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沒太監,乃聖君

不盡快將這英朝權政結構搭起來,李肆就真沒辦活了。。.。

作了幾天準備,再花幾天分別迴應軍政工商民各界人心,幫帝半月後,李肆終於在普仁殿再度召開御前會議,此次會議被稱爲“皇英國政大議。”這一次會議調理了英華國政根基,從國政體制上闡述了李肆該怎麼兌現《皇英君憲》。

後世史書上說當日秋高氣爽,文武百官緊密地團結在以皇帝陛下爲核心的大英王朝領導層周圍,高舉天主道理論和“三代之治”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皇英國憲》,進一步加強華夏聖道之治的建設,爲構建皇帝陛下所描述的大同盛世奠定堅實的制度基礎

迴歸事實的話,這一天很亂,因爲李肆一下燒了三把火。

首先是調理皇帝本人和英朝一國的關係,在《皇英國憲》裡,李肆已經承諾,不以一國奉養一君,君國再非一體。原本很多人,甚至三賢黨之流都不覺得李肆會在這上面較真。唐太宗還有言“水可載丹,亦可覆丹。”歷代明君也都說過類似的話,可不過都是用袖子遮嘴,免得吃相太難看的姿態而已。

卻沒想到,李肆是認真的。

首先他就明確,現在國家分內、中、外三廷,內廷爲皇室,外廷爲國朝,中廷接內外,內廷之事與國政再無關係。這話意味着兩點,一是皇室內庫和國庫將是兩個隔絕的體系,皇帝再不能將天下當作一己之私,隨意伸手。這點三賢黨乃至聖儒黨都是欣然接受,需要考慮的是怎麼落實口但另一點卻意味着,皇帝的私事也跟國家再沒關係。

這點讀書人都不幹了,甚至範晉劉興純等心腹嫡系都覺難以接受。大家都說,雖然君國不再一體,可皇帝終究是一國之尊,是這一國的腦袋,一國的臉面,公私也不能這般涇渭分明。皇帝討老婆,生兒子,都跟帝王傳承有關,若是全然隔絕於外:這國體也難穩下去。

然後李肆就說,那好,我讓點步,但是皇室奉養,國家也必須承擔一些,衆人才醒悟過來,原來李肆是在退兩步進一步,跟他們談生意呢。

拿出談生意的架勢來,事情落到實處,這“談判”就能見到進展了。隨後大家達成共識,皇室自然要享受諸多特權,國庫還要在各處予以專門補貼:具體一項項確定,皇帝雖不能隨意劃拉國庫銀子到內庫,但也不能腰包空空。

至於皇室宗親的待遇,明時宗室的教訓猶在眼前,反而是宋時宗室,規模既有控制,宗室又能參與政事,只是不能當閣臣而已,宗親與國相處比較和諧,大家都同意以宋製爲基礎進行完善。

再說到嫡位傳承,爭議就出來了,李肆擺出強硬姿態,宣稱絕不由外廷朝臣摻和,惹得不少文臣慷慨陳詞,甚至還有人準備在殿上撤潑打滾,好換一頓廷杖。英華新朝的第一頓廷杖,幾乎所有文臣都搶着想挨,這可是青史留名之事。

可惜,李肆沒給他們機會,板子有,只是用來叉人的,誰拿出一個諍臣的模樣來玩肉諫,直接叉出去,取消朝會資格就行了。

華夏的事就是這麼扯蛋,李肆還沒兒子,衆人就開始爭了。也不是爭該立誰,而是爭這事該誰說了算。

在衆人喧囂的反對聲浪中品出了“反動勢力”,的強大,甚至連心腹嫡系都包括在內,李肆只好讓托兒李朱綬上臺,拿出了早準備好的備遠方案,那就是不學北面康麻子那般不立儲,在世之時,至少會把太冇子是準確定好。

想到李肆還沒兒子,此事還不是迫在眉睫,外廷文武覺得時間還長,現在有這階段性的勝利也就夠了,終於不再鼓譟。

之後再說到后妃事,要立誰爲後這事,李肆早責定計,衆人自然不敢置啄具體人選,只是催促李肆儘快辦事。但后妃事卻延伸出另一樁大事,那就是……,太監。

“宮闈無閹人,恐不合前例……。”

即便是之前唾沫星子噴得滿天飛的文臣,也都只敢委婉地提醒。李肆從沒用過太監,現在稱了帝,再不用可不行,到時宮闈男女混雜,成何體統?

