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燕國請罪

衆口銷金之下,觸子大恐,急忙查探那些人在詆譭攻擊他的,而後一查便查出攻擊他的人大都是田氏宗親,甚至這背後還隱隱有田文的影子。

觸子大恐,然後找到了齊相周最。

周最一聽田文插手此事,擔心田文趁齊國戰敗,借楚國的力量重新返回齊國。於是,大恐之下,周最立即進宮面見齊王,說齊王地以田文賣齊國事。

齊王地在周最遊說下,再次相信了觸子,然後將戰敗的責任推給燕國,並當即遣使去燕國質問燕王。

另一邊,燕國。

“大王,咱們跟齊國拼了,爲大將軍報仇。”

“對,拼了,哪怕同歸於盡也在所不惜!”

“是可忍,孰不可忍!”

“願用我的鮮血洗刷大王身上的恥辱!”

原本,聯軍伐宋失利的消息傳回燕國,燕王還曾嘆恨許久,恨宋國不亡,亦恨燕國策劃許久的大計不成。

原本他幾乎已經可以預見的各國聯合伐齊的大戰,也因爲聯軍的失利,而再次陷入遙遙無期之中,同時,他報仇雪恨的日子,也不見了蹤影。

就在燕王職嘆恨間,齊國擅殺燕國大將軍張魁的事情傳回薊都。

原本就報仇無望,大爲失望的燕王職,一聽燕國受此屈辱,頓時心亂了。

而後,燕王職立即召見,然後就出現了羣情激憤這一幕。

燕人本來就對齊國心懷仇恨,不滿燕王對齊國卑躬屈膝俯首稱臣,現在齊國又把燕國大將軍處死了。

這等極盡屈辱之事,所有人都不能忍。

於是乎,燕國貴族羣起而動,紛紛進言要求燕王派出使者嚴厲斥責齊國,責問齊國爲何擅殺燕國大臣,若是齊國不給燕國一個答覆,那就與齊國決裂進行報復,決一死戰雲雲。

就在燕王職心情激動見,無意間瞥見一手策劃交好齊國,並以蘇代爲間鼓動齊王伐宋,然後聯合各國伐齊的燕相樂毅,正面無表情的站在前頭,什麼話都沒說。

燕王職本以爲樂毅正在爲策劃失敗而自責,便開口問道:“相國,寡人慾與齊國決裂,不知相國以爲如何?”

樂毅聞言,看了看燕王,然後又回頭看了看羣臣,接着一臉悲痛的道:“齊國殺我大將,這是對我燕國莫大的羞辱,臣受大王知遇之恩,至此之際,也願跟殿中羣臣一樣,拼此身軀,殺一二齊國士卒,便心願足矣。”

燕王職聞言,臉色一僵,他知道樂毅乃是大才,所以一到燕國便換下宗室相國,改任樂毅爲相。

而樂毅也不負他所望,擔任燕相後,一面整頓朝政,變法強國,一面改革兵制,增強軍力,而且還一手策劃了燕國圍困齊國的計劃。

這樣的大才,現在竟然說要殺一兩個齊軍士卒,以報答他的知遇之恩。

這不僅是對樂毅自己的羞辱,也是對他這個燕王識人不明的羞辱。

想到這,燕王職看了一眼已經恢復冷靜的樂毅,然後又看了看依舊羣情激憤的羣臣。

他張了張口,在羣臣的請戰聲中沉默許久,然後拔出腰間寶劍,用力刺穿王案後,便獨自一人拂袖而去。

“呃···這···”羣臣見此,皆不解其意,不知大王是憤怒呢?還是不憤怒!

不久後,側殿中,已經恢復冷靜的燕王職,看着面前的樂毅道:“相國是不贊同寡人此時與齊國決裂!”

“正是如此。”樂毅點了點頭,然後臉色沉重的拱手道:“大王,齊國強大而燕國弱小,而且,之前我們讓蘇代極力鼓動齊王滅宋,藉此孤立齊國的計劃已經失敗。

此時此刻,齊國並沒有與楚趙兩國反目,再加上魏韓兩國元氣大傷,僅憑我們爭取到的秦國,未必是齊國的對手。

而且,就算我們聯合秦國擊敗了齊國,以秦國遠離齊國的現實,最多也就是耀武揚威一番,然後就會退兵,根本不可能極大的削弱齊國而壯大我燕國。

可是,一旦失敗,齊國兵威大振,那對我燕國而言,就將是一場災難。

所以,此時伐齊,成則無功,而且戰後還會招致禍患,敗則大虧全輸,這左右都是失敗的結果,絕非明君賢君的抉擇。”

燕王職聞言,面有不甘地道:“難道寡人的心腹大將就這麼被齊國白白處死了,而寡人卻什麼都不做,就在這王位上眼睜睜的看着?”

