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0章 論文明

“若人與禽獸無異,自會安於穴居,茹毛飲血,千年不移。可人學會了鑽木取火,學會了馴養牲畜,學會了耕種,變野物爲黍稷稻麥。人更學會了伐木爲居,織造麻絲,燒土爲陶瓷。這一切看似源自人勝於禽獸之智,可這智背後卻是欲,想要免除飢渴、寒冷、疾病、猛獸和天災等等威脅,想要過得更好的慾望。”

說到這,李肆再小小一岔,開起了玩笑:“人未脫於禽獸時,說不定禽獸中也有犬儒,它們會將這欲指爲貪婪,它們會說,咱們禽獸百萬年都是這麼過來的,禽獸只要活着就夠了,爲何你們非要擺弄奇技yin巧,貪於口腹豪奢之慾?你們是要棄絕禽獸道統啊!滾!就這麼着,纔有了人,而堅持道統的那些禽獸,依舊還是猴子狒狒之類。”

孩子們格格笑出了聲,李克載兩眼發花,心說父親你的話題已經飛出太陽系,直奔浩瀚銀河了。

李肆也意識到了偏題太遠,話頭又轉了回來:“自私爲何被人下意識地歸爲惡?就因爲自私與貪婪常常混淆爲一。古人云,衆皆競進以貪婪兮,憑不厭乎求索,西人公教也將貪婪列爲原罪。以常論言,貪婪意爲所欲超於所需,那麼到底這‘需’的界線在哪裡呢?如果只是溫飽得存,我們人又何異於禽獸,甚至就沒有人的存在了。”

“以我們天道所論中庸來看,自私不是問題,當欲超於需這條界線時,自私變作了貪婪,問題在這條界線上。”

“衆皆競進以貪婪兮……注意這話裡的‘競’字,你們也看過但丁的《神曲》,裡面就講到,貪婪的本質是熱衷於通過金錢或權力,尋求超於他人的優越感。也就是說,貪婪之慾的本質是‘勝過他人’,因此這需的界線就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強弱之分,是時刻變化的。即便都是茹毛飲血,人也會挑揀,分出優劣,即便都錦衣玉食,也各求高雅豪奢,以求勝於他人。”

“貪婪還只是‘求勝之心’的一面,另一面則是嫉妒,都可以用一個‘競’字概括,這也是自私的一部分,甚至是自私推着人世不斷演進的本因。”

“三代之世和古人世裡,人未近天,東西各居一隅,暫且不論。古人世爲何能入今人世,就在於東西相近,人不再各居一隅。東西爲何能相近?是因西人持勝人之心,被貪婪和妒嫉推着,尋求東方的財富。”

“香料、絲綢、瓷器、茶葉,這是人之所需嗎?都是奢侈之物。靠着對奢侈之物的渴求,西人完成了大航海,發現了美洲,找到了金銀礦藏,然後來東方換這些奢侈物。有了金銀,尤其是白銀,銀錢之獅纔在華夏有了意識,將原本的奢侈之物化作真正的財富,進而推着越來越多的商貨流動起來,人也漸漸有了自立之根。”

“我們將自私歸於惡,是因爲自私帶來貪婪,可只看貪婪,也並非純是惡,甚至就人世之變而言,我們反而該褒揚貪婪。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我們下意識地將貪婪歸結爲惡,由此上溯,也將自私論爲惡呢?”

“原因不在自私和貪婪本身,而在它們將人心引向害人得利的一面。剛纔我們說到,人以天地萬物爲外利,人之所以能成人,乃至人世不斷演進,是因爲能以智以力近天道,不斷拓展這外利。但人又總有強弱之分,於是在人這個羣體之內,又有了強者奪弱者之利爲己用的格局。”

“如果將人整體視爲包括人和天地萬物爲一體的總括,那麼強者就如人一樣,將弱者當作天地萬物拓利。天道應於人,或者說天人合一,在此事上也能看到啊。”

說到這,李肆終於將話題從自私迴歸人性,再返於人世:“人性爲何複雜呢?是因爲它不是能用一個維度來衡量的東西,自私與無私,內利與外利,天與人,人與人,每一個維度都有左右極端。由這樣的人性所匯聚而起的人世,更是一個在諸多極端中不停動盪着的羣體。”

“在這種動盪中,我們無法窺盡人世變遷的道理,我們得不出一個恆定不變的真理,可以完美地詮釋歷史,可以引領人世向一個清晰並且同樣完美的目標邁進。我們只能嘗試去找到一條大致接近的脈絡,然後用最精簡的話語來概括它,這就是我們的天人大義。”

“天人大義不是夢想,它只是告訴人世一個方向,如果遵循這樣的方向,在這個動盪越加猛烈的人世演進大勢中,我們可以減少犯錯的機會,並且即便犯錯,我們還有補救的機會,不至於毀掉一切,從頭來過。”

