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6章 八方風雲車頭牽

“賈都護跟紅衣都走了,真怕以後再亂啊。”

已近黃昏,賈一凡的座艦早已消失在海面,此時揚帆離港的是最後一隊兵船。蒲林港口的修船廠裡,一個年輕船匠眺望遠去的船影,面帶憂色地嘀咕着。賈一凡不是離任,而是整個呂宋都護府裁撤,駐防紅衣也調走了,呂宋不再處於軍管狀態。

“難說,整個南洋都不太平……”

想到進港時,碼頭人頭攢動,都在討伐什麼“馬尼拉人”,鍾三日也心有餘悸。呂宋之亂髮生在他去里斯本之前,背景非他所全知,就聽說是呂宋土著,包括英華佔呂宋前就生活在這裡的華人跟新移民之間的衝突。

當年蒲林還叫馬尼拉,生活在那個時代的呂宋華人都抱着西班牙人的大腿。英華佔呂宋後,“馬尼拉人”也就成了新移民對舊華人的稱呼。

這個稱呼有很強烈的鄙夷之意,當年英華攻馬尼拉時,當地大多華人還跟西班牙人合力抵抗,可西班牙人從沒有把他們當自己人,甚至爲防他們給英華當內應,還高舉屠刀,殺得華人血流成河。

這段歷史本已漸漸淡忘了,“馬尼拉人”一名也很少再有人提及,但隨着新移民的興起,以及殖民公司和國家對其掌控越來越深,諸多矛盾被擠出水面,又將這個名稱扯了出來。

呂宋之亂後,“馬尼拉人”再加上了“大逆不道的反賊”、“忘恩負義的不孝子”、“華皮夷心的異族”等等貶義,用來指那些有造反傾向的舊華人移民,進而擴展到除新移民之外的所有呂宋人。正是這些人才份外強調自己是“呂宋人”,話裡之意,他們纔是這片土地的原主人。

“是說馬六甲的事麼?跟這裡又不相干,四年前那場亂子,誰再不明白都是一家人的道理,那就不是人了。還不趕緊去釘板子?要你操什麼閒心!亂?當年聖道爺舉兵打滿人,那麼亂都過來了。如今這世道,還能容得什麼亂?”

一個老船匠發話了,前半截是跟鍾三日說話,後半截是訓斥那年輕船匠。

老船匠的語氣頗不恭謹。沒把服色華麗,一看就知是貴人的鐘三日當回事,鍾三日也毫不在意。先不說這時代的貴賤之分本就已經很淡了,就說這老船匠,人家在蒲林城外已置辦了一座大莊園,手下有十多戶土人佃農,在修船廠幹活不過是留戀老本行而已。

之前談修船價碼時。鍾三日就知了老頭來歷,四十多年前,英華還沒建國的時候,老頭一家還是滿清廣東水師提督衙門下的在籍船工,住在南澳島。

當年初生的英華海軍與滿清水師戰於三彭,戰後老頭一家修繕英華戰船,自此就“投效”了英華。至今老頭還記得一串海軍大佬:蕭勝、胡漢山、白延鼎,甚至還見過來南澳跟蕭勝相會的聖道皇帝。如今的海軍總長魯漢陝,那時候還是個愣頭小子……

靠着英華海軍的修船業務,老頭一家得了第一桶金。之後英華與西班牙爭奪呂宋。這家人繼續爲英華海軍服務,戰後舉家遷到了呂宋。幾十年下來,靠着勤勞一步步掙出瞭如今的家業,算不上大富大貴,卻也不止小康。

儘管這老頭憨厚率直,跟自己父親完全就是兩類人,但鍾三日面對他,卻覺得格外親切,這老船匠跟自己父親有什麼地方格外相似。

鍾三日半是閒聊,半是好奇地問起了呂宋之亂到底有什麼文章。老船匠一臉恨其不爭地道:“窩裡鬥!從來都只知道窩裡鬥!鬥起來滿腦子就是你死我活,也不看看背後到底是什麼人在推着他們,他們到底又是在鬥什麼。”

