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參王”歸來(3/3)

“2010年註定是人蔘產業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時間節點,我們推動的人蔘產業振興工程將全面啓動了。”郭春發一字一頓說道。

齊政恍然,不由得感慨道:“從04年開始,六年了,才走到這一步啊!”

從嘉穀與紫星藥業結盟,推動人蔘產業提升到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歷史高度,足足花了六年,才迎來轉折點。

“是啊,人蔘‘藥食同源’政策全面放開,人蔘不再限制爲藥品消費,人蔘產業終於進入了快速發展期。”郭春發同樣感慨萬千道。

簡簡單單的“藥食同源”四個字,無論是紫星藥業還是嘉穀,都付出了相當大的努力。

自從六年前提出“人蔘產業振興工程”後,兩家聯合吉省衛生廳、吉省中醫藥科學院等八家單位的上百名科技人員,選取紅參、生曬參等12種人參試驗樣品,進行了人蔘在食品中應用的安全性毒理學研究、人蔘食用安全性評價工作。

同時,由吉省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承擔人工種植人蔘人體試食試驗研究工作中,招募篩選健康受試者三百例進行試食試驗,受試者人羣服用“五年人蔘片”,每日3克,連續服用12周,證明是安全可靠的。

試驗研究證實了人蔘各成分含量沒有毒性反應,長期食用安全可靠後,又在吉省經過了兩年的試點,衛生部才根據《食品安全法》和《新資源食品管理辦法》,批准人蔘(人工種植)爲新資源食品,行業門檻全面放開。

“人蔘產業面臨的發展局面是前所未有的,而且涉及到方方面面的。”

“人蔘產業振興工程”離不開嘉穀,所以郭春發對當前的形勢介紹得很詳細,“長期以來,伐林栽參是我國人蔘傳統的種植方式,但隨着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的提出和開展,人蔘種植由伐林栽參開始轉向平地(農田)栽參。”

“尤其是吉省,爲了改變多年來人蔘產業盲目擴張、低水平建設的狀況,從去年開始將每年新增採伐林地種植人蔘面積控制在1000公頃。”

“除此以外,吉省還將規劃對人蔘產業進行合理佈局,按照中藥材GAP和綠色食品生產基地建設標準,進一步在人蔘重點產區推動人蔘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建設……”

齊政聽得很認真。

總的來說,政府出臺的“人蔘產業振興工程”基本符合兩家的思路和方向:調控了生產規模,優化了種植結構;開放了人蔘進入食品政策;強化了政策資金扶持;推進了標準化體系建設……

至於更多的,譬如打造人蔘品牌;加大產業整合力度……就需要企業尤其是龍頭企業入場了。

郭春發之所以第一時間找上嘉穀,是因爲嘉穀在人蔘行業內,堪稱“無冕之王”。

論規模,吉省人蔘種植面積大概在5500公頃,其中嘉穀自建或者通過合作社建設的人蔘種植基地,達到了900公頃。

不僅量大,質更高!已有的12個人參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嘉穀佔據了8個。而且,嘉穀的人蔘種植基地內,超過90%的人蔘參齡在四年以上,十年以上的林下參超過了三成。

人蔘種植畢竟不同於糧食種植,可以春種秋收,達到藥典標準的人蔘生長週期最少要四年,優質園參則需要五到八年,而林下參則至少需要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之後才更加稀缺,且價格昂貴。

論聲望,“長白山參王”拍賣會共舉行了六屆,嘉穀無一例外佔據了六屆的“參王”頭銜,每一年都有至少一株百年野生人蔘登上拍賣會。嘉穀防護最嚴格的那個人參種植園內,究竟還有多少野生人蔘,已經成爲了東北人民津津樂道的一個謎。

論技術,嘉穀農資針對人蔘種植業開發的生物菌肥、中微量元素肥,深受參農的青睞。

要想種出高品質好人蔘,土壤改良和病蟲害的防治很關鍵。由林地到農田,參農除了技術瓶頸之外,改良酸化土壤也是一個大工程。

而嘉穀的生物菌肥、中微量元素肥,就是人蔘土壤系統改良的必備利器;而且嘉穀還有成熟的技術服務團隊和系統的人蔘植保解決方案,能全方位助力人蔘高品質種植。

在東北人蔘主產區,有這麼一句話,“只要是用嘉穀的人蔘植保服務,除非特殊年景,人蔘基本不怎麼得病。”

最關鍵是,嘉穀在人蔘延遲採收的新技術上取得了突破——人蔘是年份越久越值錢,但無論是在地裡還是在藥櫃裡,人蔘都不易保存,一旦出現了天災蟲害這樣的情況,損失將更加大。

