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最“高貴”的糧食(1/3 求訂閱)

肅省很符合西北的典型特徵,地廣人稀。

就拿齊政他們到達的隴谷縣來說,總面積七千多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90萬畝左右,人均耕地面積可達8畝。

相比起東南沿海人均耕地面積不到一畝,簡直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

但是人均佔地多不代表着富裕。

這邊畢竟地處北溫帶乾旱荒漠氣候區,雖然光能資源豐富,但降水少,農業生產只能靠灌溉。

受限於氣候和地質條件,大麥是隆原鎮的主要糧食作物,而大麥產量較低,經濟效益相當一般,導致農民收入水平普遍低下。

因此嘉穀方面透露出投資合作的意向後,受到了隴谷縣的熱烈歡迎。

唐書記精神抖擻地站在縣委大院門口,毫不矜持地將縣委縣政府全套班子全給挪移了出來,以接待大投資商的禮儀,接待了齊政一行。

在縣委會議室,唐書記驕傲地介紹:“我們縣的大麥產量居全省之首,而且大麥的整體質量水平也達到了全國一級標準,而且從前年開始,我們就開始把啤酒大麥作爲全縣的重點特色產業來發展……所以我們是一心希望能有更多有實力的企業入駐,拉動本地區的經濟啊。”

齊政笑着道:“企業謀發展,地方謀致富,都是爲了追求共贏。”

唐書記“哈哈”笑了兩聲,說道:“齊總這話說得對頭,大家共同致富嘛。投資就是富地,來幫助我們吸引投資的都是恩人,來投資我們的客商都是親人。”

唐書記用深刻的語氣,既說給縣長聽,也說給其他官員聽,道:“而影響投資環境的都是罪人,我們作爲政府的,要全力做好服務,親商、安商和扶商是我們的主要工作。無論是投資環境方面,還是優惠支持方面,你們都不用擔心。有什麼要求,也儘管開口。”

齊政微微一笑,頷首道:“我們嘉穀既是做農業的,也是做食品的。只有最優質的原料,才能生產出最優質的啤酒。我們是希望建立一個像茅臺高粱基地那樣的優質原料基地……”

茅臺作爲“國酒”,聲名赫赫。

但很多人不知道,茅臺酒之所以成爲“國酒”長盛不衰,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用料極爲講究,一定要用本地產的高粱。

而茅臺專用的高粱,堪稱史上最貴高粱。

說起茅臺專用高粱,也是一個從山野劣種逆襲到身價百倍的傳奇勵志故事。

高粱作爲一種種植歷史悠久的農作物,在北方很常見。

和根紅苗紅的北方高粱比起來,茅臺本地高粱,不過是一“山野劣種”。

“不擇地利,不辭瘠薄,不受肥力,產量吝嗇”,像野草一樣的生長習性,更像一個冥頑不化的熊孩子。

但是,正如醜小鴨最終變成白天鵝一樣,“山野劣種”因其獨特的優勢而涅槃。

因爲茅臺本地高粱的直鏈澱粉比例高達90%,比其他高粱產區多了三分之一,十分有利於茅臺鎮醬香酒傳統工藝的多輪次翻烤,營養的消耗也在合理的範圍之內,因而是釀製茅臺酒的絕佳選擇。

但茅臺本地高粱發展之路也不是一帆風順的。

它雖然是釀製茅臺酒的不二選擇,但在歷史上,卻有着一個致命的缺點:產量低,畝產只有75公斤。

也正因爲產量太低,嚴重製約了茅臺酒的產量,也使得一罈看似不起眼的茅臺酒,留下了幾多神秘。

直至當地育種中心精挑細選出最優良的品種,經過8年的繁育,纔得到完美符合茅臺酒釀造要求的新品種,同時畝產能達到400公斤。

除了在茅臺核心產區,其他地方產不出這種高粱。這是大自然給茅臺鎮人民的禮物,也是茅臺鎮人民致富的渠道。

茅臺人極爲珍視這種來自大自然的饋贈,當地也在大力扶植種植這種高粱,提高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也規定不得使用農藥等。

另一方面,長期以來,茅臺一直堅持以遠高於市場平均價格的優惠條件收購本地高粱,10餘萬戶農民成爲直接受益者。遇到收成不好的年份,茅臺還補貼。

茅臺高粱基地採取“公司+基地+專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對基地農戶免費投入有機高粱種子、有機肥、生物製劑、綠肥等,實際農戶成本爲勞動力成本。

這樣一來,對於當地來說,沒有比種高粱更好的高效替代產業。

雖然高粱是小雜糧,但作爲地方特色產業,與同季糧食作物相比,效益更高。

而從種植戶來看,爲茅臺種植高粱,確實是一門划算的買賣。

茅臺的收購價一直比普通高粱高,還不包括茅臺在種子化肥等方面的免費或優惠,而且不用擔心公司倒閉或效益下滑不收購。

總而言之,茅臺對農戶實行的是產供銷“一條龍”服務。這一點對種植戶而言,無異於一顆定心丸。

衆所周知,茅臺酒價格高昂。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從高粱到茅臺酒,價值翻了三十倍不止,說它是世界上最“高貴”的高粱,當之無愧!