老船匠心在最底層,可生活圈子卻不限於底層,呂宋的變遷盡看在眼,當年暴亂之因。他三言兩語就道了個明明白白。

四年前的大亂,老移民和新移民的矛盾只是一部分,更直接的起因其實是殖民公司與當地工商的矛盾,如果再說大點,還有中央跟呂宋地方的矛盾。

二十多年前,太子李克載就曾經插手過呂宋之事,那時後兩個矛盾就已有顯現,當時的呂宋總督周寧還被皇帝直接拿掉。

就因爲察覺官僚體系與殖民公司的鬥爭對呂宋有很大影響,英華北伐前,皇帝對呂宋治政格局也做過調整。一方面將其升格爲暫管行省,也就是設省東院,制衡當地官僚體系。而殖民公司則行西院之職,依舊握工商稅務之權,另一方面則將總督定位爲掌握司法和治安的管理者角色。

昔日殖民地如何納入英華治下,扶南的經驗難以用到呂宋,畢竟這裡有數十萬老華人移民,以及數萬西班牙葡萄牙人,還有近百萬土人。加上新移民,到聖道四十年,呂宋總人口已超四百萬,遠多於七十萬人口的扶南,五十萬人口的勃泥,而其他殖民地,包括明州和南洲的十七洲,總人口也還不到百萬,東洲更只有三州,人口不到二十萬。

北伐之後,皇帝將監殖院也交給了政事堂,不再親自管海外殖民地事務,幾任宰相延續了皇帝的方針,都認爲呂宋還是以穩爲先,國家暫時不變其體制,不過深介入。

在這個背景下,呂宋公司與當地工商的利益衝突越來越烈。在此之前,呂宋公司的大部分股權已被轉到西洋公司,股權由政事堂託管,因此衝突實體,實際是頂着呂宋公司這層皮的商署官僚,與當地中小工商階層的衝突。

當年周寧給李克載所揭示的呂宋官僚行事,經過十多二十年發展,又步入到了新的階段。商署官僚視呂宋爲私地,不僅壟斷工商稅權,還暗中發賣專賣權,中飽私囊。受損害最深的不是一般民人,而是在呂宋早有根基的老華人。官僚還是不敢鬧得過火,怕激起了新移民的民憤,而老華人不是經商,就是開種植園,正適合盤剝。

按道理說。由民人推選出來的呂宋東院該挺身而出,制衡呂宋公司。但呂宋東院的成分又有問題,新移民關心政治的少,根基也不深。老移民反而佔了優勢。

由此出身老移民的很多呂宋東院事反應格外激烈,沒有循着治政流程,推動總督化解此事,反而以本地人自居,搞起了族羣對立,把責任扣在新移民身上,叫囂限制新移民。這又刺激了新移民去揭老移民在西佔時代的瘡疤。矛盾轉向新老移民之爭。

呂宋幾任總督多蔑視老移民,偏袒新移民一方,加之以穩爲上,不願觸及此事深處的權益之爭,大棒大多落在老移民一面。此舉不僅掩蓋了殖民公司與本地利益的矛盾,還讓新老移民的族羣矛盾漸漸升級。而皇帝已撒手內政,幾任宰相也因忙於北方事務,對呂宋不太重視。矛盾一直累積下來,終於在四年前來了場總爆發。

“呂宋公司的官老爺,東院的院事老爺。還有總督老爺,都只想着自己,結果讓外人撿了便宜。西班牙人、荷蘭人,還有那些開了眼,有了心計的土人,他們能跟咱們一條心嗎?當然巴不得呂宋大亂纔好,咱們手裡沾着他們的血還沒還幹呢。”

“不過最可恨的還是跳出來燒殺劫掠的暴徒!怎麼爭無所謂,國家都讓你說話,讓你遊街,讓你選院事了。你覺得這委屈不能忍,另外找地方過日子嘛,怎麼能犯法呢?還把人命人財不當回事,賈都護殺得好!那些暴徒就該從重處置!”

老船匠顯然是看《英華通訊》這樣的官方報紙,以及《越秀時報》等道黨報紙出身的,開口閉口都是國家和國法。

“蒼蠅不盯無縫的蛋!自己有那麼多問題。也怪不得被外人蠱惑!呂宋公司那些官老爺也着實可恨,水泥在廣東一百斤才一兩三錢,在這裡就得二兩五錢!咱們家要起水泥小樓得多花好幾十兩!都該遭雷劈死!還有那些馬尼拉人,死絕了纔好!在他們眼裡,我們這些人就是奪了他們富貴的禍害。”

年輕船匠的情緒重一些,老船匠訓斥道:“你從小在天廟和學校裡學的道理都丟到海底裡了?官老爺再怎麼壞,不是還有國法麼?那些馬尼拉人也是咱們同胞,不能一概而論,對沒幹過什麼壞事的也喊打喊殺嘛!”

