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6章 錢謙益:我們討伐紅夷人,正是符合

一行人在西苑裡走着,

朱由校在前,張好古和魏公公在兩側稍後,而後方跟着大批的侍衛舍人,西苑內因爲建起了大明皇家科學院和朱由校的私人工坊,爲了保持西苑的環境,特意移植了不少花卉植物。

走着走着,朱由校在一處小亭停下:“錢閣老的文章,師父你看了沒?”

朱由校說着轉身看向張好古,眼神中帶着一些莫名的意思。

張好古點點頭:“錢相的文章,臣讀過了。”

伸手示意張好古坐下,朱由校徑直落座,後面的舍人將茶水糕點快速端上來,動作非常迅速。

“對錢閣老的文章,有什麼想法,徑直說吧。”朱由校說道。

張好古笑道:“臣能有什麼想法,錢相有此覺悟,於國於民,都是好事。”

朱由校從袖子裡拿出一疊紙張來:“於國於民,是好事不差,但其緣由,還是爲了一己私利。”

“想想大明開國之初的賢臣良將,想想隨着太宗皇帝征戰漠北的那些國之柱石,再想想陪着宣宗開創盛世的三楊,想想土木堡盡赴國難的文臣武將.”

“那麼多忠臣良將,那麼多國家柱石,祖宗先輩們把這座江山傳下來,可到了後面”

“文臣結黨營私,武將荒廢兵事,邊關缺少糧餉以至於將士缺衣少食忍飢挨餓,就連軍械甲冑都是良莠不齊,他們只顧着自己賺錢,根本不顧朝廷的死活,他們想着把皇帝放在宮裡當作一個泥塑,他們說什麼,皇帝做什麼,如此就能迎來盛世。”

“呵,官宦士紳的盛世朕就知道,他們沒一個考慮到如此舉動會不會給朝廷引來什麼災禍,妄動兵戈會不會給天下百姓帶來負擔苦難,他們淨想着朝廷出兵好以此謀取私利,畢竟是朝廷出兵出糧,他們不需要上戰場,也不需要花錢,等着後面接收利益就好。”

“想的是真好啊,如今朝廷,也真的按照他們的意思要動兵了.”

“真是.六朝何事,淨是門戶私利!”

張好古說道:“不管是爲了一傢俬利,還是處於何種目的,他們的意圖,終歸和朝廷不謀而合。”

“陛下,論跡不論心,所謂家國天下,家尚在國前;能在考慮自家利益時,顧忌朝廷利益的,已經是難得的忠臣了。”

“如今能把這些士紳的利益和朝廷的利益捆綁在一起,對朝廷來說,也是好事。”

朱由校抿了口茶:“雖然眼下的情況和朝廷的推動分不開,但次次想到這些人在背後賺足了金銀,朕就感覺心情不爽利。”

“這件事,不可能只讓朝廷出錢。”

“南邊那些商賈士紳既然想着更多的利益,想着去泰西之地賺那千百倍的利潤,他們就得拿出真金白銀來,這一戰朝廷是爲了未來打的,不是爲了他們的私利打的。”

張好古明白了,自家這位陛下還是脾氣上來了,畢竟是統御天下十二載的帝王了,向來都是我想幹什麼幹什麼;如今卻成了士紳商賈推動着朝廷幹什麼,身爲掌握天下大權的至尊,朱由校自然不高興。

哪怕這是他有意推動的,但這些士紳商賈真這麼做了,他依舊不高興。

“臣明白了,臣一定給陛下從那些士紳商賈裡榨出錢來。”張好古說道。

朱由校滿意的點了點頭,一旁的魏公公趁機說道:“張師傅,你可不知道這些士紳多有錢,他們存錢,那是一車車的金銀去存啊!”

“憑着朝廷的天威從海外賺足了金銀,卻不給朝廷孝敬,這些士紳的心都壞了!”

顯然,魏公公手下的東廠番子探查到了不少消息啊。

從西苑出來,張好古忽然瞥見一個有些鬼鬼祟祟的身影,那個人怎麼看着,那麼眼熟呢?

“少爺,看什麼呢?”張安有些不知所然。

“沒事,去吏部吧,走了走了。”張好古笑着說道。

不明所以的張安撓了撓頭,跟在張好古後面慢悠悠的走着,他怎麼總感覺自家少爺有點事呢?

