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CD新貌

成/都三年來的變化很大,作爲蜀郡郡治,同時也是益州州牧府所在的地方,更是葉昭目前的政治中心,葉昭貫徹各種新政的主要場所,從初平二年到建安三年,已經八個年頭了,如今成都,入目所及,便是一座座三層乃至四層的高樓,這些大都是民房,幾戶或十幾戶合住一棟。

放在後世,這樣的城池,都是屬於偏遠小城,但在這個年代,普通百姓能夠住上這種水泥石木的整潔樓層,若放到中原,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成/都城內除了葉昭如今的太尉府,益州牧的官邸以及少數顯貴之外,大多數都是住的這種樓層,包括大多數官員和富戶,一些富戶的莊子,基本都在城外,城內隨着大量從關中、南陽涌入的流民進入,已經不適合大量建造那種大型宅院,同時也是一種限制世家養丁的手段。

至少在城中,很少會有世家養丁,畢竟沒有莊園,養太多的家丁也沒地方放,這也限制了城中那些大戶對治安可能造成的影響。

重新推倒重建的城牆向外擴張了不少,因爲水泥的不斷使用和神工營的進一步改良,如今在水泥一項上的技術,比之後世的差距已經不太明顯了。

青石鋪就的主道以水泥銜接,可以容納四輛馬車並行而不顯擁擠,主街兩側則是琳琅滿目的商鋪、客棧以及酒樓,還有小吃攤販,往來行人亦是絡繹不絕,哪怕如今還是冬天,到了白天主街上依舊是車水馬龍,而且已經能看到不少各族打扮的蠻人在街道上大搖大擺的行走。

如今隨着南中平定,大量蠻族歸化,各種南疆盛產的水果、草藥、皮毛、珍木或是金銀玉器被運往蜀中,成/都作爲如今蜀中最繁華的城市,還有往域外行走的商隊長期駐紮,自然也是利潤最大的地方,不少蠻族組成的商隊會爭相前來。

“我很好奇,你們是如何讓那些大戶盡數遷出城去的?”回到太尉府,葉昭並無太多風塵之色,畢竟是坐着飛舟回來的,如今葉昭的座駕更新換代,更加舒適,自然感受不到旅途的顛簸和勞頓,在城中逛了一圈兒之後,便回到太尉府,將戲志才、李儒、滿寵這三位主要骨幹招來詢問道。

成/都的變化讓葉昭有種驚喜的感覺,可以說是,已經超出了他的預期,而且沿途城池改建的也不差。

這改建城池最大的難題,自然就是那些富戶,葉昭講究法治,自然不能平白無故趕人,這是他的底線,無論戲志才還是李儒,都不會逾越,至於滿寵,本身就是法治的擁護者,更不會做這種事。

“主公可還記得當初所說的官田優先租賃權和以功勳減稅之權?”李儒和戲志才相視一笑,對着葉昭躬身道。

優先租賃權是葉昭當初頒發的一條政令,官府治下官田雖然不能買賣,卻有優先租賃權,凡是戰死將士家屬、對蜀中有功勳在身者,可享受一次爲其三年的優先租賃權,而且最多可租千畝良田,並且三年內減稅一半,雖說只有三年,但千畝兩天外加半稅,就算對世家來說,也無法無視,尤其是葉昭如今對官田看管的很嚴的情況下。

葉昭聞言點了點頭,大概知道幾人的對策了,獻上城中府宅以供重建,可以計算成功勳,然後給他們優先租賃權和三年減稅的權利。

也不算坑那些士人,隨着如今糞肥的推廣,糧產大增,蜀中的經濟形態和致富之路已經不止是靠土地一種,畜牧、養殖、經商、學習手藝,在衣食無憂的情況下,其實就算將這些土地長期交給那些士人去種葉昭也不會介意,當然,前提是他們能夠招的下人來幫他們種地。

既然致富之路多樣,學一門手藝都比種地賺得多,誰還會去幫人種地,他們也只能從流民中招人來種地,但流民又不是每年都有,蜀中自己可不產流民的。

不過農業始終是重中之重,葉昭必須保證足夠的從事農業的人口,也就是說,葉昭必須保證農民的收益,否則,如果都覺得種田無法養活人的話,久而久之,百姓不種田了,田地又落回少數人手中,如此一來,這少數人掌握了糧食資源,也就等於拿住了葉昭的七寸。

“雖然有些早,不過爲免出現糧食危機,我覺得官府應該出一項準則,保證農夫的收益。”葉昭手指敲了敲桌案,對着滿寵道:“明日官府張貼一張佈告,自今日起,官府將在各縣設立糧站,會按照每年的行情標定糧價,百姓手中的餘糧,可以去糧站販賣,當然並不禁止私人買賣。”

