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吾將加冕爲王(4/4)

這居然是一則廣告?

隨着《舌尖上的大米》的熱播,其影響力正從熒屏走向現實,裡面作爲主角的幾種大米一夜爆紅。

無論是國糧集團,還是益海嘉裡,亦或是其他大米企業,都看傻眼了,宣傳還能這麼玩?

但嘉穀糧油告訴他們,這只是開始。

緊隨着《舌尖上的大米》被越來越多的衛視免費引進播放,另一組廣告也頻頻出現在各個電視頻道。

畫面上首先出現的是《舌尖上的大米》裡出現的稻田播種、豐收等田園風光,然後,整個畫面切換到大米加工、稻米油生產這樣的生產環節,直至最後呈現的是一幅嘉穀糧油大米產品全家福——嘉穀·仙茗大米、嘉穀·黃金葵、嘉穀·絲苗米、嘉穀·稻花香和嘉穀·嘉秈大米……它們密密麻麻地排列在一起,告訴觀衆這都是旗下產品。

與此同時,幾款換了全新包裝的大米大規模鋪貨。

不同於包裝粗放扎眼的其他大米品牌,嘉穀大米從小包裝到大袋的袋裝米,從低端到高端,應有盡有,對應着不同的細分市場。

但無一例外的是,包裝設計都頗爲精美,將古樸自然與現代藝術相結合,給人以眼前一亮的感覺。

本來就被《舌尖上的大米》撩得心癢癢的消費者,徹底被點燃了購買的慾望。

網上更是陷入了對“舌尖”和“眼前”的追捧。

網友“打工仔”表示:“真的很感謝嘉穀公司!雖然他們本意是爲了宣傳,但看得出來,他們其實是抱着最真誠的態度,展現了大米背後的人生百態,帶給了我們情感上的共鳴。

紀錄片裡有這麼一個故事:一對空巢老人最開心的時刻,是兒孫從外地回來爲他們製作可口的年糕。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着年糕嘮家常,其樂融融。然而,短暫的團聚之後,兒孫們各自開車離去,家裡又剩下這對老人。

當看到這段內容時,撥動了那根叫‘鄉愁’的心絃,剎那間,我熱淚盈眶。我也遠在千里,留守的父母現在還好嗎?”

網友“故鄉的大米”如是道:“我從農村出來,《舌尖》帶給我的,是滿滿的童年記憶。

當種子落入泥土,到莊稼成熟,再到去殼碾碎,在鏡頭裡,大米真的不止是一盤吃的食物。而是一粒種子的辛苦、一株水稻成熟的謙卑、一個農人收穫的欣喜、一個小孩滿足的微笑……大概正是這樣的共鳴,我吃到嘉穀大米,就像回到了故鄉,回到了童年。”

也有網友表示:“這是一個足以載入MBA教案的廣告宣傳,也是一個難以複製的案例。嘉穀似乎沒有在紀錄片中做任何宣傳,但又宣傳到了一切。而我只想說,如果是像這樣的宣傳廣告,我希望來多點……”

更有網友表示:“聽說《舌尖上的大米》是免費播放的?就憑帶給我們滿滿的感動,愛了愛了,以後我家的大米就被嘉穀承包了……”

出乎意料地,知道了這是一則廣告之後,人們對其追捧程度不減反增。

本來,無論從選題還是從播出時間來看,《舌尖上的大米》都只能算是熒屏上的“弱者”。它出乎意外地走紅熒屏,是因爲帶給觀衆超越美食的思考。

看這部充滿溫情的紀錄片,有人想起了小時候“媽媽的味道”,有人體會到了“粒粒皆辛苦”的不易,還有人昇華到了“生存哲學”的境界……

一部不僅勾起了對美食的垂涎,還帶來流淚衝動的紀錄片,竟然是帶有廣告屬性,這無疑添加了其傳奇性。

溢出的影響力,無疑體現在被瘋狂搶購的嘉穀大米上。

……

一部紀錄片帶來的宣傳效應超乎了嘉穀所有人的想象。

毫不誇張地說,“嘉穀大米”這個品牌實現了蛻變。

在公司內部,王昱業總結道:“過去,國內大米市場是散裝大米的天下,並沒有形成堪稱強勢的大米品牌,市面上多是‘東北大米’、‘江南大米’這樣籠統的產地品牌,可謂是一團亂麻!”

“過去多年,行業一直是‘稻強米弱’,很多糧企沉浸在上游原料爭奪和下游價格競爭的雙重壓力下難以自拔,對品牌建設根本是無暇顧及。”

“稻強”指的是在原料端,糧食收購價格一直“易漲難跌”;“米弱”則是在產品端,大米加工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競爭激烈進一步抑制了成品糧價格。

王昱業稱:“這是一個坎,很多企業栽在這個坎上。”

爲何大米企業捨不得花錢做品牌?