但嘉穀能最大程度上提高人蔘的自身抗性,使其在地裡“老而不死”,這點從嘉穀人蔘基地裡一水的“高齡參”就可見一斑。

作爲國內最大的人蔘加工企業,紫星藥業對於嘉穀在行業內的影響力最是感同身受。

“這幾年,哪怕嘉穀有意延長人蔘的生長年限,控制投放市場的人蔘供應量,但普通人蔘價格依然是不溫不火。但今年很顯然到了一個臨界點。”

“人蔘從種植到起貨大約需要5到7年,而這恰恰會形成一個週期。幾年前人蔘價格的暴跌,參農種植熱情下降,造成的後果就是今年人蔘供應量減少。再加上‘藥食同源’政策放開,收購人蔘的企業增多,開始有了供小於求的趨勢,人蔘價格開始快速上漲。”

郭春發微微蹙額道:“我最擔心的是,很多人看到了商機,種植熱情空前高漲,抱着以規模致勝的想法,瘋狂擴種,甚至一些原本從事房地產、礦山經營的人也有意進入這個完全陌生的領域。這種情形很容易造成供過於求的局面,影響人蔘行業的健康發展。”

齊政點頭贊同。多麼熟悉的場景啊,毫無疑問,如果沒有規範管理,這種情況幾乎是必然發生的——國內農業發展的通病,一擁而上,一擁而散。

郭春發緩緩說道:“所以,無論是紫星藥業,還是吉省政府方面,都希望嘉穀能牽頭成立一個真正有約束力的人蔘行業協會。嘉穀,是時候成爲真正的‘參王’了!”

