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父皇,這永樂盛世是什麼時候?

第144章 父皇,這永樂盛世是什麼時候?

“造成王朝三百年,這條鐵律的原因有很多。

在咱看來,其餘的諸多方面,都可以稱之爲表面因素,或次要因素。

只有一個是根本原因。

這個根本原因,就是土地兼併。”

武英殿內,朱元璋望着他家老三朱棡,說出了他在這個事情上的考慮。

土地兼併?

朱棡聞言,微愣了一下。

這是一個他在此之前,所沒有想到的原因。

或者說是,在考慮的時,曾有所留意到,但卻將之忽略不計了。

在他看來,土地兼併歷朝歷代都會發生。

和權臣,和皇帝,和官員貪腐,吏治腐敗等等比起來,這個原因微不足道,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哪能想到,自己家父皇竟然把這個,拿出來講。

將其給歸結到根本原因上去,超越了其餘的所有緣由。

“怎麼?覺得有些不可置信吧?”

朱元璋將三兒子的反應收入眼中,望着他詢問。

朱棡在這上面很誠實,沒有隱瞞。

點了點頭道:“是,孩兒確實沒想到,父皇會把這個歸結爲根本原因。

“正如咱之前與你說的那樣,我華夏是一個農業大國,所有的一切,都是建立在農業上面的。

而農業又是怎麼發展的?

自然是從土地上發展起來的。

沒有土地,就沒有農業。

也沒有衆多,依靠土地維持生計的人。

更沒有依靠土地,而存在的王朝。

這麼一來,土地問題就會是一個根本性的問題。

表面看起來,不管怎麼兼併,土地還是那些的土地。

不會因爲兼併而減少。

千年土地百年主,土地的所有權,是在不斷流動的。

不會因爲兼併而減少。

可是,土地在誰手裡,意義卻完全不同。

爲什麼開國初年時,一般而言,只要君主別太昏庸,願意與民休養生息。

這個國家,基本都不會太差?

只要在這個過程裡,王朝能夠順利延續,並且別出現特別差勁的君主。

往往都能開創出,不錯的盛世來?

除了你與我所說的開國時期,百廢待興,以及開國君主能力強之外,最爲重要的,其實還是土地。”

朱棡靜靜的,聽着自己家父皇在這裡說。

臉上露出了一些思索之色。

隱約之間,似乎有一些明悟出現在心頭。

“開國初期,那都是經歷了諸多的戰亂。

無數的人死在了戰亂裡。

人少了,土地卻是不變的。

如此一來,每個人平均下來的土地,就會有很多。

每個王朝開國初年時,都會有着大量無主的土地,可以進行分配。

處於地多人少的狀態,人地矛盾,那是一點都不突出。

就算是還有一些勳貴等人,找機會侵佔田畝,搞兼併。

可是和整體的趨勢比起來這些並不嚴重,不過是毛毛雨而已,不影響大局。

每個人手裡面的田地多,百姓們獲得的收穫就多。

容易滿足自己的生活。

沒有那麼大的生存壓力。

吃飯的人少,地裡面的產出多,糧食節餘也就多

這個時候,若是皇帝別亂搞,稍微給出一些,讓百姓們穩定發展的政策。

那麼很容易,就會讓國家變得欣欣向榮。

這一方面是因爲衆多百姓都有土地,他們的收入便高。

另外一方面也是因爲,國家能夠從這些百姓手裡面收上稅。

國家手能收上稅,手裡有錢,那麼很多事都會變得好辦。

經過兩三代人,人口會得到一個迅速的發展,基本上能夠達到人地平衡這種程度。

這個時候,對於衆多土地的開發利用,基本上可以說,已經達到了極致。

此等情況下,一般都會出現一些盛世。

比如文景之治,比如開元盛世,比如永樂盛世……”

聽着自己父皇,在這裡訴說,朱棡暗自點頭,覺得自己家父皇的這個解釋,確實還挺有道理的。

這是一個,他從來沒有想過的角度。

這個時候,被自己家父皇這麼一說,越想越覺得有道理。

文景之治,開元盛世這些,也的確是讓人神往的盛世。

對於自己家父皇的話,表示認同朱棡,忽的一愣。

樂永……盛世?

