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啊 對對對,重八你說的都對!

“重八,這麼說你準備修的洪武大典,是從咱家老四那裡抄的作業?”

馬皇后望着朱元璋出聲詢問,聲音裡多少帶着一些別樣的意味。

當初聽了重八關於洪武大典的設想之後,馬皇后爲之驚豔。

覺得自己家重八的這個想法,實在是太好了。

洪武大典如果是真的能夠修成,那必然將會是一顆極其璀璨的文化明珠。

將會如同一座豐碑一樣,後世都難以企及,難以逾越。

只覺得自己家重八腦瓜子真好使,居然有這麼多的奇思妙想。

結果哪能想到,這事兒居然是重八從自己家老四那裡抄過來了。

尤其是想到在老四把吳禎解決返回京師時,重八還專門把洪武大典的設想告訴了老四,並問老四好不好的事。

馬皇后望着自己重八的目光都變了。

她是真沒想到,自己家重八居然是這樣的重八!

這也太過於不要臉了。

朱元璋話一出口,就意識到自己說錯話了,想要進行補救,可爲時已晚。

尤其是面對自己家妹子,那意味深長的目光,朱元璋的老臉一時間,都覺得有些掛不住。

“妹子,那個……咱乾的事兒,怎麼能叫抄呢?這叫借鑑!

再說,這兔崽子在咱去世後,都幹出來了這麼大的事兒,都敢造反當皇帝了,咱知道這事兒後,不僅沒有責怪他,反而還對他大加讚賞。

那咱從他那裡借鑑一點東西拿來用,那不是也應該嗎?

老子借鑑兒子的,那是天經地義!

再說,這樣的好辦法,咱要是不將之給借鑑過來加以實施,今後老四註定當不了皇帝了,這麼一個好的點子,豈不是會湮滅於歷史長河之中?

這將會是我華夏的一大遺憾。”

朱元璋向馬皇后解釋。

一番解釋下來,腰桿不由的就挺直了,整個人都變得理直氣壯起來。

“啊……對對對,重八你說的好有道理。”

馬皇后看着自己家重八的樣子,忍不住暗自憋笑。

只覺得這個時候的重八很是好玩。

論起這厚臉皮,自己家重八那可是很少有人能比。

當然,在有些時候重八臉皮也很薄……

“嘿嘿,妹子,咱說的是真的,永樂大典還是變成洪武大典的好。

你是不知道,這麼一個文化上的瑰寶,在後面居然逐漸的遺失了。

一方面是因爲兵荒馬亂,另外一方面,也着實是永樂大典的字數太多。

所以,總共也就弄了那麼兩三套。

傳到現代時,只剩下了九牛一毛,寥寥幾冊殘本。

思之令人心痛。

還是讓咱這個當老子的,把洪武大典給弄出來吧。

而後再想辦法提高印刷技術,進一步降低印刷的成本。

將編撰出來的洪武大典,給印上個千八百套的,讓其能夠長久的流傳下去,不再遺失。”

