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食君之祿、擔君之憂

西北的局勢劍拔弩張,東南的江山歌舞昇平。

國家這些年發展的越來越快,各方面都在以一種日新月異的速度在進步着,尤其是當禮法、教育兩個卡在思想脖子上的枷鎖被相繼取掉後,很多之前不敢想的、不敢做的事就會越來越多。

在威海的沿海港口,一支上百人的隊伍正在井然有序的登着船。

這羣人各個穿着三品到七品不等的官袍,手裡拎着大小不一的箱子,顯得很是忙碌。

舷梯腳下,威海衛指揮使石有裕肅容站立,當一名中年男子走來的時候,石有裕抱拳躬身見禮。

“末將石有裕,見過嚴行走。”

來人是嚴震直。

他這個央行的行長不在南京待着,怎麼跑到山東來了。

因爲,這一批登船的官員,就是之前陳雲甫提出指導支援遼州經濟建設的官員隊伍,此番北上去往遼東,一來幫常茂搞好遼州經濟建設,二一個自然就是爲了追債。

嚴震直是來相送的。

“辛苦石將軍了。”嚴震直道了聲辛苦,隨後便拉住此次援遼工作組的提調官,央行經濟調研司副司長廖克常到一邊,耳提面命。

“克常,這次去遼州,一定不要生事,遇到什麼問題記住先和遼王、俞閣老通氣之後再做決定,切莫擅自做主。”

遼王自然是常茂,那這位俞閣老?

除了原軍政院候補行走、遼東經略使俞以豐還能有誰,這位曾經被陳雲甫一手從北平知府任上鍛鍊、提拔起來的老臣,今日也算成長爲一方巨擘,做了遼州新王朝的內閣首輔大臣。

常茂也確實是夠大方的,不僅拜了俞以豐爲相,還封給俞以豐一個國公。

平國公,食邑在平壤府,足足兩萬戶。

如此嘉賞,用來感謝俞以豐這十餘年來在遼東立下的汗馬功勞。

這次嚴震直出面送廖克常等人走海路往遼州,自然是免不得一番叮囑。

廖克常也是明白人,點點頭言道:“您放心,下官心裡有數,

不會給遼王還有俞閣老他們添麻煩的。”

“那就好,那就好。”

嚴震直心裡踏實住,目送着廖克常登船,隨後謂石有裕道:“此番護送,辛苦威海衛的將士們。”

“應該的。”石有裕咧嘴一笑,隨即不再多耽擱,下令麾下將士登船,護送着廖克常等人揚帆出海。

自威海出海北上,三日即可達復州港,廖克常等人走海路轉陸路,又行四日便到了此番的目的地,如今遼州的首都遼陽府。

明代的遼陽,地理位置大概在後世的瀋陽南一百里左右,不過在這個時代,因爲遼東大開發政策,因此遼陽府的範圍遠比原時空明初的遼陽要大上好幾倍,因此,此刻的遼陽府包括了後世的瀋陽,其中府治轄下的七個縣中就有瀋陽縣。

都城選址還是在原遼東經略使司、遼東都司衙門所在的遼陽城。

遼州內閣首輔俞以豐親自在原遼東經略使府,如今的遼州內閣行轅外接見了廖克常等浩蕩蕩自南京而來的百餘名官員。

這也讓廖克常等人很是受寵若驚。

“下官等參見俞閣老。”

“快免禮、快免禮。”如今的俞以豐威勢日隆,行止之間早已非吳下阿蒙,畢竟位列國公,又是一國之宰臣,古人云居移氣、養移體,誠言不虛。

托起廖克常,俞以豐絲毫不擺架子,和氣的拱手道:“廖司長自南京而來,一路海波風塵幾千裡,辛苦了。”

“不敢當不敢當。”廖克常連道不敢:“俞閣老屈駕接見,讓下官等人誠惶誠恐啊。”