永樂盛世,是什麼盛世?

自己怎麼從來沒有聽過,永樂盛世這個稱呼?

好像,比較出名的就是反賊方臘,用過永樂這個年號吧?

可方臘很快就被消滅了,他所在的時代,也遠遠稱不上永樂盛世。

“父皇,這……永樂盛世是什麼時候?”

聽到朱棡詢問,朱元璋這才忽然間意識到,自己一時之間說禿嚕嘴了!

居然把還沒有發生的永樂盛世,給說出來了。

‘這是你家四弟,今後奉天靖難,當了皇帝后,開創出來的盛世。

永樂就是他的年號。’

這話,朱元璋當然不可能給朱棡說。

一方面,是牽扯太大了。

這事兒,除了今後找合適的機會,說給自己家妹子聽,別的人朱元璋一概不會告知。

但朱元璋心裡面,還是升起了一些別的想法。

那就是依照自己家老三,和老四兩人這不對付的樣子,要是老三知道,一直和他爭來爭去,撒個尿都想比一下誰尿得遠的老四,在今後當了皇帝。

並且還乾的這般好,開創了永樂盛世。

老四特別出名,被稱爲永樂大帝。

會是一個什麼反應?

一定會特別的精彩。

想想就讓人覺得期待!

老父親的八卦之心,都有些要按捺不住了。

不過,這些他也只能是在心裡面,想一想罷了。

不可能真的說出來。

“咱說錯了,一時間沒留意。”

朱元璋給出的解釋很是粗暴,並沒有在這上面多言。

這也正常,在這有些事情上,不必做太多的解釋。

解釋的越多,反而越容易讓人懷疑。

稍微解釋一下,能讓事情說得過去,也就是了。

果然,朱棡沒有在這件事情上多深究。

雖然他覺得,自己家父皇剛纔說起永樂盛世時,那般篤定,和自然。

就像是在說已經完全發生過的事。

應該不像是說錯了那麼簡單。

像是本來就存在一個永樂盛世。

可是他也是飽讀詩書之人,壓根沒有聽說過永樂盛世,歷史上也根本不存在這麼一個盛世。

那在這種情況下。只能選擇相信自己家父皇是說錯了。

不然,自己家父皇,從哪裡能變出一個永樂盛世來?

朱元璋沒有給自己家三兒子,太多思考的時間。

馬上就接着開口,順着之前的話往下說。

“正所謂樂極生悲,否極泰來。

當一個國家到達盛世之時,接下來這種盛世的狀態,很難保持太長時間。

很快就會開始走下坡路。

且這種下坡路一旦走起來,就一發不可收拾。

是大勢所趨,根本沒有辦法撼動。

在衰落的過程裡,會出現一些中興之主,或者是中興名臣。

使出渾身解數,來對這個事兒進行解決。

拼了命的,想要讓這個帝國變得更好,止住頹勢。

歷史上,也出現過很多,比較出名的中興。

可是這些中興,往往持續的時間,也並不會太長。

用不了多長時間,就會再一次陷入頹勢,接着江河日下。

而這些中興之主弄出來的中興,距離盛世,也有着很大的差距。

中興之後,王朝會持續的衰落。

這個趨勢不會變動。

最終到了後來,會出現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衆多活不下去的百姓開始造反,一波又一波,直至推翻天下,建立新的王朝。

而在這整個王朝興衰的過程裡,最爲根本的還是土地。

王朝盛世出現之後,爲什麼會由盛轉衰?

其中最爲根本的原因,就是人多了,地卻沒有變多。

平均到每個人頭上的土地,會減少很多。

本來,這就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情了。

可在這個過程裡,還會有諸多隨着王朝的發展,成了氣候的勳貴,地主鄉紳等。

通過各種各樣的辦法,去兼併土地。

和那些自耕農的爭奪土地。

人口增加,自耕農們手中土地變少,想要維持生計並不容易。

抵禦天災人禍的能力,也會迅速下降。

而與此同時,他們所需要交的賦稅,並不會減少,甚至於還會增多。

這是爲什麼?