張好古在吏部待了還沒幾刻鐘,小吏就來通報,說是錢謙益來了。

“來的還真快,快請錢相進來。”

張好古說着起身去迎接,走到正堂時就看到一副好相貌的錢謙益迎面走來:“元輔,老夫過來叨擾了。”

“錢相客氣了,你我之間這就生分了,快請。”張好古也是很熱情的邀請錢謙益。

兩盞清茶端茶上,嫋嫋水霧升騰,茶香開始飄溢。

“這茶,不一般啊!”錢謙益眼前一亮,這等好茶,他之前可享受不到。

“說是什麼四川的茶,我也不太懂,下面人知道我喜歡喝點茶,就給我送來幾兩。”張好古說的很淡然。

錢謙益看着張好古,眼中是說不完的羨慕,二十八歲的當朝首輔,擔任首輔七載,治得大明國強民富,這般尊崇的人物,想要什麼真的就是一個念頭,他也想體會這樣的風光。

畢竟起碼沒有人專門爲了他這個內閣閣老,去四川收購這等好茶,這茶一錢,價值多少他都不敢去想。

“錢相來找我,所爲何事啊?”張好古笑眯眯的看着錢謙益。

錢謙益回過神來,笑呵呵的捋了下鬍子:“老夫來找元輔,爲的是一件大事。”

“近日民間輿論,元輔也都知道,而朝堂上的百官上奏,元輔有何看法啊?”

張好古沉吟着:“征討紅夷人這事啊,南洋的紅夷人固然可惡,但眼下他們已經乞和了,朝廷也已經在討論從禮部挑選合適人選去和紅夷人討論此事。南洋之地,形勢錯綜複雜,諸國關係混亂,又有泰西之地的尼德蘭人,也就是紅夷人,還有弗朗機人.”

“這南洋的環境這麼複雜,其氣候又酷熱難耐,多雨水,朝廷眼下以火器爲主,火藥可不能遇溼,更何況其氣候非北方軍士所能適應,兵戈不能輕動啊。”

“依我之見,既然紅夷人已經投降了,還給了賠償的款子,那放他們一馬也未嘗不可,畢竟人家遠在泰西之地,萬里迢迢來大明做生意,冤家宜解不宜結啊。”

錢謙益有些不敢相信的看着張好古,這話是伱張好古能說出來的?

當初打遼東,打蒙古,打安南,在國內殺人的時候,你張好古多硬氣?殺得那叫一個人頭滾滾,血流成河。

眼下面對泰西蠻夷,你告訴我冤家宜解不宜結?

錢謙益搞不懂張好古在想什麼了。

民間的輿情推動顯然不只是東南沿海那些士紳官宦在推動,這一點他錢謙益無比確認,背後若沒有朝廷的人在推動,他敢把面前這張桌子給吃下去!

可,爲什麼張好古表現的這麼不想打呢?

錢謙益思索了片刻,笑着說道:“元輔啊,這紅夷人乃不臣之蠻夷,劫掠南洋財富,欺凌我大明藩屬,若不施以嚴懲,朝廷威儀何在啊?”

“更何況,紅夷人在南洋佔有諸多肥沃土地,這些土地產糧那可是一年三熟,足以給朝廷提供額外的糧食,如今這氣候越來越冷,北方的糧食未來必定會面臨乾旱和冰凍所造成減產的情況。”

“這南洋的種植園對朝廷來說,重要性不言而喻啊。”

張好古笑道:“交祉那邊,黃總督已經在發動交祉百姓開闢更多的田畝了,那裡也有不少良田,足以爲朝廷提供充足的糧食,加上如今朝廷推動番薯和土豆,這些東西可都是產量大的好糧食啊。”

番薯土豆,錢謙益嘴角抽了抽。

這些東西產量的確大,但好吃,還真不怎麼好吃。

第一次吃是感覺不錯,但吃多了還是不怎麼樣。

畢竟這些東西只是運來的初級版本,壓根不是後世那些精挑細選培育的新種,其最大的,是保證產量,能吃,填飽肚子,口味這東西,就不用提了。

但不得不說,能吃,產量大,這兩點就足以穩定大明億萬百姓了,而且工科院的農學學士們也在研究怎麼改良土豆和番薯的味道,所以說這些打動不了張好古。

見錢謙益有些糾結,張好古主動問道:“錢相,你把你的想法,詳細說說看嘛。”

