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三章 枷鎖

葛雍一面目光炯炯地應對着四面八方的注視,一面暗想昨兒個晚上張壽過來時,滿面誠懇對他說了皇帝召其和那四個“客人”參加經筵,他打算藉此爲算學張目的情形。

他之前還在琢磨,這到底是怎麼一個張目法,現在他算是看明白了,陸三郎這一招,那可比單純的九章堂招生,比什麼召集天下天文術數人才來重修曆法,要簡單直接粗暴多了!於是,趁着衆人全都在看自己,他就不慌不忙地點了點頭。

“九章和高遠師生所言極是。若是能在天下設算經館,有人擔心國庫又或者地方府庫入不敷出的話,那臣這一把老骨頭,也願意慷慨解囊一回!”

如果說最初孔大學士還打算審時度勢再做計較的話,事到如今,他已經沒辦法再做計較了。要是再不阻攔,這師生三代人,會不會說仿效府學縣學之類的制度,把算學也開遍全天下?就算沒那麼誇張,在縣學和府學當中再開一門算科,那也說不好!

他也顧不得今天這是經筵了,立時站了出來,聲色俱厲地說:“皇上之前開算科之禁,重開九章堂,這是重申太祖皇帝遺志,因此臣等並未反對,但算經館開到各地,讓天下讀書人都能隨意接觸,這臣就不敢苟同了!”

“天文術數不分家,若是有人利用算學妄作讖緯,到時候豈不是惑亂人心!”

天文術數不分家……呵呵,放在後世,別說不分家了,就連是數學家,專精領域也各有不同,科目之細,任何不同專精的數學家都不敢說全領域制霸。也就是如今這些文科滿分理科負分的政客們,會無知得對未知的科學妄發評論,因爲他們根本不覺得這是笑話!

張壽心裡這麼想,但嘴上的應對卻也絲毫沒有慢。他呵呵一笑,淡然若定地說:“照孔大學士這麼說,天文術數不分家,學了算學的人自然而然就精通天文,就應該去欽天監又或者其他在你們眼皮子底下的地方,否則,就怕他們隨隨便便捏造讖緯之術,然後離亂人心?”

“可是,據我所知,歷來好像沒有什麼精通算學的人附從某些亂臣賊子吧?”

“你懂什麼!”在這種方面,孔大學士自然有居高臨下俯視張壽的資格。他怒斥一句之後,就沉聲說道,“如果那些野心勃勃的人都能清清楚楚地知道,什麼時候有掃把星掠過天空,什麼時候有天狗食日,什麼時候有地動,以此興風作浪,那天下豈不是要爲之大亂!”

他眼睛微微眯起,聲音卻是緩和了一些,然而那話語中的銳利寒芒卻不減反增。

“張博士若是覺得有人學了算學,懂得推算這些,這也不要緊,又或者是覺得,所謂的掃把星也好,天狗食日也罷,甚至連地動山搖,都不是什麼天公示警,需要爲政者自省,而只不過是普通的現象……那麼,你是想讓天下人失去對天子,對天道的敬畏嗎?”

張壽不用看都知道,此時此刻朝臣們那是什麼樣的表情。

自從董仲舒說動漢武帝,把天人感應奉上了神壇之後,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因爲要維護自身的至高無上,自然是從來不會去否定這一學說。哪怕天人感應還有用災異來限制君權的另一重用意,可到後來卻完全變了味,有災異,天子安若泰山,宰相先背鍋就是了!

董仲舒之後,諸子百家最初還有一點反抗力量,但自從漢宣帝召集儒者於長安石渠閣,而後又將諸子百家的書一律禁絕,將儒家奉爲官學之後,整個學術界就漸漸萬馬齊喑了。

天文術數不分家,然後對兩樣東西一塊加以嚴禁,這就確保了歷朝歷代,哲學家遠遠多過科學家,保證了君權的神聖和神秘。至於要說這種傳了一千多年的學說高壓愚昧,其實同一時代,放眼宇內,哪裡不愚昧?西邊的宗教裁判所和贖罪券還不是大行其道!