是因爲那些權貴們,大多有着特權。

可以通過各種手段,少交稅或者不交稅。

而那些負責收稅的人,也大多不敢徵收他們的賦稅。

可是稅卻是要收的,怎麼辦?

就會把本該由這些權貴們,繳納的賦稅,給轉移到沒有破產的自耕農的頭上。

本來自耕農的數量,就因爲權貴們的兼併,而在在不斷的減少。

生活變得愈發的困苦。

現在還將更多的賦稅,轉移到他們的頭上來了。 這將進一步的,導致自耕農變得越發的困苦,壓力倍增。

遇到一些天災人禍,就會有更多的自耕農破產。

破產之後又該怎麼辦?

自然而然,便是失去他們賴以生存的土地。

成爲別人的佃戶。

或者是直接投獻大戶。

或者是隱戶。

有一些,乾脆直接逃亡到深山之中,做起了流民,強盜。

更多的土地被人兼併,更多的自耕農消失不見。

這導致朝廷的稅基,再一次迅速的減少。

朝廷是需要收稅的,沒有稅就運行不下去。

怎麼辦?

只能繼續加稅。

而這些權貴們,還是有手段的避稅。

更多的自耕農,會因此而破產。

於是,形成了一個惡性的循環。

天災人禍,官府催逼,更多的賦稅,壓到了數量更少的自耕農頭上。

他們的壓力卻越來越大,如此一來,會出現一個什麼情況?”

朱元璋望着朱棡出聲詢問。

朱棡這個時候,已經沒有心思,去考慮自己家父皇剛纔所說的永樂盛世的事了。

所有的心神,都被自己家父皇,此時所說的這些給佔據了。

他的面色有些發白了,嘴裡有些發苦。

儼然已經是被自己家父皇,所說的這些給驚到了。

“自……自然是越來越多的百姓,活不下去。

朝廷手裡面沒錢,稅都被那衆多的權貴,衆多的富戶們給截留了。

朝廷手裡面沒錢,進一步加稅。

卻還是會被他們,給攤派到衆多百姓頭上。

而這些人,還會藉着朝廷加稅的時機,上下其手,瘋狂的壓榨。

對自耕農們敲骨吸髓。

一場加稅下來,只怕從自耕農手裡面收的稅,有八成都進了他們自己的腰包。

而後……而後便是衆多活不下去的百姓。揭竿而起

天下到處都是造反的百姓,到處都是餓殍。

王朝陷入到巨大的危機裡。

朝廷派兵鎮壓百姓造反,按起葫蘆浮起瓢,力不從心。

最終……便是轟然倒塌,王朝覆滅……”

這話說完,晉王朱棡面色有些發白,聲音也顯得乾澀。

按照自己家父皇所給出的思路,從土地兼併這個角度來看一個王朝的興衰,竟然竟然會把一切,都看得如此的直白了。

確確實實,如同自己家父皇所說的那般。

王朝的興衰,土地兼併纔是最爲根本的原因。

在這個過程裡,肯定會有貪官污吏上下其手,也有昏聵之君等等各方面的影響。

但是,最爲根本的原因,還是土地兼併。

若是沒有土地兼併,衆多百姓能活的下去,朝廷能收上稅。

那很多事兒,都會變得不同。

王朝覆滅之後,新的王朝建立。

這個時候經歷了亂世,衆多的人口死亡。

很多舊有的秩序被打破,存在大量的無主田地。

人地矛盾不復存在。

開國君主能力不錯,再給上一些不錯的休養生息的政策,很容易就會出現復甦……

這……這……

朱棡忽然之間,就有些說不出話來了。

對上號了!

一切都對上了!

原來……原來這就是三百年王朝定律出現的原因!

原來,這所有的一切,歸根結底就是土地兼併!

原來這件事兒,竟是這般的簡單!

可又偏偏是這樣的驚人!

果然,自己父皇說的很對。

所有的一切,都是圍繞着土地兼併出現的。

自己在父皇的引導之下,竟然能一下子看着這麼遠,直接看透了王朝興衰的根源!

