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六章 魯國混戰

二王子逃到了大阪,匆忙組織起自己的勢力和軍隊,有些沮喪,雖然還有五萬兵馬,可這勢力讓人實在沒有信心,關鍵是人口。

人口這塊,自己連搶帶哄騙,總共不過帶了三萬人口,還有幾十位低級官員,十幾位朝中的內閣官員。

在大阪這面搜索了一番,不過找到兩萬漢人血統的人口,這些人口願意歸順他,成爲他這個勢力的百姓,擁護他的統治。

這樣他總共纔有五萬人口,這點人口連大阪的小縣城的人口都沒有超過,附近鄉村的日本大名遺留下來的人口妥妥的是他的人口的幾十倍。

而且更不妙的是日本人已經從北海道哪個島攻上來了,光復了本州島絕大部分。

日本根據類似島嶼一樣的地形從北到南分爲幾塊島嶼一樣的地形,北海道,本州,中國,四國,九州,近路五個大小不等的島嶼形態的區域。

其中四國最小,中國倒數第二小,九州第三小,近路第四小,然後是北海道比較中等,本州最大。

這幾個地區都是兩邊小,中間大,然後在邊緣區域有着直接的狹長的陸地接壤,或者斷斷續續的小島連接,很明顯的幾個大小不等的島嶼形態的陸地板塊稍微對接起來的。

其中近路和中國兩個板塊連接的最多,近路又和本州島連接的最多,其他的都只是島嶼連接,或者一條大陸架連接,中間是海水,河流分割,四國同中國兩處中間有較寬的海水連接。

北海道直接和本州島之間有一條海峽連接,寬幾十公里。

如果比喻日本的形態,就像一條側躺的魚,北海道是魚頭,本州島是主體魚身體,近路相當於是下部的腰部,四國和中國是兩條腿,九州島等於是小腿,四國島等於是沒有小腿和腳的大腿,鹿兒島到長崎等於是九州島的這支小腿的腳踝和腳面,差不多等於是不規則的魚尾。

近路可以近似的看作是本州島的一部分,類似魚鰭的部分。

大阪就在魚鰭和魚身的連接部分靠上一點。

二王子發現自己現在很不妙,很不利,因爲日本人已經佔領了絕大部分本州島,那些被打敗的德川幕府家綱的大名將軍們紛紛回來收復自己丟失的領地,十幾萬日本軍隊,以他現在一萬不到的魯國正規軍兵力,四萬的民兵和農夫組成的烏合之衆是無法在人數上佔據優勢的,於是他把眼光瞄準四國島,哪裡四面幾乎都是被海水環繞,如果能把四國佔下來,乘着還在京都府的日本人沒有反應過來,奪取一片根據地,日後再圖謀反攻魯國或者上本州島來和日本決戰。

反正自己現在擁有的水師兵力以日本人的那點小水師的體量也不敢打過來,否則幾百門大炮會教日本人怎麼做人。

去四國島也利於躲避日本的兵鋒,讓日本人先前中國島折騰,等那些幕府的大名將軍收復失地的時候,他們碰上的肯定是馮銓和孔有性那兩個反骨仔,只要不被日本人打上陸地去,那麼自己就能守住四國島,讓馮銓和孔有性頭疼去吧。

這點有點像魯國的大王子和三王子的局面,大王子肯定會收復大部分魯國島嶼,但三王子的水師兵力多,只要不被撲上島的魯國軍隊消滅,那麼憑藉着水師兵力能守住距離不過幾十海里的大島,這是魯國的第一大島,比起長條形的水珠串一養的琉球王國本島還要看起來大一點,主要是它土地集中,而琉球王國本島比較狹長的緣故,大王子收拾混亂,壓服其他小島的時間,可足夠三王子站穩腳跟。

大王子恢復魯國還需要一些時間,二王子知道日本大名將軍們重新恢復自己在原先領地上的統治也需要一些時間,他們首先要面對的是馮銓和孔有性佔據的魚尾部分,因爲那裡陸地直接相連,比起他這裡好打多了,孔有性和馮銓的水師兵力是這幾個勢力中最小的。

在所有的人裡面,二王子已經從先前的優勢變爲最不妙的,佔據劣勢的一方了。

因爲他最大的危險來自於日本,被魯國打了那麼久,幾乎全部消滅的幕府勢力現在已經恢復對本州島大部分地方的控制,馬上就要兵臨城下了,四周的原先大名管理的日本百姓也一片混亂,不過由於被統治的慣性,他們還是會很快成爲日本大名將軍們驅逐魯國勢力的臂助。

小王子,二王子的兒子,馬上帶領三千正規兵,八千民兵,加上三千民夫,在自己的艦隊三十艘千噸船,一百艘商船的掩護下,渡海到達了四國島。

三千正規軍全部使用原先洪承疇購買的前裝滑膛槍爲主要兵器,八千民兵使用火繩槍金改2兵器,三千民夫運輸物資,他們手裡有各種華夏軍制造的兵器,鎧甲,大刀,長矛什麼的,這比日本人就地取材使用菜刀,木棍,竹竿,木盾牌什麼的要強大多了,可以說這些民夫就能當日本人的主力精銳部隊使用。