只不過,西邊那漫長的中世紀如今已經差不多過去了,資本主義正在興起,宗教正在改革,文藝復興的大幕正在拉開,科學即將壓過神學。而現在,他所在這個號稱天朝的國度,形同宰相,不是首輔的內閣第一人孔大學士,卻仍然在用推廣算學會動搖統治的隱喻敲打他。

這種想法也正常,如果讀書人不學經史禮數,而是去學數學,全都能自己推算日升月落星沉了,甚至進一步推測分析各種自然現象了,還有誰會覺得天子至高無上,神聖不可侵犯?

張壽沒有擡頭去看皇帝是什麼樣的表情,三皇子又是什麼樣的神色,畢竟,就算皇帝再特立獨行,就算三皇子再是他的學生,可皇帝和太子這種生物,統治屬性在理論上高於一切,他壓根不去指望這父子二人會在孔大學士提到這種敏感話題時還能一如既往偏向自己。

而這時候,他也並不希望葛雍和陸三郎出面回答。當孔大學士把話題高度上升到那種要命的程度,葛雍肯定正在躊躇,至於小胖子,估計則是有點肝顫了。

他暗自哂然一笑,心下卻很平靜。算學的枷鎖,由來已久。

也就是一百年前那位太祖皇帝開了掛,打天下用的時間比歷史上的朱元璋還短,登基後又銳意進取,啓用了一批在學術上相對激進的新銳,而不是用那羣保守派,又一度試圖將國子監打造成百花齊放的大學。哪怕最終人亡政息,他卻至少給後人留下了幾分機會。

否則在這個八股文大行其道的時代,當今皇帝怎麼會想到重開什麼九章堂?

在四周圍一片寂靜的氛圍中,張壽不慌不忙地說:“孔大學士此言,彷彿是又回到了聖人言的斷句上。到底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還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又或者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我想孔大學士應該不至於膚淺到覺得,天下子民不能教化,只能被驅使吧?”

見孔大學士頓時勃然大怒,張壽知道,自己這偷換概念肯定把人給氣着了,可仍舊笑吟吟地繼續添油加醋,火上澆油。

“西邊那些異域小國,曾經出過很多有名的數學家,也就是我們這邊的算學大家。這些異邦數學家固然也能通過數學認識天文星象,萬物之理,可卻和平民百姓一樣,照舊虔誠地信奉上帝,照舊臣服於君主。”早期那些西方科學家,一個個都是虔誠的信徒!

他說着就話鋒一轉道:“而在我華夏,村夫村婦可以瞎掰讖緯,可以對愚夫愚婦自封神靈轉世,蠱惑人心,他們可懂什麼天文術數?既然民間百姓根本不懂最簡單的天文和算學,還不是任憑那些妖言惑衆之徒隨口誑人?而如果百姓都有學識,各種邪教還能蠱惑人心否?”

連珠炮似的說到這裡,張壽掃了一眼四周圍,發現朱瑩正含笑看着自己,臉上沒有擔心,只見認同,他就對她輕輕挑了挑眉,彷彿漫不經心似的笑了笑。

“不過孔大學士也許沒想到這麼深遠,如果覺得臣和老師還有陸高遠因此籠絡人心,圖謀不軌,那麼,臣懇請皇上從內庫中撥付錢款,先在天下十三布政司首府興建算經館?”

“然後詔告天下有算學天賦,並有志於算科的莘莘學子,算經固然闡述世間之理,可是,朝中高官卻認爲學算科者更容易悖逆,更容易被亂臣賊子利用,所以借書者要具保……”

你這簡直是故意曲解我的話!

沒等聽完張壽這匪夷所思的發言,孔大學士終於完全氣炸了。他剛剛暗指張壽有意用算學動搖皇權,張壽卻直接說正因爲百姓無知,所以才容易被那些亂臣賊子的異端邪說欺騙,然後乾脆把之前他們師生三代資助的說法給撤掉,鼓吹讓皇帝來掏內庫的錢親自投資!