李肆看向依舊茫然的李克載,問道:“今天我要說這麼多,這麼散,話題這麼大,其實還是要着落在我們英華這個國家身上,克載,剛纔述及的人性和人世之說,應於國家,你有什麼心得。”

李克載沉吟片刻,試探着答道:“國家若是一個人,寰宇就是一個小村,那麼更重在自私而不是無私。更重在居強者位,奪弱者利。而以智近天道,化天地萬物爲利這一面雖也不能忽視,但得利太慢。”

“只看國家自身的話,國家之內,又重無私。畢竟公利有限,人人相競,最終會成強者食盡弱者,奪公利爲私,國家會從今人世退回古人世。”

這是實誠之言,比李肆一番讓人頭暈的玄論好理解,李肆點頭再問:“這兩層可以聯起來看,依此所言,公利還重在外利。若是外利已盡,或者力竭而再不能奪時,我華夏會如何?”

李克載躊躇,這話不好直接說,李肆道:“就算有千年王朝,也有興衰之變,衰時會怎樣呢?”

不等李克載回答,李明湀舉手道:“弱者的利沒了,就該再自天地萬物中取更多的利!”

李肆點頭,再道:“這就說到人以智近天道了,可這一條有問,人智是應於國家呢,還是應於整個人類呢?”

李明湀眨巴了好一陣眼睛,無奈地道:“如果是匠學(工程),該是應於國家,可如果是數學、物理、化學這些道學,好像是整個人類的事。”

英華工程學發達,大匠比比皆是,靠着這些大匠和他們建起的工坊,所寫的匠學著述,英華在鋼鐵冶煉、機械、酸鹼化工、印染等行業上傲視寰宇。但也不得不承認,即便天道院一面自力更生,一面不斷引進歐洲科學家,可基礎科學依舊還在追趕歐洲,只在跟軍事有關的某些基礎學科領域有零星領先而已。而這些基礎科學是沒有國界的,如今這個時代,工程學也漸漸脫離了工匠經驗階段,越來越受基礎科學影響。

李肆微笑着再道:“除了人智,還有一些東西是今人世別於古人世的,將國家比作人的話,這些也是無私的體現。比如說……仁,今人世裡,國家待人以仁,此勢越來越明。”

“古人世裡,即便也有帝王求仁,那都是帝王之心,而不是國家之心。國傢俱文之法裡,殺人亦分幾等,株連不絕。而今人世裡,西人還立起各項具法,甚至建陪審團,不經審裁定罪就是非法,就是不義。而我英華也大興法治,破開了血脈,絕了株連,人不經法司審裁就無罪,就連我這個皇帝,也不能越過法司,隨意定人生死……”

話尾李肆有些話不由衷,他還是能隨意定人生死的,但就跟後宮侍婢並非法定屬於他一樣,這個權力也不是他名正言順能擁有的,他只能通過各種小動作去實現。而在安國院交由中廷和政事堂共管後,他搞小動作也更難了。當然,話又說回來,真有人值得讓李肆動殺心,事情也已大到不必他插手。

丟開這縷雜念,李肆再道:“不管是智還是仁,都讓步入今人世的國家漸漸相通,在此上,也有抑強扶弱,連成一體的一面。由此我們再看國家之內,人性自私一面,讓國家奪外利,取天地之利,人性無私一面,又興仁立德,維繫一國爲整體。但同時自私依舊推着國中強者掠食弱者,無私又有以衆凌寡,持道德取利害人的一面,這依然是一個動盪之勢。”

由人性的動盪之變到國家乃至整個人類的動盪之變,李克載終於抓住了父親一大通散亂論述裡的要點:“那麼父親,這個動盪之勢,到底要怎麼去把握呢?天人大義論的該只是我們如何在這動盪之勢中守住根本,而不是此勢的脈絡。”

李肆欣然點頭,這些散亂論述都只是鋪墊,是他要談的正論下的各個要素,不將這些要素澄清,拿出來的東西就是空中樓閣。

“當年我登基時,將老師所著的《天人三論》放在後位,以示皇帝是半出世半入世,心倚天道。你也學我不立皇后,那我也就如老師一樣,給你的後位上也放一本書……”

李肆終於道出了他的正論題目:“這本書講的是國家乃至人世興衰的脈絡,國人都道我後知三百年,如果我不留下些什麼,怎能對得起這個半仙之名。”

見李克載兩眼圓瞪,像是以爲自己要拿出什麼“泄露天機”之類了不得的東西,李肆再笑道:“我這本書不是匠學之作,照着去做就能成事的,甚至看懂之後,也改變不了太多東西。我只希望你能作一個智者,看清時勢之潮。他**登基,依舊是一個手握實權的皇帝,只有看清時勢,才能清醒地決定如何運用你的權力。”