在一邊聽着的鐘三日就覺得份外的亂,就他所知,父親所在的珊瑚州也有很多問題,既有新老移民之爭,也有跟相鄰州的領地之爭,還有中央派駐各州的法司官員跟各州總督的權力之爭,但大家都還能在南洲兩院的框架下協商調劑。怎麼呂宋就不得安寧呢?難道真是人多和人雜的緣故?

徐善隨口道:“我看是呂宋沒在朝廷的一盤棋裡,纔出的這事。朝廷一面派賈都護嚴刑峻法,一面解散了呂宋公司,直接管治,就是要收進棋盤裡。”

鍾三日搖頭道:“賈都護走的時候,碼頭上還鬧出了那一樁事,我看就算直管了,問題還壓在下面。再說南洲甚至更遠的東洲,都還是公司託管地,也不是直接在朝廷的棋盤裡,怎麼沒出事呢?”

徐善下意識地道出鍾三日的想法:“那就是人多和人雜唄,分作不同羣,各有各的利害各的想法,沒得辦法。”

鍾三日嘆道:“那你的意思是,這事就沒辦法解決了?”

這兩人一討論,船匠父子沒說話了,聽了鍾三日的感慨,老船匠也嘆道:“我是覺得,咱們呂宋跟朝廷連得還不夠緊,按理說,比舊時代緊得多了,人貨來往從來都沒斷過,政令和國法在這裡也一樣的,天廟和科舉也有了,可總覺得還少點啥……”

年輕船匠接嘴道:“我看是呂宋的國院事們更該罵!就被呂宋公司養得肥肥的,只知道在國院給直管呂宋投反對票!”

鍾三日一愣,這話讓他依稀有了感應,似乎摸到了什麼東西的邊,這東西纔是呂宋之亂的真正大背景。

可抓來抓去,這東西始終抓不住,他也只好放棄了。畢竟他不是政事堂派來的調查官,沒必要在這事上耗什麼心神。

在蒲林花了幾天,草草修補了船體,六合號再度啓程,二月十日,經過將近四個月的跋涉,六合號抵達香港九龍灣碼頭,鍾三日和徐家父子終於踏上了故鄉之地。

“真是倒黴,不能停黃埔港……”

黃埔港改造,海外船隻一律停靠香港,從香港到南京還要一段路程,讓恨不得飛回去的鐘三日牢騷滿腹。

“火車!火車通了!還有客車,咱們乘火車去!”

“通了?這麼快?那玩意……安全麼?”

“坐馬車不行嗎?

在碼頭見到告示牌上的最新消息,徐善格外振奮,鍾三日和徐貴既好奇又忐忑。他們離開時,由香港經東莞、廣州到佛山的鐵道纔開始鋪,沒想到四年不到就修通了。

聖道二十八年,英華第一條民用鐵道建城,由龍門經奉賢到吳淞,全長五十公里,由此英華拉開了鐵道建設時代的大幕。但高潮並未很快到來,畢竟還得解決一系列問題,包括運營調度,機車和車廂試驗以及車站和配套設置的建設。

直到三十六年,在這條鐵道上積累了豐富經驗,才又建成北京到塘沽,龍門到鎮江,武昌到南陽的鐵道。而嶺南這邊,因爲早期水路和直道建設成熟,一直沒覺得鐵道有多大好處,直到幾條鐵道顯露出巨大效益,這才心急火燎地上馬。

“一個半時辰就能到廣州城裡,每天三班,票價每人一兩二百文,貨物按大小計價……”

再看到這樣的告示,忐忑之心瞬間消散,比馬車快而且便宜,而且報紙早說過,坐火車可比坐馬車舒坦多了,三人馬上統一了意見。

“正好看看這幾年裡南京又有什麼大變化……”

鍾三日這麼尋思着,現在的南京包括香港、東莞、廣州、番禹、佛山五縣,是整個嶺南的心臟,人口足足八九百萬。這幾十年來,城鎮日新月異,工廠林立,人馬川流不息,與過去千年的情形完全不同了。