還是那句話,大米屬於微利產品。其利潤常以分釐計算,且大米是沒有生命週期的恆定產品,要在當下高成本的媒介進行宣傳,大米企業望而卻步,久而久之形成一個惡循環。

嘉穀算是跳出了這個惡循環,但品牌建設似乎未能“協同並進”。

在嘉穀戰略部做的一項“大米品牌”調查,消費者印象最深的大米品牌中,前兩位是五常、嘉穀。一個是地域品牌,一個是企業品牌,但所佔比例未超過15%。

對此,嘉穀內部的認識是,嘉穀大米在品牌營銷上還有不少癥結:大米品質、特點的營銷不突出;宣傳缺乏科學依據;差異化方法單一……

本以爲這個需要時間慢慢解決,但一部《舌尖上的大米》,摧枯拉朽般地解開了幾大癥結。

幾個大米品種的特點和品質,在紀錄片中對應着每一集的主題,被闡釋得清清楚楚。最關鍵是,這不是空洞的灌輸,而是潤物細無聲地刻入觀衆腦海裡。

正如網友們所說,雖然沒有直接宣傳,但紀錄片中從選種、育秧、移植、生長期管理、儲藏、脫殼加工成精米,最後是做成米飯的這一條生產鏈條,明眼人都可以看出,這就是嘉穀的大米生產鏈條。

當觀衆沉浸在紀錄片帶來的感動中時,嘉穀大米的品牌也無聲無息地得到了認可。

在最新的“大米品牌”調查中,消費者印象最深的大米品牌已經是嘉穀大米,並且所佔比例超過了35%。

面對着衆人紛紛投來的敬佩眼光,齊政微微一笑:“以前,諾大的國內大米市場沒有一個‘王’;從此刻起,吾將加冕爲王!”

