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章 匯灃銀行慌了

聽到林浩然的這個想法,在場的人不禁對他敬佩不已。

別的不說,僅僅是一家置地集團,旗下依賴它生存的企業,就多不勝數!

比如置地集團的建材供應商、傢俱電器合作商、置地廣場等商業體的商場商戶、牛奶國際的那些合作商等等。

這些企業猶如繁星般環繞在置地集團這棵商業巨樹周圍,彼此依存,共同構建起一個龐大而複雜的商業生態系統。

依靠着置地集團,他們有穩定的業務,有穩定的收入來源。

可一旦離開置地集團,那麼便將會遇到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與重重困境,不僅僅需要重新尋找合作機會,還要面臨諸多棘手的難題。

就如美國爲何膽敢面向全世界發動貿易戰?

就因爲美國作爲一個消費大國,絕大多數的物品都是通過進口,他們便可以利用自己貿易逆差的身份,去拿捏那些依賴產品出口至美國的國家。

通過加徵關稅、設置貿易壁壘等手段,迫使對方在貿易談判中讓步,以獲取自身更多的經濟利益和政治籌碼。

比如南洋的安南,作爲美國重要的出口國之一,大量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產品,像紡織品、鞋類、傢俱等源源不斷地運往美國市場。

美國一旦揮動貿易戰的大棒,對安南相關產品加徵高額關稅,安南衆多依賴美國市場的企業定單量瞬間銳減。

工廠生產規模被迫壓縮,大量工人面臨失業風險,原本運轉良好的生產線陷入停滯,整個產業鏈都遭受沉重打擊。

在這種情況下,安南便會在貿易談判中徹底處於被動防守的艱難境地,許多對自己不利的條件不得不咬牙接受。

而這些依賴置地集團的企業,同樣與安南等受美國貿易戰影響的國家處境有着相似之處。

置地集團就像是它們穩定的“美國市場”,爲其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業務和收入。

但如果置地集團如果想要針對這些依賴它的企業,那麼這些企業也會像安南企業面對美國貿易戰一樣,陷入艱難的境地。

這個時候,置地集團讓他們將公司的所有金融業務全部由其它銀行轉移到東亞銀行去,這些企業自然也就只能順從了。

而萬青集團、港燈集團等雖然實力不如置地集團,但各自也都是香江大名鼎鼎的企業,依賴它們生存的企業,同樣不少。

一旦這些完全依賴或者重要合作伙伴的金融業務全部轉移到東亞銀行,那麼東亞銀行的業務量將迎來爆發式增長,客戶羣體也會進一步擴大,實力更強大了。

與此同時,匯灃銀行、恆聲銀行、渣打銀行等香江的其它銀行,也會因此而損失大量的客戶。

特別是匯灃銀行,作爲香江金融界的無冕之王,市場所佔比例是最大的。

這種情況下,匯灃銀行所面臨的衝擊將尤爲劇烈。

大量客戶的流失不僅意味着匯灃銀行的存款、貸款等基礎業務規模的急劇縮減,更會對其在金融市場上的市場佔有率和地位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害。

高,這個辦法實在是高!

一旦成功實施,那麼東亞銀行的市場佔有率便會進一步擴大。

相比之下,此前損失的那點市場,又算得了什麼?

“老闆,您放心,回去之後,我馬上開始開始準備約談的工作,爭取一個星期內,把主要依附於我們的企業,都讓他們將金融業務轉移到東亞銀行去,他們沒有反對的餘地!”陳壽麟笑着說道。

其他人也跟着點頭。

實際上,這個辦法,雖然算是強迫性,但是對那些企業而言,並沒有什麼損失,不過是換一家合作銀行而已。

“老闆,通過您的這個想法,我深受啓發,由此舉一反三,想到了一個能助力東亞銀行拓展業務的方案。”

