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兩百一十七章 出面調停

次日,太子貞與宋夫人述說完父女之情後,纔在侍者的指引下來到楚王面前。

太子貞一見楚王,心中猛地一驚,連眼中的瞳孔也情不自禁的微微一縮。

他跟楚王也有多年未見了,再一見,他卻發現楚王依舊還是老樣子,髮鬚皆顯青黑之色,風采容貌一如往昔,彷彿歲月並未他身上留下痕跡。

見此,太子貞立即微微低頭看了看自己花白的鬍鬚,不禁長長一嘆。

他跟楚王年紀相仿,楚王略年長几歲,可是,單外貌看,他卻彷彿比楚王年長一輩。

想到這,他心中突然生出一股對楚太子的同情。

當年,這種容顏不老的情況,也在他父王身上出現過。

他父王年輕的時候,一向以勇武著稱,力大驚人,不僅能徒手將鐵條扳彎做鉤,還能徒手拉直鐵鉤。

所以,他年少是非常崇拜他父王的勇武,跟着他父王抵禦各國對宋國的侵襲,跟着他父王起兵謀反,跟着他父王與各國爭雄。

等到他四十歲時,他父王還是老樣子,他也覺得沒什麼,反而還爲他父王的健康感到高興,等到他五十歲頭上出現白髮時,他慌了,等到現在他六十歲時,他現在對他那個父王已經絕望了。

他可能十有八九活不過他父王宋王偃了。

此時此刻,他看着面前的楚王,彷彿已經看到了不久後,自己父子間的悲劇,必將在楚王父子身上重演。

這無關其他,只是天性如此,人少則慕父母,知好色則慕少艾,這是天性。

他自己父子不能例外,同樣,楚王父子也不能例外。

此時此刻,他對楚國的擔憂突然消散了一大半。

即將陷入內部紛爭的楚國,對外的威脅已經不大了。

就像他宋國一般,當年他父子同心,齊魏楚三個國家那個國家沒打過,正是他父子同時,他宋國的領土幾乎擴大了一倍。

但,當他父子離心時,別說擴大國土了,就是能守住現在的國土也十分艱難啊!

另一邊,熊槐坐在王位上,正在等着太子貞行禮。

結果,他左等右等,遲遲不見太子貞主動行禮。

反而,太子貞一見他就突然失神了。

這太子貞也太無禮了吧!

若不是太子貞是宋夫人的生父,若不是宋夫人對自己有救命之恩,他此刻或許已經拂袖而去了。

熊槐又等了數個呼吸,見太子貞還在站在那走神。

此時,熊槐看着太子貞蒼老的面龐,不禁心中嘀咕。

難道人老了就容易走神癡呆?

想着,熊槐輕咳了幾聲,然後主動開口道:“太子,太子,請入座。”

此時,太子貞聽到楚王的呼喊,這才反應過來,急忙拱手行禮道:“外使失禮,還請大王恕罪。”

“欸,太子這就太見外了,太子可是夫人的生父,何須跟寡人如此客氣。”熊槐再次對着身側的席位示意道:“太子請坐!”

“謝大王。”

太子貞坐下後,熊槐主動開口問道:“太子來壽春,可是有什麼指教嗎?”

“不敢。”太子貞拱了拱手,姿態放得極低道:“大王,之前六國盟誓伐秦救魏,然齊國背信棄義,不僅中途退兵,而且還趁機攻打魏國。如此無信無義之國,五國深以爲恥,打算給齊國一個教訓。

但齊國強大,五國雖然聯手,可依然沒有必勝的把握。

是故,臣此番來楚,便是代表五國的意思,願意獻上十五座城池,請大王出兵伐齊,攻打齊國淮北地。”

“這···”熊槐面露遲疑之色。

太子貞見狀,立即接着道:“大王,齊國剛剛發生內亂,國中已經人心惶惶,而且,現在五國聯軍屯兵邯鄲,已經將齊國主力吸引到河水之畔。

現在齊國淮北地已然空虛非常,只要大王出兵,那便是隻需出一分力而獲十分利。更何況還有五國獻上的十五座城池。

此時此刻,大王何必猶豫。”

熊槐聞言,搖頭道:“太子此言差矣,齊國乃是寡人的盟友,不久前寡人才與齊國進行了盟誓,太子現在要寡人背叛齊國,寡人心有不忍。

況且,若是寡人前腳與齊國結盟,後腳背叛齊國,這與齊國背叛五國又有什麼區別呢?

