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賜婚

卻說張小七被李恪和程懷亮救回王府,一連昏迷了數日才甦醒過來。

衆人大喜,正在房中閒談,忽聽皇上駕到,都驚詫不已,慌忙整理衣冠,準備接駕。張小七也強打着精神,換了一身乾淨衣服,隨衆人一同前往。

來到院中,見李世民一身便裝,只帶了兩個隨從,正快步從府門外走進來,李恪連忙上前跪拜,“兒臣拜見父皇!”其餘人等分跪於兩側,山呼萬歲。

李世民沒有停留,擺了下手,“都平身吧,房中回話!”隨即直奔正廳。

其他人叩謝皇恩,站起身,一路碎步,小心翼翼地跟在皇上身後。

回到房中,李世民高坐主位之上,面色陰沉,目光炯炯,緊盯着李恪,“李恪!你可知罪!”

李恪再次跪倒,“父皇,兒臣知罪!”

“哼!你這個逆子!忤逆犯上!在大庭廣衆之下,公然撕碎聖旨,帶民鬧事,你是要造反嗎?”

“兒臣不敢!”

“你不敢?這天底下還有你不敢做的事?今日,朕念在父子的情分上再來看你一次,但國法無情,你既已犯下死罪,朕恐怕也饒你不得!”

岑文本求情道:“皇上,殿下雖然一時糊塗,鑄成了大錯,可他一直以來忠君愛民,還爲國征戰,屢立戰功,請皇上看在他往日功勞的份上,將功補過,從輕處置,望皇上明鑑!”

程懷亮也下跪叩首,“皇上開恩哪,這,這帶民鬧事也並非殿下本意,都是我等屬下慫恿的,請皇上重治我等之罪,寬恕殿下吧!”

“皇上,這聖旨是我砍碎的,突厥人也是我打的,殿下只是爲了救我纔不得已出手,你要治罪,殺我一人就是,不要連累殿下!”

李世民打量了一遍跪在最後面的張小七,“朕認得你,你不是三年前渭水便橋邊的那個傳信兵嗎?”

張小七憨聲憨氣地答道:“哎,皇上你還記得我啊!”

“朕當然記得,那日你畏畏縮縮,見到朕竟連話都說不出來,今日爲何這般硬氣,誰給你的膽子?”

張小七毫無懼色,“那日屬下親眼見到皇上千軍萬馬前隻身退敵,皇上的氣魄就好像天上的太陽,讓人不敢仰視。

可今日不同,陛下黑白不分,是非不明,竟然縱容突厥人強搶民女,禍害自家百姓,這等作爲與昏君何異?”

“大膽!”李世民勃然大怒,拂袖而起,“你個小小的士卒,竟敢對朕指手畫腳,妄議國事!”

李恪急得滿頭大汗,一扯張小七,那意思,“大哥,你找死嗎?”

可張小七衝勁來了,誰也擋不住,甩開李恪的手,站起身,“皇上,所有的罪責都是我張小七一人的,要殺要剮,處置我一人就好,與殿下沒有任何干系!

殿下可是你的親兒子,虎毒尚不食子,何況他現在也快有家室了,難道你真忍心要判他死罪嗎?”

李世民臉色鐵青,一揮手,“來呀!將這個忤逆犯上的莽夫給朕拿下,交給大理寺嚴加拷問,擇日問斬!”

侍衛過來架起體力不支的張小七向外拖去。

李恪焦急萬分,腦袋一熱就想爲張小七說話,岑文本一把拽住他,在他身邊悄聲道:“殿下!不要衝動,過猶不及,事緩則圓哪!”

李世民餘怒未消,用手點指着,“李恪,你什麼時候娶家室了?哪家的女子?朕爲何不知道?”

還沒等李恪說話,程懷亮靈機一動,搶着回道:“皇上,臣知道,這名女子是殿下的同門師姐,名喚翟珊,她的父親就是當年瓦崗山的大頭領翟讓。”

“哦?竟是瓦崗義士翟讓留下的孤女?”

“是啊,皇上,這翟珊也是一身的好武藝,與殿下情投意合。殿下隨軍出征之時,她女扮男裝追隨殿下左右,在惡陽嶺上中了敵人的埋伏,不幸被捉,被敵人灌下毒藥,身負重傷。

後來,殿下捨生忘死殺入敵陣將她救出來,她卻已經失去了記憶,殿下爲此痛心疾首,黯然神傷。元宵夜我們本想出去散心,沒想到卻遇到突厥人搶親之事,殿下聯想到翟珊的遭遇,一時激憤,才做下這蠢事,皇上,殿下實是情有可原哪!”

