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進言

公孫衍見義渠王不願意面對現實,不由痛心疾首的道:“大王,臣的意思是,要不了多久,義渠國就會被秦國所滅,而大王你只會隨義渠而去。”

義渠王聞言沉默。

見此,公孫衍開口道:“二十多年前,秦國趁義渠大亂,大舉起兵討伐,義渠國丟失了十餘城,數年前,秦國再次出兵義渠,奪取二十五城。如今義渠國面對秦國偏師再敗兩陣,郇邑以南的領土全部丟失,並且再次割讓五城向秦國求和。”

“那麼現在,義渠國還剩下多少土地,還能徵召多少戰士。”

義渠王依舊沉默不語。

“大王,若是秦國解決了這次五國的征伐,然後控制住大王派出助陣的五萬援兵,接着再次舉兵討伐義渠,敢問大王如何抵擋秦國的進攻。”

“要知道,如今的秦國依然處在被各國的封鎖之中,秦國好戰的特性,天下皆知,就向我昔日跟大王說的,秦國只要在東面佔不了便宜,那麼肯定就會出兵義渠國的。”

“大王不要抱有僥倖心理。”

對於這個問題,義渠王也曾考慮過,如今聽到公孫衍提問,便開口道:“寡人可以向北面的胡人以及西面的戎人借兵。”

公孫衍聞言不屑的笑道:“大王,他們的貪婪可是還要超過秦國,而且他們的領土還遠不如義渠國的土地富饒,若是向他們借兵,無疑是驅虎吞狼,就怕大王趕走了秦國,接下來卻無力驅趕胡人以及戎人。”

義渠王再度沉默,這個問題他還沒有想出辦法解決。

公孫衍繼續道:“若是義渠無力驅逐胡人,那麼以胡人的特性,對義渠過最有利的是,他們燒殺劫掠一番後離去,然後義渠損失大量的人口以及財物。情況嚴重的是,他們直接吞併義渠國的人口以及土地,接着就不走了。”

“若是前者,義渠國實力持續受損,那麼很快會被秦國所滅,若是後者,義渠國將會遭到三面圍攻,滅亡的更快。”

“若是大王被秦國所擒,巴王蜀王的下場,大王應該有所耳聞,巴王直接身死國滅,而蜀王比巴王多活了幾年,想要安心做自己的蜀候卻不可得,秦國隨便找了一個藉口,就將蜀王殺害。”

說着,公孫衍大聲道:“大王,難道你想做巴王或者蜀王?”

“若是義渠被其他人滅亡,這恐怕會比秦國滅亡更慘,按照胡人戎人的習俗,恐怕義渠過連公室旁支都不能保住。”

義渠王被說的汗水直流,只能嘆氣道:“只是現在這情況,寡人接連慘敗於樗裡疾之手,被殺被俘者超過五萬,其餘軍隊紛紛逃散,現在都城之中加上之前留守的軍隊,也纔不到兩萬,而且國中將領已是畏秦如虎,若是不與秦國講和,恐怕寡人要不了多久,就被成爲秦國的俘虜。”

公孫衍見義渠王表露心聲,立即出言道:“大王,義渠國還有機會。”

義渠王看着公孫衍道:“先生的意思,莫不是讓寡人繼續與秦國作對,與五國圍攻秦國?”

“正是如此。”公孫衍拱手道:“爲義渠國打算,現在大王你遲早都將淪爲亡國之君,而義渠國要想避免被秦國滅亡的命運,只有趁着五國圍攻秦國之時,大敗秦國,然後收回南面的失地,才能繼續與秦國周旋,否則···”

義渠王聞言怒道:“犀首,義渠國現在的情況,如何還能繼續與樗裡疾率領的秦國精銳之師作戰。即便寡人下令各城死守,但這又有什麼用,五國聯軍被擋在秦關之外,根本不會有援軍到來,這樣做只不過是垂死掙扎罷了。”

公孫衍理所當然道:“大王,若是義渠國打算死守城池,那當然是垂死掙扎而已,但若是主動出擊,那麼情況將會大爲不同。”

義渠王怒極反笑:“犀首,寡人與你相交多年,一直將你當作師長來對待,以爲你是一位令人尊敬的長者,現在爲何要欺騙寡人。”

“我義渠國上下已經被秦國打怕了,若是主動出擊,說不定秦軍一個衝鋒,我義渠大軍就潰散了,如何能主動出擊與秦國交戰?”

