不多了,徐皓月打發陳喬回驛館歇息,只說明日會上奏朝廷定奪,陳喬無奈,只得怏怏退了出去。

陳喬回到驛館後,隨同他一起而來的副使翰林學士徐鉉問起經過,陳喬大致一說後皺着眉頭嘆氣道:“起初這徐皓月歸周,實乃是逼不得已,先主背棄在先,此刻他定是心有怨懟,一朝得了大周重權,定然不會輕易答應先主恢復帝號之事,這趟只怕難復王命了。”

這徐鉉乃是南唐才子,文學造詣頗高,尤擅書法,廣陵人,也是江南徐世家中出名人物,和徐皓月認的祖宗徐溫不是一系,但好歹也都是徐姓中人,因此這次出使大周,李煜便讓他擔任了副使一職。

聽了陳喬的話後,徐鉉卻笑道:“這徐公不是這般心胸狹窄之人,若他是這樣的人,這會兒也不能掌大周權柄。聽徐公的問話,多是問些舊識故交的近況,其實徐公還是感念當年舊情的,我等也不必再去求請,只等着佳音傳來便了。”

陳喬聽了覺得有理,乾瘦的臉上這纔有了些笑意,一旁同爲副使的虞部員外郎潘佑忽然說道:“陳大人,徐大人所言甚是,明日等候佳音便好。”跟着眉頭皺起低聲說道:“求取回復先主帝號容易,興復國家纔是難事。我等一路行來,所見所聞都是大周在進行變法革新,各處百姓安居樂業、百業興旺、商旅往來不絕,反觀我國,暮氣沉沉,再不圖變法之事,只怕國力日退,亡國之禍便在近前。”

陳喬頷首道:“確實如此,觀大周平定此次叛亂,徐皓月手段雷霆,大周並未因此動盪,反而藉此順勢收攏地方權柄,假以時日大周政通人和,國富民足,兵甲更利,我唐國將永無翻身之日!”他站起身來走了兩步,忽然站定身形,對徐鉉和潘佑道:“我等爲人臣子者,當憂於國事,此刻我們就該細細商議,尋變法之途,求強國之法,回國之後聯名奏報主上,主上新近接位,也該有勵精圖治之念,說不定我大唐能再次榮昌也未可知。”

潘佑當即撫掌叫好,只有徐鉉皺眉道:“若然我等行變革之事,牽連甚廣,只恐阻力頗大,難以成事。”

陳喬攥緊拳頭沉聲道:“此刻已經容不得我等瞻前顧後,大周興盛便有開疆拓土之意,在不求變唯有亡國耳。”徐鉉聽了只是默然不語。

翌日,三人早起整裝停當後,果然有大周禮部官員前來召喚,帶同國書表章貢品,上朝覲見。

到了大周皇宮宣政殿上,陳喬奉表進獻了貢品禮單,並將李煜陳情求取先王帝號的表章奉上,大周太后符玉清倒是欣然受了,慰勉幾句後,頒下詔旨,同意給李璟死後追贈帝號,並派中書舍人、翰林學士李昉爲使,跟隨陳喬等人回國弔唁李璟,以示禮數。

陳喬等人聞言都是大喜,陳喬忍不住看了看殿上一身袍服站於百官之首的徐皓月,卻見他只是衝着自己微微頷首,跟着便轉過身去,也不再看自己,陳喬心想,這徐皓月果然並非氣量狹窄之人。

散朝後,禮部置了酒宴款待,徐皓月也親自到場和三人飲宴。酒酣耳熱之際,陳喬好不容易和幾名周國大臣對飲完,卻轉眼間見徐皓月和徐鉉二人在一旁單獨說着什麼,陳喬心中一突,正想上去敬酒,卻被魏仁浦過來拉住對飲,陳喬只得作罷。

宴席散後,陳喬等人離宮,行在路上陳喬問徐鉉道:“徐公和你有舊?”

徐鉉笑了笑道:“徐公只是聽聞我也是徐氏同宗,因此詢問了幾句。”

陳喬心中雖疑,但見徐鉉面色不變,直言侃侃,也不似心中有鬼,只想到這趟出使也算圓滿,便一笑而過。

在汴梁數日之後,陳喬等人和李昉等大周使團一起出發,往金陵而回。

回到金陵之後,李昉也是面見了李煜,並代表大周弔唁了一番,並宣召李璟可以恢復帝號,讓南唐擬好帝號之後復報大周便可。李昉盤桓了數日之後,便即啓程北歸。

李昉走後,這日陳喬、徐鉉、潘佑三人受了詔命入宮,李煜在澄心堂傳見三人,細細問起北上出訪之事。陳喬三人將北上所見所聞一一說了,陳喬多有說起大周變法之事,但李煜似乎不太感興趣,和徐皓月一樣也都只是多問起徐皓月的境況。

陳喬三人互望一眼,都是有些失望,徐鉉知道李煜不太想行變革之事,便不再說話,反倒是潘佑極力勸諫李煜以國事爲重,行變革之事,以圖富強。

徐鉉見李煜面色漸漸不豫,便勸道:“潘大人,此刻先帝新喪,主上接位不久,一切當以穩定人心爲主,變革之事暫緩爲宜。”

潘佑急道:“正因主上接位不久,更該趁新銳意進取,革除弊政,振奮朝綱,一雪前恥!徐大人,臨來前我們不是都說好了麼?你這會兒怎麼口風又變了?!”