當然,將原材料和最終制成品比價顯然缺乏科學性。正如蘋果手機的價格不是所有零件價格相加一樣,品牌的價值也是無形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茅臺酒一路走高的價格也不乏投機炒作的成分。

但不管怎麼說,茅臺高粱基地切切實實地做到既帶動了當地農民致富,也爲茅臺提供了獨一無二的優質“彈藥”。

同爲釀酒,雖然啤酒跟白酒的原料、工藝都不一樣,清源啤酒和茅臺的地位更是沒法比,但不妨礙齊政仿照茅臺高粱基地的例子,在大西北建立清源啤酒自己的“軍-火”基地。

……

聽完齊政的規劃,唐書記一臉激動,抓着齊政的手猛搖,說:“齊總,嘉穀永遠是我們的朋友!我們全縣上下,一定會大力支持,促發展,強服務,全力配合你們建設優質的專用啤酒大麥生產基地。”

頓了一下,他又覺得力度不夠,發誓般道:“不跑題,不走調,我們一定要抓住歷史性的機遇,勇往直前……”

齊政都被他一串串熱情的話給說笑了,也只能抓着他的手猛搖。

……

第68章 技術手段(求收藏!)第370章 開掛之夢幻海島(3/3)第551章 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2/2)第374章 大漠“風機之王”(1/2)第523章 穩坐釣魚臺第435章 這不,雨來了(2/2)第232章 越爛越好的俄遠東地區第717章 盟軍在……蹭光(1/2)第190章 他的世界(1/3)第571章 挖金礦的和賣牛仔褲的(1/2)第380章 自帶“流量”的嘉穀豬肉(1/3)第476章 攻陷東南亞(1/2)第737章 世間事非你弱你有理(1/2)第473章 這有點秀啊(2/2)第238章 國家層面的支持第487章 國際糧商的新江湖時代第96章 不要浪第37章 縱論(中)第101章 乳業的生意經第358章 相信女兒的眼光第320章 震驚世界的奇蹟(3/3)第120章 一企對一國(2/3)第299章 快到碗裡來(補更1/14)第248章 賭可以,要聽我的第623章 我向前每邁進一腳第235章 守着土地,無能爲力第313章 爲作物加“營養餐”第605章 春耕始,“帶薪休假”的土地第11章 深謀與認可第614章 “豆”爭(上)第247章 投行的長遠貪婪第227章 不合作纔是傻子第398章 真·亮瞎眼(1/3)第378章 謀劃萬億牛肉市場(3/4)第337章 沙漠裡的開荒牛(下)第713章 我喜歡以勢壓人(2/2)第54章 分紅與過年(求收藏!)第12章 雛苗入場第72章 有人被綠了(求收藏!)第106章 不甘的外資(4/10)第522章 嘉穀這樣,很好第433章 真的有點小期待呢(2/2)第561章 沒有一頭牛搞不定的談判(1/2)第607章 針對嘉穀的貿易壁壘(1/2)第244章 老天也不幫忙第198章 冤家路窄(4/4)第35章 俱樂部圈子(求收藏及推薦!)第550章 “傻白甜們”(1/2)第308章 隱現糧食危機第593章 嘉穀動,遠東不穩(2/2)第153章 終於被改變的歷史(2/3)第593章 嘉穀動,遠東不穩(2/2)第290章 挺進新西蘭第87章 林江鎮的兩張王牌(下)第50章 招攬(求收藏!)第254章 要做幾十年的基業第648章 你們的世界盃,我們的生意(下)第601章 總是要改變一些東西的第259章 風口上的豬第111章 難(9/10)第724章 大時代下的農民選擇(3)第77章 策略第629章 高端地盤第312章 利國利民的海上“草原”(1/3)第404章 難以撼動的領先優勢(2/4)第396章 嘉穀的鎘大米陰影(2/3)第335章 沙漠“人造”風場(4/4)第562章 進化的牧草之王(2/2)第37章 縱論(中)第137章 東邊,暴雨傾盆(2/3)第136章 西邊,生命在盼雨(1/3 求訂閱!)第287章 推動變革第138章 偉力?人定勝天(3/3)第106章 不甘的外資(4/10)第616章 當中國大豆衝擊市場(1/2)第465章 糧商中的異類(1/2)第624章 令人信服第223章 舌尖上的冷鏈(4K章節)第91章 被“醃製”的土地(求收藏!)第571章 挖金礦的和賣牛仔褲的(1/2)第169章 國際友人島國人(4/4)第16章 梅花鹿與馴鹿老人(求支持!求收藏!)第530章 有錢,任性(二合一)第66章 波譎雲詭(求收藏!)第215章 永遠不可能超越第307章 嘉穀的情報網(1/3)第227章 不合作纔是傻子第535章 被唬住的世界水產巨頭第506章 多一個選擇(2/3)第457章 嘉穀的牧草大業啊(2/3)第642章 暢飲姿勢(1/3)第89章 在不可能的地方創造可能(求收藏!)第701章 黑枸杞之殤(2/2)第340章 我們以色列的節水農業啊(1/4)第664章 崇拜(2)第318章 生物狂躁(1/3)第225章 三方的魄力第89章 在不可能的地方創造可能(求收藏!)第12章 雛苗入場第404章 難以撼動的領先優勢(2/4)