有些王朝做的好,會通過一些辦法,來抑制土地兼併。

這樣的王朝,有些能存在個兩百多年。

但有一些王朝就是瞎搞了。

比如元朝,只會打天下,不會治天下。

尤其是在抑制土地兼併這件事情上,完全沒有絲毫的意識。

不僅不抑制,還實行了一個包稅制。

簡直就是一個災難。

所以沒有百年國運。

在漢唐這等朝代,正在出現盛世的時候,它卻迅速走完了整個王朝興衰的過程,已經轟然倒塌了……

朱元璋看着自己家老三的反應,不用問就知道,自己家老三已經想到了很多。

這讓他很的滿意。

同時也想起了半年前自己家標兒,從自己這裡得知了這一個規律之後的反應。

和老三這個時候,是何其的相像。

朱元璋沒有說話,坐在那裡看起來奏章。

給自己家老三足夠的時間,讓他去思索,去消化。

如此過了好一陣後,晉王朱棡這才逐漸的回過神來。

能夠看得出來,他被土地兼併所帶來的震撼,還沒有完全消失。

心緒依然特別的不平靜。

“父皇您說的對!

土地兼併,確實是王朝三百年鐵律的根本原因。

衆多事情,從表面來看,有着各種各樣的原因。

可從根源上來看,種種發展都離不開土地兼併。

而諸多的改革,其實從根本上來看,也是圍繞如何給國家增加收入來的。

從這裡也能看出來,宋朝時王安石變法,會註定失敗。

因爲王安石變法,沒有從最根本上來進行。

沒有抑制土地兼併。

不從這個根本的事情上着手,很多事都是虛有其表,治標不治本。

再加上守舊勢力的各種反撲,搗亂,變法失敗也就可想而知。”

聽了朱棡的話,朱元璋欣慰地點了點頭。

“你能看到這些,真的很不錯。

現在明白,咱爲什麼要在國子學裡,推行農書,開展畜牧這樣的課程了嗎?”

朱棡點了點頭:“明白了,我大明是農業大國。

種地,畜牧養殖等,關係到無數人的肚子問題。

而無數人的肚子問題,又關係到國家的興衰。

一個國家只要能讓衆多百姓們,不餓死,能讓他們活得下去。

那這個國家就是就是好的。

就不會被推翻。

重農不能只流於表面,不能只是嘴上喊上一喊,而是要付諸行動。

父皇在國子學這個天下間最高的學府裡,開設這樣的課程。

恰恰便是一個最好的風向。

明確的告訴天下人,朝廷是重視農業的,是重視百姓的。

而如今士林當中的風氣,便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士農工商嘛,農要排在士的後面。

甚至於在很多人的心中,農連商都不如。

很多人都是嘴上說着農很重要,可是實際上卻很輕視農事。

甚至有很多人,根本就不通農事。

對於種地的百姓,心中更是輕蔑……”

朱元璋聞言露出欣慰的笑容。

“你說的不錯,咱就是這麼想的。

國子學裡的很多學生,今後都是要當官的。

在一個農業大國裡當官,對農事卻一點都不瞭解,又怎麼能當得了好官?

所以咱們準備加上這些課程。

不僅如此,這農業的發展,畜牧業的發展,同樣也是有着大學問。

怎麼才能種出更多更好的糧食,讓同樣的土地,能夠養活更多的人?

如何才能夠在同樣的時間裡,養出更好豬馬牛羊這些。

都是有大學問在的。

並不是說隨便養養,隨便種種就行。

這些都值得去深入研究。

咱在國子學開設這些課程,就是要讓農業,畜牧業這些學問,上桌吃飯。

給它們一席之地。

提高它們的地位。

如此才能在整個社會,引起重視。

引導整個社會,重視農業,重視畜牧業的風尚風氣。

如此,接下來再設立農科院,以及相應的農業學校,和畜牧業學校這些,就變得順理成章。

也會減少很多的阻力。

同時,也能讓更多的人,投入到這些行業之中,做出貢獻。

農業,畜牧業,事關根本。

肚子問題始終是頭等問題。

你說,如此重要的事兒,咱會因爲一些不知所謂的人的反對,就放棄不去做嗎?

這些人反對,就讓他們反對去。

看他們反對的聲音能有多大。

反對的輕也就算了,反對的狠了,那就休怪咱下重手!”

