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新舊之爭,朝堂民間大爭辯!

朝廷打了勝仗,

朝野議論紛紛。

奇怪嗎?

一點也不奇怪。

看看爭論的兩派就知道,這不過是新黨和舊黨的再一次爭鋒。

尤其是如今朝政爲新黨所把握,新黨推行新政,鼓勵實幹,注重軍功,如今打贏了一場場仗不說,還把大明北方之地經營的蒸蒸日上,觸手都已經深入了南方,來到了東林黨的大本營,這讓舊黨怎麼忍耐得住?

再這樣下去,東林黨可就徹底沒有甚麼話語權了。

因此,哪怕爲了話語權,爭論也是必然產生的。

朝野間的輿論,自然影響到了曹文昭和周遇吉。

二人不敢去找朱由校問,也只好來找張好古了。

“元輔。”

張好古皺眉看着曹文昭和周遇吉:“你們這堂堂朝廷大將,跑到我這來幹嘛?”

曹文昭笑着說道:“元輔,這不知道您有後了,特意來給您送份禮麼。”

張好古笑道:“免了,你們能打贏,就是給我,給皇上最好的禮物了。”

說着,張好古讓曹文昭和周遇吉坐下,給他們倒上茶水:“你們是朝廷大將,也是如今皇上倚重的將軍,貿然來我這,不合適。”

曹文昭說道:“元輔,主要是最近朝野間流言越傳越廣,如今學生們也是擔憂,朝廷會不會真的放棄草原。”

瞥了眼曹文昭和周遇吉,看着他們那一臉擔憂的模樣,張好古忍不住笑道:“好歹也是朝廷大將,當有大將風度。”

“民間一些流言,穿鑿附會你們就如此擔憂,這讓本閣怎麼放心啊?”

說道這,張好古頓了頓:“關於漠南一事,朝野間的爭論,本閣也清楚。”

“這些傳聞流言,你們不必在意,回去後好生訓練將士,讓將士們安心訓練,不要去理會外面的傳聞。”

“至於草原一事,本閣給你們交個底,朝廷不會輕易放棄,即便他們想放棄,本閣和皇上也不會放棄。”

“回去吧。”

曹文昭和周遇吉互視一眼,隨後笑道:“有元輔這話,學生就放心了。”

“學生告退。”

等曹文昭和周遇吉走後,張好古默默喝了口茶:“太沖,你怎麼看?”

黃宗羲走出來,先是行了一禮,隨後說道:“將軍們在草原上生死搏殺,自然不希望自己辛苦打下來的戰果被輕易放棄。”

“將士們想來也是如此。”

張好古點了點頭:“軍方有軍方的考慮,文臣有文臣的考慮,不能只偏倚一方,也不能忽視另一方。”

“內閣輔正,需通盤考量,着眼全局,不能去在乎眼前一時之得失。”

說着,張好古看向黃宗羲:“太沖啊,你覺得草原可舍否?”

黃宗羲沉吟着:“草原引弓之民,桀驁不馴,難以馴服,且草原地廣人稀,若是治理非長治久功不可。”

張好古點了點頭:“你這個想法,很正常。”

“實際上不僅僅是你有這個想法,大多數人也都是抱着這個打算。”

“草原之地,短暫來看,對我大明非但無利,還花費甚多。”

“然,草原之地,不可舍,捨棄了便是盡失當前之功。”

“縱觀歷朝歷代,草原之禍始終無法徹底平息,最大的原因就是草原混亂,苦寒之地,牧民生活艱辛,很多時候他們南下,僅僅是爲了生存。”

“朝廷不能一直被動挨打,然後不斷去安撫草原。”

“眼下有機會佔領,就要藉此掌控草原,讓牧民徹底歸化,成爲大明的子民而非藩屬。無論是定居,還是築城,還是設置府縣,都是爲了朝廷徹底掌控草原,解決掉歷朝歷代難以解決的頑疾。”

“一世之功,後世皆可受用。”

“因此,這草原不僅不能捨,還要繼續去維持,朝廷要在草原上築城,修路以連接長城,還要駐軍來維持草原的穩定。”

“巴連衲都、察哈爾兩片草場,三千里江山,上面的牛羊也好,林木也好,底下的礦藏也好,開發出來,終歸是能反哺朝廷的。”

黃宗羲說道:“可惜朝野內外,很多人不能理解元輔。”

張好古笑了:“不需要他們能理解,若他們三言兩語,我們就畏手畏腳,這國還治不治了?”

