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人心烽煙南北起

“皇……皇上,衡州之事,何……何苦如斯?”

眼見要至初秋,京營秋操提前辦了,康熙又要出巡秋狩。走之前特意召見身體不佳,難以隨行的大臣,以示恩撫,而跟李光地的交談就不止是客套了。

李光地之前回了福建安溪老家養病,可沒走多久,康熙就連連召其回京。李光地一方面是身體確實欠佳,一方面也擔憂福建局勢,再三推辭不就。胤禎大軍在宜章受挫,康熙派了太醫和內廷侍衛,由閩浙總督範時崇陪着,徑直將李光地擡回了北京。

眼見形勢危急,李光地也開始燃了自己,拖着病軀爲康熙作了一番謀劃,康熙衡量再三後,決定全盤採納李光地的意見。

這是康熙痛定思痛,深刻反思後的決定。李肆最初作亂時,李光地就建言待其自潰,卻不想康熙輕視李肆,沒能守住這一策。暗中組織起正側兩面攻勢,想以湖南、江西和廣西三省之力一舉剷掉李肆的老巢,結果招來韶州大敗。之後更是一路被動,搞到了現在這般田地。

可說到後續事務的處置,康熙還是有自己的思路,或者說,這是他身爲帝王,不得不做的艱難抉擇,而這樣的抉擇,即便是康熙視爲股肱之臣的李光地,依舊無法理解,畢竟這個天下不是臣子來擔的。

“此乃軍務,也合晉卿你的謀劃,放手衡州,示弱李賊,也能免他迫於衡州大軍之壓,心思依舊放在湖南上。”

康熙一邊批着奏摺,一邊說着君臣兩人早有默契的廢話,朝廷現在必須要喘口大氣,集中力量消除青海的策凌敦多布。

“微臣直言,衡州事小,滿漢事大,境況至此,皇上雷霆……咳咳雷霆雨露皆是恩,也該讓滿漢均沾,方不至生不測之患。”

李光地病重,自覺時日無多,說話也直接多了。衡州不過是個引子,他真正要談的是康熙處置臣下的手腕。定下內緊外鬆之策後,康熙大力滌盪朝堂,更把之前因兒子太原知府趙鳳詔貪贓案而吃了掛落的趙申喬推出來,將其由戶部尚書轉調刑部尚書,攪起了一樁風潮激盪的“粵黨案”。【1】

趙申喬一是悟了康熙的用意,一是爲洗刷自己因兒子貪贓而崩潰的清官形象,下手格外狠厲。有之前戴名世案和江南順風案的經驗,效率也特別高,短短個把月,就拿出了一份長長名單,口供物證齊全。以兵部侍郎田從典爲首的十數人得了“謀叛”、“通匪”、“悖狂”等多項大罪,刑部神速議定棄市,之下三百多京官、地方官和綠營將佐則是流遣寧古塔。

儘管趙申喬是李光地所薦,可這番施爲,李光地卻無插手之地。粵黨案引發的風波遠勝朝廷湖南之敗,但都被壓於康熙的亢奮和趙申喬的酷厲之下。

名單上滿漢旗人都有,可只有漢臣遭了重罪。“粵黨領袖”田從典不過是在北京爲李肆升官發財鋪過路而已,再搭上田從典與李肆的“國師”段宏時的書信來往,才勉強湊出了這首罪。至於其他人,他們可完全沒想到過,替李肆辦捐納而收的各項“規禮”,也成了他們通匪謀反的鐵證。吏部去年給李肆辦南海知縣文書手續的書吏們更冤,這事本就是朝廷的意思。

而最近還從廣東“逃歸”了一批官員,趙申喬筆尖一劃,這些文武都被扣上了“通敵”、“匪諜”和“失土溺職”等罪名,盡數收押起來,讓“粵黨案”整份名單更爲豐滿。

這份名單之外,朝中坊間卻在列着另一份名單。

誰與李肆前幾年有密切交往,在廣東爲其遮護?

前任兩廣總督,現任兵部尚書趙弘燦。

前任廣東巡撫,現任湖廣總督滿丕。

前任韶州總兵,現任杭州都統白道隆。

誰跟李肆生意來往最多?

江寧織造,兩淮鹽課御史李煦。

誰是李肆在朝堂的真正保護傘?誰的門人,如今就在僞朝擔當近於丞相的要職?

