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4章 你需要我這面旗幟(4000字)

哈巴羅夫斯克,俄駐遠東聯邦區總統全權代表處。

齊政與新上任的俄遠東發展部部長特魯特涅夫相對而坐。

特魯特涅夫到達遠東後,先與遠東各州區領導人碰面並作交流,然後又與遠東本土部分重要企業負責人會面,再之後就輪到了齊政——其對於嘉穀的重視由此可見一斑。

特魯特涅夫是個典型的老毛子形象,除了身材不算高大,較深的眼窩,高突的鼻樑,看上去就不像是善茬。

而在特魯特涅夫眼中,齊政的形象就有點出乎意料了。

以嘉穀在遠東八面玲瓏的經營風格,他覺得齊政應該像是一個政客:臉上總是掛着溫潤的笑容,待人接物不遠不近,私底下牽扯到自己的利益的時候,則拼殺得極其兇悍。總之,是一個帶着面具的人物。

可是,面對面的齊政,看上去就像是一個二十幾歲的年輕人,表情堅毅,眼神專注……

這讓特魯特涅夫迅速調整了談話策略。

他開頭就咄咄逼人道:“嘉穀近些年在遠東可是相當耀眼啊,名聲都傳到莫斯科去了,聯邦政府內不少人將嘉穀在遠東的投資視爲‘靜悄悄地蠶食遠東’,齊政先生怎麼看?”

旁邊的總統代表助理阿維林都詫異地看了特魯特涅夫一眼,這態度可不算友好啊。

щшш•TTkan•C〇

然而,齊政連表情都沒有絲毫的變化,淡定道:“部長,我恐怕您瞭解的情況並不夠全面。”

“我們嘉穀在遠東的發展,是幫助本地發展經濟,併爲俄羅斯公民創造了不少工作崗位。可以說,我們在遠東取得的些許成績,都離不開俄羅斯公民對我們的支持……”

齊政對於老毛子控股的現實提都不提,對於政客,要的就是一個“大義凜然”。

現在的嘉穀遠東農場內,有六成的員工爲俄方員工。爲了培訓他們,可算是費了老鼻子勁了——技能還好說,關鍵是對工作的態度。

有點經驗的老毛子,堅持到點上下班、週末必須休息,但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如春播秋收等緊要節點是需要爭分奪秒的,又怎麼能容忍他們這種工作態度呢?

嘉穀又是提高工資和待遇,又是將那些賺夠當天酒錢就不想幹的老毛子毫不留情地開除,才培訓了一批能用的老毛子員工。

仗着瓦西里他們的關係,嘉穀農場完全招國內農民成本是高了點,但不是做不到。不過齊政還是要求起碼要招一半數量的本地員工,爲的,就是應付眼下的情況。

至於說什麼“蠶食遠東”,齊政甚至都懶得反駁了。

遠東地區對於今天的中國人來說,就和居住在東歐地區的老毛子一樣,根本沒有什麼吸引力。人們尤其是年輕人們,都喜歡城市生活,而不是在遠東這個冷得尿頂人的地方挖泥巴玩兒。

如今的中國和十幾年前已大不相同,那時候人們爲了謀生計而奔走四方,而現在卻追求更加舒適的生活和工作環境。就譬如嘉穀在遠東的中國員工,大部分一到冬天都會跑回國內,誰稀罕留在遠東居住了?

連國內東北的人都喜歡往南方跑,更不要說冬天更冷的遠東地區了。

包括特魯特涅夫在內,在場人對此都心知肚明,連居住權都不想要的嘉穀國內員工,說什麼“佔領遠東”,未免搞笑了點。

歸根到底,這不過是一種說辭而已,目的是爲了利益交換。

只見特魯特涅夫一臉讚歎狀,頷首道:“毫無疑問,嘉穀是一家優秀的企業。只是,嘉穀在遠東還是讓我感到有些爲難了。”

“哦?願聞其詳。”齊政的語氣沒有絲毫的變化。

特魯特涅夫笑了笑,道:“總統將遠東經濟發展的重任委託給我。而遠東的問題大家也都知道了,就是人口留不住。所以,我有個想法,俄羅斯公民可以在遠東地區一次性免費獲得一塊土地,以補充人口……”

齊政聽着,有些訝然,這不就是後來遠東的“一公頃土地”法案嗎?這麼早就有想法了?

