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八,這麼說你準備修的洪武大典,是從咱家老四那裡抄的作業?”
馬皇后望着朱元璋出聲詢問,聲音裡多少帶着一些別樣的意味。
當初聽了重八關於洪武大典的設想之後,馬皇后爲之驚豔。
覺得自己家重八的這個想法,實在是太好了。
洪武大典如果是真的能夠修成,那必然將會是一顆極其璀璨的文化明珠。
將會如同一座豐碑一樣,後世都難以企及,難以逾越。
只覺得自己家重八腦瓜子真好使,居然有這麼多的奇思妙想。
結果哪能想到,這事兒居然是重八從自己家老四那裡抄過來了。
尤其是想到在老四把吳禎解決返回京師時,重八還專門把洪武大典的設想告訴了老四,並問老四好不好的事。
馬皇后望着自己重八的目光都變了。
她是真沒想到,自己家重八居然是這樣的重八!
這也太過於不要臉了。
朱元璋話一出口,就意識到自己說錯話了,想要進行補救,可爲時已晚。
尤其是面對自己家妹子,那意味深長的目光,朱元璋的老臉一時間,都覺得有些掛不住。
“妹子,那個……咱乾的事兒,怎麼能叫抄呢?這叫借鑑!
再說,這兔崽子在咱去世後,都幹出來了這麼大的事兒,都敢造反當皇帝了,咱知道這事兒後,不僅沒有責怪他,反而還對他大加讚賞。
那咱從他那裡借鑑一點東西拿來用,那不是也應該嗎?
老子借鑑兒子的,那是天經地義!
再說,這樣的好辦法,咱要是不將之給借鑑過來加以實施,今後老四註定當不了皇帝了,這麼一個好的點子,豈不是會湮滅於歷史長河之中?
這將會是我華夏的一大遺憾。”
朱元璋向馬皇后解釋。
一番解釋下來,腰桿不由的就挺直了,整個人都變得理直氣壯起來。
“啊……對對對,重八你說的好有道理。”
馬皇后看着自己家重八的樣子,忍不住暗自憋笑。
只覺得這個時候的重八很是好玩。
論起這厚臉皮,自己家重八那可是很少有人能比。
當然,在有些時候重八臉皮也很薄……
“嘿嘿,妹子,咱說的是真的,永樂大典還是變成洪武大典的好。
你是不知道,這麼一個文化上的瑰寶,在後面居然逐漸的遺失了。
一方面是因爲兵荒馬亂,另外一方面,也着實是永樂大典的字數太多。
所以,總共也就弄了那麼兩三套。
傳到現代時,只剩下了九牛一毛,寥寥幾冊殘本。
思之令人心痛。
還是讓咱這個當老子的,把洪武大典給弄出來吧。
而後再想辦法提高印刷技術,進一步降低印刷的成本。
將編撰出來的洪武大典,給印上個千八百套的,讓其能夠長久的流傳下去,不再遺失。”
說起這話時,想起永樂大典的命運,朱元璋的心裡,多少有些堵得慌,帶着一些意難平。
馬皇后也沒有想到,永樂大典這等好東西,後面的命運,居然也這般坎坷曲折,也不由得爲之心疼。
並覺得自己家重八說的很對,很多事情隨着自己家重八的重生都變了。
永樂大典這麼一好創意,還是讓重八來做比較好。
依照重八的能力,尤其是重八有了這樣一番神奇的經歷之後,很多事情重八都能將之做的超越原本的歷史。
“除了永樂大典之外,老四還組織了一系列大型編書活動。
比如,命侍臣輯錄自古以來的格言善行有益於太子者,編纂成《文華寶鑑》頒授給皇太子高熾。
永樂七年時,編成《聖學心法》,內容涵蓋君、父、子、臣四道,並以君道爲主,重點闡了老四的治國理念。
永樂八年,敕令雕印佛經《永樂北藏》,是現代時,保存完整大藏經中,最爲精美的一部。
Wшw ✿ttκΛ n ✿¢Ο
永樂十三年,理學書籍《四書五經大全》和《性理大全》編成。
又命黃淮、楊士奇等主持編纂《歷代名臣奏議》,於永樂十四年完成,全書350卷,蒐羅歷代典制沿革、政治得失。
此書一直到後代,都是歷史工作者的參考書。
永樂十六年,老四下詔編纂《天下郡縣誌》,命夏原吉、楊榮和金幼孜領其事,以紀天下形勢、各地沿革、物產等。
永樂十七年三月,編成以勸善教化爲目的的《爲善陰騭》。
永樂十七年至永樂二十年編纂了頒行於朱祁鎮正統年間的《正統道藏》。”
這老四,真夠可以的!