“這不是自尋死路,尋求速禍嗎?”

公孫衍沒有回答義渠王的提問,而是反問道:“大王,若是不如此,難道義渠國還有其他的出路嗎?”

義渠王沒有回答。

公孫衍見狀,嘆了一口氣,替義渠王回答道:“大王,我知道你是怎麼想的,無非就是想拖過這一段時間,讓義渠國慢慢恢復士氣,並且拖上幾年,以修養生息吧。”

義渠王臉色一僵。

他方纔之所以禮下於人,就是想跟傳說中,那個位於天下東南方的越國學習,十年生聚,說不定還可以捲土重來。

公孫衍見狀,知道被自己說中了,大聲提醒道:“大王,這麼簡單的道理,你能想到,我也能想到,那個人才濟濟的秦國難道就想不到,難道還會眼睜睜的看着身後的義渠一天天的恢復元氣,再次在秦國身後扯後腿。”

說完,公孫衍放緩了語氣,道:“大王,不要抱有僥倖之心,現在的天下,早已不是數百年前的那個講道理的天下,數百年前天下號稱八百諸侯,時至今日,能自保的國家,已經不超過兩掌之數了。”

“所以,臣還是剛剛的哪個意思,要麼如同昔日霸主吳國,一旦陷入疲弱,連比自己弱小的國家都會來下口,九年三戰,眼睜睜的看着自己的國家走向絕路,卻於無聲無息處亡國,徒爲他人笑。要麼,就轟轟烈烈的搏一搏,搏出一個朗朗乾坤,到時,大王你還是義渠國的中興之君。”

被公孫衍戳破幻想,義渠王全身無力道:“犀首,可是現在義渠國的情況,面對秦國根本不堪一擊,寡人恐怕有心無力。”

公孫衍見義渠王鬆口,立即開口道:“大王,兵無常勢水無常形,精銳軍隊自然有精銳軍隊的用處,至於軍心已失的烏合之衆,自然也有烏合之衆的用法。”

“···”義渠王見自己的大軍被公孫衍說成烏合之衆,頓時臉上掛不住,只是確無法反駁,之前兩場戰爭,自己的臉面早就他孃的丟光了。

這樣一想,頓時心安理得不少。

“那麼,如果寡人將軍隊託付於犀首之手,那麼犀首你會怎麼做。”義渠王問道。

公孫衍信心滿滿的笑道:“大王,既然義渠國的軍隊打不過秦國軍隊,那麼就不打好了。兵法有云:進而不可御者,衝其虛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所以,若是大王要想主動出擊,並且還要維持不敗,那就只能避實擊虛,爭而不戰,而且速度要快。”

