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聚兵

“不好,大王,魏軍異動,齊魏宋三國突然派人前往江東行間,這說明齊魏兩國即將增兵我們楚國。”

司馬翦聽完屈原的話,愣了愣,而後突然發出一聲驚呼。

熊槐聽道司馬翦的話微微頷首,三國這番動作,無疑表明他們要再次增兵楚國,而且魏軍的封鎖行動,同樣也表明接下來齊魏兩國的目標,極有可能就是葉郡。

正想着,熊槐又聽到司馬翦驚恐的聲音。

“大王,不好,魏國要對葉郡下手了。”

熊槐一聽,立即問道:“賢卿,若是魏軍出兵葉郡,寡人應該如何?”

司馬翦聞言略一沉吟,臉色漸漸變得有些蒼白,接着急忙拱手應道:“大王,以臣之愚見,請大王立即下詔讓葉郡手昭滑率軍退守方城。”

說着,司馬翦解釋道:“大王,方城防線有兩處關邑,其一是魯陽,其二則是方城長城的東面盡頭方城。因爲秦韓聯軍強攻魯陽的緣故,司馬已經從方城防線抽調了大量楚軍前往魯陽,此刻留守方城的楚軍已經不足兩千。

若是魏軍抵達方城,以方城的守軍,絕對堅持不了多久的。而葉郡那兩萬楚軍,在魏韓聯軍的圍攻下,同樣也堅持不了多久的。

是以,與其分兵兩處,兩者皆失,還不如放棄葉郡,讓哪裡的兩萬楚軍趁魏軍現在還沒來,趁城外的五萬韓軍此刻難以困住他們,葉郡守軍應立即退守方城。”

熊槐聽着不住點頭,等司馬翦說完,立即應道:“可行,此時放棄葉郡,也不失爲一個明智之舉,乃不得已之法。”

說完,熊槐立即對一旁的屈原吩咐道:“左徒,左司馬,立即傳寡人詔令,讓葉郡守昭滑放棄葉城,退守方城,守住漢北郡門戶。”

屈原司馬翦一聽,知道此時調兵的事情已經刻不容緩,立即應了一聲,然後直接轉身快步離去。

不久,楚王下詔放棄葉郡,讓葉郡守昭滑退守方城的消息被郢都的重臣得知,不知道楚王爲什麼突然放棄葉郡的羣臣,略一打聽,很快便知道江東黃地異變的消息。

知道這個消息後,即便他們知道楚王已經做出應對之策了,但依然禁不住在心中泛起陣陣驚慌。

向燕趙兩國求援失敗,五國強攻不止,猶有餘力的黃地江東被牽制,齊魏兩國援軍即將到來,這些壞消息一件接一件,無不預示着楚國即將面臨最危險的一刻。

就在羣臣的惶恐中,第二天,魏國的消息傳來了。

“大王,魏國急報,魏王不久前正式下詔,開始在魏國進行第二次徵兵了。”

熊槐聽到陳軫的稟報,心中一凜,面色沉重的道:“該來的始終要來,魏國終於準備增兵了麼!”

說着,熊槐想起齊國來,問道:“齊國那邊呢?”

陳軫搖了搖頭:“齊國太遠,目前還沒有消息傳來,不過,既然魏國已經開始聚兵了,想來齊國那邊也開始了。”

熊槐聞言沉重的點了點頭,接着,想起昭常範環毀家紓難的事情已經傳出好幾個月了,但國中的貴族與封君,響應者了了無幾。

想着,熊槐心中不禁泛起陣陣寒意。

“賢卿,你先關注着齊魏兩國的動向,但同時,關於國中貴族漠視國家危難,享受着國家給予的厚遇卻不思爲國盡忠分憂的事情,還要進一步加強宣揚,寡人要半年之內,讓國中的貴族封君遭到國中所有有識之士的口誅筆伐,還要讓國中百姓知道他們的真面目。

還有,也要將寡人的擔憂、彷徨、無奈、暴躁等等情緒,全都宣揚出去,讓國人都知道寡人的情緒。”

陳軫一愣,瞄了一眼楚王,見楚王面色堅定,立即點了點頭:“是大王,臣知道該怎麼做了。”

陳軫離去後,熊槐立即吩咐道:“請左徒前來一見。此外,通知羣臣,一個時辰後,寡人要召開朝議。”

不久,屈原到來,熊槐將魏國的消息告訴他後,開口道:“賢卿,如今國家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了,接下來,寡人就要正式做出一些非常之舉,不知賢卿那邊可曾做好了準備。”

