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被欺負的小孩兒

滿屋子的笑聲戛然而止!

張昌宗心裡默默罵娘,臉上倒是保持着天真之態,不用扭頭就感覺李旦在御座上不安的動了幾下。以如今二聖並列,太后坐上皇帝坐下的樣子,用腳趾頭想都知道此人問話問得誅心。

這是不把別人的小命兒當人命看呢!問得這般直白,連孰大孰小都不會說,沒學問!沒知識!沒文化!

張昌宗想也不想的懟回去:“最小自然是我,最大總不是你!”

“噗嗤”——

卻是羣臣中有人忍不住發出的噴笑聲,不過,只短促的一聲便立即止住了。看那中年大臣的官服顏色,也不知是否是怕得罪他被報復。

那大臣想來臉皮比張昌宗還厚,聞言也不惱,雖隱隱有些失望,不過,居然還是笑眯眯地繼續道:“算你說對了。那你再說,太后與陛下……你更尊敬誰?”

臥槽!這個問題太流氓了,這已經不是逗孩子的範圍了!用心也更加的惡毒!

不用打聽他是誰了,看官服顏色,再看問話的內容,張昌宗已經猜得差不多了!媽蛋,這廝要不是武家人,張昌宗願意把腦袋擰下來當球踢!

心裡把會的三十二國罵人外語都念叨了一遍,張昌宗繼續咯噔都不打,直白的道:“自然是太后!我娘說了,天下的母親都不容易,都需要兒子尊敬愛戴。皇帝哥哥也是兒子,阿孃說了,做母親的心是一樣的,想來做兒子的也差不多吧?”

說着,還求證似的朝李旦同學看了一眼,意在尋求認同。李旦悄悄把團起的手往褲子上擦了擦,擦去手心裡的汗,含笑應道:“六郎說得對,我也是一般,第一敬重者非母親莫屬。”

張昌宗還帶着嬰兒肥的臉上,立即露出一種“英雄所見略同”的欣喜來,一邊嗯嗯點頭,一邊笑道:“對呀對呀,小子我也最聽母親的話,聽阿孃的話總是沒錯的,我們全家都聽我孃的!皇帝哥哥果然英明,小子我也很尊敬英明的人!”

胡攪蠻纏、連消帶打,總算把那大臣的誅心之問應付過去,如果武氏還不滿意,那張昌宗也沒辦法了,愛咋咋地吧!

然那紫袍大臣卻沒有打算放過他,依舊笑眯眯地問道:“然皇帝爲君……”

張昌宗不敢再讓他說下去了,果斷的轉身,“噗通”一聲跪在武太后的面前,滿臉委屈的問道:“太后,您的大臣欺負小孩子,您管不管?”

武氏顯然也沒想到張昌宗會這般應對,微微一怔後,旋即笑着朝旁邊看了一眼,上官婉兒立即上前去拉張昌宗。

張昌宗直接以五體投地狀趴在地上,還把手藏在身下,耍賴道:“不起來!太后不給小子主持公道,小子便不起來!我是小孩子,耍賴天經地義,有人仗着年高勢大欺負我一個小孩子,這天下還有這般道理嗎?不服氣,堅決不服氣!”

上官婉兒擡頭看武氏一眼,武氏臉上笑意盈盈,也不見生氣或是反感的樣子,反而笑眯眯地哄他:“你想要本宮如何爲你主持公道?”

張昌宗很想說罷官砍頭,不過,這也只能在心裡想,嘴上自然只能道:“打他屁股!堂堂男子漢大丈夫,怎麼能欺負一個小孩子呢?我都不欺負侄兒們,阿孃說了,做長輩要有做長輩的樣子!”

武氏不禁又是一笑,果真是個孩子,再聰明也會信了他娘哄他相讓侄兒的話。聞言笑着故作爲難的道:“怕是不成的,三思乃是成人,若被打了那處,今後恐再無顏見人了!”

那是你把你侄兒的臉皮想的太薄了!

張昌宗心裡哼哼着,故作駭然的道:“大人要面子,難道我一個小孩兒就不用要面子了嗎?不過,被打屁股確實挺難爲情的,那好吧,就罰他把‘我錯了’三個字抄寫一百遍,寫完了請太后您審閱,寫地不好的重寫,字跡不端正整齊重寫,不認真也重寫!”

說的太順嘴了。武氏笑問道:“看六郎經驗豐富,莫不是往日也是這般被阿韋罰的?”

“啊!”

後知後覺的捂嘴,不過,爲時已晚。大殿之上,上至太后武氏,下至羣臣,不管是真心也好,湊趣也罷,大多笑起來。

上官婉兒笑着順勢把他拉起來,屈指彈了他額頭一下,看他疼得立即捂腦袋的樣子,笑道:“你這小機靈兒鬼,張郎中言道你功課頗好,爲何還會被罰?”

張昌宗不好意思的道:“大蟲都有打盹兒的時候,我還小,初出茅廬,經驗不足,難免有疏忽之時,慚愧,慚愧!”

居然還不好意思的拱手。

武氏喜他聰明,想起召見他的原因,順口問道:“你都讀了什麼書?”

說到讀書,張昌宗立即端正身形,認真的答道:“回稟太后,讀了《孝經》、《切韻》、《千字文》、《論語》、《詩經》。目前正跟着先生第十遍通讀《孝經》和《論語》,間或夾雜着講些《爾雅》。”

武太后略頷首,朝上官婉兒看了一眼,笑道:“六郎才四歲,此一事上,婉兒不及他。”

前天才少女上官婉兒掃了張昌宗一眼,不服氣的道:“太后說不及,婉兒卻不服。也不知六郎的書是真讀懂了,還是不求甚解。若只是不求甚解,那婉兒便只能蒙冤認輸!”