“避實擊虛?”義渠王眼中充滿了遲疑。

第二百二十八章 北方有佳人第三百八十七章 刺殺第七百六十章 大火燎原第二百三十章 齊國援軍第六百六十七章 敗退第一千兩百七十二章 太子來楚第一百九十八章 楚越聯合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強攻堅城(二合一)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目標 下第六百二十八章 太子第一百七十一章 借人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觸手可及第六百八十章 爲人軟弱公子稷第三百零二章 虛實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公子到來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安撫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上書第四百七十一章 相約宋國第一百八十三章 盟誓第四百八十七章 多行不義第九百八十五章 賜死第七百二十九章 接子到郢第五百五十七章 聲傳各國第七百七十五章 上庸之戰 三第三百八十四章 如常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天下震動第五百五十八章 最後的瘋狂第三百八十六章 強攻第九百三十章 希望第三百二十五章 庸縣第四百二十六章 向前第五十七章 逼迫秦國第七百九十四章 兵聚淮水第五百三十七章 決戰 二第四十一章 爵位抵罪第一百三十四章 嚇暈太府第八百四十七章 利出一孔第三百九十四章 欺詐第八百零三章 調停第五百三十六章 決戰 一第二百零一章 燕王拒齊第二百一十六章 單騎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混亂第七十八章 丹陽大營第一千零二十章 異變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蟬脫殼第一百六十九章 神鐵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聚衆第二百九十二章 佈局第二百章 登門送禮第八百零三章 調停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宋國內亂第一百六十二章 劫糧第二百三十一章 強攻第三百四十六章 援宋第八百三十八章 人定勝天第七百二十六章 以德治國第一百一十五章 趙謀中山第四百零八章 開始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怨氣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拒絕第三百一十八章 遲疑第一百一十六章 楚謀越國第六百七十三章 巴歌滿城第一百三十一章 齊越再戰第四百二十二章 前夜第一百五十八章 楚韓一體第二百八十四章 戰末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暗藏殺機第六百八十九章 倒戈第一百三十四章 嚇暈太府第一千兩百五十五章 再訓太子第四百六十八章 拒絕低頭第一百五十七章 奢靡治國第八百九十章 播下種子第七百零一章 毫無退讓第六百七十章 聞戰則喜第四百九十三章 魏章背秦第三百七十四章 伐薛第三十七章 齊國對策第七百一十章 地方權力第一千零五章 中計第三百零五章 議聯姻第四百二十四章 大營丟失第三百六十四章 公子彘第五百八十七章 矛盾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抵達宛城第一百零四章 恐嚇韓國第一千零八十章 盟成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觸手可及第九百六十九章 進諫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學第一千三百章 淮水之畔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混亂第三百一十四章 初胡服第四百七十七章 東進西出第八百八十九章 血色肥料第九百七十一章 定音第二百六十四章 改頭換面第九百四十四章 韓魏之間
第二百二十八章 北方有佳人第三百八十七章 刺殺第七百六十章 大火燎原第二百三十章 齊國援軍第六百六十七章 敗退第一千兩百七十二章 太子來楚第一百九十八章 楚越聯合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強攻堅城(二合一)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目標 下第六百二十八章 太子第一百七十一章 借人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觸手可及第六百八十章 爲人軟弱公子稷第三百零二章 虛實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公子到來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安撫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上書第四百七十一章 相約宋國第一百八十三章 盟誓第四百八十七章 多行不義第九百八十五章 賜死第七百二十九章 接子到郢第五百五十七章 聲傳各國第七百七十五章 上庸之戰 三第三百八十四章 如常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天下震動第五百五十八章 最後的瘋狂第三百八十六章 強攻第九百三十章 希望第三百二十五章 庸縣第四百二十六章 向前第五十七章 逼迫秦國第七百九十四章 兵聚淮水第五百三十七章 決戰 二第四十一章 爵位抵罪第一百三十四章 嚇暈太府第八百四十七章 利出一孔第三百九十四章 欺詐第八百零三章 調停第五百三十六章 決戰 一第二百零一章 燕王拒齊第二百一十六章 單騎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混亂第七十八章 丹陽大營第一千零二十章 異變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蟬脫殼第一百六十九章 神鐵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聚衆第二百九十二章 佈局第二百章 登門送禮第八百零三章 調停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宋國內亂第一百六十二章 劫糧第二百三十一章 強攻第三百四十六章 援宋第八百三十八章 人定勝天第七百二十六章 以德治國第一百一十五章 趙謀中山第四百零八章 開始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怨氣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拒絕第三百一十八章 遲疑第一百一十六章 楚謀越國第六百七十三章 巴歌滿城第一百三十一章 齊越再戰第四百二十二章 前夜第一百五十八章 楚韓一體第二百八十四章 戰末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暗藏殺機第六百八十九章 倒戈第一百三十四章 嚇暈太府第一千兩百五十五章 再訓太子第四百六十八章 拒絕低頭第一百五十七章 奢靡治國第八百九十章 播下種子第七百零一章 毫無退讓第六百七十章 聞戰則喜第四百九十三章 魏章背秦第三百七十四章 伐薛第三十七章 齊國對策第七百一十章 地方權力第一千零五章 中計第三百零五章 議聯姻第四百二十四章 大營丟失第三百六十四章 公子彘第五百八十七章 矛盾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抵達宛城第一百零四章 恐嚇韓國第一千零八十章 盟成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觸手可及第九百六十九章 進諫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學第一千三百章 淮水之畔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混亂第三百一十四章 初胡服第四百七十七章 東進西出第八百八十九章 血色肥料第九百七十一章 定音第二百六十四章 改頭換面第九百四十四章 韓魏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