徐鉉老臉一紅,怒道:“我不是反對變法之事,之事覺着稍緩行事爲宜,主上接位不久,該當穩定朝局爲先!”

兩人便爭執起來,陳喬急忙勸解起來,一時間澄心堂內亂哄哄的。李煜本就心情不大好,此刻聽了更加煩悶,正在這當口,宮中近侍通稟,南都留守、南昌府尹林仁肇回京述職,已在殿外等候。李煜正好不想在聽三人聒噪,便喝命三人退下,宣召林仁肇入見。

陳喬、徐鉉、潘佑三人見李煜怒意大熾,只得退了下去,潘佑、徐鉉二人出了屋外仍是爭執不休。

過了片刻,林仁肇入內拜見,李煜耳邊稍稍清靜了些,面色微緩,問起林仁肇南昌之事,林仁肇將南昌軍政事仔仔細細說了個遍,但李煜心不在焉,聽了一會兒便心意闌珊起來。

好容易林仁肇說完,李煜慰勉了幾句,便想讓林仁肇退下,想不到林仁肇卻躬身說道:“主上,微臣還有一事想說。”

李煜皺眉道:“有什麼事改日再說好了。”

林仁肇踏上一步急道:“主上,微臣有一策,若能成功便能恢復大唐盛況,一雪前恥,請聽微臣說來。”

李煜微微心動,問道:“愛卿有何策?”

林仁肇緩緩說道:“周國正同遼國征戰,師旅憊,又逢徐皓月在大周行變法之事,淮南兵馬多有裁撤,防務空虛,微臣願得精兵數萬,渡江北上,重新立足淮南重鎮壽春,以便收復淮河失地。若擔心勢不能敵,於國不利,可在我起兵之日,將我眷屬拘捕下獄,然後再向周國上表,指控我竊兵叛亂。事成,國家或可受益;事敗,我甘願受殺身滅族之禍!”