“一公頃土地”法案,就是俄羅斯公民在遠東地區可一次性免費獲得最大面積爲1公頃的土地,用於開展包括建私人住宅、農地開發、投資旅遊等在內的一切合法活動。

只不過,這個法案並非遠東地區的靈丹妙藥,實行後效果着實一般。

一公頃對於建造鄉間宅邸或許綽綽有餘,但是對於有利可圖的大規模機械化農業耕作而言,則實在是太小了,更何況遠東地區本身的自然條件就比較惡劣,土地開發成本很高,需要大量投資……

但齊政撫掌贊同道:“很不錯的計劃。遠東聯邦區有6億多公頃可用土地,而整個地區纔有600多萬人口,爲了發展經濟,必須得有勞動力進來。而要留住人口,遠東需要樂觀的經濟數據、加速增長的生活水平和質量,除了贈地外,也需要創建有出口潛力的大規模產業……”

譬如嘉穀主導的大豆產業。

齊政對嘉穀擁有遠東生產條件最好的耕地避而不談,一邊無甚誠意地贊同着特魯特涅夫的“土地法案”,一邊有意無意地強調遠東大豆產業的重要性。

看到齊政油鹽不進,特魯特涅夫的目光沉了沉。

不過,不爽歸不爽,在瞭解到大豆產業對遠東的影響後,他沒有撕破臉的打算。

撕破臉就意味着要同時得罪遠東的利益階層和嘉穀。前者關係到遠東秩序的穩定,他瘋了纔會得罪他們;後者是新興的國際糧商,也不好惹。

俄羅斯近年來的糧食增產態勢十分明顯,糧食出口量也日益增加。但俄羅斯本土是沒有任何一家國際糧商的,要將糧食銷遍全球,就缺不了國際糧商們——嘉穀不是最強的國際糧商,但其發展勢頭極猛。

另一方面,特魯特涅夫也承認,嘉穀是目前遠東農業增產的最大希望。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農業技術水平嚴重下降,尤其是遠東地區,基層農業體系基本瓦解,以前的國有農場大多數農田已荒廢20年到50年不等。特魯特涅夫非常清晰地記得隨總統巡視西伯利亞時看到的場景:曾經一度繁榮興旺的村莊如今已經人去村空,滿目荒涼;農場裡最新的農機是20年前的,而且鏽跡斑斑……

這樣的情況,要重建農業體系並趕上世界先進水平,需要的可不僅僅是資金,還有技術和組織能力。

不過,翻臉是不好翻臉,但是一定的牽制還是要的。他可不像遠東這幫傢伙,有錢就萬事大吉了。

特魯特涅夫笑道:“你的建議合情合理。我初步的計劃是,降低投資商的稅收壓力,提供支持性的優惠政策;並且會專門爲一些投資項目興建基礎設施……嘉穀也可以享受這樣的支持。”

齊政捧起茶杯,抿了一口茶水,心裡暗暗思忖,瓦西里這幫傢伙動作真快,這就向特魯特涅夫提出了條件?也不知道他們付出了多少代價?

“嘉穀需要付出什麼?”齊政放下茶杯,不再遮掩道。

特魯特涅夫看到齊政這麼上道,露出了燦爛的笑容,道:“我的任務是提供可靠的、有實在利益的條件。對投資者,當然要看他對哪一個領域、哪一個行業感興趣,但是我們還是有一些方向,對於大豆產業,譬如種子培育,大豆加工,我希望儘量在俄羅斯境內加工。對了,還有一點,我們是完全自由的市場,也要保證建立有效的競爭機制……”

齊政垂下眼簾,心裡冷笑。

老毛子打得一筆好主意。

種子培育就不用多說了,大豆加工也是所謀甚大。

嘉穀在一江之隔的黑省打造的非轉基因大豆生產、加工、貿易集散地已經初具雛形。黑省加上俄遠東,就是世界上最大的非轉基因大豆產地;而其中,俄遠東只是作爲一個原料基地,非轉基因大豆加工產業羣則集中在黑省內。

