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新舊之爭,朝堂民間大爭辯!

朝廷打了勝仗,

朝野議論紛紛。

奇怪嗎?

一點也不奇怪。

看看爭論的兩派就知道,這不過是新黨和舊黨的再一次爭鋒。

尤其是如今朝政爲新黨所把握,新黨推行新政,鼓勵實幹,注重軍功,如今打贏了一場場仗不說,還把大明北方之地經營的蒸蒸日上,觸手都已經深入了南方,來到了東林黨的大本營,這讓舊黨怎麼忍耐得住?

再這樣下去,東林黨可就徹底沒有甚麼話語權了。

因此,哪怕爲了話語權,爭論也是必然產生的。

朝野間的輿論,自然影響到了曹文昭和周遇吉。

二人不敢去找朱由校問,也只好來找張好古了。

“元輔。”

張好古皺眉看着曹文昭和周遇吉:“你們這堂堂朝廷大將,跑到我這來幹嘛?”

曹文昭笑着說道:“元輔,這不知道您有後了,特意來給您送份禮麼。”

張好古笑道:“免了,你們能打贏,就是給我,給皇上最好的禮物了。”

說着,張好古讓曹文昭和周遇吉坐下,給他們倒上茶水:“你們是朝廷大將,也是如今皇上倚重的將軍,貿然來我這,不合適。”

曹文昭說道:“元輔,主要是最近朝野間流言越傳越廣,如今學生們也是擔憂,朝廷會不會真的放棄草原。”

瞥了眼曹文昭和周遇吉,看着他們那一臉擔憂的模樣,張好古忍不住笑道:“好歹也是朝廷大將,當有大將風度。”

“民間一些流言,穿鑿附會你們就如此擔憂,這讓本閣怎麼放心啊?”

說道這,張好古頓了頓:“關於漠南一事,朝野間的爭論,本閣也清楚。”

“這些傳聞流言,你們不必在意,回去後好生訓練將士,讓將士們安心訓練,不要去理會外面的傳聞。”

“至於草原一事,本閣給你們交個底,朝廷不會輕易放棄,即便他們想放棄,本閣和皇上也不會放棄。”

“回去吧。”

曹文昭和周遇吉互視一眼,隨後笑道:“有元輔這話,學生就放心了。”

“學生告退。”

等曹文昭和周遇吉走後,張好古默默喝了口茶:“太沖,你怎麼看?”

黃宗羲走出來,先是行了一禮,隨後說道:“將軍們在草原上生死搏殺,自然不希望自己辛苦打下來的戰果被輕易放棄。”

“將士們想來也是如此。”

張好古點了點頭:“軍方有軍方的考慮,文臣有文臣的考慮,不能只偏倚一方,也不能忽視另一方。”

“內閣輔正,需通盤考量,着眼全局,不能去在乎眼前一時之得失。”

說着,張好古看向黃宗羲:“太沖啊,你覺得草原可舍否?”

黃宗羲沉吟着:“草原引弓之民,桀驁不馴,難以馴服,且草原地廣人稀,若是治理非長治久功不可。”

張好古點了點頭:“你這個想法,很正常。”

“實際上不僅僅是你有這個想法,大多數人也都是抱着這個打算。”

“草原之地,短暫來看,對我大明非但無利,還花費甚多。”

“然,草原之地,不可舍,捨棄了便是盡失當前之功。”

“縱觀歷朝歷代,草原之禍始終無法徹底平息,最大的原因就是草原混亂,苦寒之地,牧民生活艱辛,很多時候他們南下,僅僅是爲了生存。”

“朝廷不能一直被動挨打,然後不斷去安撫草原。”

“眼下有機會佔領,就要藉此掌控草原,讓牧民徹底歸化,成爲大明的子民而非藩屬。無論是定居,還是築城,還是設置府縣,都是爲了朝廷徹底掌控草原,解決掉歷朝歷代難以解決的頑疾。”

“一世之功,後世皆可受用。”

“因此,這草原不僅不能捨,還要繼續去維持,朝廷要在草原上築城,修路以連接長城,還要駐軍來維持草原的穩定。”

“巴連衲都、察哈爾兩片草場,三千里江山,上面的牛羊也好,林木也好,底下的礦藏也好,開發出來,終歸是能反哺朝廷的。”

黃宗羲說道:“可惜朝野內外,很多人不能理解元輔。”

張好古笑了:“不需要他們能理解,若他們三言兩語,我們就畏手畏腳,這國還治不治了?”