除了永樂大典外,居然還弄了出了這麼多的書,妥妥的編書狂魔啊!
怪不得重八說,老四文治武功都不差。
別的不說,看看老四在當皇帝的時期,都下令讓人編纂了多少的圖書,就能略見一斑!
“重八,這些咱們洪武朝是不是也要修?”
朱元璋聞言嘿嘿一笑:“還是妹子你瞭解咱!
當然,不是照搬,有些需要修,有的倒也沒必要。
不過這些事兒,都得往後排一排,先把這以簡化字爲根本的洪武字典給編撰完成並刊行天下,再把洪武大典給弄出來,這些纔是根本。
把這些都給完成了,後面再根據老四讓人編修的,有選擇的來做一些。”
朱元璋滿臉是笑,這抄自己家兒子作業的感覺就是爽!
這感覺,簡直美滋滋。
至於說,只逮着老四一個人可勁的薅羊毛,會不會把老四薅禿了?
朱元璋這個親爹表示,薅禿了也無妨。
反正這些東西,後面老四也用不到了。
既如此,反倒不如提前讓他這個當爹的給做出來,也算是另外一種程度上的孝敬了。
“……咱家老四還注意社會經濟的恢復與發展。
他認爲,家給人足、斯民小康是天下治平的根本。
所以,他大力發展和完善軍事屯田制度和鹽商開中則例,保證軍糧和邊餉的供給。
並派夏原吉治水江南,疏浚吳淞。
在中原各地,則鼓勵墾種荒閒田土,實行遷民寬鄉,督民耕作等方法以促進生產。
並注意蠲免賑濟等措施,防止百姓破產,保證了賦役徵派。
通過這些措施,永樂時賦入盈羨。”
怕自己家妹子,沒有一個直觀的感受,朱元璋想了想自己所記的一些永樂盛世的數據,開口道:
“永樂三年,全國稅糧31133993石,這是連續第三年保持在三千一百萬石以上的稅收。
此外,從永樂元年起軍衛屯田的收入,也達到高峰23450000石。
在永樂二十二年間,稅糧總入達691312600石,平均歲入超過三千三百萬石,而且總的趨勢是增長的。
這是有明一代的顛峰時期。”
居然這麼多?!
馬皇后聞言都有被驚到。
此時,她的腦海當中忽然間冒出來了兩句詩——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重八所言老四開創的永樂盛世,和開元盛世何其之像!
永樂盛世,名副其實!
老四被稱爲永樂大帝,也同樣是理所應當。
朱棣一生不弱於父,馬皇后想起重八所言後世對於老四的這句評價,覺得愈發的正確,格外的有道理。
自己家老四,當得起後人的這句評價!
“老四能開創永樂盛世,絕非偶然,爲此他做出來了很多的努力。
比如靖難之役後,淮以北鞠爲茂草,生產受到了嚴重破壞,大批百姓流離失所。
老四着手恢復民生、蠲免賦稅,下令山東、北平、河南遭受戰禍的州縣,有無法耕種的百姓,免去三年的差。
不曾被兵禍亂的地方,也與直隸鳳陽、淮安、徐州、滁州、揚州一同蠲免秋夏稅糧?
