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參觀作坊

寡婦村裡每天開飯的時候,都會響起一陣對於鞦韆恩萬謝的聲音,這些饑民就是於秋可以用於打造班底的人手,想要他們聽自己的驅使,於秋就需要有足夠多的糧食繼續養活他們。

靠着採摘,以及囤積的黃豆製作豆腐,是不可能長久的養活這麼多人的,僅僅是幾天的時間,附近的幾個山頭,已經全部都被採摘隊光顧了,一旦路程達到半日以上,他們採摘到的食物,就很難供應上勞作了一天的人們。

而河北之地缺的是糧食,在劉黑闥身上,於秋根本刮不出多少糧食來,那麼,他的視線,就只能往河北以外的地方看了。

李世民是他的首選,不過,李唐連年對外攻伐,李世民手上應該也沒有什麼糧食了。

他沒有,可生活在李唐治下的那些大戶手上有啊!

比如,臨近的山東士族就是一個龐大的羣體,類似博陵崔氏這樣的家族,就是一個可以與范陽盧氏比肩的存在。

只是,李世民想要從他們手中掏出糧食來,恐怕沒有那麼簡單,如果有鹽,而且是價格低廉的精鹽,那就簡單的多了。

蘇定方等人吃完飯之後並沒有急着走,於秋首先就帶着他們觀看了村裡臨時打造出來的製鹽生產線。

“這些廢鹽礦石和毒鹽礦石,你也能煮出精鹽?”蘇定方看着一個個陶罐裡,雪花一般的細鹽,抱起來仔細端詳道。

於秋接話道,“只要這些礦裡有鹽,咱們就能將其煮出來,不過出鹽率比較低,三十斤礦,最多也就出一兩斤鹽,剛纔我煮的羊肉湯,用的就是他們提煉出來的鹽,幾位大哥吃了,可有身體不適的感覺?”

王猛摸了摸肚子笑道,“沒有不適,只是覺得怪舒服的。”

於秋笑道,“這就是了,咱們出的鹽雖然少,卻是比市面上售賣的那些鹽巴質量要好的多,煮出來的菜不僅鹹味足,還沒有雜質,是故,你們來村裡吃飯時,也感覺口感極佳。”

聞言,蘇定方點了點頭,卻是提醒道,“鹽和鐵一樣,乃是官府專賣,秋哥兒你私自制作這麼多鹽出來,漢東王只怕是要管一管的。”

於秋笑着反問道,“百姓自制食鹽自家食用,官府也要管?”

“這個,倒是不管,只是,你組織這麼多人,製作這麼多鹽,不對外出售的嗎?”蘇定方有些詫異的問道。

“對外出售又有什麼用?如果只是想要賺錢,賣豆腐就已經能夠讓咱們村賺很多錢了,但是,錢並不能解決咱們這麼多人的生存問題,根子還是在北地糧食太少上,而且,僅有的一些糧食,都掌握在像范陽盧氏這樣的世家大族手中。

咱們賣豆腐賺的錢,轉手就被他們賣黃豆給賺了回去,歸根結底,咱們是在幫他們擡高物價,幫他們賺錢而已。

蘇大哥你最近不在洺州,不知道洺州城裡的黃豆都漲了一倍的價格,賣到三千錢一斗了,這還是我不許喜兒大量購買黃豆的結果。

將糧食價格擡高到所有百姓都吃不起的地步,非我所願,糧價越高,淪落到幫我背礦換取吃食的人就越多,這是一個死循環,咱們不能在這個循環裡繼續打轉了。”

“你想怎麼辦?”

“引外部糧食到本土來破局。”

“你的意思是說,拿這些鹽去跟李唐那邊換糧食?”

蘇定方說完之後,卻是搖了搖頭,又道,“李唐那邊可不比咱們這邊好多少,洺水縣是我親自攻克的,裡面的糧倉裡面根本沒有糧食,只有少量的穀糠麩皮。”

於秋笑了笑道,“好東西,向來是要賣給享用的起它的人,李唐的大軍中沒有餘糧,但是,李唐治下各個地方的世家門閥家裡有,也只有這些人,能夠享用的起這麼精細的鹽。”

“可是,你要怎麼用這些鹽去跟他們交換?”蘇定方追問道。

“當然是讓他們自己把糧食送過來。”於秋嘴角一鉤,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道。

看到他這副模樣,本想追問到底的蘇定方卻是突然閉口不言了,直到跟着於秋走出了煮鹽的臨時窩棚,看到一羣羣衣衫襤褸,瘦弱不堪的人,正在努力的使出自己不多的力氣幹着活計,他才又道,“如果你弄這些鹽,是爲了給這些百姓們謀一條活路,那麼,漢東王那邊,我或許能給你遮掩一二。”

於秋看向蘇定方的眼睛道,“蘇大哥你有心了,不過不用,我並沒有打算瞞着漢東王,如果他是一個不顧百姓死活的無道之人,那麼這個製鹽之法只會將他害死,如果他心存仁義,是不會阻止我做這件事情的。”

