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屠龍術?皇帝竟然會屠龍術?!

第78章 屠龍術?皇帝竟然會屠龍術?!

“藩王分封制度是個好制度,咱不能廢除。

而你,也是個有大才之人,咱萬不得已不忍心殺害。

你覺得二者難以兩全,是因爲你沒有想到兩全之之法。

誰說分封藩王,就必須要將藩王分封於我大明境內了?

今後,咱也可以把咱的兒子們,還有咱的孫子們,給分封到我大明之外的地方去嘛。”

朱元璋望着道衍,說出了他的解決之法。

對於藩王存在的危害,他在上輩子的時候,其實已經預料到了一些,尤其是在標兒去世之後。

但標兒去世太過於突然了,他那時的年紀又太大了,朱允炆這畜生的年齡又太小。

先前所有佈置都是圍繞標兒做的,朱允炆這狗東西根本就把控不住,很多都需要進行緊急更改。

尤其是那衆多的驕兵悍將,朱允炆根本就壓不住。

藉助藍玉案進行了一番大清洗之後,已經沒有辦法再接着對兵馬下手,更沒有辦法對領兵的藩王下手。

因爲,自己只是怕朱允炆壓不住軍中刺頭,爲了大明江山不得已而進行了一番必要的清洗,並不是真的將這支自己親手打造出來的無敵之師,給徹底毀掉。

在那個時候,要是再強行動藩王的軍權,真的會出大問題。

所以自己通過其餘的一些辦法,儘可能的進行了一些不傷及根本的制約。

後面的事情,證明自己在這件事情上,還是徹頭徹尾的失敗了。

不論是老四之後,衆多宗室被當豬養,還是說每年供養宗室的驚人開支,對於在現代時第一次看到這些消息的朱元璋而言,都是極其震撼,繼而又痛心疾首的。

上輩子的時候,他是真的沒有想到,到了後來,他的子孫居然能有那麼多!

而在知道了這些後,他很長時間都在考慮,到底該怎麼做,才能非常好的解決這件事情。

最簡單的做法,自然是在一開始的時候,就廢除掉藩王分封制度。

但朱元璋卻不想這般做。

如此做,對於自己的其餘兒孫,又何其不公?

自己當了皇帝,長子長孫這些在今後當皇帝,其餘子孫就得被當豬養嗎?

關鍵是,真的當豬養,到了後面數量一旦龐大起來之後,國家財政根本就供養不起。

以至於許許多多的子孫後代,也過的極其悽慘。

好在現代信息發達,視野更是前所未有的開闊。

結合着種種,朱元璋還真就想到了一個,在他看來兩全其美的辦法。

這個辦法,就是他與道衍所說的,藩王外封。

朱元璋永遠忘不掉,第一次在現代看到世界地圖時的強烈震撼。

原來,在大明,在華夏之外,還有着極其廣闊的世界!

原來,真的算起來的話,大明也只是世界的一隅而已。

外面極其廣闊的土地,也並非都是蠻荒之所。

很多都是極其富裕的。

當然,就目前而言,許許多多的地方,和大明比起來,論起文明和財富,也確實能稱得上一聲蠻荒。

但朱元璋卻已不再嫌棄,反而覺得這些蠻荒之地,處處都冒着燦燦的金光!

因爲,除了文明之外,那些地方金銀寶石,銅鐵等諸多礦產,諸多的物種,乃至於生活在那裡的人,都是極其寶貴的財富。

運用的好了,都能給大明帶來無限的可能。

後來那些不曾被自己看到眼裡,且被只會彎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給打成驚弓之鳥,稱他們爲上帝之鞭的地方。

之所以能夠有那麼快的發展,在後來一舉超越華夏。

他們所謂的地理大發現,以及接下來進行的殖民掠奪,還有殖民統治,讓他們從海外獲得了大量的財富,完成了血腥的資本原始積累,在其中取得了極其重要、乃至於是決定性的作用。

在這等情況下,朱元璋又焉能再輕視海外?

