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祥這樣想,自然有着他的考慮在其中。
陛下若是同意他的提議,那麼從陛下下詔召集天下有識之士,出言獻策,再到從衆多的提議當中找到比較好的,可行的建議,需要花費的時間實在是太長了。
最少兩個月,甚至於一年半載都不算長。
可結果,這纔多長時間,陛下那邊就有了回覆?
算算時間,基本上可以說是自己派人送的奏書,到了陛下那裡之後,陛下沒有太多的耽擱,就給了回覆。
那麼除了陛下將自己的提議給否定之外,不會有別的任何結果。
他的心情可謂十分複雜,平心而論,他自然能夠理解陛下在這次的事情上,所做出來的選擇。
這是陛下在維護自己這個工部尚書的名聲,同時也是在維護朝廷的顏面,纔會做出這樣的選擇來。
但是,他心裡面對於這件事,在理解的同時還是感到一些難受。
他是真的想要做一些實事,是真的想要把黃河給徹底的治理好。
讓黃河經過這次的治理之後,徹底永絕後患,如此纔不負陛下所託,也不負這衆多得知朝廷要治理黃河,而歡欣鼓舞,不少都自願踊躍參與到治理黃河事情當中的百姓。
治理黃河是個大難題,若是連陛下這等有雄才大略,又極爲有魄力的開國之君在的時候,還沒有辦徹底解決黃河。
那麼在今後,再想要把黃河的難題給解決了,基本上沒有什麼可能了。
相對於虛名,他更想要看到黃河能被徹底的治理好。
而在見到了朝廷派來的使者,得知這一次陛下派人前來,所給的並不是正式的旨意,而是陛下親筆所寫的私信。
他的心裡就愈發的難受起來了。
自己的猜測果然沒錯,在這件事情上,便是陛下這等雄才大略之人也難免會感到頭疼,難以給出有效的辦法,會對其低頭。
在接了私信,並向前來送私信的人問了陛下的身子是否安泰後,他這邊很快就來到一邊屋子,洗手焚香恭敬的將信給打開,進行觀看。
陛下給的是私信,那他自然而然也要秘密觀看,不讓別人知道信的內容。
帶着滿心的難受,將信打開看了幾眼之後,薛祥的神色一怔,繼而變得震動起來了。
雙手捧着私信湊到眼前,仔細的觀看,越看越是激動,越看越覺得宛若醍醐灌頂。
越覺得在自己胸中淤堵了多時的東西,一下子就疏通開了!
他神色激動,先前的那些沉重蕩然無存。
拿着信的雙手,都因爲情緒過於激動而隨之顫抖。
因爲連日疲憊,以及思慮過重,休息嚴重不足,而充滿了血絲的雙目,在這個時候也變得明亮起來。
這個時候的薛祥,只覺得自己像是快要渴死的魚兒遇到了水!
這種感覺,實在是太好太好了!
“好!妙!大妙!妙到家了!”
他連連稱讚。
如此過了好一陣之後,逐字逐句的將之讀完,又在心中進行了一定的推演,薛祥猛地一巴掌拍在了桌案上,雙手捧書信站了起來,激動的走來走去。
陛下給的辦法好,太好了!
這正是他所想要的!
束水攻沙!束水攻沙!這個辦法好!自己在此之前,怎麼就沒有想到呢?
黃河泥沙實在是太多了,只靠人力來進行清理,太慢了,也不可能持續不斷的清理,這不現實。
那麼想要一勞永逸,最好就是能修建出都江堰那樣的存在。
這也是薛祥一直考慮的方向,可是卻一直沒有想出什麼太好的辦法。
但此時,見到了陛下差人送來的這封信裡所言束水攻沙,一下子豁然開朗起來了。
這件事情,自己怎麼就沒有想到啊!
黃河上游河道,沒有泥沙淤積是爲什麼?
就是因爲黃河的水流湍急,根本就沒有給泥沙沉澱下來的機會。
那想要讓黃河下游的泥沙被弄走,不也可以用同樣的道理來做嗎?
重新讓下游地區的水流的快起來,不就好了?
水一旦流的快,不僅會讓水裡面攜帶的泥沙不能淤積,就連那原本淤積在河牀上的泥沙,也能被沖走,一直入海。
至於說入海之後,會對海造成什麼影響,這就不是他所能管的了。
也不在他的考慮範圍之內。
畢竟,海洋上面又沒有住人,那正是泥沙應當去的地方。
而且,黃河常年不斷的往海里面搬運泥沙,長年累月下來,還能將沿海一些地帶給填平。
弄出越來越多的土地,在無形之中就讓大明的版圖,變得更多,只有好處,沒什麼壞處。
陛下所言這束水攻沙之策,省時省力,一旦建成,今後就不用花費太多的心思。
只需進行定期的清理維護,也就是了。
雖然比不上都江堰那種存在,可在黃河上面能建起這樣的工程,一樣也算是一勞永逸的將之給解決了。
而陛下書信當中所言,在黃河中上游地區,植樹造林,保持水土,減少因爲雨水沖刷,而進入河道的泥沙,更是一個治本的辦法,從源頭上解決問題。
和束水攻沙相互結合,那纔是真真正正的而長久之道。
河水裡泥沙變少,今後黃河會因此而變清,也不是不可能。
有言道:黃河清,而聖人現。
薛祥覺得,當今陛下就是那個聖人。
若是按到陛下所言,植樹造林,束水攻沙,同步進行,雙管齊下,那麼讓黃河變清是很有可能的。
對於上游地區進行植樹造林,退耕還林難度是很大的,花費也是很多的。
但是薛祥相信,陛下有辦法將之給做好。
因爲陛下是真的想要徹底根治黃河,也表達出來了對根治黃河的決心。
而很多事情,只要當皇帝的能下定決心,並大力支持,持之以恆不動搖,也就成功了八成了。
經歷戰亂之後,黃河中上游地區的人也隨之變少了不少。
再加上,又有陛下本身進行的移民政策在,那麼只要長期的努力下去,黃河上游的很多地區,植被必然變得茂盛。
妙!陛下的這兩個策略實在是太妙了!簡直妙不可言!