蘇定方聞言重重的點了點頭道,“你心裡有數就好。”

看完了製鹽的臨時生產線,於秋又帶着蘇定方去看了即將修建完畢的豆腐作坊,由於人手更加充足了,即便是它修建的比於秋原先設計的大了一倍多,但也已經開始進入收尾的工作,分工合作的生產線,早在前天就開始完成。

工坊的整體建造很簡單,樑柱,院牆,屋頂,室內全是煮豆的大竈大鍋以及磨豆的石磨等一些打豆腐的工具,一個個人都可以躺下去的豆醬盆很顯眼,得知這間作坊運作起來之後,每天能打出上萬斤豆腐,製作過千斤豆乾,就是在軍中習慣了算大數字的蘇定方也有些驚訝。

他對豆腐的生產製作過程並不在意,只是比較喜歡吃於秋做的豆腐,當他看到有工人將一塊塊寸許見方,用鹽醃製好的豆腐夾入罈子之中封口存放的時候,他擡手就夾了一罈在腋下,王猛等人更是有樣學樣,每人抱了一罈。

“這種用罈子裝的豆腐塊,叫豆腐乳,不僅加了鹽,還加了茱萸和少量的香料,開壇即可食,吃粥的時候當菜,吃麪餅的時候,夾兩塊在中間,都可以調劑味道,而且能存放很久的時間,壇口封閉的好的話,半年一年都不成問題。

不過,論到好吃,還要數另外一種豆腐乾,也是放了鹽和調味料的,可以當作菜式下飯,亦可以當零嘴或者主食吃,一會兒幾位大哥也抱一罈回去嚐嚐,喜歡的話,出征的時候多帶一些。”

豆腐乳是於秋推出的一種含鹽量比較高,並且適合長時間保存,長途運輸的食物,如無意外,今後它將會銷往大江南北,成爲一種取代鹽的主調味食品。

豆腐乾,則是於秋打算獻給劉黑闥的軍糧,壓豆腐乾雖然比打含水量高的豆腐消耗更大,但是豆腐乾更能飽肚子,價格比米麪便宜的多。

理論上來說,兩塊一寸見方的豆腐乾,就能滿足一個人半天的熱量消耗,每天有幾塊豆腐乾吃,就能保證一個士兵的戰鬥力。

當然,它的好處不僅僅是在節省軍糧成本上,有了它做軍糧,軍隊可以省去挖竈埋鍋,撿柴燒火的時間,比那些牙口不好都咬不動的死麪餅要好的多。

而節省了時間,就能夠一定程度的提升行軍速度,使得整隻軍隊的機動力變強,劉黑闥是慣於領兵之人,不可能看不到這一點。

不過,於秋雖然嘴上這麼說,但是他並沒有讓蘇定方出征的打算,歷史上,李世民在這一戰可是用了水計,在洺水上游築壩屯水,待不善水的河北軍與之交戰時,毀壩放水,一下子將整個河北軍的主力淹死大半,鼎定了勝局,天知道蘇定方几人會不會被李世民放水給淹死,爲了安全起見,於秋還需要使些計謀避免。