而大明又不可能,真的將全球都納入到大明的直接統治之中。

那麼在這等情況下,把自己的兒子們給分封出去,就顯得很有必要了。

是符合自己大明國情的政策。

既可以解決藩王內封所引發的,種種難以解決的問題,又可以配合着今後自己所推動的海外政策,成爲大明走出去,並給全球帶去華夏之光的一大組成部分。

不僅是自己兒子,今後真的開始推行了之後,朱元璋還準備將之行成定製。

朱家子孫,需在外封王。

至於一些因爲種種原因,不能、或者是不願意離開大明這個安樂窩,到海外去拼搏的子孫,一律不得實封。

也就是隻有一個王爺的名頭,卻沒有相應的權力,就更加不要說是三護衛和封地了。

今後在實際運行之中,雖然還會出現各種問題,但在整體上,卻是可以的。

至少要比原來的分封,好上太多。

也正是因爲早就提前想到了這個做法,朱元璋今日見道衍之後,纔會一步步把道衍往這上面引。

最終把道衍徹底逼到牆角,然後再把這個辦法說出來,猛插道衍一刀,準備把道衍的道心給幹破碎。

道衍這傢伙,一直想着等天下大亂,他好輔佐人造反。

就今日之所見,以及通過史書對他的的瞭解,想要讓這個聰明人拋掉造反的執念,爲自己所用,是非常困難的。

最好的辦法,就是直接斷絕他最後的希望,將他的執念打的粉碎。

如此,才能破而後立,放下執念,重獲新生,把他的聰明才智,給用到大明的建設中來。

爲大明發光發熱。

而方纔一直說不可能,目光堅決的看着朱元璋,絕對不相信朱元璋能想出別的好主意的道衍,此時卻直接呆愣住了。

竟是比不久的之前,朱元璋望着他,直接說破他心中埋藏最深的,想要伺機造反的秘密,還要更加的震撼,更加的不堪!

武英殿內,隨着朱元璋聲音的落下,陷入到了死一般的沉寂裡。

望着那直接變成了木偶一般的道衍,朱元璋心中升起了一抹自得,道衍這種聰明人又能如何?

面對自己這種從現代歸來的留學生,依舊不是對手。

話說,或許和上輩子因爲半路纔開始接觸書本,開始學習,在真正的讀書人,尤其是有本事的讀書人面前時,總會不自覺的產生一些自卑有關。

朱元璋如今留學歸來,也比較喜歡看這些讀書的聰明人,被自己憑藉着帶回來的東西,給驚得目瞪口呆的模樣。

只能說,這屬於一點人之常情的惡趣味了。

武英殿內的安靜,一直持續了很久。

不知何時,道衍纔算是逐漸的回過神來。

說是回過神來,其實神情還有着諸多恍惚。

望着那已經,不知道低頭批改了多久奏章的皇帝,臉上眼中盡皆震動,乃至於是有些駭然了。

一個人究竟是需要聰明到什麼程度,才能想到這等辦法?

這等在自己看來,根本就是無解的死局,竟然就這樣,被皇帝輕飄飄的一句話給破開了?

這……這還是人嗎?

以往,道衍一直覺得劉伯溫是天下第一等的聰明人,他只和劉基差了一點點的身位。

但現在,他才知道自己錯的有多離譜!

自己小覷了天下英雄,更加小看了這個取得天下的雄主!

這纔是天下間第一等的聰明人!

可惜在此之前,包括自己在內的,許多自命不凡的人,都還看不上這位雄主。

覺得朱皇帝哪怕取得了皇位,成了皇帝,坐了天下,卻也依舊難掩他放牛娃的出身。

覺得在學問,在見識,在治理國家等諸多方面,皇帝是遠遠比不上自己等人的。

此時真的和皇帝相見,從皇帝口中聽到這些之後,才能真切的感受到,自己和皇帝之間的差距。

才能越發清楚的認識到,高啓之前彙集那麼多人,上躥下跳,各種對朝政指指點點,冷嘲熱諷,自以爲是的指點江山,有多麼的無知,可笑,像是一隻猴子一樣。

也越發覺得高啓死的不冤!

“陛下,小僧服了,這世上竟真的有這等辦法,是小僧之前坐井觀天了。”

如此神色複雜的站在這裡好一會兒,道衍突然對着朱元璋行禮,說出這話來。

只是,在說這話時,他滿心滿口都是苦澀。

因爲這代表着,他這麼多年的堅持,一朝之間轟然崩塌!