說着,張好古對黃宗羲說道:“太沖啊,你替我擬一道摺子,主旨就是朝廷不可放棄草原,此乃用一世之力換百世之功。”

黃宗羲點頭:“學生明白了。”

翌日,張好古上朝參加朝議,正在低聲討論的朝臣們看見張好古進來,一個個也是詫異的很,緊接着,隨着“皇上駕到”的聲音,朱由校也龍行虎步走進來。

“臣等拜見皇上。”

“衆卿平身。”

坐在龍椅上,朱由校環視衆朝臣,隨即說道:“近日來,關於草原該舍該用的事,朝廷裡一直爭論個沒完。”

“今日就把話放開了,到底該捨棄還是繼續用,討論出個章程來。”

“衆愛卿可暢所欲言。”

很快就有一人站出來:“臣御史白宇啓奏萬歲,草原之地,化外夷狄,粗俗不堪,不可教化。且乃異族,非我漢家華裔,豈可信賴?”

“君不見歷朝歷代從未有能掌控草原者,蓋因草原之民不可教化,因此歷朝修築長城來禦敵。”

“哪怕是成祖時期,仍是打服即可,未曾佔領。如今朝廷要佔領草原,不知要花費多少錢糧,消耗多少人力物力,這豈是明君所爲?”

“若是僅僅因爲彰顯功績而在草原築城修路,今年築城明年廢棄,豈不是徒耗人力物力?”

一時間,舊黨成員紛紛附和:“是啊是啊。”

“臣等也是如此認爲。”

“草原之民不可教化,如今築城修路只會徒勞無功。”

“.”

聽着這些人的附和,張好古緩緩走出來:“本閣不認可。”

說着,張好古看向這個言官:“漢武築朔方,九原,定襄,自此河套之地入華夏,爲我中國舊土。”

“若歷朝歷代,皆固守舊土而不言開拓,豈有如今這萬里江山?”

“歷朝歷代,未能有徹底掌控草原者,只因草原之民不可教化?”

“爾等聖人經義學到哪裡去了?”

“草原引弓之民難道就真的不可教化?夫子有云:夷狄入華夏則華夏之。這引弓之民爲我中原百姓,爲何就不可教化?”

“究竟是不能教化,還是爾等不願?”

“更何況,漠南草原,三千里河山,水草肥美,牛羊成羣,林木衆多,河流湖泊應有盡有,乃難得的沃土,即便不可耕種,亦可放養千萬牛羊,養活百萬牧民。”

“這如何不能爲我朝所用?”

“修路築城,連接中原,使草原徹底爲我大明疆土,這百萬牧民爲我大明子民,此非徒耗錢糧,乃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之舉。”

“拓三千里江山,納百萬之民,爲我中原開疆拓土不提,更是鞏固邊防,以草原禦敵。”

“不出三十載,這草原便是我大明固有之疆土,草原的牛羊,林牧,皮毛,棉花皆可爲國取利,且草原多礦藏,開採出來便是爲我大明工業添磚加瓦,爲何要放棄草原,坐視這沃土白白浪費?”

“更何況,遼東建奴圖謀草原何止一年半載?若是不能將建奴困在遼東,等其佔領草原之後王師再出塞,豈不是太晚了?”

“這草原,朝廷不可棄,非但不可棄,還要加大投入,築城修路,在草原上維持駐軍,加大朝廷在漠南漠北的威懾。”

“如今中途放棄,那纔是對朝廷資源的浪費。”

隨着張好古站出來,新黨一位位也跟着站出來,新舊兩黨再次就此事進行爭論,繼而讓如今新舊兩黨爭鋒的中心地,江南行省的新舊兩黨學子又是產生了紛爭。

而散朝之後,張好古來到西苑。

朱由校有些不滿的喝了口茶:“這些朝臣,一個個以忠臣自詡,各種看着爲朝廷着想,實際上只會空談,毫無用處!”

顯然朱由校也是支持佔領草原的,畢竟開疆拓土的感覺,是哪個皇帝能夠拒絕的呢?

這朝廷先後動員了三萬大軍,加上蒙古兩萬兵馬,運輸糧草軍械無算,纔打下這三千里河山來,他還沒祭太廟告慰列祖列宗呢,說放棄就放棄,怎麼可能!