但從產量來說,俄遠東的大豆產量是黑省的兩倍有餘,老毛子對此早就有意見了。齊政敢打包票,嘉穀的合作方瓦西里等人,只會雙手贊同特魯特涅夫的這個決定,畢竟,這是將他們的蛋糕做得更大了。

這就跟中俄之間的同盟關係一樣,並不是鐵板一塊,雙方都想掌握主動權。

老毛子這是又想重蹈“中俄輸油管線建設”之例了——中方希望它能夠直通大慶,而俄方則傾向於繞開中國,把輸油管線的終點放到自己在遠東的港口,這樣既可以把石油賣給中國,也可以賣給日韓等國,而將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裡,不必依賴中國。

“中俄輸油管線建設”的主動權掌握在老毛子手裡,但是,這次,主動權是掌握在嘉穀手中。

思忖至此,齊政再沒有猶豫,直接問道:“特魯特涅夫先生,貴方在克里米亞地區,是不是準備着大動作?”

齊政的聲音不大,卻像是驚雷似的,炸響在特魯特涅夫和阿維林耳邊。

烏克蘭是俄羅斯的“命門”,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地區更是俄羅斯面向黑海和地中海的咽喉。克里米亞戰爭中英法就是抓住了這個“咽喉”讓俄國這個巨人俯首稱臣。克里米亞之於俄羅斯,好比灣島之於中國。俄聯邦的謀算被一個外國人說了出來,兩人的驚訝可想而知。

特魯特涅夫深深地看了齊政一眼,然後轉頭對阿維林命令道:“去查一下。另外,檢查一下房間。”

阿維林當即起身,喚來了幾個人,首先在房間裡搜查起來。

一刻鐘後,得到回報的特魯特涅夫,才揮手讓包括阿維林在內的所有人離開,重新回到座位上,眼神如刀地問:“你從哪裡得到的消息?”

齊政坐得穩若泰山,微笑道:“看來是確有其事了?”

如果細看“普帝”的總統生涯,就會發現相當有意思的一點,儘管西方世界不斷對他本人進行各種人身攻擊,但作爲一個非常聰明和務實的政治家,他其實一直努力想搞好和西方的關係。

他不像查韋斯、卡扎菲這些人一樣,通過煽動對美國的仇恨來鞏固權力,而是儘量避免與西方直接對抗。

——直到西方勢力在烏克蘭煽風點火,用街頭革命的下三濫手段搞垮親俄政府,俄羅斯和西方的決裂才變得無法挽回,於是有了推動克里米亞併入俄羅斯的“克里米亞事件”。

此時的烏克蘭,正在被北約“招安”,一旦烏克蘭成功加入北約,其後果將是老毛子不願也無法承受的。

歐美勢力也知道這一點,但他們賭的是,俄聯邦會不會忍下這口氣。

“……我猜,你們不會忍下這口氣。俄羅斯要想再次崛起,這口氣就無法忍。”齊政平靜地說道。

距離“克里米亞事件”還有一年時間,但齊政相信這不會是臨時的計劃,這個時候俄聯邦應該有了動作,而特魯特涅夫的反應也說明了這一點。

特魯特涅夫盯着齊政,像是在分析其中的真假。

齊政也坦坦蕩蕩地任由他打量。嘉穀信息局在俄境內並沒有任何涉及這方面情報的刺探,不怕老毛子細查,而且他也確實不知道老毛子的具體計劃不是?

“閣下,我並不關心貴方在克里米亞的謀算。我只是在想,不管結果如何,貴方都要應對一個問題——和西方的關係惡化。那麼,西方會有什麼反應呢?武力解決?基本不可能。那麼就有可能是經濟制裁了。”齊政不緊不慢地分析道。

特魯特涅夫的神色開始鬆動。

“如果我猜測成真的話,那麼,遠東聯邦區的發展理應加強與我國的聯繫。我想,這種時候,嘉穀在遠東的存在,就是一面旗幟。”齊政點到即止。

說白了,屆時不是我要求你的時候,而是你要求我的時候。

特魯特涅夫沉思了一下,搖頭道:“我不相信嘉穀有這麼大的影響力和作用。”

“如果加上這個呢?”齊政打開提包,拿出一份文件,放在桌上,推給特魯特涅夫。

特魯特涅夫打開文件,標題赫然是——《中俄在俄遠東地區合作發展規劃》!而編制方是——中國商務部!

