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七十三章 政見

“臣林延潮叩謝天恩!”

林延潮接過誥書後,見這封賜的誥書,背面繪着端錦荷的圖案,用抹金軸,卷頭卷尾都有‘奉天誥命’數字。

這誥書一品也有一品的等級,這正好合乎林延潮眼下三品官員的等級。

這官員誥書的字數多少也有講究,官位越高,當然字數就越多。

林延潮鄭重收好誥書,然後擺在香案上,此刻他神情凝重,心情不能平復,一時不知說什麼話。

官場升遷之時,得意時,欣喜若狂,不可一世,或矯情鎮物,故作淡然,神態萬千,不能一一而道盡。

林延潮沒有想故意矯飾什麼,但整個人還是緊繃在那裡。

朱賡久在官場,身爲吏部侍郎,對這一幕也是司空見慣,他與林延潮並肩站在一起,對衆官員道:“林部堂與本官相交多年,林部堂才學無匹,人品貴重,讀書爲官都有許多值得稱道之處,吏部自楊太宰而下,都對林部堂評價極高。這正如聖旨裡所言衆士具瞻,四方屬望。”

有朱賡這一番話,等於代表吏部對林延潮撐腰了,也緩解了林延潮現在有些不知所措的境地。

林延潮定了定神,應答道:“小弟年輕資歷淺,不敢當少宰如此稱呼,以後還請少宰多多提點纔是。”

在官場上,吏部尚書地位僅次於首輔,而吏部侍郎則能與其他五部尚書抗禮的。所以林延潮與朱賡現在雖是平級,但是他必須要放低自己的身份了。

朱賡笑道:“不敢當。”

然後文選司郎中邵仲祿也是出面道:“部堂大人,爲官八載七遷,不到三十歲即已起居八座,但比起爲學十五歲中解元,十九歲中狀元,三元及第不知孰難,孰易?”

“但會推之上,九卿皆推部堂大人爲第一,而後御筆圈用,可見無論是聖上還是百官心底,都意屬部堂大人。當年部堂大人奏章裡所言,*******,豈因禍福趨避之。邵某至今仍記在心底,邵某深信言爲心聲,部堂大人必不負此言。”

林延潮向邵仲祿拱手謝過,他知道對方也是爲自己站臺,畢竟自己不到三十歲即身居三品,會有人不服,但這比起三元及第而言,哪個更容易一些呢?

經過廷推,還是廷推中的正推,再經天子圈選。

這是官員最穩妥的道路,從程序上而言,無可挑剔。如果再有人質疑林延潮年輕,但是你這話是質疑當朝九卿,以及當今天子的眼光嗎?

經過朱賡,邵仲祿這麼說,衆翰林都是心緒萬千。

林延潮也是回過神來。

林延潮先向邵仲祿拱了拱手以示謝過,然後看向堂上的衆翰林劉虞夔,劉元震,蕭良有,孫繼皋,黃洪憲,曾朝節,劉楚先,張應元,陸可教,楊起元,楊德政,馮琦,孫承宗等等。

這些翰林大多科名在自己之上,是比自己提早進翰林院的,其餘也是共事了五年,兩年。

衆翰林們也是心情複雜,在翰林院裡利益鬥爭沒有其他衙門多,林延潮這一次升任禮部侍郎,還是令不少人心底不是滋味的。

衆翰林裡如劉虞夔是隆慶五年的庶吉士,他在萬曆八年爲房考官,當年是他一手點的蕭良有,最後在會元之選上,衆翰林中唯獨他一人推舉了蕭良有。

最後林延潮以狀元身份至翰林院任修撰,劉虞夔不是狹隘的人,對林延潮不過平平而已,他最着重關照蕭良有,隱隱希望他以後在仕途上能壓林延潮一頭。

但八年過去了,不說蕭良有,連自己都被林延潮比下去了。

若是徐顯卿擔任禮部侍郎還說一些,但林延潮……他們也知道林延潮的才幹,將來遲早是要拜侍郎的,但不到三十歲位列部堂,心底不免有些百感交集,五味雜陳,心情複雜。

靜默了一陣後,林延潮整理了一下心情,一字一句斟酌着道:“方纔太宰,邵郎中所言,林某愧不敢當。爲官八載,不到三十歲即位列三品,這是聖上,百官對於林某的信賴,但對於林某而言實是愧不敢當,深恐不敢勝任。”

朱賡,徐顯卿等人吏部,翰林院的官員對於林延潮這話都知是官員上任正常的謙詞。

“但是……”林延潮話鋒一轉然後道,“但是林某想到了一位前輩,心底卻有些篤定了。”

朱賡心底訝然,這不是的正常套路啊。

衆翰林心想,林延潮在新獲任命時,要說什麼,難道是得意忘形了嗎?這時候說話不是應該謹慎嗎?

林延潮目光掃過衆人當下道:“林某要說的此人在翰院之中名聲不好,爲官以來不少人以他爲恥,而外面言官說他是三奸,說他阿世媚上,有此人在百官不和,庶政不平。不過此人爲官仕途卻一帆風順,爲官不過六年即入閣。”

說到這裡,衆官員都知道林延潮要說的人是誰了。

林延潮道:“列位可能已經知道了,對方就是嘉靖初年的張永嘉。”

百官面色凝重,林延潮這時候說這人幹什麼?難道是要翻車?