說起這話時,想起永樂大典的命運,朱元璋的心裡,多少有些堵得慌,帶着一些意難平。

馬皇后也沒有想到,永樂大典這等好東西,後面的命運,居然也這般坎坷曲折,也不由得爲之心疼。

並覺得自己家重八說的很對,很多事情隨着自己家重八的重生都變了。

永樂大典這麼一好創意,還是讓重八來做比較好。

依照重八的能力,尤其是重八有了這樣一番神奇的經歷之後,很多事情重八都能將之做的超越原本的歷史。

“除了永樂大典之外,老四還組織了一系列大型編書活動。

比如,命侍臣輯錄自古以來的格言善行有益於太子者,編纂成《文華寶鑑》頒授給皇太子高熾。

永樂七年時,編成《聖學心法》,內容涵蓋君、父、子、臣四道,並以君道爲主,重點闡了老四的治國理念。

永樂八年,敕令雕印佛經《永樂北藏》,是現代時,保存完整大藏經中,最爲精美的一部。

Wшw ✿ttκΛ n ✿¢Ο

永樂十三年,理學書籍《四書五經大全》和《性理大全》編成。

又命黃淮、楊士奇等主持編纂《歷代名臣奏議》,於永樂十四年完成,全書350卷,蒐羅歷代典制沿革、政治得失。

此書一直到後代,都是歷史工作者的參考書。

永樂十六年,老四下詔編纂《天下郡縣誌》,命夏原吉、楊榮和金幼孜領其事,以紀天下形勢、各地沿革、物產等。

永樂十七年三月,編成以勸善教化爲目的的《爲善陰騭》。

永樂十七年至永樂二十年編纂了頒行於朱祁鎮正統年間的《正統道藏》。”

這老四,真夠可以的!

除了永樂大典外,居然還弄了出了這麼多的書,妥妥的編書狂魔啊!

怪不得重八說,老四文治武功都不差。

別的不說,看看老四在當皇帝的時期,都下令讓人編纂了多少的圖書,就能略見一斑!

“重八,這些咱們洪武朝是不是也要修?”

朱元璋聞言嘿嘿一笑:“還是妹子你瞭解咱!

當然,不是照搬,有些需要修,有的倒也沒必要。

不過這些事兒,都得往後排一排,先把這以簡化字爲根本的洪武字典給編撰完成並刊行天下,再把洪武大典給弄出來,這些纔是根本。

把這些都給完成了,後面再根據老四讓人編修的,有選擇的來做一些。”

朱元璋滿臉是笑,這抄自己家兒子作業的感覺就是爽!

這感覺,簡直美滋滋。

至於說,只逮着老四一個人可勁的薅羊毛,會不會把老四薅禿了?

朱元璋這個親爹表示,薅禿了也無妨。

反正這些東西,後面老四也用不到了。

既如此,反倒不如提前讓他這個當爹的給做出來,也算是另外一種程度上的孝敬了。

“……咱家老四還注意社會經濟的恢復與發展。

他認爲,家給人足、斯民小康是天下治平的根本。

所以,他大力發展和完善軍事屯田制度和鹽商開中則例,保證軍糧和邊餉的供給。

並派夏原吉治水江南,疏浚吳淞。

在中原各地,則鼓勵墾種荒閒田土,實行遷民寬鄉,督民耕作等方法以促進生產。

並注意蠲免賑濟等措施,防止百姓破產,保證了賦役徵派。

通過這些措施,永樂時賦入盈羨。”

怕自己家妹子,沒有一個直觀的感受,朱元璋想了想自己所記的一些永樂盛世的數據,開口道:

“永樂三年,全國稅糧31133993石,這是連續第三年保持在三千一百萬石以上的稅收。

此外,從永樂元年起軍衛屯田的收入,也達到高峰23450000石。

在永樂二十二年間,稅糧總入達691312600石,平均歲入超過三千三百萬石,而且總的趨勢是增長的。

這是有明一代的顛峰時期。”

居然這麼多?!

馬皇后聞言都有被驚到。

此時,她的腦海當中忽然間冒出來了兩句詩——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重八所言老四開創的永樂盛世,和開元盛世何其之像!

永樂盛世,名副其實!

老四被稱爲永樂大帝,也同樣是理所應當。

朱棣一生不弱於父,馬皇后想起重八所言後世對於老四的這句評價,覺得愈發的正確,格外的有道理。

自己家老四,當得起後人的這句評價!

“老四能開創永樂盛世,絕非偶然,爲此他做出來了很多的努力。

比如靖難之役後,淮以北鞠爲茂草,生產受到了嚴重破壞,大批百姓流離失所。

老四着手恢復民生、蠲免賦稅,下令山東、北平、河南遭受戰禍的州縣,有無法耕種的百姓,免去三年的差。

不曾被兵禍亂的地方,也與直隸鳳陽、淮安、徐州、滁州、揚州一同蠲免秋夏稅糧?

