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重八,你不是說洪武大典是你的主意

道衍和尚一手持禪杖,一手持鉢盂,從一處顯得豪華的府邸走出。

當然,這處豪華只是和這裡相比。

和應天城,以及蘇州,鎮江等地的那些豪華府邸相比,要差的太遠。

可是這在安南,已經屬於頂尖的一批了。

擁有這處府邸不是別人,而是當今安南這邊的皇帝之子陳晛。

陳晛是道衍和尚來到這邊後,經過了一番仔細的思索,對安南這邊的局勢進行了深入的瞭解之後,所做出來的一個選擇。

外來的和尚會念經,更何況道衍還是從大明而來的和尚。

如今安南這邊名義上奉明朝爲宗主國,其皇帝登基都需要先稟告大明,經大明同意冊封之後,才成爲真正的皇帝。

有這麼一層光環的加持之下,道衍和尚來到安南這裡,天然就帶着一層天朝上國來人的優勢。

再加上道衍和尚是個真正有本事的人,是真的會念經。

儒釋道皆有涉獵,而且功底都不淺。

和尚不過是他的一個職業罷了。

在這種情況下,道衍來到這邊,不過是稍稍的展露了一些才華,很快便闖蕩出不小的名聲來。

成功的引起了世子陳晛的注意,幾次會見結束之後,很快就被陳晛奉爲上賓。

說實話,如今的陳晛雖然爲安南皇帝的世子,可是他並不是一個擁有實權的人。

甚至於就連當今的皇帝陳曔,也同樣做不到乾綱獨斷。

如今安南這邊的局勢,顯得很弔詭。

在皇帝存在的同時,還有着太上皇。

這太上皇還不是當今皇帝的父親,而是其兄長陳暊。

幾年前,安南這邊的老皇帝陳裕宗去世,留下了一道詔令,無子嗣的他,將皇位傳給了陳明宗之孫,恭肅王陳元昱之子陳日禮。

不過如今已經叫楊日禮了。

之所以如此,是因爲據說他是優伶楊姜之子。

楊日禮的母親有身孕時,陳元昱悅其豔色納之,及生,以爲己子。

這楊日禮也是作死,表現甚爲不濟,縱酒淫逸,日事宴遊,好爲雜技之戲這些也就算了,居然還欲複姓楊,宗室百官皆失望。

於是就開始抗爭,陳氏宗室羣臣相會,迎立陳暊爲皇帝。

陳暊最初尚有猶疑,但看見羣臣再三懇切上書,誓死無易,便於當年的十一月率衆回都。

十三日,廢楊日禮爲昏德公。

十五日,陳暊即皇帝位,改年號爲紹慶,稱爲義皇。

只是這陳暊並不怎麼擅長帶兵,奪取皇位的過程當中,其弟弟出了很大的力氣,手中掌握諸多兵馬。

所以在當了兩年皇帝之後,陳暊便就以其弟弟陳曔立下的功勞大等爲由,讓把皇位讓給了他弟弟,他則成爲了太上皇。

可這陳暊雖然成爲了太上皇,手裡面依然掌握着很強的力量。

在道衍看來,他這個讓位並不是真心實意。

只是迫於形勢,無奈之下才做出此等舉動。

若陳曔這個做弟弟的,當上皇帝后能夠心狠手辣一些,把這成爲太上皇的陳暊給咔嚓了,那麼安南這邊的局勢,雖然短時間內會有一定的混亂。

可只要處理得當,很快就能徹底剷除隱患。

但陳曔顯然不是這樣的人,思想比較單純,根本沒有如此做。

當上皇帝后,讓其兄長繼續當太上皇,不僅如此,對於太上皇經常插手政務等事情,也沒有絲毫阻礙的意思。

這在道衍看來,無疑是自取滅亡之道。

相對於這個手中握着軍權的弟弟,太上皇陳暊纔是一個合格的權謀之人。

陳曔絕對玩不過他的兄長。

陳暊把皇位讓給他弟弟,不過是權宜之計,防止陳曔帶兵對他用強。