代表着他執念的破碎。

皇帝將他最後的一絲念想,也徹底的給斬斷了,斷的是那般徹底,不留絲毫餘地。

此情此景下,他的心裡又豈能好受?

朱元璋聞言放下硃筆,擡起頭來,看着那如同霜打的茄子一樣道衍,開口正色相詢:

“輔佐人造反的事,這輩子你是沒指望了。

如何?可願意入朝爲官,在這廣闊天地上,好好施爲一番?”

道衍聞言沒有立刻回答,沉默了一會兒後,竟是再度出人預料的搖頭拒絕。

“可是因爲學了屠龍術,卻沒有辦法屠龍,覺得異常遺憾,心中不甘?”

道衍神色一怔,先是搖頭,復又點頭。

“心中確實不甘,陛下收拾河山着實太快了,等小僧學成出山,陛下您已經問鼎天下。

沒有了小僧的用武之地。

否則陛下的開國功臣裡,須得有小僧一席之地。

但小僧學的不是屠龍術,只是扶龍術。

屠龍術過於神秘,一直都處於傳說之中,只聞其名,卻不知其實……”

“這屠龍術咱倒是知道。”

朱元璋話一開口,道衍再度怔住,繼而猛地擡頭,三角眼直勾勾望着朱元璋,似要冒出光來!

他聽到了什麼?

屠龍術?

居然是屠龍術?!

皇帝說他居然知道屠龍術?!

原本因爲朱元璋說出藩王外封,而斷絕了幾十年的念想,一時間道心崩碎,只覺心灰意懶,索然無味的道衍,這個時候瞬間就支棱起來了!

且不顧儀態的這般直勾勾看着皇帝。

真不怪他有這般的反應,實在是從朱元璋口中說出來的屠龍術三個字,對他的衝擊太大了。

想他道衍爲何在天下平定的年月裡,還要一直堅持理想,想要抓住機會,輔佐人造反,再來個改朝換代?

不就是因爲學了一身的扶龍術,沒有了用武之地,覺得異常遺憾嗎?

而屠龍術又是不知道比他所學的扶龍術,高了多少的學問。

就連他那神秘莫測的老師,對於屠龍術,也僅僅只知道一個名字而已。

並且還說過,很有可能屠龍術本身就只有一個名字而已,屬於不可能存在人世間的學問。

道衍學成出師,這些年來見識越來越多,思考越來越多,也不止一次的琢磨過屠龍術。

卻是越琢磨,越覺得自己老師說的很對,這屠龍術應該就只有一個名字而已,人間根本不可能存在這樣的學問。

可哪能想到,此時他竟然聽到,有人說知道屠龍術!

而且說這話的,還是大明的開國皇帝!

這如何能讓他平靜?

他沒有直接衝到皇帝身邊,拎着皇帝的龍袍領子,前去詢問屠龍術的事,已經是他最大剋制的結果了。

“陛下……此言當真?” 道衍都沒有意識到,在自己說出這話時,聲音竟不知何時變得分外沙啞。

“自然當真。”

朱元璋認真點頭,但和道衍比起來,卻顯得分外平靜。

“那……不知何爲屠龍術?”

道衍幾乎不受控制的立刻出聲追問,望着朱元璋,三角眼愈明亮。

但這話問出口後,道衍卻是忽然愣了一下,稍稍恢復了一絲冷靜,意識到了自己這話的嚴重不妥。

屠龍術可是連自己師父,都只知道一個名字,將之稱之爲不存在人間的學問。

是遠超扶龍術,一旦掌握,就可屠掉人間之龍的本領。

這等學問,哪個得到了不將之給死死的捂住,當作至寶對待?

怎麼會輕易告訴不相干的人?

更不要說,對方還是皇帝。

屠龍術屠的就是他這種龍。

那麼在這等情況下,自己卻問出這等話來,豈不是顯得格外唐突,分外的愚蠢?

