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第一百一十三章 好消息壞消息(三)

王世充到底是知兵之人,儘管因中伏擊而慘敗在李密的手下,不得不率殘部狼狽逃竄,可於撤退的途中,同樣以伏兵之計反敬了李密一把,全殲了追得過猛的瓦崗軍先鋒部隊三萬餘衆,迫使李密不得不放緩了追擊的腳步,王世充則趁此機會急撤而去,在黃河水師的配合下,率殘部五萬餘衆撤回了東都,雖說是慘敗而歸,卻保留了東山再起之資本。

九月初六,大敗而歸的王世充上本自請其罪,並言稱之所以遭此一敗乃是因齊郡軍不聽指揮之故,控訴張君武擅作主張,貽誤軍機,實有誤國之實,段達等東都官員也紛紛上奏,爲王世充說情,並一致彈劾張君武之過,至於越王楊侗一系麼,雖不曾跟風上本,可私下裡也自沒少說張君武的壞話,對此,張君武雖心知肚明,卻並未上本自辯,倒是蕭懷靜卻是猛力抨擊王世充自身無能還妒賢嫉能,狠參了其十大罪,並言稱要蕩平河南諸寇,還須得靠齊郡軍之力爲之云云。

齊郡軍如今的實力雖是大漲,可說到底還是支新軍,全軍中能有直奏之權的,攏共也就只有張君武與蕭懷靜二人而已,在張君武保持緘默的情況下,蕭懷靜顯然獨木難支,哪怕其聖眷頗隆,可架不住王世充、段達等人都是隋煬帝之愛將,齊齊上本之下,朝議之風向明顯對張君武極爲不利,倒是太子楊昭爲張君武說了句公道話,言稱黃河以南大半綏靖,皆有賴張君武之功,不賞反罰殊有不妥,又有右御衛將軍陳棱上本爲張君武緩頰,言曰張家滿門忠烈,父死國難,子承遺志,屢破賊寇,乃功臣也,豈可聽憑小人胡亂構陷,又稱張君武年已十九,卻尤獨身,此乃爲國忘家之楷模也,建議爲其賜婚,以全君臣大義。

饒是諸般臣工們衆說紛紜,然則隋煬帝卻遲遲不曾表態,沒旁的,別看隋煬帝驕奢無度,卻不是癡愚之人,實際上恰恰相反,其人文武皆能,換而言之,其是暴君不假,卻絕對不是個昏君,加之個性偏激,素來獨斷專行,根本不是羣臣們能左右得了的,哪怕朝中針對張君武的非議無數,隋煬帝也沒怎麼在意,更不曾降罪張君武,反倒是下詔褒獎了一番之餘,又詔令張君武到江都覲見,並着荊州水師沿白河直抵南陽迎接,一路護送張君武至江都。

帝王下詔褒獎又詔令覲見,對於在外征戰的大將來說,自然是樁難得的殊榮,這不,聖旨一下,齊郡軍將士大多爲之歡欣鼓舞,可張君武本人卻是頭疼了半邊,沒旁的,眼下南陽諸事未定,各項安民舉措雖都已下達,可離着真正落實卻還差得遠,至於新軍整編麼,也方纔剛提上議事日程而已,身爲主將,張君武自然是不願在此時離開的,問題是他若推辭不去,那就意味着正式跟朝廷扯破臉面,不反都不成了,可真要就這麼反了,不說軍中那些將領們會有甚想法,倉促間要打破武關也不是件容易之事,萬一要是久攻不下,那豈不是平白爲李淵作了嫁衣裳,左右爲難之下,張君武整整一夜都不曾合上眼……

“主公可是還在爲覲見一事煩心麼?”

身爲首席謀士,急主家之所急乃是題中應有之義,這不,一大早地,柴孝和便已趕到了城守府,見禮方畢,也自無甚寒暄之言,緊着便直奔了主題。

“嗯,不瞞先生,某想了一夜,卻兀自難斷,我軍雖連戰連捷,看似氣勢如虹,實則兵員訓練不足,遇瓦崗等草寇,固是無妨,然,若欲以之強取關中,卻恐非旦夕可下,一旦戰事稍有不順,就怕徒爲李淵作了嫁衣裳,倘若能得數月之整訓,大事不難底定,奈何王世充那廝敗得太過突兀,如今火候未至,強行爲之,難矣,如此,江都之行怕是難免,只是此一去,何時能回就不好說了,且,某若不在軍中,東都必然會生出無窮事端,一旦應對稍有不慎,南陽難穩,如今之局可謂是左右皆難,不知先生可有何教我者?”

