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名不虛傳大嘉穀(2/2)

隨着氣溫升高,地產蔬菜上市量增加,蔬菜也進入了低價銷售期。

但嘉穀推廣種植的國產蔬菜品種,愈發受到了採購商的追捧。

就拿嘉穀系的永惠生鮮超市來說,一再加大國產蔬菜品種的採購量。其採購主管笑談:“新鮮,水靈,是顧客的集中反饋。還有的怎麼說來着?還是國產品種更符合國人的口味!”

齊政聽說後,只笑罵了一句“扯淡!”

現在的供應條件,事實上,還遠不能達到讓超市裡的果蔬都能像從菜園果園裡新鮮摘下來的一樣,這個更需要依賴於科技的發展。

嘉穀農產品供應鏈提供的蔬菜,新鮮水靈是真,口感更佳也不假。但這跟是不是國產品種無關。

——在其中起到突出作用的,是嘉穀農產品供應鏈的冷鏈體系!

在壽光,嘉穀就有一個大型蔬菜配送中心以及八十臺蔬菜直通車;毫無疑問,大型蔬菜配送中心有着嘉穀冷庫的標配——“履霜凋秋陣”。

嗯,齊政一直是將靈陣當做是一種“僞科技”來着。

從菜農採摘後的生鮮蔬菜預冷、低溫貯藏、包裝運輸再到各商超蔬菜分銷商,果蔬全程“涼涼”,它不新鮮誰新鮮?

而且,隨着嘉穀對不同特徵、不同種類的蔬菜分類儲藏、包裝、保鮮,建立完善的蔬菜保鮮標準,蔬菜在運輸過程中的損耗降至一個極低的水平。這也能讓嘉穀農產品供應鏈有底氣在收購價格略高於市場價,保障菜農收益的情況下,保持穩定的收益。

慢慢地,也有出口日韓的蔬菜貿易商,跑來採購嘉穀推廣種植的國產蔬菜品種了,這讓菜農對國產蔬菜品種的信心更足。

與此同時,齊政也沒有閒着。他開始接洽當地的領導層。

以齊政今時今日的地位,他接觸的官方對象,最低也是壽光市市長、市高官,再上一個層面,就是魯省省委領導了。

如果只是投資一個項目,嘉穀還可以與政府保持距離;但如果要推動一個支柱產業升級,嘉穀不但要密切接觸政府,還要與政府達成共識才行。

即使在工業化和城鎮化飛速發展的今天,政府依然對農業高度重視,機制創新始終伴隨着農業發展變化的進程。

很多人不知道,蔬菜種植業,無論是產量還是產值,均已超過糧食作物,成爲我國的第一大種植業。

壽光基本等同於蔬菜種植業,魯省也是蔬菜種植大省,對於蔬菜種植業的扶持和引導,從來都很大度。

齊政一手拿着“全國農業科研聯合攻關計劃”,一手拿着嘉穀的國產蔬菜品種推廣進程,向壽光市市委要求蔬菜種業發展扶持政策,向魯省省委要求建設蔬菜種業科研平臺,無往而不利。

在市級,壽光市對通過省級以上審定具備企業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蔬菜新品種,每個一次性給予35萬元資金獎勵。這點資金對於嘉穀當然沒有什麼吸引力,但對於不少科研單位而言,不無小補了。

而在省級,剛開始態度還比較謹慎。但隨着時間的推移,嘉穀的國產蔬菜品種推廣成果越來越顯眼,嘉穀的“農業科研聯合攻關計劃”也開始得到了國家層面的支持,省委高層也不淡定了。

經過了幾輪磋商,五月底,嘉穀集團、農業部與魯省政府聯合簽署了《關於建設國家現代蔬菜種業創新創業基地合作備忘錄》,確定在壽光建設3000畝開放式創新基地、200畝設施蔬菜品種展示推廣平臺,嘉穀負責研發成果的產業化推廣……我國蔬菜種業的升級也由此拉開了序幕!

壽光蔬菜種業受產業驅動,搞蔬菜育種接地氣,知道一線需求。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國家蔬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嘉穀實驗室等7家頂級育種研發單位,第一時間確定進駐基地。

簽約儀式後,是嘉穀聯合壽光市政府搭建的蔬菜種業交流推廣平臺。從全國140家科研單位徵集來的379個辣甜椒、番茄、茄子、菠菜等蔬菜作物品種爭奇鬥豔,第一次將國產優質蔬菜種子在壽光集中展示。

魯省顧高官踱步至齊政面前,目光掃過不斷前來諮詢的菜農,感慨道:“如果不是嘉穀主動把優秀的種業科研成果和市場有效對接起來,不知道要多久才能讓農民重新認識、認可我們自主研發的好品種啊!”