俞以豐道了聲哪裡,便把住廖克常的小臂往衙門裡走,行走間言道:“遼州大戰方止,到處都在忙着戰後重建,本輔也是愁的一個頭兩個大,正不知道這千頭萬緒如何善理,廖司長能帶着那麼多同僚官佐前來援建遼州,本輔這心裡,是一千個感激一萬個開心啊。”

兩人又寒暄着幾句,進到明堂之內分了賓主落座,廖克常就馬不停蹄的打袍袖中將一道題本取出,雙手呈遞到俞以豐的案首前。

“俞閣老,這是下官這次來遼州前與各部財司、央行一道草擬的遼州經濟發展草綱,您過目。”

俞以豐打開看了幾眼,臉上浮出笑容來:“廖司長舟車勞頓,這公務的事還是明天再聊吧,這份草綱本輔一定看,不過今天總得先給本輔一個機會,讓本輔略盡地主之誼吧。”

“那真是叨擾俞閣老了。”

廖克常道了謝,隨後便在俞以豐的安排下,被侍者帶去驛舍更衣。

人一到,廖克常的副手就隨口閒白一句。

“司長去見過俞閣老了?”

“嗯。”

“感覺如何。”

廖克常泡上一杯熱茶,微微搖頭道:“說不上來,但是感覺不太對勁。”

副官一怔,不解言道:“何意?”

“俞閣老躬耕遼州十幾年,遼州能發展到今時今日的局面,雖說是當年禹王陛下耳提面命欽定的國策綱領居首功,不過俞閣老實踐多年,搞經濟的本領不比咱們差,我今日拿出的這份草綱內容俞閣老一眼就能看明白。

適合不適合,當場就能說出來,一句話的事而已,可俞閣老偏生就要拖到明天去,所以我感覺不太對勁。”

副官聽後失笑:“這有什麼的,咱們今天才剛來,俞閣老作爲東道主接風洗塵不聊公務是很正常的事啊。”

“再者說了,現在遼州這地界,什麼事也不再是俞閣老這位曾經的遼東經略使說了算,頭上還有個遼王呢,俞閣老就算是想準,也總得和遼王彙報一下吧。”

廖克常思忖片刻點頭:“你說的也有道理,大概是我太敏感了些。”

言罷不再糾結此事,安心收拾此行帶來的行禮和一應生活用度等物。

而此刻的俞以豐則帶着這份草綱到了常茂在遼陽城的臨時行轅。

遼王宮還沒修建好,常茂住的地方,還不如俞以豐的首輔官邸呢。

“這份草綱,俞相什麼意見?”

常茂不懂經濟賬,看了一眼後就還給俞以豐,問及後者的態度。

俞以豐緩緩吐口道:“策是好策,但還是有討價還價的地方。”

討價還價?

常茂愣了一下,有些驚愕的擡頭道:“孤欠大王和國朝一億國債,這都是真金白銀如何討價還價。”

“債是不能討價還價,但是這還債的方式,還是可以討價還價的。”俞以豐言道:“無論是遼東還是新納的三韓之地,都是物饒豐富之地,現在看不出來,將來真等到中州的商號遍地開花,每年咱們遼州的國有資源流失就很嚴重了,因此,還是要討價還價一番, 爭取把損失降低。”

“真能談?”

“事在人爲嘛。”

常茂便笑道:“俞相不愧是禹王親手教出來的得意門生,你可是越來越像禹王當年做首輔時的樣子了,不過,讓你這個學生和當年的老恩師打擂,孤這心裡可是過意不去。”

“食君之祿、擔君之憂。”俞以豐作揖道:“大王恩賜臣爲平國公、內閣首輔,臣就應該爲大王、爲遼州的民生考慮,禹王是臣的恩師不假,這事上,臣也要爲遼州爭取。”

常茂讚道:“卿實爲君子也,既如此,這事,孤就全託於俞相來辦。”

“臣領旨。”

俞以豐告退離開,一路上拿捏着這份草綱,皺眉深思。

說什麼,也不能按照這份草綱,把整個遼州里裡外外,打包賣給中州!

