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王國背後的男人

媒體靠什麼活?靠新聞!

新聞的核心是什麼?是新鮮感!

嘉穀乳業經過這麼一段時間的發酵,該知道的也知道了,基本沒有什麼新鮮感了。

但嘉穀集團不同,之前一直處於“隱身”狀態,知道的人不多。

當新浪網拉開了曝光的序章,引發了網友的第一波關注後,其他媒體也迅速跟上了。

食品安全是當前輿論的焦點,一家神秘崛起的大型農業生產和食品製造企業,毫無疑問滿滿都是看點。

在各路媒體的深入挖掘下,嘉穀集團就被解開了神秘面紗。

有媒體爆出重磅消息:在當年的大豆危機中,就是嘉穀糧油力挫外資,保住了大部分國產的大豆壓榨份額,纔沒有讓大豆壓榨行業在危機中徹底淪陷,並藉此成爲國內這一領域的龍頭企業。嘉穀體系甚至至今堅持扶持國產大豆種植。

緊接着又有媒體報道:嘉穀農業已經成功走出國門,在俄遠東地區開發了幾十萬公頃的農場,爲國家的大豆供應開啓了多元化保障。

還有的媒體將目光放在清源啤酒上:“通過收購兼併、擴張積蓄產能,異軍突起,向世界展現了驚人的中國啤酒的速度。”

還有吸引觀衆眼球的亞洲最大單體養豬場,在去年底至今年初爆發的豬瘟疫情中,大大保證了越省等地的生豬供應……

無論是從何種角度來看,嘉穀體系都能算得上是一個奇蹟!

雖然嘉穀體系的公司沒有公佈營業數據,但有媒體估算了嘉穀體系去年的營收:嘉穀糧油無疑是大頭,去年的營業收入大概在300億以上;清源啤酒和嘉穀乳業的營收都在100億左右,再加上其他子公司,整個嘉穀體系雖然離千億營收還有相當的距離,但六七百億的營收,如果以嘉穀集團入榜,在去年的中國500強中已經能排進前五十了。

報道一出,觀衆們都亢奮了起來。

這可不是互聯網等企業的估值,而是實打實的營收,關鍵在於發展時間。

按照媒體們的報道,嘉穀集團也不過六七年的發展史,爲何能在農業這種傳統領域取得如此驚人的成就?

當然,各方人馬也給出了各種分析。

有專家指出:“高品質似乎是嘉穀體系一脈相承的經營準則。稍微瞭解中國農業企業的人都知道,絕大多數農企由於產品同質、競爭方法同質,大家都沒錢可賺,在微利的邊緣掙扎,自然做不大。但嘉穀體系不是這樣,他們能將產品價值做實,將品牌價值做高,就像嘉穀乳業一樣,自然能殺出血路……”

當然,如果僅僅是這樣的報道,嘉穀體系畢竟不是市場前沿的那些高科技公司,最多也就吸引一波眼球后,基本就完事了。

但一些好奇的媒體繼續深挖嘉穀體系的核心,嘉穀體系的創始人也就逐漸進入了他們的眼簾。

雖然齊政在之前嘉穀體系的整合中,在全球公認的避稅天堂百慕大羣島,成立一個離岸基金會,將自己擁有的大部分嘉穀集團的股權悄悄地轉移到基金會名下,又在香港註冊了一家公司控股該基金會,通過這種脫褲子放屁的手段繞了幾圈之後,從單一公司的註冊資料中已經很難了解到齊政在嘉穀體系中的具體股權。

但齊政本人畢竟沒有藏着掖着,還上過不少嘉穀體系相關的新聞,只不過那時沒有報道他是嘉穀集團的董事長而已。

在一些有心人的暗中推動下,一些媒體很快將齊政的身份挖掘了出來。

“農業王國背後的男人!”

年輕,白手起家,富豪,未婚……

以上幾個標籤成了新聞和網上的熱門詞。

相關報道一出,誰都擋不住國人對齊政這個傳奇青年鉅富的興趣了。

都市類媒體挖掘齊政,主要介紹他的年齡、出身、未婚,大學畢業就回鄉創業,帶領家鄉發展致富,突出他經歷的“傳奇性”。

財經類媒體挖掘齊政,主要介紹他的嘉穀集團,旗下的幾大子公司,分析它們的市場前景、上市前景,突出他年輕有爲。

而一些喉舌媒體則主要挖掘齊政的“代表性意義”,他們認爲齊政代表了中國新生代的成長,認爲以齊政爲代表的新生代,有想法、有魄力、有見識、有能力……這些新生代抓住了國家發展的時代機遇,即使在農業這樣的傳統領域,也能成爲弄潮的驕子!

