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有人猜測,如果不是港燈集團、九龍巴士、中華煤氣公司等幾家企業因身爲公共事業上市企業,受限於法規無法輕易私有化,否則這些公司恐怕也難以逃脫被林浩然將它們私有化的命運。
如今,面對證監處提出的置地集團只能持股75%的要求,這背後無疑透露出監管層對於林浩然可能採取極端私有化手段的深切憂慮。
他們希望通過限制置地集團的持股比例,來確保香江電話公司能夠繼續維持其上市地位,從而保護香江電話公司在公共服務的連續性。
不過,持股都達到75%了,其實與私有化也沒多大區別了。
惟一的區別,或許就只剩下香江電話公司要定期對外公佈公司一些事情了,比如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情況、企業的重大事件、公司的治理結構、重要的董事會決議等。
相比之下,私有化企業則無需承擔如此嚴格的信息披露義務。
它們可以更靈活地管理信息,減少公開披露的壓力,但這同時也可能降低了市場的透明度和投資者的保護水平。
證監處之所以堅持要求香江電話公司保留上市地位,目的很顯然就是要讓香江電話公司的經營信息要足夠透明化。
馬世民稍作思考後回答:“我認爲從我們的角度來看,75%的持股比例已經足夠我們對香江電話公司實施有效控制,保留香江電話公司的上市地位,對我們控制這家企業沒有太大的影響,因此,我傾向於接受證監處的這一建議,沒必要反對他們提出的意見。”
林浩然點了點頭,表示贊同。
“你的想法與我一致,既然他們提出來,那就答應他們吧,我們確實需要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儘可能平衡各方利益,確保收購的順利進行和後續的穩定運營,與證監處對着幹很顯然不明智。
那麼,你就按照這個思路去回覆證監處吧,同時,也要開始着手準備相關的股權結構調整方案。”
馬世民應了一聲,隨即開始起草回覆函,並着手安排相關股權結構調整的具體工作。
而林浩然則靠在椅背上,陷入了沉思。
待證監處的工作人員都離開之後,馬世民想了想,對林浩然說道:“老闆,既然證監處都已經知道了,這件事情我們肯定瞞不下去了,既然如此,不如直接點,對外公佈吧!”
“行,那就公佈吧,這件事情你搞定,我就不出面了!”林浩然點頭說道。
馬世民領命後,立刻着手準備對外公佈的聲明。
這份聲明既要準確傳達公司的立場,又要儘可能地安撫市場和投資者的情緒。
經過幾番斟酌和修改,最終確定了一份既簡潔又明確的公告。
公告中,馬世民代表置地集團和林浩然,正式確認了置地集團將對香江電話公司進行收購的決定,並解釋了這一決定是基於對公司長期發展戰略的考慮。
同時,公告中也強調了香江電話公司將繼續保持其上市地位,繼續履行信息披露義務,確保所有股東和投資者能夠及時、準確地獲取公司的經營信息。
這份公告,直接表明了置地集團對香江電話公司的態度,那就是不會將其私有化!
隨即,這些公告便被馬世民派手下送到香江的幾家主流媒體。
如《東方日報》、《香江商報》、《證券報》等。
翌日,香江各大媒體的頭條再次被林浩然佔據。
“環宇投資公司正式宣佈收購香江電話公司,林浩然成爲幕後推手!”
“林半城再下一城,香江商界格局或將重塑!”
“林浩然的商業帝國再添新成員,香江電話公司納入麾下!”
消息一出,香江商界一片譁然。
消息如野火燎原,迅速在香江商界的每一個角落蔓延開來,引發了無數人的震驚與熱議。
街頭巷尾,許多人都議論紛紛。
這可是香江電話公司,影響力和知名度甚至大於港燈集團。
畢竟,港燈集團只是壟斷港島這邊的電力市場,而香江電話公司那可是實打實的壟斷整個香江的固話通信市場。
因此,置地集團收購香江電話公司,引起大轟動也不足爲奇。
而那些被割了韭菜的股民,此刻才如夢初醒,驚覺這背後的操控者竟是置地集團。
面對這樣一個龐然大物,他們心中的憤怒與不滿瞬間變得蒼白無力,甚至懶得再去發牢騷。
在置地集團這樣擁有雄厚資本與廣泛資源的龐然大物面前,他們這些小股民顯得如此渺小與無力。
他們的聲音,在浩瀚的商海中彷彿一粒微塵,輕易就被淹沒。
在這個充滿變數的市場中,小股民往往只能被動接受命運的擺佈。
那些曾經對股市充滿憧憬與夢想的人們,此刻不得不面對現實的殘酷,逐漸開始冷靜下來。 不管如何,置地集團對香江電話公司的收購,註定在香江引起很大的轟動。
而在香江商界頂級圈子裡,李加誠、沈弼、西門·凱瑟克等大佬紛紛震驚不已。
他們沒想到,林浩然竟然再次在悄無聲息中完成了如此大手筆的收購。
李加誠坐在辦公室裡,眉頭緊鎖:“果然是他……看來,我即便擁有了和記黃埔,也難於超越林浩然,而且我和他的差距也越來越大了!”