第二百六十九章 晨曦朝露凝第一百八十七章 枉自做小人第一百一十一章 淮南梅雨季第二百四十三章 蔚州鮮于冰第八章 官軍若強盜第十六章 江南徐世家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梁英霸氣第二百四十三章 蔚州鮮于冰第二百九十八章 漢國三隱事第二百四十一章 燕雲傳捷報第二百零四章 遺忘的圖騰第一百一十三章 邀客英山行第三百二十四章 變出馬盂山第一百五十一章 殺子正軍法第八十二章 五代無仁君第九十章 飛雪漫白幡第一百四十四章 同袍豈無義第一百零八章 議和應有求第六十一章 暗月殺人夜第五十四章 激流逆竹篙第一百八十二章 月下依噥語第五十八章 浮光夢泡影第三百一十六章 師出方有名第五章 英主不逢時第一百一十二章 密林樹頂伏第二百九十三章 黑夜賺岳丈第二百三十五章 新喪諸國祭第二百四十一章 燕雲傳捷報第十八章 雌威震官軍第三百章 單獨分勝負第二百五十章 真定求援急第七十章 欲借秋糧急第二百二十一章 燕雲招討使第三百一十二章 夏州定難軍第二百九十一章 祖州天成軍第三百三十四章 龍亭賞諸將第二十五章 出招無跡尋第一百五十三章 血淚化白蓮第一百七十七章 兵圍木魚山第四十一章 以命換搏命第三百二十三章 烈火焚孤城第一百七十一章 飛雪奮登城第九十九章 畫中玉佳人第三十八章 松下參劍勁第八十六章 白甲蕩離殤第一百二十六章 正陽浮橋散第一百八十二章 月下依噥語第三百一十章 冷風吹涼心第四章 莫欺少年貧第一百四十七章 奈何蠢如豕第二百一十一章 初戰風雨折第二百五十五章 昔日信諾言第六十章 鐵騎臨殘風第一百九十六章 春日會羣臣第五十二章 同心可斷金第二百一十七章 赴援得勝口第六十六章 無常必有妖第三十章 月下傳太極第一百三十四章 香鞠豔雛遠第四十二章 綠水紫金釵第一百七十四章 舊識領兵來第八十六章 白甲蕩離殤第三百零七章 以退欲爲進第二百一十章 閆溝破曉伏第二百五十五章 昔日信諾言第一百九十二章 治國六綱言第二百五十三章 鼓動方悔遲第二百四十四章 追涉桑乾河第五十四章 激流逆竹篙第一百六十六章 築蘭雅圓房第二百四十三章 蔚州鮮于冰第九十九章 畫中玉佳人第二百一十二章 遼主至沙河第二百六十八章 攻城與攻心第一百八十三章 白虎玄鐵甲第二十八章 殘夢遺馨香第二百二十三章 老將符彥卿第二十一章 巍峨武王莊第二百六十二章 黃袍亦加身第二百一十九章 沙河動雷震第二百六十二章 黃袍亦加身第二百一十四章 御帳親騎兵第二百七十三章 彌留僅傳位第三十六章 威猛鬼頭刀第三百零三章 陣前忙換將第二百二十二章 黑石木箴言第七十四章 英主御親征第九十三章 山徑落雪石第一百零四章 英山城會盟第三百零八章 宣政殿許婚第一百七十四章 舊識領兵來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攻破連環第一百七十三章 形勢逆轉急第二百一十八章 黃土山解圍第二百零六章 旦夕下蔚州第九十九章 畫中玉佳人第三百三十一章 大定修盟約第二百一十八章 黃土山解圍第五十三章 桃花映紅嬌
第二百六十九章 晨曦朝露凝第一百八十七章 枉自做小人第一百一十一章 淮南梅雨季第二百四十三章 蔚州鮮于冰第八章 官軍若強盜第十六章 江南徐世家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梁英霸氣第二百四十三章 蔚州鮮于冰第二百九十八章 漢國三隱事第二百四十一章 燕雲傳捷報第二百零四章 遺忘的圖騰第一百一十三章 邀客英山行第三百二十四章 變出馬盂山第一百五十一章 殺子正軍法第八十二章 五代無仁君第九十章 飛雪漫白幡第一百四十四章 同袍豈無義第一百零八章 議和應有求第六十一章 暗月殺人夜第五十四章 激流逆竹篙第一百八十二章 月下依噥語第五十八章 浮光夢泡影第三百一十六章 師出方有名第五章 英主不逢時第一百一十二章 密林樹頂伏第二百九十三章 黑夜賺岳丈第二百三十五章 新喪諸國祭第二百四十一章 燕雲傳捷報第十八章 雌威震官軍第三百章 單獨分勝負第二百五十章 真定求援急第七十章 欲借秋糧急第二百二十一章 燕雲招討使第三百一十二章 夏州定難軍第二百九十一章 祖州天成軍第三百三十四章 龍亭賞諸將第二十五章 出招無跡尋第一百五十三章 血淚化白蓮第一百七十七章 兵圍木魚山第四十一章 以命換搏命第三百二十三章 烈火焚孤城第一百七十一章 飛雪奮登城第九十九章 畫中玉佳人第三十八章 松下參劍勁第八十六章 白甲蕩離殤第一百二十六章 正陽浮橋散第一百八十二章 月下依噥語第三百一十章 冷風吹涼心第四章 莫欺少年貧第一百四十七章 奈何蠢如豕第二百一十一章 初戰風雨折第二百五十五章 昔日信諾言第六十章 鐵騎臨殘風第一百九十六章 春日會羣臣第五十二章 同心可斷金第二百一十七章 赴援得勝口第六十六章 無常必有妖第三十章 月下傳太極第一百三十四章 香鞠豔雛遠第四十二章 綠水紫金釵第一百七十四章 舊識領兵來第八十六章 白甲蕩離殤第三百零七章 以退欲爲進第二百一十章 閆溝破曉伏第二百五十五章 昔日信諾言第一百九十二章 治國六綱言第二百五十三章 鼓動方悔遲第二百四十四章 追涉桑乾河第五十四章 激流逆竹篙第一百六十六章 築蘭雅圓房第二百四十三章 蔚州鮮于冰第九十九章 畫中玉佳人第二百一十二章 遼主至沙河第二百六十八章 攻城與攻心第一百八十三章 白虎玄鐵甲第二十八章 殘夢遺馨香第二百二十三章 老將符彥卿第二十一章 巍峨武王莊第二百六十二章 黃袍亦加身第二百一十九章 沙河動雷震第二百六十二章 黃袍亦加身第二百一十四章 御帳親騎兵第二百七十三章 彌留僅傳位第三十六章 威猛鬼頭刀第三百零三章 陣前忙換將第二百二十二章 黑石木箴言第七十四章 英主御親征第九十三章 山徑落雪石第一百零四章 英山城會盟第三百零八章 宣政殿許婚第一百七十四章 舊識領兵來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攻破連環第一百七十三章 形勢逆轉急第二百一十八章 黃土山解圍第二百零六章 旦夕下蔚州第九十九章 畫中玉佳人第三百三十一章 大定修盟約第二百一十八章 黃土山解圍第五十三章 桃花映紅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