聽到張好古這話,錢謙益也不在糾結糧食的問題,他從袖子裡拿出一份奏摺遞給張好古:“元輔請看,這是老夫梳理的徵夷策。”

張好古看了看錢謙益寫的徵夷策,這份策略沒有什麼華麗的辭藻,也沒寫什麼假大空的東西,通篇乾貨,很符合目前天啓朝的主流,簡潔實用。

這份徵夷策讓張好古確認,東林黨和東南那些士紳官宦的確是對此事上心了,他們全力推動,輔助錢謙益,不僅僅是爲了南洋的利益,更是想把東林黨在朝中那搖搖欲墜的根基給穩固下來。

這份徵夷策就是最好的佐證,上面詳細列數了南洋的紅夷人所擁有的實力以及南亞地區紅夷人的部分情況,並提出了自己的構思,朝廷要組建多少大軍,軍械如何配備,後勤如何維護。

以先平定南洋的紅夷人爲前期目標,將這裡變成大明遠征軍的橋頭堡,隨後經略南亞的紅夷人,將這兩地的紅夷人盡數平定後,在南亞駐軍威懾地方同時大力發展水師,組建更龐大的艦隊以南亞爲根基向泰西之地進攻,直至打到紅夷人的本土去。

看着這份徵夷策上羅列出來的種種數據,張好古微微頜首,這東林黨中,還是有人才啊,這些東西可不是那些滿口道德仁義的僞君子能弄出來的。

沒有真才實學,羅列不出這些詳細的數據。

這份徵夷策,可以當作廟算的一份重要文件來使用了。

看完徵夷策,張好古沉吟片刻:“錢相看來是做足了準備啊。”

錢謙益笑道:“爲了朝廷計嘛,這泰西之國四處劫掠金銀,何其富裕,若朝廷能直通泰西之地,那賺回來的就是金山銀海,足以讓朝廷的稅收再上幾個檔次,倒是朝廷有充足的金銀來修建馳道興修水利,還可以發展艦隊去各片大洋做生意,這不是好事嗎。”

“是好事不假,但錢相考慮過朝廷要花多少錢來完成這個計劃嗎?”張好古笑問道。

不等錢謙益說話,張好古便列了一份數據:“征討南洋的紅夷人,很簡單。他們在南洋的地盤就那些,朝廷發動王師,按三萬大軍爲例,所需兵船就是一百艘,而供給這三萬大軍的後勤糧秣軍械,起碼需要一百艘船分兩波日夜運輸,而保護兵船和糧船,又需要起碼兩支艦隊,一百艘以上的戰船沿途護送,同時還要有戰船負責戰爭初期的火炮壓制。”

“這麼多戰船,這麼多兵馬,朝廷每月的支出有多少,錢相算過沒有?而拿下南洋之後,還要再度西進,這費用,可就更高了。”

“朝廷眼下所有水師戰船加起來纔多少,合適運兵的海船又有多少,這一戰要打起來,朝廷自己不算,還需徵調民間海船,不容易啊。”

錢謙益說道:“可是元輔啊,這一戰若是打贏了,僅僅南洋的利益,就足夠朝廷回本還能收穫更多了。”

“泰西之地的國家無比推崇我大明的絲綢瓷器和茶葉,這些東西只要運到泰西之地,那就是千百倍的利潤,可爲朝廷提供無數稅收,更何況如今朝廷工業發展,各種商品都需要一個渠道一個市場,還有什麼比崇尚我大明又有足夠金銀的泰西之地更合適的嗎?”

“若朝廷船隻不夠,徵發民間船隻絕對可行,東南沿海必定支持朝廷的舉措,甚至可以爲王先驅。”

“只要先把南洋控制下來,朝廷和民間有了足夠的獲利,後續徵西洋,徵泰西,都可發行股票籌備資金,民間絕對願意爲朝廷效力,甚至戰費都不用朝廷出錢。”

錢謙益都說到這了,張好古也是笑道:“錢相啊,你一個東林君子,張口閉口就是征討西夷,謀取利益,這不是儒家之言吧?聖人學說裡可沒教這些啊。”

錢謙益則是很驕傲的說道:“聖人之言,乃是教導百姓之言,而泰西蠻夷又如何算得上我大明臣民?”