八皇子胤禩。

誰在廣東亂搞一氣,將李肆逼反?

四皇子胤禛。

再說到湖南戰局,衡州不戰而棄,一般文武和尋常民衆不知根底,他們當然不會去看湖廣總督滿丕和湖南巡撫葉九思,看的是奔逃如兔的延信。衡州這麼重要,棄土的延信卻只被降五級留用,這般迴護未免也太明顯了。

加上延信,這份名單的構成很是複雜,有皇子,有文官,有武將,但都有一個共同特徵,大半是滿人,全數爲旗人。

康熙清理朝堂,是爲整肅人心,可不是要動搖根基,滿漢有別,旗漢不等,這就是根基。甚至漢人更是康熙用來殺雞儆猴,告誡滿人和旗人不可妄動小心思的那隻雞。

“那李肆要反的可不是漢人,而是滿人和旗人,滿人旗人怎可能會溝通李肆,反我大清?此乃不言而明,不言而喻之事,何須向天下分解清楚?我大清……是靠滿人,靠滿蒙漢八旗砥定天下的,難不成你們漢人,還真想着能滿漢一體?”

這番話即便君臣知心,康熙也不會對着李光地說出來。對李光地這出格的進諫,他有些惱怒,不悅地輕哼道:“要朕均施雷霆雨露,受者也得先有心懷天下一家之念吧。”

李光地求康熙這“內緊”之策要滿漢平等,康熙卻說要得平等,漢人就不能有什麼怨言,這根本就談不攏。

“就只……只怕那李肆趁隙而入,禍亂人心……”

李光地當然不敢跟康熙爭論,只得幽幽深嘆。

“那李肆未遣大軍和官員入衡州,那些逃歸文武也都說,李肆僞朝全賴工商,爲工商掠財而興兵行政,這幾面大戰,他也是強弩之末,該是要全心沉於內務,沒什麼心思再奪土作亂。”

康熙心氣鼓盪起來,對形勢的把握也比之前通透得多。

“即便李肆無力發揮,可此案下力太深太偏,還是難保人心不齊。”

李光地還是憂心忡忡。

“朕治天下五十五年,寬仁爲本,人心怎得又會不齊……”

康熙卻是沒李光地那般擔憂,心齊不齊,他不知道,可舌頭齊不齊卻能知道。刀俎之下,怎麼也能齊,不齊的,一併割了就是……

嘴裡心頭正散着,一份奏摺卻讓他怔住,跟之前那紛紛揚揚問安請戰的摺子不同,這奏摺說的正是衡州之事,說衡州之失,該追責領軍大將,若是賞罰不明,軍心不穩,人心也將不寧。

原本單純的進諫,混在康熙和李光地這番交談裡,頓時顯得用心深沉,康熙怒哼了一聲,這個蔣陳錫,好大的膽子,敢來搖國政之基?軍心不穩?人心不寧?這是進諫還是威脅?

這奏摺是山東巡撫蔣陳錫的,此人康熙以前還覺得忠厚勤力,可堪大用,原本都計劃好了讓他去替換雲貴總督郭瑮,真是想不到啊,這“粵黨案”,還真揭了太多人心內裡。

“再有不齊,其人寡恩薄義,當是禽獸不如治國也如栽植草木,雜枝就該時時修剪”

康熙臉上浮起冷厲之色,看來該讓趙申喬查查這蔣陳錫了,不獨是他,朝中有誰敢借衡州之事來發揮,就丟給趙申喬一併處置。

眼下這衡州處境怪異,清廷官員將兵都跑了,絕不願在衡州再留下一點朝廷痕跡,可英華軍卻沒一兵一卒進駐,也沒派一個官員來。衡州人經歷了一番北望南眺後,一部分北逃,一部分南遷,剩下一部分不想跑的,就呆了下來,享受着無官無國,千年難遇的苦樂時光。

這消息在北方官面上傳開時,英華境內卻是連偏僻鄉村都已經知道,如今在廣東的廣州、惠州、韶州、肇慶四府,民驛已經基本搭建到位,各類報紙都能下到鄉村。

鄉鎮官員推動,地方鄉紳附從,大家一同出錢,訂下各類報紙供鄉人瞭解大事要聞,這也是官府下鄉和公局創建的一項輔助措施。除了官報《英華通訊》,地方也視情況自選其他報紙。