報紙上各種整版,網絡上各種頭條。

報道剛出的時候,網上好些人衆口一詞地懷疑齊政肯定是“X二代”或“X三代”。

但隨後,懷疑都被推翻了。

齊政是真得不能再真的白手起家“富一代”。

隨着媒體的深入採訪,齊政的家庭背景、成長經歷都被挖了出來。

N多證據可以證明,創業前齊政的家庭條件很普通。當然,如果村長也算官的話,齊政勉強稱得上是“官二代”——但很顯然,這不過是一個笑話。

媒體濃墨重彩地介紹了齊政畢業後回鄉創業的經歷:通過特種養殖以及推廣種植優質水稻(仙茗大米),不僅自己發家起步,甚至在他的家鄉打造了產值數百億的仙茗大米產業,造福一方。

於是,對齊政能有今日的成就,九成的人信服了。

多好的小夥子啊,創業不忘家鄉父老,關鍵是他不但成功了,還取得了大大的成功。

他不是傳奇,誰是傳奇?

……

齊政在西北的達拉特旗埋頭種草,因爲通信不便,等王昱業聯繫上齊政的時候,他的身份已經曝光得七七八八了。

齊政剛聽到這一消息的時候,還一臉懵圈。

但反應過來後,聽到電話裡的王昱業問需不需要集團的公關部做點什麼的時候,齊政拒絕了。

囑咐王昱業關注輿論走向後,齊政就掛了電話,擡頭迎向刺眼的陽光,眯起了眼:只是,低調的日子,估計一去不復返了啊……

第416章 以併購始,以併購終(5/5)第488章 國人對嘉穀體系的信心第509章 嘉穀特色之路(二合一)第285章 榮獲食品界“諾貝爾獎”第561章 沒有一頭牛搞不定的談判(1/2)第620章 一“豆”成名(2)第562章 進化的牧草之王(2/2)第461章 孩子與未來!第632章 大國購買力,恐怖如斯第127章 西北啤酒花(3/3)第367章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5/5)第684章 無聲的報國(1/2)第52章 嘉穀戰略(上)第644章 一羣馬屁精(3/3)第57章 兵強馬壯(求收藏!)第715章 曾經的溫水煮青蛙第227章 不合作纔是傻子第719章 國產小麥的契合(上)第66章 波譎雲詭(求收藏!)第522章 嘉穀這樣,很好第685章 還有什麼能夠阻擋(2/2)第347章 第一戰:吸金的倉儲(2/4)第104章 乳業背後的軍火商(2/10)第403章 旌旗遍插南國(1/4)第130章 慘淡的國內大麥種植(3/3)第444章 他們必將實現復興(2/2)第645章 三言兩語定規矩(1/2)第63章 身嬌肉貴的“二師兄”(求收藏!)第111章 難(9/10)第357章 大廈將傾的準岳父?第554章 啪啪啪(3/3)第508章 鉅額營收,巨頭前行第697章 吃過豬肉第462章 通脹時代?(1/3)第288章 風雲再起第175章 千年人蔘?這可以有(3/3)第159章 掛逼們的老大更牛叉(2/3)第583章 推心置腹(1/2)第733章 風暴之始?(2/2)第691章 讓男人強硬的……(2/2)第230章 閒棋冷子,疑神疑鬼第410章 讓觀望者奮起(2/3)第640章 坑的就是你(2/3)第733章 風暴之始?(2/2)第147章 我們也不是好欺負的(2/3)第235章 守着土地,無能爲力第643章 送上船(2/3)第402章 老丈人的“驚嚇”(2/2)第95章 運氣嗎第213章 破產的鄰居纔是好鄰居第11章 深謀與認可第454章 三年了,嘉穀依然在第214章 一言不合就爆…牧場第411章 國有英才,幸甚至哉(3/3)第602章 服氣的國營農場(1/2)第492章 未來是我們的第663章 崇拜(1)第568章 獵食者們(1/3)第611章 你走開!(4600字)第6章 畢業回鄉第66章 波譎雲詭(求收藏!)第120章 一企對一國(2/3)第486章 “全球變暖”戲碼(二更)第363章 令人瘋狂的銅礦(1/5)第21章 該收穫了(下)第66章 波譎雲詭(求收藏!)第536章 新的藻業支柱?(1/2)第7章 坦白第177章 從哪來冒出來的混賬(2/3)第118章 脣齒留香(3/3)第177章 從哪來冒出來的混賬(2/3)第405章 《舌尖上的大米》(3/4)第470章 爲未來計(2/2)第30章 魄力(求支持!)第63章 身嬌肉貴的“二師兄”(求收藏!)第653章 無人聲援第723章 大時代下的農民選擇(2)第702章 天賦強運第382章 求教養豬的互聯網大佬(3/3)第162章 這世界怎麼了?(2/3)第285章 榮獲食品界“諾貝爾獎”第114章 規模決定地位(2/3)第351章 給央企的壓力第58章 情懷第677章 沙漠水庫,後備耕地第310章 有機肥,厚待你不容易(2/3)第404章 難以撼動的領先優勢(2/4)第325章 代表沙漠予懲罰(1/5)第178章 老“參把頭”(3/3)第66章 波譎雲詭(求收藏!)第26章 一個油藏?是兩個!第591章 老闆威武(2/2)第239章 價值的體現第5章 大循環農業第174章 真·人蔘當蘿蔔賣(2/3)第658章 勾人(1/3)第185章 嘉穀再整合(上)第56章 要強大(求收藏)第382章 求教養豬的互聯網大佬(3/3)第538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