……

第351章 給央企的壓力第569章 巨大壓力(2/3)第157章 靈陣先行,技術跟上(3/3)第653章 無人聲援第334章 真·瀚海明珠(3/4)第576章 誰搶走了我的嘉穀(2/2)第3章 誰吃虧第335章 沙漠“人造”風場(4/4)第336章 沙漠裡的開荒牛(上)第429章 幹不過,就加入(3/3)第105章 這貨是誰(3/10)第675章 生態貢獻最大的企業(2/3)第288章 風雲再起第637章 逝去的金錢(2/3)第26章 一個油藏?是兩個!第616章 當中國大豆衝擊市場(1/2)第581章 功成(1/2)第75章 選擇(求收藏!)第116章 就區別對待,咋地(1/3 求訂閱)第563章 美國大旱的陰影(1/2)第328章 清水滿溢,生命自來(4/5)第287章 推動變革第86章 林江鎮的兩張王牌(上)(求收藏!)第92章 頭鐵的科學家(求收藏!)第74章 啤酒和奶業(求收藏!)第103章 牛在天上飛(1/10,求首訂)第515章 全線飄紅的業績(2/2)第337章 沙漠裡的開荒牛(下)第236章 我出錢,你出地第464章 潰不成軍(3/3)第24章 老美的農業神話(週末求收藏!)第447章 “參王”歸來(3/3)第313章 爲作物加“營養餐”第568章 獵食者們(1/3)第523章 穩坐釣魚臺第118章 脣齒留香(3/3)第324章 打通治沙的“任督二脈”第278章 無知與無良第406章 吾將加冕爲王(4/4)第528章 試水的嘉穀海鮮(1/2)第50章 招攬(求收藏!)第229章 記仇與敲悶棍第20章 該收穫了(上)(求收藏!)第438章 富農是根本(1/3)第254章 要做幾十年的基業第261章 高盛的黑手第346章 收購!收購!(1/4)第729章 那家包圍我餐桌的公司又在裝窮(1/2)第605章 春耕始,“帶薪休假”的土地第580章 一路平推(4200字)第274章 靠譜的合作纔有錢景第190章 他的世界(1/3)第521章 名不虛傳大嘉穀(2/2)第349章 第二戰:糖業角力(4/4)第180章 你這人蔘太假了吧第353章 海外迂迴戰略(2/4)第189章 花團錦簇(3/4)第671章 道義制高點第130章 慘淡的國內大麥種植(3/3)第452章 廉價的原料市場,沒了(1/2)第74章 啤酒和奶業(求收藏!)第326章 不開發難道留着污染嗎?(2/5)第74章 啤酒和奶業(求收藏!)第713章 我喜歡以勢壓人(2/2)第605章 春耕始,“帶薪休假”的土地第437章 假農之名,圈地蓋房(2/2)第318章 生物狂躁(1/3)第79章 啤酒這個江湖(求收藏!)第74章 啤酒和奶業(求收藏!)第64章 大種草和天災(求收藏!)第676章 沒有破綻(3/3)第50章 招攬(求收藏!)第26章 一個油藏?是兩個!第417章 對抗“厄爾尼諾”(1/2)第10章 合股經營第669章 義不容辭(1/2)第533章 年輕人的世界第338章 多了一羣駱駝夥伴第360章 這個國家沒有希望(1/3)第319章 天地一抖(2/3)第108章 委屈的奶農(6/10 求訂閱)第630章 打腫臉(1/2)第168章 值得更大的訂單(3/4)第574章 頭大的丸紅商社(2/2)第538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5章 大循環農業第698章 嘉穀系電商上線(1/2)第243章 擁抱糧食大牛市第12章 雛苗入場第137章 東邊,暴雨傾盆(2/3)第341章 我們國產的節水技術啊(2/4)第131章 最“高貴”的糧食(1/3 求訂閱)第723章 大時代下的農民選擇(2)第705章 有嘉穀這麼一個對手(下)第718章 大型廣告“連續劇”(2/2)第555章 動員(1/2)第460章 一家值得尊重的民族企業!(2/2)第531章 善於化不可能爲可能(1/2)第171章 註定白費心機(2/3)第320章 震驚世界的奇蹟(3/3)