官報之外,在廣東最受歡迎的還是《越秀時報》,畢竟報紙都得讀書人來讀來念,而《越秀時報》很合讀書人的口味,據說主筆雷震子還是北面朝廷的翰林出身,文筆優雅,立場公允,宣講和評判新朝廷的政務很細緻。其他主筆也文采斐然,見識深遠,其中一個號爲“白衣山人”的主筆,更是時時抨擊新政的一些細節疏漏,引得讀書人都奉其爲清流領袖。

“姐姐你看這一期的《越秀時報》”

英德白城肆草堂,關蒄如旋風般衝了進來,嘴裡大聲嚷嚷着,像是有大事發生。

“這套桌椅可是當日夫君與我們姐妹拜堂成親時用過的,怎麼也不能丟了,一併裝好,搬到黃埔去……”

大腹便便的嚴三娘正在肆草堂裡指揮下人搬東西,黃埔無涯宮差不多快竣工,李肆要將她們接過去,嚴三娘女人心性發作,四下蒐羅家中值得留念的舊物,要一起帶過去。

“妹妹啊,在急什麼呢,那什麼越秀報我可沒耐心看,總是文縐縐酸幽幽的……”

聽到關蒄的叫嚷,嚴三娘蹙眉搖頭。

“姐啊這這這……這報上竟然……竟然在罵四哥哥”

關蒄圓瞪着碧玉般的眼瞳,裡面正翻滾着濃濃的怒氣。

“什麼?敢罵我家夫君?”

