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4章 清宮碎夢:膝爲盾,臉作劍

總領館前硝煙瀰漫,一彪馬隊衝破煙塵,奮蹄轟然而來,領頭將官一臉是血,手中的馬刀揮得呼呼生風。密密麻麻近千騎涌近,即便是粗如兒臂的鐵欄大門,在這人潮前怕也如紙一般脆薄。

那將官瞠目呲牙,該是被剛纔的爆炸激起了滿腔殺意,或者是被上司的嚴令壓得意識麻木,帶着大隊逼近總領館的大門,馬速猶自未減。

一抹暗藍之色赫然顯現,又短又薄,幾乎連不成線,以礁石之姿,穩穩立在大門前,似乎將正急速逼近的上千騎兵當作了海浪,準備將其拍成細碎浪花。

伏波軍,不過十名伏波軍,手持長槍,刺刀寒亮,並肩列隊,攔在了大門前。

暗藍的毛呢大衣,純白皮帶,翻毛短檐黑帽,高筒軍靴,再加上刺刀的寒光,以及帽檐下哪怕天崩地裂也難見動搖的肅正面容,匯成一股冰涼罡風,猛然浸透騎兵將官的整個身心。

騎兵們猛然勒繮,坐騎嘶鳴一片,將官更已衝近大門,坐騎人立,馬蹄就在藍衣頭頂上方蹬踏,這道薄薄人牆卻沒一分動搖。

總領館是南蠻的法地,衝擊總領館,就是向南蠻宣戰,將官便是有滔天膽子,也不敢揹負這般責任。

他跟左右急急勒馬,後方人潮也驟然停了下來,人馬撞擠,亂成一片。

將官沒理沒顧,咬牙壓下幾乎撐裂胸口的灼熱之氣,高踞馬上。怒視藍衣,腦子急轉,還在努力掙扎着。企圖再作點什麼努力。他奉命追捕“通天重犯”,若是拿不到人,別說他的前程。他自己,連同親族都要遭禍。

可惜,區區十名藍衣面對他的目光,面對他背後上千騎兵的逼壓,卻沒絲毫動搖,個個目光堅毅,甚至還帶着一絲憐憫地回望着。

將官有些壓不住燥氣了,手腕微揚。馬刀的刀尖開始向上跳,可才跳起一半,就如風雷中的草木一般低伏下來。

藍衣之前又多出了一抹紅衣,僅僅只是一個人,鮮紅呢襖剪裁得體,白褲不沾一絲灰塵,黑亮高靴擦得能照出人臉。直筒短檐帽上立着的尺長紅纓如槍尖一般戳入將官心口,讓他心口那股怒火呼哧一下就散盡了。

紅衣雙手揹負,微微歪頭打望着將官,眉頭皺出明顯紋路。這是個很年輕的紅衣,肩上一顆紫銅五角星顯示他不過是個準士。按照紅衣的軍制,這是統領十人的隊長裡銜級最低的一等。

可就是這麼個小小紅衣,領着藍衣站在大門前,這上千騎兵不僅不敢再前行半步,領頭的將官也再興不起半分兇意。

在紅衣的逼視下,將官忐忑了好一陣,滾鞍下馬,學着漢人般抱拳道:“標下豐臺大營科爾沁驍騎營管帶……”

話沒說完,紅衣就揚手打斷了他:“這裡是大英之地,若不是要與我大英開戰,就速速離開!”

“開戰”一詞激得那管帶微微哆嗦了一下,他保持着抱拳低頭的姿勢發了一陣呆,然後艱辛地吐出一個“是”字,轉身牽着馬,步履沉重地離開了。

望着像是散了魂一般掉頭撤離的科爾沁騎兵,紅衣士官遺憾地搖着頭,這些傢伙真敢衝進去,那才遂了大家所願,可惜……

坤寧宮,李蓮英小意地奉上茶水,嘴裡還道:“可惜了,萬歲爺還是跑了出去,不過這沒什麼大不了的,由得萬歲爺跑了,還不必髒了太后的手。”

茹喜袍袖一拂,茶碗咣噹摔在地上,李蓮英噗通一聲跪了下來,連聲道奴才該死。

“小李子你是該死!哀家拿你出氣有什麼用?別裝了,滾起來!”