程懷亮說的唾沫橫飛,動情之處還流下了幾滴眼淚,連李恪都聽傻了。

一邊的岑文本心說:“這小子真是深得其父真傳哪!”

李世民沉吟半晌,表情和緩下來,“這翟珊現在何處?朕倒想見見!”

“就在府中,皇上,臣這就去叫她前來見駕!”

“不必!”李世民叫住程懷亮,“你們前面帶路,朕親自前去!”

“臣遵旨!”程懷亮頭前帶路,其他人在李世民身後跟隨,一路前呼後擁,來到王府後花園。

此時,翟珊正和幾個丫鬟在花園中玩耍,裡面不時傳出幾聲銀鈴般的歡笑聲。

李世民停下腳步,叫住衆人,“別去打擾她們,朕就在這裡看看就好!”

程懷亮趕緊回過來,在旁邊指點着,“皇上,您看那個女孩子就是翟珊!”

“恩。”李世民觀望了片刻,滿意地點點頭,臉上泛起一絲笑容,對李恪道:“朕許你明日上朝,該如何處置你,朕到時自有區處!起駕回宮!”說罷,一甩袖子,轉身大步離去。

“父皇!我大哥不是有意冒犯聖駕,請父皇開恩哪!”李恪跪拜在他身後,大聲懇求道。

李世民並未理睬,揹着手,帶着隨從,徑直回宮去了。

岑文本進言道:“殿下!今日皇上能微服前來,證明他還是很看重殿下你的,料想明日早朝,皇上應不會有太多苛責,殿下請放寬心!”

“可是如今大哥被父皇抓走,我又該如何是好?”

“此事恐怕就要從長計議了,殿下首先要保住自己,才能去救你的兄弟啊!”

程懷亮接着寬慰道:“殿下你也不用想太多了,小七兄吉人天相,那麼多大風大浪都過來了,應不會有什麼大礙的,明日早朝回來,我們再作計較吧!”

“唉,但願大哥能渡此難關,平安無事啊!”

次日清晨,太極殿上,文武兩班分立,李世民當朝理政,向衆臣言道:“衆位愛卿,元宵夜之事,想必你們已有所耳聞,太子少詹事馬從善裡通外國,構陷朝中重臣,證據確鑿,現已交由大理寺查辦。

三皇子李恪聚衆鬧事該如何處置,你們都來議議!”

房玄齡手持笏板,出班道,“皇上,臣以爲,三皇子殿下雖然聚民譁變,欺君犯上,按律當斬,但其情可憫,殿下畢竟是皇上的親生骨肉,血濃於水,請皇上饒他一條性命,將他貶爲庶人,以觀後效吧!皇上,老臣替殿下求您了!”

“皇上,臣附議!”長孫無忌跟着進諫道,“只是經此一事,陛下的大計受挫,突厥與漢人的矛盾恐怕難以調和了,現在的突厥隨時都有暴亂的可能,陛下宜早日有所舉措,安撫突厥的民心哪!”

“恩,輔機言之有理!景仁,你有什麼建議?”

岑文本雙膝跪地,“皇上,臣也附議,請皇上網開一面,寬恕殿下吧!”

李世民點點頭,正欲說話,魏徵一臉怒氣,站了出來,“皇上!三位大人的觀點,臣不敢苟同!”

“哦?玄成,有話道來!”

“陛下,臣以爲,你非但不該處罰三皇子,還應該大大地獎賞於他!

不瞞皇上,那夜,臣和家僕就在人羣之中,那些突厥人的所作所爲,臣看得清清楚楚!他們肆意妄爲,到處搶奪女子,就地猥褻,其行徑堪比禽獸!最可笑的是,他們居然是奉了你的聖旨!”

“好了!你不要再說了!”

“皇上,你就是能堵住我一人的嘴,能堵得住天下百姓的悠悠之口嗎?你的所作所爲讓黎民百姓寒心,讓三軍將士失望!三皇子是替你,替我們大唐挽回了一點顏面,今天你卻爲了你那一點所謂的尊嚴要殺了你的親兒子,桀紂在世,也不過如此!你不是昏君是什麼!”

“你!大膽!朕看你和李恪就是一黨!”李世民氣得渾身直打顫。

“皇上,你說對了!今天我魏徵跟三皇子就是一黨!你要是處置他,我便學那龍逄比干,當場撞死在這金鑾殿上!”