第三百八十四章:料事如神第一百六十四章:羣臣避道、禮絕僚!第二十六章:近墨者黑第三百七十五章:李芳遠很能沉住氣第二百七十二章:光與希望,永遠都在!第四十九章:無人貪功第四百零三章:自殺的學政官第一百八十六章:治大國如烹小鮮第一百六十三章:遷都的考量第五百零六章:焦頭爛額的陳景和第五百三十六章:有求必應陳雲甫第四百四十七章:雙標第二百八十二章:能談,都是好同志第三百二十四章:朱允炆的狠辣第五百二十四章:世間態--士第一百五十五章:凡人也能勝天半子!第四百八十章:一局真正的大棋第三百二十七章第五百零八章:鉅額賄賂第一百七十章:波雲詭譎的政治旋渦第四十九章:無人貪功第二百六十九章:來水了!第一百六十二章: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第一百五十五章:凡人也能勝天半子!第二百八十七章:子嗣興旺第四百九十六章:舉債度日第四百零三章:自殺的學政官第一百二十三章:爺倆聯手玩人第三百六十六章:偷得浮生半日閒第一百九十九章:騙進來虐第一百零五章:朱橚要保楊貴第二百八十九章:給遼東提提速第三百零六章:事在人爲第一百八十六章:治大國如烹小鮮第二百三十一章:改元詔書第四百六十六章:黑水保安的誕生第三百六十六章:偷得浮生半日閒第一百一十章:打啞謎第四百四十四章:時代,就快要變了第二十六章:近墨者黑第四百二十一章:商埠租金和進口關稅第三百三十六章:靖難!靖難!!(八)第一百七十六章:縣太爺的叔祖父第四百一十六章:幼年早慧的于謙第五百一十一章:越加棘手的廣東局面第三百零七章:雙贏還是雙輸第四百九十六章:舉債度日第一百四十二章:捕魚兒海大捷!第二百五十九章:皇帝和首輔一道逛青樓第六十三章:走馬上任第一天第三百六十一章:最堅固的利益共同體第二十四章:團建第九十八章:做一回欽差第四百三十九章:印度的重要性第四百零五章:尊重姓自己的選擇第三十四章:開國勳貴第五百三十二章:案件第五百三十九章:一出名爲政治的大戲緩緩拉開帷幕第三百五十八章:流放第四百五十七章:給廣東摘帽子第五百三十七章:一斤米,一百文!第四百三十三章:冰雕第一百九十章:大方的經略使第二百二十五章:內閣穩了第四百九十三章:遍尋幫手的陳景和第二百九十八章:給老胡謀劃的新差事第二百四十九章:老大哥動了怒第二百五十一章:他已經越來越像皇帝了第七十二章:趙幹來跑官第七十一章:永昌侯,藍玉第二章:姚廣孝第七章:几筵殿裡的見聞第二百零九章:躲在暗處的政敵第二百三十二章:守規矩的徐本第三百五十三章:完善新教育體系第六十五章:問安第四百二十四章:瘋狂的股票市場第五百零九章:朱允熞的建議第一百二十六章:去北平第二百七十一章:朝廷與你們同在!第四百四十一章:技術專利保護第四百五十三章:功勞永遠是老大哥的第四百九十一章:蒲向東要插手鐵軌第三百九十章:小奸賊陳景和第四十二章:陳雲甫的建議第四百六十八章:功蓋萬古第五百一十九章:手銃!第三章:不似佛家子弟第四百九十二章:安史之亂的潛在危機第四百零七章:欠下鉅額債務的常大帥第三百五十六章:京中有亂黨第四百六十六章:黑水保安的誕生第三百九十九章:穩定壓倒一切第一百五十三章:驚人的直覺和自救第三百三十六章:靖難!靖難!!(八)第二百六十章:老大哥說的沒毛病第五百一十章:最後一齣戲第四百八十七章:貨源歸邊第三百九十六章:和往事道別,和未來相擁第三百八十四章:料事如神