這個時候,一直沒有出聲的馬世民開口說道。

“噢?馬先生,您說說看。”林浩然饒有興致地問道。

其他人也將目光看向馬世民。

“就拿咱們置地集團來說,旗下自有員工加上勞務派遣員工,數量就將近十萬人了,更不用說您旗下還有港燈集團、萬青集團等諸多企業了。

把這些都算上,直接或間接依靠咱們旗下企業謀生的員工,就算不足二十萬人,也相差不大了。

目前,這些員工的工資發放形式主要有兩種,一是直接發現金,二是用支票支付,這點大家應該很清楚,這種模式下,我們沒辦法引導員工與特定銀行合作。

但我瞭解到,美國、歐洲那邊有些銀行已經率先嚐試採用銀行轉賬的方式來發放工資了。

我覺得,東亞銀行要是想提升業務量,完全可以把置地集團、港燈集團、萬青集團等公司的工資發放方式改爲銀行轉賬。

這麼一來,所有員工要想順利拿到工資,就只能選擇與東亞銀行合作,這無疑會給東亞銀行帶來極爲龐大的新增客戶羣體,東亞銀行的儲戶資金量,也能夠得到一定的提升。”馬世民直接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作爲香江第一大財團掌控者,林浩然旗下的公司,隨着這兩三年來不斷收購,員工數量早已經多到一個恐怖的數字了。

置地集團作爲香江第一大房地產公司,旗下的員工,別的不說,僅僅是那些工地的建築工人、銷售人員、後勤保障人員等,數量就十分可觀。

更別說,置地集團旗下還有牛奶國際、香江電話、銀河證券、文華東方酒店等等子公司,這些子公司每一家都算得上是龐然大物,員工少則幾千人,多則上萬人。

除了置地系的公司外,林浩然旗下還有萬青集團系、港燈集團系、東方報業系等等。

可以說,如今依靠着林浩然吃飯的香江人,還真的是不少。

雖然說二十萬人有點誇張,但是十幾萬人還是有的。

這些員工分散在香江的各個角落,從事着不同的工作,但都依賴於集團提供的薪資維持生活。

如今,在整個香江,大部分的企業和僱主都習慣用現金髮放工資,每到發薪日,財務人員會提前準備好員工的工資袋,裡面裝着足額的現金。

員工直接從僱主或財務人員手中領取工資袋,當面點清金額。

這種方式較爲直接、便捷,員工能立即拿到實實在在的錢,對於一些不太熟悉銀行操作或沒有銀行賬戶的人來說,更容易接受。

而一些工資比較高的員工,比如一些高管領導,像馬世民、伯頓、陳壽麟等人,他們的月薪最起碼都幾十萬港元,如果業務好加上分紅,工資就會更多!

這種情況下,發現金顯然是不現實,總不能扛着麻包袋來裝錢吧?

因此,面對他們,一般是用支票的形式來支付。

員工收到支票後,需要前往銀行將支票兌現或存入自己的銀行賬戶。

支票支付相對現金支付更安全一些,因爲支票上有明確的收款人和金額信息,且需要經過銀行的兌付流程。

至於爲何在香江,目前不流行銀行轉賬的方式發工資,原因其實也很簡單。

這個年代的銀行轉賬手續本身就比較繁瑣,需要一定的時間處理,業務量大的話,根本難以及時完成所有轉賬操作,還容易出現信息錄入錯誤等問題,導致工資發放延遲或金額有誤。

而且,彼時香江的銀行服務網點分佈不夠廣泛,部分偏遠地區員工前往銀行辦理業務極爲不便,辦理開戶、綁定等手續也需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這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銀行轉賬發工資方式的推行。