“眼下他們不識詩書禮義,不知道德仁義,肆意劫掠他國,欺凌弱小,宛如禽獸行徑!朝廷發王師,討伐蠻夷,正合聖人之言,此乃教導西夷,讓其沐浴王化之舉。”

“日後,必定要將聖人學說廣播西洋之地,讓其知曉詩書禮義,明白道德仁義,讓他們沐浴王化,成爲我大明之順民。”

看着眼下完全變了個模樣的錢謙益,張好古也不知道該說什麼,天知道接下來東林黨會朝着什麼方向狂飆猛進?

不過照現在來看,錢謙益的言行舉止倒是非常契合當下,稱得上是好變化了。

錢謙益見張好古問了這麼多,心裡感覺有戲了,立刻問道:“元輔啊,這征討紅夷人一事?”

張好古笑道:“徵夷策是個好東西,就是準備的還不夠充分。”

錢謙益明白了:“那老夫再籌備籌備,弄得完善一些。”

張好古給錢謙益提了個醒:“錢相所說的弄一個公司,推行股票,這件事我覺得可行。”

“這方面,錢相可以想想,下下功夫。”

送走了錢謙益後,張好古笑着搖了搖頭:“利益面前,謙遜仁義可是真不值一提,這東林黨人的轉變,還算及時。”

“再慢一點,估計就真的什麼都不剩了。”

抿了口茶,張好古開始書寫一些東西,朝廷早就決定要對紅夷人下手,南洋的利益朝廷是不可能放棄的。

既然錢謙益想明白了,那張好古就可以做一些準備了。

一封封調令被張好古寫出來,他需要大明在江南的十餘萬新軍開始進行籌備,這一戰征伐南洋紅夷,考慮氣候環境因素,北方的新軍必然不適應,哪怕到了南洋也需要數個月來適應當地環境氣候和蚊蟲。

因此這一戰以南方新軍爲主。

江南的三大營裡,朝廷共有新軍十三萬,這十三萬新軍,張好古預計調動的人數不會超過三萬。

三萬左右的新軍,配合水師,足以碾壓南洋了。

作戰從來不是一個簡單的事,前期籌備的多麼詳細都不爲過。

大明如今重火器,以火銃和多種重型火器配合爲主,南洋作戰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後勤,火藥,彈丸這些東西如何補充,畢竟大明制式的火藥和槍彈可不是南洋那些粗製濫造的火藥能比的。

若要統轄數萬大軍,完善後勤,張好古一人肯定是不夠的,他所做的也不過是讓江南的新軍做好準備,讓方雲出他們提前訓練新軍,儲備彈藥火器,靜候朝廷命令。

同時關於糧秣和其他物資,張好古也已經開始下令,江浙福廣這東南沿海的衛所都要調動起來,爲大軍在沿海行進籌備物資,提供糧秣。

同時交祉之地也會動員起來,給大軍提供港口和行軍資源。

這一戰,是以大明南國之力來對南洋的紅夷人進行碾壓式的打擊,一戰之下必須要保證紅夷人被直接打死,不給他們任何掙扎的餘地。

大明王師百戰百勝的名號可不能斷在南洋這塊地方。

將一份份寫好的命令蓋上印章後,張好古輕輕呼出口濁氣:

“南洋之戰,是時候了。”