嚴三娘柳眉鏗地一下就揚了起來。

第230章 以喜促談第8章 現實是殘酷的第437章 華夏要何君第627章 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行越遠第397章 戰長沙,糊塗的八旗第440章 沒太監,乃聖君第172章 揚帆待遠航第39章 盤家金銀鈴第1000章 獻祭者捨我其誰第458章 前路通往何處第755章 賽里斯之法第126章 我就是反賊,怎的?第123章 爬李肆特色的科技樹第81章 技術如江湖第961章 月色冷暖,待最後一戰第320章 湖南藏着什麼怪物第155章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第368章 你讓孔孟,我讓君父第466章 女兒當國第601章 人民戰爭對人民戰爭第627章 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行越遠第39章 盤家金銀鈴第765章 朝鮮風雲:女兒之憂第717章 等待太久的終結第977章 盛京亂起第62章 黃金與人心第964章 爲何而戰,華夷再新辯第731章 生機勃勃第891章 我們的戰場是整個世界第57章 手握人財軍,我心即帝王第749章 哈拉綽爾之戰:不甘心第838章 獅虎黨爭:武人的戰場第947章 南北合一,聖道再迎親第311章 果然是頭腦發熱第734章 春滿江南第582章 南北都是好日子第963章 天刑無情,武衛軍不赦第424章 你們的良心都大大地壞了第524章 妖魔之穴,無套不戰第820章 早熟的耳朵戰爭第568章 瓜熟蒂落,除了個硬核第894章 兩個人的戰爭第962章 鞍山戰起,火與汗誰背第875章 九月二十三,冷暖之間第1019章 自私、無私與外利第813章 東洲記:我們需要這個親戚第517章 食外即能安內第720章 放寬心,享太平第810章 東洲記:內憂還是外患第180章 信任要用血鑄就第778章 朝鮮風雲:薩長之血和島津之淚第542章 那刺目的鮮紅第7章 我是瘋兒也是傻第582章 南北都是好日子第279章 蕭勝的忠義第556章 十年之線,百年之坑第22章 帝王仁心第403章 戰長沙,這已不是他一人之戰第954章 遺夢紛紛,漢臣獻社稷第721章 百日維新第570章 大國無信不立第997章 獅虎之爭,血肉何處第431章 塵封的歷史與扭曲的真相第403章 戰長沙,這已不是他一人之戰第527章 東西爭食的門檻第784章 真正的敵人第604章 江南路,舊事重演第216章 青浦商約第168章 從此不做江湖人第940章 遼東驚變,北方鬥人心第874章 汪瞎子該死第381章 戰衡州:你沒法不在乎我第116章 造反一小步,清亡一大步第644章 魔龍入侵第657章 修羅之戰第154章 事業和人生的大躍進第98章 不是剽竊,是微創新第214章 你到底要幹什麼?第744章 人心之底第907章 哥薩克,撤退!第514章 何方神聖第192章 四哥對四爺:忠誠與背叛第757章 法變之醒第49章 禍福相依第438章 皇英君憲第603章 江南路,再見老白第733章 時光交錯第22章 帝王仁心第568章 傳統的變革第670章 雍正的奮鬥第964章 爲何而戰,華夷再新辯第774章 朝鮮風雲:崔李之亂第458章 前路通往何處第404章 長沙之戰,我悟了,你呢第724章 江南之惑第362章 鉤子,又見鉤子第967章 血勇至極,肉軀難擋鐵火第645章 轟開日本之門第567章 政變:東院第51章 太平犬的純善
第230章 以喜促談第8章 現實是殘酷的第437章 華夏要何君第627章 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行越遠第397章 戰長沙,糊塗的八旗第440章 沒太監,乃聖君第172章 揚帆待遠航第39章 盤家金銀鈴第1000章 獻祭者捨我其誰第458章 前路通往何處第755章 賽里斯之法第126章 我就是反賊,怎的?第123章 爬李肆特色的科技樹第81章 技術如江湖第961章 月色冷暖,待最後一戰第320章 湖南藏着什麼怪物第155章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第368章 你讓孔孟,我讓君父第466章 女兒當國第601章 人民戰爭對人民戰爭第627章 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行越遠第39章 盤家金銀鈴第765章 朝鮮風雲:女兒之憂第717章 等待太久的終結第977章 盛京亂起第62章 黃金與人心第964章 爲何而戰,華夷再新辯第731章 生機勃勃第891章 我們的戰場是整個世界第57章 手握人財軍,我心即帝王第749章 哈拉綽爾之戰:不甘心第838章 獅虎黨爭:武人的戰場第947章 南北合一,聖道再迎親第311章 果然是頭腦發熱第734章 春滿江南第582章 南北都是好日子第963章 天刑無情,武衛軍不赦第424章 你們的良心都大大地壞了第524章 妖魔之穴,無套不戰第820章 早熟的耳朵戰爭第568章 瓜熟蒂落,除了個硬核第894章 兩個人的戰爭第962章 鞍山戰起,火與汗誰背第875章 九月二十三,冷暖之間第1019章 自私、無私與外利第813章 東洲記:我們需要這個親戚第517章 食外即能安內第720章 放寬心,享太平第810章 東洲記:內憂還是外患第180章 信任要用血鑄就第778章 朝鮮風雲:薩長之血和島津之淚第542章 那刺目的鮮紅第7章 我是瘋兒也是傻第582章 南北都是好日子第279章 蕭勝的忠義第556章 十年之線,百年之坑第22章 帝王仁心第403章 戰長沙,這已不是他一人之戰第954章 遺夢紛紛,漢臣獻社稷第721章 百日維新第570章 大國無信不立第997章 獅虎之爭,血肉何處第431章 塵封的歷史與扭曲的真相第403章 戰長沙,這已不是他一人之戰第527章 東西爭食的門檻第784章 真正的敵人第604章 江南路,舊事重演第216章 青浦商約第168章 從此不做江湖人第940章 遼東驚變,北方鬥人心第874章 汪瞎子該死第381章 戰衡州:你沒法不在乎我第116章 造反一小步,清亡一大步第644章 魔龍入侵第657章 修羅之戰第154章 事業和人生的大躍進第98章 不是剽竊,是微創新第214章 你到底要幹什麼?第744章 人心之底第907章 哥薩克,撤退!第514章 何方神聖第192章 四哥對四爺:忠誠與背叛第757章 法變之醒第49章 禍福相依第438章 皇英君憲第603章 江南路,再見老白第733章 時光交錯第22章 帝王仁心第568章 傳統的變革第670章 雍正的奮鬥第964章 爲何而戰,華夷再新辯第774章 朝鮮風雲:崔李之亂第458章 前路通往何處第404章 長沙之戰,我悟了,你呢第724章 江南之惑第362章 鉤子,又見鉤子第967章 血勇至極,肉軀難擋鐵火第645章 轟開日本之門第567章 政變:東院第51章 太平犬的純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