皇帝要是肯把這屠龍術說與自己聽,那才真的是怪事了。

一念及此,心中卻不由升起無盡的遺憾來。

這應該,是自己距離屠龍術最近的一次了。

結果,卻只能這般白白錯過,怎能不讓人痛心疾首,抱憾終身?

“屠龍術這東西,說起來的話,倒也並不複雜,你要是真想要聽,那咱便告訴你好了。”

朱元璋的聲音響起,說出來的話,讓正在遺憾不已的道衍,今天不知道第多少次愣住了。

這一次朱元璋對他所造成的震撼,簡直比他聽到皇帝說,他知道屠龍術還要更加的強烈。

這可是屠龍術啊,對方可是皇帝啊!

真就願意這般輕易的,將這等不屬於人間的學問,說與自己聽?!

道衍望着朱元璋,一張臉上寫滿不可思議。

“陛下,您……您說的是……真的?”

道衍的聲音變得越發沙啞乾澀了,說話的時候,還下意識嚥了一下口水。

朱元璋點頭:“自然是真的。”

這次,他倒沒有故意吊人胃口,直接開口道:“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又反作用於生產力。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反作用於經濟基礎。”

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不自覺間雙手骨節都捏的發白的道衍,立刻將皇帝說的這話給牢牢記住。

準備接着聽。

結果卻發現,皇帝竟然已經閉口不言。

他還以爲是屠龍術高深莫測,難以講述,便屏息凝氣繼續等待,但足足十來個呼吸過去,皇帝還沒有說話。

“這就是屠龍術了。”

見到道衍還在等待,朱元璋便好心提醒。

啥???

這……就沒有了?

這就是屠龍術???

屠龍術就是這?

道衍懵住了。

這和他所想的屠龍術,差距也太大了吧?

“你沒有聽錯,這就是屠龍術。”

朱元璋並沒有對道衍說假話,在他看來,這就是屠龍術。

短短兩句話,卻從物質層面,從根本上,道盡了人類社會演進的本質。

越想越是讓人回味無窮,越讓人覺得精彩絕倫。

什麼是大道至簡?這就是大道至簡!

當初在現代學習時,接觸到這些後,朱元璋只覺醍醐灌頂,似乎一層長期以來蒙在心中的窗戶紙,直接就被捅破了。

很多以往想不明白的事情,一下就豁然開朗,並隨之變得清晰……

如飢似渴的學習之後,朱元璋一下子就呆住了,因爲他突然意識到,這不就是那傳說之中,極其神秘,不應該屬於人間的屠龍術嗎?

按照這兩條基本的原理進行推演下去,能讓人推測出,隨着生產力的發展,生產關係將能達到什麼程度,一窺未來。

而朱元璋之所以會將之稱爲屠龍術,是因爲在他所處的現代,這兩條基本原理,早就已經屠掉了封建帝制這條大龍……

這還不是最讓他震驚的,最爲讓他震驚的,是這等屠龍術,竟然就那麼公然寫在課本之上,有專門的老師進行教授,在全國範圍內進行教學。

高考的時候還會考!

這着實讓人震驚,不可思議……

“生產力是指人類改造自然,使之適應社會人的需要的物質力量。

標誌着人類改造自然的實際能力和水平……

生產力包括三要素,勞動力,也就是人,勞動工具,和勞動對象……”

朱元璋在這裡給道衍,簡單的解釋一下什麼叫做生產力。

“比如上古時代,人只會使用簡單的石頭,木棍這些工具,所以只能過茹毛飲血的生活,社會關係也相對簡單,原始。

後面隨着生產工具的不斷髮展,如鋤頭,手推磨這些的出現,生產力得到了一個更大的發展,人的生活水平也隨之上升。

與之相對的生產關係也隨之變動,出現了帝制……”