張好古笑道:“皇上,何必搭理他們呢?”

朱由校點了點頭,眼下朝議就是個擺設,朝廷一系列政策都是在西苑和內閣討論出來的,朝議上幾乎不會討論什麼重大議題,但凡有什麼大事,朱由校早就和張好古等內閣輔臣定下來了。

“師父覺得,草原應當如何處理?”朱由校問道。

張好古說道:“臣認爲,眼下草原面積大了,百萬牧民,三千里草場,察哈爾草原可仿照巴連衲都,將這兩片草原設爲大明的蒙古行省,另設駐軍。”

“爲維持朝廷在草原的威懾,駐軍不能低於三萬。”

“三萬?”朱由校皺了皺眉。

“將三萬新軍放在草原上,這是不是有些太多了?”

張好古笑道:“不多,這草原不比中原,可多招募牧民從軍,訓練爲民兵,平常放牧耕種,旬月訓練一次,若有戰時再徵召爲軍。”

“而三萬新軍,只一萬部署在巴連衲都,餘下兩萬則佈置在察哈爾草原,維持在賽汗山以東,築城修路,圍堵遼東。”

“如此一來,朝廷在草原上就有三萬新軍與數萬民兵,戰時可直接拉出十萬大軍。”

“而且,這三萬新軍可輪替,兩年一替,讓京畿的三大營之兵與草原新軍互相輪換,讓朝廷中心始終有一支精銳存在。”

“畢竟不經歷戰事,訓練再多也無用啊。”

朱由校點了點頭:“這話在理,讓草原新軍與京營新軍輪換,是個好主意。”

張好古繼續說道:“皇上,如今朝廷不過十四萬新軍,兩萬在遼南,兩萬在三邊,還有十萬分在南北兩京,然而十四萬新軍對朝廷來說,太少了。”

“九邊,南北各鎮,以及大明各地的衛所皆需替換,朝廷如今的新軍,還是不夠用。”

“不然一場大戰,朝廷也不至於從江南調兵。”

“朝廷還需要訓練新軍啊。”

朱由校深以爲然:“是啊,朝廷可用之兵太少了,眼下的兵將根本不夠用。”

張好古笑道:“既然如此,不妨先設三萬在草原,南北兩京再各自補充兵馬,如今朝廷也不差這些錢,南北兩京可維持十三四萬兵馬,朝廷還是支撐得起的。”

朱由校又問道:“如今蒙古行省面積這麼大,如何治理師父可有想法?”

張好古說道:“可讓曹文昭繼續暫代蒙古總督,但其只負責察哈爾草原,巴連衲都則繼續由陳亞萬來治理。”

“日後再更換總督,將曹文昭從草原上調回來。”

朱由校點了點頭:“那就先辛苦下定遠侯,讓他在草原上多待一段時日吧。”

張好古和朱由校就這樣定下了草原的政策,朝堂之上舊黨和新黨爭論了半天,結果卻是什麼也沒撈到,更沒有阻攔住新黨的發展。

朝會?

朝會能討論出事來,還要內閣幹什麼。

而在朝中新舊兩黨爭論不休時,南京城裡也是又爆發了一場辯論。

這場辯論圍繞着唯物論展開,東林書院和大同書院的學子都參與進來,讓東林書院的黃尊素等人憂慮的是,不少東林書院的學子竟然也開始支持新黨的唯物論了。

支持大同書院的與支持東林書院的學子們在南京城裡爭論不休,引得路人紛紛圍觀,也是讓這場辯論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吸引了更多人的關注,不少讀書人,年輕人都被吸引來,參觀這場辯論。

汪文言沒有阻攔辯論,他甚至非常貼心的給學子們準備了一個擂臺,雙方學子直接登臺辯論,誰能辨倒對方那自然引得觀衆喝彩,這樣的舉動無疑是讓東林書院和大同書院對這次辯論越來越重視,雙方的火藥味越來越重,不僅僅是學生參與進來,就連一些閒賦的大儒也都參與進來,爲了自己的學派,爲了學術正統開始展開辯論。

而這也讓唯物論的影響力在南方迅速擴大,可以說是起到了出其不意的結果,畢竟一開始還沒那麼多學子學生關注大同書院的唯物論,而東林書院的實學治國表面上看起來也的確像是那麼回事,可如今看來,似乎東林書院的理論與大同書院的理論相差甚遠啊。

這日,黃尊素親自登臺辯論:“治國需用經義,歷朝歷代,無不奉行經義,鑽研聖人真理,如此方能天下太平,民生安定,不談經義,不鑽研先人真理,又豈能竊據高位,理政治國?”