“前例?前到哪裡的例!?三代聖王有太監嗎?朕觀歷史,周時禮樂崩塌,方有閹人”,…”

李肆開口就扯三代之治,滿嘴腐儒味,衆人都無言以對。都知這閹人非善政,可君王宮闈,不用閹人,又怎麼保得清白?

“爲何要用閹人?就因爲歷代君王,後宮住麗三千嘛。聯早說了,聯這皇帝,再非舊日之君王,內廷當儉省如庶常之家。

看朕之岳父安老爺子,家中藏嬌二十多位”加上隨侍女眷上百,沒太監不也是管得好好的?”

李肆振振有詞地說着,還扯出安金杖來打比方,衆人都不自然地咳嗽出聲,那是民間不準用閹人嘛,真要隨便用,你看你岳父用不用!?

李肆卻是沒理會他們,情緒越說越昂揚:“閹人斷男根,乃傷天害理之事,皇帝貴爲天下之尊,卻綺此極惡調理家事,這豈不是滑天下之大稽?不止如此,古往今來,閹人亂國政不知芸芸幾多,聯要興三代之治,這閹人,聯就是不能用。你們聽清楚了,朕……,就是不要太監!”

衆人面面相覷,思緒凌亂,不要太監,對臣子們來說當然是大好事。太監歷來就是皇帝用來制衡朝臣的工具,春漢唐宋明,代代都有太監亂政。不說其他事,就以不要太監這一事而言,李肆真能做到:那已經超越華夏曆代君王,足以稱聖了。

可問題是,宮闈到底該怎麼管呢?

臣子捫喘了一會粗氣,都不再多嘴了,反正是你說的不要,到時宮闈出了醜事,咱們可是有言在先的……。

李肆沉聲道:“朕金口玉言,絕非兒戲,我英華,禁閹人!絕太監!”

瞧着衆人只當三分真的臉色,李肆心說,你們就好好看着吧,這太監,我李肆是絕不要的……,至於宮闈管理,我這輩子也不想跟安老丈人比。要將這皇帝改造爲聖王之君,就得先從自己宮闈下刀,把自己小弟弟管好,把後宮管好。

爲了增強說服力,免得臣子們都覺得自己是在開玩笑,李肆召來內廷總管,讓她給朝臣裡解釋清楚

內廷總管是位五十多歲的樸實寡婦,也是老劉村的人,叫劉馮氏。穿了一身五品誥命的服飾上殿,瞧着滿目朱紫,本有些慌張,可再見到一身龍袍的李肆,頓時平靜下來口她是日日都能見着皇帝,還如往常街坊鄰里那般隨口招呼的,這點陣仗有什麼好怕。

聽到一殿大老爺捫都覺得沒有閹人,皇帝宮闈就難保清白,劉馮氏怒了。

“算上後面要進宮的兩位娘娘,陛下冇身邊就五位娘娘,再加上她們身邊各有的一兩個通房大丫頭,也不過十來個姑娘。就算日後再多些,能多過一百?這能有什麼髒污事?”

“其他女子?其他丫鬟女衛,那都是良家人,到時間了就要出宮許配的。她捫跟禁衛,或者是侍衛親軍那些小夥看對了眼,那還是陛下都說好的喜事。”

“嘿,你們都是有家的,三妻四妾的大老爺們,家中沒個幾十百來號女子,那算是大老爺的家麼?大老爺們可用不了閹人,難道也都管不住自家後院?”

