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難以撼動的領先優勢(2/4)

誰也想不到,在湘省稻穀收購相對嚴峻緊張的形勢下,互爲對手的國糧米業和益海米業兩家負責人會聚在一起喝酒聊天。

但在嘉穀糧油咄咄逼人的攻勢下,這樣的一幕看上去極其自然。

“嘉穀糧油分明是想先虧錢,待我們清場後再開始賺錢……”益海米業負責人憤憤道。

國糧米業負責人聞言斜睨着他一眼,這種通過控制價格“清理門戶”的做法,玩得最溜的不就是益海嘉裡嗎?是誰一直採取“虧前兩年的錢,第三年再開始賺錢”的策略,心裡沒點數嗎?

“怕就怕在,人家恐怕還不會虧錢咧!”國糧米業負責人皺眉說道。

益海米業負責人一愣,隨即心有慼慼地感嘆道:“是啊,嘉穀糧油在大米業務上的領先優勢太明顯了!”

國糧米業負責人也嘆了一口氣。

不是他們壯別人士氣,而是嘉穀糧油構建的大米全產業鏈已經日益顯示出強大的威力。

一般來說,國糧集團最大的優勢還是在於政策層面。國家出於對糧食安全的考慮,會不斷給國糧集團旗下的生產基地和加工廠以優惠政策的扶持。而益海嘉裡的優勢則在於他們的市場經驗。

但在大米行業,嘉穀難得的兩者兼具。

譬如在湘省,藉着重金屬污染修復的契機,嘉穀糧油甚至受到比國糧集團更加優惠的扶持。

他們已經有預感,長江以南的大米產業終將被嘉穀糧油“壟斷”。

當然,這個“壟斷”不是說市場的絕對控制,而是規模上的碾壓。

“別看嘉穀糧油目前在湘省是通過第三方收購,但我敢肯定,很快,嘉穀就將他們的規模化訂單種植模式推廣,進一步掌控糧源!”益海米業負責人咬牙道。

他們在南方糧食主產區的大米加工廠不就是這樣一步步陷入了無米加工的窘境?

國內大米種植比較複雜,缺乏規模化,米種也千差萬別。即使是互爲鄰居的兩戶農家,種植的水稻品種也不盡相同。

在與農民的訂單合作上,沒有哪家企業有成熟的經驗——譬如要讓上百萬畝農田生產出統一純度的稻穀,必須要讓數萬個家庭統一耕種和收割。

除了嘉穀農業。

儘管國內的土地政策讓食品公司們很難直接持有上游土地,但沒關係,嘉穀農業通過與當地的政府和銀行合作,給合作者以更低的利息貸款,與成千上萬的合作社結成同盟——在江右省,他們是水稻種植者;在蘇省,他們是水果種植者;在東北,他們是大豆和水稻種植者……

憑藉着這樣結成的種植基地網絡,嘉穀糧油掌握了優質且穩定的糧源。益海嘉裡和國糧集團,不是收購不到稻穀,而是供應極不穩定,而且質量不一,成本上更是遠遠不及。

“我已經得到消息,嘉穀糧油與鐵路集團合作開通了面向全國的綠色通道,嘉穀大米被國家鐵道部籤批確定爲全國鐵路系統專供產品,與廣鐵等18個鐵路局簽訂產品供銷合同,成爲中國鐵路專供、直供、特供米指定生產企業。”國糧米業負責人苦澀地說道。

“……”益海米業負責人張了張嘴,“這意味着它徹底打通了交通瓶頸?”

對於糧食產品而言,物流是極爲重要的一環。誰將物流成本壓至最低,或是在消費旺季的物流上握有優先權,誰就能在競爭中取得了主動。

嘉穀集團通過併購建設,已經擁有了一支龐大車隊和倉儲網絡,在全國上百個城市擁有自己的營運網點。如今打通了鐵路渠道,簡直是如虎添翼。

甚至於,“嘉穀此舉是瞄準了東北產糧區?”益海米業負責人進一步深思,臉色一變。

“你說呢?”