糧站存在的意義,就是避免有人刻意哄擡或是壓低糧價以至於農戶收益受損,如今葉昭已經完全掌控蜀中,一些未來可能存在的危害,必須及早剪除,以免未來爆發時,葉昭承受不住。

“主公此舉,乃大利於萬民之舉!”戲志才、滿寵、李儒聞言目光一亮,他們之前也有類似的擔憂,也想過一些對策,但卻都是治標不治本,葉昭此政令一出,幾乎可以杜絕糧價的過度起伏,至於官府手裡的餘糧太多該怎麼辦,這一點根本無需擔憂,亂世的糧那可是戰略物資,只要願意往出賣,永遠不用愁賣不出去,就算是葉昭的仇人,恐怕也只能咬着牙跟葉昭交易。

如此一來,糧價市場基本上就會穩定下來,只要這條政令不變,能夠徹底執行,就不會出現太大的波動,農民穩,蜀中的根基就不會動搖。

葉昭看着三人的表情,眉頭一挑:“看三位表情,莫非蜀中已經有了這個苗頭?”

戲志才苦笑着點點頭道:“主公料事如神,的確有不少世家打着這個主意,如今尚是在醞釀,但已經開始出現不穩之相,若無法及時解決,最多兩年,便會出問題。”

“果然,欲往纔是推動人進化的最大力量!”葉昭聞言,忍不住讚歎道。

如果沒有自己限制官田出售,又在入蜀時掠奪了大量的私田,間接限制了土地兼併的問題,這些人恐怕也不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將思想跨越了不知道多少年,這個想法,已經很先進了,可惜葉昭一道政令,將這些人幾年的準備徹底化爲虛無。

“說說書院的事情吧,算起來,書院興建已經五年了,成果如何?”葉昭坐下來,看向兩人道,這是他目前最關心的問題。

“如今成/都書院已有學子近千人,其中除了主公離開時便在書院之中學習的學子,大多數都是自郡學經過考覈進入的,此外各處學堂的學子已經開始向郡學晉升,三年來選拔出來適合爲官者,有一百一十二人,多爲一縣之才,其餘的,或是改學了其他技藝,或是去各縣學堂教學,如今益州各縣包括南中四郡在內,共有學堂兩百七十八座,可保證大量向學之人皆可加入,如今郡學每年都會進行一次考覈,篩選可以進入郡學之才,成/都書院則是三年一考,收納良才入學。”戲志才微笑着對葉昭道:“以如今我益州的人才儲備,已經足夠佔據關隴之地。”

一百一十二名縣令之才,足以讓葉昭在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不必爲缺乏人才而擔憂,而且益州經過葉昭長達八年的治理,無論軍力還是底蘊積累,就算此刻出蜀,也不必再在治理人才的問題上擔憂。

“知我者,志才也!”葉昭眼角露出一抹笑意,如今蜀中的發展超過葉昭的預期,他的確有對外擴張的心思,如今蜀地基本已經完成了改建,而蜀中的人口,這兩年因爲關中戰亂不休的緣故,有大量人口涌入蜀中,也是加快蜀中建設的一個原因。

戲志才頷首一笑,卻也沒有多說什麼,葉昭當時入蜀也是被逼無奈,天下雖大,但適合葉昭的地方卻不多,如今葉昭在蜀中一步步的發展他看在眼裡,也大概明白了葉昭的心思,如今論底蘊,蜀中已經成熟,也確實是出蜀的時機,這兩年他觀天下局勢,之前的亂象隨着時間的推移已經逐漸清晰起來,這個時候,若葉昭不能搶在新一輪的諸侯吞併之前,搶下一塊地盤作爲跳板,錯過這個時機,再想出川可就難了。

“雲長、徐榮大軍未歸,正好藉此機會休息些時日,爾等這些天將中原的情報整理一翻,待衆將回歸之後,再行商討。”葉昭起身道。

“恭送主公!”三人連忙跟着起身,向葉昭一禮。

葉昭徑直出了正廳,三人各自離去處理事物,而葉昭則回到自己的居所,三年來,與兩位愛妻聚少離多,兩個兒子也不能時長看護,長子葉徵,如今已經快十歲了,如今見到葉昭沒有親近,只有畏懼和疏離,葉昭準備在接下來的時日趁着還未興兵之際,好好陪伴妻兒。

久別重逢,**,這一夜自是說不盡的風流和纏綿……8)