朱賡等官員向林延潮以眼色示意,但林延潮見到了卻依然道:“其實林某心中早有一言不吐不快了,今日諸公在此賀林某升遷之喜,但林某仍是憂慮重重。聖人有云,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言而與之言,失言。”

“今日林某失人失言則在兩難,當說時不說,則失去了諸公對林某信賴,說了又怕犯忌,但林某寧可失言亦不可失人,今日唯有將肺腑之言,道與諸公!”

衆官員們聞言都是爲之色動。

此刻林延潮終於將心中一口氣長吐,這就是直抒胸臆的感覺。

“張永嘉以大禮議出身,頗受朝臣詬病,但他在任首輔時,先後殆盡勳戚霸佔之莊田,罷免天下鎮守內臣,此二事非一般元輔能所爲。”

“張永嘉爲官時,劉瑾之禍剛去,昔日公卿大臣見劉瑾需拜伏叩見,但張永嘉不然,權宦見之稱之‘張爺’,本朝自從以來,宦官斂戢,士氣得伸,文臣尊嚴皆拜張永嘉之故。”

“張永嘉,爲官之際一心奉公,慷慨任事,不避嫌怨。林某曾讀他兩句詩至今思之,一首是‘一飯還三嘆,黎民正阻飢’,一首是‘年飢難獨樂,官冗得偷閒’,憂國憂民之心見於字字句句之中。”

林延潮頓了頓然後道:“今日林某在此提張永嘉,不爲其他,但敬重他裁革莊田,罷鎮守中官,整頓吏治之事。其抱負林某亦心嚮往之。爲官之事固然喜亦,升官之事固然更喜,官至三品喜上加喜,但對於林某而言,爲官並非爲了位列公卿,起居八座,抱負不能施展,此三喜於林某又有何用?”

說到這裡,包括朱賡,徐顯卿等官員都是聽得陷入深思。

今日林延潮的話,實在對他們而言震動太大。

張璁一生辦成兩件事,一是削弱了太監的權勢,還有一點則是變法改革。

削弱太監權勢可以理解,之前就一直聽聞林延潮與張鯨不和,而壓制宦官勢力,對於文臣而言是理所當然的事。

至於變法改革,這個問題就大了。

當年王世貞曾論林延潮,說他像張居正。

莫非林延潮是打算干與張居正,張永嘉(張璁)二人一樣的事,那就是變法改革。

現在朝堂上的風氣大體上還是以變法爲忌的。

林延潮對於變法政見如何,無人得知。

但是他當初上書爲張居正平反,以及事功學派的主張,就是變法改革,這兩點令不少官員也敏銳地猜測到林延潮的政見。

但林延潮畢竟沒有親口承認,所以大家也只是猜測。

現在林延潮說要效仿張璁,到底是壓制宦權,還是要變法改革?

萬一皇上知道了你林延潮要變法,他會怎麼看?會不會認爲你就是第二個張居正,而不是第二個張璁?

無論是哪個主張,可以相信這事隨着林延潮今日說出,無疑以後會引起不小的轟動。

朱賡不由默默頓足心道,此子又來了,就如同當年上疏一樣,爲何這麼急切,就算你要壓制官官,變法改革,如此大的事,怎麼能在百官面前公開,就算你真有此心,不能等了入閣以後,自己當了宰相後表面不動聲色,內裡再潛移默化嗎?

而面對於此,林延潮則是心底有數,他知道在這個檔口上將自己政見公佈,有不小的政治風險。

但是這如同一面旗幟,必須舉起來的。

之前不說是因爲人微言輕,而此刻說,就是不想將來有執政一日時,說一套做一套。張居正變法前車可鑑,而我之變法,則堂堂正正,水到渠成。

林延潮說完一拱手道:“肺腑之言,不吐不快,請諸公明鑑!”