第416章 以併購始,以併購終(5/5)第488章 國人對嘉穀體系的信心第509章 嘉穀特色之路(二合一)第285章 榮獲食品界“諾貝爾獎”第561章 沒有一頭牛搞不定的談判(1/2)第620章 一“豆”成名(2)第562章 進化的牧草之王(2/2)第461章 孩子與未來!第632章 大國購買力,恐怖如斯第127章 西北啤酒花(3/3)第367章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5/5)第684章 無聲的報國(1/2)第52章 嘉穀戰略(上)第644章 一羣馬屁精(3/3)第57章 兵強馬壯(求收藏!)第715章 曾經的溫水煮青蛙第227章 不合作纔是傻子第719章 國產小麥的契合(上)第66章 波譎雲詭(求收藏!)第522章 嘉穀這樣,很好第685章 還有什麼能夠阻擋(2/2)第347章 第一戰:吸金的倉儲(2/4)第104章 乳業背後的軍火商(2/10)第403章 旌旗遍插南國(1/4)第130章 慘淡的國內大麥種植(3/3)第444章 他們必將實現復興(2/2)第645章 三言兩語定規矩(1/2)第63章 身嬌肉貴的“二師兄”(求收藏!)第111章 難(9/10)第357章 大廈將傾的準岳父?第554章 啪啪啪(3/3)第508章 鉅額營收,巨頭前行第697章 吃過豬肉第462章 通脹時代?(1/3)第288章 風雲再起第175章 千年人蔘?這可以有(3/3)第159章 掛逼們的老大更牛叉(2/3)第583章 推心置腹(1/2)第733章 風暴之始?(2/2)第691章 讓男人強硬的……(2/2)第230章 閒棋冷子,疑神疑鬼第410章 讓觀望者奮起(2/3)第640章 坑的就是你(2/3)第733章 風暴之始?(2/2)第147章 我們也不是好欺負的(2/3)第235章 守着土地,無能爲力第643章 送上船(2/3)第402章 老丈人的“驚嚇”(2/2)第95章 運氣嗎第213章 破產的鄰居纔是好鄰居第11章 深謀與認可第454章 三年了,嘉穀依然在第214章 一言不合就爆…牧場第411章 國有英才,幸甚至哉(3/3)第602章 服氣的國營農場(1/2)第492章 未來是我們的第663章 崇拜(1)第568章 獵食者們(1/3)第611章 你走開!(4600字)第6章 畢業回鄉第66章 波譎雲詭(求收藏!)第120章 一企對一國(2/3)第486章 “全球變暖”戲碼(二更)第363章 令人瘋狂的銅礦(1/5)第21章 該收穫了(下)第66章 波譎雲詭(求收藏!)第536章 新的藻業支柱?(1/2)第7章 坦白第177章 從哪來冒出來的混賬(2/3)第118章 脣齒留香(3/3)第177章 從哪來冒出來的混賬(2/3)第405章 《舌尖上的大米》(3/4)第470章 爲未來計(2/2)第30章 魄力(求支持!)第63章 身嬌肉貴的“二師兄”(求收藏!)第653章 無人聲援第723章 大時代下的農民選擇(2)第702章 天賦強運第382章 求教養豬的互聯網大佬(3/3)第162章 這世界怎麼了?(2/3)第285章 榮獲食品界“諾貝爾獎”第114章 規模決定地位(2/3)第351章 給央企的壓力第58章 情懷第677章 沙漠水庫,後備耕地第310章 有機肥,厚待你不容易(2/3)第404章 難以撼動的領先優勢(2/4)第325章 代表沙漠予懲罰(1/5)第178章 老“參把頭”(3/3)第66章 波譎雲詭(求收藏!)第26章 一個油藏?是兩個!第591章 老闆威武(2/2)第239章 價值的體現第5章 大循環農業第174章 真·人蔘當蘿蔔賣(2/3)第658章 勾人(1/3)第185章 嘉穀再整合(上)第56章 要強大(求收藏)第382章 求教養豬的互聯網大佬(3/3)第538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