第四十九章 太史慈之死第九十三章 端倪第四十二章 撇清第六十章 陽壽將盡第一百一十七章 第一勇士第二十二章 最後的訓練第四章 佈署第十四章 露宿第三十七章 老鼠車第二十九章 女人第十二章 詭譎第五十一章 勸降第十一章 主盟者第八十五章 甘寧拜師第三十二章 過去第二十二章 發難第五十章 兵臨城下第八章 蔡邕的發現第四十八章 絕對壓制第十六章 再見第四章 圉縣驛館第五十八章 靜待第十四章 再見曹操第二十六章 降服第十二章 山間猛士第一百零七章 爭功第四章 太后保媒第七十八章 兵臨城下第四十一章 非臣不忠,乃君不明第二十章 定策第五十六章 諸侯應對第二十二章 發難第二十五章 設計第七十四章 顛倒黑白第一百零七章 爭功第九十一章 意外第一百一十六章 御獸第九十一章 意外第四十九章 太史慈之死第七十五章 遍傳天下第四十九章 無力反抗第二十四章 各有所求第六十八章 圖窮匕見第二十六章 分兵第八十二章 管制變革第一百零四章 驅逐出境第八十七章 端倪第三十二章 底牌第二十五章 生擒第九十七章 揭發第九章 葉昭論太平第十章 孤獨第四十三章 來自漢軍的蔑視第五十五章 閃襲第十五章 收尾第九十九章 過街老鼠第一百二十一章 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第四十一章 非臣不忠,乃君不明第三十五章 馬城之危第四十八章 這事沒完第五十二章 決定第七十六章 各有籌謀第二十三章 賭鬥開始第九十三章 端倪第五十六章 非戰之罪第五十九章 另類的動員第四十七章 應對第三章 使臣第四十六章 勢成第八十四章 鮮卑人的反撲 下第八十九章 坐觀天下第三十章 升官第二十二章 一日破城第九章 鹿腸山上第十五章 膽大的遇上膽大的第二十章 秘會第七十一章 廖淳第四十二章 撇清第四十六章 所爲何來第六十一章 籌謀第五十四章 破軍第四十八章 狩獵第四十一章 高處不勝寒第九十章 回京第六十九章 佈署草原第三十三章 瘟疫第四十八章 遠謀第一百零一章 師徒爭執第一百零八章 羣英匯聚第二十九章 羣雄匯聚虎牢關 下第三十八章 初次交鋒第二十三章 關羽的故人第一百一十三章 合作第九十三章 葉昭之威第六章 蔡府第九十一章 郭嘉的選擇第二十五章 生擒第三十四章 攔路與反殺第四十章 關羽的請求
第四十九章 太史慈之死第九十三章 端倪第四十二章 撇清第六十章 陽壽將盡第一百一十七章 第一勇士第二十二章 最後的訓練第四章 佈署第十四章 露宿第三十七章 老鼠車第二十九章 女人第十二章 詭譎第五十一章 勸降第十一章 主盟者第八十五章 甘寧拜師第三十二章 過去第二十二章 發難第五十章 兵臨城下第八章 蔡邕的發現第四十八章 絕對壓制第十六章 再見第四章 圉縣驛館第五十八章 靜待第十四章 再見曹操第二十六章 降服第十二章 山間猛士第一百零七章 爭功第四章 太后保媒第七十八章 兵臨城下第四十一章 非臣不忠,乃君不明第二十章 定策第五十六章 諸侯應對第二十二章 發難第二十五章 設計第七十四章 顛倒黑白第一百零七章 爭功第九十一章 意外第一百一十六章 御獸第九十一章 意外第四十九章 太史慈之死第七十五章 遍傳天下第四十九章 無力反抗第二十四章 各有所求第六十八章 圖窮匕見第二十六章 分兵第八十二章 管制變革第一百零四章 驅逐出境第八十七章 端倪第三十二章 底牌第二十五章 生擒第九十七章 揭發第九章 葉昭論太平第十章 孤獨第四十三章 來自漢軍的蔑視第五十五章 閃襲第十五章 收尾第九十九章 過街老鼠第一百二十一章 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第四十一章 非臣不忠,乃君不明第三十五章 馬城之危第四十八章 這事沒完第五十二章 決定第七十六章 各有籌謀第二十三章 賭鬥開始第九十三章 端倪第五十六章 非戰之罪第五十九章 另類的動員第四十七章 應對第三章 使臣第四十六章 勢成第八十四章 鮮卑人的反撲 下第八十九章 坐觀天下第三十章 升官第二十二章 一日破城第九章 鹿腸山上第十五章 膽大的遇上膽大的第二十章 秘會第七十一章 廖淳第四十二章 撇清第四十六章 所爲何來第六十一章 籌謀第五十四章 破軍第四十八章 狩獵第四十一章 高處不勝寒第九十章 回京第六十九章 佈署草原第三十三章 瘟疫第四十八章 遠謀第一百零一章 師徒爭執第一百零八章 羣英匯聚第二十九章 羣雄匯聚虎牢關 下第三十八章 初次交鋒第二十三章 關羽的故人第一百一十三章 合作第九十三章 葉昭之威第六章 蔡府第九十一章 郭嘉的選擇第二十五章 生擒第三十四章 攔路與反殺第四十章 關羽的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