堂上無比靜默,衆官員們此刻都不知道說什麼纔是好的,附和還是反對。

所以他們選擇了集體的沉默。

然後同樣就在這時候,堂外卻響起了一片的掌聲。

衆官員望去,但見站在堂外的二十餘名庶吉士們都是雙手鼓掌,舉袖試淚,感慨而泣。

九百七十九章 面聖六百八十章 人走位冷五百四十八章 說一不說二第一百八十五章 丟人丟得不夠(一更)第兩百二十七章 媒人上門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背景一千兩百八十八章 三王並封一千兩百四十五章 海漕七百零一章 林府喜事九百二十九章 賺到了一千兩百五十四章 大事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一以貫之一千兩百九十二章 掛靴而去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盡力第兩百章 定稿(一更)六百八十二章 以威福還主上一千三百九十章 召見一千兩百二十一章 懟皇貴妃六百四十四章 道可御器八百八十六章 局四百五十七章 感激六百一十一章 利用八百零七章 公堂之上罵貪官九百一十章 太倉王家第兩百五十八章 多虧了師兄一千三十四章 免朝的開始五百一十三章 見恩師一千九十一章 榜樣八百五十三章 寒門弟子六百九十二章 考官人選九百三十三章 是你要將臉湊上來的第三百四十三章 恩榮宴六百五十三章 兩家之好一千兩百三十一章 變更第一百七十五章 上控(一更)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貢院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真香第四百零五章 邀功來了第三百三十二章 定三鼎甲一千四十七章 莫欺少年窮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會試大熱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危城一千三百五十章 晉州第兩百零四章 充場儒生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點撥九百五十章 價碼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師生一千兩百零六章 談判交換八百八十四章 衆論第兩百九十六章 第二場五百三十七章 攤上事了第一百四十七章 你書讀得不夠深啊(二更)五百五十三章 宮裡貴人第一百五十六章 考完糊名(一更)七百三十一章 馮保倒臺八百九十三章 當殺五百三十九章 建言第五十四章 我不是作弊一千兩百八十六章 坑第兩百九十三章 錦繡文章第四百三十八章 經筵之上六百九十二章 考官人選八百八十五章 官員與百姓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微山湖上六百九十四章 難望項背第兩百零二章 龔子楠的心思(一更)第三百六十二章 度君子之腹五百五十七章 關係九百零四章 榜樣九百四十六章 府臺英明六百零九章 報復一千兩百九十五章 焚詔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精一之功一千七十二章 少宗伯一千兩百三十八章 拒收第兩百三十三章 白首一人好(三更)七百九十一章 圍攻府城一千兩百六十一章 偉器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鎖院第兩百五十三章 置身事外四百九十七章 欽差一千六十七章 堪任資格九百五十九章 預算之事七百二十四章 明知不可爲而爲之(第一更,求月票)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是我一千四十三章 爲國爲民一千七十章 正推一千五十二章 未來方向九百零五章 連升三級一千兩百五十三章 烽火第四百三十七章 這就是帝王師啊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威勢四百五十一章 殿上真相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光耀門楣一千一百零八章 抓人六百八十九章 潘晟被免九百三十章 跨府巴結八百七十三章 貪婪中官八百六十六章 家丁第兩百八十五章 醉酒驚名士
九百七十九章 面聖六百八十章 人走位冷五百四十八章 說一不說二第一百八十五章 丟人丟得不夠(一更)第兩百二十七章 媒人上門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背景一千兩百八十八章 三王並封一千兩百四十五章 海漕七百零一章 林府喜事九百二十九章 賺到了一千兩百五十四章 大事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一以貫之一千兩百九十二章 掛靴而去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盡力第兩百章 定稿(一更)六百八十二章 以威福還主上一千三百九十章 召見一千兩百二十一章 懟皇貴妃六百四十四章 道可御器八百八十六章 局四百五十七章 感激六百一十一章 利用八百零七章 公堂之上罵貪官九百一十章 太倉王家第兩百五十八章 多虧了師兄一千三十四章 免朝的開始五百一十三章 見恩師一千九十一章 榜樣八百五十三章 寒門弟子六百九十二章 考官人選九百三十三章 是你要將臉湊上來的第三百四十三章 恩榮宴六百五十三章 兩家之好一千兩百三十一章 變更第一百七十五章 上控(一更)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貢院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真香第四百零五章 邀功來了第三百三十二章 定三鼎甲一千四十七章 莫欺少年窮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會試大熱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危城一千三百五十章 晉州第兩百零四章 充場儒生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點撥九百五十章 價碼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師生一千兩百零六章 談判交換八百八十四章 衆論第兩百九十六章 第二場五百三十七章 攤上事了第一百四十七章 你書讀得不夠深啊(二更)五百五十三章 宮裡貴人第一百五十六章 考完糊名(一更)七百三十一章 馮保倒臺八百九十三章 當殺五百三十九章 建言第五十四章 我不是作弊一千兩百八十六章 坑第兩百九十三章 錦繡文章第四百三十八章 經筵之上六百九十二章 考官人選八百八十五章 官員與百姓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微山湖上六百九十四章 難望項背第兩百零二章 龔子楠的心思(一更)第三百六十二章 度君子之腹五百五十七章 關係九百零四章 榜樣九百四十六章 府臺英明六百零九章 報復一千兩百九十五章 焚詔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精一之功一千七十二章 少宗伯一千兩百三十八章 拒收第兩百三十三章 白首一人好(三更)七百九十一章 圍攻府城一千兩百六十一章 偉器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鎖院第兩百五十三章 置身事外四百九十七章 欽差一千六十七章 堪任資格九百五十九章 預算之事七百二十四章 明知不可爲而爲之(第一更,求月票)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是我一千四十三章 爲國爲民一千七十章 正推一千五十二章 未來方向九百零五章 連升三級一千兩百五十三章 烽火第四百三十七章 這就是帝王師啊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威勢四百五十一章 殿上真相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光耀門楣一千一百零八章 抓人六百八十九章 潘晟被免九百三十章 跨府巴結八百七十三章 貪婪中官八百六十六章 家丁第兩百八十五章 醉酒驚名士