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靖難!靖難!!(七)

”陳雲甫一開口,朱允炆就像是有了主心骨一般,一迭聲的附和,隨後問道:“太師有何良策?”

陳雲甫面無表情,平靜道:“師出無名,非惟不勝,乃自危之道也, 叛黨興兵,所言不是要清君側嗎,那咱們就派使者過去, 帶上齊德三人的腦袋去叛黨軍營中,同時告訴叛黨中的將領,現在投降,國朝還會免他們的罪。

作亂之名咱們先給他們拿掉,叛黨就成了無名之師,繼續鬧下去,哪還有什麼理由。

一旦叛黨內部生出嫌隙,曹國公就可以一鼓作氣趁亂取禮,打個幾場勝仗料想問題不大。”

聽到要殺齊德等人,朱允炆的臉色變了。

“臣知道,齊閣老是陛下當年的師傅,與陛下有深厚的師徒之情,所以臣也很痛心,但是爲了江山社稷,臣想,齊閣老也是願意爲陛下、爲國朝英勇獻身的。”

陳雲甫說完後便不再多言,衝朱允炆作揖後坐在自己的位置中沉默。

怎麼選,是朱允炆的事。

“難道除此之外,別無他法了嗎?”

朱允炆切齒道。

“有。”陳雲甫擡頭:“曹國公的能力畢竟有限,不敵朱棣久在邊疆,從戎十幾年,若是陛下願意換將,臣想應該可以大勝。”

雖然陳雲甫沒有明說換誰爲帥,但朱允炆哪裡能不懂其意。

眼下的大明朝還能用誰。

當然是被自己嚴加盯防,賦閒在家的藍玉、常茂。

要麼殺齊德,要麼用藍玉。

朱允炆開始優柔寡斷起來。

他是兩樣都不想選。

但這兩樣,他必須選一樣。

兩害相權取其輕。

穩固皇權纔是第一位。

毫無疑問,啓用藍玉等人爲帥,讓朱允炆心裡覺得沒有底。

“朕,知道了,太師先去吧。”

陳雲甫知道了朱允炆的選擇,於是起身一揖到底,不復多言轉身離開。

齊德的作用結束了!

沒用的人,自然也就失去了繼續活下去的價值。

雖然後面的幾天陳雲甫都一直待在五軍府時刻關注軍機沒有上朝,但他還是收到了風。

齊德、黃子澄、方孝孺三人被罷黜,流放廣西。

朱允炆這個皇帝啊,說他心慈他冷血,說他冷血他做事又做的不夠徹底決絕。

要麼就殺,要麼就繼續留任,這不殺不留的罷黜弄了個不上不下。

當然陳雲甫現在已經不在乎朱允炆的做法,時局的進展雖然和預想有一些小小的偏差,但是無傷大雅。

齊德三人被趕出京城,流放廣西的消息還是傳到了徐州前線。

師出無名的燕逆一軍果然軍心不穩,加上成分混雜,很快出現不和諧的聲音。

潰兵開始出現。

李景隆聞之大喜,遂決定深夜襲營,結果卻中了朱棣的誘敵之計,夜襲大敗不說,連自己都成了朱棣的俘虜!

主帥折陣,五十萬大軍頓時羣龍無首,譁然間離散崩析,許多京營士兵本想再戰,但見友軍多部都在各自的主將帶領下逃往金陵方向,一時間也難免士氣跌落至冰點。

兵敗如山倒,豈是人力所能扭轉。

整整五十萬大軍,就這麼瞬間崩散。

好在元氣損傷不大,除兩萬餘死傷者之外,其他的大多數都逃回到了金陵城外京軍大營。

當然,不可避免的還有那麼十幾萬衛所兵索性乾脆逃回各自老家。

如此慘敗,頓時把整個金陵上下都給整懵了。

尤其是朱允炆。

但懵圈的何止是朱允炆,連朱棣、朱棡、姚廣孝三人也都傻了眼。

這李景隆被俘是朱棣和李景隆密謀計劃內的事,但王師五十萬瞬間崩潰怎麼解釋。

是藍玉等人的嫡系!

幾萬人帶頭鼠竄,連累着幾十萬大軍軍心不穩,一人逃尚且能動搖一個總旗的軍心,何況幾萬人一起逃。

逃就逃吧,逃的時候還不忘散佈謠言,惑亂軍心,致使全軍兵敗如山倒,也就不難理解了。

“這仗打的真他孃的順!”

朱棣當晚就爲李景隆設宴,酒席宴上意氣風發的說道:“孤此刻,彷彿已經看到奉天殿裡的那把椅子,在向孤招手了!”