說着,張好古對黃宗羲說道:“太沖啊,你替我擬一道摺子,主旨就是朝廷不可放棄草原,此乃用一世之力換百世之功。”

黃宗羲點頭:“學生明白了。”

翌日,張好古上朝參加朝議,正在低聲討論的朝臣們看見張好古進來,一個個也是詫異的很,緊接着,隨着“皇上駕到”的聲音,朱由校也龍行虎步走進來。

“臣等拜見皇上。”

“衆卿平身。”

坐在龍椅上,朱由校環視衆朝臣,隨即說道:“近日來,關於草原該舍該用的事,朝廷裡一直爭論個沒完。”

“今日就把話放開了,到底該捨棄還是繼續用,討論出個章程來。”

“衆愛卿可暢所欲言。”

很快就有一人站出來:“臣御史白宇啓奏萬歲,草原之地,化外夷狄,粗俗不堪,不可教化。且乃異族,非我漢家華裔,豈可信賴?”

“君不見歷朝歷代從未有能掌控草原者,蓋因草原之民不可教化,因此歷朝修築長城來禦敵。”

“哪怕是成祖時期,仍是打服即可,未曾佔領。如今朝廷要佔領草原,不知要花費多少錢糧,消耗多少人力物力,這豈是明君所爲?”

“若是僅僅因爲彰顯功績而在草原築城修路,今年築城明年廢棄,豈不是徒耗人力物力?”

一時間,舊黨成員紛紛附和:“是啊是啊。”

“臣等也是如此認爲。”

“草原之民不可教化,如今築城修路只會徒勞無功。”

“.”

聽着這些人的附和,張好古緩緩走出來:“本閣不認可。”

說着,張好古看向這個言官:“漢武築朔方,九原,定襄,自此河套之地入華夏,爲我中國舊土。”

“若歷朝歷代,皆固守舊土而不言開拓,豈有如今這萬里江山?”

“歷朝歷代,未能有徹底掌控草原者,只因草原之民不可教化?”

“爾等聖人經義學到哪裡去了?”

“草原引弓之民難道就真的不可教化?夫子有云:夷狄入華夏則華夏之。這引弓之民爲我中原百姓,爲何就不可教化?”

“究竟是不能教化,還是爾等不願?”

“更何況,漠南草原,三千里河山,水草肥美,牛羊成羣,林木衆多,河流湖泊應有盡有,乃難得的沃土,即便不可耕種,亦可放養千萬牛羊,養活百萬牧民。”

“這如何不能爲我朝所用?”

“修路築城,連接中原,使草原徹底爲我大明疆土,這百萬牧民爲我大明子民,此非徒耗錢糧,乃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之舉。”

“拓三千里江山,納百萬之民,爲我中原開疆拓土不提,更是鞏固邊防,以草原禦敵。”

“不出三十載,這草原便是我大明固有之疆土,草原的牛羊,林牧,皮毛,棉花皆可爲國取利,且草原多礦藏,開採出來便是爲我大明工業添磚加瓦,爲何要放棄草原,坐視這沃土白白浪費?”

“更何況,遼東建奴圖謀草原何止一年半載?若是不能將建奴困在遼東,等其佔領草原之後王師再出塞,豈不是太晚了?”

“這草原,朝廷不可棄,非但不可棄,還要加大投入,築城修路,在草原上維持駐軍,加大朝廷在漠南漠北的威懾。”

“如今中途放棄,那纔是對朝廷資源的浪費。”

隨着張好古站出來,新黨一位位也跟着站出來,新舊兩黨再次就此事進行爭論,繼而讓如今新舊兩黨爭鋒的中心地,江南行省的新舊兩黨學子又是產生了紛爭。

而散朝之後,張好古來到西苑。

朱由校有些不滿的喝了口茶:“這些朝臣,一個個以忠臣自詡,各種看着爲朝廷着想,實際上只會空談,毫無用處!”

顯然朱由校也是支持佔領草原的,畢竟開疆拓土的感覺,是哪個皇帝能夠拒絕的呢?