第766章 永樂盛世,天啓重現!第827章 臉皮撕破,讓張好古趕緊離開京城!第426章 史可法悟道,師徒大決裂!第368章 蒸汽機初步成功,天啓大爆炸!第122章 上手就殺一千多,大明還不得炸了鍋第270章 不費一兵一卒,炸死努爾哈赤!第607章 張相有後,魏公公:“兒子叫張獻忠第314章 慘烈的廝殺,殺出去!第435章 父慈子孝,重罰張守初,張好古又對第385章 暴怒的皇太極:努爾哈赤,你狗日的第30章 賺錢的營生!第559章 朱由校:“艹,這幫和尚還真有錢!第550章 下民易虐,上天難欺!第64章 朝廷六部,戶部爲尊第547章 張好古,自今日起,我與你恩斷義絕第839章 天啓遇刺,遊船落水!第629章 草原部落喜迎大明王師!!第336章 大震撼,天啓五年的收入——一億五第809章 先北再南,解決完遼東再解決藩王第476章 東林書院,騎臉輸出,我在山東過的第476章 東林書院,騎臉輸出,我在山東過的第608章 遼南人口暴漲!第494章 士紳的學子們超勇的,居然還敢衝擊第109章 生機勃勃,萬物競發之境界!第380章 殺人誅心,社會性死亡!第220章 羣臣再破防,朱由校:這是孔家自願第530章 微服私訪!第128章 民心所向,龍顏大悅!第413章 皇太極的震驚:八旗,我的八旗,怎第366章 開國國公,奉天國公,三支斷根兩支第101章 下定決心,朕要分地!第875章 今日之後,曲阜再無孔家第281章 狠狠羞辱,福王遊街!第498章 埋給皇太極的大雷,大明的禍害開始第807章 六十藩合戰,流血的東瀛第616章 零傷亡,活捉敵酋!第882章 天下大亂,誰爲蛟龍?誰爲真龍?第512章 一邊是閻羅王,一邊是財神爺!第363章 當年朱元璋在這裡斬了李善長,今天第204章 幕後真兇,浮出水面!第21章 殿試第163章 錦衣衛——天子親兵(×)人民公僕第461章 禮樂崩壞,狗皇帝的全力支持!第137章 那可是朝廷命官啊,得加錢!第278章 你也配儀仗?囚車耳!第349章 朱由校:“沃日,這麼多地?”第187章 剿滅武定侯府,京師震動!第591章 碾壓,大敗清兵!第106章 朕,要大開殺戒!第422章 羞憤欲絕,當朝撞死!第5章 賣木雕的皇帝第213章 衣錦還鄉!第213章 衣錦還鄉!第11章 張好古的後臺不是魏公公是皇帝?第865章 關內關外具是一家,四海之內親如兄第777章 重大利好,股市回暖第818章 蜀王朱至澍死了!第641章 下克上,我們想要潤大明!第649章 新舊之爭,朝堂民間大爭辯!第411章 六十熊變五十兇,東江軟腳蝦(×)第357章 造反了?那可真是太好了,等你老半第51章 祖制不徹底,就是徹底不祖制!第639章 大明宣傳隊,潤大明,分牧場!第69章 賑濟災民!第590章 皇太極大戰袁崇煥第523章 朱由檢管不住嘴,又捱罵了!第783章 周奎:要不讓信王妃和朱由檢和離算第518章 朕心甚慰!第234章 秋後算賬,先殺個人頭滾滾再說!第191章 震撼的朱由校,天啓三年,兩千八百第758章 援助南洋諸國,在南洋播撒屬於大明第166章 糧價暴漲,瘋狂!第440章 《誰,是大明的脊樑》第395章 合圍皇太極,大破建奴!第697章 開天下先河,創古今之新!第487章 窮苦讀書人破防了,這政務員的福利第264章 葉向高:我把家裡的地都捐出來,求第455章 大破孔府,孔家上下一體擒拿!第806章 亂了的東瀛纔是好東瀛!第273章 百姓,朕的的骨肉子民,親王,跟朕第170章 朱由校放大招,糧價血崩?第112章 張好古入閣!第577章 天啓新政,不拘一格降人才!第39章 我們,好像,是被欺騙了!第586章 遼河之戰,不出意外的出意外了第455章 大破孔府,孔家上下一體擒拿!第603章 重重有賞!三軍盡歡顏!第764章 王者氣度,大東亞聯盟!第799章 全面壓制,勝負已定!第314章 慘烈的廝殺,殺出去!第285章 自請廢王,還有這好事兒?第466章 讀書內訌,張好古無錯,錯在孔府!第389章 被張好古殺怕了,我毛文龍絕不投靠第333章 立皇太子,朱由檢徹底沒希望了!第785章 銀本位不可靠了,咱們換金本位吧第277章 福王不便出來?那好,餓到福王願意第740章 打,打到他全軍覆沒爲止!第325章 另立新君,信王登基?第741章 一戰定乾坤,大明海上時代的到來!第596章 天賜大捷揚眉吐氣遼南軍!