“這天下,已是燕王您的囊中之物。”李景隆諂媚附和。

朱棣哈哈大笑,端起酒杯走出軍營,衝着金陵城的方向遙遙舉起一飲而盡。

同一時刻,陳雲甫也出現在金陵城頭,面露微笑。

他的背後,站着藍玉、常茂、沐春三人。

除了三人外,還有一杆大纛旗。

上繡五個大字。

‘討逆大將軍’!

徐州慘敗的消息傳入金陵後,朱允炆徹底失了分寸,陳雲甫就是他唯一的救命稻草,於是拜陳雲甫爲討逆大將軍,藍玉爲左副將軍、常茂爲右副將軍、沐春爲總兵官。

整肅京營,尋機再戰。

這一戰,叫做金陵保衛戰!

“該收網了。”

陳雲甫拍了拍城牆垛口, 滿意轉身。

藍玉三人一同跟上。

“太師,徐州這邊還好處理,廬州那......”

下了城牆的陳雲甫剛欲登上馬車,聞言懸停雲紋靴。

“我若是要想要朱楨的腦袋,他都看不見明天的太陽!看在芸兒的面子上,讓他在廬州府過個年吧,過完年再處理掉。”

言罷,登上馬車離去。

藍玉三人齊齊抱拳作揖:“恭送太師。”

望着馬車沒於夜色之中,藍玉笑呵呵的錘了常茂一拳。

“大外甥,過幾天看你表現了。”

“放心吧舅舅,會演戲的不止你一個。”