嗯,說的是以前,在吃過魯國軍隊的虧以後,如今的日本人已經起碼是換裝了先前從魯國哪裡買來的兵器鎧甲了,這些都是洪承疇在魯國時候製造,去了琉球王國前期也製造了一些,或者收攏琉球王國原先的兵器等換裝下來的冷兵器,港口初開的時候爲了發展,魯國同日本還是盟友,當然要給他們創造一些機會了。

於是免費支援一批冷兵器,這些比起日本手中原先的雜亂的類似於石器時代的兵器和鎧甲要好的的多,雖然看起來都像是用過的,肯定是用過的,琉球王國的兵器肯定用過,魯國同華夏軍在大陸上打生打死也用過,繳獲自清軍和華夏軍的兵器鎧甲也用過。

洪承疇學習華夏軍可是不管什麼都學習,包括這種一換新武器裝備,馬上向自己弱的對手處理舊兵器,換錢花的的行爲,學的那個像,更是青出於藍。

支援一批,低價賣一批,你再要,就得高價買,等你最後一算,平均價格魯國還是大賺了,大明官員其實都是商人,他們比商人更商人,更加奸詐,很多兵器最後發現都很陳舊,卻賣了比新兵器更高的平均價格。

同時你最後發現,賣給你這些以後,那些商人手裡的兵器立馬煥然一新,比你手裡拿的厲害多了,然後笑着再賣給一些少量的能讓你眼熱的新兵器,那新兵器價格高到讓你嚇一跳,但還忍不住再買,可有價無市,有錢也買不到。

日本四國島上的偷偷上島收拾這裡的大名將軍領着自己召集起來的一萬兵力迎戰小王子的時候發現,即便他們裝備了荷蘭人緊急給他們的一批金改2火繩槍的時候,總體火力上還是不如敵軍。

