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先震驚一撥

於秋知道李世民又有好多問題要問,這個兩輪的車子在山地上行走的原理,對於後世人可能很好理解,但對於沒有見識過它的古人,絕對是稀奇中的稀奇,就像二十世紀中頁有人騎着它到農村,會有好多人追着看一樣。

而那個叫王門的內侍監,則已經在考慮把憨子騎的山地自行車當做寶物獻給李淵的可能性了。

不過,於秋沒有給他們機會,直接開口道,“山莊的一些物品涉及我師門的學問,非我師門的子弟,可以看,可以問,甚至可以試用,但不要想着強行據爲己有,所要付出的代價,是你們無法承受的。”

李世民現在連於秋白送的東西都不敢要,何況是他明說了不能給的東西,反正他在軍營裡找工匠仿製於秋名下作坊裡生產出來的東西,到現在還沒有一件成功過,都是賠上了一堆原材料的結局。

來到了一處林木茂盛的地方,轉了個大急彎,所有人頓時便有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了,若不是於秋帶路,光憑視線,還真的很難在疊疊嶂嶂的青山中,發現這處山谷的入口。

沿着溪水走了兩三裡,遠遠的,大家就看到了一長排依在山溪兩邊搭建的棚舍,裡面雞鴨鵝的叫喚聲有些嘈雜,衆人坐在馬背上視線比較高,能夠直接看到棚舍裡面的場景,許多孩子,此時正提着籃子,在棚舍裡面撿蛋呢!

“你這裡的家禽長的真肥,可是用了什麼秘法養殖?”李世民並非不懂政治民生之人,只是李唐建國前後的這幾年,他都一直忙於南征北戰,管理民生的時候少,自從對大位有了心思之後,他對於這一塊的關注就多了,見到有異於平常的現象,他肯定會多問,就像之前在范陽,他就一直拉着羅士信不斷的問那些突厥馬的餵養方法一樣。

“你確定我說了你能聽的明白?”於秋瞄向李世民道。

“你用我能明白的方式說嘛!”李世民腦袋轉了個彎道。

於秋想了想道,“簡單的說,就是兩個聰明的人結合,生出來的孩子,可能更聰明,兩個身體強壯的人結合,生出來的孩子,可能更強壯,而更能生蛋的雞結合,生出來的蛋孵出來的小雞,長大了產蛋率也可能更高,不斷的用產蛋率最高的雞生出來的蛋孵化小雞,來優化它的種羣,最後,得到這種每天可以生一個蛋的雞,就是時間問題了。”

“難怪世人都想要求娶那些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世家女,原來,人種好的話,下一代也會更聰明。”李世民恍然大悟道。

對於這樣的觀點,房玄齡卻不怎麼認同,他自己算是聰明人了,他的夫人也出身范陽盧氏,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可家裡生下來的那兩小子,也沒有見到比別家孩子聰明啊!

這樣看來,於秋說的這種可能,應該很小,倒是這種每天能夠生一個蛋的雞,得想辦法求取一些回去,每天喂兩把雜糧穀物,就能得到一個雞蛋,這個收益率簡直是太高了。

要知道,即便是長安現在的物價開始大幅下跌,像雞蛋這樣的滋補品,一枚至少能換半鬥雜糧,那可是差不多十倍的利。

有了雞鴨鵝的視覺衝擊,再見到那些高大的牲畜的時候,大家就不覺得奇怪了,牛羊牲畜羣中,時有一些長的特別高大的存在,李世民慣性的以爲,將這些高大些的牲畜挑出來結合,生出來的後代,就肯定會更加高大一些,回頭他就會讓牧監署找人試驗一下,如果真是這樣,自己在幾年以後,或許也能有幾百上千只這樣的良種牛羊,屆時,便可以將朝廷牧場裡的牲畜逐步替換掉了。

他卻不知道,除了種羣優化之外,平時飼養的技術也需要跟上,想要雞保持每天生一枚蛋,在食物方面的補充,可是一個大學問,也就是於秋屬下勞動力多,才能勉強維持幾萬只雞鴨的吃食的營養,別的人想要複製,根本不可能。

最有看點的,其實是靠近山莊的那些研究作坊,房屋雖然不是很大,但是種類非常多,裡面有具備各種手藝,或者對各種工藝感興趣的工匠正在研究。

於秋沒有一一與他們介紹,只是與好奇看出來的婦人和工匠們打了個招呼,相信過不了多久,等李世民回長安之後,秦王府也會招募一些工匠搞各種研究,和於秋形成競爭關係,不過,有系統在手,以及千年後信息爆炸時代的眼光的於秋,根本不怕這種競爭。

系統出品的山莊,即便是住慣了皇宮的王門,也不得不說一個好字,不過,所有人在山莊門前的水庫旁的時候,卻都定住了腳步,尤其是李世民,直接翻身下馬,徒步朝水庫與山溪中間隔着的那塊每隔百米,就架設了一架水車的坡地方向跑去,房玄齡,杜如晦也緊隨其後。

“世上怎麼會有種的如此密集的麥子,而且,麥穗怎麼可能長這麼大,結這麼多顆粒飽滿的麥粒……”

“殿下快看這些水稻,每一根稻穗都將秧苗壓彎了,而且,密密麻麻,一株挨着一株,天吶,這一畝,得產多少稻穀?”