但是,這些難題也並不是不能解決,恰恰相反,解決這些難題,對於東亞銀行而言,既是一次挑戰,更是一個絕佳的機遇。

更何況,這些都是可以向歐美金融先進體系學習的。

若能成功克服,不僅能順利推行工資銀行轉賬模式,還能借此在香江金融界脫穎而出,贏得更多的市場份額與客戶信賴。

馬世民的話音剛落,頓時在場的人都拍手叫好。

這個辦法,一旦實行起來,東亞銀行的業務量直接可以暴漲,匯灃銀行那邊實行的“二選一”不公平政策所損失的客戶,馬上便又能夠補充回來,甚至會更厲害。

畢竟,之前的東亞銀行,如果是普通客戶,可沒有十幾萬人。

畢竟,整個香江如今也只有五百萬人而已。

如果算到戶數,按照去年的數據,也不過是113萬戶人而已。

而林浩然旗下的這些員工,實際上每一個人,基本代表着一個家庭了,都是這個家庭的頂樑柱。

一旦這十幾萬個家庭的資金都由其它銀行轉移到東亞銀行去,那麼對其它銀行而言,又是一場不小的衝擊。

畢竟,一旦工資對接東亞銀行,這些員工便會逐漸適應使用東亞銀行的各類金融服務,儲蓄、消費信貸、理財投資等業務需求也會隨之而來。

東亞銀行不僅能收穫海量的基礎客戶,還能深度挖掘這些客戶的潛在價值,進一步拓展業務版圖。

別小看這些客戶的財產能力,要知道,能成爲置地集團、港燈集團等大企業的員工,在香江已經算是混得比較不錯的了。

而東亞銀行以前此前的業務,在香江雖然是排第四,但是實際上所佔據的市場率不過是3%左右而已。

要知道,香江的銀行、金融財務公司等,可是有數百家之多,競爭激烈程度是難以想象的。

去年,僅僅是匯灃銀行加上恆聲銀行,所佔有的市場就高達六成!

代表着,剩下的數百家銀行以及財務公司,只能瓜分剩下的四成市場。

東亞銀行能夠在數百家金融行業企業中奪下3%的市場,就已經非常不容易了,否則它也無法成爲香江第四大銀行。

因此,一旦這十幾萬個家庭的資金,都與東亞銀行合作,那對東亞銀行而言,又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跨越。

越想,衆人越激動。

如此看來,匯灃銀行也不是戰勝不了嘛。

去年,匯灃系還有6成的市場。

可經過東亞銀行相繼實施的這些策略,那麼匯灃系還能佔據多少市場份額,還是個未知數。

要知道,僅僅是將置地集團、港燈集團等公司的金融業務轉移到東亞銀行來,便直接讓東亞銀行獲得了超過200億港元的金融業務。

而去年,東亞銀行的金融業務金額不過是62億港元左右。

如今,再加上強迫那些依附林浩然旗下公司混飯吃的企業都必須與東亞銀行合作,以及讓旗下員工的工資都通過東亞銀行進行,那麼東亞銀行的市場佔有率最終會達到什麼樣的程度,簡直難以想象。

即便不可能超過匯灃銀行,可也會與匯灃銀行的差距縮短。

畢竟,不管是以前的置地集團、港燈集團等公司的金融業務,還是那些依附林浩然旗下公司的企業,以及旗下員工的資金,其實大部分都是與匯灃銀行合作。 一個在猛跌,一個在猛漲。

到那個時候,東亞銀行便直接有了挑戰匯灃銀行的實力了。

而此刻,匯灃銀行以及全香江的人,都還以爲林浩然已經放棄了與匯灃銀行正面交鋒的打算,以爲在這場競爭裡,林浩然認輸了呢。

殊不知,接下來匯灃銀行將會迎來最猛烈的反擊!