李克載凜然,如孩子那般跪坐下來,這是授業傳道,英華世風雖已大變,但在大事上,對父母、對師長,依舊要守古禮。

李肆道:“我這書叫……《論文明》,文明一詞,釋義衆多。《易經》曰‘見龍在田、天下文明’,《舜典》曰‘濬哲文明,溫恭允塞’,近世更多解以文治教化,與武略相對。我再加上仁,加上法,加上德,加上人世之智和人力之盛。囊括人世種種,爲附義時,有華夏文明,歐人文明之分,也可總括爲人之整體,爲獨義時,與蠻夷相對……”

李肆道出“文明”一詞,想及剛纔所述的那些片段,人性、自私、無私、公利、私利、國家、族羣,乃至動盪之勢,李克載心馳神搖,這就是天道啊。

太湖中,東山下,一座小小天廟立着,李衛如往日一般,拄着柺杖出了廟堂,來到廟後的一片小樹林,疏林錯落有致,很是靜雅,每株樹下都有一個小墳頭,用白玉石壘起,不顯陰森,就只覺得肅穆。

這是天廟料理的公墳,也以功德林稱呼,李衛清理着墳地中那些燒盡的香燭,枯萎的鮮花,和火盆中的祭灰。清理到角落一處墳地時,動作放得更柔了,眼中也彌散着濃濃的哀思,還夾雜着一絲惘然。不起眼的深黑大理石墳碑上,刻着“艾尹真之墓”幾字。

“就是這!”

“艾先生的墓在這啊,真是難找!”

“好簡樸……不,根本就是寒酸嘛!”

“寒酸!?華麗就是褻辱艾先生,艾先生一名就足以永留青史了!”

剛剛整理完,一個年輕的嗓音響起,接着一堆少年涌到墳前,嘰嘰喳喳議論起來。這些少年不過十五六歲,該是中學裡的學子,個個網巾儒衫,生氣勃勃。

李衛臉上本已升起一層怒意,可聽到後面的話,怒意消散了,就輕聲叱道:“這裡是功德林,不得喧譁!”