武太后寵溺的看她一眼,笑着指了她一下,不過,還是從善如流的考校張昌宗:“你既已通讀過《孝經》和《論語》,那六郎你來說說,《孝經》教什麼?《論語》又是說的什麼?”

讀書張昌宗是認真讀了的,也認真的思考過的,問讀書的問題,他是不懼的,就怕讓他作詩。於是,張昌宗昂然答道:“小子以爲《孝經》教導爲人之道,《論語》教導處世之道。”

武太后已然做好了聽他長篇大論的心理準備,結果不料他答來竟然才短短兩句,每本書也不過是四個字,頓感驚訝,咀嚼道:“爲人之道……處世之道?此話何出?細細講來!”

“喏!”

張昌宗應着,心裡整理着詞句,打算把自己的心得和想法講一講。正好趁着小孩子的身份,講錯了也不會有人苛求的便利說出來,權當是一場學習心得的交流會。

這滿殿的大臣們,不受都是飽學之士,但也有學問好的,比如面前這個叫上官婉兒的美女。她的文才,是天下公認的好,是有歷史記載的。

第179章 行卷詩第213章 三武第352章 變化第454章 師徒共商第273章 察覺第189章 有所求第118章 準備第158章 報訊第101章 教訓第333章 日常第七十三章 再度進宮第305章 邪思第482章 母女情深第310章 熊孩子第250章 日久見人心第226章 平凡的真實第504章 元正第三十一章 女人之間第八十九章 譽滿京城第七十九章 “哄口供”第240章 過房州第179章 行卷詩第三十四章 緩和的關係第187章 陳氏真傳第128章 小發現第207章 青梅竹馬第101章 登門第158章 報訊第364章 嘮嗑第231章 敘舊第120章 母女相會第421章 重返長安第六十九章 來日方長第277章 履約第451章 長公主的大手筆第六章 爲保護貞操而讀書第513章 佈局未來第498章 開恩科第491章 難解之局第280章 準備第207章 青梅竹馬第160章 順水人情第十七章 日常任務(1/1)第217章 提親第二十四章 不用進學的早晨第五十三章 天賦異稟第336章 勸誡第四十八章 最怕空氣突然安靜第515章 提點第三章 張氏兒郎第115章 互助第307章 暗計第266章 驚嚇第七十三章 再度進宮第381章 歐皇附體第248章 長大後第七十章 慈父心懷第400章 祖宅第三十五章 “名”動長安第190章 暗示第304章 來了第八章 出手第277章 履約第326章 宋之問第240章 過房州第132章 敲定第二十九章 育人者第四章 形勢比人強第455章 長遠之計第496章 盛怒第189章 有所求第483章 合謀第八十七章 曲江池畔第435章 最好的方法是希望第六十二章 再見太平公主第217章 提親第356章 重生的意義第374章 來使第374章 來使第194章 重點錯了第382章 名士之後第一章 張氏六郎第310章 熊孩子第478章 議第352章 變化第428章 進宮第104章 義子第420章 兄弟第196章 構想第264章 奠基第176章 人望第501章 莫測第225章 良心第230章 到達第287章 木槿清香第202章 聽說春天快來了第198章 關懷與分歧第388章第375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十章 以觀後效
第179章 行卷詩第213章 三武第352章 變化第454章 師徒共商第273章 察覺第189章 有所求第118章 準備第158章 報訊第101章 教訓第333章 日常第七十三章 再度進宮第305章 邪思第482章 母女情深第310章 熊孩子第250章 日久見人心第226章 平凡的真實第504章 元正第三十一章 女人之間第八十九章 譽滿京城第七十九章 “哄口供”第240章 過房州第179章 行卷詩第三十四章 緩和的關係第187章 陳氏真傳第128章 小發現第207章 青梅竹馬第101章 登門第158章 報訊第364章 嘮嗑第231章 敘舊第120章 母女相會第421章 重返長安第六十九章 來日方長第277章 履約第451章 長公主的大手筆第六章 爲保護貞操而讀書第513章 佈局未來第498章 開恩科第491章 難解之局第280章 準備第207章 青梅竹馬第160章 順水人情第十七章 日常任務(1/1)第217章 提親第二十四章 不用進學的早晨第五十三章 天賦異稟第336章 勸誡第四十八章 最怕空氣突然安靜第515章 提點第三章 張氏兒郎第115章 互助第307章 暗計第266章 驚嚇第七十三章 再度進宮第381章 歐皇附體第248章 長大後第七十章 慈父心懷第400章 祖宅第三十五章 “名”動長安第190章 暗示第304章 來了第八章 出手第277章 履約第326章 宋之問第240章 過房州第132章 敲定第二十九章 育人者第四章 形勢比人強第455章 長遠之計第496章 盛怒第189章 有所求第483章 合謀第八十七章 曲江池畔第435章 最好的方法是希望第六十二章 再見太平公主第217章 提親第356章 重生的意義第374章 來使第374章 來使第194章 重點錯了第382章 名士之後第一章 張氏六郎第310章 熊孩子第478章 議第352章 變化第428章 進宮第104章 義子第420章 兄弟第196章 構想第264章 奠基第176章 人望第501章 莫測第225章 良心第230章 到達第287章 木槿清香第202章 聽說春天快來了第198章 關懷與分歧第388章第375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十章 以觀後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