“不,我們當然不能什麼都不做!”樂毅再次搖了搖頭,然後在燕王職期待的目光中開口道:“大王應該派出使者去齊國臨淄。”

燕王職一聽,精神一振,看着樂毅道:“去痛陳齊王地的無德,以及寡人的憤怒?以讓齊王向寡人認錯,然後再賠點土地給寡人。”

“不!”樂毅拱手道:“臣的意思是,請大王親自寫信給齊王,向齊王地承認自己的錯誤。”

燕王職一聽,一張已顯老態的臉,頓時扭曲起來:“相國,齊王殺我大將,不讓齊王向寡人道歉也就罷了,你竟然還讓寡人去給齊王道歉。

這···這···天下難道還有比這更是非不分,不知廉恥的事嗎?”

“有。”樂毅看着燕王職道:“當年越王勾踐侍奉吳王夫差比這更過分。”

燕王職聞言,扭曲的臉頓時漲得通紅。

此時,樂毅有拱手道:“臣讓大王去給齊王認錯,其目的有三,其一是爲了避免齊國報復,齊燕兩國乃是世仇,齊國一直對我燕國抱有警惕之心。若是大王對大將軍張魁被齊國所殺一事不聞不問,那齊國必得會以爲大王居心不良,準備報復。

如此,以齊王地的爲人,他必定會先下手爲強,出兵伐我以震懾三晉。”

燕王職聞之,臉色一變,怒道:“齊國殺了我大將還不夠,難道他還敢來攻打我燕國,他難道就不怕天下悠悠衆口嗎?”

樂毅沉重道:“請大王不用懷疑,那齊國有什麼不敢的,若是齊國真的不敢,那就不會殺我大將了。”

燕王職臉色一沉。

接着,樂毅又開口道:“這二個目的就是爭取各國的同情,以及進一步孤立齊國。如今魏韓兩國的實力遠不如我燕國,而我燕國在遭遇大將被殺這樣的屈辱的情況下,依然還向齊國臣服,各國必定不會以爲是我燕國主動的,而會以爲是被齊國逼的。

如此,魏韓兩國見燕國進一步臣服齊國,必定也會擔心齊國對他們進行報復,繼而也一定派人向齊國請罪,表達順從之意。

而我燕魏韓三國繼續臣服齊國,則楚趙兩國將會繼續重視齊國,而不會因爲齊國的戰敗而輕視齊國。

楚趙兩國重視齊國,對齊國抱有警惕,便會繼續遏制齊國,而不會與齊國進一步交好。

這就是我臣服齊國,卻使得齊國被孤立的辦法。”

燕王職聽到這,才認可的點了點頭。

樂毅頓了頓後,繼續道:“而這最後一個目的,便是聯合各國共同伐齊。

請大王在向齊國認錯後,一面重禮厚賂趙國,一面派人親近魏韓兩國。

齊國爲宋國所敗,各國聯盟瓦解,而且宋國新君即位,楚宋兩國親密無間,如此,齊國必定不會再繼續伐宋。

而燕魏韓三國臣服齊國,這必將繼續助長齊王地的驕縱之心,然後我們讓蘇代繼續鼓動齊王地對周邊的國家動手。

無論齊王地是否動心,魏韓兩國一聽齊國內部再次出現對外征戰的聲音,必恐。

如此,大王便可派人遊說魏韓兩國,然後咱們燕魏韓三國共同朝拜趙王,請趙王主持大局。

我三國朝拜趙國,齊國必怒,繼而怨趙,趙爲齊國所怨,必恐,而後大力籠絡我燕魏韓三國。

如此,齊趙聯盟必定崩潰,而後反目成仇。”

說着,樂毅嚥了咽口水,見燕王職臉上已經露出喜色後,接着道:“大王,齊趙兩國反目成仇後,齊國就只剩下楚國這一個盟友了。

現在的楚國,因爲變法的緣故,內部矛盾已經十分尖銳激化,因爲楚王還在的緣故,其內部的大臣貴族全都不敢有異動,但楚國有一個致命的問題,那就是楚王年歲已高,楚太子雖監國多年,但是楚太子少有功勳,一旦楚王崩,太子即位,以太子的威望,其未必能壓服國中羣臣。

所以,對楚太子而言,他現在最急缺的,便是一場赫赫戰功,以提高自己的威望。

這就是我燕國的機會,只要齊趙反目,然後我燕國與三晉組建聯盟共同對抗齊國,那楚太子必定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甚至楚國內部的變法派,也不會放過這個壯大自己的機會。

