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2章 獅虎黨爭:難解之爭

第八百三十二章獅虎黨爭:難解之爭佚名者所着《英朝物語》有言:“南水北土是青,南土北水是黃,青黃浦埔兩相映,不分東京與南京。”

南京就是廣州,東京則是松江府南,杭州灣北。南京有青浦港和黃埔區,東京則有青浦縣和黃浦江,兩京頗多相似之處。而皇宮和廟堂更是如出一轍,都是“四方護中天”的格局,北宮、南堂、東西兩院、中天壇。差別只是東京天壇更大一些,而且東京是未央宮,南京是無涯宮。

喧囂多年的國都之爭此時已經平息,國人都已接受東京爲國都的事實,這也是皇帝以“拖”字訣辦到的。到聖道十九年,除了每年十二月到越年二月,皇帝都要移駕南京無涯宮過冬外,朝堂和東西兩院都已轉到東京。

在天堂南面的政事堂裡,一身便服的李克載正襟危坐,聆聽着當面中年人的教誨,此人面目冷峻,渾身充盈着一股厚重的凝練氣息,卻又因一隻眼睛被眼罩遮住,顯出直透人心的犀利刃氣。

內閣次輔範晉,雖未再領樞密院,卻還兼着總帥部軍務總長一職,是皇帝溝通軍政的關鍵橋樑。就是想着這位“獨眼叔叔”身份超然,更偏武途,不涉政爭,同時也是段老夫子的弟子,李克載才跑來找他解惑。

“陛下既讓你歷政,有些事也該跟你說了。”

範晉看着年方十六歲的李克載,心緒也有些恍惚。當年他由段老夫子介紹到鳳田村,給村裡新立的蒙學當夫子時,自己二十歲。皇帝不過十七歲,一樣的青春年少啊,自己那時還是兩隻眼睛呢。

收攝心神,範晉接着道:“如今我英華,已到了……”

蘇州太湖洞庭東山下,一人坐在輪椅上,掃視身前上百神色肅穆之人。沉聲道:“國家危矣!”

此人鬢髮灰白,面若刀削眉如釘,額頭皺紋都像是石鑿一般,輪椅後面,一個腰背佝僂之人,拄着柺杖,默默注視着輪椅上的人,彷彿除了他,這世界就是一片虛無。

“國家危矣!”

胤禛調門拔高几度重複着。這是開篇點題。嘴裡這麼說,心裡更道,這英華僞朝。快完蛋了!

“大家該還記得聖道十七年之事吧,安徽巡撫鄭燮與桐城望族之爭……”

這事在兩年前鬧得一國沸沸揚揚。主角是朝堂新貴鄭燮,天王府時代的恩科狀元。在府縣磨堪十多年,終於在聖道十六年升任安徽巡撫。

安徽在英華政圖中是個老大難,國家的治政原則,朝廷的諸多政策,在安徽一直受到阻礙。族田分戶等政策受望族抵制,縣鄉院事爲地方宗族把持。加之北部諸縣還在滿清手裡,徽商跨南北自立。嶺南江南乃至湖廣的工商都難進入,朝堂對鄭燮主政安徽抱有極大期望。

鄭燮也很有本事,一方面長袖善舞,以風流文名拉攏安徽名士,一方面起若干水利、教育和城建大工程,以利誘之,這些工程非本地工商所能承擔,藉此引入嶺南江南的財閥工閥。

兩南工商在安徽佔住腳後,鄭燮有些得意忘形,想盡快解決問題,直接瞄上了桐城。桐城自明時起就是文盛之地,理學昌明。如今還在北面滿清身居高位的漢臣一脈,如張廷玉、方苞等,都是桐城人。

英華在國中推降租和族田分戶,桐城人上下聯手,陽奉陰違,背後又有徽商託底,之前縣府乃至巡撫都無能爲力。鄭燮則跟桐城人較上了勁,雙方明來暗往,鬥得煞是熱鬧。

鄭燮畢竟是封疆大吏,還有兩南工商爲助力,眼見是要盡全功了。但到了聖道十七年年中,事態漸漸嚴重起來。

先是有人投告都察院,說鄭燮貪贓枉法,**豪奢。這一招鄭燮接任時早有所料,都察院也不願被人當了槍使,糊弄着蓋過了。但接着又有人投告鄭燮在十三年江南教匪案裡,犯有預謀反亂之罪。這投告不僅發到了都察院,還上了好幾家報紙。