其餘直隸府州、山西、陝西、浙江、福建、江西、湖廣、兩廣等地方,各蠲免一半。

建文四年七月初一日以前拖欠的一應錢糧、鹽課等一併免除。

河南、山東、北平、淮南北流移的人民,令他們各還原籍復業,需要的種子牛具,令官府給付。

建文年間廢除的北方學校依舊開設,不令其廢弛。

不僅如此,老四還一再勸民于田畝,千方百計地招撫流民復業。

老四一即位就遣人四出,招流民復業,要他們盡力田畝。永樂元年十一月,老四對戶部臣子說,老百姓不得已才背井離鄉,已經復業的,地方官要厚加撫卹,未復業者,悉心招撫。新墾田地,停徵其稅。

老四還特地頒佈詔令,各地都不得對逃徙的老百姓治罪。

流民復業後,有的地方官向他們追徵累年拖欠的糧芻,老四聽後很生氣。

遂對戶部臣說,百姓不得已才逃亡,及其復業,田地荒蕪,農具種子皆無所出政宜周恤之,乃復徵其逋負,窮民如此,豈有存活之理?!

自今逃民復業者,積年所負糧芻,悉與羯免!

老四的這些做法,使大批流民很快回到田間,讓殘破的農業生產迅速得到恢復。

由於連年戰爭的影響,不少地方的土地大量荒蕪,無人耕種。

那些戰爭較少波及的地方,例如江南和山西的某些地方,則又顯得人多地少,有的人甚至無地可耕。

爲了使百姓和土地相結合,使大量的荒地得以開發。

老四也像咱一樣,在全國範圍內進行大規模移民……”

“老四真是好樣的!重八,咱們生了個好兒子啊!”

馬皇后雙目之中簡直都要冒出星星來了,那叫一個高興。

自己家老四當真是好樣的!

當上皇帝之後的所作所爲,當真實完全超出了她的所想所料!

給的驚喜實在是太大了!

朱元璋聞言,也同樣是用力點頭:“妹子,你說的對,老四乾的確實好,真不愧是咱倆的兒子!

咱家老四做的事兒,還不僅僅只有這些。

老四對各地方官吏要求極爲嚴格,要求凡地方官吏必須深入瞭解民情,隨時向朝廷反映民間疾苦。

永樂十年,老四命令入朝覲見的地方官吏五百餘人,各自陳述當地的民情,還規定不言者罪之,言有不當者勿問。

之後,老四宣佈諭戶部,凡郡縣有司及朝使目擊民艱不言者,悉逮治。

對民間發生了災情,地方上要及時賑濟,做到水旱朝告夕振,無有雍塞。”

“好!老四做的好!

等到這孩子把市舶司的事完成回來後,我必定要好好的獎勵獎勵他!”

馬皇后直接拍手稱讚了。

老四的表現,才符合她對兒子們的期望,當真是夢中情子!

又想起自己家重八,今後準備讓這些兒子們出海去闖蕩的決定,馬皇后就愈發覺得正確了。

就老四所展現出來的種種才能,若是將之給牢牢的限制在大明,那可真的屈才,過於可惜。

“由於咱廢除了丞相,以及中書省,改由皇帝直接領導六部,事無鉅細都要皇帝親自處理。

這種事兒一般人都遭不住,所以老四時期,就完善了文官制度。

在朝廷中,逐漸形成了後來內閣制度的雛形。

但內閣品級不高,一般要經過翰林院庶吉士鍛鍊。

不過,永樂朝內閣文臣雖只是正五品,從職權上看也僅備顧問,但國家大政方針的制定和決策,都要諮詢他們的意見。

內閣的出現,可以說彌補了中書省廢除後,中央機構在結構上的脫節。

終明一朝沒有被廢除。

正統至正德年間,內閣中樞決策的權位愈發鞏固,權力也開始超過六部,內閣首輔開始出現。

其地位與作用也日益顯著……”

內閣?這倒是個不錯的辦法!