其餘直隸府州、山西、陝西、浙江、福建、江西、湖廣、兩廣等地方,各蠲免一半。
建文四年七月初一日以前拖欠的一應錢糧、鹽課等一併免除。
河南、山東、北平、淮南北流移的人民,令他們各還原籍復業,需要的種子牛具,令官府給付。
建文年間廢除的北方學校依舊開設,不令其廢弛。
不僅如此,老四還一再勸民于田畝,千方百計地招撫流民復業。
老四一即位就遣人四出,招流民復業,要他們盡力田畝。永樂元年十一月,老四對戶部臣子說,老百姓不得已才背井離鄉,已經復業的,地方官要厚加撫卹,未復業者,悉心招撫。新墾田地,停徵其稅。
老四還特地頒佈詔令,各地都不得對逃徙的老百姓治罪。
流民復業後,有的地方官向他們追徵累年拖欠的糧芻,老四聽後很生氣。
遂對戶部臣說,百姓不得已才逃亡,及其復業,田地荒蕪,農具種子皆無所出政宜周恤之,乃復徵其逋負,窮民如此,豈有存活之理?!
自今逃民復業者,積年所負糧芻,悉與羯免!
老四的這些做法,使大批流民很快回到田間,讓殘破的農業生產迅速得到恢復。
由於連年戰爭的影響,不少地方的土地大量荒蕪,無人耕種。
那些戰爭較少波及的地方,例如江南和山西的某些地方,則又顯得人多地少,有的人甚至無地可耕。
爲了使百姓和土地相結合,使大量的荒地得以開發。
老四也像咱一樣,在全國範圍內進行大規模移民……”
“老四真是好樣的!重八,咱們生了個好兒子啊!”
馬皇后雙目之中簡直都要冒出星星來了,那叫一個高興。
自己家老四當真是好樣的!
當上皇帝之後的所作所爲,當真實完全超出了她的所想所料!
給的驚喜實在是太大了!
朱元璋聞言,也同樣是用力點頭:“妹子,你說的對,老四乾的確實好,真不愧是咱倆的兒子!
咱家老四做的事兒,還不僅僅只有這些。
老四對各地方官吏要求極爲嚴格,要求凡地方官吏必須深入瞭解民情,隨時向朝廷反映民間疾苦。
永樂十年,老四命令入朝覲見的地方官吏五百餘人,各自陳述當地的民情,還規定不言者罪之,言有不當者勿問。
之後,老四宣佈諭戶部,凡郡縣有司及朝使目擊民艱不言者,悉逮治。
對民間發生了災情,地方上要及時賑濟,做到水旱朝告夕振,無有雍塞。”
“好!老四做的好!
等到這孩子把市舶司的事完成回來後,我必定要好好的獎勵獎勵他!”
馬皇后直接拍手稱讚了。
老四的表現,才符合她對兒子們的期望,當真是夢中情子!
又想起自己家重八,今後準備讓這些兒子們出海去闖蕩的決定,馬皇后就愈發覺得正確了。
就老四所展現出來的種種才能,若是將之給牢牢的限制在大明,那可真的屈才,過於可惜。
“由於咱廢除了丞相,以及中書省,改由皇帝直接領導六部,事無鉅細都要皇帝親自處理。
這種事兒一般人都遭不住,所以老四時期,就完善了文官制度。
在朝廷中,逐漸形成了後來內閣制度的雛形。
但內閣品級不高,一般要經過翰林院庶吉士鍛鍊。
不過,永樂朝內閣文臣雖只是正五品,從職權上看也僅備顧問,但國家大政方針的制定和決策,都要諮詢他們的意見。
內閣的出現,可以說彌補了中書省廢除後,中央機構在結構上的脫節。
終明一朝沒有被廢除。
正統至正德年間,內閣中樞決策的權位愈發鞏固,權力也開始超過六部,內閣首輔開始出現。
其地位與作用也日益顯著……”
內閣?這倒是個不錯的辦法!