玄之又玄的機緣巧合之下,讓自己有了這麼一個神秘又離奇的經歷,見識到了那麼多的好東西。

而今既然重新歸來,那終究還是要將一些東西,給儘可能的弄到大明來。

不讓大明繼續走老路,從自己開始走向輝煌,那麼這些在現代見識到的好東西,肯定是或多或少會用到的。

而想要走向全新的道路,僅僅只靠一個人的努力是不成的,需要很多人,一同爲之努力。

那麼,這些好東西就不能藏着掖着,需要將之流傳出去。

道衍這個聰明人,就是朱元璋的牛刀小試。

道衍認真傾聽朱元璋的話,一開始的時候,他被這生產力生產關係,以及經濟基礎,上層建築這些新名詞給整懵了,完全不懂意思,所以顯得茫然。

但在朱元璋一一對他解釋了這些名詞,又進行了一些簡單的講解之後,道衍的一雙三角眼越來越亮。

但不時又會陷入到深思之中……

“按照陛下所言,當用來生產的工具,再次出現一個巨大的提升,導致生產力出現一個大發展時,生產關係還會再次隨之改變。

那……那這樣的話,豈不是……”

也不知道再次沉默了多久,明顯陷入到了一番極致思考裡的道衍,望着朱元璋開了口,說出了根據朱元璋說的話,進一步得出的推導。

只是,說着說着,聲音低了下去,禁不住打了個寒顫,說不下去了。

“繼續說,沒關係。”

朱元璋對道衍投去了鼓勵的目光。

“豈不是帝制……也終將會被取代?”

這話,道衍說的極其艱難。

依照他的性子,說出這話後,都禁不住出了一腦門的冷汗!

原來,世間真的有屠龍術!

原來,皇帝與自己說的屠龍術居然是真的!

原來,屠龍術屠的不是具體的哪個皇帝,也不是哪個王朝,而是帝制這條大龍!!!

“對,你說的沒有錯。”

朱元璋對道衍的說法予以肯定。

對於道衍也越發欣賞起來,不愧是老四的智囊,腦袋轉的就是快。

這些自己不過是與他一說,他就能在短時間內,領悟到這種程度。

“那……爲何陛下還要將之說出來?還說與我這個,一心想要輔佐人造反的人?”

經過一系列的巨大沖擊,此時道衍再和朱元璋說話時,竟是連‘小僧’這個自稱都給忘記了。

“人不能因爲知道了剛一出生,就開始一日日接近死亡,便直接什麼都不做,直接等死吧?

也不能因爲發展下去,帝制終將消失,就固步自封,裹足不前吧?

咱覺得,知道了這些後,反而更加應該努力纔對。

要在有限的時間裡,做出更多有意義的事,讓百姓日子過的更好,讓大明變得越發強大,讓華夏變得更加輝煌!

如此,就算是真的有朝一日,大明不復存在了,乃至於帝制都消失了,咱,以及咱的大明終究燦爛過,輝煌過。

也能儘可能多的,爲後世的子孫,爲華夏留下更多的東西,留下更多的自古以來!

帝制會消失,大明會消失,但我華夏卻不會消失!

哪怕拼盡全力,能爲我華夏後世子孫,多留下一點點的東西,能讓他們從咱們這些前人身上,多得到一點點的幫助,都是很好的。

都值得去做!”

道衍又一次怔住,他是真的沒有想到,居然會從皇帝口中聽到這樣一番話。

但又想起皇帝在中都城時的那些作爲,又覺得聽到這些,也在情理之中了。

似乎有什麼東西,在這一瞬,自胸膛之中飛速涌起,將之塞了一個滿滿當當。

華夏能夠從遠古走到現在,越來越強大,又有多少這般的人爲之努力啊!

“所以,你願意做官了嗎?願意爲此出一份力氣了嗎?”

此刻,在道衍眼中,像是渾身冒着光的朱元璋,又一次問起了當官的話。

道衍張口便欲答應,但話到了嘴邊,又被他給強行忍耐了下去。

“陛下,今日發生的事情太多,小僧從陛下這裡得到的也太多。

且給小僧一些時間……以一月爲限,讓小僧好好的想一想……”

朱元璋點頭,乾脆道:“行,就依你所言。”

……

“這次的寶鈔做的不錯,且待我將之送到陛下面前,讓陛下親自過目,由陛下來決斷行與不行。”

中書省內,胡惟庸手中拿着寶鈔,對前來的寶鈔提舉司提舉,出聲吩咐……

(本章完)