“縱觀古今,聖人言論,微言大義,放眼天下皆可用,儒學之道,便是治國之道。又爲何放着經義不讀,去鑽研格物奇技?”

當即有學子說道:“吾以爲不然!萬物萬理,非是空談,乃需格物、致知,若無實踐,何來真理一說?歷代先賢也是切身體會方纔領悟道理,先生只是空談,無有自身體會,又豈能明白經義真理?”

黃尊素淡然說道:“先人書卷,已將各種道理記錄在冊,吾等苦讀經書,鑽研學問,根據先賢記錄在冊的道理便可治理天下,又何須浪費時間去民間走訪?百姓又豈能知曉天下之事?若是凡事百姓都能去做,又要百官,學子作甚?”

又有人說道:“先生所言差已,千言萬言不如切身實踐,諸君大言炎炎,談治國理政,談民生多艱,敢問可曾真正瞭解民生?若不深入民間,切身見過百姓之疾苦,又怎能瞭解百姓所求所需?若不能瞭解百姓所求所需,又何談治國,何談民生安定?”

黃尊素說道:“吾等何須親自前往民間,自有書吏將各地民情記錄在案,只需翻閱案牘便可瞭解一地政事,即可因地制宜,根據所讀所學施展政策,自可安定民生,治得一地。”

有人笑道:“哦?那敢問先生,可知如今這南京城裡米價幾錢一斗,幾錢一石?可知一尺布料用錢幾何,可知百姓一月糧米花銷幾何?若連這最基礎的民生物價都不甚瞭解,又何談通過案牘瞭解一地?”

黃尊素臉色有些變了,但他強做鎮定:“哼!此乃謬論,民間米價物價,又豈是一成不變?這等每日都變的東西,如何能詳細確定其價格?只需根據以往價格瞭解大概,維持穩定即可,又何須親自去查,去問?”

那人緊追不休:“穩定價格,如何穩定?百姓歷年收成不一,又豈能因先前價格來妄談今日?先賢尚知今時不同往日,因此纔不斷增添經義,與時俱進翻新儒學,今日先生又何談根據先賢經義便可治理一方,放牧萬民?”

不待黃尊素回答,便繼續問道:“那春秋戰國之經義,秦漢隋唐之政策,放至今日,還能有用嗎?歷朝歷代,皆有變法維新,無外乎開國之國策祖制已不適合當前。”

“空談百姓疾苦,談朝廷政事,敢問先生如今是何官職任職幾品,有何履歷?若無官職履歷,又何來資格談治國理政?全憑一張嘴嗎?”