……

第383章 我的最好豬肉夢啊,沒了(1/2)第398章 真·亮瞎眼(1/3)第111章 難(9/10)第110章 敗露(8/10 求訂閱)第135章 誰有“種”,誰驕傲第637章 逝去的金錢(2/3)第130章 慘淡的國內大麥種植(3/3)第398章 真·亮瞎眼(1/3)第2章 來自異界大能的惡作劇第148章 步步緊逼(3/3)第604章 影響力的溢出(4200字)第424章 “鮎魚”與“鹹魚”(1/3)第508章 鉅額營收,巨頭前行第437章 假農之名,圈地蓋房(2/2)第508章 鉅額營收,巨頭前行第633章 優越與幸福(1/2)第646章 要上市?(2/2)第326章 不開發難道留着污染嗎?(2/5)第735章 絕不姑息(2/2)第74章 啤酒和奶業(求收藏!)第616章 當中國大豆衝擊市場(1/2)第179章 從深山到參園第166章 落後的焦慮(1/4)第485章 甜蜜的回報(一更)第636章 契機(1/3)第197章 聯合殺蟲,滅子絕孫(3/4)第586章 蛟龍吞象(2/2)第383章 我的最好豬肉夢啊,沒了(1/2)第76章 種蘑菇的雪啤(求收藏!)第29章 出油!出油!(下)第215章 永遠不可能超越第619章 一“豆”成名(1)第600章 要打翻身仗(2/2)第167章 爲何這麼吊(2/4)第81章 新靈陣與新產品(求收藏!)第613章 亞馬遜大火與大豆第586章 蛟龍吞象(2/2)第135章 誰有“種”,誰驕傲第658章 勾人(1/3)第678章 落我手裡了(1/2)第336章 沙漠裡的開荒牛(上)第116章 就區別對待,咋地(1/3 求訂閱)第341章 我們國產的節水技術啊(2/4)第45章 食品佈局(求收藏!)第127章 西北啤酒花(3/3)第704章 有嘉穀這麼一個對手(上)第174章 真·人蔘當蘿蔔賣(2/3)第254章 要做幾十年的基業第577章 狗大戶來了(1/2)第240章 比不上嗎第491章 我爲國家銷庫存(2/2)第11章 深謀與認可第188章 一座城市的決心(下)第121章 老夫辦不到啊(3/3)第377章 看上嘉穀土豆的百事公司(2/4)第186章 嘉穀再整合(下)第205章 有錢和沒錢第598章 一聲令下,雲而景從第17章 三顧茅廬(求支持!求收藏!)第584章 對不起,滾遠了(2/2)第204章 今夏,酸甜霸道第416章 以併購始,以併購終(5/5)第704章 有嘉穀這麼一個對手(上)第430章 粗大腿(1/2)第6章 畢業回鄉第353章 海外迂迴戰略(2/4)第608章 嘉穀之鞭(2/2)第683章 世人皆知治沙難(2/2)第223章 舌尖上的冷鏈(4K章節)第345章 放長線釣大魚的嘉穀國際第23章 休斯敦(週末求支持!)第223章 舌尖上的冷鏈(4K章節)第705章 有嘉穀這麼一個對手(下)第441章 西北大糧倉之初現端倪第169章 國際友人島國人(4/4)第388章 我爲國家儲備豬肉(4/4)第717章 盟軍在……蹭光(1/2)第269章 又一家掉坑裡的外資第566章 “瘋牛”來襲(2/3)第415章 遠東潛流(4/5)第698章 嘉穀系電商上線(1/2)第75章 選擇(求收藏!)第408章 攪動風雲(2/2)第305章 開年雪災來襲(2/3)第250章 賺快錢的機會第528章 試水的嘉穀海鮮(1/2)第370章 開掛之夢幻海島(3/3)第594章 你需要我這面旗幟(4000字)第735章 絕不姑息(2/2)第48章 回國與警醒(求收藏!)第538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444章 他們必將實現復興(2/2)第112章 品類戰爭(10/10 十更求訂閱)第50章 招攬(求收藏!)第678章 落我手裡了(1/2)第338章 多了一羣駱駝夥伴第595章 強勢地位與大豆外交第603章 不服的國際大豆聯盟(2/2)第189章 花團錦簇(3/4)
第383章 我的最好豬肉夢啊,沒了(1/2)第398章 真·亮瞎眼(1/3)第111章 難(9/10)第110章 敗露(8/10 求訂閱)第135章 誰有“種”,誰驕傲第637章 逝去的金錢(2/3)第130章 慘淡的國內大麥種植(3/3)第398章 真·亮瞎眼(1/3)第2章 來自異界大能的惡作劇第148章 步步緊逼(3/3)第604章 影響力的溢出(4200字)第424章 “鮎魚”與“鹹魚”(1/3)第508章 鉅額營收,巨頭前行第437章 假農之名,圈地蓋房(2/2)第508章 鉅額營收,巨頭前行第633章 優越與幸福(1/2)第646章 要上市?(2/2)第326章 不開發難道留着污染嗎?(2/5)第735章 絕不姑息(2/2)第74章 啤酒和奶業(求收藏!)第616章 當中國大豆衝擊市場(1/2)第179章 從深山到參園第166章 落後的焦慮(1/4)第485章 甜蜜的回報(一更)第636章 契機(1/3)第197章 聯合殺蟲,滅子絕孫(3/4)第586章 蛟龍吞象(2/2)第383章 我的最好豬肉夢啊,沒了(1/2)第76章 種蘑菇的雪啤(求收藏!)第29章 出油!出油!(下)第215章 永遠不可能超越第619章 一“豆”成名(1)第600章 要打翻身仗(2/2)第167章 爲何這麼吊(2/4)第81章 新靈陣與新產品(求收藏!)第613章 亞馬遜大火與大豆第586章 蛟龍吞象(2/2)第135章 誰有“種”,誰驕傲第658章 勾人(1/3)第678章 落我手裡了(1/2)第336章 沙漠裡的開荒牛(上)第116章 就區別對待,咋地(1/3 求訂閱)第341章 我們國產的節水技術啊(2/4)第45章 食品佈局(求收藏!)第127章 西北啤酒花(3/3)第704章 有嘉穀這麼一個對手(上)第174章 真·人蔘當蘿蔔賣(2/3)第254章 要做幾十年的基業第577章 狗大戶來了(1/2)第240章 比不上嗎第491章 我爲國家銷庫存(2/2)第11章 深謀與認可第188章 一座城市的決心(下)第121章 老夫辦不到啊(3/3)第377章 看上嘉穀土豆的百事公司(2/4)第186章 嘉穀再整合(下)第205章 有錢和沒錢第598章 一聲令下,雲而景從第17章 三顧茅廬(求支持!求收藏!)第584章 對不起,滾遠了(2/2)第204章 今夏,酸甜霸道第416章 以併購始,以併購終(5/5)第704章 有嘉穀這麼一個對手(上)第430章 粗大腿(1/2)第6章 畢業回鄉第353章 海外迂迴戰略(2/4)第608章 嘉穀之鞭(2/2)第683章 世人皆知治沙難(2/2)第223章 舌尖上的冷鏈(4K章節)第345章 放長線釣大魚的嘉穀國際第23章 休斯敦(週末求支持!)第223章 舌尖上的冷鏈(4K章節)第705章 有嘉穀這麼一個對手(下)第441章 西北大糧倉之初現端倪第169章 國際友人島國人(4/4)第388章 我爲國家儲備豬肉(4/4)第717章 盟軍在……蹭光(1/2)第269章 又一家掉坑裡的外資第566章 “瘋牛”來襲(2/3)第415章 遠東潛流(4/5)第698章 嘉穀系電商上線(1/2)第75章 選擇(求收藏!)第408章 攪動風雲(2/2)第305章 開年雪災來襲(2/3)第250章 賺快錢的機會第528章 試水的嘉穀海鮮(1/2)第370章 開掛之夢幻海島(3/3)第594章 你需要我這面旗幟(4000字)第735章 絕不姑息(2/2)第48章 回國與警醒(求收藏!)第538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444章 他們必將實現復興(2/2)第112章 品類戰爭(10/10 十更求訂閱)第50章 招攬(求收藏!)第678章 落我手裡了(1/2)第338章 多了一羣駱駝夥伴第595章 強勢地位與大豆外交第603章 不服的國際大豆聯盟(2/2)第189章 花團錦簇(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