李世民默而不語,他此時已經猜到了,這大致就是於秋剛纔所說的驚世駭俗的東西,房玄齡和杜如晦卻已經開始大呼小叫,喊大家來看。而在他們的講解之下,那些隨行的武將和宦官才知道,這些水稻和麥子的厲害之處,紛紛下馬,前來觀看這種奇景。

系統出品的稻種和麥種,可是比後世農戶們種植的高產稻種和麥種還要好一個層次,而且,於秋用山間的樹葉腐泥和大量的草木灰作底肥,之後又追加了許多次腐熟的牲畜糞便,保證了這兩塊田地的肥力絕對充足,長出來的效果自然是十分的喜人。

當然,這還不是關鍵,最厲害的,是它的生長週期,從三四月播種,到現在七月下旬,總共才兩三個月的時間而已,它就已經生長到了差不多可以收割的程度了,算下來比這個時期的原種水稻和小麥的生長週期短了將近一半,李世民和房玄齡等人要是知道這個數據,恐怕就不止震驚和大呼小叫這麼簡單了,可能當場就要膜拜於秋。

“一幫沒見過世面的傢伙,讓他們在那邊慢慢嚎着先吧!於安,讓人準備晚餐,今天他們來的匆忙,咱們也別準備太多東西,直接上火鍋吧!”於秋朝迎接到了山莊外面來的於安吩咐道。

從李世民和房玄齡杜如晦他們的反應來看,他的下一步計劃應該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了,畝產好幾石的小麥,畝產十幾石的水稻問世,只消幾年,大唐的糧食就會多的成災,那些囤積了大量糧食在手上高價出售的世家大族不慌纔怪。