是以,寡人絕不會背叛齊國,並出兵攻打齊國淮北地的。”

太子貞聞言,立即在心中嘀咕:不願背信棄義,不願背叛盟友,你楚王有什麼資格說這話,那越王的屍骨至今還未寒透呢,越國的國土至今還是楚國的吳郡會稽郡呢!

這話他當然不敢說出來,只是再勸道:“大王···”

熊槐這一次沒給太子貞說話的機會,直接開口打斷道:“太子的來意寡人已經知道了,而且,寡人剛剛還聽說,趙魏齊三國的使者也來了。寡人想來,三國使者的來意也與太子相同。

既如此,那寡人就當面與諸位說清楚吧!”

說着,熊槐對太子貞道:“請太子稍候,寡人這就召見三國使者。”

太子貞:“···”

不久後,三國使者來,當趙魏兩國的使者看着齊國使者後,心中微微一驚。

本來他們見太子貞進宮後,他們也得到了楚王的召見,二人還以爲太子貞已經說服楚王了呢。

但現在,他們在宮中看到齊使,又疑惑了。

與此同時,看到三國使者的齊使祝弗,心中同樣大吃一驚。

此時,熊槐見四國使者已經做好,便開口道:“剛剛,趙魏宋三國使者告訴寡人,說是願意獻上十五座城池,以換取寡人出兵伐齊。”

祝弗臉色一變,立即拱手道:“大王,齊楚兩國有盟約在身,乃是盟友啊。我齊國願出二十座城池,以請大王履行盟約。”

“大王!”三國使者聞言,心中一驚,以爲楚王同時將四國使者找來,是想要坐地起價獅子大開口。

於是,三人對視了一眼,立即異口同聲道:“我五國···”

“請三位使者稍安勿躁!”熊槐擡手打斷了三人,然後又對齊使道:“也請齊使稍安勿躁。”

見四人重新做好後,熊槐沉吟道:“之前三國請寡人出兵伐齊,寡人並沒有答應。不是因爲三國付出的代價太少,而是寡人不願背棄盟約。

同樣,韓國乃是寡人盟友,燕國也是寡人的盟友,趙國也是寡人的盟友,現在齊國願意出更高的代價請寡人出兵攻打盟友。

那寡人依然還是不會答應的,不是禮物不夠重,而是寡人乃是信人,真的不願背叛盟友。”

四人聞言,立即一臉佩服而違心的恭維道:“大王真乃誠信之君也,我等羞愧。”

熊槐聞言笑了笑,然後看着四人道:“死亡是令人恐懼的,戰爭是令人厭惡的,六國開戰必定生靈塗炭,寡人心中不忍。

況且,四位使者不願千里而來,寡人也不願四位空手而歸,無功而返。

是故,寡人打算出面調停,讓大家如我楚國一般,馬放南山,兵回故鄉,各安其所,如何!”

四人:“······”