別說他是內閣大學士,就算他只是普通大臣,這個時候也一定會竭力勸阻!董仲舒的天人感應固然給皇帝增添了統治的法理性,但也用災異示警等等學說,試圖給皇權戴上枷鎖。

自古以來,君權和相權,又或者說天子和朝官一直都在彼此較勁,博弈。完全站在天子這一邊的,那是應聲蟲,是走狗,比如吳閣老這般,哪怕在內閣資歷老,依舊爲人瞧不起。真正有抱負的大臣,一定會明裡暗裡限制打壓皇權,爭取讓天子垂拱而治,讓他們來施政。

所以他哪怕曾經和江閣老斗得如火如荼,看上去儼然新派黨魁,一旦擠走江閣老卻立刻謹慎了下來。因爲他不能任由天子由着性子來,因爲有一件標新立異的事情通過,那麼就會有第二件第三件乃至於更多件!

和江閣老一樣,他想要限制皇帝的任性和衝動,讓皇帝的決策全都落在一個合理範圍之內!至少,從內庫直接掏錢在地方修建算經館,這種給皇帝臉上貼金的事情,不能再做!

有一座公學就已經夠了……那一次他一個不留神沒能攔住,而且張壽通過朱瑩,不但從不少勳貴那兒,還從太后那兒拉到了資助。可這一次他絕不能容許張壽再劍走偏鋒!

皇帝眼看孔大學士立刻反脣相譏,和張壽就這麼直接針鋒相對硬頂了起來,陸三郎一副目瞪口呆意外至極的樣子,葛雍則是在皺眉思量什麼,終於回味過來的他不禁哂然一笑。

側頭看見一旁的四皇子滿臉興致勃勃,彷彿恨不得自己親自下場去一塊論戰,而三皇子則是眉頭緊皺,臉上明顯有些迷茫,他就順手拽過了這一對自己從小看着長大的兄弟倆,好整以暇地低聲問道:“他們師生三代的提議,還有孔大學士的反對,你們怎麼看?”

四皇子沒想到父皇會問他,本待隨口給個回答,可當看到三皇子在瞪他,他到了嘴邊的敷衍頓時吞了回去。低頭足足想了好一會兒,他這纔不太確定地小聲說:“孔大學士是因爲僧多粥少,擔心以後算學人才在朝堂上人多了成了氣候,自成一派,這才竭力反對的吧?”

皇帝還以爲四皇子會信口指責孔大學士嫉賢妒能,沒想到四皇子竟然真的說出了一個所以然來,他頓時訝異地掃了一眼這個素來衝動,想到什麼說什麼的幼子,隨即含笑說道:“士別三日,果然當刮目相看……三郎你呢?”

三皇子見四皇子這次總算沒再糊弄,還得到了父皇的誇獎,不由得輕輕舒了一口氣。而聽到父皇開口問他,他就坦然說道:“我也和四弟想得一樣。”

見這一次換成四皇子瞪他了,他就靦腆地笑了笑說:“但我覺得,孔大學士也許不僅僅是爲了未雨綢繆。要知道就算這件事做成了,等那些人才成長起來還要好多年呢。再說,只是抄算經自學,能有多少人脫穎而出?又不是算科進縣學和府學!”

如果說四皇子難得正經了一次,那麼,三皇子的回答就讓皇帝頗有些驚喜了。

之前打定主意冊封三皇子爲太子,是他在對大皇子和二皇子兄弟完全失望,又在權衡了自己和剩下兩個兒子的年紀,以及兩個兒子的資質之後做出的決定。

他固然覺得三皇子有一定的資質,可那種資質是不是明君的資質,他自己也無法確定。因爲,他自己就絕對不是那種青史上記載的虛懷納諫唾面自乾的明君!哪個求名求瘋了的御史如果敢在他面前這麼幹,他一定會讓人後悔生在這個世界上!

此時此刻,又驚又喜的皇帝立刻問道:“那這會兒的爭端,你打算如何處置?要知道,今天是經筵,總不能任由這一大一小就在這兒吵個沒完吧?”