香港火車站在大鵬,三人運氣很好,買到了最近一班的火車票,如劉姥姥進大觀園一般,進了如拆了牆壁的長長站臺裡,望着粗黑的鐵道搭在枕木上,以碎石爲底,向左右無盡延伸,鋪出一條直直大道,縱然三人在英華國中也算是見了大世面的人物,也不約而同地喲嗬了一聲。

等蒸汽機車頭轟鳴着緩緩駛來時,碼頭上數百人不約而同地朝後退去,都是一臉震撼之色,幾個有經驗的老乘客立在石磚上所劃的黃線外,鄙夷地掃了這羣鄉巴佬一眼。

通體黝黑的高大車頭帶着煙囪和巨大車輪,拉着八節車廂停了下來。兩節客車,六節貨車,車廂都錮着鐵條,區別只是客車有玻璃窗,貨車沒有,上貨的同時也在上人。鐵道剛開,乘客大多數都是商人,都如鍾三日等人一樣,帶着大批貨物。鍾三日等人覺得票價便宜,一般老百姓卻還坐不起。

上了車廂,靠着窗戶兩條簡陋通凳,這也是馬車格局,大家都習慣了,可這空間卻比馬車寬敞得太多。趁着還沒開車,鍾三日等人就跟左右前後的乘客攀談起來,這個時代跟舊世都還一樣,出門在外,人之間都會親切許多。

“鐵道事業就該收歸朝廷!”

“朝廷怎能隨便與民爭利!?”

聊什麼呢?當然就是聊天下大事了,中國人也格外喜歡談政治,張嘴就是大格局。剛聽人說到宰相宋既突發重病,向皇帝遞交了辭呈,政事堂和兩院正爲接任人選而鬧了起來,車廂某處就傳來了爭論聲。