張君武早將柴孝和當成心腹,自是不會對其有太多的隱瞞,無甚顧忌地便將心中之憂慮詳細道了出來。

“依主公看來,我軍若是突襲武關,幾日能下之?”

柴孝和並未直接回答張君武的問題,而是面色凝重地反問了一句道。

“今武關尚未封絕,若是奇襲,一日下之不難,難只難在長安城堅,更兼陰世師其人善戰,縱以我軍精銳攻之,戰事亦必持久,到那時,潼關之屈突通、宋老生等必會率主力回援,我軍縱使能勝,軍力大損恐也難免,是時,若是李淵驟然而動,再勾連突厥人一道進軍關中,我軍只怕立足不住啊。”

搶佔關中乃是張君武一早就定下來的戰略,爲此,他早不知推演過多少回了,心中早有定算,在他看來,如今的局勢下,齊郡軍與太原李淵之間其實形成了個怪異的均衡之勢,誰先動手,誰就要吃大虧,問題是李淵可以等待最佳之時機的出現,可他張君武卻因隋煬帝的召見而陷入了兩難之局。

“那若是李淵先動了手,又須得多少時日方可拿下長安?”

柴孝和靜靜地聽完了張君武的分析之後,依舊不曾獻計獻策,而是緊着又出言追問道。

“不好說,倘若堂堂正正而戰,縱使李淵勾連了突厥人,要想拿下長安,少說也得半年時間,然,若是關中隋軍應對失策的話,或許難支撐三數月。”

既是將李淵父子當成了最大的勁敵,張君武自然不可能不下力氣去了解太原之虛實,實際上,早在拿下了倉口城之時,張君武便已派出了數百名老兵化妝成百姓潛入了山西,以建立情報站,這半年多來,陸續有些情報發回,儘管不多,可再配合以朝廷邸報之消息以及那場怪夢所得之信息,張君武已能大致估算出李淵一旦起事後所能擁有之兵力,再經反覆的沙盤推演之後,推斷出李淵父子進兵關中的進程並不算太難之事。

“三個月麼?如此,算上其舉事之後平定山西乃至整軍之所需,主公若是能在四個月內趕回南陽,一切便盡在掌控之中。”