第243章 迎皇上,皇帝來了給分地!第125章 大仁不仁,朕放過一個狗官就是對着第494章 士紳的學子們超勇的,居然還敢衝擊第287章 削藩王,一鯨落而萬物生!第859章 用三大營鎮壓三大營?崇禎你腦子進第127章 退稅!大明百姓喜笑顏開!第756章 顫抖吧!南洋,天朝上國回來了!第906章 孤家寡人!第80章 當他們罵你昏君的時候,你最好真的是第643章 不肯給朕賣命的蒙古人,朕不認他這第467章 他們是如何抹黑孔府的?他們把孔府第130章 趙老爺家分地嘍!第835章 皇太極請降:小國蠻王向大明乞降第236章 大手筆,絲綢大會,砸了東林黨的生第121章 顫抖吧!黃老爺們!青天來了!第13章 魏公公震驚了第249章 喬遷新居,張氏榮耀,風頭無兩!第132章 氣急敗壞趙南星,東林黨內訌!第436章 易牙殺子,好古賣父!第144章 捷報入京!第506章 張世門生,一脈相承的狠!第111章 朕要給你升官!第160章 幾個腦袋啊?敢打皇上?第257章 東林黨大潰敗,凌遲王化貞!第862章 陛下!打遼東?我TM真的打不過啊!第502章 張好古的欣慰,大同的學員也可以獨第778章 漕運罷工,威脅朝廷?第523章 朱由檢管不住嘴,又捱罵了!第516章 周王捐地!第15章 張好古的背景有多硬,全靠腦補!第1章 重生大明,我是相聲世界的張好古第1章 重生大明,我是相聲世界的張好古第337章 震撼的百官,大明什麼時候這麼有錢第853章 崇禎的倒行逆施,回來了,都回來了第31章 熊廷弼!第317章 民兵戰術,努爾哈赤既然來了,那就第843章 天啓駕崩,廟號中宗,諡文襄武靖穆第748章 全面改革,新舊二黨齊心協力!第8章 必中前三甲第502章 張好古的欣慰,大同的學員也可以獨第753章 打尼德蘭人?我們弗朗機人一定幫幫第764章 王者氣度,大東亞聯盟!第899章 明軍,呵呵,明軍第209章 凌遲朱國禎,讓皇親國戚,勳貴百官第553章 主審當場變成階下囚!第60章 東林黨服軟!第77章 再苦一苦清流,罵名我來擔!第279章 諸王震怒,諸王惶恐!第587章 兵敗如山倒!第488章 《東林報》的腦殘行爲, 好一個只會第535章 滅佛!第208章 朱由校:艹……怎麼這麼有錢?第253章 朝堂決戰,暴怒的朱由校:你們這羣第34章 神乎其神!第619章 蒙古人民:我的心中就只有一個太陽第362章 廢世襲,天下轟動!第55章 皇帝要治貪?那就治貪擴大化!第99章 人人皆知,人人不言,只有師傅說點真第447章 恩師,張好古!第860章 反了反了,出山海關找張相爺去了第98章 爲衆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於風雪!第104章 雷霆手段,請客,斬首,收下當狗!第879章 幹崩二十萬,大破崇禎!第472章 廢衍聖公!第478章 對我不利?張好古能爲軍人伸張正義第83章 今天讓我們公佈家財,明天你想幹什麼第211章 往東林黨的心臟上插刀子!第767章 四夷震動,民生安定四海鹹服,天啓第309章 全面提高軍人待遇,《大明軍人地位第205章 錦衣衛上門,抓捕朱國禎!第743章 海外擴展,百倍利潤,憑什麼讓他們第45章 釣魚執法,殺人誅心!第645章 蒙古暴亂,拼死也要讓皇太極付出代第468章 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呸,怎麼餓死第804章 帶走天皇,東瀛的未來,有大明來主第874章 顫抖吧!孔家!你農民爺爺又回來了第152章 什麼叫仁君聖主啊?(後仰)第346章 兩百年了,你的祖先吞了多少,朕要第736章 蒸汽船下水,大明重下西洋的曙光!第371章 大災大難,跳樑小醜蹦的歡第480章 張好古大婚,大明第一人!第489章 顫抖吧!《東林報》,嚐嚐做題家的第128章 民心所向,龍顏大悅!第545章 事情鬧大了,扯到張好古身上了!第240章 震撼的朱由校:沃日,錢都是這麼好第487章 窮苦讀書人破防了,這政務員的福利第862章 陛下!打遼東?我TM真的打不過啊!第226章 血債,不共戴天!第709章 瘋狂的京津馳道股票!第383章 攻克廣寧,收復遼西!第570章 畝產四百斤,全場震驚!第217章 聖旨是吧?來,現場給你寫一份!第908章 一統天下!第766章 永樂盛世,天啓重現!第907章 百萬大軍過大江!第122章 上手就殺一千多,大明還不得炸了鍋第64章 朝廷六部,戶部爲尊第775章 百萬漕工衣食所屬,股市震盪第646章 捷報傳京:漠南大捷!第373章 引章書院,倒了血黴的朱由檢!