茹喜咬牙恨恨地罵着,卻覺這傢伙着實乖順,知道自己正在氣頭上,刻意引自己泄出怒火,什麼是好奴才?這就是榜樣。

乾隆逃奔南蠻總領館,這事出乎她的預料,也給她接下來掌握大清權柄製造了極大的麻煩,她當然氣憤。既是氣憤紫禁城裡還有不少侍衛敢於跟自己作對,也是氣憤弘曆膽敢掙脫自己的束縛。

被李蓮英這麼一引,茹喜也氣順了不少,弘曆逃進了總領館,南蠻的人肯定會庇護他,此時再在這事上糾纏已毫無意義。當務之急,是怎麼驅散弘曆所握的大義名分,更要緊的是怎麼應付李肆的怒火。如果能護住大清江山,什麼事都好說,弘曆就無足輕重,如果護不住,李肆揮軍北伐,便是自己坐上龍椅,當了武則天,也要被宗親重臣們趕下臺來。

宗親重臣、滿漢大員,爲什麼拋棄恂親王,投向她茹喜?不止是她握着大清命脈,更因爲現在只有她有能力消解南蠻北伐之勢……

不過弘曆這一跑,南蠻又得了一樁絕大砝碼,要化解此勢,自己就不能太獨了。

轉念間有了定計,茹喜冷聲道:“急招總理大臣和諸軍機議事!”

不等茹喜招,總理大臣和軍機們已候在乾清門前求見,弘曆跑去了三里屯,科爾沁騎兵追擊,打殺的動靜震動了半個北京城,他們當然再難坐得住。

新一屆軍機處人事剛剛調整完畢,除了張廷玉和吳襄保留外,福敏和蔡世遠這兩位乾隆的老師被圈了起來,劉統勳被趕去了河南山東組織防務,戒備南蠻。新拔起來的軍機包括慶復、高其悼這兩位從恂親王派跳過來的功臣,還加上了魏廷珍和任蘭枝兩名漢臣,兩人分別從屬張廷玉派和吳襄派,再有查弼納和通智兩名滿臣,一是老將,一是宗親。

爲安恂親王舊屬的心,還將遠在潼關的訥親拔了上來,加上訥親,現在總共有九位軍機大臣,又恢復了雍正時期的九軍機格局。

茹喜雖握大清銀錢命脈。大義根底卻異常淺薄,把恂親王打壓下去後,不得不再扶起兩位總理大臣。分別是崇安和衍璜,這二位經歷過熱河變亂,光緒維新。到如今太后親政,已是不倒的宗親旗杆。

除訥親不在京,其他十人都聚在了坤寧宮偏殿暖閣,二十隻眼睛來往交換着視線,就等這位新人太后發話。

茹喜翻轉着尖長指甲,淡淡道:“皇上被別有用心之人挾持去了南蠻,這可怎麼辦?”

沉默了好一陣,魏廷珍得了張廷玉眼色。硬着頭皮道:“當年土木堡之變,英宗陷於瓦剌,前明立景帝,我大清當效前明,勿使帝統握於他人之手……”

茹喜低嘆:“真是苦了皇上……可爲了大清,也只能把淚水嚼在肚子裡。”

她一邊說一邊看向吳襄,吳襄給任蘭芝遞眼色。任蘭芝起身道:“臣以爲,先皇遺孤弘?敦敏誠厚,可繼大寶!”

在座衆人沉默,乾隆跑了,茹喜會推弘?上位在預料之中。但終究還有宗法之礙,弘曆的阿哥們還擺在那裡呢,這層皮撕起來很有些傷臉,沒想到茹喜就這麼急吼吼地下了手。

想着此舉會讓大清人心不平,不管是滿人宗親還是講究禮法的漢臣,心裡都會犯嘀咕,崇安戰戰兢兢道:“弘?登大寶,怕有人會說些什麼……”

吳襄趕緊道:“子以母貴!弘?乃太后之子!登大寶有何不可?他人有何可說?”