這朝廷先後動員了三萬大軍,加上蒙古兩萬兵馬,運輸糧草軍械無算,纔打下這三千里河山來,他還沒祭太廟告慰列祖列宗呢,說放棄就放棄,怎麼可能!

張好古笑道:“皇上,何必搭理他們呢?”

朱由校點了點頭,眼下朝議就是個擺設,朝廷一系列政策都是在西苑和內閣討論出來的,朝議上幾乎不會討論什麼重大議題,但凡有什麼大事,朱由校早就和張好古等內閣輔臣定下來了。

“師父覺得,草原應當如何處理?”朱由校問道。

張好古說道:“臣認爲,眼下草原面積大了,百萬牧民,三千里草場,察哈爾草原可仿照巴連衲都,將這兩片草原設爲大明的蒙古行省,另設駐軍。”

“爲維持朝廷在草原的威懾,駐軍不能低於三萬。”

“三萬?”朱由校皺了皺眉。

“將三萬新軍放在草原上,這是不是有些太多了?”

張好古笑道:“不多,這草原不比中原,可多招募牧民從軍,訓練爲民兵,平常放牧耕種,旬月訓練一次,若有戰時再徵召爲軍。”

“而三萬新軍,只一萬部署在巴連衲都,餘下兩萬則佈置在察哈爾草原,維持在賽汗山以東,築城修路,圍堵遼東。”

“如此一來,朝廷在草原上就有三萬新軍與數萬民兵,戰時可直接拉出十萬大軍。”

“而且,這三萬新軍可輪替,兩年一替,讓京畿的三大營之兵與草原新軍互相輪換,讓朝廷中心始終有一支精銳存在。”

“畢竟不經歷戰事,訓練再多也無用啊。”

朱由校點了點頭:“這話在理,讓草原新軍與京營新軍輪換,是個好主意。”

張好古繼續說道:“皇上,如今朝廷不過十四萬新軍,兩萬在遼南,兩萬在三邊,還有十萬分在南北兩京,然而十四萬新軍對朝廷來說,太少了。”

“九邊,南北各鎮,以及大明各地的衛所皆需替換,朝廷如今的新軍,還是不夠用。”

“不然一場大戰,朝廷也不至於從江南調兵。”

“朝廷還需要訓練新軍啊。”

朱由校深以爲然:“是啊,朝廷可用之兵太少了,眼下的兵將根本不夠用。”

張好古笑道:“既然如此,不妨先設三萬在草原,南北兩京再各自補充兵馬,如今朝廷也不差這些錢,南北兩京可維持十三四萬兵馬,朝廷還是支撐得起的。”

朱由校又問道:“如今蒙古行省面積這麼大,如何治理師父可有想法?”

張好古說道:“可讓曹文昭繼續暫代蒙古總督,但其只負責察哈爾草原,巴連衲都則繼續由陳亞萬來治理。”

“日後再更換總督,將曹文昭從草原上調回來。”

朱由校點了點頭:“那就先辛苦下定遠侯,讓他在草原上多待一段時日吧。”

張好古和朱由校就這樣定下了草原的政策,朝堂之上舊黨和新黨爭論了半天,結果卻是什麼也沒撈到,更沒有阻攔住新黨的發展。

朝會?

朝會能討論出事來,還要內閣幹什麼。

而在朝中新舊兩黨爭論不休時,南京城裡也是又爆發了一場辯論。

這場辯論圍繞着唯物論展開,東林書院和大同書院的學子都參與進來,讓東林書院的黃尊素等人憂慮的是,不少東林書院的學子竟然也開始支持新黨的唯物論了。

支持大同書院的與支持東林書院的學子們在南京城裡爭論不休,引得路人紛紛圍觀,也是讓這場辯論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吸引了更多人的關注,不少讀書人,年輕人都被吸引來,參觀這場辯論。

汪文言沒有阻攔辯論,他甚至非常貼心的給學子們準備了一個擂臺,雙方學子直接登臺辯論,誰能辨倒對方那自然引得觀衆喝彩,這樣的舉動無疑是讓東林書院和大同書院對這次辯論越來越重視,雙方的火藥味越來越重,不僅僅是學生參與進來,就連一些閒賦的大儒也都參與進來,爲了自己的學派,爲了學術正統開始展開辯論。

而這也讓唯物論的影響力在南方迅速擴大,可以說是起到了出其不意的結果,畢竟一開始還沒那麼多學子學生關注大同書院的唯物論,而東林書院的實學治國表面上看起來也的確像是那麼回事,可如今看來,似乎東林書院的理論與大同書院的理論相差甚遠啊。

這日,黃尊素親自登臺辯論:“治國需用經義,歷朝歷代,無不奉行經義,鑽研聖人真理,如此方能天下太平,民生安定,不談經義,不鑽研先人真理,又豈能竊據高位,理政治國?”