第243章 迎皇上,皇帝來了給分地!第125章 大仁不仁,朕放過一個狗官就是對着第494章 士紳的學子們超勇的,居然還敢衝擊第287章 削藩王,一鯨落而萬物生!第859章 用三大營鎮壓三大營?崇禎你腦子進第127章 退稅!大明百姓喜笑顏開!第756章 顫抖吧!南洋,天朝上國回來了!第906章 孤家寡人!第80章 當他們罵你昏君的時候,你最好真的是第643章 不肯給朕賣命的蒙古人,朕不認他這第467章 他們是如何抹黑孔府的?他們把孔府第130章 趙老爺家分地嘍!第835章 皇太極請降:小國蠻王向大明乞降第236章 大手筆,絲綢大會,砸了東林黨的生第121章 顫抖吧!黃老爺們!青天來了!第13章 魏公公震驚了第249章 喬遷新居,張氏榮耀,風頭無兩!第132章 氣急敗壞趙南星,東林黨內訌!第436章 易牙殺子,好古賣父!第144章 捷報入京!第506章 張世門生,一脈相承的狠!第111章 朕要給你升官!第160章 幾個腦袋啊?敢打皇上?第257章 東林黨大潰敗,凌遲王化貞!第862章 陛下!打遼東?我TM真的打不過啊!第502章 張好古的欣慰,大同的學員也可以獨第778章 漕運罷工,威脅朝廷?第523章 朱由檢管不住嘴,又捱罵了!第516章 周王捐地!第15章 張好古的背景有多硬,全靠腦補!第1章 重生大明,我是相聲世界的張好古第1章 重生大明,我是相聲世界的張好古第337章 震撼的百官,大明什麼時候這麼有錢第853章 崇禎的倒行逆施,回來了,都回來了第31章 熊廷弼!第317章 民兵戰術,努爾哈赤既然來了,那就第843章 天啓駕崩,廟號中宗,諡文襄武靖穆第748章 全面改革,新舊二黨齊心協力!第8章 必中前三甲第502章 張好古的欣慰,大同的學員也可以獨第753章 打尼德蘭人?我們弗朗機人一定幫幫第764章 王者氣度,大東亞聯盟!第899章 明軍,呵呵,明軍第209章 凌遲朱國禎,讓皇親國戚,勳貴百官第553章 主審當場變成階下囚!第60章 東林黨服軟!第77章 再苦一苦清流,罵名我來擔!第279章 諸王震怒,諸王惶恐!第587章 兵敗如山倒!第488章 《東林報》的腦殘行爲, 好一個只會第535章 滅佛!第208章 朱由校:艹……怎麼這麼有錢?第253章 朝堂決戰,暴怒的朱由校:你們這羣第34章 神乎其神!第619章 蒙古人民:我的心中就只有一個太陽第362章 廢世襲,天下轟動!第55章 皇帝要治貪?那就治貪擴大化!第99章 人人皆知,人人不言,只有師傅說點真第447章 恩師,張好古!第860章 反了反了,出山海關找張相爺去了第98章 爲衆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於風雪!第104章 雷霆手段,請客,斬首,收下當狗!第879章 幹崩二十萬,大破崇禎!第472章 廢衍聖公!第478章 對我不利?張好古能爲軍人伸張正義第83章 今天讓我們公佈家財,明天你想幹什麼第211章 往東林黨的心臟上插刀子!第767章 四夷震動,民生安定四海鹹服,天啓第309章 全面提高軍人待遇,《大明軍人地位第205章 錦衣衛上門,抓捕朱國禎!第743章 海外擴展,百倍利潤,憑什麼讓他們第45章 釣魚執法,殺人誅心!第645章 蒙古暴亂,拼死也要讓皇太極付出代第468章 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呸,怎麼餓死第804章 帶走天皇,東瀛的未來,有大明來主第874章 顫抖吧!孔家!你農民爺爺又回來了第152章 什麼叫仁君聖主啊?(後仰)第346章 兩百年了,你的祖先吞了多少,朕要第736章 蒸汽船下水,大明重下西洋的曙光!第371章 大災大難,跳樑小醜蹦的歡第480章 張好古大婚,大明第一人!第489章 顫抖吧!《東林報》,嚐嚐做題家的第128章 民心所向,龍顏大悅!第545章 事情鬧大了,扯到張好古身上了!第240章 震撼的朱由校:沃日,錢都是這麼好第487章 窮苦讀書人破防了,這政務員的福利第862章 陛下!打遼東?我TM真的打不過啊!第226章 血債,不共戴天!第709章 瘋狂的京津馳道股票!第383章 攻克廣寧,收復遼西!第570章 畝產四百斤,全場震驚!第217章 聖旨是吧?來,現場給你寫一份!第908章 一統天下!第766章 永樂盛世,天啓重現!第907章 百萬大軍過大江!第122章 上手就殺一千多,大明還不得炸了鍋第64章 朝廷六部,戶部爲尊第775章 百萬漕工衣食所屬,股市震盪第646章 捷報傳京:漠南大捷!第373章 引章書院,倒了血黴的朱由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