第68章 技術手段(求收藏!)第370章 開掛之夢幻海島(3/3)第551章 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2/2)第374章 大漠“風機之王”(1/2)第523章 穩坐釣魚臺第435章 這不,雨來了(2/2)第232章 越爛越好的俄遠東地區第717章 盟軍在……蹭光(1/2)第190章 他的世界(1/3)第571章 挖金礦的和賣牛仔褲的(1/2)第380章 自帶“流量”的嘉穀豬肉(1/3)第476章 攻陷東南亞(1/2)第737章 世間事非你弱你有理(1/2)第473章 這有點秀啊(2/2)第238章 國家層面的支持第487章 國際糧商的新江湖時代第96章 不要浪第37章 縱論(中)第101章 乳業的生意經第358章 相信女兒的眼光第320章 震驚世界的奇蹟(3/3)第120章 一企對一國(2/3)第299章 快到碗裡來(補更1/14)第248章 賭可以,要聽我的第623章 我向前每邁進一腳第235章 守着土地,無能爲力第313章 爲作物加“營養餐”第605章 春耕始,“帶薪休假”的土地第11章 深謀與認可第614章 “豆”爭(上)第247章 投行的長遠貪婪第227章 不合作纔是傻子第398章 真·亮瞎眼(1/3)第378章 謀劃萬億牛肉市場(3/4)第337章 沙漠裡的開荒牛(下)第713章 我喜歡以勢壓人(2/2)第54章 分紅與過年(求收藏!)第12章 雛苗入場第72章 有人被綠了(求收藏!)第106章 不甘的外資(4/10)第522章 嘉穀這樣,很好第433章 真的有點小期待呢(2/2)第561章 沒有一頭牛搞不定的談判(1/2)第607章 針對嘉穀的貿易壁壘(1/2)第244章 老天也不幫忙第198章 冤家路窄(4/4)第35章 俱樂部圈子(求收藏及推薦!)第550章 “傻白甜們”(1/2)第308章 隱現糧食危機第593章 嘉穀動,遠東不穩(2/2)第153章 終於被改變的歷史(2/3)第593章 嘉穀動,遠東不穩(2/2)第290章 挺進新西蘭第87章 林江鎮的兩張王牌(下)第50章 招攬(求收藏!)第254章 要做幾十年的基業第648章 你們的世界盃,我們的生意(下)第601章 總是要改變一些東西的第259章 風口上的豬第111章 難(9/10)第724章 大時代下的農民選擇(3)第77章 策略第629章 高端地盤第312章 利國利民的海上“草原”(1/3)第404章 難以撼動的領先優勢(2/4)第396章 嘉穀的鎘大米陰影(2/3)第335章 沙漠“人造”風場(4/4)第562章 進化的牧草之王(2/2)第37章 縱論(中)第137章 東邊,暴雨傾盆(2/3)第136章 西邊,生命在盼雨(1/3 求訂閱!)第287章 推動變革第138章 偉力?人定勝天(3/3)第106章 不甘的外資(4/10)第616章 當中國大豆衝擊市場(1/2)第465章 糧商中的異類(1/2)第624章 令人信服第223章 舌尖上的冷鏈(4K章節)第91章 被“醃製”的土地(求收藏!)第571章 挖金礦的和賣牛仔褲的(1/2)第169章 國際友人島國人(4/4)第16章 梅花鹿與馴鹿老人(求支持!求收藏!)第530章 有錢,任性(二合一)第66章 波譎雲詭(求收藏!)第215章 永遠不可能超越第307章 嘉穀的情報網(1/3)第227章 不合作纔是傻子第535章 被唬住的世界水產巨頭第506章 多一個選擇(2/3)第457章 嘉穀的牧草大業啊(2/3)第642章 暢飲姿勢(1/3)第89章 在不可能的地方創造可能(求收藏!)第701章 黑枸杞之殤(2/2)第340章 我們以色列的節水農業啊(1/4)第664章 崇拜(2)第318章 生物狂躁(1/3)第225章 三方的魄力第89章 在不可能的地方創造可能(求收藏!)第12章 雛苗入場第404章 難以撼動的領先優勢(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