都察院不得不出馬,內閣也動了起來,但不知爲何,上層步調也不太一致了,都察院竟正式立了案,要細查鄭燮當年所爲,不是中廷禁衛署出面,力保鄭燮清白,鄭燮即便沒查出問題,也再不可能呆在安徽。

這一擊被擋回後,事態進一步失控,流言通過若干小報傳出,有人居然翻出了十多年前鄭燮與賢妃的曖昧傳聞,而且還一步步升級,最後居然荒謬到揣測二皇子出身的地步。

鄭燮再也沒辦法立足,主動揭露自己其實只好男風,自污以保皇室清白。都察院以私德問題彈劾了他,這位前程似錦的名吏,不得不轉調國史館當板凳學士。

此事幕後推手自然是桐城望族,因攀污到賢妃和二皇子,原本絕少干涉政務的皇帝終於發怒了。先是軍情司向外界透露桐城方張等家還與滿清族人有勾連,接着又“破獲”若干潛伏清諜案,全由以桐城幾家爲首的安徽望族掩護,《中流》等報又曝出滿清皇商晉商與徽商的非法來往,尤其是倒賣軍器、火藥等事,桐城望族在其中扮演着關鍵角色,桐城人頓時成了國中人人喊打的國賊。

三百多人以叛國罪被斬首,六千多人被髮配海外墾殖開礦,安徽“反動派”被清掃一空,桐城方張等望族更被連根拔起。桐城案與當年的白衣山人案、範四海案並列,稱爲國初三大案之一。

“桐城案?是鬧得挺大的,那幫理儒居然含血噴人,糟踐到賢娘娘和二弟身上去了,我都很生氣。可被殺的那些人跟滿清來往很深,倒真是罪有應得,只是之前父皇懶得動他們,把他們當肥羊養而已。外面有人說父皇也有修羅手段,我看啊,父皇真要動修羅手段,又何止三百顆腦袋?當初要真許了東院的《國罪法》,三百顆腦還不夠一天掉的。”

政事堂裡,聽範晉說到桐城案,李克載抒發着感慨,在他看來,被殺之人都是罪有應得,而那些被流放的,日後怕還要感激父皇,給了他們新的出路。

範晉搖頭:“這只是開始……”

太湖洞庭東山下,胤禛高聲道:“事情就這樣結束了?幕後之人只有桐城?如此看,如此想的都是愚人!什麼三大案,我看啊,馬上就有四大案、五大案!”

他侃侃而談,下面那百多人一個個兩眼發直,也不知道是在想什麼。

“真正的兇手不在桐城,而是在官府、在朝堂!”

“湖北巡撫楊燁跟武西直道事顧正鳴鬥得不可開交,你們怕是覺得這事很小,我跟你們說,這事鬧到最後,怕不得掉上千顆腦袋,朝堂半數換人!而這還只是開始,到最後,一國裂作兩瓣,若是北面大清還有智者,還有大決心之人,豎起一杆大義大旗,揮軍南下,這一國怕不……哼哼。”

胤禛說得臉頰生緋,額頭冒汗,不少聽衆搖擺起身體,也像是震撼至極。

“看事就得看根子!這個國家的朝堂根底是什麼?是勳舊派和士林派!勳舊派靠着工商,盡吞一國之利,士林派起於科舉,要官僚治政,要握一國之權!”

“武西直道事顧正鳴是計司使顧希夷族人,勳舊派,湖北巡撫楊燁出自寒門,士林派。武西直道是工商爲主,顧正鳴徵地,將直道兩側一里內的土地都算作路權一併發賣,若是跟湖北縣府分贓不均,自是矛盾不休。”

“可重點不在這裡!若是兩方只單純就事論事,就利論利,未嘗沒有兩全其美之道。但顧正鳴是陳萬策一派,楊燁是薛雪一派,薛陳兩派一直在鬥,從地方一直都到朝堂。”

“首輔湯右曾年過七旬,垂垂老矣,這一場臥病,怕再起不了牀,薛雪有可能成首輔,陳萬策該能升次輔。其他次輔都專擅外事或軍務,就他們二人主政國務。薛雪自要以自己這一派主導國政,陳萬策當然不願被薛雪挖空了根基,兩派就是水火不容!”