用不了幾年,這陳曔就會被其兄長太上皇陳暊給弄死。

陳暊這個太上皇,這些年可沒有閒着。

據他所瞭解的情況來看,一方面陳暊手裡面,還掌握着諸多的權柄。

另外一方面,也在不斷的培養自己的勢力。

比如,外戚黎季犛就是他大力培養的人。

其手中已經握了很大的軍權。

而如今的皇帝陳曔,已經不顧諸多人的反對,準備對其宿敵占城用兵。

黎季犛也在其中擔任了很好的職務,一下子擁有了更多的軍權。

按照這麼趨勢下去,如今的安南皇帝陳曔已然離死不遠。

按說,這個時候他去找陳曔,獲取陳曔信任,幫助陳曔平了局勢,很容易就能走上巔峰。

但道衍顯然並不會這般做,因爲他此番前來,是要取安南奉於華夏,爲華夏擴張領土的。

安南這裡越亂,越有利於他渾水摸魚。

如此,他纔好乘勢而起。

真要是幫助陳曔掃平了隱患,那安南這裡,想要回歸華夏懷抱,可就不容易了。

所以道衍對於這些,是靜觀其變。

他只想靜靜在這裡看血流成河,並順便選擇了陳曔的兒子陳晛。

畢竟陳晛如今只有十六歲,相當於陳曔這種老油子,更加的好糊弄。

且如今,他身邊並沒有什麼出彩的人物。

他想要在呈現這裡出頭,很容易。

而陳曔這個皇帝的地位,也註定了在他身死之後,陳晛這個世子掌握不了太多的大權。

將會被太上皇陳暊給壓制的很慘,道衍要的就是這麼個效果。

若不被壓榨的很慘,那麼他這邊又如何能讓其對自己言聽計從,並一步步反殺,最終將這裡給弄成大明的?

如今的安南皇帝陳曔,雖然身體強壯,生龍活虎,但是在道衍看來,已經是一個將死之人。

他覺得,很有可能在這一次和安南作戰時,便會死於非命。

而不論陳暊這個太上皇,多麼的想要將其弟弟處死後,把皇位收回,傳給他的兒子。

但是爲了安撫人心,再加上爲了對作爲宗主國的大明有一個交代,都不敢把一些事兒做得明目張膽。

陳曔死後,太上皇陳暊雖無人能治,可道衍料定了,在陳曔死後這陳晛還得成爲皇帝,只不過是個傀儡罷了。

若是沒有他在,這陳晛今後必然會被太上皇陳暊這個做伯父的,壓制的死死的,動彈不得,只能當一輩子傀儡。

什麼時候陳暊這邊想要把皇位給收回,傳給他兒子了,就會將其給弄死。

可現在他來了,情況自然不同。

有他在,陳晛會一步步的掌權,並在安南這裡開啓殺伐。

他要看安南這邊血流成河,也必然會血流成河。

而他在這個過程裡,也將會培養自己的勢力,今後會藉助當今世子陳晛之手,把該殺的人都給殺了。

並讓陳晛帶着人投靠大明,改安南爲安南郡。

當然,今後陳晛若是不想做這些,那他這個和尚也是略懂一些拳腳的。

將會幫助他做出這樣的抉擇。

來到安南這裡將近一年時間後,道衍和尚如今對於安南這邊的局勢,還有他這裡又如何取下安南,並儘可能平和的將安南奉獻於華夏,爲華夏添磚加瓦,有了一個明確的計劃。

當然,計劃歸計劃,想要將這些完成,這裡面可太難太難了。

很多時候稍有不慎,便是滿盤皆輸。

但道衍卻有信心,能夠在這波譎雲詭,複雜血腥的鬥爭獲勝,將安南這裡的局勢控制於手。

若是連安南這這地方都玩不明白,那他的這一身學問,也就白學了。

他之前所想的,在大明輔佐人造反,奪取皇位,那就更加的不可能了。

所以,這次的事情他必須要做好!

要是哪裡沒做好,因此而丟了性命,那……丟掉就丟掉了。

是他技不如人。

若不能一展心中之所學,活着也沒什麼意思?