“縱觀古今,聖人言論,微言大義,放眼天下皆可用,儒學之道,便是治國之道。又爲何放着經義不讀,去鑽研格物奇技?”

當即有學子說道:“吾以爲不然!萬物萬理,非是空談,乃需格物、致知,若無實踐,何來真理一說?歷代先賢也是切身體會方纔領悟道理,先生只是空談,無有自身體會,又豈能明白經義真理?”

黃尊素淡然說道:“先人書卷,已將各種道理記錄在冊,吾等苦讀經書,鑽研學問,根據先賢記錄在冊的道理便可治理天下,又何須浪費時間去民間走訪?百姓又豈能知曉天下之事?若是凡事百姓都能去做,又要百官,學子作甚?”

又有人說道:“先生所言差已,千言萬言不如切身實踐,諸君大言炎炎,談治國理政,談民生多艱,敢問可曾真正瞭解民生?若不深入民間,切身見過百姓之疾苦,又怎能瞭解百姓所求所需?若不能瞭解百姓所求所需,又何談治國,何談民生安定?”

黃尊素說道:“吾等何須親自前往民間,自有書吏將各地民情記錄在案,只需翻閱案牘便可瞭解一地政事,即可因地制宜,根據所讀所學施展政策,自可安定民生,治得一地。”

有人笑道:“哦?那敢問先生,可知如今這南京城裡米價幾錢一斗,幾錢一石?可知一尺布料用錢幾何,可知百姓一月糧米花銷幾何?若連這最基礎的民生物價都不甚瞭解,又何談通過案牘瞭解一地?”

黃尊素臉色有些變了,但他強做鎮定:“哼!此乃謬論,民間米價物價,又豈是一成不變?這等每日都變的東西,如何能詳細確定其價格?只需根據以往價格瞭解大概,維持穩定即可,又何須親自去查,去問?”

那人緊追不休:“穩定價格,如何穩定?百姓歷年收成不一,又豈能因先前價格來妄談今日?先賢尚知今時不同往日,因此纔不斷增添經義,與時俱進翻新儒學,今日先生又何談根據先賢經義便可治理一方,放牧萬民?”

不待黃尊素回答,便繼續問道:“那春秋戰國之經義,秦漢隋唐之政策,放至今日,還能有用嗎?歷朝歷代,皆有變法維新,無外乎開國之國策祖制已不適合當前。”

“空談百姓疾苦,談朝廷政事,敢問先生如今是何官職任職幾品,有何履歷?若無官職履歷,又何來資格談治國理政?全憑一張嘴嗎?”