第63章 人心都逐利第947章 南北合一,聖道再迎親第863章 大義衍化,滿清新政第53章 恢恢密網第319章 五箭之訓第652章 劉鄧大軍之後第640章 魔龍與苦逼的薩摩藩第426章 我胤禛接下這樁挑戰第505章 到底會是誰第170章 人已入甕,肉已下鍋第162章 歷史的車輪滾滾轉動第770章 朝鮮風雲:勝利的代價你們付不起第136章 淚和血都是鹹的,還有鹽第119章 靠的還是拳頭硬第697章 長江大決戰:坐享其成第156章 我們什麼都不怕,除了主子第367章 天主有何道,此國爲誰國第747章 窮則變第23章 北風將起第1012章 寰宇新世之心第240章 混沌難明的渦流第213章 平地蹦出個孫猴子?我不信!第872章 飛蛾與蝶第901章 勝利屬於我們第968章 兇狼授首,雄傑各求歸處第887章 人心對決的預演第922章 貓鼠與孤蝶第457章 再見鍾老爺第590章 天下之大,隨你們自去第135章 民以食爲天第515章 我想回家第914章 天竺大有可爲第967章 血勇至極,肉軀難擋鐵火第182章 再不想忍,老天作梗第203章 真正的初戰第447章 雍容的雍,正統的正第972章 歷史在愛恨中螺旋上升第370章 咱也是個有錢人了第571章 學思東西辯第707章 最長的一夜第228章 鵲巢鳩佔,以牙還牙第549章 歷史浩浩蕩蕩第597章 擁皇帝,正大義第218章 驚險的左右開弓第670章 雍正的奮鬥第九百九十九章第7章 我是瘋兒也是傻第404章 長沙之戰,我悟了,你呢第742章 淮揚立言第680章 四馬亂蹄,皇帝難辯白第218章 驚險的左右開弓第202章 翻翻我的小賬本第521章 怎麼花這一千萬第142章 三娘賞行不賞心第127章 心如流水第990章 魔法師公會與商業神殿第61章 夏日已臨第780章 朝鮮風雲:鴉片、禍狗和紅顏第599章 封海逼通商第356章 催雨行動第133章 這裡沒有女人第119章 靠的還是拳頭硬第799章 南洲記:鍾老爺的新冒險第751章 新舊之間第1020章 論文明第519章 同一個南洋,同一首歌第368章 你讓孔孟,我讓君父第66章 血色漸近第497章 盤金鈴……死了第292章 賈昊賽馬第874章 汪瞎子該死第143章 狠人遇上瘋狗第316章 恢恢天網,總有延遲第22章 帝王仁心第980章 天下砥定看新世第615章 江南路,時勢不由人第288章 從軍心如鐵,三娘自斷髮第375章 戰衡州:詭異的敵我第654章 政治、商業和信仰第713章 滿州維新第476章 權術非常道第175章 兩艘船的戰爭第72章 苦難的郊遊第506章 定國策,先南後北第653章 追問節操第854章 清宮碎夢:膝爲盾,臉作劍第251章 飛天對悍勇,血肉開花第379章 卿本佳人第733章 時光交錯第775章 朝鮮風雲:東院初鳴第751章 新舊之間第607章 江南路,睡獅待醒第745章 不教而教第416章 狂風驟雨,三龍奪嫡第935章 三光清滿,血淚的歷史第934章 扶清滅英,人民的戰爭第434章 天有二日,地有二主第112章 惡霸鬥包衣第746章 全新的開始第442章 北方有佳人,一笑能傾城
第63章 人心都逐利第947章 南北合一,聖道再迎親第863章 大義衍化,滿清新政第53章 恢恢密網第319章 五箭之訓第652章 劉鄧大軍之後第640章 魔龍與苦逼的薩摩藩第426章 我胤禛接下這樁挑戰第505章 到底會是誰第170章 人已入甕,肉已下鍋第162章 歷史的車輪滾滾轉動第770章 朝鮮風雲:勝利的代價你們付不起第136章 淚和血都是鹹的,還有鹽第119章 靠的還是拳頭硬第697章 長江大決戰:坐享其成第156章 我們什麼都不怕,除了主子第367章 天主有何道,此國爲誰國第747章 窮則變第23章 北風將起第1012章 寰宇新世之心第240章 混沌難明的渦流第213章 平地蹦出個孫猴子?我不信!第872章 飛蛾與蝶第901章 勝利屬於我們第968章 兇狼授首,雄傑各求歸處第887章 人心對決的預演第922章 貓鼠與孤蝶第457章 再見鍾老爺第590章 天下之大,隨你們自去第135章 民以食爲天第515章 我想回家第914章 天竺大有可爲第967章 血勇至極,肉軀難擋鐵火第182章 再不想忍,老天作梗第203章 真正的初戰第447章 雍容的雍,正統的正第972章 歷史在愛恨中螺旋上升第370章 咱也是個有錢人了第571章 學思東西辯第707章 最長的一夜第228章 鵲巢鳩佔,以牙還牙第549章 歷史浩浩蕩蕩第597章 擁皇帝,正大義第218章 驚險的左右開弓第670章 雍正的奮鬥第九百九十九章第7章 我是瘋兒也是傻第404章 長沙之戰,我悟了,你呢第742章 淮揚立言第680章 四馬亂蹄,皇帝難辯白第218章 驚險的左右開弓第202章 翻翻我的小賬本第521章 怎麼花這一千萬第142章 三娘賞行不賞心第127章 心如流水第990章 魔法師公會與商業神殿第61章 夏日已臨第780章 朝鮮風雲:鴉片、禍狗和紅顏第599章 封海逼通商第356章 催雨行動第133章 這裡沒有女人第119章 靠的還是拳頭硬第799章 南洲記:鍾老爺的新冒險第751章 新舊之間第1020章 論文明第519章 同一個南洋,同一首歌第368章 你讓孔孟,我讓君父第66章 血色漸近第497章 盤金鈴……死了第292章 賈昊賽馬第874章 汪瞎子該死第143章 狠人遇上瘋狗第316章 恢恢天網,總有延遲第22章 帝王仁心第980章 天下砥定看新世第615章 江南路,時勢不由人第288章 從軍心如鐵,三娘自斷髮第375章 戰衡州:詭異的敵我第654章 政治、商業和信仰第713章 滿州維新第476章 權術非常道第175章 兩艘船的戰爭第72章 苦難的郊遊第506章 定國策,先南後北第653章 追問節操第854章 清宮碎夢:膝爲盾,臉作劍第251章 飛天對悍勇,血肉開花第379章 卿本佳人第733章 時光交錯第775章 朝鮮風雲:東院初鳴第751章 新舊之間第607章 江南路,睡獅待醒第745章 不教而教第416章 狂風驟雨,三龍奪嫡第935章 三光清滿,血淚的歷史第934章 扶清滅英,人民的戰爭第434章 天有二日,地有二主第112章 惡霸鬥包衣第746章 全新的開始第442章 北方有佳人,一笑能傾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