屈原一聽,知道楚王問的是什麼,而他也爲此準備許久,在得知令尹昭雎的計劃後就已經開始準備了。

“請大王放心,臣這半年來已經聯繫了國中十家大商人,其中有六家已經答應響應,其餘四家還在觀望。”

熊槐一聽,頓時皺了皺眉。

因爲楚國大量權貴封君參與經商的緣故,以致能成爲楚國大商人的普通百姓,幾乎寥寥無幾。

就算有,他們的背後也有楚國各方面的支持,否則,他們根本無法成長起來。

自從熊槐決定在戰後開始變法後,就準備扶持拉攏國中的商人階層,然後從國中精挑細選了十個與貴族牽連較少的大商人,準備對他們進行扶持。

結果,就這,竟然還有四家拒絕了。

想着,熊槐臉色略微陰沉的道:“還有四家在觀望,怎麼,他們是害怕那些貴族,還是擔心寡人這一戰會失敗,亦或者是擔心寡人不能成事?

可惡,真是給臉不要臉,敬酒不吃吃罰酒。”

說着,熊槐冷漠的吩咐道:“賢卿,將那四家的名單記下來,將他們剔除在扶持計劃之外。若是等那六家開口支持寡人之後,這四家依然沒有附從,那就搞掉他們,查出他們的罪證,寡人要將他們抄家滅族。”

“唯。”

接着,熊槐又與屈原說起接下來朝議的細節。

······

一個時辰後,楚國議事大殿中。

熊槐讓陳軫將魏國的情報進行說明,然後向羣臣問道:“諸卿,魏國援軍來襲在即,而我楚國現在能調用的軍隊已經全都全都動用了,至此危難之際,不知諸卿何以教我。”

羣臣聞言,頓時倍感急迫。

如果之前還是魏國援軍可能來襲,但現在,則是魏國援軍已經迫在眉睫。

此時,司馬翦率先開口道:“大王,魏國大軍來襲,即便葉郡守昭滑率兩萬葉郡守軍返回方城,但面對至少十五萬的魏韓聯軍,多則二十五萬的魏韓聯軍,兵力難免相形見絀。

是故,臣請大王立即從黃地調兵五萬,經淮水,逆江漢,前往方城增援。”

熊槐一聽,立即搖頭道:“不妥,目前魏軍尚在大梁集結,目標尚未明確,此時從黃地調兵,萬一魏軍的目標是淮北,則淮北不再歸我楚國所有。”

說着,熊槐見司馬翦又要開口,立即搶先道:“還有,江東的楚軍也不能調走,現在雖然齊軍還沒有消息傳來,但魏軍一動,相比齊國也必然在聚兵,若是齊國兵鋒直指淮南,那淮南還需要江東的楚軍救援。

況且,現在齊魏宋三國正在江東攪動風雲,是故江東的楚軍暫時也不可輕離。

故而,想要黃地與江東的楚軍前往漢北增援的事情,還請諸卿勿提。”

羣臣一聽,臉上更顯慌亂,若是僅有的黃地江東兩地的楚軍也不能調用,那此時此刻,楚國哪裡還有軍隊可以調用?

沒有足夠的軍隊,前線又如何能攔住五國的攻勢?

楚國一敗,那他們這些朝臣豈能落得好處?