聽得這總管婆子像是在說普通富貴人家一般地說着皇帝宮闈,衆人都覺頭疼,有人忍不住出聲提醒,只要在皇帝宮闈裡,即便就是個小丫鬟,那都是皇帝的女人。

劉馮氏瞪眼:“誰說的!?就算是皇帝,看中了誰,也得講個章程。陛下早就有言,自家後院如民家,但凡不是跟着娘娘來的身邊人,其他女子,一概都是定了契書。她們只是幹事來的,可不是賣了身的,自家親事,另有一番章程,陛下可沒當她們是什麼秀女,隨着性子直接採摘。”,

她一臉不忿地搖頭慨嘆道:“陛下這般聖賢的老爺,你們卻總看往髒污處看,還什麼滿口仁義道德的大臣呢”,…”

衆人啼笑皆非,竟然被一個婆子給數落了。

已任了戶部侍郎的屈明洪感慨地道:“臣等是想錯了,原來陛下真是不願再當那受天下奉養之君:連帶宮闈,都自降爲民家。”

其他臣子也都差不多領悟了,原來李肆是丟掉了君王的宮闈傳統,不再是進入後宮的女子,就歸屬君王所有,只要君王興致來了,看上眼了,就能招來“臨幸”。除開后妃,以及服侍后妃的通房侍女,其他女子全都是來皇宮做工而已。

雖然從結果上說,李肆真是看中了其他女子,也該想如何就如何,但跟天然就屬於他李肆所有這身份有區別,因此,李肆這皇帝,身邊女人就不多,至少名義上是如此。就如民間一樣,可以不靠太監就管束好。

“陛下若能持得此政,當世即可稱聖!”,

衆臣想通了這一層,又一同拜賀。

“朕是聖道皇帝,本就當世而聖……。”