第159章 祖墳冒青煙了!皇帝居然這般大方?第239章 重八,我的未來是咋樣的?第42章 自投羅網第140章 每一條離譜的律法背後,都有過離譜第201章 啥?老四當了皇帝?他居然造反成功第128章 簡化字必須推行!聖人做得,咱就也第117章 朱棣:我先莽了,你們隨意!第185章 朱元璋把羣臣整麻了第84章 一網打盡第66章 長纓在手,縛住蒼龍月末了,求張月票大佬們第241章 馬皇后的眼淚第216章 嗯?怎麼真殺人啊!第172章 哈哈,穩了,優勢在我!第178章 發飆!第189章 不是,皇帝居然連這些都知道?!第84章 一網打盡第210章 得知事情真相,馬皇后繃不住了第117章 朱棣:我先莽了,你們隨意!第138章 沒白來,真沒白來!第107章 當爆肝帝朱元璋開始養生第209章 啊 對對對,重八你說的都對!第76章 死不自知第81章 收網第223章 朝鮮殺漢使者,即時誅滅!犯強漢者第181章 朱元璋竟然把親兒子派來了?得知真第26章 下血本第209章 啊 對對對,重八你說的都對!第107章 當爆肝帝朱元璋開始養生第62章 朱元璋:咱大明要亡了第40章 皇帝的兒子被抓來修中都了?還一次性第116章 亂了好,正好平叛!第130章 呂氏的爹呂本:老呂家祖墳冒煙了!第3章 父皇他不對勁第19章 清理門戶第29章 與天奮鬥,其樂無窮第31章 釣魚第39章 朱元璋殺去中都城第79章 語不驚人死不休第148章 朱棣興奮:好好好,終於亂起來了!第57章 那就讓他們活在恐懼裡吧!第129章 朱元璋:老四,你說咱修的洪武大典第61章 奸臣自己跳出來了第115章 那就把鍋砸了,咱另起爐竈!第179章 重拳出擊!第94章 朱元璋自曝了第132章 刀子見紅第234章 都撞上門來了,還能讓你跑掉?第203章 老四他敢吃屎?!馬皇后懵了第197章 血壓飆升第117章 朱棣:我先莽了,你們隨意!第75章 嘿嘿,您看人真準!第131章 該死的鬼第169章 有人不想活了第153章 平叛只需要座標!月末了,求張月票大佬們第180章 朱元璋一點臉都不了?!第188章 朱元璋:咱說你是公忠體國,你就是第27章 連哄帶騙第197章 血壓飆升第179章 重拳出擊!第204章 老四一定被景隆揍的很慘吧?第181章 朱元璋竟然把親兒子派來了?得知真第2章 鳳陽花鼓第62章 朱元璋:咱大明要亡了第183章 多殺一些貪官污吏狂亂文人,罵名咱第136章 在洪武朝造朱元璋的反第213章 論馬皇后的含金量第194章 朱元璋:妹子,咱重生了第101章 夭壽了,皇帝居然漲俸祿了!第6章 什麼叫父慈子孝啊第1章 重回洪武八年第38章 拉皇帝的兒子造反第113章 市舶司的事皇帝也知道了?!吳禎慌第225章 來自朱元璋的大驚喜第170章 預判了你們這些蟲豸的預判第15章 社稷主,天下王第7章 馬皇后之威第70章 這皇帝咋越來越不要臉了?第44章 朱元璋想要幹啥?!第230章 羅貫中罵死大儒!我從未見過如此厚第3章 父皇他不對勁第2章 鳳陽花鼓第99章 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第67章 老四,你要媳婦兒不?第142章 物理?農書?這些都要在最高學府開第157章 你是官身?殺的就是你這些當官的!第119章 我去!燕王朱棣這麼猛?!第214章 李世民來了都得瞎隻眼!第184章 殺出個朗朗乾坤!第81章 收網第25章 不當人第13章 狗東西,汗流浹背了吧?第193章 朱元璋:說出來,肯定能嚇妹子你一第173章 我的皇帝父親第120章 見大孫子朱雄英第180章 朱元璋一點臉都不了?!第126章 你看,你又急!第197章 血壓飆升第52章 不殺,不足以平民憤