長孫無忌聞言,慌忙跪倒,“皇上!放任突厥將領搶親之事是臣提議的,臣罪該萬死,請皇上責罰!”

“夠了!夠了!”李世民被罵得狗血噴頭,坐在龍椅上運氣,調息了半晌,神色才漸漸平靜下來,嘆了口氣,“搶親的亂子實是朕之過,朕會下詔罪己以安民心。

可朕還是以爲,有些突厥人雖然稟性野蠻,未服教化,但其間也有更多的忠義之士,故不能一概而論。

朕意已決,即日起,給突厥中品行武藝俱佳者封侯拜將,另選皇室之女下嫁。”

長孫無忌遲疑道:“皇上,如此,是否恩遇太過了?”

“不然,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百姓們雖不願嫁女與突厥人,但朕願意。此後,不論外族內親,只要有功於社稷,朕皆一視同仁!”

“皇上聖明!”羣臣叩拜。

“李恪聽旨!”

李恪急忙跪伏於地,“兒臣在!”

“古有云:父有過,子三諫不聽,則隨而號之。朕三子李恪雖違逆聖意,行事魯莽,然忠孝節義尚存。朕念其昔日征戰有功,擢升其爲吳王,安州都督,望其克勤克儉,戮力王事。

另,朕聽聞瓦崗義士翟讓之女翟珊,聰慧美麗,溫婉賢淑,與李恪師出同門,感情深厚,曾以女兒之身爲國征戰沙場,忠義節烈,堪稱巾幗楷模。

朕心感慰,願順應良緣,成此天作之合,特下旨賜李恪擇良辰吉日迎娶翟珊爲妃,賜冊賜服,垂記章典。欽此!”

這道聖旨一出,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羣臣目瞪口呆,都以爲處罰李恪是一定的,只是輕重問題,誰能想到聖上是這個意思!真是聖意難測啊,若不是魏徵犯顏直諫激出了皇上的心裡話,自己不一定會說出什麼話來,都不由得驚出了一身冷汗。

李恪也沒想到喜從天降,趕緊叩首,“兒臣叩謝父皇隆恩!”

“恪兒,免禮平身吧!”李世民站起身,“今日早朝畢,散朝吧,輔機,景仁,玄齡,玄成,你們四位隨朕去內殿,朕有要事相商!”

“臣等遵旨!”四人各懷心腹事,隨着李世民趕往兩儀殿。

進得殿內,四人蔘拜畢,李世民開門見山,“朕招你們前來,是想議議立儲之事,朕欲改立吳王李恪爲太子,想聽聽你們的意見!”