……

第200章 避其鋒芒第166章 落後的焦慮(1/4)第30章 魄力(求支持!)第667章 羣衆的呼聲第114章 規模決定地位(2/3)第388章 我爲國家儲備豬肉(4/4)第515章 全線飄紅的業績(2/2)第272章 大豐收(下)第582章 補強短板(2/2)第175章 千年人蔘?這可以有(3/3)第24章 老美的農業神話(週末求收藏!)第218章 合縱連橫第48章 回國與警醒(求收藏!)第222章 我帶着誠意而來第731章 你們願意接受一個壟斷的嘉穀嗎第615章 “豆”爭(下)第651章 漸入高峰(1/2)第76章 種蘑菇的雪啤(求收藏!)第18章 令人欽佩的認真(求收藏!)第726章 如科幻般的農業(2/2)第247章 投行的長遠貪婪第454章 三年了,嘉穀依然在第372章 海底“森林”(2/3)第321章 從貝加爾湖“調水”第203章 百年老樹入總部第440章 除了嘉穀,還有誰(3/3)第290章 挺進新西蘭第96章 不要浪第553章 國家名片,超級工程(2/3)第182章 人蔘拍賣會(2/4)第475章 啤酒之王的利劍(2/2)第179章 從深山到參園第599章 發力的“嘉穀系”(1/2)第122章 聯合對手(1/3 求訂閱)第142章 大豆風雲之始(3/3)第295章 王國背後的男人第264章 特供級別的牛奶第589章 嘉穀的“錦衣衛”第190章 他的世界(1/3)第474章 總要有人付出(1/2)第530章 有錢,任性(二合一)第420章 再重視嘉穀也不爲過(2/2)第72章 有人被綠了(求收藏!)第448章 “國參”崛起依靠誰(1/2)第61章 因人成事(求收藏!)第123章 農民收入倍增計劃(2/3)第13章 靈陣初顯威(上)第527章 我們的海鮮牌(2/2)第523章 穩坐釣魚臺第736章 我來負責(4k章)第483章 倒黴,報復,勝勢(第二更)第16章 梅花鹿與馴鹿老人(求支持!求收藏!)第572章 爲我的開疆拓土開路(2/2)第703章 老東家的愛第730章 哭暈的同行(2/2)第589章 嘉穀的“錦衣衛”第133章 節水!節水!(3/3)第129章 河西走廊的農業(2/3)第709章 想當年有個機會(2/2)第431章 可怕的堅持(2/2)第261章 高盛的黑手第491章 我爲國家銷庫存(2/2)第666章 有牌面的盟友第606章 南方大豆新位勢第221章 是金子哪裡都能閃光第715章 曾經的溫水煮青蛙第505章 將己方陣容變得大大的(1/3)第120章 一企對一國(2/3)第246章 高盛的眼光第234章 地圖開疆第677章 沙漠水庫,後備耕地第71章 我家綠油油的豬圈不尋常(求收藏!)第660章 成功的秘訣(3/3)第472章 那是進口陽光、土地和水(1/2)第300章 猛將必發於行伍(補更2/14)第210章 再反轉之狂風突飈(除夕快樂)第39章 野心(求收藏!)第127章 西北啤酒花(3/3)第489章 學我者生,似我者死(二合一)第418章 嘉穀在行動(2/2)第459章 謎一樣的中國乳業(1/2)第566章 “瘋牛”來襲(2/3)第389章 一觸即發的食用油大戰第590章 “奉旨腐敗”(1/2)第91章 被“醃製”的土地(求收藏!)第462章 通脹時代?(1/3)第676章 沒有破綻(3/3)第453章 “小棒槌”終成“大產業”(2/2)第393章 走出國門,國際品質(3/4)第448章 “國參”崛起依靠誰(1/2)第163章 人氣爆棚(3/3)第77章 策略第430章 粗大腿(1/2)第494章 強者心態第317章 追求美好生活(補更3/16)第314章 與綠肥絕配的“吃鹽牧草”(1/3)第696章 嘉穀的土味創業軍團(二合一)第606章 南方大豆新位勢第22章 又一頭大牛(求收藏!)第585章 趕超歐美的種子選手(1/2)
第200章 避其鋒芒第166章 落後的焦慮(1/4)第30章 魄力(求支持!)第667章 羣衆的呼聲第114章 規模決定地位(2/3)第388章 我爲國家儲備豬肉(4/4)第515章 全線飄紅的業績(2/2)第272章 大豐收(下)第582章 補強短板(2/2)第175章 千年人蔘?這可以有(3/3)第24章 老美的農業神話(週末求收藏!)第218章 合縱連橫第48章 回國與警醒(求收藏!)第222章 我帶着誠意而來第731章 你們願意接受一個壟斷的嘉穀嗎第615章 “豆”爭(下)第651章 漸入高峰(1/2)第76章 種蘑菇的雪啤(求收藏!)第18章 令人欽佩的認真(求收藏!)第726章 如科幻般的農業(2/2)第247章 投行的長遠貪婪第454章 三年了,嘉穀依然在第372章 海底“森林”(2/3)第321章 從貝加爾湖“調水”第203章 百年老樹入總部第440章 除了嘉穀,還有誰(3/3)第290章 挺進新西蘭第96章 不要浪第553章 國家名片,超級工程(2/3)第182章 人蔘拍賣會(2/4)第475章 啤酒之王的利劍(2/2)第179章 從深山到參園第599章 發力的“嘉穀系”(1/2)第122章 聯合對手(1/3 求訂閱)第142章 大豆風雲之始(3/3)第295章 王國背後的男人第264章 特供級別的牛奶第589章 嘉穀的“錦衣衛”第190章 他的世界(1/3)第474章 總要有人付出(1/2)第530章 有錢,任性(二合一)第420章 再重視嘉穀也不爲過(2/2)第72章 有人被綠了(求收藏!)第448章 “國參”崛起依靠誰(1/2)第61章 因人成事(求收藏!)第123章 農民收入倍增計劃(2/3)第13章 靈陣初顯威(上)第527章 我們的海鮮牌(2/2)第523章 穩坐釣魚臺第736章 我來負責(4k章)第483章 倒黴,報復,勝勢(第二更)第16章 梅花鹿與馴鹿老人(求支持!求收藏!)第572章 爲我的開疆拓土開路(2/2)第703章 老東家的愛第730章 哭暈的同行(2/2)第589章 嘉穀的“錦衣衛”第133章 節水!節水!(3/3)第129章 河西走廊的農業(2/3)第709章 想當年有個機會(2/2)第431章 可怕的堅持(2/2)第261章 高盛的黑手第491章 我爲國家銷庫存(2/2)第666章 有牌面的盟友第606章 南方大豆新位勢第221章 是金子哪裡都能閃光第715章 曾經的溫水煮青蛙第505章 將己方陣容變得大大的(1/3)第120章 一企對一國(2/3)第246章 高盛的眼光第234章 地圖開疆第677章 沙漠水庫,後備耕地第71章 我家綠油油的豬圈不尋常(求收藏!)第660章 成功的秘訣(3/3)第472章 那是進口陽光、土地和水(1/2)第300章 猛將必發於行伍(補更2/14)第210章 再反轉之狂風突飈(除夕快樂)第39章 野心(求收藏!)第127章 西北啤酒花(3/3)第489章 學我者生,似我者死(二合一)第418章 嘉穀在行動(2/2)第459章 謎一樣的中國乳業(1/2)第566章 “瘋牛”來襲(2/3)第389章 一觸即發的食用油大戰第590章 “奉旨腐敗”(1/2)第91章 被“醃製”的土地(求收藏!)第462章 通脹時代?(1/3)第676章 沒有破綻(3/3)第453章 “小棒槌”終成“大產業”(2/2)第393章 走出國門,國際品質(3/4)第448章 “國參”崛起依靠誰(1/2)第163章 人氣爆棚(3/3)第77章 策略第430章 粗大腿(1/2)第494章 強者心態第317章 追求美好生活(補更3/16)第314章 與綠肥絕配的“吃鹽牧草”(1/3)第696章 嘉穀的土味創業軍團(二合一)第606章 南方大豆新位勢第22章 又一頭大牛(求收藏!)第585章 趕超歐美的種子選手(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