齊政含笑道:“顧高官過獎了,嘉穀只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關鍵還是政府的重視……”

這話絕對是齊政的真心話。

壽光重視技術,重視科技的做派,從確立了“蔬菜立市”之初一直延續到今天。如今的壽光菜農,敢請來西班牙、荷蘭的農業專家合作;能走出去到以色列跟相關專家交流;大棚種植試驗團隊會請博士加盟……

如果不是這樣的氛圍,齊政也不會選擇將“農業科研聯合攻關計劃”的第一份答卷落在壽光市。

但在顧高官看來,嘉穀纔是最重要的。

據他的瞭解,嘉穀進入壽光後,潤物無聲般帶來了多少新氣象:

不動聲色間,壽光市選擇種植國產種子的菜農上升到了32%;

在蔬菜育種上,不僅考慮滿足農戶、農場增加產量的需求;還開啓了從消費者需求出發,提升產品風味和口感的蔬菜育種研究方向;

升級的除了品種,還有品質。嘉穀推動了壽光發展無公害蔬菜、綠色食品的步伐——嘉穀農資開始推廣嘉穀有機肥,建設無公害認證蔬菜生產基地;

還推動了蔬菜大棚向着數字化大棚的升級。建設新一代的蔬菜大棚,資金需求一直不能很好解決,但與嘉穀達成合作的種植戶,有嘉穀的擔保,申請貸款都變得簡單了;

東西好了,名聲在外自然不愁賣。這不?嘉穀蔬菜通往日韓的通道輕輕鬆鬆就打通了……

當然,現在的“建設國家現代蔬菜種業創新基地”就不是潤物無聲了,也一如嘉穀的風格——起步無聲,做着做着,就做成了行業標準!

這樣說着,顧高官點點齊政,笑了起來:“所謂‘大’嘉穀,名不虛傳啊!”