衆人都是林浩然旗下的精英大將,戰略眼光都不差,大家各抒己見,很快一條條細節便商量出來了。

雖然不管是伯頓、陳壽麟、馬世民等,都與東亞銀行沒有任何關係。

可大家都是林浩然的手下大將,東亞銀行發展得好,對其它公司而言,也是有好處的。

更何況,作爲林浩然的職業經理人,即便不是他們的工作,他們也理應要爲老闆排憂解難、出謀劃策。

商量好之後,大家都有了自己的任務,每個人都分工合作,各自開始行動起來。

這一次,林浩然也沒有閒着。

對於東亞銀行,他是很看重的。

因此,他決定親自前往美國幾天,去與花旗銀行董事長沃爾特·瑞斯頓先生談一項重要的合作,從而讓花旗銀行在香江這邊徹底支持東亞銀行。

只要有利益,沒有什麼不能談的。

美國資本的貪婪與逐利本性,向來是推動商業合作最強勁的引擎。

林浩然深知這一點,他此番前往美國,目標非常明確,就是與花旗銀行在其它領域進行合作,這個合作,在匯灃銀行對付東亞銀行的時候,他便已經有了計劃。

林浩然與花旗銀行已經有了多次的重大合作,且每一次合作,雙方都非常滿意,可以說林浩然早已經成爲花旗銀行非常重要的客戶了。

因此,談合作並不會很難。

雖然林浩然如今收購了東亞銀行,代表着他已經進入銀行業。

可東亞銀行終究只是一家區域性的銀行,主要市場還是在香江這邊。

而在國際上的金融業務合作,特別是在美國那邊,林浩然依然還是會選擇與花旗銀行繼續合作,起碼在東亞銀行發展成爲一家世界性銀行之前,都會這樣。

因此,花旗銀行也不可能會因爲林浩然收購一家香江銀行,便不再重視他。

別說是東亞銀行了,即便是匯灃銀行,出了香江之後,花旗銀行也不會將它當競爭對手。

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兩者完全不是一個級別的。

而一旦林浩然和花旗銀行成功談成他計劃中的合作,那麼換取花旗銀行在香江對東亞銀行毫無保留的支持,不過是小事一樁罷了。

畢竟,花旗銀行在香江的市場佔有率並不算太高,他們雖然也重視香江市場,但是與南洋市場、日本市場等相比,香江市場顯然重要性就差了許多。

轉眼間,兩天過去,時間來到了6月27號。

今天一大早,香江的許多市民們,習慣性地購買了一份《東方日報》。

作爲長期保持着銷量寶座的《東方日報》,日常銷量都在十幾萬份以上。

如果遇到一些爆炸性的新聞時,甚至三四十萬份也是常有的事。

這段時間,《東方日報》一直報道着匯灃銀行不公平競爭以及操控東亞銀行前員工的事情,許多人都爲東亞銀行打抱不平,可隨着其它報紙的默不作聲,以及政府機構的聲明,即便大家心知肚明,也覺得事情似乎只能這樣不了了之。

即便是此前那些被忽悠去參加示威遊行的市民,如今也隨着時間的推移,怒氣逐漸消散,此事相當於是不了了之了。

可是,然而,今日的《東方日報》頭版頭條,卻如同一顆重磅炸彈,在香江的金融界乃至整個社會都掀起了軒然大波。

頭條標題赫然寫着:“重磅消息,匯灃銀行的那些令人髮指的黑料,證據確鑿!”

整個標題,用加粗的黑體字,直接吸引了那些去買報紙的市民。

一些原本準備買其它報紙的市民,描到《東方日報》那加大的新聞標題,頓時都改變主意,選擇購買《東方日報》。

因此,今天的《東方日報》銷量開始不斷增加。

早在前一天,崔子龍便料到《東方日報》將這些事情公佈出去,必定會引來銷售狂潮。

因此,他直接下令,今天這版《東方日報》直接印刷50萬份!