道衍和尚持着禪杖,拿着鉢盂,一身袈裟向前走着。

在其身後,則跟着兩個安南世子陳晛府中的下人,對他是畢恭畢敬。

都覺得這位天朝上國來的道衍大師,是一個非常好的人,真正的得道高僧,慈悲爲懷,精通佛法,聽其言語,往往讓人有種醍醐灌頂之感。

能被世子派遣跟着服侍這樣的高僧,是他們的榮幸。

卻根本不知道,他們眼中特別慈悲的高僧,心裡面裝着怎樣的一頭猛虎。

……

“進一步千難萬難,退一步一瀉千里。自從朱瞻基從交趾那邊退兵,承認了失敗後,大明就再也沒有拿回過交趾了

等到清朝時,乾隆末年曾和安南打過一場,先勝後敗。

隨着清軍的撤退,華夏就徹底的丟失了將安南那邊收回來的最後契機……”

武英殿內,朱元璋望着馬皇后出聲說道,聲音裡也帶着不少的遺憾。

那麼好的一片地方,愣是最終也沒能拿回來,不僅如此,那邊的猴子到了現代時,沒事還想跳一跳。

甚至於還有不少說兩廣等諸多地方,都是他們的等等。

看着這些,朱元璋就來氣。

而今重新來過,安南這邊必須要拿回來,成爲華夏的交趾郡。

有道衍在,他覺得自己今後拿下安南,設立交趾郡,對安南進行統治,肯定會少上很多的麻煩。

對於道衍的才能,朱元璋可是很相信的。

這是一個被歷史證明了其能力的人。

是金子,放到哪裡都會發光。

安南那邊的局勢雖不明朗,道衍準備一人取國,難度極大,簡直爲常人所不敢想。

但是,想一想他輔佐老四所進行的奉天靖難,好像安南那邊的事也就沒那麼難了。

他覺得,道衍很有可能會給自己送來一個大驚喜。

當然,就算是道衍沒辦法完成,他這邊也會自己動手將安南給取下。

安南,自古以來便是華夏之領土,怎能讓其長久的分裂在外?

“永樂七年二月,老四派使節赴韃靼,要求相與和好,朕主中國,可汗主朔漠,彼此永遠相安無事。

結果使節被殺,老四爲之大怒。

言說逆命者殲除之!

當年七月,老四派淇國公丘福爲徵虜大將軍,率師十萬征討韃靼。

結果由丘福先率領的千餘人馬到達臚朐河時,卻輕敵冒進、指揮失當,與武成侯王聰、同安侯火真、靖安侯王忠、安平侯李遠一同戰死。

其所率領的人馬,也在臚朐河覆沒。

消息傳回,老四震怒,決意親征。

永樂八年二月,老四率五十萬大軍深入漠北,親征韃靼。

五月,在斡難河畔大破本雅失裡軍,本雅失裡僅以七騎逃遁。

隨後,我明軍又擊破阿魯臺軍於興安嶺。

阿魯臺部衆潰散,阿魯臺攜家屬遠遁,明軍大獲全勝。

後來,阿魯臺降順,老四封其爲和寧王。

在此之前,老四已封瓦剌首領馬哈木爲順寧王、太平爲賢義王、把禿孛羅爲安樂王。

但瓦剌勢力不斷強大,不僅阻遏明朝到西北的通道,而且企圖控制韃靼。

所以永樂十二年二月時,老四再度出塞親征瓦剌。

六月,忽蘭忽失溫之戰,答裡巴汗與馬哈木、太平、把禿孛羅三王,率騎兵分三路列陣距明軍十餘里的山頭上,約三萬餘人,每人帶從馬三四匹。

明軍派兵向馬哈木挑戰,馬哈木派蒙古騎兵衝下山坡迎戰,被我明軍密集的神機銃炮射回,只好聚集在山頂。

此後,明軍的東西兩翼部隊挺進,雙方互有死傷。

傍晚,老四指揮數百精騎爲前鋒,火銃隨後齊發,騎兵乘勢力戰,瓦剌部大敗。

王子等十餘人陣亡,數千人被殺。

答裡巴、馬哈木、太平和把禿孛羅脫身逃亡至土剌河。

明軍大破瓦剌後,向阿魯臺宣諭捷報,阿魯臺不久後便遣使來朝。

第二年,瓦剌馬哈木等遣使嚮明朝謝罪,恢復了對明朝的朝貢關係。

老四一共進行了五次北征,前面幾次北征,都取得了極強的戰果。

後面那些敵人變得狡猾,不再和老四硬碰硬,取得了一定戰果,卻並沒有先前那般顯著。

但整體上,卻大大的削弱了北面草原上的力量。

老四每次出征之時,都會讓太子來監國。

也是因此,後世有不少人戲言老四爲其兒子的徵北大將軍……”