一時間,羣臣大恐。

第五百五十七章 聲傳各國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託付後事第八百三十章 各有所志第一千兩百七十二章 太子來楚第八十三章 親自救援第三百二十九章 橘生淮南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鬼神第九百一十七章 刺殺第六百八十二章 越王臼的首級第一千兩百六十五章 淳淳教導第二百四十七章 議分兵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出賣第六百三十四章 了無音訊第九百二十一章 年華易逝第二百六十九章 進言第二百六十九章 進言第一百六十七章 封君上書第四百四十九章 交易第四百九十三章 魏章背秦第八百六十四章 大雪紛飛第二十一章 國人逃亡(求推薦)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齊國伐宋第二百九十四章 勒索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援軍到來第六百八十三章 伐宋之疑第七百八十五章 兵臨南鄭第八百八十二章 趙國出兵第三百零九章 議單騎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衆叛親離第八百八十三章 初衷易忘第一百九十七章 中山之議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扶持韓國第三百一十六章 議趙第二百一十一章 煮棗第一百六十五章 下獄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戰起第十七章 咫尺天涯第二百四十九章 增強趙國第八百八十八章 兵發即墨第五百零四章 噩耗第九十一章 韓軍敗退第一千零二十章 異變第十五章 靜夜《柏舟》第七十章 願行中策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心中慌慌第九百九十章 封君上書第五十章 苦獲已齒第一千兩百零五章 父子情深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垂死掙扎第二百九十二章 佈局第七百九十九章 彼來我往第四百一十三章 貪婪與憂慮第六百二十四章 破心第九百六十六章 謠言第六百四十八章 以退爲進第一千兩百二十八章 垂死病中驚坐起 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三件禮物第三百一十五章 窒息第五百八十四章 弱智亂心第七百六十一章 城守府外第一千兩百四十六章 枝疏葉枯第二百九十章 遊說第四百三十八章 瓜分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以示其能第八百六十六章 淮陰相見第一千零二十章 異變第七百二十八章 德才不兼得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夜色襲人第八百四十三章 授人以漁第七百五十九章 大火起兮第六百七十章 聞戰則喜第八百四十三章 授人以漁第六百三十四章 了無音訊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夜宴第七百八十五章 兵臨南鄭第九百四十九章 齊魏會盟第二百七十五章 再圍一城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烹殺第六百二十二章 再次會盟第一百零三章 越國渡海第四百五十五章 兵進滕城第八百四十二章 越地之疾第一千兩百一十七章 出面調停第八百八十三章 初衷易忘第一百二十九章 舂米制面第五百一十九章 大軍入越第四百二十八章 合圍第七十一章 秦國服軟第九百七十五章 抓捕第六百八十一章 騎虎難下宋王偃第八百零八章 行賞第六百八十七章 公子子青第五十八章 重遇犀首第一千兩百六十五章 淳淳教導第一千兩百六十章 君臣試探 上第五百九十章 轉封 中第三百九十二章 借兵第七百零二章 信函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燕國請罪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步步緊逼
第五百五十七章 聲傳各國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託付後事第八百三十章 各有所志第一千兩百七十二章 太子來楚第八十三章 親自救援第三百二十九章 橘生淮南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鬼神第九百一十七章 刺殺第六百八十二章 越王臼的首級第一千兩百六十五章 淳淳教導第二百四十七章 議分兵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出賣第六百三十四章 了無音訊第九百二十一章 年華易逝第二百六十九章 進言第二百六十九章 進言第一百六十七章 封君上書第四百四十九章 交易第四百九十三章 魏章背秦第八百六十四章 大雪紛飛第二十一章 國人逃亡(求推薦)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齊國伐宋第二百九十四章 勒索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援軍到來第六百八十三章 伐宋之疑第七百八十五章 兵臨南鄭第八百八十二章 趙國出兵第三百零九章 議單騎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衆叛親離第八百八十三章 初衷易忘第一百九十七章 中山之議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扶持韓國第三百一十六章 議趙第二百一十一章 煮棗第一百六十五章 下獄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戰起第十七章 咫尺天涯第二百四十九章 增強趙國第八百八十八章 兵發即墨第五百零四章 噩耗第九十一章 韓軍敗退第一千零二十章 異變第十五章 靜夜《柏舟》第七十章 願行中策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心中慌慌第九百九十章 封君上書第五十章 苦獲已齒第一千兩百零五章 父子情深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垂死掙扎第二百九十二章 佈局第七百九十九章 彼來我往第四百一十三章 貪婪與憂慮第六百二十四章 破心第九百六十六章 謠言第六百四十八章 以退爲進第一千兩百二十八章 垂死病中驚坐起 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三件禮物第三百一十五章 窒息第五百八十四章 弱智亂心第七百六十一章 城守府外第一千兩百四十六章 枝疏葉枯第二百九十章 遊說第四百三十八章 瓜分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以示其能第八百六十六章 淮陰相見第一千零二十章 異變第七百二十八章 德才不兼得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夜色襲人第八百四十三章 授人以漁第七百五十九章 大火起兮第六百七十章 聞戰則喜第八百四十三章 授人以漁第六百三十四章 了無音訊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夜宴第七百八十五章 兵臨南鄭第九百四十九章 齊魏會盟第二百七十五章 再圍一城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烹殺第六百二十二章 再次會盟第一百零三章 越國渡海第四百五十五章 兵進滕城第八百四十二章 越地之疾第一千兩百一十七章 出面調停第八百八十三章 初衷易忘第一百二十九章 舂米制面第五百一十九章 大軍入越第四百二十八章 合圍第七十一章 秦國服軟第九百七十五章 抓捕第六百八十一章 騎虎難下宋王偃第八百零八章 行賞第六百八十七章 公子子青第五十八章 重遇犀首第一千兩百六十五章 淳淳教導第一千兩百六十章 君臣試探 上第五百九十章 轉封 中第三百九十二章 借兵第七百零二章 信函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燕國請罪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步步緊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