報紙頭版之上,三條重磅黑料如三把利刃直刺匯灃銀行命脈,將這家金融巨鱷多年來不擇手段打壓同行、操縱市場、強行併購的斑斑劣跡公之於衆。

首當其衝的爆料,正是崔子龍麾下情報部門耗盡心血與財力、歷經無數暗訪與周旋才挖出的匯灃銀行當年以不擇手段的方式收購恆聲銀行背後的暗箱操作。

事實上,這些被曝光的黑料不過是崔子龍手中掌握的冰山一角。

報紙受限於版面篇幅,只能擇其要者先行披露,餘下更多觸目驚心的證據鏈與內幕,已做好每日接力爆料的準備,勢要將匯灃銀行的遮羞布徹底扯下。

而且,爆料的都是證據確鑿的黑料,《東方日報》並沒有造謠生事,即便是政府,也奈何不了他們。

可以說,雖然匯灃銀行以前的所作所爲,都是商戰,爲了自身的利益不擇手段其實都很正常。

可匯灃銀行的每一條黑料,都已經越過了法律的底線。

只是,每一次,匯灃銀行都做得非常隱蔽,讓大家難以獲取證據罷了。

再加上每一次都有政府機構的站出來爲其靠山或淡化處理,最終都是以匯灃銀行獲利爲結束。

使得匯灃銀行在香江金融界長期屹立不倒,甚至愈發囂張。

如今,在崔子龍操控的情報機構花費大精力去調查下,不少證據都被一一翻出來。

證據確鑿之下,頓時引起大量的市民討論起來。

而《東方日報》的這一系列報道,無疑是將匯灃銀行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也點燃了民衆心中對金融行業公正透明的渴望之火。

隨着報紙的廣泛傳播,香江的街頭巷尾都在熱議匯灃銀行的黑料。

市民們憤怒的情緒如潮水般涌動,對這家老牌英資銀行的那些黑料的憤怒和譴責之聲不絕於耳。

街頭巷尾,茶餐廳裡,辦公室中,人們的話題無不圍繞着匯灃銀行以往的醜聞展開。

恆聲銀行,董事長辦公室。

何善恆一大早便早早地來到了公司,然後泡了一杯茶,準備在上班之前,一邊喝茶,一邊看今天的報紙新聞。

這是他養成多年的習慣。

當看到《東方日報》那關於當年恆聲銀行爲何會出現莫名其妙的輿論,以至於導致出現擠兌潮,最終被匯灃銀行收購的新聞時,何善恆明顯懵了一下。

當年,匯灃銀行操縱輿論的行爲非常隱秘,以至於直到如今,何善恆都不知道,此事的幕後黑手居然是他如今的東家匯灃銀行。

一封由當年匯灃銀行大班親自簽署的收購計劃信件,被拍成照片,放在《東方日報》的報紙上。

那親筆簽名,何善恆非常熟悉,他一眼就看得出是真是假。

此刻,他顫抖的手,都足以代表着他此刻的心情並不平靜。

一切都清晰了,原來,他以爲當年之所以發生那樣的事,是市場自然波動導致,是他恆聲銀行運氣不好。

卻沒想到這一切竟是匯灃銀行在背後精心策劃的一場陰謀。

何善恆的內心五味雜陳,更多的是被欺騙的憤怒。

沒想到,自己這麼多年來,一直幫助自己的仇人管理着恆聲銀行……

而在恆聲銀行總部大樓附近的匯灃銀行,沈弼也同樣一早便知道了此事。

他沒想到,林浩然居然還打算髮起反擊。

“各位,此事該如何辦纔好?”沈弼皺了皺眉頭。

這些事情雖然是以前的事情,可公佈之後,給匯灃銀行帶來的影響絕對是不小的。

“沈弼先生,有政府的支持,即便林浩然這麼折騰,也不過是給我們帶來一些不良的口碑而已,最終我們也不會有太大的損失。”包約翰笑着說道。

顯然,他對此事並不是很在乎。

其他高層也同樣如此。

就像上一次,他們操控那些東亞銀行的前員工,不也同樣不了了之?

香江,終究是他們的地盤。

然而,這個時候,有手下衝進來彙報:這些新聞不僅僅在香江報道,在日本、美國、歐洲不少國家的商業報紙,都開始報道了。

頓時,現場那原本不在乎的氣氛,頓時變了起來。

不少高層都慌了。

香江是他們的地盤,不代表國際市場是他們的地盤。

而如今,他們正打算全面進軍國際市場。

在這個時候,他們出現這樣的黑料,對匯灃銀行帶來的不良影響,絕對是非常大的。(本章完)