朱元璋自然知道,自己家老四一生最大的追求是什麼。

那便是想要證明,他取代朱允炆是合理的,他當上皇帝后,要遠比朱允炆強。

今後泉下若是遇到自己,能挺直腰桿。

爲此,他努力了一輩子。

乾的也是真不錯!

老四後面不斷的進行北征,就是想要通過他的努力,把草原給徹底的征服,把北面的問題給解決了。

從而將他靖難成功,以及削藩後,把自己這個父皇,所建立的分封藩王,防範草原的防線給重新建立起來。

可惜的是,哪怕到他去世,也都沒能將草原徹底弄乾淨。

尤其是又有朱祁鎮這麼一個氣死人不償命的玩意,那真真的是把老四的諸多心血都給糟蹋了。

朱元璋看看自己家妹子,想了一下,終究還是決定先把這件事給按下,今後有機會了再和妹子說。

不然,他真怕自己家妹子在連番受刺激之下,會承受不住。

“除了五次親征大漠,打出赫赫聲威之外,老四還將觸手給伸到了西域,在西域那邊設立哈密衛進行駐軍。

最爲重要的是,還設立了努爾幹都司。

永樂元年,老四派人至奴兒干地區招撫,次年各部歸附,朝廷任命各首領爲指揮同知等職。

其後數年,大明即以此爲基礎,逐漸在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成立了一百三十一個衛。

永樂七年,在當地官員忽剌修奴的建議下,在黑龍江入海口一帶成立都指揮使司以統轄各衛。

以康旺爲都指擇同知,王肇舟爲指揮僉事。

奴兒干都指揮使司的統治範圍,東南起日本海,幷包括庫頁島,西至斡難河,北抵外興安嶺……

只是,當時對於東北的經營還是不夠重視,該地官員大多成爲世襲而不受中央控制。

宣德九年時,正式撤銷奴兒干都司……”

提起這個,朱元璋就來氣,恨不得將老四的那個好聖孫給抽成個球,捶個半死!

這朱瞻基什麼混到東西!

是真它孃的崽賣爺田不心疼!

他爺爺打下一點兒江山容易嗎?多好的地方,結果愣是就被他這般輕易的給丟了,眼睛都不帶眨一下的!

好多東西,那都是一旦丟了,今後都很難再重新獲取……

若是這些地方還握在手中,那麼到了現在時,東北那一大片的發展,將會更好。

多好的出海口,多少的土地,多少的礦產,就那般的拱手讓人了!

想想就讓人爲之心痛。

“老四南征北戰,還積極的向西進取,不斷的開疆拓土。

在老四的永樂年間,我大明的疆域達到了頂峰。

將這些全都給算上,我大明國土面積,差不多有一千萬平方公里。

但可惜,老四所獲得的這些疆,後面子孫不爭氣,守不住,大部分都給還了回去……”

馬皇后在邊上聽得眼中異彩連連,自己家老四竟然如此之神勇!

竟然幹出來了這麼多的事情,開疆拓土啊!想想就讓人覺得神往!

怪不得能被後世稱爲永樂大帝。

單這赫赫戰功,就已經超過了許許多多的人了。

唯一可惜的,就是如同重八所言那樣,後世子孫不爭氣,崽賣爺田不心疼。

把老四辛辛苦苦打的疆域,了很多都給白白的丟了。

若是能守住,那該有多好?

誠如重八所言,只有疆域廣闊的國家才能成爲強國。

彈丸之地,根本沒有任何成爲強國的潛質。

“重八,老四文治如何?”

“文治自然是不錯的。”

朱元璋點頭肯定:“若只有武功沒有的文治,也沒辦法稱爲永樂盛世。

在文治上面,老四也幹出了很多事兒。

其中最引人矚目的,就是永樂永樂大典……”

永樂大典?