兩人相視苦笑。

中國南部大米主產區眼瞅着已經是嘉穀一家獨大,黃淮地區是諸侯混戰,國糧集團和益海嘉裡均將大米生產基地首要目標鎖定在了大米質量較高的東北地區。

但可以想象,隨着嘉穀糧油加大對東北地區的投入,競爭勢必加劇。

要說嘉穀在東北的水稻種植基地也不多,爲何兩人如此忌憚?

“其實,我最羨慕的,是嘉穀糧油急速膨脹的水稻深加工能力!”國糧米業負責人悶了一口酒,甕聲甕氣地說道。

而對面的益海米業負責人也深以爲然。

嘉穀水稻產業鏈最強的點在哪裡?有人說是前端種植基地,也有人說是運輸鏈條。

但如果要兩人選擇的話,他們會選加工能力。

嘉穀那種可以高價收購,但又不怕利潤薄弱,可以將部分產品低於市場價銷售以快速開拓市場的打法是在太爽了!

要知道,大米仍是國內水稻加工企業收入和利潤的主要來源,國內的稻穀深加工普遍處於初級階段,往往導致國內米廠利潤微薄甚至處於虧損狀態,包括國糧米業和益海米業在內的企業都急需找到更多的利潤增長點。

以國糧爲例,雖然大米業務是國糧最傳統的業務之一,但國糧米業拓展國內市場的時間並不長。因爲截至目前,國糧的大米板塊仍沒有盈利。

畢竟,國內大米供給處於平衡狀態,無需進口,國家對大米的控制力非常強,屬於政策市。大米價格受控,加工能力過剩,大多數大米企業只能靠將稻穀加工成大米出售,微利經營。

譬如國內第二大米企北大荒米業,年處理水稻能力則超過兩百萬噸,但是去年實際生產大米只有四十多萬噸,利潤主要來源之一居然是國家財政給予的鐵路運費補貼。

第一大米企嘉穀糧油卻截然不同。

由於水稻大宗農產品的性質,加工規模越大,成本越低;而且足夠大的加工量才能滿足水稻副產品深加工的要求。規模小的企業既沒有資金去做稻穀深加工,做了深加工因爲副產品量少,也賺不到錢。

只有像嘉穀糧油這樣,稻穀加工成大米後,從米糠中提取米糠油、用稻殼發電以及加工大米澱粉等,才具有足夠的經濟效益。

嘉穀稻米油的橫空出世充分證明了,水稻深加工的利潤很大——大米企業只有做出創新,才能在米業市場中脫穎而出。

“現在看來,我們在大米、麪粉、雜糧等業務上全面開花,還不如像嘉穀這樣,專注於一個主糧產業,打造從種子研發、良種推廣、訂單種植、訂單收購、加工銷售的一條完整鏈條,形成難以撼動的領先優勢呢?”益海米業負責人事後諸葛亮般分析道。