如此一來,楚國必定會忍不住順應天下大勢,然後對齊國出手。楚國一動,則宋國必定影從。”

說着,樂毅看着燕王職笑道:“大王,公子欣即將成年,而楚太子之女亦即將及笄,大王何不派人向楚王以及楚太子求取女王孫爲公子欣之婦,以親上加親。”

燕王職聞言,不禁哈哈一笑:“善,寡人稍後就下詔,讓谷陽君返回楚國替公子欣求取女王孫。”

此時,樂毅又開口道:“大王,爲了避免秦國接受齊國的賄賂,在我聯軍伐齊之時,出兵攻打我後方,臣請大王親自出面,請求秦國出手相助。

如今秦國爲齊國所阻,兵不敢東出,甚至還交還土地給魏韓兩國以和。

以臣觀之,秦王屈節下交,歸地於疲魏弱韓,其必恨齊楚兩國深矣。

所以,只要大王開口,請秦國出兵伐齊,則秦王必許之。

秦楚兩國出兵,三晉附從,再加上我燕宋兩國,合七國之力,則齊國必敗。

如此,則大王的志向必可得以伸張,而燕國的血仇也將得以洗刷矣!”

燕王職一聽,立即堅定的點頭道:“好,爲了報仇雪恨,別說是向齊王低頭,就是效法越王勾踐,寡人也忍了。”

說着,燕王職又看着樂毅感嘆道:“常人隨波逐流,而不知其所處,聰明人則會順應時勢,然後謀求利益,而唯有真正的大賢,才能在逆境之中看到機會,並隨機應變,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

相國就是這樣真正的大賢,寡人能得相國輔佐,實乃寡人之福也·····”

數日後,燕王職派去想齊王請罪的使者還未進入齊國邊境,而齊國斥責燕國的使者便抵達了燕國薊都。

接着,燕國大殿之中,齊使當着燕國大臣的面,狠狠的將燕國斥責了一番,然後將之前伐宋失敗的罪責全都推給燕國,並要求燕國謝罪,否則,齊國大兵頃刻將至。

而後,被齊使的傲慢無禮以及無恥點爆的燕國大臣,紛紛請求與齊國同歸於盡,但···

憤怒的燕國羣臣全都被燕王職壓了下來。

不僅如此,燕王職還親自向齊使謝罪,並當場下令,再以太子鄭爲使,帶着豐厚的禮物去臨淄向齊王請罪,請求齊王地的寬恕···

齊國臨淄。

齊王地得知燕王職不僅主動認錯,而且還在齊使的逼迫下主動送太子爲質於齊。

見此,齊王地不禁感嘆道:“燕王面對如此羞辱,依舊能忍耐下來,這說明燕王鬥志已失,心氣已無,已經不足爲慮矣。

不過,燕國還是有一心爲國,願意爲國赴死的大臣的,亦不可輕辱。”

想着,齊王地下詔道:“傳詔,重禮禮遇燕太子鄭,不可對燕太子無禮。”

“傳詔,遣使與燕國交好,再次從北地退兵,以示寡人慾與燕國交好之意。”

“唯。”

不久後,燕國派太子朝見齊王的事情被三晉得知。

三晉一面嘲笑燕王無膽,已經徹底被齊國打怕了,不敢再提復仇之事,同時,三晉也跟着派人去齊國朝拜齊王。

尤其是魏韓兩國,唯恐背上戰敗責任的魏王韓王,效法燕王,也派出各自的太子前去臨淄朝見齊王地,以避免遭到齊國打擊報復。

接着,趙王何聽說魏韓之事後,立即派出已經接替病故的趙成爲相的左丞相李兌,前往齊國迎娶齊王之女爲後。

消息傳到各國。

宋王偃:“一羣無膽鼠輩!”

秦王、楚王、宋王貞:“···”