張君武的話音方纔剛落,柴孝和便即笑了起來,一派自信滿滿地給出了個判斷。

第159章第一百五十九章 灞水之戰(四)第591章第五百九十一章 再戰夷陵(二)第六百五十七章 摧枯拉朽(二)第171章第一百七十一章 遍地烽火(四)第266章第二百六十六章 懲戒之戰(六)第55章第五十五章 壁虎斷尾(一)第507章第五百零七章 走投無路(一)第123章第一百二十三章 少艾之慕(三)第571章第五百七十一章 樑師都的末日(二)第317章第三百一十七章 血肉磨坊(五)第333章第三百三十三章 喋血宛洛大道(一)第568章第五百六十八章 離間之計(二)第87章第八十七章 大破無上軍(一)第174章第一百七十四章 再戰洛河(二)第104章第一百零四章 許昌會戰(二)第七百零二章 會攻伏俟城(三)第645章第六百四十五章 政體革新(二)第85章第八十五章 官渡之戰(七)第567章第五百六十七章 離間之計(一)第432章第四百三十一章 落日餘暉(四)第77章第七十七章 將計就計(八)第292章第二百九十二章 引蛇出洞(二)第六百八十四章 反誤卿卿性命(一)第六百九十二章 會戰金銀灘(二)第421章第四百二十一章 真假劫營(一)第582章第五百八十二章 血戰襄陽(二)第466章第四百六十六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一)第168章第一百六十八章 遍地烽火(一)第99章第九十九章 以正合,以奇勝(四)第396章第三百九十六章 兵敗如山倒(二)第530章第五百三十章 巧取居庸關(二)第386章第三百八十六章 兵進夷陵(二)第643章第六百四十三章 輔公佑的末日(六)第386章第三百八十六章 兵進夷陵(二)第六百七十九章 攻守轉換(五)第45章第四十五章 伏兵對伏兵(一)第62章第六十二章 詐取鄭州(二)第532章第五百三十二章 巧取居庸關(四)第202章第二百零二章 肱股來投第331章第三百三十一章 兵進太原城(一)第六百八十三章 四面楚歌(三)第171章第一百七十一章 遍地烽火(四)第550章第五百五十章 決議北伐第432章第四百三十一章 落日餘暉(四)第124章第一百二十四章 陰謀進行時(一)第72章第七十二章 將計就計(三)第568章第五百六十八章 離間之計(二)第617章第六百一十七章 強勢碾壓(五)第132章第一百三十二章 軟硬不吃(四)第372章第三百七十二章 圍點打援(三)第70章第七十章 將計就計(一)第463章第四百六十三章 高家軍的瘋狂(一)第384章第三百八十四章 強襲巴東(四)第595章第五百九十五章 急襲江陵(二)第298章第二百九十八章 強取伊闕關(五)第328章第三百二十八章 殲敵於野(三)第498章第四百九十八章 誘敵入彀(三)第623章第六百二十三章 搶灘登陸(一)第162章第一百六十二章 以拖待變(一)第641章第六百四十一章 輔公佑的末日(四)第81章第八十一章 官渡之戰(三)第15章第十五章 該來的終歸會來第七百二十四章 直搗黃龍(三)第七百二十三章 直搗黃龍(二)第264章第二百六十四章 懲戒之戰(四)第615章第六百一十五章 強勢碾壓(三)第246章第二百四十六章 內外交困(二)第六百八十六章 反誤卿卿性命(三)第435章第四百三十五章 特種戰(三)第600章第六百章 巧取襄陽(一)第546章第五百四十六章 華麗的脆敗(六)第473章第四百七十三章 圍魏救趙(三)第48章第四十八章 滎陽大戰(一)第273章第二百七十三章 兵不厭詐(四)第53章第五十三章 謝徐大帥借箭第152章第一百五十二章 因變而變(一)第7章第七章 虛實相間(二)第254章第二百五十四章 新野保衛戰(一)第226章第二百二十六章 扳回一局(一)第六百九十四章 再戰曼頭山(二)第六百七十三章 委屈亦然無法求全(一)第431章第四百三十一章 落日餘暉(三)第324章第三百二十四章 驕兵照樣勝(四)第562章第五百六十二章 兵臨城下第517章第五百一十七章 臨洮之戰(二)第570章第五百七十章 樑師都的末日(一)第354章第三百五十四章 李唐的覆滅(四)第268章第二百六十八章 天下一盤棋(一)第559章第五百五十九章 孤注一擲(三)第174章第一百七十四章 再戰洛河(二)第478章第四百七十八章 一坑兩用第121章第一百二十一章 少艾之慕(一)第68章第六十八章 雙洎河之戰(三)第七百一十七章 遼東戰役(五)第501章第五百零一章 包圍與反包圍(二)第70章第七十章 將計就計(一)第519章第五百一十九章 臨洮之戰(四)第620章第六百二十章 以誠相待(二)第457章第四百五十七章 裡應外合第420章第四百二十章 挫敵鋒銳(三)