馬皇后立刻將之給牢牢記住。

原本的時候,對於今後自己家重八,真的把胡惟庸給解決了,並廢除中書省,她心裡面還有諸多的擔憂。

不是怕會因此而鬧出大亂子,而是擔心自己家重八太過於辛勞。

可現在聽了重八所言,他的這些擔憂全都不見了。

“哦,對了,咱家老四還把都城給遷到了北平。

北平可以說,是老四的興王之地,老四在此經營多年,統治比較穩定。

另外北平處於北方農業區與牧區接壤處,交通便利,形勢險要,是各族貿易的中心,以及北方政治與軍事要地。

定都於此,不僅可抗擊自北入侵的蒙古人,且可進一步控制東北地區,由南則可統領中原,有利於維護全國統一。

因此,老四即位後,即開始準備遷都……”

對於自己家重八說出這個,馬皇后並不驚訝。

老四會幹出這種事情來,在情理之中。

“只是……重八,遷都北平的話,是不是太過於靠北了?

今後,豈不是要由天子來守國門了?

有個風吹倒動,國都很容易就被敵人所圍攏。”

馬皇后顯得有些擔憂。

朱元璋點頭道:“妹子,你說的很對,確實容易發生這種事兒。

但是在咱看來,如此做也有很大的好處。

那就是讓京師頂在前線,時刻承受到外部威脅。

如此才能讓後面當皇帝的人,以及那些手握權柄大臣,儘可能的居安思危,不敢過於鬆懈。

畢竟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嘛。

也是因此,我大明直到滅亡的那天,京師才丟。

當然,在咱看來老四這次遷都,還有一個更爲重要的意義。

那就是很好的促進了北方的發展,拉近了北方和南方之間的關係。

進一步加快南北融合,儘可能的將南北之間巨大的鴻溝給填平,彌合南北。

我們父子兩個在這裡面,出的力氣不小。

老四的這個舉措上了大分。”

對朱棣遷都北平的事兒,朱元璋是高度肯定。

“妹子,今後咱也要將都城給遷到北平去。

在那裡建都,要比在應天這邊建都好的太多。

真的論起來,我華夏的致命威脅,基本上都來自於北方,很少有南方能鬧大事的。

咱在位當皇帝,哪怕以應天這邊爲都城,也無需擔憂北面草原。

可咱不當皇帝了,傳到後面的子孫,應天城距離北平如此之遠。

定然會有後世不爭氣的子孫,因爲承平日久,而逐漸鬆弛。

甚至於會放棄北方。

不守北方,就守不住萬里江山。

想要以半壁江山苟全,絕無可能,只會最終啥都不剩。

所以,必須得把都城給頂到最前面去。

讓他們想要放棄北面都沒辦法!”

馬皇后經過一番迅速的思索,用力點了點頭,表示自己家重八說的很對。

把都城給弄到北平,看起來危險,可實際上卻遠比在應天這裡更加安全。

花花世界迷人眼,溫柔鄉最能消磨英雄氣。

重八這等從底層一路爬上來的人,自是無懼這些。

可是到了後面,那些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的皇帝呢?

未必就有重八這樣的氣魄與能力。

與其指望後世的子孫都是爭氣的,不會放棄北面。

不如直接堵死後路,把都城給遷到最北面去。

讓他們想退都退不了!

這一招確實是妙!

就是真的開始實施了,肯定會有不少人進行反對,阻力不小……

……

“重八,既然咱家老四各方面做的都很好,開了永樂盛世。

爲什麼你還要揍他?”