李加誠無疑懷揣着宏大的野心,在成功拿下和記黃埔的控股權,以及得到匯灃銀行的鼎力支持後,他的野心更是如野草般瘋長,難以遏制。
在他的宏偉藍圖中,他夢想着成爲香江乃至整個亞洲無可爭議的財富領袖,甚至在全球舞臺上也佔有一席之地。
然而,現實卻給他擺下了一道難以逾越的障礙,林浩然,這位兩年前才崛起的商業新秀如今如同一座巍峨的高山,屹立在他前進的道路上,令他感到前所未有的絕望。
林浩然麾下已集置地集團、港燈集團、萬青集團、中華煤氣、九龍巴士、香江電話公司等衆多行業巨頭於一身,其商業帝國之龐大,令人歎爲觀止。
相比之下,李加誠手中的籌碼似乎顯得捉襟見肘,僅有一家長江實業和一家和記黃埔作爲支撐。
他還有超越林浩然的機會嗎?
面對這樣的差距,李加誠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另一邊,沈弼則撥通了林浩然的電話,語氣中帶着一絲複雜:“林先生,恭喜你,香江電話公司的收購,真是令人驚歎。”
沈弼之所以心情複雜,是因爲他知道,雖然匯灃銀行如今表面上依然是香江第一大公司,可綜合實力而言,其實林浩然已經超越匯灃銀行了。
因爲,林浩然旗下的那幾家大企業,基本都能夠排名在香江前三十。
甚至,置地集團和港燈集團都是排名前十的巨頭。
萬青集團如果不是私人企業,而是上市企業,那麼它也必定能夠進入香江上市企業前十名。
這些企業聯合起來,已經涵蓋了香江各行各業,實力很顯然已經超越匯灃銀行,這足以讓林浩然個人成爲香江第一大財團了。
這種情況,沈弼也唯有感到深深的無奈。
原本他們幫助包裕剛獲得九龍倉,爲的就是讓怡和洋行徹底被匯灃銀行超越,從而成爲香江第一大財團。
可如今,短短兩年時間過去,匯灃銀行第一大財團的地位就已經徹底失去了。
他們辛辛苦苦的佈局,就這麼沒了,這讓他的心情既無奈,又複雜。
林浩然淡然一笑,謙遜地迴應道:“沈弼先生言重了,這不過是我們在香江衆多佈局中極爲平常的一環罷了。”
“林先生,您的商業佈局我深感敬佩,不過,我還是要提醒您,隨着你的商業帝國不斷壯大,你將面臨更多的挑戰和競爭。希望你能繼續保持這種謙遜和低調的態度,我們匯灃銀行很樂意成爲您旗下各企業的合作伙伴!”沈弼語意味深長地說道。
“當然,沈弼先生,我也樂意與匯灃銀行保持更加緊密的合作,別忘了,我可是匯灃銀行的董事會成員!”林浩然彷彿沒聽明白沈弼的話中話似的,爽朗地回答道。
他知道,在商界,樹大招風是常有的事,但他並不懼怕競爭和挑戰。
如今,林浩然的商業帝國在香江的擴張速度令人瞠目結舌。
隨着香江電話公司被納入麾下,他的影響力已經滲透到了香江的每一個角落。
從地產、零售、能源、電力、建築材料、投資、金融、交通到通訊,林浩然的商業版圖幾乎涵蓋了所有關鍵行業。
這種全方位的佈局不僅讓他在香江商界佔據了絕對的主導地位,也讓他在全球範圍內逐漸嶄露頭角。
然而,正如沈弼所言,隨着林浩然的商業帝國不斷壯大,他也面臨着越來越多的挑戰和競爭。
特別是匯灃銀行,以其一貫的霸道作風,沈弼很可能會意識到林浩然所帶來的威脅,並暗中與李加誠等商界巨頭聯手,試圖通過合作來共同抵禦這股新興勢力的崛起。
然而,這一切都只是他們的臆測和擔憂罷了。
對於林浩然而言,這些潛在的聯合與對抗不過是商界常態中的一抹漣漪。
他的視野早已超越了香江這片彈丸之地,而是放眼全球,思考着如何在更廣闊的舞臺上施展拳腳。
收購香江電話公司,對他而言,不過是隨手佈局的一枚棋子,目的是爲了掌控香江未來的通信行業,爲他的商業帝國鋪設一條堅實的信息高速公路。
這一步棋,既是對香江市場的深入滲透,也是對未來全球通信領域的一次戰略佔位。(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