他逼視住張廷玉,張廷玉擰着老臉,不得不開口:“是是,子以母貴,這是合禮的!”

其他人稀稀落落地附和着,茹喜再道:“是啊,子以母貴,哀家也只是弘?的義母,親母茹安也該尊爲皇太后……”

咦?茹安也當太后?

除開早有交代的吳襄,其他人都暗自一驚,這是什麼路數?可定神一想,很快就恍然。乾隆跑了,茹喜雖要推着弘?上位,卻還是勢單力薄,不如再架起一個太后,兩宮太后垂簾,也多一人分擔壓力。茹安本就是茹喜的人,權柄也不至於分薄了。

茹喜這一舉已是示弱了,衍璜試探着道:“眼下帝統更迭,恂親王那邊,還望太后從輕發落。”

茹喜深深一嘆:“哀家歷來都是敬佩十四爺的,大清能苟延殘喘這十年,十四爺也居功至偉,怎會對十四爺下狠手?只是十四爺早年就被圈過許久,哀家便是想給十四爺清淨,也怕他再出什麼事啊……”

二十四日,陳潤正在總領館與弘曆談笑風生,安撫着這位大清皇帝,下屬報說慶復求見。

“無妨,沒得到陛下的允准,我們是不會把陛下交出去的。”

見弘曆臉色驟變,陳潤這麼安慰着,話裡的兩個“陛下”各有所指,弘曆竟然聽了出來,略顯欣慰地點頭。

轉到另一間小會堂,正是來往奔波,充當中人的慶復。

陳潤劈頭就道:“是來談你們乾隆皇帝的事麼?”

慶復的回答讓陳潤大吃一驚:“不不,鄙國萬歲爺龍體不恙,已告病休養,現由弘?繼登大寶,慈淳太后和慈寧太后垂簾聽政……”

弘??慈寧太后?

陳潤暗暗抽氣,茹喜也真是決斷之人,眼見乾隆不可再用,馬上就絕了乾隆的帝統,還拉出茹安一同掌政。慶復這話也是在表態,弘曆可以帶走,但再以乾隆皇帝的身份出現,大清是堅決不認的。

接着慶復再開口,又如一劍迎面刺來,陳潤幾乎都無抵擋之力:“此外,恂親王有意至上國南京英慈院養病,還請上國收容……”

陳潤暗捏拳頭,才讓自己思緒勉強振作起來,茹喜還把恂親王踢出來!?不怕大英握住恂親王繼續作文章?

見慶復微微笑着,隱含的諂意讓人頭皮發麻,陳潤驟然醒悟,好個茹喜!讓恂親王以自願之姿投到大英,他就失去了號召滿人宗親的立場,茹喜也不必髒了手,結下跟滿人宗親難解之仇。再加上默認大英收留弘曆,茹喜就清清白白,再無顧忌。

這是把大英當垃圾桶嗎?未免太一廂情願了!

怒氣從肚腹涌到胸口,陳潤哈哈笑了出聲:“中堂。你們太后真是好算計!卻不知能否出得起價碼,養你們的皇帝和王爺,花費可是不菲的哦。”

慶復也呵呵笑着遞上一封書信。不是正式的書信,沒有任何印籤,甚至可能是慶復自己寫的。筆跡相當生硬。這該是茹喜提出的一整套兩國關係解決方案,不僅是爲之前的西安行刺案賠罪,也是化解大英正洶洶如火的北伐聲潮,以及攔下聖道皇帝手中即將揮下的刀劍。

這一套方案看下來,陳潤就覺渾身充盈着一股汗不敢出的驚悚感。

即便身爲王道社的社首,王道主義的先驅,平生最樂意看到的就是他國匍伏於大英腳下,遞獻所有大英想要的東西。

可看了這封書信。陳潤才覺得,自己的慾望還是太淺薄了,居然擊不穿這大清的臉皮,賤!這大清,這茹喜,是拿膝蓋爲盾,以臉皮作劍。爲求保全江山,賤穿底限啊!