於秋這一重拳打出去,至少能夠提前五年,讓大唐的物價恢復到前隋時期的正常水平,而現在,有需要,而且有能力吃下他們手中積壓的糧食的,只有於秋了。

一旦計劃成功,可以預見,未來幾個月,全國各地手中屯有糧食的大戶,都會上趕着將糧食運送到洺州出售,河北百萬饑民的糧食保障問題,算是基本解決了。

第兩百八十三章 呆立當場第一百八十章 做駙馬?第兩百四十三章 墨家田襄子第兩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試驗成功第四百二十三章 人究竟要到哪一步纔算好?第兩百九十四章 圖書館開館第三百一十八章 準備發動第一百八十五章 談判的意向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結局第五百零一章 日新月異的科技第四百五十一章 成長中的下一代第四百零七章 緊急救援第兩百九十四章 圖書館開館第四百零七章 緊急救援第四百九十四章 收網抓魚第五十一章 完美達成目標第三百三十九章 接待宴會第四百九十六章 夏國的立場第五百零二章 傳播正能量第三百七十二章 倭島消息第七十三章 救人從來都不簡單第四百一十六章 四海通商第一百五十章 晚宴第一百七十八章 世界之主第十章 一切盡在掌握中第二十八章 利益陷阱第四百一十七章 無法阻擋第一百五十二章 所謂禮尚往來第兩百六十七章 馮氏兄弟第四百四十四章 洺津渡購物第五百三十三章 不斷進步中的夏國管理體系第一百七十五章 不服來戰第三百四十四章 又用忽悠技第一百五十六章 洺州規劃第三十七章 房謀杜斷第一百九十六章 長安朝堂現狀第兩百五十三章 參觀金庫第五百二十八章 百年大計第四百七十一章 都有好算計第兩百八十五章 試航第一百七十五章 不服來戰第兩百三十三章 人工降雨第三百二十二章 第一次說出自己的名字第九十六章 塵埃落定前夕第六十二章 於秋的忽悠技能第一百零七章 訓犬第三百一十六章 走訪慰問第三百三十三章 邯鄲縣第四百二十二章 不知道怎麼學到點子上第四百二十二章 不知道怎麼學到點子上第兩百六十六章 人口政策第四十五章 活下去第三十三章 寡婦們的想法第三百三十八章 掌控商業的步伐第兩百六十九章 爭取立於不敗之地第兩百九十二章 所謂天雷第六十八章 招攬羅士信第三百四十六章 忽死人不償命第一百八十章 做駙馬?第兩百三十三章 人工降雨第三十七章 房謀杜斷第五百二十章 被懷疑了第兩百七十四章 洺州新政第兩百六十四章 孩子們的成長環境第四百五十七章 又出行第兩百五十七章 洺州的招工計劃第二十四章 把話說透第六十四章 計策開始奏效第四十章 好奇第五十六章 會面第一百七十九章 李二坑姐第一百三十八章 廁所裡的學習討論第兩百二十九章 長安事發第三百四十三章 搶佔商機的時代到來第三百四十四章 又用忽悠技第五百一十二章 衛星發射試驗第三百八十七章 種植事業第四百零三章 埋下一顆種子第五百章 驚神第三百七十二章 倭島消息第四百零五章 放電影第二十五章 寡婦村的秘密第四百七十六章 試飛第五百一十七章 堅硬的後盾第三百六十六章 抽線第三百四十章 讓人一頭汗的推測第四百零七章 緊急救援第三百八十九章 金氏父女的套路第七十八章 大將之才蘇定方第三百八十七章 種植事業第四百五十五章 樹立形象和破滅信仰第二十章 北地的未來第三百五十九章 夏國的四大工程第四百七十八章 出訪西域第兩百九十二章 所謂天雷第四百六十四章 新州情況第四百零九章 飛艇鎮場第四十八章 參觀作坊第八章 說詞第一百九十章 裁軍和選兵
第兩百八十三章 呆立當場第一百八十章 做駙馬?第兩百四十三章 墨家田襄子第兩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試驗成功第四百二十三章 人究竟要到哪一步纔算好?第兩百九十四章 圖書館開館第三百一十八章 準備發動第一百八十五章 談判的意向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結局第五百零一章 日新月異的科技第四百五十一章 成長中的下一代第四百零七章 緊急救援第兩百九十四章 圖書館開館第四百零七章 緊急救援第四百九十四章 收網抓魚第五十一章 完美達成目標第三百三十九章 接待宴會第四百九十六章 夏國的立場第五百零二章 傳播正能量第三百七十二章 倭島消息第七十三章 救人從來都不簡單第四百一十六章 四海通商第一百五十章 晚宴第一百七十八章 世界之主第十章 一切盡在掌握中第二十八章 利益陷阱第四百一十七章 無法阻擋第一百五十二章 所謂禮尚往來第兩百六十七章 馮氏兄弟第四百四十四章 洺津渡購物第五百三十三章 不斷進步中的夏國管理體系第一百七十五章 不服來戰第三百四十四章 又用忽悠技第一百五十六章 洺州規劃第三十七章 房謀杜斷第一百九十六章 長安朝堂現狀第兩百五十三章 參觀金庫第五百二十八章 百年大計第四百七十一章 都有好算計第兩百八十五章 試航第一百七十五章 不服來戰第兩百三十三章 人工降雨第三百二十二章 第一次說出自己的名字第九十六章 塵埃落定前夕第六十二章 於秋的忽悠技能第一百零七章 訓犬第三百一十六章 走訪慰問第三百三十三章 邯鄲縣第四百二十二章 不知道怎麼學到點子上第四百二十二章 不知道怎麼學到點子上第兩百六十六章 人口政策第四十五章 活下去第三十三章 寡婦們的想法第三百三十八章 掌控商業的步伐第兩百六十九章 爭取立於不敗之地第兩百九十二章 所謂天雷第六十八章 招攬羅士信第三百四十六章 忽死人不償命第一百八十章 做駙馬?第兩百三十三章 人工降雨第三十七章 房謀杜斷第五百二十章 被懷疑了第兩百七十四章 洺州新政第兩百六十四章 孩子們的成長環境第四百五十七章 又出行第兩百五十七章 洺州的招工計劃第二十四章 把話說透第六十四章 計策開始奏效第四十章 好奇第五十六章 會面第一百七十九章 李二坑姐第一百三十八章 廁所裡的學習討論第兩百二十九章 長安事發第三百四十三章 搶佔商機的時代到來第三百四十四章 又用忽悠技第五百一十二章 衛星發射試驗第三百八十七章 種植事業第四百零三章 埋下一顆種子第五百章 驚神第三百七十二章 倭島消息第四百零五章 放電影第二十五章 寡婦村的秘密第四百七十六章 試飛第五百一十七章 堅硬的後盾第三百六十六章 抽線第三百四十章 讓人一頭汗的推測第四百零七章 緊急救援第三百八十九章 金氏父女的套路第七十八章 大將之才蘇定方第三百八十七章 種植事業第四百五十五章 樹立形象和破滅信仰第二十章 北地的未來第三百五十九章 夏國的四大工程第四百七十八章 出訪西域第兩百九十二章 所謂天雷第四百六十四章 新州情況第四百零九章 飛艇鎮場第四十八章 參觀作坊第八章 說詞第一百九十章 裁軍和選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