對於皇帝出的這麼一個難題,三皇子只是躊躇片刻就壓低了聲音說:“兒臣覺得,父皇不如同意開算經館借書之事,但爲了說服孔大學士,可以將算經的種類限制一下,比如老師說的相對粗淺易懂,而且流傳較廣的《九章算術》,放進去應該不會有這麼大的爭議。”

“除此之外……”三皇子的眼神閃爍了一下,繼而坦然說道,“葛祖師的《葛氏算學新編》,其實可以都放進去。反正這是陸師兄本來就印了很多,還往外四處賣的書,而且我學到現在,只覺得此書深入淺出,循序漸進,很好理解,且完全不涉及天文星象。”

四皇子簡直是驚了。很好理解?很好理解纔有鬼哪!他可是問過三哥那些同學的,當年自學《葛氏算學新編》的人,都說光是背那些符號就快被逼瘋了,更不要說理解!三哥你當人人是你嗎?

第三百零六章 原來是他第三百九十七章 述而不作?第三百八十一章 就爲了買綢緞?第一百零四章 自投羅網的陸尚書第六章 不把自己當外人第兩百一十三章 天子賜第四百章 臨行且諄諄第三百二十九章 饕餮第一百八十章 設套和再發難第六百九十九章 喪第六百零三章 不走尋常路的大戲第六百二十二章 決意第一百二十章 不良勸學記第六百一十三章 初雪夜話第六百一十八章 人各有志不相同第五百五十三章 循循善誘,連消帶打第七十一章 公主的邀約第四百零一章 逞強就灌安息湯第八百七十五章 圖窮第五百六十七章 敗家子的境界第五百五十二章 世間安有兩全法?第五百三十七章 紅葉第五百二十八章 宇內強國第三百一十四章 公子落難記第十六章 人人都道好姻緣第一百一十二章 請君再上轎第六百三十二章 保媒拉縴,醉翁之意第三百七十六章 絲和布第三百二十七章 觀刑漫話第八百五十九章 心大的熊孩子第四百七十八章 海上保鏢團?第七百六十八章 宗師,求救第三百三十二章 直搗黃龍,絕妙捧哏第四百七十五章 負荊請罪?第七百七十一章 陪襯人第二百四十五章 讓轎第五百七十三章 經筵開場第一百三十五章 殺雞用牛刀第五百八十六章 請君入甕第八十二章 滷煮和高薪第五百七十五章 文華殿裡話異邦第六百七十四章 星象爲虛,農事爲實第六百六十八章 藏書和借書第三百零三章 考試第八百一十六章 戳戳第一百一十五章 世間運行之理第四百零八章 鐵公雞第四百七十二章 錄取和升留級第七百九十七章 求知若渴第四百五十七章 道不同第五百四十章 禮未行而行第三百三十七章 將死之……樹?第八百七十二章 大陣仗第一百二十四章 唐時有個和尚第兩百二十九章 理直氣壯第兩百二十九章 理直氣壯第四百二十六章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第二百七十二章 不矜持,新人設第七百七十八章 曲高和寡第二百九十六章 閒居軼事第六百九十八章 窮追猛打第四百零二章 祖制就是屁!第八百二十四章 人多力量大第四百六十七章 九章堂聚賢第六百五十六章 視察公學的大宗正第兩百零五章 家有大哥壓力大第一百六十一章 你老師是正人君子第四百九十八章 海上鏢船第四十五章 生辰前的惡訊第六章 不把自己當外人第兩百一十三章 天子賜第五百二十三章 火事疑雲第八百四十七章 第二隻落地的靴子第二百四十八章 過年第六百三十二章 保媒拉縴,醉翁之意第五百五十章 天家好兄弟第一百五十六章 老師常背鍋第六百九十八章 窮追猛打第二百七十一章 兒女親家第三百九十一章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第四百六十一章 祝壽第三百三十章 深藏不露第兩百零四章 輩數亂了?第五百七十五章 文華殿裡話異邦第八百章 證明第二百三十七章 母子第一百零五章 不簡單第四十章 師徒鬧翻?第三百三十六章 孽緣天註定第三百零七章 雞毛飛上天第四百四十五章 秋風掃落葉第八百二十四章 人多力量大第八百零九章 簡單粗暴效果好第八十章 告慈母第兩百零二章 女孩子?第一百七十章 空心湯糰第三百三十五章 東渡漂流記第五百一十八章 爲什麼?賠禮呢?第二百九十一章 誤打誤撞第六百七十二章 密度