第351章 給央企的壓力第569章 巨大壓力(2/3)第157章 靈陣先行,技術跟上(3/3)第653章 無人聲援第334章 真·瀚海明珠(3/4)第576章 誰搶走了我的嘉穀(2/2)第3章 誰吃虧第335章 沙漠“人造”風場(4/4)第336章 沙漠裡的開荒牛(上)第429章 幹不過,就加入(3/3)第105章 這貨是誰(3/10)第675章 生態貢獻最大的企業(2/3)第288章 風雲再起第637章 逝去的金錢(2/3)第26章 一個油藏?是兩個!第616章 當中國大豆衝擊市場(1/2)第581章 功成(1/2)第75章 選擇(求收藏!)第116章 就區別對待,咋地(1/3 求訂閱)第563章 美國大旱的陰影(1/2)第328章 清水滿溢,生命自來(4/5)第287章 推動變革第86章 林江鎮的兩張王牌(上)(求收藏!)第92章 頭鐵的科學家(求收藏!)第74章 啤酒和奶業(求收藏!)第103章 牛在天上飛(1/10,求首訂)第515章 全線飄紅的業績(2/2)第337章 沙漠裡的開荒牛(下)第236章 我出錢,你出地第464章 潰不成軍(3/3)第24章 老美的農業神話(週末求收藏!)第447章 “參王”歸來(3/3)第313章 爲作物加“營養餐”第568章 獵食者們(1/3)第523章 穩坐釣魚臺第118章 脣齒留香(3/3)第324章 打通治沙的“任督二脈”第278章 無知與無良第406章 吾將加冕爲王(4/4)第528章 試水的嘉穀海鮮(1/2)第50章 招攬(求收藏!)第229章 記仇與敲悶棍第20章 該收穫了(上)(求收藏!)第438章 富農是根本(1/3)第254章 要做幾十年的基業第261章 高盛的黑手第346章 收購!收購!(1/4)第729章 那家包圍我餐桌的公司又在裝窮(1/2)第605章 春耕始,“帶薪休假”的土地第580章 一路平推(4200字)第274章 靠譜的合作纔有錢景第190章 他的世界(1/3)第521章 名不虛傳大嘉穀(2/2)第349章 第二戰:糖業角力(4/4)第180章 你這人蔘太假了吧第353章 海外迂迴戰略(2/4)第189章 花團錦簇(3/4)第671章 道義制高點第130章 慘淡的國內大麥種植(3/3)第452章 廉價的原料市場,沒了(1/2)第74章 啤酒和奶業(求收藏!)第326章 不開發難道留着污染嗎?(2/5)第74章 啤酒和奶業(求收藏!)第713章 我喜歡以勢壓人(2/2)第605章 春耕始,“帶薪休假”的土地第437章 假農之名,圈地蓋房(2/2)第318章 生物狂躁(1/3)第79章 啤酒這個江湖(求收藏!)第74章 啤酒和奶業(求收藏!)第64章 大種草和天災(求收藏!)第676章 沒有破綻(3/3)第50章 招攬(求收藏!)第26章 一個油藏?是兩個!第417章 對抗“厄爾尼諾”(1/2)第10章 合股經營第669章 義不容辭(1/2)第533章 年輕人的世界第338章 多了一羣駱駝夥伴第360章 這個國家沒有希望(1/3)第319章 天地一抖(2/3)第108章 委屈的奶農(6/10 求訂閱)第630章 打腫臉(1/2)第168章 值得更大的訂單(3/4)第574章 頭大的丸紅商社(2/2)第538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5章 大循環農業第698章 嘉穀系電商上線(1/2)第243章 擁抱糧食大牛市第12章 雛苗入場第137章 東邊,暴雨傾盆(2/3)第341章 我們國產的節水技術啊(2/4)第131章 最“高貴”的糧食(1/3 求訂閱)第723章 大時代下的農民選擇(2)第705章 有嘉穀這麼一個對手(下)第718章 大型廣告“連續劇”(2/2)第555章 動員(1/2)第460章 一家值得尊重的民族企業!(2/2)第531章 善於化不可能爲可能(1/2)第171章 註定白費心機(2/3)第320章 震驚世界的奇蹟(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