第四百三十七章 破城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戰第一百六十七章 封君上書第二百五十八章 籌謀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權宜之計第一千兩百零二章 君臣父子第四百三十七章 破城第六百三十三章 凜冬將至第六百二十章 震怒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行賞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三事第九百六十一章 突圍而出第二百六十四章 改頭換面第一千兩百三十六章 父子對持第四百八十六章 異心同聲第三百零八章 連秦第二十六章 寡人有疾第一千兩百三十四章 屈原到齊第八百五十七章 齊王崩中第一千兩百六十八章 試之以喜第八百四十四章 苦竹李仲第一百四十章 兩個秘方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秦韓決戰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直面羣臣第四百五十九章 昭常入秦第一千兩百九十八章 陳軫之死 上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另有算盤第七百六十五章 前後夾擊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君子之澤三世而斬第一百四十五章 抵足而眠第三百六十八章 戰第三百四十二章 焚糧第一千兩百零六章 晴天霹靂第二百三十五章 秦國動向第一千兩百六十三章 樂極生悲第三百五十七章 徵糧第三百八十五章 正名第六百二十一章 詔令第四百七十九章 改弦易轍第一千兩百八十五章 贈之金印第五百零一章 楚越會盟第二百八十二章 戰初第六百零四章 襄陽第七百九十四章 兵聚淮水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大將軍趙雍第八百四十五章 賞賜第七百五十七章 鼓聲震城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典籍第九百零七章 兄弟分家第一百七十六章 說越第五百三十六章 決戰 一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詛咒起誓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抵達宛城第九百八十五章 賜死第七十五章 昭滑說越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分道揚鑣第七百章 風波再起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尊淮陰君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以解後憂第一百零三章 越國渡海第二百二十五章 再次伐齊第三十八章 悲傷楚王第九百九十六章 驅逐第一百零五章 威逼利誘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曙光第一百二十三章 戰爭結束第六百七十四章 投降第一百九十九章 難題第四百五十二章 趙王之問第八百一十三章 駕臨吳城第五百九十一章 轉封 下第七百一十六章 實驗基地第九百五十章 定計第八十六章 渡河之議第二百五十一章 樗裡疾離都第三百零三章 挫敗第五十三章 景鯉請諡第三百零五章 議聯姻第二百一十一章 煮棗第四百二十二章 前夜第一千兩百六十章 君臣試探 上第三百六十九章 暗交第三百九十八章 越國北上第一百八十五章 莊蹻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援軍至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齊相周最第八百九十二章 深居後宮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走別人的路第七章 爲之奈何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瘋狂第一百六十三章 襄成君案第六百二十三章 圖窮匕見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各國第九百七十三章 遊說第二百九十四章 勒索第四百六十五章 楚韓聯軍第二百二十章 越使來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緩兵之計第四百八十章 戰前準備
第四百三十七章 破城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戰第一百六十七章 封君上書第二百五十八章 籌謀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權宜之計第一千兩百零二章 君臣父子第四百三十七章 破城第六百三十三章 凜冬將至第六百二十章 震怒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行賞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三事第九百六十一章 突圍而出第二百六十四章 改頭換面第一千兩百三十六章 父子對持第四百八十六章 異心同聲第三百零八章 連秦第二十六章 寡人有疾第一千兩百三十四章 屈原到齊第八百五十七章 齊王崩中第一千兩百六十八章 試之以喜第八百四十四章 苦竹李仲第一百四十章 兩個秘方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秦韓決戰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直面羣臣第四百五十九章 昭常入秦第一千兩百九十八章 陳軫之死 上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另有算盤第七百六十五章 前後夾擊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君子之澤三世而斬第一百四十五章 抵足而眠第三百六十八章 戰第三百四十二章 焚糧第一千兩百零六章 晴天霹靂第二百三十五章 秦國動向第一千兩百六十三章 樂極生悲第三百五十七章 徵糧第三百八十五章 正名第六百二十一章 詔令第四百七十九章 改弦易轍第一千兩百八十五章 贈之金印第五百零一章 楚越會盟第二百八十二章 戰初第六百零四章 襄陽第七百九十四章 兵聚淮水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大將軍趙雍第八百四十五章 賞賜第七百五十七章 鼓聲震城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典籍第九百零七章 兄弟分家第一百七十六章 說越第五百三十六章 決戰 一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詛咒起誓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抵達宛城第九百八十五章 賜死第七十五章 昭滑說越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分道揚鑣第七百章 風波再起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尊淮陰君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以解後憂第一百零三章 越國渡海第二百二十五章 再次伐齊第三十八章 悲傷楚王第九百九十六章 驅逐第一百零五章 威逼利誘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曙光第一百二十三章 戰爭結束第六百七十四章 投降第一百九十九章 難題第四百五十二章 趙王之問第八百一十三章 駕臨吳城第五百九十一章 轉封 下第七百一十六章 實驗基地第九百五十章 定計第八十六章 渡河之議第二百五十一章 樗裡疾離都第三百零三章 挫敗第五十三章 景鯉請諡第三百零五章 議聯姻第二百一十一章 煮棗第四百二十二章 前夜第一千兩百六十章 君臣試探 上第三百六十九章 暗交第三百九十八章 越國北上第一百八十五章 莊蹻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援軍至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齊相周最第八百九十二章 深居後宮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走別人的路第七章 爲之奈何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瘋狂第一百六十三章 襄成君案第六百二十三章 圖窮匕見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各國第九百七十三章 遊說第二百九十四章 勒索第四百六十五章 楚韓聯軍第二百二十章 越使來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緩兵之計第四百八十章 戰前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