第889章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一人而已!第81章 你這個以直取名的奸賊,我羞於與你爲第898章 大決戰之江北大戰第449章 徹夜長談,黃宗羲定律!第341章 串聯狀告英國公,日了狗的英國公!第72章 打工不給錢, 還有天理麼?還有法律第416章 出城三十里迎張相,天大殊榮!第341章 串聯狀告英國公,日了狗的英國公!第796章 神兵天降, 目標:江戶!第802章 又是大勝!大明總在勝利!第314章 慘烈的廝殺,殺出去!第566章 天子之怒!第703章 新黨內部有叛徒第172章 水太涼,汪文言自殺!第300章 兩百億預算的大基建,咱們大明,不第130章 趙老爺家分地嘍!第806章 亂了的東瀛纔是好東瀛!第470章 萬人上書,請廢衍聖公!第192章 脫胎換骨,掃黑除惡錦衣衛!第156章 朱由校激動壞了,朕的投資了這麼多第808章 厲兵秣馬,待來年掃平遼東!第826章 朕,要封師傅一個王!第212章 請聖旨,動孔家!第884章 ,朕非亡國之君,諸臣皆亡國之臣!第462章 吏筆如刀,直斥孔府,六十四代家奴第158章 豬撞樹上了,你撞朱上了!第861章 十一萬大軍投靠張相,崇禎傻眼!第586章 遼河之戰,不出意外的出意外了第399章 京觀,震撼!第616章 零傷亡,活捉敵酋!第761章 大明國企,鐵飯碗來了!第408章 投大明,給飯吃!饅頭破城!第859章 用三大營鎮壓三大營?崇禎你腦子進第687章 遠邁漢唐,資本極速發展的大明!第423章 史可法的大手筆!第412章 正面搦戰,大敗女真!第725章 南方推新政,北方培養工業人才!第29章 光宗耀祖!第625章 天啓九年,一邊打仗,一邊還能這麼第65章 不怕苦,不怕累,要爲大明的江山社稷第685章 廢祖制,建水師,聯西域,狗皇帝的第259章 抄家,抄出了八百萬兩銀子!第182章 你自裁吧!朕給你體面,你不想體面第809章 先北再南,解決完遼東再解決藩王第903章 功德林內,衆人覆盤,感嘆大明日落第248章 整個大明,自朱元璋開始有此殊榮者第365章 不廢刀兵,黔國公積極擁護大明新政第772章 羣臣轟動,人山人海,生機勃勃第27章 狀元及第!第78章 千秋之後,吏筆如刀又如何?第288章 奉天靖難,清君側,誅好古!第756章 顫抖吧!南洋,天朝上國回來了!第359章 不廢一兵一卒,拿下南京城!第681章 朕,好殺人!第34章 神乎其神!第805章 讓東瀛亂一場,把幕府變成大明的狗第151章 別看當初鬧得歡,現在全部拉清單!第697章 開天下先河,創古今之新!第101章 下定決心,朕要分地!第49章 朕,要殺人!第241章 御駕親征,一萬新軍,整裝待發!第439章 張好古的思想武器,重修《大明律》第293章 軍演大爆炸,倒了血黴的八大晉商!第608章 遼南人口暴漲!第490章 怒砸《東林報》!第69章 賑濟災民!第552章 老子和兒子,精彩絕倫!第199章 斬立決,萬人空巷!第557章 佛祖也得給大明繳稅!第515章 周王:我冤啊!第254章 師傅科舉舞弊?無稽之談!第460章 張皇后和張好古統一戰線:你見過王第391章 東江軍反了,東江軍被平定了!第631章 大勝仗!朱由校:“朕,從未見過有第510章 朕之肱骨,重重有賞!第285章 自請廢王,還有這好事兒?第98章 爲衆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於風雪!第736章 蒸汽船下水,大明重下西洋的曙光!第443章 父慈子孝,黃宗羲和黃尊素父子反目第460章 張皇后和張好古統一戰線:你見過王第621章 一個普通蒙古人的幸福生活!第166章 糧價暴漲,瘋狂!第593章 看清楚了,我是你漢人爺爺第239章 吐了黃素尊一臉痰!你們東林黨想跟第489章 顫抖吧!《東林報》,嚐嚐做題家的第557章 佛祖也得給大明繳稅!第131章 趙南星,你家沒了!第449章 徹夜長談,黃宗羲定律!第106章 朕,要大開殺戒!第781章 臥槽,漕運真給你廢了?第734章 爲了賺錢,大清和東林黨都迫不及待第773章 火爆至極,什麼叫大明盛世啊第29章 光宗耀祖!第876章 大清算,大同回來了,就不走了!第567章 朕來給你主持公道!第837章 師徒情分徹底覆滅,惱怒的朱由校:第785章 銀本位不可靠了,咱們換金本位吧第850章 天要下雨孃要嫁人!第140章 清官的力量,老百姓的心中有桿秤,第476章 東林書院,騎臉輸出,我在山東過的