馬皇后聞言,不由一愣。

望向自己家重八的目光,都有些變了。

朱元璋也是忽然間意識到,自己說漏了嘴,忙閉上,卻爲時已晚……

第219章 錦衣衛竟已恐怖如斯?!第51章 丟進糞坑裡第85章 預判了你所有的預判第108章 主打一個該省省,該花花,這果然很第186章 新官上任,來自朱元璋的三把烈火第145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第32章 明教第157章 你是官身?殺的就是你這些當官的!第197章 血壓飆升第240章 妹子,你你在洪武十五年去世了第111章 螳螂捕蟬,老朱在後第177章 晉王朱棡:不裝了,我攤牌了!第132章 刀子見紅第16章 大明的共同理想第141章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讓數據說第114章 那就去死吧!第186章 新官上任,來自朱元璋的三把烈火第74章 呂氏作大死第73章 啊,對對對!第157章 你是官身?殺的就是你這些當官的!第90章 李善長把大家都賣了?!百官懵了第210章 得知事情真相,馬皇后繃不住了第33章 妖僧第94章 朱元璋自曝了第54章 皇帝不過日子了?第212章 如此給太子放權,朱元璋就不怕今後第136章 在洪武朝造朱元璋的反第172章 哈哈,穩了,優勢在我!第32章 明教第186章 新官上任,來自朱元璋的三把烈火第83章 空印案爆發第206章 老四居然是永樂大帝?!第213章 論馬皇后的含金量第114章 那就去死吧!第217章 皇帝連這都知道?這還是人嗎?!第15章 社稷主,天下王第125章 皇帝的套路比海深第156章 殺的還不夠!死的還不夠多!第233章 就算是孔聖人說的不對,也得挨巴掌第127章 天下共主第58章 上架感言第136章 在洪武朝造朱元璋的反第3章 父皇他不對勁第38章 拉皇帝的兒子造反第185章 朱元璋把羣臣整麻了第186章 新官上任,來自朱元璋的三把烈火第16章 大明的共同理想第68章 標兒這濃眉大眼的,這就叛變了?妹子第178章 發飆!第80章 你們錯了,咱從來都不是個體面的人啊第4章 吃席第33章 妖僧第36章 取死之道第108章 主打一個該省省,該花花,這果然很第210章 得知事情真相,馬皇后繃不住了第194章 朱元璋:妹子,咱重生了第196章 啥?老四造反了?!第57章 那就讓他們活在恐懼裡吧!第68章 標兒這濃眉大眼的,這就叛變了?妹子第10章 好戲纔剛剛開場第228章 震驚朱標一百年第66章 長纓在手,縛住蒼龍第96章 日蝕現,天變生!誅十族選手第121章 呂氏作死:我兒有大帝之資第236章 驚不驚喜?第69章 洪武大帝繞柱走第49章 剝皮萱草第34章 大明皇子變形計第164章 那就如你所願,剝皮揎草!立刻行刑第28章 自信的李善長第118章 朱元璋着手對付呂氏第147章 皇帝這是做生意?誰家做生意派這麼第215章 受到了一萬點暴擊第19章 清理門戶第103章 對不住了,皇帝給的實在太多了第145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月末了,求張月票大佬們第130章 呂氏的爹呂本:老呂家祖墳冒煙了!第182章 太子怎麼變了?!他不是心向文人的第112章 紅溫了第226章 皇帝正在靜靜的看着你第213章 論馬皇后的含金量第135章 大明第一嘴炮朱元璋,活生生噴死大第136章 在洪武朝造朱元璋的反第160章 呂氏徹底暴露第192章 朱元璋護犢子第62章 朱元璋:咱大明要亡了第17章 匹夫有責第165章 呂本得意:自己生了個好女兒啊!真第91章 免死鐵券?不,這是閻王爺的點名冊第163章 呂氏:妾身要真這麼做了,就請將妾第65章 天,真的變了第79章 語不驚人死不休第105章 永樂大帝的風采第35章 吾往矣第103章 對不住了,皇帝給的實在太多了第13章 狗東西,汗流浹背了吧?第50章 皇恩四季都浩蕩第75章 嘿嘿,您看人真準!第37章 殘酷的真相