朱元璋的聲音裡,帶出一些殺氣騰騰……

(本章完)

第176章 請君入甕第122章 完了!解釋不清了!第177章 晉王朱棡:不裝了,我攤牌了!第137章 把車門焊死!第217章 皇帝連這都知道?這還是人嗎?!第169章 有人不想活了第13章 狗東西,汗流浹背了吧?第96章 日蝕現,天變生!誅十族選手第148章 朱棣興奮:好好好,終於亂起來了!第23章 好大一口黑鍋第145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第231章 朱元璋:讀書人道德高?嗬!呸!第44章 朱元璋想要幹啥?!第78章 屠龍術?皇帝竟然會屠龍術?!第19章 清理門戶第130章 呂氏的爹呂本:老呂家祖墳冒煙了!第49章 剝皮萱草第106章 收手吧爹第1章 重回洪武八年第51章 丟進糞坑裡第95章 不是,皇帝這麼猛的嗎?官紳一體納糧第196章 啥?老四造反了?!第10章 好戲纔剛剛開場第76章 死不自知第131章 該死的鬼第107章 當爆肝帝朱元璋開始養生第200章 馬皇后都驚呆了!第71章 馬皇后‘嚴選’第235章 宋濂竟也成了皇帝的走狗?懵逼了第156章 殺的還不夠!死的還不夠多!第114章 那就去死吧!第38章 拉皇帝的兒子造反第57章 那就讓他們活在恐懼裡吧!第205章 得知真相,馬皇后眼淚掉下來第49章 剝皮萱草第106章 收手吧爹第65章 天,真的變了第1章 重回洪武八年第211章 被朱元璋整破防了第216章 嗯?怎麼真殺人啊!第241章 馬皇后的眼淚第151章 殺頭!犁一遍江南!第227章 國立工業大學第119章 我去!燕王朱棣這麼猛?!月末了,求張月票大佬們第148章 朱棣興奮:好好好,終於亂起來了!第140章 每一條離譜的律法背後,都有過離譜第114章 那就去死吧!第192章 朱元璋護犢子第62章 朱元璋:咱大明要亡了第65章 天,真的變了第95章 不是,皇帝這麼猛的嗎?官紳一體納糧第159章 祖墳冒青煙了!皇帝居然這般大方?第23章 好大一口黑鍋第83章 空印案爆發第53章 百姓萬歲!第49章 剝皮萱草第27章 連哄帶騙第31章 釣魚第163章 呂氏:妾身要真這麼做了,就請將妾第121章 呂氏作死:我兒有大帝之資第100章 其實咱真不愛殺人,真的第233章 就算是孔聖人說的不對,也得挨巴掌第88章 掀桌子第115章 那就把鍋砸了,咱另起爐竈!第191章 胡惟庸花樣作死,招惹朱標第38章 拉皇帝的兒子造反第93章 暴君!這就是十足的暴君!第71章 馬皇后‘嚴選’第193章 朱元璋:說出來,肯定能嚇妹子你一第235章 宋濂竟也成了皇帝的走狗?懵逼了第205章 得知真相,馬皇后眼淚掉下來第68章 標兒這濃眉大眼的,這就叛變了?妹子第223章 朝鮮殺漢使者,即時誅滅!犯強漢者第137章 把車門焊死!第119章 我去!燕王朱棣這麼猛?!第60章 斬第192章 朱元璋護犢子第26章 下血本第219章 錦衣衛竟已恐怖如斯?!第175章 朱標的另外一面,劍指文人!第130章 呂氏的爹呂本:老呂家祖墳冒煙了!第127章 天下共主第75章 嘿嘿,您看人真準!第64章 看看他們的脖子硬,還是刀硬第132章 刀子見紅第26章 下血本第112章 紅溫了第175章 朱標的另外一面,劍指文人!第205章 得知真相,馬皇后眼淚掉下來第57章 那就讓他們活在恐懼裡吧!第27章 連哄帶騙第99章 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第228章 震驚朱標一百年第209章 啊 對對對,重八你說的都對!第77章 朱元璋攤牌了第64章 看看他們的脖子硬,還是刀硬第162章 這些皇帝太子他們都知道了?!呂氏第75章 嘿嘿,您看人真準!第172章 哈哈,穩了,優勢在我!