第三百八十四章:料事如神第一百六十四章:羣臣避道、禮絕僚!第二十六章:近墨者黑第三百七十五章:李芳遠很能沉住氣第二百七十二章:光與希望,永遠都在!第四十九章:無人貪功第四百零三章:自殺的學政官第一百八十六章:治大國如烹小鮮第一百六十三章:遷都的考量第五百零六章:焦頭爛額的陳景和第五百三十六章:有求必應陳雲甫第四百四十七章:雙標第二百八十二章:能談,都是好同志第三百二十四章:朱允炆的狠辣第五百二十四章:世間態--士第一百五十五章:凡人也能勝天半子!第四百八十章:一局真正的大棋第三百二十七章第五百零八章:鉅額賄賂第一百七十章:波雲詭譎的政治旋渦第四十九章:無人貪功第二百六十九章:來水了!第一百六十二章: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第一百五十五章:凡人也能勝天半子!第二百八十七章:子嗣興旺第四百九十六章:舉債度日第四百零三章:自殺的學政官第一百二十三章:爺倆聯手玩人第三百六十六章:偷得浮生半日閒第一百九十九章:騙進來虐第一百零五章:朱橚要保楊貴第二百八十九章:給遼東提提速第三百零六章:事在人爲第一百八十六章:治大國如烹小鮮第二百三十一章:改元詔書第四百六十六章:黑水保安的誕生第三百六十六章:偷得浮生半日閒第一百一十章:打啞謎第四百四十四章:時代,就快要變了第二十六章:近墨者黑第四百二十一章:商埠租金和進口關稅第三百三十六章:靖難!靖難!!(八)第一百七十六章:縣太爺的叔祖父第四百一十六章:幼年早慧的于謙第五百一十一章:越加棘手的廣東局面第三百零七章:雙贏還是雙輸第四百九十六章:舉債度日第一百四十二章:捕魚兒海大捷!第二百五十九章:皇帝和首輔一道逛青樓第六十三章:走馬上任第一天第三百六十一章:最堅固的利益共同體第二十四章:團建第九十八章:做一回欽差第四百三十九章:印度的重要性第四百零五章:尊重姓自己的選擇第三十四章:開國勳貴第五百三十二章:案件第五百三十九章:一出名爲政治的大戲緩緩拉開帷幕第三百五十八章:流放第四百五十七章:給廣東摘帽子第五百三十七章:一斤米,一百文!第四百三十三章:冰雕第一百九十章:大方的經略使第二百二十五章:內閣穩了第四百九十三章:遍尋幫手的陳景和第二百九十八章:給老胡謀劃的新差事第二百四十九章:老大哥動了怒第二百五十一章:他已經越來越像皇帝了第七十二章:趙幹來跑官第七十一章:永昌侯,藍玉第二章:姚廣孝第七章:几筵殿裡的見聞第二百零九章:躲在暗處的政敵第二百三十二章:守規矩的徐本第三百五十三章:完善新教育體系第六十五章:問安第四百二十四章:瘋狂的股票市場第五百零九章:朱允熞的建議第一百二十六章:去北平第二百七十一章:朝廷與你們同在!第四百四十一章:技術專利保護第四百五十三章:功勞永遠是老大哥的第四百九十一章:蒲向東要插手鐵軌第三百九十章:小奸賊陳景和第四十二章:陳雲甫的建議第四百六十八章:功蓋萬古第五百一十九章:手銃!第三章:不似佛家子弟第四百九十二章:安史之亂的潛在危機第四百零七章:欠下鉅額債務的常大帥第三百五十六章:京中有亂黨第四百六十六章:黑水保安的誕生第三百九十九章:穩定壓倒一切第一百五十三章:驚人的直覺和自救第三百三十六章:靖難!靖難!!(八)第二百六十章:老大哥說的沒毛病第五百一十章:最後一齣戲第四百八十七章:貨源歸邊第三百九十六章:和往事道別,和未來相擁第三百八十四章:料事如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