見陳潤一臉訝然,慶復心中也淌着汩汩淚水,昨日那悲情一幕彷彿又在眼前上演。

當時大家已議論過了乾隆皇帝和恂親王的處置,再議到該如何平息聖道皇帝的怒火。

慈淳太后掃視衆人。語帶悲愴:“量大清之物力,結大英之歡心……”

大清還有什麼能拿得出手的,實的虛的,全都拿出來!只要能保得大清江山就好,有江山在,就不怕沒柴燒。實的麼,反正能從草頭老百姓身上刮回來,虛的麼,形勢已危急到這般地步,真真是四面楚歌,旦夕亡國,什麼臉面,統統不要了!

定睛再看看信上所列的條件,確認這真是茹喜提出來的,大清朝堂認可的,陳潤暗自長嘆,茹喜此女……真是有大決心,真是有好眼力。有這些條件,此次南北動盪,真是要平下來了,北伐已無可能。

見陳潤低嘆,慶復一顆心咯噔落地,果然……大清奴顏婢膝到這等地步,便是這位強硬派大佬,也軟下了心腸,大清真能保住了。

慶復感慨道:“太后……果然知大英根底啊,也只有太后,才真能繼續護着大清。”

陳潤糾結片刻,幽幽道:“若此信真是你國條件,我就急報陛下,由陛下定奪,你們且侯着吧。”

嘴裡這麼說,心中卻道,陛下怕也難以拒絕。

蘭州,李肆收到這封書信時已是三月一日,這還是滿清軍驛和英華的軍驛千里加緊,攜手傳遞的結果。

看清了信上的內容,正因咽喉乾燥而上火的李肆猛然咳嗽,不幸再咬破了嘴皮,侍女擦拭時,毛巾顯出大片血跡,驚得叫了出聲。

不過片刻間,李肆就被御醫們團團圍住,連從西北各地趕來蘭州面君的羅堂遠、龍高山、格桑頓珠和小策凌等人都衝了進來。

“出去!出去!朕沒得肺病,朕這是心火太旺!”

李肆煩躁地趕開這幫蒼蠅,再一通猛咳,還真咳出了痰血,自己都被嚇住了。

“這女人……夠狠!”

捏着書信在行宮書齋裡轉了好幾圈,最終李肆恨恨地將信摔在書案上。

把弘曆和允禵塞過來,這倒沒什麼,反正用不用,怎麼用,人在手裡都能計較。

跟着這兩人送過來的東西,卻是香甜得令人難以拒絕。

請他繼續賜新君年號,自居下國,以叔祖尊稱他聖道皇帝,這等臉面之事不過是虛的,但對國人來說卻是極漲心氣之事。

關於西安行刺案,捉拿“首惡”嶽鍾琪,縛送大英治罪,同時賠銀五百萬兩。

割陝西商州同洲,削減原嶽鍾琪的西安大軍,以及淮北的軍隊,國境百里內都不駐軍。

這是擺出不敢還手的姿態,還躺在地上,自解腰帶,以示恭順。

接下來的實惠,李肆相信,西院肯定滿意,甚至連東院,怕都會有“是不是太過了”的憐憫之感。

除了塘沽、徐州之外,再增太原、濟南、登州、合肥等十城爲商埠……

大英在大清投資工商不受限制,還享稅收待遇,受特別關照……

海關由英清共管,關稅五五分成……

行《通事法》,英華商民在大清治下犯案,歸由英華自己審裁……

每年“歲幣”一百萬兩……

李肆可以百分之百肯定,滿清真兌現這些條件,西院怕要舉院沸騰,東院也會歡呼雀躍。

所以他才惱怒,這茹喜真是戳中了他的軟肋。

沒錯,他並不準備此時北伐,太多準備還沒作好,此時不僅還在西北跟羅剎人打,在天竺跟不列顛人打,還得防着南洋荷蘭人暴起發難,外部環境未穩,不是北伐之時。

即便勉強北伐,也會給未來丟下一大堆爛攤子。北方足足有五六千萬人,根底與英華截然不同。英華當年吞江南,不僅在政治上已有江南人的力量,經濟上也預先侵蝕了多年。而北方麼……沒在人心和經濟上進行系統的吸融,貿然吞下去,絕對會種下南北對立的禍根。