李肆毫不臉紅地接下如此稱譽,就華夏曆史而言,沒太監,那還真就是聖君。

第194章 四哥對四爺:這是一場暗戰第760章 江南事定第753章 龍鳳相爭第222章 可惜,可喜第263章 紅袍加身,心眼猶暈第748章 變則通第100章 快!再快一點!第654章 政治、商業和信仰第524章 妖魔之穴,無套不戰第558章 過門之爭第758章 誰說男兒不如女第771章 朝鮮風雲:算這筆帳上要後悔的第241章 誰還值得信任?第376章 戰衡州:代理戰爭的初體驗第128章 掃地送客第639章 琉球之事要掘根第450章 開門,查水錶!第742章 淮揚立言第103章 人命乃天定第325章 黑貓白貓抓耗子第389章 王對王,各安後事第275章 不僅是血火之戰第616章 昏君的四面楚歌第61章 夏日已臨第934章 扶清滅英,人民的戰爭第378章 戰衡州:這是值得我親臨的聖地第357章 要戰人心 先上馬甲第694章 長江大決戰:還是陽謀第180章 信任要用血鑄就第55章 帝王三等第931章 崤山古道,迷霧修羅場第722章 四哥和四爺第469章 兩國友善,從我做起第511章 你們兩個,停薪留職第906章 哥薩克,衝鋒!第655章 事情越搞越大了第653章 追問節操第943章 國民共責,白蓮宗之危第953章 北京破城,滿人求全陵第207章 那啥即是空第135章 民以食爲天第314章 真正的死敵是誰?第50章 一語起風雷第887章 人心對決的預演第289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645章 轟開日本之門第187章 峰迴路轉,連升三級第405章 戰長沙,康熙來了第189章 四哥對四爺:最佳拍檔第174章 我這叫飛蛟船第564章 皇帝的私心第710章 豪傑再起第155章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第637章 嬌軀三震第1011章 大爭之世第832章 獅虎黨爭:難解之爭第966章 鞍山大戰 勝敗繫於臀第366章 三面天王第303章 將心十萬值不值第872章 飛蛾與蝶第520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第670章 雍正的奮鬥第513章 主啊,上天將至第1014章 里斯本的再度回首第129章 戰鬥結束,演習繼續第843章 獅虎黨爭:新時代的選擇第2章 辮子,果然是辮子第269章 大家都要喘口氣第251章 飛天對悍勇,血肉開花第1010章 北洋巡禮第586章 周昆來的誠意第991章 青出於藍第711章 風雷之手第433章 大變將至,鄔先生獻計第680章 四馬亂蹄,皇帝難辯白第923章 胡虜無百年運第619章 江南亂局,誰是多餘的人第492章 一擁就正和聖人無道第155章 如此的三娘第276章 你問女兒香不香,油鹽醬醋拌生薑第46章 總有東西值得捨命去拼第531章 噩夢之始第458章 前路通往何處第937章 後門大開,獻功爭贖罪第946章 由水轉陸,皇帝當扶北第269章 大家都要喘口氣第871章 風眼亂,風暴在何方第248章 空前的壓力第101章 面子?地上找找……第354章 咱們一起談談人生吧第955章 清滿兩分,紫禁難留鼎第200章 刺刀,你真是長第584章 呂四娘趕上這趟亂子第942章 上下皆動,同盟會崛起第291章 知己知彼對陣不知己也不知彼第284章 意外的決戰第539章 胡漢山偷港記第378章 戰衡州:這是值得我親臨的聖地第521章 怎麼花這一千萬
第194章 四哥對四爺:這是一場暗戰第760章 江南事定第753章 龍鳳相爭第222章 可惜,可喜第263章 紅袍加身,心眼猶暈第748章 變則通第100章 快!再快一點!第654章 政治、商業和信仰第524章 妖魔之穴,無套不戰第558章 過門之爭第758章 誰說男兒不如女第771章 朝鮮風雲:算這筆帳上要後悔的第241章 誰還值得信任?第376章 戰衡州:代理戰爭的初體驗第128章 掃地送客第639章 琉球之事要掘根第450章 開門,查水錶!第742章 淮揚立言第103章 人命乃天定第325章 黑貓白貓抓耗子第389章 王對王,各安後事第275章 不僅是血火之戰第616章 昏君的四面楚歌第61章 夏日已臨第934章 扶清滅英,人民的戰爭第378章 戰衡州:這是值得我親臨的聖地第357章 要戰人心 先上馬甲第694章 長江大決戰:還是陽謀第180章 信任要用血鑄就第55章 帝王三等第931章 崤山古道,迷霧修羅場第722章 四哥和四爺第469章 兩國友善,從我做起第511章 你們兩個,停薪留職第906章 哥薩克,衝鋒!第655章 事情越搞越大了第653章 追問節操第943章 國民共責,白蓮宗之危第953章 北京破城,滿人求全陵第207章 那啥即是空第135章 民以食爲天第314章 真正的死敵是誰?第50章 一語起風雷第887章 人心對決的預演第289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645章 轟開日本之門第187章 峰迴路轉,連升三級第405章 戰長沙,康熙來了第189章 四哥對四爺:最佳拍檔第174章 我這叫飛蛟船第564章 皇帝的私心第710章 豪傑再起第155章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第637章 嬌軀三震第1011章 大爭之世第832章 獅虎黨爭:難解之爭第966章 鞍山大戰 勝敗繫於臀第366章 三面天王第303章 將心十萬值不值第872章 飛蛾與蝶第520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第670章 雍正的奮鬥第513章 主啊,上天將至第1014章 里斯本的再度回首第129章 戰鬥結束,演習繼續第843章 獅虎黨爭:新時代的選擇第2章 辮子,果然是辮子第269章 大家都要喘口氣第251章 飛天對悍勇,血肉開花第1010章 北洋巡禮第586章 周昆來的誠意第991章 青出於藍第711章 風雷之手第433章 大變將至,鄔先生獻計第680章 四馬亂蹄,皇帝難辯白第923章 胡虜無百年運第619章 江南亂局,誰是多餘的人第492章 一擁就正和聖人無道第155章 如此的三娘第276章 你問女兒香不香,油鹽醬醋拌生薑第46章 總有東西值得捨命去拼第531章 噩夢之始第458章 前路通往何處第937章 後門大開,獻功爭贖罪第946章 由水轉陸,皇帝當扶北第269章 大家都要喘口氣第871章 風眼亂,風暴在何方第248章 空前的壓力第101章 面子?地上找找……第354章 咱們一起談談人生吧第955章 清滿兩分,紫禁難留鼎第200章 刺刀,你真是長第584章 呂四娘趕上這趟亂子第942章 上下皆動,同盟會崛起第291章 知己知彼對陣不知己也不知彼第284章 意外的決戰第539章 胡漢山偷港記第378章 戰衡州:這是值得我親臨的聖地第521章 怎麼花這一千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