“聽明白了嗎?這已不是顧楊兩人之事,而是薛陳兩派之事。沒明白?陳萬策是勳舊派,薛雪是士林派……你們怕又要說,陳萬策自大清投奔而來,毫無根基,哪裡是勳舊派,薛雪是天王府老人,皇帝早年心腹,哪裡是士林派,你們啊,根本就看不懂政局……”

胤禛搖頭不止,下面那百多人個個依舊兩眼發直,一副不明所以的茫然之色。

政事堂裡,範晉對很是茫然的李克載道:“置身何派,確是要看出身,但對他們師兄弟來說,卻要從事功出自何處來看。”

“薛雪一直長於外局,昔日交趾之策,就是他跟馮靜堯和陳興華等人定下的。之後他更專注於苗瑤藏蒙回等族事務,他的功績,他的根本,都來自於凝外成內。因此他從來都藉助於國中官僚之力,只有靠官府入苗瑤藏蒙等地,才能各族一體。”

“陳萬策長於內政,多年來負責族田分戶等事務,這是他在朝堂的立身之本。而他辦這些事,都是借重於工商之力去督壓地方官府,他所結成的一派跟工商一面走得更近。”

範晉語氣沉重地道:“這兩派,已經難以調和了。”

第27章 春天裡埋下異種第867章 大觀園之患第361章 神霄起,驚雷在即第234章 真亦假來假亦真第241章 誰還值得信任?第814章 東洲記:東黎人的誕生第931章 崤山古道,迷霧修羅場第650章 變革與阻力第709章 不是我乾的!第825章 呂宋亂局第862章 法蘭西的委屈和大清的創新第840章 獅虎黨爭:時光的壓迫第1019章 自私、無私與外利第955章 清滿兩分,紫禁難留鼎第744章 人心之底第9章 黑礦場,真的很黑第489章 我就是把尺子第155章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第596章 曾靜的臀路第284章 意外的決戰第58章 媳婦是誰?第995章 沸騰的南洋第234章 真亦假來假亦真第90章 歷史的拐點第411章 戰長沙,遊弈軍,就此一戰!第73章 有得必有失第211章 這是個大日子第486章 陰差陽錯第962章 鞍山戰起,火與汗誰背第380章 戰衡州:不是我變了心第443章 大決心,就在當今!第561章 由財到政,圖窮匕見第223章 醫者仁心第790章 鐵騎悲歌第577章 江南的妖蛾子第512章 前路艱,蓄勢待發第161章 信什麼是因爲怕什麼第97章 一隻猛獸,一隻猛獸在華夏蟄伏第565章 你們這是謀逆啊!第377章 戰衡州:王對王的序幕第826章 誰是罪人誰啓禍第366章 三面天王第290章 血雨肉漿嶺第200章 刺刀,你真是長第868章 大觀園之悲第356章 催雨行動第711章 風雷之手第411章 戰長沙,遊弈軍,就此一戰!第632章 大義與小我第589章 何處是家國第103章 人命乃天定第173章 一艘船的海軍第421章 女人開啓的戰場第505章 到底會是誰第655章 事情越搞越大了第26章 小粉筆,大變革第105章 老頭出馬,一個頂……第234章 真亦假來假亦真第224章 下刀還是下藥第876章 是誰幹的第252章 爲誰而死第137章 我做到了,別忘了我第830章 一個時代的終結第619章 江南亂局,誰是多餘的人第912章 西方大吉第162章 歷史的車輪滾滾轉動第18章 你得罪了老天爺第724章 江南之惑第1011章 大爭之世第548章 咱們先來個南洋共榮第816章 東洲記:炎黃之路第674章 大戰略的大決心第643章 英薩變亂第486章 陰差陽錯第817章 東洲記:新西班牙在等候第495章 燒了她!第293章 無底的潰決第427章 你李肆能否跨過那道門檻第767章 朝鮮風雲:歪打正着第62章 黃金與人心第773章 朝鮮風雲:血雨腥風又一村第375章 戰衡州:詭異的敵我第551章 一炮風雲變第506章 定國策,先南後北第435章 十六明王祭天第900章 準噶爾的最後一戰第307章 真正的戰場在他背後第94章 閉關三折第39章 盤家金銀鈴第601章 人民戰爭對人民戰爭第623章 目遠萬里,南洲開門第346章 總有一種職業叫臨時工第543章 賽里斯人的驕傲第545章 誰居上天位,誰食塵世利第801章 南洲記:徐福的新人生第424章 你們的良心都大大地壞了第481章 窺探國政之學校科舉第740章 你不是一個人第1013章 自由、解放與聯盟第282章 施高一尺,蕭高一丈