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烹殺第三百四十一章 石碾第二百四十九章 增強趙國第九百九十五章 不公第五百二十章 輕取渡口第三百七十九章 謠言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齊國伐魏第一千兩百零四章 深情款款第五百五十六章 主動來降第九百二十九章 公孫衍薨第五百六十一章 攻城 上第一百七十章 鐵劍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萬事俱備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圖窮匕見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退縮之意第八百九十五章 舉賢薦能第七十三章 兵力集結第六百一十九章 兩種可能第四百四十八章 內憂外患第六百三十六章 襄陽宛城第八百五十七章 齊王崩中第一百二十九章 舂米制面第一百二十六章 新城襄陽第三百九十六章 怨念第一百八十一章 人選第一千兩百四十八章 江上示警第三百四十六章 援宋第六百零五章 備戰第二百二十三章 麥君第一千兩百七十九章 知否知否第一百五十八章 楚韓一體第一千零八十章 盟成第七百三十八章 客星來第七百九十三章 三人缺二第一千兩百七十七章 一人抵萬軍第一千兩百七十一章 聯姻燕國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曲陽君薨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觸手可及第七百四十五章 開始第一百四十章 兩個秘方第一百六十四章 中央地方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你怎麼看第八百一十三章 駕臨吳城第三百零五章 議聯姻第六百九十章 條件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蓼莪第七百七十九章 上庸之戰七第一千兩百四十二章 君不密則失其國第一千兩百二十章 請殺鄭袖第一千兩百九十三章 郡守人選第八百二十九章 越地風潮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準備好了嗎第八百四十三章 授人以漁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目標 下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上書第八百五十四章 商人百工第一千兩百四十五章 反省宗廟第二百五十九章 義渠第一千零八章 卒飄如風 中第四百九十一章 暗中算計第一百四十四章 犀首回都第二百二十五章 再次伐齊第七百七十二章 馳援墊江第七百五十四章 巴人攻城第一百八十九章 不諧第六百二十三章 圖窮匕見第七百零三章 朝後第四百零四章 突如其來第三百六十三章 收尾第一千兩百四十八章 江上示警第七百八十九章 聯趙伐秦?第一千兩百零五章 父子情深第七百二十八章 德才不兼得第四百八十九章 借兵之約 上第八百八十三章 初衷易忘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扶持韓國第四百五十四章 以進爲退第七章 爲之奈何第九十九章 直面中軍第九百七十六章 謠言再起第五百八十章 淮南封君第九百五十四章 激戰第一千兩百四十五章 反省宗廟第三百一十九章 妥協第四百一十八章 順勢而爲第一千兩百七十六章 兩國互市第三百六十七章 使者第一千兩百四十五章 反省宗廟第九百三十九章 韓相韓辰第六百二十一章 詔令第二百一十三章 攻防第八百一十一章 人潮涌動第一千兩百八十一章 魏相田文第一百七十章 鐵劍第三百章 會盟第一千兩百七十七章 一人抵萬軍第一百五十四章 神器重寶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連雨第六百二十一章 詔令第一百八十八章 吳城
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烹殺第三百四十一章 石碾第二百四十九章 增強趙國第九百九十五章 不公第五百二十章 輕取渡口第三百七十九章 謠言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齊國伐魏第一千兩百零四章 深情款款第五百五十六章 主動來降第九百二十九章 公孫衍薨第五百六十一章 攻城 上第一百七十章 鐵劍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萬事俱備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圖窮匕見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退縮之意第八百九十五章 舉賢薦能第七十三章 兵力集結第六百一十九章 兩種可能第四百四十八章 內憂外患第六百三十六章 襄陽宛城第八百五十七章 齊王崩中第一百二十九章 舂米制面第一百二十六章 新城襄陽第三百九十六章 怨念第一百八十一章 人選第一千兩百四十八章 江上示警第三百四十六章 援宋第六百零五章 備戰第二百二十三章 麥君第一千兩百七十九章 知否知否第一百五十八章 楚韓一體第一千零八十章 盟成第七百三十八章 客星來第七百九十三章 三人缺二第一千兩百七十七章 一人抵萬軍第一千兩百七十一章 聯姻燕國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曲陽君薨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觸手可及第七百四十五章 開始第一百四十章 兩個秘方第一百六十四章 中央地方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你怎麼看第八百一十三章 駕臨吳城第三百零五章 議聯姻第六百九十章 條件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蓼莪第七百七十九章 上庸之戰七第一千兩百四十二章 君不密則失其國第一千兩百二十章 請殺鄭袖第一千兩百九十三章 郡守人選第八百二十九章 越地風潮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準備好了嗎第八百四十三章 授人以漁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目標 下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上書第八百五十四章 商人百工第一千兩百四十五章 反省宗廟第二百五十九章 義渠第一千零八章 卒飄如風 中第四百九十一章 暗中算計第一百四十四章 犀首回都第二百二十五章 再次伐齊第七百七十二章 馳援墊江第七百五十四章 巴人攻城第一百八十九章 不諧第六百二十三章 圖窮匕見第七百零三章 朝後第四百零四章 突如其來第三百六十三章 收尾第一千兩百四十八章 江上示警第七百八十九章 聯趙伐秦?第一千兩百零五章 父子情深第七百二十八章 德才不兼得第四百八十九章 借兵之約 上第八百八十三章 初衷易忘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扶持韓國第四百五十四章 以進爲退第七章 爲之奈何第九十九章 直面中軍第九百七十六章 謠言再起第五百八十章 淮南封君第九百五十四章 激戰第一千兩百四十五章 反省宗廟第三百一十九章 妥協第四百一十八章 順勢而爲第一千兩百七十六章 兩國互市第三百六十七章 使者第一千兩百四十五章 反省宗廟第九百三十九章 韓相韓辰第六百二十一章 詔令第二百一十三章 攻防第八百一十一章 人潮涌動第一千兩百八十一章 魏相田文第一百七十章 鐵劍第三百章 會盟第一千兩百七十七章 一人抵萬軍第一百五十四章 神器重寶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連雨第六百二十一章 詔令第一百八十八章 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