第176章 請君入甕第122章 完了!解釋不清了!第177章 晉王朱棡:不裝了,我攤牌了!第137章 把車門焊死!第217章 皇帝連這都知道?這還是人嗎?!第169章 有人不想活了第13章 狗東西,汗流浹背了吧?第96章 日蝕現,天變生!誅十族選手第148章 朱棣興奮:好好好,終於亂起來了!第23章 好大一口黑鍋第145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第231章 朱元璋:讀書人道德高?嗬!呸!第44章 朱元璋想要幹啥?!第78章 屠龍術?皇帝竟然會屠龍術?!第19章 清理門戶第130章 呂氏的爹呂本:老呂家祖墳冒煙了!第49章 剝皮萱草第106章 收手吧爹第1章 重回洪武八年第51章 丟進糞坑裡第95章 不是,皇帝這麼猛的嗎?官紳一體納糧第196章 啥?老四造反了?!第10章 好戲纔剛剛開場第76章 死不自知第131章 該死的鬼第107章 當爆肝帝朱元璋開始養生第200章 馬皇后都驚呆了!第71章 馬皇后‘嚴選’第235章 宋濂竟也成了皇帝的走狗?懵逼了第156章 殺的還不夠!死的還不夠多!第114章 那就去死吧!第38章 拉皇帝的兒子造反第57章 那就讓他們活在恐懼裡吧!第205章 得知真相,馬皇后眼淚掉下來第49章 剝皮萱草第106章 收手吧爹第65章 天,真的變了第1章 重回洪武八年第211章 被朱元璋整破防了第216章 嗯?怎麼真殺人啊!第241章 馬皇后的眼淚第151章 殺頭!犁一遍江南!第227章 國立工業大學第119章 我去!燕王朱棣這麼猛?!月末了,求張月票大佬們第148章 朱棣興奮:好好好,終於亂起來了!第140章 每一條離譜的律法背後,都有過離譜第114章 那就去死吧!第192章 朱元璋護犢子第62章 朱元璋:咱大明要亡了第65章 天,真的變了第95章 不是,皇帝這麼猛的嗎?官紳一體納糧第159章 祖墳冒青煙了!皇帝居然這般大方?第23章 好大一口黑鍋第83章 空印案爆發第53章 百姓萬歲!第49章 剝皮萱草第27章 連哄帶騙第31章 釣魚第163章 呂氏:妾身要真這麼做了,就請將妾第121章 呂氏作死:我兒有大帝之資第100章 其實咱真不愛殺人,真的第233章 就算是孔聖人說的不對,也得挨巴掌第88章 掀桌子第115章 那就把鍋砸了,咱另起爐竈!第191章 胡惟庸花樣作死,招惹朱標第38章 拉皇帝的兒子造反第93章 暴君!這就是十足的暴君!第71章 馬皇后‘嚴選’第193章 朱元璋:說出來,肯定能嚇妹子你一第235章 宋濂竟也成了皇帝的走狗?懵逼了第205章 得知真相,馬皇后眼淚掉下來第68章 標兒這濃眉大眼的,這就叛變了?妹子第223章 朝鮮殺漢使者,即時誅滅!犯強漢者第137章 把車門焊死!第119章 我去!燕王朱棣這麼猛?!第60章 斬第192章 朱元璋護犢子第26章 下血本第219章 錦衣衛竟已恐怖如斯?!第175章 朱標的另外一面,劍指文人!第130章 呂氏的爹呂本:老呂家祖墳冒煙了!第127章 天下共主第75章 嘿嘿,您看人真準!第64章 看看他們的脖子硬,還是刀硬第132章 刀子見紅第26章 下血本第112章 紅溫了第175章 朱標的另外一面,劍指文人!第205章 得知真相,馬皇后眼淚掉下來第57章 那就讓他們活在恐懼裡吧!第27章 連哄帶騙第99章 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第228章 震驚朱標一百年第209章 啊 對對對,重八你說的都對!第77章 朱元璋攤牌了第64章 看看他們的脖子硬,還是刀硬第162章 這些皇帝太子他們都知道了?!呂氏第75章 嘿嘿,您看人真準!第172章 哈哈,穩了,優勢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