第159章 祖墳冒青煙了!皇帝居然這般大方?第239章 重八,我的未來是咋樣的?第42章 自投羅網第140章 每一條離譜的律法背後,都有過離譜第201章 啥?老四當了皇帝?他居然造反成功第128章 簡化字必須推行!聖人做得,咱就也第117章 朱棣:我先莽了,你們隨意!第185章 朱元璋把羣臣整麻了第84章 一網打盡第66章 長纓在手,縛住蒼龍月末了,求張月票大佬們第241章 馬皇后的眼淚第216章 嗯?怎麼真殺人啊!第172章 哈哈,穩了,優勢在我!第178章 發飆!第189章 不是,皇帝居然連這些都知道?!第84章 一網打盡第210章 得知事情真相,馬皇后繃不住了第117章 朱棣:我先莽了,你們隨意!第138章 沒白來,真沒白來!第107章 當爆肝帝朱元璋開始養生第209章 啊 對對對,重八你說的都對!第76章 死不自知第81章 收網第223章 朝鮮殺漢使者,即時誅滅!犯強漢者第181章 朱元璋竟然把親兒子派來了?得知真第26章 下血本第209章 啊 對對對,重八你說的都對!第107章 當爆肝帝朱元璋開始養生第62章 朱元璋:咱大明要亡了第40章 皇帝的兒子被抓來修中都了?還一次性第116章 亂了好,正好平叛!第130章 呂氏的爹呂本:老呂家祖墳冒煙了!第3章 父皇他不對勁第19章 清理門戶第29章 與天奮鬥,其樂無窮第31章 釣魚第39章 朱元璋殺去中都城第79章 語不驚人死不休第148章 朱棣興奮:好好好,終於亂起來了!第57章 那就讓他們活在恐懼裡吧!第129章 朱元璋:老四,你說咱修的洪武大典第61章 奸臣自己跳出來了第115章 那就把鍋砸了,咱另起爐竈!第179章 重拳出擊!第94章 朱元璋自曝了第132章 刀子見紅第234章 都撞上門來了,還能讓你跑掉?第203章 老四他敢吃屎?!馬皇后懵了第197章 血壓飆升第117章 朱棣:我先莽了,你們隨意!第75章 嘿嘿,您看人真準!第131章 該死的鬼第169章 有人不想活了第153章 平叛只需要座標!月末了,求張月票大佬們第180章 朱元璋一點臉都不了?!第188章 朱元璋:咱說你是公忠體國,你就是第27章 連哄帶騙第197章 血壓飆升第179章 重拳出擊!第204章 老四一定被景隆揍的很慘吧?第181章 朱元璋竟然把親兒子派來了?得知真第2章 鳳陽花鼓第62章 朱元璋:咱大明要亡了第183章 多殺一些貪官污吏狂亂文人,罵名咱第136章 在洪武朝造朱元璋的反第213章 論馬皇后的含金量第194章 朱元璋:妹子,咱重生了第101章 夭壽了,皇帝居然漲俸祿了!第6章 什麼叫父慈子孝啊第1章 重回洪武八年第38章 拉皇帝的兒子造反第113章 市舶司的事皇帝也知道了?!吳禎慌第225章 來自朱元璋的大驚喜第170章 預判了你們這些蟲豸的預判第15章 社稷主,天下王第7章 馬皇后之威第70章 這皇帝咋越來越不要臉了?第44章 朱元璋想要幹啥?!第230章 羅貫中罵死大儒!我從未見過如此厚第3章 父皇他不對勁第2章 鳳陽花鼓第99章 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第67章 老四,你要媳婦兒不?第142章 物理?農書?這些都要在最高學府開第157章 你是官身?殺的就是你這些當官的!第119章 我去!燕王朱棣這麼猛?!第214章 李世民來了都得瞎隻眼!第184章 殺出個朗朗乾坤!第81章 收網第25章 不當人第13章 狗東西,汗流浹背了吧?第193章 朱元璋:說出來,肯定能嚇妹子你一第173章 我的皇帝父親第120章 見大孫子朱雄英第180章 朱元璋一點臉都不了?!第126章 你看,你又急!第197章 血壓飆升第52章 不殺,不足以平民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