第七百三十二章 繼續當你的王子吧第一百四十五章 鄭彩末日11第七百二十一章 糧食產量和人口第三百二十七章 安排第四百三十四章 南明烽火15-偷襲雲南第六百四十二章 四面埋伏?第二百八十二章 思緒第四十五章 分道揚鑣第五百零九章 潛入第七百七十一章 琉球王國出兵第八百五十一章 大捷後的無奈第二百四十章 讓世界亂起來,幫張名振第一百二十三章 隆武復起第六百七十九章 怨氣第三十九章 擔憂第四百零六章 戰後第六百零三章 先苦後甜第八百七十二章 將日本變成我們的東瀛州2第八百六十七章 陝甘州戰鬥收尾第三百九十四章 好消息啊第八十八章 選擇第六百零七章 高明的應對第四十五章 分道揚鑣第三百零六章 兩軍遭遇第八百零七章 愚蠢的艦隊總兵第六百三十八章 死亡衝鋒第九十九章 交換第八百四十三章 聲東擊西之計1第九十五章 敗象呈露第八百二十二章 敵人仍然強勢第三百五十七章 彙報3第二百七十八章 攻防3 (求訂閱,求收藏,求打賞。)第七百四十八章 第二戰場第一百八十九章 海戰記敘4第三百九十五章 天亮了第六百九十八章 打你沒有商量第八百四十九章 援兵到了第九十四章 追殺第二百四十七章 鄭鴻逵的危局第二百四十章 讓世界亂起來,幫張名振第三百一十六章 急攻第四百四十三章 南明烽火24-逆轉8第四百七十三章 前沿議事第四百七十章 新的人事調整第一百一十四章 再戰第八百二十章 猶如刀子切豆腐第四十八章 清軍再來第五百四十三章 悲傷的王得仁第五百一十九章 軍校的作用第八十一章 列陣第三百六十章 魯國天生殘疾第二百一十三章 震撼的炮擊第四百一十八章 四維合一的軍隊控制體系第二百一十二章 鐵桶給他砸成豆腐皮第2377章 更迭的臣子第九十三章 忙中添亂第二百九十二章 廝殺正酣第四百二十五章 南明烽火6第二百六十四章 我們自立吧第二百五十六章 文武怨氣1第四百四十八章 打湖廣2第二百四十五章 讓世界亂起來,新的軍隊調整第八百六十八章 軍銜制度改革第一百九十五章 追兇4第五百七十一章 充實華夏軍官位第八百四十九章 援兵到了第2376章 垂垂老矣第二百二十四章 買賣成本第六百三十四章 撤退吧第八百八十六章 風雨飄搖的大清國第二百二十一章 支出大於收入1第五百五十六章 鄭成功來訪第四百八十四章 反正軍最恐怖的一天第七十章 金聲來投奔第六百三十一章 毀滅寧陽縣城第二百六十九章 請求和回報第八百八十八章 血肉磨坊1第八百九十三章 清軍的反擊3第三百六十九章 囚禁朱大典第四百零七章 招募名人李光地第三百零二章 血染府城第八百九十六章 大量的守備旅兵力第2375章 恐懼的同時第七百五十七章 華夏水師的戰艦危機四百二十二章 南明烽火3第二百一十七章 赤嵌城歸屬談判第六百三十五章 沒得逃了第三百六十章 魯國天生殘疾第四百八十六章 李過投降第一百九十六章 追兇5第八百五十九章 兩個大清漢臣的忠誠第四百九十九章 魯國滅亡對局勢的影響2第六百零六章 實際的情況是這樣的第五百九十三章 多隆和田斌的遭遇戰1第五百三十二章 李定國華夏的以色列第六百二十七章 正面決戰第四百六十七章 會鰲拜19第四百七十五章 勸服第三十八章 生擒劉良佐三百六十七章 晉商細作2
第七百三十二章 繼續當你的王子吧第一百四十五章 鄭彩末日11第七百二十一章 糧食產量和人口第三百二十七章 安排第四百三十四章 南明烽火15-偷襲雲南第六百四十二章 四面埋伏?第二百八十二章 思緒第四十五章 分道揚鑣第五百零九章 潛入第七百七十一章 琉球王國出兵第八百五十一章 大捷後的無奈第二百四十章 讓世界亂起來,幫張名振第一百二十三章 隆武復起第六百七十九章 怨氣第三十九章 擔憂第四百零六章 戰後第六百零三章 先苦後甜第八百七十二章 將日本變成我們的東瀛州2第八百六十七章 陝甘州戰鬥收尾第三百九十四章 好消息啊第八十八章 選擇第六百零七章 高明的應對第四十五章 分道揚鑣第三百零六章 兩軍遭遇第八百零七章 愚蠢的艦隊總兵第六百三十八章 死亡衝鋒第九十九章 交換第八百四十三章 聲東擊西之計1第九十五章 敗象呈露第八百二十二章 敵人仍然強勢第三百五十七章 彙報3第二百七十八章 攻防3 (求訂閱,求收藏,求打賞。)第七百四十八章 第二戰場第一百八十九章 海戰記敘4第三百九十五章 天亮了第六百九十八章 打你沒有商量第八百四十九章 援兵到了第九十四章 追殺第二百四十七章 鄭鴻逵的危局第二百四十章 讓世界亂起來,幫張名振第三百一十六章 急攻第四百四十三章 南明烽火24-逆轉8第四百七十三章 前沿議事第四百七十章 新的人事調整第一百一十四章 再戰第八百二十章 猶如刀子切豆腐第四十八章 清軍再來第五百四十三章 悲傷的王得仁第五百一十九章 軍校的作用第八十一章 列陣第三百六十章 魯國天生殘疾第二百一十三章 震撼的炮擊第四百一十八章 四維合一的軍隊控制體系第二百一十二章 鐵桶給他砸成豆腐皮第2377章 更迭的臣子第九十三章 忙中添亂第二百九十二章 廝殺正酣第四百二十五章 南明烽火6第二百六十四章 我們自立吧第二百五十六章 文武怨氣1第四百四十八章 打湖廣2第二百四十五章 讓世界亂起來,新的軍隊調整第八百六十八章 軍銜制度改革第一百九十五章 追兇4第五百七十一章 充實華夏軍官位第八百四十九章 援兵到了第2376章 垂垂老矣第二百二十四章 買賣成本第六百三十四章 撤退吧第八百八十六章 風雨飄搖的大清國第二百二十一章 支出大於收入1第五百五十六章 鄭成功來訪第四百八十四章 反正軍最恐怖的一天第七十章 金聲來投奔第六百三十一章 毀滅寧陽縣城第二百六十九章 請求和回報第八百八十八章 血肉磨坊1第八百九十三章 清軍的反擊3第三百六十九章 囚禁朱大典第四百零七章 招募名人李光地第三百零二章 血染府城第八百九十六章 大量的守備旅兵力第2375章 恐懼的同時第七百五十七章 華夏水師的戰艦危機四百二十二章 南明烽火3第二百一十七章 赤嵌城歸屬談判第六百三十五章 沒得逃了第三百六十章 魯國天生殘疾第四百八十六章 李過投降第一百九十六章 追兇5第八百五十九章 兩個大清漢臣的忠誠第四百九十九章 魯國滅亡對局勢的影響2第六百零六章 實際的情況是這樣的第五百九十三章 多隆和田斌的遭遇戰1第五百三十二章 李定國華夏的以色列第六百二十七章 正面決戰第四百六十七章 會鰲拜19第四百七十五章 勸服第三十八章 生擒劉良佐三百六十七章 晉商細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