第889章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一人而已!第81章 你這個以直取名的奸賊,我羞於與你爲第898章 大決戰之江北大戰第449章 徹夜長談,黃宗羲定律!第341章 串聯狀告英國公,日了狗的英國公!第72章 打工不給錢, 還有天理麼?還有法律第416章 出城三十里迎張相,天大殊榮!第341章 串聯狀告英國公,日了狗的英國公!第796章 神兵天降, 目標:江戶!第802章 又是大勝!大明總在勝利!第314章 慘烈的廝殺,殺出去!第566章 天子之怒!第703章 新黨內部有叛徒第172章 水太涼,汪文言自殺!第300章 兩百億預算的大基建,咱們大明,不第130章 趙老爺家分地嘍!第806章 亂了的東瀛纔是好東瀛!第470章 萬人上書,請廢衍聖公!第192章 脫胎換骨,掃黑除惡錦衣衛!第156章 朱由校激動壞了,朕的投資了這麼多第808章 厲兵秣馬,待來年掃平遼東!第826章 朕,要封師傅一個王!第212章 請聖旨,動孔家!第884章 ,朕非亡國之君,諸臣皆亡國之臣!第462章 吏筆如刀,直斥孔府,六十四代家奴第158章 豬撞樹上了,你撞朱上了!第861章 十一萬大軍投靠張相,崇禎傻眼!第586章 遼河之戰,不出意外的出意外了第399章 京觀,震撼!第616章 零傷亡,活捉敵酋!第761章 大明國企,鐵飯碗來了!第408章 投大明,給飯吃!饅頭破城!第859章 用三大營鎮壓三大營?崇禎你腦子進第687章 遠邁漢唐,資本極速發展的大明!第423章 史可法的大手筆!第412章 正面搦戰,大敗女真!第725章 南方推新政,北方培養工業人才!第29章 光宗耀祖!第625章 天啓九年,一邊打仗,一邊還能這麼第65章 不怕苦,不怕累,要爲大明的江山社稷第685章 廢祖制,建水師,聯西域,狗皇帝的第259章 抄家,抄出了八百萬兩銀子!第182章 你自裁吧!朕給你體面,你不想體面第809章 先北再南,解決完遼東再解決藩王第903章 功德林內,衆人覆盤,感嘆大明日落第248章 整個大明,自朱元璋開始有此殊榮者第365章 不廢刀兵,黔國公積極擁護大明新政第772章 羣臣轟動,人山人海,生機勃勃第27章 狀元及第!第78章 千秋之後,吏筆如刀又如何?第288章 奉天靖難,清君側,誅好古!第756章 顫抖吧!南洋,天朝上國回來了!第359章 不廢一兵一卒,拿下南京城!第681章 朕,好殺人!第34章 神乎其神!第805章 讓東瀛亂一場,把幕府變成大明的狗第151章 別看當初鬧得歡,現在全部拉清單!第697章 開天下先河,創古今之新!第101章 下定決心,朕要分地!第49章 朕,要殺人!第241章 御駕親征,一萬新軍,整裝待發!第439章 張好古的思想武器,重修《大明律》第293章 軍演大爆炸,倒了血黴的八大晉商!第608章 遼南人口暴漲!第490章 怒砸《東林報》!第69章 賑濟災民!第552章 老子和兒子,精彩絕倫!第199章 斬立決,萬人空巷!第557章 佛祖也得給大明繳稅!第515章 周王:我冤啊!第254章 師傅科舉舞弊?無稽之談!第460章 張皇后和張好古統一戰線:你見過王第391章 東江軍反了,東江軍被平定了!第631章 大勝仗!朱由校:“朕,從未見過有第510章 朕之肱骨,重重有賞!第285章 自請廢王,還有這好事兒?第98章 爲衆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於風雪!第736章 蒸汽船下水,大明重下西洋的曙光!第443章 父慈子孝,黃宗羲和黃尊素父子反目第460章 張皇后和張好古統一戰線:你見過王第621章 一個普通蒙古人的幸福生活!第166章 糧價暴漲,瘋狂!第593章 看清楚了,我是你漢人爺爺第239章 吐了黃素尊一臉痰!你們東林黨想跟第489章 顫抖吧!《東林報》,嚐嚐做題家的第557章 佛祖也得給大明繳稅!第131章 趙南星,你家沒了!第449章 徹夜長談,黃宗羲定律!第106章 朕,要大開殺戒!第781章 臥槽,漕運真給你廢了?第734章 爲了賺錢,大清和東林黨都迫不及待第773章 火爆至極,什麼叫大明盛世啊第29章 光宗耀祖!第876章 大清算,大同回來了,就不走了!第567章 朕來給你主持公道!第837章 師徒情分徹底覆滅,惱怒的朱由校:第785章 銀本位不可靠了,咱們換金本位吧第850章 天要下雨孃要嫁人!第140章 清官的力量,老百姓的心中有桿秤,第476章 東林書院,騎臉輸出,我在山東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