陛下到底是怎麼想到,這樣好的辦法的?
當這樣的想法在心中升起後,馬上就被薛祥否定。
陛下神文聖武,能想到這些,那不也是理所應當的嗎?
當今陛下,就是上天派下來爲民做主,是上天派下來振興華夏的。
當今陛下無所不知,無所不能。
在這治河上也有如此見識,遠超自己這個在治河上面很有心得之人,那也再正常不過。
這下子,再也不用擔心了,可以安心的治理黃河了。
並有信心將黃河給徹底的治理好。
如同陛下所言,將這條咆哮的巨龍束縛住,讓其重新化作溫柔的母親,澤被蒼生。
忍住心中的激動,他又重新坐了下來,雙手捧着,仔仔細細的將陛下所書寫的這封信,給細細讀了三遍。
像是在品味無上的美味。
薛祥所在地方,不少人望着薛祥的住所,神情當中帶着一些憂慮。
這些時間裡,薛祥在治河上面所展現出來的品質和能力,已經摺服了很多的人,匯聚了一批有着相同志向的人在身側。
他們也知道,薛祥尚書上的奏書的事。
陛下這麼快便有旨意下達,且還是以私信的方式給的。
薛尚書這麼久都沒有出來,這讓很多人心裡面,都產生了不好的聯想。
焦急不安,擔心難受等諸多的情緒在他們心中涌動……
時間在這一刻變得很慢,特別煎熬。
如此過了一陣後兒,房間的門從裡面打開,薛祥走了出來……
“尚書!”
“尚書大人!”
衆人嘩的一下便圍了上去,帶着激動,又有着諸多的關切,關心之情溢於言表。
有不少的人眼圈都已經泛紅了,做好了接下來聽到噩耗的準備。
他們覺得,最大的可能便是薛尚書這麼好的一個人,在接下來會被撤職。
這已經是最輕的了。
會因此而被問罪下獄,都不是不可能。
“哈哈,都放心,都放心,無事,無事!”
薛祥面對這麼多關切的目光,很感動,出聲對衆人連連說道。
“陛下不是問罪,陛下差人送來了好辦法!黃河能徹底的治理了!此番,我等能畢其功於一役!完成這等壯舉,令我們以及子孫後代,都再不用爲黃河氾濫而憂慮!”
薛祥聲音哽咽,帶着諸多的激動,眼角都爲之溼潤
而後,便當衆將植樹造林,束水攻沙之策說了出來。
本來很多人,在聽到薛祥說了陛下沒有怪罪的意思時,就已經是無比激動了。
覺得這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
哪能想到,薛尚書竟然又給出了這麼一個超好的消息!
居然有了徹底根治黃河的辦法!
而在接下來,通過薛祥的講述,明白了何爲植樹造林,何爲束水攻沙之後,這些人一個個更加的振奮。
不少人都激動的跪地高呼聖主明君,感謝皇恩。
薛祥知道,陛下之所以會採用私信的方式,而不是詔書的方式給自己說植樹造林,束水攻沙,這些治理黃河的辦法。
有着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爲了維護自己這個工部尚書的面子。
要將治理黃河的大功勞,安在自己的頭上去。
陛下不在這裡面分工,搶了自己的風頭。
但是,陛下有陛下的考慮,薛祥也同樣有薛祥的考慮。
這功勞是誰的就是誰的。
陛下爲他着想,他又何嘗不爲君父想呢?
他薛祥也不是那種太看重功名利祿的人。
所以,薛祥做出了這個決定。
一來是安衆人之心,二來也讓衆人知道,陛下爲了能治理黃河,都在這裡面出了多大的力,操了多少的心,讓衆人記住陛下的好。
千萬不能對陛下有什麼誤會!
作爲在治河上面很有心得的人,在知道了束水攻沙這麼一個辦法之後,那麼剩下的也就不必再讓別人多操心。
他自是能將之做好。
若是在這種情況下,都還不能治理好黃河。
那他這個工部尚書也別做了,趁早趕緊退位讓賢,免得尸位素餐!
……
“從今日起,這裡改名字了,不再叫耽羅島,叫養馬島!”