兩人都清楚,大米產業是一個比食用油消費量大得多的市場。雖然投資大、利潤薄、見效時間長。但只要能佔據一定的份額,收益也會很驚人。

自己該怎麼奮起直追呢?這是兩人共同面對的問題。

而兩人還不知道,他們眼中領先優勢已經很大的嘉穀糧油,還將繼續拉大優勢。

……

第444章 他們必將實現復興(2/2)第627章 錢常有,好參不常有(1/2)第381章 養豬場火了(2/3)第259章 風口上的豬第363章 令人瘋狂的銅礦(1/5)第644章 一羣馬屁精(3/3)第444章 他們必將實現復興(2/2)第369章 大興土木(2/3)第618章 體系之戰第724章 大時代下的農民選擇(3)第248章 賭可以,要聽我的第540章 可以但沒必要(1/2)第108章 委屈的奶農(6/10 求訂閱)第142章 大豆風雲之始(3/3)第311章 海里淘“肥”(3/3)第27章 老油井入手(求收藏!)第411章 國有英才,幸甚至哉(3/3)第394章 厲害了我的油(4/4)第270章 向廢棄礦區要牧場第291章 中國牛奶世界造第281章 徹底引爆第306章 丹心照日,抗雪救災(3/3)第185章 嘉穀再整合(上)第288章 風雲再起第392章 鋒芒太露,聯合抵制(2/4)第298章 老闆牌營銷第562章 進化的牧草之王(2/2)第568章 獵食者們(1/3)第285章 榮獲食品界“諾貝爾獎”第476章 攻陷東南亞(1/2)第699章 打造護城河(2/2)第45章 食品佈局(求收藏!)第414章 待我開大招(3/5)第652章 太張揚(2/2)第602章 服氣的國營農場(1/2)第571章 挖金礦的和賣牛仔褲的(1/2)第167章 爲何這麼吊(2/4)第290章 挺進新西蘭第90章 兩個村子(求收藏!)第479章 立起來的中國啤酒業(2/2)第16章 梅花鹿與馴鹿老人(求支持!求收藏!)第527章 我們的海鮮牌(2/2)第681章 大風神(2/2)第631章 顫抖吧(2/2)第127章 西北啤酒花(3/3)第391章 鶴立雞羣的嘉穀油(1/4)第351章 給央企的壓力第27章 老油井入手(求收藏!)第206章 颶風之始,相信直覺第281章 徹底引爆第662章 新興植物改變世界(下)第437章 假農之名,圈地蓋房(2/2)第450章 這是對定價權的爭奪(第一更)第175章 千年人蔘?這可以有(3/3)第733章 風暴之始?(2/2)第297章 首秀:做有情懷的農業第633章 優越與幸福(1/2)第369章 大興土木(2/3)第640章 坑的就是你(2/3)第382章 求教養豬的互聯網大佬(3/3)第606章 南方大豆新位勢第441章 西北大糧倉之初現端倪第321章 從貝加爾湖“調水”第390章 跑偏的畫風第248章 賭可以,要聽我的第270章 向廢棄礦區要牧場第607章 針對嘉穀的貿易壁壘(1/2)第349章 第二戰:糖業角力(4/4)第366章 我要結婚了!(4/5)第612章 逮着日系糧商欺負(4000字)第529章 能見證水產養殖巨頭的誕生嗎(2/2)第501章 糧商“種”能源第659章 放衛星(2/3)第445章 中國獨特的沙漠農業道路(1/3)第335章 沙漠“人造”風場(4/4)第706章 小麥之變局(二合一)第123章 農民收入倍增計劃(2/3)第78章 糖衣炮彈(求收藏!)第46章 二階靈陣(求收藏!)第651章 漸入高峰(1/2)第160章 用愛發電?別逗!(3/3)第679章 當有人負重前行(2/2)第422章 新時代的農民接班人(2/3)第590章 “奉旨腐敗”(1/2)第407章 王者誕生,行業洗牌(1/2)第290章 挺進新西蘭第698章 嘉穀系電商上線(1/2)第282章 誰能問心無愧第522章 嘉穀這樣,很好第441章 西北大糧倉之初現端倪第663章 崇拜(1)第383章 我的最好豬肉夢啊,沒了(1/2)第104章 乳業背後的軍火商(2/10)第32章 生日之夜(上)第605章 春耕始,“帶薪休假”的土地第664章 崇拜(2)第562章 進化的牧草之王(2/2)第311章 海里淘“肥”(3/3)第108章 委屈的奶農(6/10 求訂閱)第69章 惡臭熏天