第五十四章 王府暗戰(一)第四章 勇鬥高遠齋第六十二章 二闖宮第八十六章 勇闖歸義城第六十三章 孤島亂戰(中)第六十八章 張道玄殉節第二十九章 再起風波第三十三章 豬圈之爭第九十七章 行刺單懷義第十五章 李恪的抉擇第四十二章 投石問路第六十七章 李泰來訪第六十三章 孤島亂戰(中)第八十三章 回家第二十一章 營救第七十七章 焉耆之殤第四十四章 楚恆辦案第六十九章 酒樓遇物部第七十四章 宮中迷影第五章 程咬金力挽危局第四十三章 暗流第三十七章 小鎮風波(下)第二十八章 作繭自縛第五十一章 妓院亂局(四)第二十六章 東宮捉賊(上)第五十八章 李恪成親第八十五章 程懷亮婚禮被搶第七十七章 歸義城的陰謀第八十二章 追亡逐北第二十四章 迷失第七十四章 宮中迷影第七十一章 李泰的圈套第八十三章 回家第三十四章 誤失赤靈芝第七十二章 風波迭起第十六章 物部攪鬧莊 嚴寺第六十八章 返唐受挫第五十三章 高遠齋的末日第一章 大漠鬼堡第二十二章 貴人第六十三章 平反第七十一章 李泰的圈套第四章 浴血軍糧堡第八十章 臥底(下)第十四章 明君辨是非第十六章 物部攪鬧莊 嚴寺第八十一章 李泰自食其果第五十七章 王府暗戰(四)第八十一章 決戰龜茲第五十四章 蘇定方百騎破萬軍(上)第三十八章 轉危爲安第四十九章 選幫主第七十九章 臥底(上)第八十三章 回家第五十四章 整治馬從善第五十六章 闖宮第八十三章 回家第六十九章 稱王(上)第四十七章 朝堂議事第六十一章 疑竇叢生第二十四章 圖窮匕見第三十章 福禍相依第七十二章 風波迭起第十三章 遊方郎中第八十二章 追亡逐北第六十六章 議破三清陣第三十章 魏徵獻策第四十一章 巧遇陶公義第十二章 私定終身第二章 吐蕃和親第六十三章 真假阿史那薄布第五十二章 活捉陳吃糠第十三章 遊街示衆第六十八章 明爭暗鬥第二十六章 救贖第二十一章 沙漠遇險第七章 鬧法場第十九章 追擊盜匪第七十五章 李承乾逼宮(上)第三十七章 吳老三舌戰羣醜第五十七章 楚恆大鬧逍遙池第三十二章 龜茲奪寶(四)第十三章 遊街示衆第二十三章 大鬧東宮(下)第十二章 宇文霞巧施美人計(下)第九章 內鬥第三十五章 李恪被擒第八章 岑文本的勸告第二十九章 龜茲奪寶(一)第二十一章 大鬧東宮(上)第七十五章 計誆宇文霞(下)第十七章 入主播仙鎮第二十八章 作繭自縛第八十九章 解困第八章 入夥天蕩山第四十九章 抱打不平第四十五章 報信第三十七章 吳老三舌戰羣醜第五十七章 王府暗戰(四)第三十八章 轉危爲安
第五十四章 王府暗戰(一)第四章 勇鬥高遠齋第六十二章 二闖宮第八十六章 勇闖歸義城第六十三章 孤島亂戰(中)第六十八章 張道玄殉節第二十九章 再起風波第三十三章 豬圈之爭第九十七章 行刺單懷義第十五章 李恪的抉擇第四十二章 投石問路第六十七章 李泰來訪第六十三章 孤島亂戰(中)第八十三章 回家第二十一章 營救第七十七章 焉耆之殤第四十四章 楚恆辦案第六十九章 酒樓遇物部第七十四章 宮中迷影第五章 程咬金力挽危局第四十三章 暗流第三十七章 小鎮風波(下)第二十八章 作繭自縛第五十一章 妓院亂局(四)第二十六章 東宮捉賊(上)第五十八章 李恪成親第八十五章 程懷亮婚禮被搶第七十七章 歸義城的陰謀第八十二章 追亡逐北第二十四章 迷失第七十四章 宮中迷影第七十一章 李泰的圈套第八十三章 回家第三十四章 誤失赤靈芝第七十二章 風波迭起第十六章 物部攪鬧莊 嚴寺第六十八章 返唐受挫第五十三章 高遠齋的末日第一章 大漠鬼堡第二十二章 貴人第六十三章 平反第七十一章 李泰的圈套第四章 浴血軍糧堡第八十章 臥底(下)第十四章 明君辨是非第十六章 物部攪鬧莊 嚴寺第八十一章 李泰自食其果第五十七章 王府暗戰(四)第八十一章 決戰龜茲第五十四章 蘇定方百騎破萬軍(上)第三十八章 轉危爲安第四十九章 選幫主第七十九章 臥底(上)第八十三章 回家第五十四章 整治馬從善第五十六章 闖宮第八十三章 回家第六十九章 稱王(上)第四十七章 朝堂議事第六十一章 疑竇叢生第二十四章 圖窮匕見第三十章 福禍相依第七十二章 風波迭起第十三章 遊方郎中第八十二章 追亡逐北第六十六章 議破三清陣第三十章 魏徵獻策第四十一章 巧遇陶公義第十二章 私定終身第二章 吐蕃和親第六十三章 真假阿史那薄布第五十二章 活捉陳吃糠第十三章 遊街示衆第六十八章 明爭暗鬥第二十六章 救贖第二十一章 沙漠遇險第七章 鬧法場第十九章 追擊盜匪第七十五章 李承乾逼宮(上)第三十七章 吳老三舌戰羣醜第五十七章 楚恆大鬧逍遙池第三十二章 龜茲奪寶(四)第十三章 遊街示衆第二十三章 大鬧東宮(下)第十二章 宇文霞巧施美人計(下)第九章 內鬥第三十五章 李恪被擒第八章 岑文本的勸告第二十九章 龜茲奪寶(一)第二十一章 大鬧東宮(上)第七十五章 計誆宇文霞(下)第十七章 入主播仙鎮第二十八章 作繭自縛第八十九章 解困第八章 入夥天蕩山第四十九章 抱打不平第四十五章 報信第三十七章 吳老三舌戰羣醜第五十七章 王府暗戰(四)第三十八章 轉危爲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