在比較詳細的,瞭解了自己家老四當上皇帝后,都幹出來了什麼後,馬皇后心裡面是愈發的好奇,重八揍老四的原因了……

第13章 狗東西,汗流浹背了吧?第98章 來自朱元璋的強勢反殺第159章 祖墳冒青煙了!皇帝居然這般大方?第73章 啊,對對對!第64章 看看他們的脖子硬,還是刀硬第117章 朱棣:我先莽了,你們隨意!第220章 他怎麼敢啊!第104章 連激進的朱元璋都覺得太激進了第44章 朱元璋想要幹啥?!第156章 殺的還不夠!死的還不夠多!第218章 啥?明朝皇帝派使者來了?!第219章 錦衣衛竟已恐怖如斯?!第51章 丟進糞坑裡第51章 丟進糞坑裡第143章 砍到讀書人的命脈上第47章 死第102章 皇帝又整幺蛾子了?第79章 語不驚人死不休第207章 重八晚年喪子,居然還接連喪了三個第167章 天下豈有四十年的太子?第121章 呂氏作死:我兒有大帝之資第39章 朱元璋殺去中都城第3章 父皇他不對勁第174章 奸臣自己跳出來了!第151章 殺頭!犁一遍江南!第59章 不好意思,你在皇帝這裡還真就沒面子第59章 不好意思,你在皇帝這裡還真就沒面子第14章 破防了第72章 對了,就是這個味!這纔是父皇嘛!第45章 錘殺第68章 標兒這濃眉大眼的,這就叛變了?妹子第188章 朱元璋:咱說你是公忠體國,你就是第157章 你是官身?殺的就是你這些當官的!第64章 看看他們的脖子硬,還是刀硬第178章 發飆!第203章 老四他敢吃屎?!馬皇后懵了第87章 京師咱不要了,咱回濠州城,再打一遍第151章 殺頭!犁一遍江南!第100章 其實咱真不愛殺人,真的第144章 父皇,這永樂盛世是什麼時候?第8章 尥蹶子第77章 朱元璋攤牌了第179章 重拳出擊!第10章 好戲纔剛剛開場第123章 那就一起死吧!第164章 那就如你所願,剝皮揎草!立刻行刑第110章 朱元璋:咱知道的不多,只有億點而第130章 呂氏的爹呂本:老呂家祖墳冒煙了!第84章 一網打盡第238章 黃子澄懵逼:皇帝爲什麼要殺我?第1章 重回洪武八年第17章 匹夫有責第85章 預判了你所有的預判第60章 斬第148章 朱棣興奮:好好好,終於亂起來了!第8章 尥蹶子第65章 天,真的變了第184章 殺出個朗朗乾坤!第48章 告御狀第38章 拉皇帝的兒子造反第135章 大明第一嘴炮朱元璋,活生生噴死大第8章 尥蹶子第178章 發飆!第21章 監視天下第77章 朱元璋攤牌了第231章 朱元璋:讀書人道德高?嗬!呸!第158章 朱棣鐵血鎮江南第3章 父皇他不對勁第19章 清理門戶第185章 朱元璋把羣臣整麻了第13章 狗東西,汗流浹背了吧?第83章 空印案爆發第108章 主打一個該省省,該花花,這果然很第20章 設立錦衣衛第6章 什麼叫父慈子孝啊第178章 發飆!第191章 胡惟庸花樣作死,招惹朱標第167章 天下豈有四十年的太子?第38章 拉皇帝的兒子造反第158章 朱棣鐵血鎮江南第215章 受到了一萬點暴擊第116章 亂了好,正好平叛!第99章 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第79章 語不驚人死不休第12章 重錘第118章 朱元璋着手對付呂氏第142章 物理?農書?這些都要在最高學府開第172章 哈哈,穩了,優勢在我!第187章 朱元璋圖窮匕見!第222章 給大明當狗,便已經是最大的幸運第107章 當爆肝帝朱元璋開始養生第232章 朱元璋的大殺招!第208章 重八,你不是說洪武大典是你的主意第239章 重八,我的未來是咋樣的?第35章 吾往矣第91章 免死鐵券?不,這是閻王爺的點名冊第73章 啊,對對對!第190章 朱元璋:咱在現代留過學第112章 紅溫了第6章 什麼叫父慈子孝啊