齊政能說什麼?只有無辜臉。

……

第632章 大國購買力,恐怖如斯第319章 天地一抖(2/3)第462章 通脹時代?(1/3)第640章 坑的就是你(2/3)第633章 優越與幸福(1/2)第693章 價值所在(2/2)第392章 鋒芒太露,聯合抵制(2/4)第562章 進化的牧草之王(2/2)第146章 坑了一把還不夠?(諸君元旦快樂!)第485章 甜蜜的回報(一更)第167章 爲何這麼吊(2/4)第351章 給央企的壓力第339章 “搗亂”的不速之客第114章 規模決定地位(2/3)第402章 老丈人的“驚嚇”(2/2)第490章 養豬造“氣田”(1/2)第91章 被“醃製”的土地(求收藏!)第536章 新的藻業支柱?(1/2)第257章 亞洲最大單體養豬基地第530章 有錢,任性(二合一)第135章 誰有“種”,誰驕傲第734章 逼宮之路(1/2)第503章 很有搞頭(1/2)第728章 咱有錢,能花(4.3K)第23章 休斯敦(週末求支持!)第437章 假農之名,圈地蓋房(2/2)第552章 拿着尚方寶劍要資源(1/3)第556章 哪來的底氣(2/2)第63章 身嬌肉貴的“二師兄”(求收藏!)第644章 一羣馬屁精(3/3)第660章 成功的秘訣(3/3)第38章 縱論(下)第48章 回國與警醒(求收藏!)第324章 打通治沙的“任督二脈”第240章 比不上嗎第200章 避其鋒芒第321章 從貝加爾湖“調水”第30章 魄力(求支持!)第497章 變革無處不在(1/3)第608章 嘉穀之鞭(2/2)第177章 從哪來冒出來的混賬(2/3)第29章 出油!出油!(下)第295章 王國背後的男人第598章 一聲令下,雲而景從第147章 我們也不是好欺負的(2/3)第7章 坦白第146章 坑了一把還不夠?(諸君元旦快樂!)第566章 “瘋牛”來襲(2/3)第494章 強者心態第132章 “圈地”不易(2/3)第570章 何至於單挑世界(3/3)第334章 真·瀚海明珠(3/4)第579章 呵,怕死的資本家(4800字)第727章 挑戰心臟的開支(4K字)第637章 逝去的金錢(2/3)第215章 永遠不可能超越第433章 真的有點小期待呢(2/2)第197章 聯合殺蟲,滅子絕孫(3/4)第35章 俱樂部圈子(求收藏及推薦!)第501章 糧商“種”能源第264章 特供級別的牛奶第606章 南方大豆新位勢第61章 因人成事(求收藏!)第321章 從貝加爾湖“調水”第181章 嘉穀的奸商形象(1/4)第675章 生態貢獻最大的企業(2/3)第597章 瘋狂的大豆(2/2)第321章 從貝加爾湖“調水”第61章 因人成事(求收藏!)第383章 我的最好豬肉夢啊,沒了(1/2)第219章 分歧第283章 真·業界良心第373章 耕海牧漁:日益繁榮的漁場(3/3)第458章 是誰讓喝奶變平等?(3/3)第119章 把最好的留給國人(1/3 求訂閱!)第409章 讓努力者致富(1/3)第635章 集體航向,世界讓路第95章 運氣嗎第388章 我爲國家儲備豬肉(4/4)第723章 大時代下的農民選擇(2)第705章 有嘉穀這麼一個對手(下)第542章 誰是大爺(1/3)第293章 飛播牧草,海水治沙第242章 被凍萎了第720章 國產小麥的契合(下)第397章 你吹你繼續吹(3/3)第638章 啤酒“饑荒”(3/3)第348章 挺近澳大利亞(3/4)第374章 大漠“風機之王”(1/2)第604章 影響力的溢出(4200字)第442章 哥不在江湖,但……第453章 “小棒槌”終成“大產業”(2/2)第608章 嘉穀之鞭(2/2)第48章 回國與警醒(求收藏!)第156章 真金白銀的扶持(2/3)第444章 他們必將實現復興(2/2)第136章 西邊,生命在盼雨(1/3 求訂閱!)第89章 在不可能的地方創造可能(求收藏!)第241章 開啓掠奪模式第626章 投資爭越山海關
第632章 大國購買力,恐怖如斯第319章 天地一抖(2/3)第462章 通脹時代?(1/3)第640章 坑的就是你(2/3)第633章 優越與幸福(1/2)第693章 價值所在(2/2)第392章 鋒芒太露,聯合抵制(2/4)第562章 進化的牧草之王(2/2)第146章 坑了一把還不夠?(諸君元旦快樂!)第485章 甜蜜的回報(一更)第167章 爲何這麼吊(2/4)第351章 給央企的壓力第339章 “搗亂”的不速之客第114章 規模決定地位(2/3)第402章 老丈人的“驚嚇”(2/2)第490章 養豬造“氣田”(1/2)第91章 被“醃製”的土地(求收藏!)第536章 新的藻業支柱?(1/2)第257章 亞洲最大單體養豬基地第530章 有錢,任性(二合一)第135章 誰有“種”,誰驕傲第734章 逼宮之路(1/2)第503章 很有搞頭(1/2)第728章 咱有錢,能花(4.3K)第23章 休斯敦(週末求支持!)第437章 假農之名,圈地蓋房(2/2)第552章 拿着尚方寶劍要資源(1/3)第556章 哪來的底氣(2/2)第63章 身嬌肉貴的“二師兄”(求收藏!)第644章 一羣馬屁精(3/3)第660章 成功的秘訣(3/3)第38章 縱論(下)第48章 回國與警醒(求收藏!)第324章 打通治沙的“任督二脈”第240章 比不上嗎第200章 避其鋒芒第321章 從貝加爾湖“調水”第30章 魄力(求支持!)第497章 變革無處不在(1/3)第608章 嘉穀之鞭(2/2)第177章 從哪來冒出來的混賬(2/3)第29章 出油!出油!(下)第295章 王國背後的男人第598章 一聲令下,雲而景從第147章 我們也不是好欺負的(2/3)第7章 坦白第146章 坑了一把還不夠?(諸君元旦快樂!)第566章 “瘋牛”來襲(2/3)第494章 強者心態第132章 “圈地”不易(2/3)第570章 何至於單挑世界(3/3)第334章 真·瀚海明珠(3/4)第579章 呵,怕死的資本家(4800字)第727章 挑戰心臟的開支(4K字)第637章 逝去的金錢(2/3)第215章 永遠不可能超越第433章 真的有點小期待呢(2/2)第197章 聯合殺蟲,滅子絕孫(3/4)第35章 俱樂部圈子(求收藏及推薦!)第501章 糧商“種”能源第264章 特供級別的牛奶第606章 南方大豆新位勢第61章 因人成事(求收藏!)第321章 從貝加爾湖“調水”第181章 嘉穀的奸商形象(1/4)第675章 生態貢獻最大的企業(2/3)第597章 瘋狂的大豆(2/2)第321章 從貝加爾湖“調水”第61章 因人成事(求收藏!)第383章 我的最好豬肉夢啊,沒了(1/2)第219章 分歧第283章 真·業界良心第373章 耕海牧漁:日益繁榮的漁場(3/3)第458章 是誰讓喝奶變平等?(3/3)第119章 把最好的留給國人(1/3 求訂閱!)第409章 讓努力者致富(1/3)第635章 集體航向,世界讓路第95章 運氣嗎第388章 我爲國家儲備豬肉(4/4)第723章 大時代下的農民選擇(2)第705章 有嘉穀這麼一個對手(下)第542章 誰是大爺(1/3)第293章 飛播牧草,海水治沙第242章 被凍萎了第720章 國產小麥的契合(下)第397章 你吹你繼續吹(3/3)第638章 啤酒“饑荒”(3/3)第348章 挺近澳大利亞(3/4)第374章 大漠“風機之王”(1/2)第604章 影響力的溢出(4200字)第442章 哥不在江湖,但……第453章 “小棒槌”終成“大產業”(2/2)第608章 嘉穀之鞭(2/2)第48章 回國與警醒(求收藏!)第156章 真金白銀的扶持(2/3)第444章 他們必將實現復興(2/2)第136章 西邊,生命在盼雨(1/3 求訂閱!)第89章 在不可能的地方創造可能(求收藏!)第241章 開啓掠奪模式第626章 投資爭越山海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