第四百四十六章:陳雲甫是朕的亞父第七十七章:皇帝因何造反?第二百六十八章:咬人的狗不叫第一十六章:回絕第二百七十二章:光與希望,永遠都在!第五百三十五章:一月之約第四百一十三章:公與私第九十章:傳位詔書第三百六十二章:權力的盛宴:九州會!第三百九十一章:生活中的老陳第一百四十二章:捕魚兒海大捷!第四十六章:大明行刑官胡師傅第二百零八章:一家之主第五十四章:大明子民第四百二十章:食君之祿、擔君之憂第三百三十一章:靖難!靖難!!(三)第三百八十四章:料事如神第三百四十八章:國家一體納糧第四百一十二章:經濟試點省第八十七章:老大哥真講究第七十章:我要,改變這個時代!第四百六十四章:這算大捷嗎?第一百一十三章:帝心如淵,深不可測第二百九十二章:和朱標拜了把子第三百三十三章:靖難!靖難!!(五)第二百二十七章:看你能狂到幾時第二十章:他郭桓蹦躂不了多久!第一百零九章:老朱也會玩賴第一百零七章:陳雲甫‘自首’第二百一十五章:新朝前的風雨第八十七章:老大哥真講究第五百一十三章:火中取栗的計劃第二百八十四章:設計陷害第四百三十八章:夏元吉支棱起來了第四百零二章:大刀闊斧動教育第一百六十七章:密報第二百三十五章:精簡禮法,衆望所歸第四百一十一章:奉天殿辯論第二百三十七章:古今賢臣,無有媲雲甫者第四百八十章:一局真正的大棋第四十七章:好奇心害死貓第二百五十七章:陳雲甫談爲官理政(中)第七十二章:趙幹來跑官第四百五十五章:盛世,一定會降臨第三百二十五章:每個偉大的人,都有落幕的時刻第二百八十一章:諸君共勉第四百五十七章:給廣東摘帽子第三十章:來自朱標的肯定第五百零一章:風平浪靜第三百四十四章:正戲開鑼第六十六章:齊德說要撤藩第二百一十四章:朱棣看到了希望的曙光第四百七十七章:背鍋的陳嘉鼎第九十章:傳位詔書第九十九章:誰人喧譁?第五百三十七章:一斤米,一百文!第九十九章:誰人喧譁?第五百二十二章:陳雲甫教子第一百六十二章: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第五百二十章:阻力四月更新情況和五月更新彙報第四百六十二章:炮兵指揮使朱煜第二百六十章:老大哥說的沒毛病第一百六十九章:突然發難,大禍臨頭第六十二章:太子大秘第三百零五章:話及正題第五百四十六章:短暫的禹王,永遠的大明太師第三百八十二章:戰爭過後,盛世錦繡第四百一十六章:幼年早慧的于謙第五百一十六章:找場子的陳景和第三十一章:突如其來的擢升第二百一十五章:新朝前的風雨第一百五十七章:吳中侯的面子頂天了!第三百六十章:席捲全國的編制改革第三百五十三章:完善新教育體系第三百三十一章:靖難!靖難!!(三)第三百一十九章:人心不定第五十章:揭開腐敗的蓋子第三百五十四章: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第三百三十三章:靖難!靖難!!(五)第六章:朱標第一百七十五章:同福客棧第二百九十一章:挾私報復第二百七十六章:是君臣,更是兄弟第一百三十七章:大明朝的義務教育體系第二百二十六章:成國公、上柱國、太子少師、內閣首輔大臣!第三百二十二章:帝崩,舉目破敗第四百八十四章:科西莫-美第奇第一十一章:蝴蝶效應第八十八章:北伐之年第五百零一章:風平浪靜第四百五十三章:功勞永遠是老大哥的第三百九十三章:戰略服務政略第三百三十四章:靖難!靖難!!(六)第五十九章:深淵之前的大明朝第三十四章:開國勳貴第四百零六章:妄肆非議,圖謀叛國第二百六十三章:敲打五軍府第五百一十三章:火中取栗的計劃第九十五章:見招拆招真高手
第四百四十六章:陳雲甫是朕的亞父第七十七章:皇帝因何造反?第二百六十八章:咬人的狗不叫第一十六章:回絕第二百七十二章:光與希望,永遠都在!第五百三十五章:一月之約第四百一十三章:公與私第九十章:傳位詔書第三百六十二章:權力的盛宴:九州會!第三百九十一章:生活中的老陳第一百四十二章:捕魚兒海大捷!第四十六章:大明行刑官胡師傅第二百零八章:一家之主第五十四章:大明子民第四百二十章:食君之祿、擔君之憂第三百三十一章:靖難!靖難!!(三)第三百八十四章:料事如神第三百四十八章:國家一體納糧第四百一十二章:經濟試點省第八十七章:老大哥真講究第七十章:我要,改變這個時代!第四百六十四章:這算大捷嗎?第一百一十三章:帝心如淵,深不可測第二百九十二章:和朱標拜了把子第三百三十三章:靖難!靖難!!(五)第二百二十七章:看你能狂到幾時第二十章:他郭桓蹦躂不了多久!第一百零九章:老朱也會玩賴第一百零七章:陳雲甫‘自首’第二百一十五章:新朝前的風雨第八十七章:老大哥真講究第五百一十三章:火中取栗的計劃第二百八十四章:設計陷害第四百三十八章:夏元吉支棱起來了第四百零二章:大刀闊斧動教育第一百六十七章:密報第二百三十五章:精簡禮法,衆望所歸第四百一十一章:奉天殿辯論第二百三十七章:古今賢臣,無有媲雲甫者第四百八十章:一局真正的大棋第四十七章:好奇心害死貓第二百五十七章:陳雲甫談爲官理政(中)第七十二章:趙幹來跑官第四百五十五章:盛世,一定會降臨第三百二十五章:每個偉大的人,都有落幕的時刻第二百八十一章:諸君共勉第四百五十七章:給廣東摘帽子第三十章:來自朱標的肯定第五百零一章:風平浪靜第三百四十四章:正戲開鑼第六十六章:齊德說要撤藩第二百一十四章:朱棣看到了希望的曙光第四百七十七章:背鍋的陳嘉鼎第九十章:傳位詔書第九十九章:誰人喧譁?第五百三十七章:一斤米,一百文!第九十九章:誰人喧譁?第五百二十二章:陳雲甫教子第一百六十二章: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第五百二十章:阻力四月更新情況和五月更新彙報第四百六十二章:炮兵指揮使朱煜第二百六十章:老大哥說的沒毛病第一百六十九章:突然發難,大禍臨頭第六十二章:太子大秘第三百零五章:話及正題第五百四十六章:短暫的禹王,永遠的大明太師第三百八十二章:戰爭過後,盛世錦繡第四百一十六章:幼年早慧的于謙第五百一十六章:找場子的陳景和第三十一章:突如其來的擢升第二百一十五章:新朝前的風雨第一百五十七章:吳中侯的面子頂天了!第三百六十章:席捲全國的編制改革第三百五十三章:完善新教育體系第三百三十一章:靖難!靖難!!(三)第三百一十九章:人心不定第五十章:揭開腐敗的蓋子第三百五十四章: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第三百三十三章:靖難!靖難!!(五)第六章:朱標第一百七十五章:同福客棧第二百九十一章:挾私報復第二百七十六章:是君臣,更是兄弟第一百三十七章:大明朝的義務教育體系第二百二十六章:成國公、上柱國、太子少師、內閣首輔大臣!第三百二十二章:帝崩,舉目破敗第四百八十四章:科西莫-美第奇第一十一章:蝴蝶效應第八十八章:北伐之年第五百零一章:風平浪靜第四百五十三章:功勞永遠是老大哥的第三百九十三章:戰略服務政略第三百三十四章:靖難!靖難!!(六)第五十九章:深淵之前的大明朝第三十四章:開國勳貴第四百零六章:妄肆非議,圖謀叛國第二百六十三章:敲打五軍府第五百一十三章:火中取栗的計劃第九十五章:見招拆招真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