第766章 永樂盛世,天啓重現!第827章 臉皮撕破,讓張好古趕緊離開京城!第426章 史可法悟道,師徒大決裂!第368章 蒸汽機初步成功,天啓大爆炸!第122章 上手就殺一千多,大明還不得炸了鍋第270章 不費一兵一卒,炸死努爾哈赤!第607章 張相有後,魏公公:“兒子叫張獻忠第314章 慘烈的廝殺,殺出去!第435章 父慈子孝,重罰張守初,張好古又對第385章 暴怒的皇太極:努爾哈赤,你狗日的第30章 賺錢的營生!第559章 朱由校:“艹,這幫和尚還真有錢!第550章 下民易虐,上天難欺!第64章 朝廷六部,戶部爲尊第547章 張好古,自今日起,我與你恩斷義絕第839章 天啓遇刺,遊船落水!第629章 草原部落喜迎大明王師!!第336章 大震撼,天啓五年的收入——一億五第809章 先北再南,解決完遼東再解決藩王第476章 東林書院,騎臉輸出,我在山東過的第476章 東林書院,騎臉輸出,我在山東過的第608章 遼南人口暴漲!第494章 士紳的學子們超勇的,居然還敢衝擊第109章 生機勃勃,萬物競發之境界!第380章 殺人誅心,社會性死亡!第220章 羣臣再破防,朱由校:這是孔家自願第530章 微服私訪!第128章 民心所向,龍顏大悅!第413章 皇太極的震驚:八旗,我的八旗,怎第366章 開國國公,奉天國公,三支斷根兩支第101章 下定決心,朕要分地!第875章 今日之後,曲阜再無孔家第281章 狠狠羞辱,福王遊街!第498章 埋給皇太極的大雷,大明的禍害開始第807章 六十藩合戰,流血的東瀛第616章 零傷亡,活捉敵酋!第882章 天下大亂,誰爲蛟龍?誰爲真龍?第512章 一邊是閻羅王,一邊是財神爺!第363章 當年朱元璋在這裡斬了李善長,今天第204章 幕後真兇,浮出水面!第21章 殿試第163章 錦衣衛——天子親兵(×)人民公僕第461章 禮樂崩壞,狗皇帝的全力支持!第137章 那可是朝廷命官啊,得加錢!第278章 你也配儀仗?囚車耳!第349章 朱由校:“沃日,這麼多地?”第187章 剿滅武定侯府,京師震動!第591章 碾壓,大敗清兵!第106章 朕,要大開殺戒!第422章 羞憤欲絕,當朝撞死!第5章 賣木雕的皇帝第213章 衣錦還鄉!第213章 衣錦還鄉!第11章 張好古的後臺不是魏公公是皇帝?第865章 關內關外具是一家,四海之內親如兄第777章 重大利好,股市回暖第818章 蜀王朱至澍死了!第641章 下克上,我們想要潤大明!第649章 新舊之爭,朝堂民間大爭辯!第411章 六十熊變五十兇,東江軟腳蝦(×)第357章 造反了?那可真是太好了,等你老半第51章 祖制不徹底,就是徹底不祖制!第639章 大明宣傳隊,潤大明,分牧場!第69章 賑濟災民!第590章 皇太極大戰袁崇煥第523章 朱由檢管不住嘴,又捱罵了!第783章 周奎:要不讓信王妃和朱由檢和離算第518章 朕心甚慰!第234章 秋後算賬,先殺個人頭滾滾再說!第191章 震撼的朱由校,天啓三年,兩千八百第758章 援助南洋諸國,在南洋播撒屬於大明第166章 糧價暴漲,瘋狂!第440章 《誰,是大明的脊樑》第395章 合圍皇太極,大破建奴!第697章 開天下先河,創古今之新!第487章 窮苦讀書人破防了,這政務員的福利第264章 葉向高:我把家裡的地都捐出來,求第455章 大破孔府,孔家上下一體擒拿!第806章 亂了的東瀛纔是好東瀛!第273章 百姓,朕的的骨肉子民,親王,跟朕第170章 朱由校放大招,糧價血崩?第112章 張好古入閣!第577章 天啓新政,不拘一格降人才!第39章 我們,好像,是被欺騙了!第586章 遼河之戰,不出意外的出意外了第455章 大破孔府,孔家上下一體擒拿!第603章 重重有賞!三軍盡歡顏!第764章 王者氣度,大東亞聯盟!第799章 全面壓制,勝負已定!第314章 慘烈的廝殺,殺出去!第285章 自請廢王,還有這好事兒?第466章 讀書內訌,張好古無錯,錯在孔府!第389章 被張好古殺怕了,我毛文龍絕不投靠第333章 立皇太子,朱由檢徹底沒希望了!第785章 銀本位不可靠了,咱們換金本位吧第277章 福王不便出來?那好,餓到福王願意第740章 打,打到他全軍覆沒爲止!第325章 另立新君,信王登基?第741章 一戰定乾坤,大明海上時代的到來!第596章 天賜大捷揚眉吐氣遼南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