第27章 春天裡埋下異種第867章 大觀園之患第361章 神霄起,驚雷在即第234章 真亦假來假亦真第241章 誰還值得信任?第814章 東洲記:東黎人的誕生第931章 崤山古道,迷霧修羅場第650章 變革與阻力第709章 不是我乾的!第825章 呂宋亂局第862章 法蘭西的委屈和大清的創新第840章 獅虎黨爭:時光的壓迫第1019章 自私、無私與外利第955章 清滿兩分,紫禁難留鼎第744章 人心之底第9章 黑礦場,真的很黑第489章 我就是把尺子第155章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第596章 曾靜的臀路第284章 意外的決戰第58章 媳婦是誰?第995章 沸騰的南洋第234章 真亦假來假亦真第90章 歷史的拐點第411章 戰長沙,遊弈軍,就此一戰!第73章 有得必有失第211章 這是個大日子第486章 陰差陽錯第962章 鞍山戰起,火與汗誰背第380章 戰衡州:不是我變了心第443章 大決心,就在當今!第561章 由財到政,圖窮匕見第223章 醫者仁心第790章 鐵騎悲歌第577章 江南的妖蛾子第512章 前路艱,蓄勢待發第161章 信什麼是因爲怕什麼第97章 一隻猛獸,一隻猛獸在華夏蟄伏第565章 你們這是謀逆啊!第377章 戰衡州:王對王的序幕第826章 誰是罪人誰啓禍第366章 三面天王第290章 血雨肉漿嶺第200章 刺刀,你真是長第868章 大觀園之悲第356章 催雨行動第711章 風雷之手第411章 戰長沙,遊弈軍,就此一戰!第632章 大義與小我第589章 何處是家國第103章 人命乃天定第173章 一艘船的海軍第421章 女人開啓的戰場第505章 到底會是誰第655章 事情越搞越大了第26章 小粉筆,大變革第105章 老頭出馬,一個頂……第234章 真亦假來假亦真第224章 下刀還是下藥第876章 是誰幹的第252章 爲誰而死第137章 我做到了,別忘了我第830章 一個時代的終結第619章 江南亂局,誰是多餘的人第912章 西方大吉第162章 歷史的車輪滾滾轉動第18章 你得罪了老天爺第724章 江南之惑第1011章 大爭之世第548章 咱們先來個南洋共榮第816章 東洲記:炎黃之路第674章 大戰略的大決心第643章 英薩變亂第486章 陰差陽錯第817章 東洲記:新西班牙在等候第495章 燒了她!第293章 無底的潰決第427章 你李肆能否跨過那道門檻第767章 朝鮮風雲:歪打正着第62章 黃金與人心第773章 朝鮮風雲:血雨腥風又一村第375章 戰衡州:詭異的敵我第551章 一炮風雲變第506章 定國策,先南後北第435章 十六明王祭天第900章 準噶爾的最後一戰第307章 真正的戰場在他背後第94章 閉關三折第39章 盤家金銀鈴第601章 人民戰爭對人民戰爭第623章 目遠萬里,南洲開門第346章 總有一種職業叫臨時工第543章 賽里斯人的驕傲第545章 誰居上天位,誰食塵世利第801章 南洲記:徐福的新人生第424章 你們的良心都大大地壞了第481章 窺探國政之學校科舉第740章 你不是一個人第1013章 自由、解放與聯盟第282章 施高一尺,蕭高一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