第159章第一百五十九章 灞水之戰(四)第591章第五百九十一章 再戰夷陵(二)第六百五十七章 摧枯拉朽(二)第171章第一百七十一章 遍地烽火(四)第266章第二百六十六章 懲戒之戰(六)第55章第五十五章 壁虎斷尾(一)第507章第五百零七章 走投無路(一)第123章第一百二十三章 少艾之慕(三)第571章第五百七十一章 樑師都的末日(二)第317章第三百一十七章 血肉磨坊(五)第333章第三百三十三章 喋血宛洛大道(一)第568章第五百六十八章 離間之計(二)第87章第八十七章 大破無上軍(一)第174章第一百七十四章 再戰洛河(二)第104章第一百零四章 許昌會戰(二)第七百零二章 會攻伏俟城(三)第645章第六百四十五章 政體革新(二)第85章第八十五章 官渡之戰(七)第567章第五百六十七章 離間之計(一)第432章第四百三十一章 落日餘暉(四)第77章第七十七章 將計就計(八)第292章第二百九十二章 引蛇出洞(二)第六百八十四章 反誤卿卿性命(一)第六百九十二章 會戰金銀灘(二)第421章第四百二十一章 真假劫營(一)第582章第五百八十二章 血戰襄陽(二)第466章第四百六十六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一)第168章第一百六十八章 遍地烽火(一)第99章第九十九章 以正合,以奇勝(四)第396章第三百九十六章 兵敗如山倒(二)第530章第五百三十章 巧取居庸關(二)第386章第三百八十六章 兵進夷陵(二)第643章第六百四十三章 輔公佑的末日(六)第386章第三百八十六章 兵進夷陵(二)第六百七十九章 攻守轉換(五)第45章第四十五章 伏兵對伏兵(一)第62章第六十二章 詐取鄭州(二)第532章第五百三十二章 巧取居庸關(四)第202章第二百零二章 肱股來投第331章第三百三十一章 兵進太原城(一)第六百八十三章 四面楚歌(三)第171章第一百七十一章 遍地烽火(四)第550章第五百五十章 決議北伐第432章第四百三十一章 落日餘暉(四)第124章第一百二十四章 陰謀進行時(一)第72章第七十二章 將計就計(三)第568章第五百六十八章 離間之計(二)第617章第六百一十七章 強勢碾壓(五)第132章第一百三十二章 軟硬不吃(四)第372章第三百七十二章 圍點打援(三)第70章第七十章 將計就計(一)第463章第四百六十三章 高家軍的瘋狂(一)第384章第三百八十四章 強襲巴東(四)第595章第五百九十五章 急襲江陵(二)第298章第二百九十八章 強取伊闕關(五)第328章第三百二十八章 殲敵於野(三)第498章第四百九十八章 誘敵入彀(三)第623章第六百二十三章 搶灘登陸(一)第162章第一百六十二章 以拖待變(一)第641章第六百四十一章 輔公佑的末日(四)第81章第八十一章 官渡之戰(三)第15章第十五章 該來的終歸會來第七百二十四章 直搗黃龍(三)第七百二十三章 直搗黃龍(二)第264章第二百六十四章 懲戒之戰(四)第615章第六百一十五章 強勢碾壓(三)第246章第二百四十六章 內外交困(二)第六百八十六章 反誤卿卿性命(三)第435章第四百三十五章 特種戰(三)第600章第六百章 巧取襄陽(一)第546章第五百四十六章 華麗的脆敗(六)第473章第四百七十三章 圍魏救趙(三)第48章第四十八章 滎陽大戰(一)第273章第二百七十三章 兵不厭詐(四)第53章第五十三章 謝徐大帥借箭第152章第一百五十二章 因變而變(一)第7章第七章 虛實相間(二)第254章第二百五十四章 新野保衛戰(一)第226章第二百二十六章 扳回一局(一)第六百九十四章 再戰曼頭山(二)第六百七十三章 委屈亦然無法求全(一)第431章第四百三十一章 落日餘暉(三)第324章第三百二十四章 驕兵照樣勝(四)第562章第五百六十二章 兵臨城下第517章第五百一十七章 臨洮之戰(二)第570章第五百七十章 樑師都的末日(一)第354章第三百五十四章 李唐的覆滅(四)第268章第二百六十八章 天下一盤棋(一)第559章第五百五十九章 孤注一擲(三)第174章第一百七十四章 再戰洛河(二)第478章第四百七十八章 一坑兩用第121章第一百二十一章 少艾之慕(一)第68章第六十八章 雙洎河之戰(三)第七百一十七章 遼東戰役(五)第501章第五百零一章 包圍與反包圍(二)第70章第七十章 將計就計(一)第519章第五百一十九章 臨洮之戰(四)第620章第六百二十章 以誠相待(二)第457章第四百五十七章 裡應外合第420章第四百二十章 挫敵鋒銳(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