第13章 狗東西,汗流浹背了吧?第98章 來自朱元璋的強勢反殺第159章 祖墳冒青煙了!皇帝居然這般大方?第73章 啊,對對對!第64章 看看他們的脖子硬,還是刀硬第117章 朱棣:我先莽了,你們隨意!第220章 他怎麼敢啊!第104章 連激進的朱元璋都覺得太激進了第44章 朱元璋想要幹啥?!第156章 殺的還不夠!死的還不夠多!第218章 啥?明朝皇帝派使者來了?!第219章 錦衣衛竟已恐怖如斯?!第51章 丟進糞坑裡第51章 丟進糞坑裡第143章 砍到讀書人的命脈上第47章 死第102章 皇帝又整幺蛾子了?第79章 語不驚人死不休第207章 重八晚年喪子,居然還接連喪了三個第167章 天下豈有四十年的太子?第121章 呂氏作死:我兒有大帝之資第39章 朱元璋殺去中都城第3章 父皇他不對勁第174章 奸臣自己跳出來了!第151章 殺頭!犁一遍江南!第59章 不好意思,你在皇帝這裡還真就沒面子第59章 不好意思,你在皇帝這裡還真就沒面子第14章 破防了第72章 對了,就是這個味!這纔是父皇嘛!第45章 錘殺第68章 標兒這濃眉大眼的,這就叛變了?妹子第188章 朱元璋:咱說你是公忠體國,你就是第157章 你是官身?殺的就是你這些當官的!第64章 看看他們的脖子硬,還是刀硬第178章 發飆!第203章 老四他敢吃屎?!馬皇后懵了第87章 京師咱不要了,咱回濠州城,再打一遍第151章 殺頭!犁一遍江南!第100章 其實咱真不愛殺人,真的第144章 父皇,這永樂盛世是什麼時候?第8章 尥蹶子第77章 朱元璋攤牌了第179章 重拳出擊!第10章 好戲纔剛剛開場第123章 那就一起死吧!第164章 那就如你所願,剝皮揎草!立刻行刑第110章 朱元璋:咱知道的不多,只有億點而第130章 呂氏的爹呂本:老呂家祖墳冒煙了!第84章 一網打盡第238章 黃子澄懵逼:皇帝爲什麼要殺我?第1章 重回洪武八年第17章 匹夫有責第85章 預判了你所有的預判第60章 斬第148章 朱棣興奮:好好好,終於亂起來了!第8章 尥蹶子第65章 天,真的變了第184章 殺出個朗朗乾坤!第48章 告御狀第38章 拉皇帝的兒子造反第135章 大明第一嘴炮朱元璋,活生生噴死大第8章 尥蹶子第178章 發飆!第21章 監視天下第77章 朱元璋攤牌了第231章 朱元璋:讀書人道德高?嗬!呸!第158章 朱棣鐵血鎮江南第3章 父皇他不對勁第19章 清理門戶第185章 朱元璋把羣臣整麻了第13章 狗東西,汗流浹背了吧?第83章 空印案爆發第108章 主打一個該省省,該花花,這果然很第20章 設立錦衣衛第6章 什麼叫父慈子孝啊第178章 發飆!第191章 胡惟庸花樣作死,招惹朱標第167章 天下豈有四十年的太子?第38章 拉皇帝的兒子造反第158章 朱棣鐵血鎮江南第215章 受到了一萬點暴擊第116章 亂了好,正好平叛!第99章 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第79章 語不驚人死不休第12章 重錘第118章 朱元璋着手對付呂氏第142章 物理?農書?這些都要在最高學府開第172章 哈哈,穩了,優勢在我!第187章 朱元璋圖窮匕見!第222章 給大明當狗,便已經是最大的幸運第107章 當爆肝帝朱元璋開始養生第232章 朱元璋的大殺招!第208章 重八,你不是說洪武大典是你的主意第239章 重八,我的未來是咋樣的?第35章 吾往矣第91章 免死鐵券?不,這是閻王爺的點名冊第73章 啊,對對對!第190章 朱元璋:咱在現代留過學第112章 紅溫了第6章 什麼叫父慈子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