第三百零六章 原來是他第三百九十七章 述而不作?第三百八十一章 就爲了買綢緞?第一百零四章 自投羅網的陸尚書第六章 不把自己當外人第兩百一十三章 天子賜第四百章 臨行且諄諄第三百二十九章 饕餮第一百八十章 設套和再發難第六百九十九章 喪第六百零三章 不走尋常路的大戲第六百二十二章 決意第一百二十章 不良勸學記第六百一十三章 初雪夜話第六百一十八章 人各有志不相同第五百五十三章 循循善誘,連消帶打第七十一章 公主的邀約第四百零一章 逞強就灌安息湯第八百七十五章 圖窮第五百六十七章 敗家子的境界第五百五十二章 世間安有兩全法?第五百三十七章 紅葉第五百二十八章 宇內強國第三百一十四章 公子落難記第十六章 人人都道好姻緣第一百一十二章 請君再上轎第六百三十二章 保媒拉縴,醉翁之意第三百七十六章 絲和布第三百二十七章 觀刑漫話第八百五十九章 心大的熊孩子第四百七十八章 海上保鏢團?第七百六十八章 宗師,求救第三百三十二章 直搗黃龍,絕妙捧哏第四百七十五章 負荊請罪?第七百七十一章 陪襯人第二百四十五章 讓轎第五百七十三章 經筵開場第一百三十五章 殺雞用牛刀第五百八十六章 請君入甕第八十二章 滷煮和高薪第五百七十五章 文華殿裡話異邦第六百七十四章 星象爲虛,農事爲實第六百六十八章 藏書和借書第三百零三章 考試第八百一十六章 戳戳第一百一十五章 世間運行之理第四百零八章 鐵公雞第四百七十二章 錄取和升留級第七百九十七章 求知若渴第四百五十七章 道不同第五百四十章 禮未行而行第三百三十七章 將死之……樹?第八百七十二章 大陣仗第一百二十四章 唐時有個和尚第兩百二十九章 理直氣壯第兩百二十九章 理直氣壯第四百二十六章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第二百七十二章 不矜持,新人設第七百七十八章 曲高和寡第二百九十六章 閒居軼事第六百九十八章 窮追猛打第四百零二章 祖制就是屁!第八百二十四章 人多力量大第四百六十七章 九章堂聚賢第六百五十六章 視察公學的大宗正第兩百零五章 家有大哥壓力大第一百六十一章 你老師是正人君子第四百九十八章 海上鏢船第四十五章 生辰前的惡訊第六章 不把自己當外人第兩百一十三章 天子賜第五百二十三章 火事疑雲第八百四十七章 第二隻落地的靴子第二百四十八章 過年第六百三十二章 保媒拉縴,醉翁之意第五百五十章 天家好兄弟第一百五十六章 老師常背鍋第六百九十八章 窮追猛打第二百七十一章 兒女親家第三百九十一章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第四百六十一章 祝壽第三百三十章 深藏不露第兩百零四章 輩數亂了?第五百七十五章 文華殿裡話異邦第八百章 證明第二百三十七章 母子第一百零五章 不簡單第四十章 師徒鬧翻?第三百三十六章 孽緣天註定第三百零七章 雞毛飛上天第四百四十五章 秋風掃落葉第八百二十四章 人多力量大第八百零九章 簡單粗暴效果好第八十章 告慈母第兩百零二章 女孩子?第一百七十章 空心湯糰第三百三十五章 東渡漂流記第五百一十八章 爲什麼?賠禮呢?第二百九十一章 誤打誤撞第六百七十二章 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