所以他也希望茹喜能穩住滿清,給出足夠的賠償,幫着他安撫英華人心。

可沒想到,茹喜這賤人丟出來的東西遠遠多於他期望的,這些條件一旦兌現,南北隔閡日益加深,北方將成南方的殖民地,非但英華在吸北人之血,滿清上層也會借晉商的渠道,融入這殖民格局中,越扎越深。

照這種格局走下去,再過五年,英華一國裡,除了軍人和墨儒之士,還有誰願意去復故土?到時就是英華的工商巨閥帶着滿清這頭惡犬,一起壓榨北方,再要剷除滿清,高舉民族大義的旗號,怕是無比艱難。

“乾脆……”

李肆燥火上涌,就準備招來羅堂遠,乾脆動用軍情司把這婊子作了!

可作了茹喜,就不得不北伐……

來回權衡,李肆就覺爲難,這一爲難,兩天就過去了,連去居延的行程都停了下來。

第279章 蕭勝的忠義第867章 大觀園之患第188章 並非事事均在掌握第359章 樓草真打到了兔子第433章 大變將至,鄔先生獻計第1021章 舊人新生第400章 戰長沙,血對血第42章 天涯斷腸人第556章 十年之線,百年之坑第362章 鉤子,又見鉤子第810章 東洲記:內憂還是外患第757章 法變之醒第885章 曹沾尋希望第1001章 共和與同盟第181章 忍無可忍,還得再忍第684章 長江大決戰:一船當千第221章 康熙終年?第5章 肉會有的,酒也會有的第473章 雍正的大躍進第49章 禍福相依第90章 歷史的拐點第248章 空前的壓力第923章 胡虜無百年運第708章 行宮驚變第601章 人民戰爭對人民戰爭第898章 天道普世第409章 戰長沙,不計死傷,向北!第33章 全是牛人第832章 獅虎黨爭:難解之爭第483章 雷霆待起,長思與短慮第912章 西方大吉第280章 坐看小醜跳樑第614章 江南路,混沌之戰第670章 雍正的奮鬥第788章 潰滅的血淚之源第187章 峰迴路轉,連升三級第365章 引流決堤第735章 八府巡按第1010章 北洋巡禮第781章 朝鮮風雲:無涯之弧第183章 你們都是代天行刑之人第309章 私心之外是深深算計第383章 歷史再次得到證明第796章 謀外之法第155章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第944章 仁義當先,各方齊動員第249章 戰爭是一門技術第391章 戰刀槍,更是戰銀子第232章 頂天立地娶嬌娘第1023章 人民大同共和第344章 無形烽煙起第434章 天有二日,地有二主第642章 我們來談談宗主權第523章 我們兩國,親如一家第354章 咱們一起談談人生吧第184章 SS?我不是故意的……第576章 年羹堯的命根子第829章 新三代論第599章 封海逼通商第114章 二李首會第334章 湖南大決戰:你爭朝夕,我爭分秒第348章 排隊隊,吃果果第212章 雷雨前的和風第221章 康熙終年?第933章 抗英救國,義士鬥鏢師第706章 長江大決戰:天塌了第316章 恢恢天網,總有延遲第211章 這是個大日子第108章 下手卻這麼兇殘第792章 殘酷的勝利第420章 你是無可替代的……豬頭第758章 誰說男兒不如女第233章 就是威嚇,怎麼了?第882章 國法已能重於泰山第603章 江南路,再見老白第434章 天有二日,地有二主第574章 李衛的腦子第263章 紅袍加身,心眼猶暈第616章 昏君的四面楚歌第871章 風眼亂,風暴在何方第301章 破關而入新天地第3章 光緒五十一年?第934章 扶清滅英,人民的戰爭第687章 長江大決戰:天意已定第111章 你們聽錯了第304章 誰說女兒不如男,嬌顏之下有赤膽第527章 東西爭食的門檻第677章 土狗瓦雞的變革第351章 大家都缺錢第469章 兩國友善,從我做起第996章 八方風雲車頭牽第170章 人已入甕,肉已下鍋第329章 新式戰爭的萌芽第706章 長江大決戰:天塌了第961章 月色冷暖,待最後一戰第124章 誰的江湖第808章 遠東還是中土?東洲還是美洲?第719章 歷史的正軌第288章 從軍心如鐵,三娘自斷髮第875章 九月二十三,冷暖之間