第434章 被迫提前向證監處坦誠124.第124章 房產危機前的崛起機會第677章 入主恆聲銀行,即將成立恆聲集團!268.第268章 讓你的資產翻個倍!216.第216章 兩百名退伍軍人第344章 爲置地集團尋找接班人第499章 中森明菜,少女養成記第390章 收購銀行?第46章 包船王與怡和之間的正式宣戰第19章 你真不管那邊的事情了?第99章 觀塘新廠區168.第168章 視察南丫島,少女求搭船第362章 西貢訓練基地329.第329章 把林浩然趕出怡和洋行!154.第154章 賺翻了,狂賺57億!274.第274章 林浩然的主意174.第174章 答應他們!144.第144章 加入靑洲英坭公司第573章 成本最低且最爲快捷的辦法206.第206章 這花錢速度,可真快啊!247.第247章 崔總,這也太巧了吧?第357章 浩然,你認識巴菲特先生嗎?第639章 五天期限,一封辭職信!第73章 接下來的兩個賺錢大計劃第573章 成本最低且最爲快捷的辦法第458章 借刀殺人!152.第152章 國際黃金價格接連暴漲第620章 匯灃銀行慌了第470章 進入日本市場的契機第347章 不死心的陳嵩青第57章 多一個人情債也無妨第85章 創造了歷史194.第194章 能拿下多少是多少第350章 爲李超人默哀一分鐘第382章 省了九千萬第617章 挖恆生指數創始人?第388章 128億港元的資金第596章 林浩然的底氣第437章 大嫂的阿諛奉承第385章 不到50億,拿下置地集團!第618章 無恥的匯灃,賭約第427章 逃不出我們的手掌心199.第199章 勝者爲王,敗者爲寇!130.第130章 愛美高公司的瘋狂擴張181.第181章 怡和再次成爲港燈的競爭對手165.第165章 目標把五十億花完,各英資巨頭第529章 10天賺了106億日元第337章 置地集團成爲怡和洋行母公司!第509章 鈴木敏文的警惕,酒好也怕巷子深!第84章 目標終於達到了(求訂閱)第682章 手下人才濟濟第495章 無故的挑剔,711便利店老闆?188.第188章 敲斷他們每人一根手骨第552章 穿越以來最大一筆投資回報,賺了68196.第196章 老闆您真是料事如神!第341章 史無前例第517章 惠子啊惠子,你真不害臊第506章 共同抵禦置地集團在零售領域的擴張325.第325章 怡和洋行會議,投票表決!第501章 520億競拍成功254.第254章 我有我的打算!第500章 七千萬美元,拿下711便利店母公司!第104章 分家產175.第175章 成爲置地集團董事254.第254章 我有我的打算!第605章 匯灃銀行的惡毒招數303.第303章 上市首日,市值突破18億!227.第227章 林浩然的解決方案第55章 你開個價吧第529章 10天賺了106億日元第686章 婚可離,錢不分!第535章 得到了美國政府的授權?286.第286章 唐寧街鐵娘子第655章 幾十億港元在林浩然口中,卻成了小第527章 桃色誘惑226.第226章 今晚就行動第589章 浦偉士的毒辣之計!第683章 1463億港元,市場份額超六成!第65章 是時候儘快入主靑洲英坭了(求訂閱)第622章 總督府的施壓第681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76章 反駁(求訂閱)第1章 我的親信,居然都是二五仔!(新書求294.第294章 入主士普利,對敦豪集團宣戰!234.第234章 催婚第540章 日本政府插手了第623章 匯灃銀行護盤擡價!第539章 各大財團聞到了血腥味第586章 正式入主東亞銀行,市值翻倍!第547章 臨時起意隨手策劃的一步棋第533章 豐田汽車第一大股東第478章 禍不單行,怡和證券公司的崩塌236.第236章 家大業大的利家第598章 沈弼啊沈弼,你可就別怪我的背叛了第70章 不是隨便能見的第594章 李家大規模拋售股票第368章 鴻門宴,英資財團聯合逼宮!第81章 清掃阻礙(求訂閱)184.第184章 這就是大家族的底蘊嗎?第436章 證監處給予的補償