馬皇后立刻將之給牢牢記住。
原本的時候,對於今後自己家重八,真的把胡惟庸給解決了,並廢除中書省,她心裡面還有諸多的擔憂。
不是怕會因此而鬧出大亂子,而是擔心自己家重八太過於辛勞。
可現在聽了重八所言,他的這些擔憂全都不見了。
“哦,對了,咱家老四還把都城給遷到了北平。
北平可以說,是老四的興王之地,老四在此經營多年,統治比較穩定。
另外北平處於北方農業區與牧區接壤處,交通便利,形勢險要,是各族貿易的中心,以及北方政治與軍事要地。
定都於此,不僅可抗擊自北入侵的蒙古人,且可進一步控制東北地區,由南則可統領中原,有利於維護全國統一。
因此,老四即位後,即開始準備遷都……”
對於自己家重八說出這個,馬皇后並不驚訝。
老四會幹出這種事情來,在情理之中。
“只是……重八,遷都北平的話,是不是太過於靠北了?
今後,豈不是要由天子來守國門了?
有個風吹倒動,國都很容易就被敵人所圍攏。”
馬皇后顯得有些擔憂。
朱元璋點頭道:“妹子,你說的很對,確實容易發生這種事兒。
但是在咱看來,如此做也有很大的好處。
那就是讓京師頂在前線,時刻承受到外部威脅。
如此才能讓後面當皇帝的人,以及那些手握權柄大臣,儘可能的居安思危,不敢過於鬆懈。
畢竟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嘛。
也是因此,我大明直到滅亡的那天,京師才丟。
當然,在咱看來老四這次遷都,還有一個更爲重要的意義。
那就是很好的促進了北方的發展,拉近了北方和南方之間的關係。
進一步加快南北融合,儘可能的將南北之間巨大的鴻溝給填平,彌合南北。
我們父子兩個在這裡面,出的力氣不小。
老四的這個舉措上了大分。”
對朱棣遷都北平的事兒,朱元璋是高度肯定。
“妹子,今後咱也要將都城給遷到北平去。
在那裡建都,要比在應天這邊建都好的太多。
真的論起來,我華夏的致命威脅,基本上都來自於北方,很少有南方能鬧大事的。
咱在位當皇帝,哪怕以應天這邊爲都城,也無需擔憂北面草原。
可咱不當皇帝了,傳到後面的子孫,應天城距離北平如此之遠。
定然會有後世不爭氣的子孫,因爲承平日久,而逐漸鬆弛。
甚至於會放棄北方。
不守北方,就守不住萬里江山。
想要以半壁江山苟全,絕無可能,只會最終啥都不剩。
所以,必須得把都城給頂到最前面去。
讓他們想要放棄北面都沒辦法!”
馬皇后經過一番迅速的思索,用力點了點頭,表示自己家重八說的很對。
把都城給弄到北平,看起來危險,可實際上卻遠比在應天這裡更加安全。
花花世界迷人眼,溫柔鄉最能消磨英雄氣。
重八這等從底層一路爬上來的人,自是無懼這些。
可是到了後面,那些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的皇帝呢?
未必就有重八這樣的氣魄與能力。
與其指望後世的子孫都是爭氣的,不會放棄北面。
不如直接堵死後路,把都城給遷到最北面去。
讓他們想退都退不了!
這一招確實是妙!
就是真的開始實施了,肯定會有不少人進行反對,阻力不小……
……
“重八,既然咱家老四各方面做的都很好,開了永樂盛世。
爲什麼你還要揍他?”
在比較詳細的,瞭解了自己家老四當上皇帝后,都幹出來了什麼後,馬皇后心裡面是愈發的好奇,重八揍老四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