第279章 蕭勝的忠義第867章 大觀園之患第188章 並非事事均在掌握第359章 樓草真打到了兔子第433章 大變將至,鄔先生獻計第1021章 舊人新生第400章 戰長沙,血對血第42章 天涯斷腸人第556章 十年之線,百年之坑第362章 鉤子,又見鉤子第810章 東洲記:內憂還是外患第757章 法變之醒第885章 曹沾尋希望第1001章 共和與同盟第181章 忍無可忍,還得再忍第684章 長江大決戰:一船當千第221章 康熙終年?第5章 肉會有的,酒也會有的第473章 雍正的大躍進第49章 禍福相依第90章 歷史的拐點第248章 空前的壓力第923章 胡虜無百年運第708章 行宮驚變第601章 人民戰爭對人民戰爭第898章 天道普世第409章 戰長沙,不計死傷,向北!第33章 全是牛人第832章 獅虎黨爭:難解之爭第483章 雷霆待起,長思與短慮第912章 西方大吉第280章 坐看小醜跳樑第614章 江南路,混沌之戰第670章 雍正的奮鬥第788章 潰滅的血淚之源第187章 峰迴路轉,連升三級第365章 引流決堤第735章 八府巡按第1010章 北洋巡禮第781章 朝鮮風雲:無涯之弧第183章 你們都是代天行刑之人第309章 私心之外是深深算計第383章 歷史再次得到證明第796章 謀外之法第155章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第944章 仁義當先,各方齊動員第249章 戰爭是一門技術第391章 戰刀槍,更是戰銀子第232章 頂天立地娶嬌娘第1023章 人民大同共和第344章 無形烽煙起第434章 天有二日,地有二主第642章 我們來談談宗主權第523章 我們兩國,親如一家第354章 咱們一起談談人生吧第184章 SS?我不是故意的……第576章 年羹堯的命根子第829章 新三代論第599章 封海逼通商第114章 二李首會第334章 湖南大決戰:你爭朝夕,我爭分秒第348章 排隊隊,吃果果第212章 雷雨前的和風第221章 康熙終年?第933章 抗英救國,義士鬥鏢師第706章 長江大決戰:天塌了第316章 恢恢天網,總有延遲第211章 這是個大日子第108章 下手卻這麼兇殘第792章 殘酷的勝利第420章 你是無可替代的……豬頭第758章 誰說男兒不如女第233章 就是威嚇,怎麼了?第882章 國法已能重於泰山第603章 江南路,再見老白第434章 天有二日,地有二主第574章 李衛的腦子第263章 紅袍加身,心眼猶暈第616章 昏君的四面楚歌第871章 風眼亂,風暴在何方第301章 破關而入新天地第3章 光緒五十一年?第934章 扶清滅英,人民的戰爭第687章 長江大決戰:天意已定第111章 你們聽錯了第304章 誰說女兒不如男,嬌顏之下有赤膽第527章 東西爭食的門檻第677章 土狗瓦雞的變革第351章 大家都缺錢第469章 兩國友善,從我做起第996章 八方風雲車頭牽第170章 人已入甕,肉已下鍋第329章 新式戰爭的萌芽第706章 長江大決戰:天塌了第961章 月色冷暖,待最後一戰第124章 誰的江湖第808章 遠東還是中土?東洲還是美洲?第719章 歷史的正軌第288章 從軍心如鐵,三娘自斷髮第875章 九月二十三,冷暖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