第434章 被迫提前向證監處坦誠124.第124章 房產危機前的崛起機會第677章 入主恆聲銀行,即將成立恆聲集團!268.第268章 讓你的資產翻個倍!216.第216章 兩百名退伍軍人第344章 爲置地集團尋找接班人第499章 中森明菜,少女養成記第390章 收購銀行?第46章 包船王與怡和之間的正式宣戰第19章 你真不管那邊的事情了?第99章 觀塘新廠區168.第168章 視察南丫島,少女求搭船第362章 西貢訓練基地329.第329章 把林浩然趕出怡和洋行!154.第154章 賺翻了,狂賺57億!274.第274章 林浩然的主意174.第174章 答應他們!144.第144章 加入靑洲英坭公司第573章 成本最低且最爲快捷的辦法206.第206章 這花錢速度,可真快啊!247.第247章 崔總,這也太巧了吧?第357章 浩然,你認識巴菲特先生嗎?第639章 五天期限,一封辭職信!第73章 接下來的兩個賺錢大計劃第573章 成本最低且最爲快捷的辦法第458章 借刀殺人!152.第152章 國際黃金價格接連暴漲第620章 匯灃銀行慌了第470章 進入日本市場的契機第347章 不死心的陳嵩青第57章 多一個人情債也無妨第85章 創造了歷史194.第194章 能拿下多少是多少第350章 爲李超人默哀一分鐘第382章 省了九千萬第617章 挖恆生指數創始人?第388章 128億港元的資金第596章 林浩然的底氣第437章 大嫂的阿諛奉承第385章 不到50億,拿下置地集團!第618章 無恥的匯灃,賭約第427章 逃不出我們的手掌心199.第199章 勝者爲王,敗者爲寇!130.第130章 愛美高公司的瘋狂擴張181.第181章 怡和再次成爲港燈的競爭對手165.第165章 目標把五十億花完,各英資巨頭第529章 10天賺了106億日元第337章 置地集團成爲怡和洋行母公司!第509章 鈴木敏文的警惕,酒好也怕巷子深!第84章 目標終於達到了(求訂閱)第682章 手下人才濟濟第495章 無故的挑剔,711便利店老闆?188.第188章 敲斷他們每人一根手骨第552章 穿越以來最大一筆投資回報,賺了68196.第196章 老闆您真是料事如神!第341章 史無前例第517章 惠子啊惠子,你真不害臊第506章 共同抵禦置地集團在零售領域的擴張325.第325章 怡和洋行會議,投票表決!第501章 520億競拍成功254.第254章 我有我的打算!第500章 七千萬美元,拿下711便利店母公司!第104章 分家產175.第175章 成爲置地集團董事254.第254章 我有我的打算!第605章 匯灃銀行的惡毒招數303.第303章 上市首日,市值突破18億!227.第227章 林浩然的解決方案第55章 你開個價吧第529章 10天賺了106億日元第686章 婚可離,錢不分!第535章 得到了美國政府的授權?286.第286章 唐寧街鐵娘子第655章 幾十億港元在林浩然口中,卻成了小第527章 桃色誘惑226.第226章 今晚就行動第589章 浦偉士的毒辣之計!第683章 1463億港元,市場份額超六成!第65章 是時候儘快入主靑洲英坭了(求訂閱)第622章 總督府的施壓第681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76章 反駁(求訂閱)第1章 我的親信,居然都是二五仔!(新書求294.第294章 入主士普利,對敦豪集團宣戰!234.第234章 催婚第540章 日本政府插手了第623章 匯灃銀行護盤擡價!第539章 各大財團聞到了血腥味第586章 正式入主東亞銀行,市值翻倍!第547章 臨時起意隨手策劃的一步棋第533章 豐田汽車第一大股東第478章 禍不單行,怡和證券公司的崩塌236.第236章 家大業大的利家第598章 沈弼啊沈弼,你可就別怪我的背叛了第70章 不是隨便能見的第594章 李家大規模拋售股票第368章 鴻門宴,英資財團聯合逼宮!第81章 清掃阻礙(求訂閱)184.第184章 這就是大家族的底蘊嗎?第436章 證監處給予的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