第一百三十二章 聖旨到了第三十章 第一個女工第一百一十八章 李三娘坦白第八十四章 孩子們的變化第七十八章 大將之才蘇定方第兩百六十一章 形勢分析第兩百八十九章 吐蕃使者第四百四十四章 洺津渡購物第兩百一十三章 坑人之道第一百八十五章 談判的意向第兩百六十八章 結下情誼第四百八十七章 軍演章程第三百二十五章 建立封國前的準備第三百四十二章 海軍演練展示第一百三十六章 山莊的門道(騎豬虎爺萬賞加更)第九十九章 局勢第一百二十三章 山莊的小妖孽們第四章 撒網打魚第兩百二十二章 神仙下凡於都督第三百四十一章 亮艦第三百零八章 上臺講話第三百一十二章 吐蕃的問題第六十五章 戰將起第三百六十三章 準備出行第一百一十八章 李三娘坦白第四百八十章 資源豐富的西域第四百六十二章 花錢的學問第四百六十二章 花錢的學問第兩百八十八章 九成宮的烏龍第四百二十七章 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第五百二十章 被懷疑了第三百二十七章 軍政法體系第四十二章 理智的思維第三十八章 收入夾袋第三百五十六章 對持勸降第兩百四十九章 顛覆收到的奇效第五百一十七章 堅硬的後盾第三十四十八章 意向確立第三百六十五章 留聲機第一百七十章 提煉第兩百一十章 張喜兒的希望第三百四十五章 名義上的女主人第一百章 於秋的不可理喻第兩百九十五章 借種第三百五十四章 緊急行動第一零四章 信秋哥得永生第三十五章 李三娘拉犁第一百三十章 傳說到長安第四百八十九章 開始閱兵第四百五十九章 不賞菊的重陽節第三百一十章 照相合影第一百二十四章 范陽城下第一百三十七章 山莊的日常第九章 好吃到流淚第三百一十六章 走訪慰問第四百三十六章 夏國的鈔票第四百六十五章 打通任督二脈第五百一十六章 最大的改變第一百一十一章 牛神大黑第四百八十三章 給世界制定新秩序第兩百九十三章 桂花樹種植第四百六十七章 出征第四百七十三章 任命皇帝第兩百四十六章 飲料產業第四百六十一章 統治者應該乾的事情第兩百六十章 打破固有社會模式第七十一章 訓練第四十八章 參觀作坊第三百六十章 倭島問題第五百二十八章 百年大計第一百一十一章 牛神大黑第八章 說詞第兩百二十七章 海戰進行時第四百七十二章 長安事第四百三十七章 小錢而已?第四百二十四章 陸軍的任務第一百五十章 晚宴第三百零九章 什麼是科學技術第兩百八十八章 九成宮的烏龍第五百三十一章 自然發展的思潮第兩百三十四章 組建商業同盟第一百零六章 新的系統任務第三百零三章 離間計第六十四章 計策開始奏效第三百九十一章 扎扎針第四百九十七章 承接國防業務第三十四章 殺豬第三百八十八章 返程第四百六十三章 談判的進展第一百八十六章 忽悠圓謊第五十九章 寡婦村的軍議第兩百九十二章 所謂天雷第兩百七十章 對倭國的態度第兩百七十四章 洺州新政第五百零八章 真正的人才第八十四章 孩子們的變化第六十八章 招攬羅士信第兩百九十三章 桂花樹種植第一百三十八章 廁所裡的學習討論
第一百三十二章 聖旨到了第三十章 第一個女工第一百一十八章 李三娘坦白第八十四章 孩子們的變化第七十八章 大將之才蘇定方第兩百六十一章 形勢分析第兩百八十九章 吐蕃使者第四百四十四章 洺津渡購物第兩百一十三章 坑人之道第一百八十五章 談判的意向第兩百六十八章 結下情誼第四百八十七章 軍演章程第三百二十五章 建立封國前的準備第三百四十二章 海軍演練展示第一百三十六章 山莊的門道(騎豬虎爺萬賞加更)第九十九章 局勢第一百二十三章 山莊的小妖孽們第四章 撒網打魚第兩百二十二章 神仙下凡於都督第三百四十一章 亮艦第三百零八章 上臺講話第三百一十二章 吐蕃的問題第六十五章 戰將起第三百六十三章 準備出行第一百一十八章 李三娘坦白第四百八十章 資源豐富的西域第四百六十二章 花錢的學問第四百六十二章 花錢的學問第兩百八十八章 九成宮的烏龍第四百二十七章 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第五百二十章 被懷疑了第三百二十七章 軍政法體系第四十二章 理智的思維第三十八章 收入夾袋第三百五十六章 對持勸降第兩百四十九章 顛覆收到的奇效第五百一十七章 堅硬的後盾第三十四十八章 意向確立第三百六十五章 留聲機第一百七十章 提煉第兩百一十章 張喜兒的希望第三百四十五章 名義上的女主人第一百章 於秋的不可理喻第兩百九十五章 借種第三百五十四章 緊急行動第一零四章 信秋哥得永生第三十五章 李三娘拉犁第一百三十章 傳說到長安第四百八十九章 開始閱兵第四百五十九章 不賞菊的重陽節第三百一十章 照相合影第一百二十四章 范陽城下第一百三十七章 山莊的日常第九章 好吃到流淚第三百一十六章 走訪慰問第四百三十六章 夏國的鈔票第四百六十五章 打通任督二脈第五百一十六章 最大的改變第一百一十一章 牛神大黑第四百八十三章 給世界制定新秩序第兩百九十三章 桂花樹種植第四百六十七章 出征第四百七十三章 任命皇帝第兩百四十六章 飲料產業第四百六十一章 統治者應該乾的事情第兩百六十章 打破固有社會模式第七十一章 訓練第四十八章 參觀作坊第三百六十章 倭島問題第五百二十八章 百年大計第一百一十一章 牛神大黑第八章 說詞第兩百二十七章 海戰進行時第四百七十二章 長安事第四百三十七章 小錢而已?第四百二十四章 陸軍的任務第一百五十章 晚宴第三百零九章 什麼是科學技術第兩百八十八章 九成宮的烏龍第五百三十一章 自然發展的思潮第兩百三十四章 組建商業同盟第一百零六章 新的系統任務第三百零三章 離間計第六十四章 計策開始奏效第三百九十一章 扎扎針第四百九十七章 承接國防業務第三十四章 殺豬第三百八十八章 返程第四百六十三章 談判的進展第一百八十六章 忽悠圓謊第五十九章 寡婦村的軍議第兩百九十二章 所謂天雷第兩百七十章 對倭國的態度第兩百七十四章 洺州新政第五百零八章 真正的人才第八十四章 孩子們的變化第六十八章 招攬羅士信第兩百九十三章 桂花樹種植第一百三十八章 廁所裡的學習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