第219章 錦衣衛竟已恐怖如斯?!第51章 丟進糞坑裡第85章 預判了你所有的預判第108章 主打一個該省省,該花花,這果然很第186章 新官上任,來自朱元璋的三把烈火第145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第32章 明教第157章 你是官身?殺的就是你這些當官的!第197章 血壓飆升第240章 妹子,你你在洪武十五年去世了第111章 螳螂捕蟬,老朱在後第177章 晉王朱棡:不裝了,我攤牌了!第132章 刀子見紅第16章 大明的共同理想第141章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讓數據說第114章 那就去死吧!第186章 新官上任,來自朱元璋的三把烈火第74章 呂氏作大死第73章 啊,對對對!第157章 你是官身?殺的就是你這些當官的!第90章 李善長把大家都賣了?!百官懵了第210章 得知事情真相,馬皇后繃不住了第33章 妖僧第94章 朱元璋自曝了第54章 皇帝不過日子了?第212章 如此給太子放權,朱元璋就不怕今後第136章 在洪武朝造朱元璋的反第172章 哈哈,穩了,優勢在我!第32章 明教第186章 新官上任,來自朱元璋的三把烈火第83章 空印案爆發第206章 老四居然是永樂大帝?!第213章 論馬皇后的含金量第114章 那就去死吧!第217章 皇帝連這都知道?這還是人嗎?!第15章 社稷主,天下王第125章 皇帝的套路比海深第156章 殺的還不夠!死的還不夠多!第233章 就算是孔聖人說的不對,也得挨巴掌第127章 天下共主第58章 上架感言第136章 在洪武朝造朱元璋的反第3章 父皇他不對勁第38章 拉皇帝的兒子造反第185章 朱元璋把羣臣整麻了第186章 新官上任,來自朱元璋的三把烈火第16章 大明的共同理想第68章 標兒這濃眉大眼的,這就叛變了?妹子第178章 發飆!第80章 你們錯了,咱從來都不是個體面的人啊第4章 吃席第33章 妖僧第36章 取死之道第108章 主打一個該省省,該花花,這果然很第210章 得知事情真相,馬皇后繃不住了第194章 朱元璋:妹子,咱重生了第196章 啥?老四造反了?!第57章 那就讓他們活在恐懼裡吧!第68章 標兒這濃眉大眼的,這就叛變了?妹子第10章 好戲纔剛剛開場第228章 震驚朱標一百年第66章 長纓在手,縛住蒼龍第96章 日蝕現,天變生!誅十族選手第121章 呂氏作死:我兒有大帝之資第236章 驚不驚喜?第69章 洪武大帝繞柱走第49章 剝皮萱草第34章 大明皇子變形計第164章 那就如你所願,剝皮揎草!立刻行刑第28章 自信的李善長第118章 朱元璋着手對付呂氏第147章 皇帝這是做生意?誰家做生意派這麼第215章 受到了一萬點暴擊第19章 清理門戶第103章 對不住了,皇帝給的實在太多了第145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月末了,求張月票大佬們第130章 呂氏的爹呂本:老呂家祖墳冒煙了!第182章 太子怎麼變了?!他不是心向文人的第112章 紅溫了第226章 皇帝正在靜靜的看着你第213章 論馬皇后的含金量第135章 大明第一嘴炮朱元璋,活生生噴死大第136章 在洪武朝造朱元璋的反第160章 呂氏徹底暴露第192章 朱元璋護犢子第62章 朱元璋:咱大明要亡了第17章 匹夫有責第165章 呂本得意:自己生了個好女兒啊!真第91章 免死鐵券?不,這是閻王爺的點名冊第163章 呂氏:妾身要真這麼做了,就請將妾第65章 天,真的變了第79章 語不驚人死不休第105章 永樂大帝的風采第35章 吾往矣第103章 對不住了,皇帝給的實在太多了第13章 狗東西,汗流浹背了吧?第50章 皇恩四季都浩蕩第75章 嘿嘿,您看人真準!第37章 殘酷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