第444章 他們必將實現復興(2/2)第627章 錢常有,好參不常有(1/2)第381章 養豬場火了(2/3)第259章 風口上的豬第363章 令人瘋狂的銅礦(1/5)第644章 一羣馬屁精(3/3)第444章 他們必將實現復興(2/2)第369章 大興土木(2/3)第618章 體系之戰第724章 大時代下的農民選擇(3)第248章 賭可以,要聽我的第540章 可以但沒必要(1/2)第108章 委屈的奶農(6/10 求訂閱)第142章 大豆風雲之始(3/3)第311章 海里淘“肥”(3/3)第27章 老油井入手(求收藏!)第411章 國有英才,幸甚至哉(3/3)第394章 厲害了我的油(4/4)第270章 向廢棄礦區要牧場第291章 中國牛奶世界造第281章 徹底引爆第306章 丹心照日,抗雪救災(3/3)第185章 嘉穀再整合(上)第288章 風雲再起第392章 鋒芒太露,聯合抵制(2/4)第298章 老闆牌營銷第562章 進化的牧草之王(2/2)第568章 獵食者們(1/3)第285章 榮獲食品界“諾貝爾獎”第476章 攻陷東南亞(1/2)第699章 打造護城河(2/2)第45章 食品佈局(求收藏!)第414章 待我開大招(3/5)第652章 太張揚(2/2)第602章 服氣的國營農場(1/2)第571章 挖金礦的和賣牛仔褲的(1/2)第167章 爲何這麼吊(2/4)第290章 挺進新西蘭第90章 兩個村子(求收藏!)第479章 立起來的中國啤酒業(2/2)第16章 梅花鹿與馴鹿老人(求支持!求收藏!)第527章 我們的海鮮牌(2/2)第681章 大風神(2/2)第631章 顫抖吧(2/2)第127章 西北啤酒花(3/3)第391章 鶴立雞羣的嘉穀油(1/4)第351章 給央企的壓力第27章 老油井入手(求收藏!)第206章 颶風之始,相信直覺第281章 徹底引爆第662章 新興植物改變世界(下)第437章 假農之名,圈地蓋房(2/2)第450章 這是對定價權的爭奪(第一更)第175章 千年人蔘?這可以有(3/3)第733章 風暴之始?(2/2)第297章 首秀:做有情懷的農業第633章 優越與幸福(1/2)第369章 大興土木(2/3)第640章 坑的就是你(2/3)第382章 求教養豬的互聯網大佬(3/3)第606章 南方大豆新位勢第441章 西北大糧倉之初現端倪第321章 從貝加爾湖“調水”第390章 跑偏的畫風第248章 賭可以,要聽我的第270章 向廢棄礦區要牧場第607章 針對嘉穀的貿易壁壘(1/2)第349章 第二戰:糖業角力(4/4)第366章 我要結婚了!(4/5)第612章 逮着日系糧商欺負(4000字)第529章 能見證水產養殖巨頭的誕生嗎(2/2)第501章 糧商“種”能源第659章 放衛星(2/3)第445章 中國獨特的沙漠農業道路(1/3)第335章 沙漠“人造”風場(4/4)第706章 小麥之變局(二合一)第123章 農民收入倍增計劃(2/3)第78章 糖衣炮彈(求收藏!)第46章 二階靈陣(求收藏!)第651章 漸入高峰(1/2)第160章 用愛發電?別逗!(3/3)第679章 當有人負重前行(2/2)第422章 新時代的農民接班人(2/3)第590章 “奉旨腐敗”(1/2)第407章 王者誕生,行業洗牌(1/2)第290章 挺進新西蘭第698章 嘉穀系電商上線(1/2)第282章 誰能問心無愧第522章 嘉穀這樣,很好第441章 西北大糧倉之初現端倪第663章 崇拜(1)第383章 我的最好豬肉夢啊,沒了(1/2)第104章 乳業背後的軍火商(2/10)第32章 生日之夜(上)第605章 春耕始,“帶薪休假”的土地第664章 崇拜(2)第562章 進化的牧草之王(2/2)第311章 海里淘“肥”(3/3)第108章 委屈的奶農(6/10 求訂閱)第69章 惡臭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