學子們頓時收聲,先向李衛作揖,再向四周一個環揖,向被他們打擾了的魂靈致歉。

看着學子們張羅祭禮,李衛有些意外,胤禛死後,前來祭奠的人絡繹不絕,除了滿人親友外,也就是一些報界人士,很少見到學堂裡的年輕人,聽口音也不是滿人。

學子們都搖頭不已,覺得李衛這問題太蠢,守着艾先生的墓,卻不知道艾先生是什麼人物。

第612章 江南路,民對民第289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338章 湖南大決戰:一百小時定勝負第955章 清滿兩分,紫禁難留鼎第719章 歷史的正軌第623章 目遠萬里,南洲開門第497章 盤金鈴……死了第35章 各有各的算盤第536章 夥計,來一發?第742章 淮揚立言第547章 都是被逼的……第548章 咱們先來個南洋共榮第430章 歷史的遺產第155章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第422章 絕對的力量與陰謀詭計第14章 我爲消災而來第145章 通泰不通泰第89章 別搶我的戲第615章 江南路,時勢不由人第854章 清宮碎夢:膝爲盾,臉作劍第821章 紅紅火火又一年第1001章 共和與同盟第549章 歷史浩浩蕩蕩第九百二十四章第263章 紅袍加身,心眼猶暈第207章 那啥即是空第99章 不速之客第959章 大燕各飛,太后還憂誰第604章 江南路,舊事重演第576章 年羹堯的命根子第643章 英薩變亂第337章 湖南大決戰:自投羅網第2章 辮子,果然是辮子第630章 魔鬼就在銅錢中第547章 都是被逼的……第680章 四馬亂蹄,皇帝難辯白第579章 英華的咬文嚼字第971章 中秋團圓夜第3章 光緒五十一年?第869章 三合會在禍害着誰第464章 天大的災禍第11章 逼債!逼死你!第531章 噩夢之始第732章 有朝廷,無公道第692章 長江大決戰:刺刀對刺刀第348章 排隊隊,吃果果第832章 獅虎黨爭:難解之爭第78章 殺人如吃飯,你們得習慣第472章 失敗的大躍進第277章 崖山向南,新會向北第515章 我想回家第104章 對戰狼狽的代價第100章 快!再快一點!第990章 魔法師公會與商業神殿第980章 天下砥定看新世第614章 江南路,混沌之戰第800章 南洲記:珊瑚般的前程第207章 那啥即是空第24章 造反從娃娃抓起第377章 戰衡州:王對王的序幕第249章 戰爭是一門技術第485章 迷亂危局步步近第501章 咱們到此爲止第675章 武死戰第956章 金鑾寶殿,金鑾寶座硌第137章 我做到了,別忘了我第787章 坑人沒商量第361章 神霄起,驚雷在即第870章 冰層下的買賣第454章 因爲平等,所以蠻橫第782章 絕望的結束和開始第811章 東洲記:生番之困第558章 過門之爭第7章 我是瘋兒也是傻第636章 有人爭利,有人爭義,這纔是義利一體第545章 誰居上天位,誰食塵世利第213章 平地蹦出個孫猴子?我不信!第626章 聖道九年,天怒人怨第504章 南洋迷局的迷亂開端第138章 對你的虧欠,自有他來償還第794章 王道之始第1章 老天爺果然惹不得第8章 現實是殘酷的第456章 都是國將不國第687章 長江大決戰:天意已定第679章 鞍山戰終,太后謀秦檜第919章 人間天國的真相第891章 我們的戰場是整個世界第961章 月色冷暖,待最後一戰第398章 戰長沙,小賊鬥老賊第480章 六星南掠,李紱來也第1006章 東洲與美國第38章 妖女何方來歷第393章 小局大局,總被攪局第582章 南北都是好日子第105章 老頭出馬,一個頂……第498章 郎世寧日記:1718年12月第141章 是人,所以相信第327章 人心何所依,忠義何所寄第747章 窮則變
第612章 江南路,民對民第289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338章 湖南大決戰:一百小時定勝負第955章 清滿兩分,紫禁難留鼎第719章 歷史的正軌第623章 目遠萬里,南洲開門第497章 盤金鈴……死了第35章 各有各的算盤第536章 夥計,來一發?第742章 淮揚立言第547章 都是被逼的……第548章 咱們先來個南洋共榮第430章 歷史的遺產第155章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第422章 絕對的力量與陰謀詭計第14章 我爲消災而來第145章 通泰不通泰第89章 別搶我的戲第615章 江南路,時勢不由人第854章 清宮碎夢:膝爲盾,臉作劍第821章 紅紅火火又一年第1001章 共和與同盟第549章 歷史浩浩蕩蕩第九百二十四章第263章 紅袍加身,心眼猶暈第207章 那啥即是空第99章 不速之客第959章 大燕各飛,太后還憂誰第604章 江南路,舊事重演第576章 年羹堯的命根子第643章 英薩變亂第337章 湖南大決戰:自投羅網第2章 辮子,果然是辮子第630章 魔鬼就在銅錢中第547章 都是被逼的……第680章 四馬亂蹄,皇帝難辯白第579章 英華的咬文嚼字第971章 中秋團圓夜第3章 光緒五十一年?第869章 三合會在禍害着誰第464章 天大的災禍第11章 逼債!逼死你!第531章 噩夢之始第732章 有朝廷,無公道第692章 長江大決戰:刺刀對刺刀第348章 排隊隊,吃果果第832章 獅虎黨爭:難解之爭第78章 殺人如吃飯,你們得習慣第472章 失敗的大躍進第277章 崖山向南,新會向北第515章 我想回家第104章 對戰狼狽的代價第100章 快!再快一點!第990章 魔法師公會與商業神殿第980章 天下砥定看新世第614章 江南路,混沌之戰第800章 南洲記:珊瑚般的前程第207章 那啥即是空第24章 造反從娃娃抓起第377章 戰衡州:王對王的序幕第249章 戰爭是一門技術第485章 迷亂危局步步近第501章 咱們到此爲止第675章 武死戰第956章 金鑾寶殿,金鑾寶座硌第137章 我做到了,別忘了我第787章 坑人沒商量第361章 神霄起,驚雷在即第870章 冰層下的買賣第454章 因爲平等,所以蠻橫第782章 絕望的結束和開始第811章 東洲記:生番之困第558章 過門之爭第7章 我是瘋兒也是傻第636章 有人爭利,有人爭義,這纔是義利一體第545章 誰居上天位,誰食塵世利第213章 平地蹦出個孫猴子?我不信!第626章 聖道九年,天怒人怨第504章 南洋迷局的迷亂開端第138章 對你的虧欠,自有他來償還第794章 王道之始第1章 老天爺果然惹不得第8章 現實是殘酷的第456章 都是國將不國第687章 長江大決戰:天意已定第679章 鞍山戰終,太后謀秦檜第919章 人間天國的真相第891章 我們的戰場是整個世界第961章 月色冷暖,待最後一戰第398章 戰長沙,小賊鬥老賊第480章 六星南掠,李紱來也第1006章 東洲與美國第38章 妖女何方來歷第393章 小局大局,總被攪局第582章 南北都是好日子第105章 老頭出馬,一個頂……第498章 郎世寧日記:1718年12月第141章 是人,所以相信第327章 人心何所依,忠義何所寄第747章 窮則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