耽羅島這裡,沐英提高聲音,望着被彙集而來的養馬島上的衆人出聲說道。
對耽羅島改名,並在這裡設立衛所駐守,是義父做出來的安排,他這個時候負責進行實施。
養馬島這裡,地理位置特殊,距離大明本土又比較遠。
想要將這裡給守住,僅僅設立正常的行政機構是不管用的。
最好的辦法,自然是派兵馬在此駐守。
所以便有了養馬衛的成立。
只設立養馬衛還不夠,還要有別的相應的措施。
養馬島目前的人裡,高麗的人並不是最多的,只佔總人數的大概五分之一。
更多的是色目人,蒙古人,以及一些很久之前的漢人苗裔。
此時這些人,包括那些投降的高麗人,都要拿起刀子,在崔樹,以及那些被斬殺的其餘高麗官員身上砍上一刀。
同時。沐英作出種種的規定,建立獎懲制度,立規矩,劃分等級。
告訴這上面的人,在完成了考覈,作出了貢獻之後,可以得到相應的獎勵,最大的獎勵便是能獲得漢姓,成爲漢人。
便可擁有漢人在這裡,所享受的權利。
成爲漢人後,作出特殊貢獻的,還能在養馬衛這邊當官……
一系列的手段用下來後,很快便讓這裡變得有秩序起來了。
沐英做這些做的很是熟練,有條不紊。
若是讓平安來做這些事情,他就做不出來。
耽羅島,也就是現在的養馬島了,這上面所生活的蒙古人,色目人等,對於崔樹等人被砍死,大明取代高麗對這裡進行統治,那是一點的意見都沒有。
自元末以來,元廷自顧都不暇,養馬島這裡自然顧不上。
高麗不會放過這個機會,很快就通過種種手段,把這片島嶼給拿了下來。
名義上這裡還屬於元朝,可實際上已經被他們所掌管。
而原本的那些高他們一等的蒙古人,色目人被他們驅使,被他們踩到了腳下。
而崔樹和其所帶領的親下,和衆多高麗人差不多,有着共性,比如得志便猖狂。
那小人得志的嘴臉,在養馬島這裡被展現的淋漓盡致。
再加上,又有大明一千將士將在此處駐守,這些人自然翻不起什麼浪花。
這次拿下耽羅島,改名養馬島,在這裡設立養馬衛,將之納入大明的統治,朱元璋是早有準備。
所以,跟隨而來的除了正常的使節團的人員之外,還有一千將士,以及他們其中一些人的家屬,
都要在這裡安居了。
等到局面穩定之後,將會有更多人的家屬前來。
而來到這邊的人,朱元璋也會給一定的補助。
儘可能的照顧然後每個人,把事情做得比較公平。
在將這些事情給安排妥當,三日之後,沐英,平安再度啓航,船隻離開了養馬島,朝着高麗本土而去。
對於這次的高麗之行,沐英和平安早已是迫不及待。
拿下養馬島,只是一個小小的牛刀小試,接下來纔是他們大展拳腳的好時刻!
……
從一處豪華的宅院走出來,李仁任臉上露出笑容,有種揚眉吐氣的感覺,心情顯得很不錯。
但是,跟他一同出來的崔瑩,眉宇之間卻有着揮之不去的憂慮和愁容。
“如此做,真的好嗎?真的就不會怕惹惱明朝,從而讓他們降下雷霆之怒?
明朝的皇帝,可不是個好脾氣的。”
二人往前走了一陣兒,崔瑩回頭看看哪處宅院,見離得離了,周圍的那些護衛,也在他的示意之下,拉遠了距離之後,這才望着李仁任開口說道。
“有什麼不好的?你就是想的太多了,也太高看南面的僞明皇帝。
南邊的僞明皇帝看起來強大,但很多事情上,卻是在虛張聲勢。
明朝的使者,又不是沒有被殺過。
早在洪武三年,倭國那邊的人就殺了明朝的使者。
可迄今爲止,那不還是一直好好的,沒見明朝這邊有什麼反應。
明朝使者倭國人殺得,我高麗就殺不得嗎?”
“可是倭國的情況,與我們這裡終究不同。”
“有何不同?”李仁任反問。
“倭國隔山陷海……”
“我們這裡和大明,同樣是隔山下海。
何況,元主已親自派遣使者前來,與咱們進行了友好的交談。
有元主在,朱元璋不足爲懼。
元主如今在草原,這邊又有納哈出。
與我們周邊相接的是元主,而非是大明,這點要分清楚。
只要元主未被滅,那麼南面的皇帝就一直不敢動我高麗!”
相對於崔瑩,李仁任在這件事情上,就要放心的多。
並覺得崔瑩實在是太膽小了。
“再說,明朝的使者都已經被殺死了,皇帝也死了,人死不能復生,事情都已經到了這個地步,便是憂慮又有何用?
放心好了,不會有什麼事,我看在近期,明朝那邊連使者都不敢再往我們這邊派。”
聽了李仁任所說的這些話後,崔瑩想了想,最終輕嘆了一口氣,不在這件事情上多言。
默認了李仁任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